中国通史(1,2)的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含解析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指洛阳地区),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1)根据材料一,判断“魏主”是谁。

他有何意愿??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1)问,根据材料可知,“魏主”表达了从平城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实现霸业的意愿,由此可判断应为北魏孝文帝。

第(2)问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迁都洛阳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使之出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的局面。

孝文帝。

意愿:迁都洛阳,便于移风易俗,实现霸业。

(2)现象:北方经济、文化从战乱中得到恢复和发展。

内在联系: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谈谈你对黄仁宇观点的理解。

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北魏孝文帝采取“迂回”手段进行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注重改革策略。

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迁都洛阳即是这一策略的最好证明。

第(2)问,从“中国再统一”的角度入手,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效果进行分析即可。

注重改革策略。

迁都洛阳。

(2)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

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禅让制:古代中国的一种权力传承方式,指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选择继承人时,不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是根据才能和品德,由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2. 科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晋升通道。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发动,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衰落。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5.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的危机,但最终失败。

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______,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魏、______、吴三个国家。

答案:蜀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誉为“______”。

答案:盛世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者是______族。

答案:蒙古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______政权。

答案:大西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A. 统一六国B. 实行郡县制C. 开凿灵渠D. 创立科举制答案:D2. 西汉的都城是哪个城市?()A. 洛阳B. 西安C. 南京D. 北京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灭亡?()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朱温篡唐D. 陈桥兵变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A. 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八国联军侵华C. 中日甲午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E. 张飞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唐朝的?()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耻E. 靖难之役答案:ABC3.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明朝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李自成起义D. 康熙平定三藩E. 鸦片战争答案:ABC4.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清朝的?()A. 康熙平定三藩B. 雍正设立军机处C.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D. 鸦片战争E. 辛亥革命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创立的?()A. 郡县制B. 科举制C. 察举制D. 世卿世禄制E. 九品中正制答案:A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中国通史(1)第四次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中国通史(1)第四次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中国通史(1)第四次形成性作业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隋朝时台湾称为:①夷州②琉求③朱崖④儋耳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因而被誉为: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永徽之治④开元之治3、唐初实行的租庸调法是:①按财产征收②按土地征收③按丁征收④丁粮各半4、唐朝管辖天山以南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是:①北庭大都护府②昆陵都护府③蒙池都护府④安西大都护府5、为了解决唐王朝的困难,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官员是:①刘晏②魏征③杨炎④马周6、安史之乱爆发于:①750年②755年③756年④752年7、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①藩镇割据②安史之乱③甘露之变④庞勋起义8、黄巢起义军建立的政权称为:①大西②大顺③张楚④大齐9、元朝中央的最高行政部门是:①尚书省②内阁③中书省④军机处10、西夏国的建立者是:①李元昊②完颜阿骨打③铁木真④耶律阿保机11、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①靖难之变②靖康之难③土木之变④夺门之变12、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①周敦颐②程颢③程颐④朱熹13、元统治者采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人民分为若干等级,其中第三等是:①汉人②蒙古③色目④南人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①徐光启②宋应星③李时珍④顾炎武15、明代地方上掌管民政的最高行政机构是:①府②行省③布政使司④按察使司16、在西方殖民者当中,最先入侵我国的是:①葡萄牙人②西班牙人③荷兰人④英国人17、清代的“更名地”政策实施于:①顺治年间②康熙年间③雍正年间④乾隆年间18、清代反对理学,抨击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思想家是:①李贽②黄宗羲③王夫之④戴震19、在土木之变中被俘的是:①明英宗②明神宗③明成祖④明景宗20、为解决达赖、班禅的继承人问题,乾隆帝特别创立的制度是:①秘密建储制②公开考试选拔制③金奔巴瓶制④皇帝任命制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靖难之变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占北宋京城——汴梁,俘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官僚3000余人,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大学_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大学_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B5、C6、B7、B8、C9、B 10、C 11、B 12、D二、名词解释1、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梁朝,到960年北宋建立,前后50多年,先后在黄河流域相继更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统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和今山西一带,还先后存在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五代与十四合称“五代十国”。

2、澶渊之盟:1005年初,辽签订盟约,议定两国各守旧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北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和约是在澶州订的,史称“澶渊之盟”。

签约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双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3、绍兴和议: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个和议史称“绍兴议”。

“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4、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称“腹里”。

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

各省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并对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5、《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全书近300卷。

司马光主编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取材广泛,叙事明晰,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6、靖难之役: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请解释“夏商周”时期的含义。

答案:夏商周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 请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含义。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是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时期。

3. 请解释“科举制度”的含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明清。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史书,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4. 请解释“四大发明”的含义。

答案: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请解释“三国演义”的含义。

答案:《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答案:夏朝2. 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孔子3.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4. 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早用于______。

答案:军事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B4.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答案:D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朝代属于封建社会?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发明属于四大发明?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E. 活字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E. 清朝答案:B、C、D、E五、判断题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通史(1)第二次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中国通史(1)第二次形成性作业及答案

中国通史(1)第二次形成性作业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张角发动农民起义所利用的宗教组织是:①五斗米道②摩列教③太平道④佛教2、《论衡》一书的作者是:①许慎②王充③郑玄④刘歆3、王莽“篡汉”,改国号为:①“新”②“赵”③“魏”④“晋”4、东汉章帝以后,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关是:①御史台②中书省③尚书台④政事堂5、秦朝中央机构的“三公”是指:①右丞相、左丞相、太尉②右丞相、左丞相、御史大夫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④丞相、太尉、监御史6、秦始皇在位时,主持文字改革和文字统一工作的是:①王绾②李斯③隗状④程邈7、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最早是在:①商代②战国③秦代④西汉8、提出“唯才是举”用人政策的是:①曹丕②曹操③诸葛亮④唐太宗9、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①刘备和孙权②曹操和孙权③袁绍和曹操④东晋和前秦10、奠定“三分天下”局面的决战是: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夷陵之战11、三国建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魏蜀吴②魏吴蜀③蜀魏吴④吴魏蜀1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①九品中正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九品混通制13、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①户调式②均田制③井田制④屯田制14、西晋灭吴,统一中国是在:①263年②265年③317年④280年15、“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发生在:①东晋②西晋③东汉④吴国16、东晋时期,因设侨置而产生的主要问题是:①人口流动,影响财政②版图混乱,影响财政③官吏贪污,任意乱改④“王与马,共天下”17、率部北伐,在长江中流击楫发誓恢复中原的东晋北伐将领是:①岳飞②桓温③张浚④祖逖18、三次出兵北伐,曾攻下洛阳,建议还都的东晋北伐将领是:①桓温②祖逖③岳飞④韩佗胄19、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主力的东晋军队叫:①禁军②北府兵③怯薛军④羽林军20、南朝四个政权更替的顺序是:①宋梁齐陈②宋齐梁陈③宋陈齐梁④陈宋齐梁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淝水之战 328年,符坚弟符融率前锋二十五万人先行南下,东晋以谢石(谢安之弟)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迎敌,相拒于淝水。

小学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小学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小学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A. 北京B. 洛阳C. 西安D. 南京答案:C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改进的?A. 蔡伦B. 张衡C. 毕升D. 祖冲之答案:A4.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为了:A. 军事需要B. 经济交流C. 旅游观光D. 宗教传播答案:B5. 唐朝时期,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外国是:A. 日本B. 印度C. 阿拉伯D. 以上都是答案:D6. 宋朝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 杭州B. 成都C. 广州D. 泉州答案:B7. 元朝时期,我国领土面积达到最大,其领土范围包括: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大洋洲答案:B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科学考察答案:B9.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为了:A. 减轻农民负担B.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 促进商业发展D. 改善社会秩序答案:A10.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由谁创作的?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

答案:印刷术2. 我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发生在______朝。

答案:唐朝3.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时期修建的。

答案:战国4.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______朝。

答案:隋朝5.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______的贸易路线。

答案:欧洲6.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蝉和______。

答案:杨贵妃7.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推崇君主的作用,强调君主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派别是法家。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能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确立霸主地位。

因此,商鞅变法首先注重选拔军事人才。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表明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剥夺,故选B项。

答案:B5.(图文探究)观察右图:徙木立信探究:(1)商鞅“徙木”的目的是什么?(2)“徙木立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商鞅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2)本质:尊崇法令。

影响:赢得了秦国民众对其变法的支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顺利推行。

二、能力提升1.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

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新石器时代正确答案:考古学分期中指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

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至4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约10000年左右至7000年,中期距今为7000年至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

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2.商鞅变法正确答案: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

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1)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3.《轮台罪己诏》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

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

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

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

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4.海上之盟正确答案:1120年北宋与金通过海上往返谈判签订的共同对付辽国的军事盟约。

金建国后,在军事上连胜辽军。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3. 史料分析题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西周分封制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

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

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

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

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

周初分封的目的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轮台罪己诏》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

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

于是,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

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

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

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3.斡脱钱正确答案:蒙元时期的高利贷。

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在与西域各民族接触后,受其影响,出现了商业行为和高利贷。

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

他们在为蒙古统治者采购消费品的过程中也常替他们经营一些商业或代放高利贷,因而获得其信任。

斡脱们放出的高利贷叫作斡脱钱。

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第二年把本利合起来生息,因此被称为“羊羔儿利”或“羊羔息”,负债者经常“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

为了管理、发放斡脱钱,元政府在1272年设置了斡脱所,1283年扩展成斡脱总管府。

4.一条鞭法正确答案: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于1581年(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

中国通史试题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董仲舒:西汉儒学代表,今文经学大师。

广州(今河北景县)人。

曾任博士,江都王相、中大夫。

专治《春秋公羊传》。

武帝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武帝采纳,从此开始确立儒家为官方正统思想。

将儒家学说与阴阳五行说结合,提倡“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识、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皇帝的行为可以与天感通,天通过“祥端” 与“灾异”表达对皇帝作为的赞许或警告。

主张维护封建大一统,限制豪强兼并。

提出“三统”“三正”的历史观,认为封建纲常永恒不变,历史发展仅仅是服色、历法等形式上的改变,并宣扬“凡物皆有和偶”等观点,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作论证。

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2、党锢之祸: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

由于宦官专权垄断了仕途,严重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大批太学生和儒生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以清流自命,视宦官人物为浊流,对宦官进行猛烈地抨击,其手段是上奏书,揭露宦官罪恶,或利用职权直接惩治贪桩枉法的宦官及其党羽.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列传》),兴起"清议"之风.当时的太学成为京师"清议"的中心.太学生们推崇李膺,陈蕃,王畅等人为其领袖和楷模.桓帝时延熹九年(166),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后虽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此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时,又起用了李膺等一些被禁锢的名士, 建宁二年(169)由于他们谋除宦官集团之事泄露,宦官集团再次以"部党"罪名逮捕了李膺等百余人,使这些人皆死于狱中,宦官集团又对他们五服以内的亲属免官禁锢,此为第二次"党锢"事件.3、郡县制由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初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试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格局。

(北京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费孝通在阐释该理论时指出,所谓“多元一体”,即中华民族是一体,它所包括的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

(一)“多元一体”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为:(1)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是多元一体的,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确立,也是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

(2)在历史造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存在一个凝聚中心,即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道的炎黄传统文化为其精神纽带。

(3)各民族间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各民族区域经济文化的互补交融,终于凝聚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中华民族和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其历史演进过程不能随意人为割断。

中华民族是中国的构成实体,中国版图是其活动存在的疆域,都是沿着“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演进的,在历史上是前后承续相对稳定的。

(二)就历史发展而言,秦以前是华夏族体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孕育阶段;秦汉至隋时期是汉族主体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端阶段;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元明清时期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全部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阶段。

涉及知识点:史学研究与动态2.家庭、私有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正确答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氏族公社开始解体,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族,继而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标志着父权制的确立。

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随父居住,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中国通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清朝C. 隋朝D. 北宋答案:B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 秦朝B. 商朝C. 齐朝D. 唐朝答案:A3. 下列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A. 皇帝B. 封建君主D. 士人答案:A4. 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C. 指南针D. 纸张答案:D5.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A. 唐朝、宋朝、元朝B.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C. 东晋、西晋、晋朝D. 魏、蜀、吴答案:D6. 下列哪位皇帝是明朝创立者?A. 高皇帝C. 继统D. 摄政王答案:B7.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明的改革皇帝是?A. 唐太宗B. 宋仁宗C. 明太祖D. 康熙答案:B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A.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B. 第一个封建王朝C. 社会主义时期D. 封建时代与社会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答案:A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B. 清朝C. 齐朝D. 秦朝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农民起义?A. 包拯平黄巢起义B. 秦始皇焚书坑儒C. 杜甫入仕唐朝D. 刘备取代曹操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请简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特点。

答案: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初期主要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以帝王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实行田地赋税制。

西周时期,王权逐渐强化,辅以封建等级制度,中央政权逐渐壮大,国家逐渐统一。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2. 中华文明的发展对世界其他文明有什么影响?答案:中华文明的发展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技术、医药知识、纺织工艺等技术传播到其他地区,丰富了其他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思想理念也对其他文明有所影响。

3. 请简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历史本练习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6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练习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1月,杭州举行“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会上展出了良渚文化考古最新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沈家里遗址出土的部分磨制石器(下图)。

据此推知,沈家里先民()A.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B.过着不稳定的群居生活C.已经进入原始农业时代D.创造并使用了成熟文字2.周王通过授土授民新建的国家已不是血缘聚居的方国,而是由周人、本地土著以及被征服的殷人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D.解决了社会的阶级矛盾3.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民众以“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著称,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B.小农经济的发展C.强兵措施的推行D.诸侯纷争的加剧4.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三教并行5.秦始皇在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铭文,下令让政府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并在上面刻铭文,发至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这一举措()A.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B.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C.开启了货币官铸的历史D.说明秦朝制度缺乏创新6.秦代的《司空律》规定,(农户)一家不得同时有二人以上劳役抵罪、赎刑;《戍律》规定,不要把一家中的劳动力同时征发去服戍边的徭役。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03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03

一、选择题1.西汉年间有这样一位青年人,他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他是()A.董仲舒B.司马迁C.张骞D.霍去病2.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3.现在在中医院,医生给病人把脉,用听诊器听,看病人气色,问病情,这一系列是由谁开创的()A.神农氏B.张仲景C.扁鹊D.华佗4.2015年10月5日,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那么在中国古代,提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李时珍5.“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赞美。

这部史书是()A.《诗经》B.《楚辞》C.《史记》D.《缀术》6.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对下列书籍的表述正确的有()序号书籍表述①《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齐民要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③《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的中医理论作品④《牡丹亭》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春秋》D.《汉书》8.《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

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如图所示)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

这表明()A.历史文献的记载都是真实的B.秦始皇陵内有水银制作的江河大海C.科技手段能够解决考古问题D.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9.《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下列史事可能会记录在《史记》中的是()A.文景之治B.八王之乱C.黄巾起义D.赤壁之战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历史推论正确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使用日益普及B.《伤寒杂病论》——对外科手术及“麻沸散”进行了详细论述C.《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D.佛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11.西汉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试述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60页(五)-5.
3.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地民族英雄。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89页(五)-9.
六、论述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61页(六)- 2
试述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并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90页(六)- 4
3、八王之乱: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08页(四)-5.
4、开元盛世: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31页(四)-5.
五、简答题
1.简述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9页(四、典型例题分析)
2.士族门阀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10页(五)-3.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1页(五)-3.
六、论述题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2页(六)-1.
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和作用。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93页(六)-3.
作业3
一、填空题
1、赤壁、三分天下;2、诸葛亮;3、唯才是举;4、国子学、门阀制度;5、长安、隋文帝;6、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7、贞观之治;8、安史之乱、藩王割据;9、杨炎、资产、田亩;10、藩王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11、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冲天大将军;12、史通、通典。
二、单向选择题
1、D 2、A 3、D 4、A 5、A
三、多向选择题
1、A C 2、B E 3、A D 4、B C 5、A E 6、B C 7、B C 8、A E 9、C D10、A D
四、名词解释
1、弭兵之会: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69页(四)-2.
2、战国七雄: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69页(四)-3.
四、简答题(每个8分,共24分)
1.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95年5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联合各省举人
1300多人,向都察院递交上皇帝书,指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建议光绪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它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3.1912年3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由责任内阁掌握,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同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各种民主自由和政治权利。《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
中国通史(1)的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170万、元谋人;2、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3、尧、舜、禹、禅社4、夏、21、启;5、夏、商;
二、单向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三、多向选择题
1、B D2、B C3、A B4、A C
四、名词解释
1、北京人: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49页(四)-1.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6分)
1.B 2.D 3.C 4.D 5.C 6.B 7.C 8.D 9.D 10.C11.D 12.B 13.C 14.D 15.C 16.D
三、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分)
1.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开创“新天新地新世界”的纲领《资政新篇》。它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的施政原则出发,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着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的缺陷。
2.军阀统治时期,对内实行独裁,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对外妥协卖国。中国近代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继续加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和封建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五四”爱国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广大人民的正义斗争,迫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就改变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在对外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对斗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也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简评武则天。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32页(五)-3.
六、论述题
试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10页(六)
试述两税法颁布的背景、内容、意义。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35页(六)-6
作业4
一、填空题
1、耶律阿保机、上京;2、阿保机、辽太祖;3、包拯、王安石;4、宋神宗、富国强兵;5、领户分封制
二、单向选择题
1、B2、C3、C 4、C 5、A 6、C 7、C 8、A 9、B 10、C
三、多向选择题
1、A C 2、AC 3、AB 4、B C 5、A B 6、AD 7、BD
四、名词解释
1、赤壁之战: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08页(四)-2.
2、九品中正制: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08页(四)-4.
五、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同盟会纲领。11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创刊号上发表《创刊词》,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要推翻满洲贵族当权的清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以后增价归国家所有,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的纲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集中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在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种种缺陷。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和纲领;没有彻底地反封建,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平均地权虽然触及到土地问题,但却不赞成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些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四、名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
1、澶渊之盟: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58页(四)-3.
2、行省制度: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59页(四)-7.
3、《资治通鉴》: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59页(四)-9.
4、摊丁入亩: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88页(四)-7.
五、简答题
1.简述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的概况。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160页(五)- 2
中国通史(2)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839 2.林则徐3.天朝田亩制度4.总理各国事务衙门5.官督商办6.福州船政学堂7.曾纪泽《伊犁条约》8.1895
9.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0.兴中会11.中国同盟会12.1912 13.《临时约法》14.护国战争15.李大钊16.1920陈独秀17.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以及党在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革命的对象,给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1页(五)-3.
3.为什么说夏朝具有国家的特征。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8页(五)-1.
六、论述题
试析商朝的阶级关系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8页(六).
作业2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赵王勾践;3、齐、楚、秦、燕、赵、魏、韩;4、诗经、屈原;5、春秋、论语;6、统一、多名族;7、焚书坑儒;8、汉武帝;9、张角、黄巾;10、神农本草经;11、史记、汉书。
2、甲骨文: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7页(四)-4.
3、共和行政: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8页(四)-5.
4、《周易》: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8页(四)-6.
五、简答题
1.简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答案见《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50页(五)-1.
2.简述教育的起源。
2.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尽管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