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地下水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地下水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地下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发表时间:2009-10-29 发表人:发布机构:国际地源热泵协

打印此页

引言

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构成的热泵供暖方式不仅避免了“高位能源—供暖—废弃物”的单向性传统供暖方式,而且跳过“过程末端治理”的第二种模式,直接走“再生能源+高位能—供暖—废弃物与再生能源的”部分能量循环使用的闭环式循环过程的第三种模式。因此,近年来热泵供暖(冷)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1]。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热泵的发展态势,我们明显地看到,在世界各国热泵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热泵发展停滞、热泵市场下跌等问题。我们应很好地吸取各国发展热泵的经验和教训,以便避免在今后我国热泵快速发展中出现类似的发展停滞现象。为此,撰写本文,以发出科学的善良警告———地下水源热泵若不100%回灌地下水将是子孙后代的灾难。其理由十分简单,即:

·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已引起一些地质灾害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内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尚存在许多问题,又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

度关注;

·国内有关部门与业主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测。

1、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全球地下水水量为0.237×108km3,仅占全球水总量的1.71%,而其中咸水为

0.1287×108km3,淡水为0.1083×108km3[2]。而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为694km3[3],仅占世界地下淡水资源的0.6/10000,可见我国地下水总量贫乏。同时,由于我国地形、降水分布的地域性差异,使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特征。占全国总面积的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占全国总面积约1/3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11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为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2]。我国地下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普遍地推广与应用地下水源热泵带来地域的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900m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

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典型贫水国之一[4]。再加上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导致我国600多个城市有300多个城市缺水[5],根据1988年统计,在300多个缺水城市中,其中100多个是严重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峰季节只能满足65%的用水量,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到1600万m3。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来弥补用水量的不足。

根据《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记载,2000年全国总供水量5531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达1060亿m3。北方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四大流域片,地下水开采量达84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79%。北方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在总供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海河流域占66%,黄河中下游占60%,辽河流域占59%。南方各流域片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都在5%以下,但集中在都市化区域。

基于这种现状,决定了地下水源热泵只能通过地下水来采集浅层地能(热),而不得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

2、地下水超采面临的问题与教训

地下水超采是指两部分:一是浅层地下水超采,即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超过相应的总补给量,并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现象;二是深层承压水超采,由于补给十分困难,其大规模开采即可视为超采量。

由于地下水开采过于集中,在城市地区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2·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例如:

·目前北京超采区形成1000km2的下降漏斗,漏斗区平均水位下降4m多,中心水位下降20-30m,严重的地区达40m[5]。

·天津、沧州、衡水、德州一带下降漏斗已连成一片,面积达3.18万km2。

·华北深层水位以3-5m/a的速度下降。

·苏锡常地区区域降落漏斗已达300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60-70m。

·辽宁全省地下水超采面积达1500km2。沈阳地区形成了地下水位降深为28m、面积为280km2的超采漏斗,辽阳地区形成了深为23.5m,面积为320km2的超采漏斗[6],[5]。

2·2地面沉降

上海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从1921年到1967年,最严重的地区地面下降2.37m[7]。至今,全国已有5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了区域性地面沉降,80%分布在沿海地区,较严重的是上海、天津、沧州、苏州、宁波等地,如表1所示。

2·3海水入侵

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渤海湾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例如:

·山东半岛海水入侵总面积已达643km2,每年粮食减产2-3亿kg,45万人缺乏饮用水。海水现在正继续以每年几十至几百米的速度向陆地含水层推进[5]。

·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市的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50km2发展到90年代的766km2[6]。

另外,在我国北方、云贵高原和两广等开采岩溶地下水的地区,由于超采,岩溶塌陷现象也比较普遍。

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沉降、地裂、塌陷、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安全与生产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

·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量变差,丧失了原有地下水的使用价值;

·海水入侵会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地面下沉造成大坝、河堤和楼房等市政设施和城市建筑物的严重损坏。如西安唐代

大雁塔因地面沉降发生严重倾斜。西安、天津等城市因地面沉降造成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断裂。

·地面下沉使桥梁净空减少,影响正常的航运。河堤断裂,如从任丘到文安白洋淀千里堤上纵横裂缝长达2000m,滹沱河北大堤的裂缝等。

·地面下沉使城市重力排污能力失效,地区的防洪、防汛效能降低;

·20世纪70年代,黄河下流多年持续断流,1972-1997年间,有20年发生断流,90年以来,断流历时不断增长,1997年累计达226天,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上述数例说明,我国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推广和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时,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调节措施,涵养水源,逐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标。

3、100%回灌地下水是正确使用地下水源热泵的基本标志

评价一个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劣,应该首先看它是否能100%的回灌地下水。必须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中5.1.1的规定。要有完善的回灌系统,在整个运行寿命期内,保证100%回灌地下水。然后才能看它的运行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3·1地下水源热泵回灌的目的

3·1·1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出现地质灾害。

基于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和长期超采的现状,如果地下水源热泵的回灌技术有问题,不能将100%的井水回灌到含水层内,那将会使现在已不乐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雪上加霜。在全国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的同时,会带来和加速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地面下沉、河道断流、海水入侵等。

3·1·2改善和提高浅层地能(热)的利用效率。

浅层地能(热)一部分储存在含水层的地下水中,而大部分储存在含水层岩石骨架、顶层与底层岩土中,通过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井把温度较低的水注入含水层中,重新与含水层、顶层和底层岩土进行换热,以此来提高浅层地能(热)的利用率。

3·1·3回灌保持含水层内的压力,维护浅层地能(热)的开采条件。

地下水源热泵若不能100%回灌地下水,其用水的实质变为地下水的一种人工排泄。当大量的地下水源热泵被采用和长期运行,势必会使含水层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小循环遭到破坏。众所周知,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形成地下水运行的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为此,地下水源热泵必须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以保持含水层的压力与稳定的出水量。

3·2地下水源热泵回灌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水源热泵回灌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已引起空调制冷业内人员的关注[8-10]。同时,人工地下水回灌技术也是水资源管理的新战略[5]。人工地下水回灌技术是指将多余的地表水、暴雨径流或再生污水通过地面渗流或回灌井注水等方法将水从地面上输送到地下含水层中,随后同地下水一起作为新的水源开发利用。在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也采用地热水回灌技术来保护地热资源[1],[2]。可见,地下水回灌技术现已成为诸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地下水源热泵应用于工程实际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这60多年中时常暴露出了回灌井失效问题。回灌井堵塞造成单井水量越灌越少,甚至灌而不下。这已是制约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瓶颈。回灌能力下降的原因是井孔、岩石表面和地层结构内发生堵塞。引起堵塞的因素有:

3·2·1悬浮物堵塞。

由于水中含有的悬浮物颗粒在回灌压力作用下,附着于回灌井的井壁或进入含水层的孔隙而影响回灌能力。当细小颗粒被吸附于井壁上时,会形成块状物,此时,可通过回扬和酸洗手段来消解;而当运动的细小颗粒在地层中的某一位置由于压力和流速不能维持颗粒的正常运动,而使颗粒被驻留,形成阻挡的环状区域,当发生这种堵塞时,尽管采用回扬措施,通常也是不可消除的。

防止悬浮物的具体措施是加装过滤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之后再回灌。因此,控制回灌水中悬浮固体物的含量是防止回灌井堵塞的首要因素。

3·2·2气泡堵塞。

由于回灌水中可能携带大量气泡、水中溶解性气体可能因温度与压力的变化而释放出来、也可能因生化反应而生成气体物质,气体在含水层孔隙和通道中驻留、堆积,可能发生气体堵塞。防止回灌水夹带气泡的具体措施是在回灌井口水系统的最高点设置集气罐,集气罐上设置自动排气阀。

3·2·3化学沉淀堵塞。

由于物理化学状态的改变或回灌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从而降低井的回灌能力。其中,水中的离子和含水层中粘土颗粒上的阳离子发生交换,导致粘粒的膨胀和扩散,这是报道最多的因化学反应产生的堵塞。

防止粘粒膨胀和扩散的具体措施是可通过注入CaCl2等盐来解决。

3·2·4微生物的生长。

回灌水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回灌井周围迅速繁殖,形成生物膜,堵塞过滤器孔隙或含水层孔隙,降低含水层的导水能力。

防止生物膜形成的具体措施是:

·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进行预消毒,杀死微生物,如常用氯消毒。

3·2·5含水层细颗粒介质重组。

当回灌井为双用途井,又兼作抽水井用,反复的抽水与回灌可能引起井壁周围细颗粒介质的重组,这种堵塞一旦形成,很难处理。

据Dillon等人对40个回灌事例的调查,发现80%的回灌井出现堵塞现象,其中65%的井的堵塞原因已经查明,其余15%的原因尚不清楚。已查明堵塞井中,各种情况所占的比例列入表2中[2]。

这充分说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回灌井堵塞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而盲目推广与应用,其后果难以预料。

3·3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运行中,为了掌握回灌效果,及时发现回灌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3·1回灌效果的监测。要对回灌井的回灌水量、水温、水质及井口压力等进行监测,并记录以备查阅。

3·3·2回扬。回扬清洗方法是预防和处理回灌井堵塞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在国内,常采用回扬清洗方法来维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水回灌。

3·3·3回灌井的维护与管理。每年至少要检修一次井,将井管抽出,清洗过滤网及井管。

3·3·4采用化学的方法(加酸、消毒及氯化剂等)对回灌井进行周期性的再生与处理,以保护井的回灌能力。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有的部门和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地下水的双重性,它不仅是地下水源热泵优良的源与汇,而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之一。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事在当代,功在千秋。

为此,建议:

·对各地区正在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的回灌措施与回灌效果作全面调查研究,杜绝抽水多、回灌少的现象存在,坚决贯彻GB50366-2005中关于抽取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的强制性条文规定。对违反者,坚决停止运行,进行技术改造,直到合格为止。

·加强对地下水源热泵回灌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展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由于抽水和回灌引起地下水运移特性(水力、热力特性)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积极寻求易于回灌的地下水源热泵形式与回灌技术,学习其它专业的回灌经验与技术。

·政府有关部门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回灌问题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参考文献

[1]马最良,姚杨,姜益强,热泵技术必将在暖通空调中兴盛.制冷空调工程技

术.2005,(2):4-7

[2]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1998

[4]皮运正.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人工地下回灌的水质研究及风险评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云桂春,成徐州.人工地下水回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李圭白,李星.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与城市水资源.中国工程科学.2001,3(6):37-40

[7]徐邦裕,陆亚俊,马最良.热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8]倪龙,马最良.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暖通空调.2006,36(6):84-90

[9]邬小波.地下含水层储能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路与回灌技术现状..暖通空调.2004,34(1):19-22

[10]武晓峰,唐杰.地下水人工回灌与再利用.工程勘察.1998,(4):37-39

[11]刘久荣.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100-104

[12]刘时彬.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06T15:15:32.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作者:康起铣 [导读] 地下水与岩土体间相互作用下将对变形与强度造成影响,岩体应力变化、补给、径流都会发生改变,将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657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地质问题,主要产生三种作用,分别是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力学作用等,地下水与岩土体间相互作用下将对变形与强度造成影响,岩体应力变化、补给、径流都会发生改变,将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对地下水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地质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灾害;分析研究 由于自然环境、人类生产的不断变化致使地质灾害频发,各项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增大致使地质灾害呈现出多样性,经常诱发滑坡、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地下水的作用有一定关系。由此,加强对地下水的作用与变化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 (一)地下水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 地下水产生的物理作用有润滑作用、软化以及泥化作用,都是结合水产生的作用。地下水产生的化学作用:地下水产生的化学作用主要通过地下水与岩土间的离子交换、溶解作用形成,还会产生水化作用、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作用、渗透作用等。 (二)地下水对岩土产生的力学作用 空隙静水压力与空隙动水压力的共同作用能够影响到岩土体力学性质。静水压力的作用是将岩土体的效应减少,将岩土体的强度降低,而裂隙岩体中的空隙静水则在水压作用下出现变形与扩容;动水压力会对岩土体产生切向推力使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1]。 (三)对地下水流的影响 地下水渗流介质是岩土体,地下水活动场所与运动路径受岩土体空隙结构限定,能够对地下水补给、径流以及排泄条件进行控制。岩土体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具有地应力、地下水以及温度。 二、地下水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所处地层是地质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层面,产生的岩土力学性质影响是关键。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力学作用上。而地下水对岩土强度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物理、化学作用下将使岩土体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岩土体的C、值发生改变;地下水能够产生空隙静水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使岩土体强度降低;空隙动水压力作用下能够使岩土体形成一个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就是一种剪力,能使岩体抗剪强度降低[2]。 三、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产生地质灾害的分析 (一)地下水与岩体相互作用造成地面沉降 地下水开采还能引发地面沉降,地面沉降量计算涉及到很多关系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为地下水渗透压下降致使增加了岩土体效应力,含水层的压密量增加,造成土体弱透水层出现固结甚至变形;随着地下渗透压的降低,能够在含水层中产生一个井群方向运动的水压梯度,使空隙动水压力增大。空隙动水压力促使水中的颗粒不断运动,引起水层垂向变形量。 (二)地下水与岩体相互作用产生滑坡 据相关统计显示,因为地下水渗透引发的滑坡率高达80%以上。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致使地下水渗透增强,经常发生大型滑坡,这些都与地下水和暴雨量息息相关。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冻融作用也会出现滑坡,而库区水位变化则是库区发生滑坡的重要原因[3]。 (三)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具备开口型溶洞或者是溶隙碳酸盐岩,还要具备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地下水动力条件非常容易改变,使地下水运动均衡性遭到破坏。岩溶塌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冲刷力使溶洞底层结构遭到破坏,使土体抵抗力降低,进而引起塌陷。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塌陷点或者断裂带过于密集的地方,也会发生在断裂的隆起位置,这些位置的沉积厚度小,并且有着较浅的基岩埋深度,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容易发生岩溶塌陷。 (四)地基变形 建筑施工或者地质开发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软土地基变形,地基结构变形因为缺少稳定性在遭到地下水影响后牢固性更低。软土层的诸多有害特性增加了水文地质对软土地基变形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加载初期阶段,地基存在空隙水压力使地基强度降低。 四、灾害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对策 (一)实时监测 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24小时内设置监测系统,从而准确获知地下水的运动情况,如果监测到了异常信号需要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大部分山区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当地政府部门需加强地质灾害的指导与预防,号召全体人员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比如,在雨季降水量非常大,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也相应增大,可以对地下水流量进行跟踪监测,如果发现水流量超出了规定标准则要对水流方向、流量进行调控,防止造成地下水强烈运动,引起其他的地质灾害[5]。 (二)开发利用 鉴于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复杂,地下水资源经常出现饱和,如果地下水的储量过大不仅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更会对地质结构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力,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带来了阻碍。由此,需要对地下水防范灾害的措施进行研究与尝试,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降低,使地表结构稳定性得以维护。比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会定期开发利用地下水,还有部分地区使用地下水用来灌溉农田,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最后,要做好紧急状况的处理,如果突发了地质灾害,现场人员需采取紧急措施治理,将灾害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防止出现严重的人员损伤或者死亡,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不同地区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对策,但不管是哪种处理对策都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先全力抢救人民群众,其后考虑财务、各项设施的营救。比如,砂土液化、岩溶坍塌时可以采用加固方法防止造成液化或者地面沉降、变形等,对交通安全全面考虑,及时将灾害警告设置

水源热泵设计方案

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设 计 方 案 方案目录 方案概述................................ 第一章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介绍........................ 第二章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相关政策依据................ 第三章方案设计.................................... 第四章工程概算.................................... 第五章水源热泵系统技术特点........................ 第六章公司简介.................................... 第七章工程清单目录................................

方案概述 本方案采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新技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的空调新技术。它是利用地下浅层水中低品位能源制冷和制热,空调运行成本比传统电制冷空调节约50%以上。 第一章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介绍 一、水源热泵现状及政策依据 水源热泵最早源于1912年瑞士的一项发明专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以后,这一节能、环保的空调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水源热泵技术在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广泛地应用。瑞士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美国推广速度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1995年中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效率和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利用领域合作协议书》,并与1997年又签署了该合作协议书的附件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地能开发利用的合作协议》。其中,两国政府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列为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的合作项目。建设部2000年第76号令也将地热、可再生能源以及空调节能技术列入建设部推广项目。2004年9月14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处颁发了《关于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的通知》,将地热、热泵列为重点开发内容。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与此同时,适合推广水源热泵的北京市、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地政府对推广水源热泵空调制定了优惠政策。这一举措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 北京市第一个地温空调工程——蓟门饭店(两会代表驻地)已运行七年。运行成本低于原燃煤锅炉和单冷机组,比改造前每年可节约数十万运行费用。 二、水源热泵工作原理 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低品位热能资源,通过逆卡诺循环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它以水为工作介质将地下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出来,经高效的热泵机组,利用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将水中的低品位能量输送到空调场所,完成热交换的地下水又重新回灌到地下去。井水是在金属管路中闭路循环的,水不与大气接触,不消耗水,也不污染水,只提取水中的热能。地温空调

回灌井技术方案

一、回灌井设计 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 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 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 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 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 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

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7)回灌 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 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 (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不少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 (2)若回灌井分布比较集中,连续钻进,应及时进行洗井,不应搁置时间过长或完成钻探后集中洗井。 (3)注水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注水间隔根据水位的变化而定。 (4)井口井盖必须要焊接牢固,定期检查,防止在注水过程中脱落。 三、回灌井运行 基坑挖土阶段对基坑外环境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基坑外沉降比较大或沉降加速变化比较大时以及基坑外承压水水位变化超过1.5m,就应立即启动回灌措施。 回灌水源:回灌水源主要以基坑内抽水井的地下水作为回灌水,也可采用自来水作为回灌水源。 回灌量确定:回灌量初定为3.0~5.0m3/h。 回灌压力:为保证回灌效果,将回灌的集水箱垫高1米,使其有一水压差。要求回灌压力不能过大,过大后会影响回灌井周边地层结构,回灌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 回灌过程中对基坑内观测井和基坑外观测井水位密切监控,要求水位观测每天一次。 回灌井实施回灌的同时,基坑内抽水井正常继续运行,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可以采用抽出来的地下水进行回灌。 图2回灌运行示意图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地质灾害及定义与概念 1. 何渭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上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2. 什么是滑坡?它山哪些要素组成?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一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一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槽,域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水源热泵方案及节能说明

水源热泵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建筑面积23729平方米,总空调面积约14290M2,其中一至二层为超市;三至四层为餐饮部,五到十层全部为客房,有热水需求。根据客户提供情况,从节能环保角度考虑,采用中央空调提供制冷,主机采用水源热泵机组。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及文件;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及国家其它有关规范。 三、设计参数 1、室外主要气象参数:夏季计算干球温度T g= 33.4 ℃,湿球温度T S= 28.4 ℃。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夏季温度为:T=24-28℃,冬季16-20℃ 四、设备选型与计算 主要技术指标

1、总冷负荷为:Q = 2186KW ,考虑将来同时最大使用系数和适应无锡夏季空调负荷日变化较大等因素。故选用“宏星”牌水冷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40STD-E645HS 1 台和“宏星”水冷螺杆式热回收水源热泵机组:40STD-E540HSB 2台(用于制取热水);40STD-E645HS制冷量:645.4KW 双压缩机,输入功率105.8 KW;40STD-E540HSB制热量:542.9KW热回收量:162.9Kw,输入功率89 KW; 五、能量调节与控制 主要控制设备 1、空调主机:采用40STD-E645HS 40STD-E540HSB的“宏星”牌主机,该系列的机组为我司最成熟的机种之一,机组配备微电脑控制系统,具有故障显示、运行情况显示;装配缺相逆相保护、电机过载保护、防冻保护、高低压压力保护等多项保护措施;压缩机共有6级能量卸载,0%、

地下水源热泵若不能100_回灌地下水将是子孙后代的灾难

学 术讨 论地下水源热泵若不能100%回灌地下水将是子孙后代的灾难 马最良 姚 杨 姜益强 倪 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空调技术研究所 哈尔滨150090) 0 引言 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构成的热泵供暖方式不仅避免了 高位能源供暖废弃物!的单向性传统供暖方式,而且跳过 过程末端治理!的第二种模式,直接走 再生能源+高位能供暖废弃物与再生能源的!部分能量循环使用的闭环式循环过程的第三种模式。因此,近年来热泵供暖(冷)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1]。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热泵的发展态势,我们明显地看到,在世界各国热泵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热泵发展停滞、热泵市场下跌等问题。我们应很好地吸取各国发展热泵的经验和教训,以便避免在今后我国热泵快速发展中出现类似的发展停滞现象。为此,撰写本文,以发出科学的善良警告 地下水源热泵若不100%回灌地下水将是子孙后代的灾难。其理由十分简单,即: ?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已引起一些地质灾害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内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尚存在许多问题,又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国内有关部门与业主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测。 1 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全球地下水水量为0 237#108km3,仅占全球水总量的1 71%,而其中咸水为0 1287#108km3,淡水为0 1083#108km3[2]。而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为694km3[3],仅占世界地下淡水资源的0 6/10000,可见我国地下水总量贫乏。同时,由于我国地形、降水分布的地域性差异,使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特征。占全国总面积的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占全国总面积约1/3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110km3/ 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为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2]。我国地下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普遍地推广与应用地下水源热泵带来地域的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900m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典型贫水国之一[4]。再加上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导致我国600多个城市有300多个城市缺水[5],根据1988年统计,在300多个缺水城市中,其中100多个是严重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峰季节只能满足65%的用水量,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到1600万m3。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来弥补用水量的不足。 根据?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记载,2000年全国总供水量5531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达1060亿m3。北方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四大流域片,地下水开采量达84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79%。北方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在总供水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海河流域占66%,黄河中下游占60%,辽河流域占59%。南方各流域片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都在5%以下,但集中在都市化区域。 基于这种现状,决定了地下水源热泵只能通过地下水来采集浅层地能(热),而不得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 2 地下水超采面临的问题与教训 地下水超采是指两部分:一是浅层地下水超采,即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超过相应的总补给量,并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现象;二是深层承压水超采,由于补给十分困难,其大规模开采即可视为超采量。 由于地下水开采过于集中,在城市地区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2 1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例如:

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分析

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分析探讨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广泛的环境地质灾害。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表沉降损害发生机理,然后综述了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并作出了预测研究,最后研究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开采矛盾的解决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机理;预测;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ground subsidence is a kind of extensiv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urface subsidence mechanism damage, then reviews the la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and make the prediction research, finally the ground settle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measures,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and guid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the ground settlem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mechanism; predic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地面沉降又是一种缓慢的地基压缩变形过程,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那些新近沉积的正在发生固结的地方。地面沉降是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

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综述

S tudy on Technical Econo m y 技术经济研究 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综述3 李恒太,石 萍,武海霞 (河北工程大学,邯郸056021) 摘 要:我国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影响地下水人工回灌的条件有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和回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大量使用的直接回灌方法主要是地面入渗法和管井注入法。人工回灌水质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主要控制参数为微生物学质量、总无机物量、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等。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如何结合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等理论,对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径流产生、径流路径、径流排泄等过程进行理论描述;如何利用水环境微生物等理论了解回灌过程中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水;人工回灌;地面入渗法;管井注入法 中图分类号:P641.8;T V21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26995(2008)0320041202 1 国内外应用现状 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就是通过各种人工入渗措施,把各种地表水源补充到含水层内使之增加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人工补给是直接扩大地下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解决当前许多地区水资源不足和改善水圈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利用超过天然补给部分的地下水。此外,人工补给地下水也是防治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水害以及控制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人工补给地下水工作,在许多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它在许多发达国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地下水的总利用量中一般都占到20%-30%以上。我国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在控制地面沉降、扩大地下水开采资源、利用含水层贮能等方面起了明显的作用。 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井灌区,也和国外一样,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以及地面沉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全国有30多座城市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咸水入侵等环境问题,对此,除了严格禁采、限采地下水和进行地下水回灌之外,还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处理办法。如上海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展了利用深井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和压缩用水以控制地面沉降的试验研究工作。从60年代的每天开采30余万立方米,减少到80年代的每天开采4万立方米,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地面沉降量由每年22毫米减少到5毫米。这样,地面沉降基本上得到控制。天津市也如此,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逐步减少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地面沉降得到控制。如1986-1987年累计关停地下水井601眼,并严格控制增打新井,大大地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经测量证实,天津市区和塘沽区平均沉降量分别从1986年的62毫米和54毫米减少到43毫米和46毫米。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冬灌夏用”及“夏灌冬用”、地下水储冷、储热的试验,其中“冬灌夏用”已在北京、天津、西安、南昌等城市得到了推广。我国北方黄淮海平原的一些地区,如石家庄、新乡、聊城等地区也都先后进行过人工引渗补给浅层地下水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补充调节了地下水源。在陕西富平、河北冀县、黑龙江三江平原等地也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 2 地下水人工回灌的条件 2.1 水文地质条件是否适于进行人工回灌 含水层的可利用容积、埋藏深度、导水和储水性能以及排泄条件等对人工回灌能否进行至关重要。如果含水层可利用的容积不大,或补给水很快就流失或排入附近河道或沟谷中,则该含水层不适于进行人工补给。试验研究表明,人工补给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以30-60m为最佳,含水层产状最好平缓,广泛分布,以渗透性能中等的各类砂质岩层或裂隙岩层最好。2.2 有无可利用的回灌水源 在人工回灌中,水源问题很重要。特别是在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中,没有体外水源的补充,就谈不上人工补给地下水了。回灌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雨水、回用的城市污水。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人工回灌水源问题虽然不太突出,从经济和效果来看,有取水远近、水质好坏、净水难易、费用高低等问题。在缺水的北方地区,水源问题则尤其突出,有水库蓄水控制的河道径流、水库和回用的城市污水可以为人工回灌提供水源。 2.3 回灌方案是否经济可行 3作者简介:李恒太(1969-),男,甘肃省静宁县人,河北工程大学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教学与研究。

水源热泵设计方案

水源热泵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设 计 方 案 方案目录

方案概述 本方案采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新技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的空调新技术。它是利用地下浅层水中低品位能源制冷和制热,空调运行成本比传统电制冷空调节约50%以上。 第一章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介绍 一、水源热泵现状及政策依据 水源热泵最早源于1912年瑞士的一项发明专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以后,这一节能、环保的空调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水源热泵技术在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广泛地应用。瑞士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美国推广速度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1995年中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效率和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利用领域合作协议书》,并与1997年又签署了该合作协议书的附件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地能开发利用的合作协议》。其中,两国政府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列为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的合作项目。建设部2000年第76号令也将地热、可再生能源以及空调节能技术列入建设部推广项目。2004年9月14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处颁发了《关于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的通知》,将地热、热泵列为重点开发内容。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与此同时,适合推广水源热泵的北京市、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地政府对推广水源热泵空调制定了优惠政策。这一举措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 北京市第一个地温空调工程——蓟门饭店(两会代表驻地)已运行七年。运行成本低于原燃煤锅炉和单冷机组,比改造前每年可节约数十万运行费用。 二、水源热泵工作原理 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低品位热能资源,通过逆卡诺循环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它以水为工作介质将地下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出来,经高效的热泵机组,利用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将水中的低品位能量输送到空调场所,完成热交换的地下水又重新回灌到地下去。井水是在金属管路中闭路循环的,水不与大气接触,不消耗水,也不污染水,只提取水中的热能。地温空调省去了锅炉和冷却塔,夏天用地下水作冷却水,同时将冷量搬运到地下,冷却效果优于冷却塔;冬天,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制热效果优于其它空调。制热的同时,将室内的冷量交换并搬运到地下。这样,地下成了一个储能库,夏储冬用,冬储夏用,如此往复,环保节能。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 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 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资源枯竭灾害 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 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 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 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 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地下水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地下水源热泵若不能100%的回灌将是灾难 发表时间:2009-10-29 发表人:发布机构:国际地源热泵协 会 打印此页 引言 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构成的热泵供暖方式不仅避免了“高位能源—供暖—废弃物”的单向性传统供暖方式,而且跳过“过程末端治理”的第二种模式,直接走“再生能源+高位能—供暖—废弃物与再生能源的”部分能量循环使用的闭环式循环过程的第三种模式。因此,近年来热泵供暖(冷)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1]。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热泵的发展态势,我们明显地看到,在世界各国热泵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热泵发展停滞、热泵市场下跌等问题。我们应很好地吸取各国发展热泵的经验和教训,以便避免在今后我国热泵快速发展中出现类似的发展停滞现象。为此,撰写本文,以发出科学的善良警告———地下水源热泵若不100%回灌地下水将是子孙后代的灾难。其理由十分简单,即: ·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已引起一些地质灾害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内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尚存在许多问题,又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 度关注; ·国内有关部门与业主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测。 1、我国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 全球地下水水量为0.237×108km3,仅占全球水总量的1.71%,而其中咸水为 0.1287×108km3,淡水为0.1083×108km3[2]。而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为694km3[3],仅占世界地下淡水资源的0.6/10000,可见我国地下水总量贫乏。同时,由于我国地形、降水分布的地域性差异,使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特征。占全国总面积的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占全国总面积约1/3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11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为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2]。我国地下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普遍地推广与应用地下水源热泵带来地域的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900m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

湘江江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

中泰财富湘江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项 目 建 议 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4) 1.1 项目简介 (4) 1.2 项目负荷及能源价格 (5) 1.2.1 项目负荷 (5) 1.2.2 当地能源价格 (6) 1.3 项目发展背景 (6) 1.3.1 能源背景 (6) 1.3.2 国家相关政策 (8) 1.4编制依据 (10) 1.4.1 空调系统相关规范 (10) 1.4.2 智能控制相关规范 (10) 第二章项目空调技术方案设计 (11) 2.1项目系统形式 (11) 2.2水源热泵技术 (12) 2.2.1 水源热泵系统技术原理 (12) 2.2.2 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13) 2.3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15) 2.3.1 能源中心面积及装机配置 (15) 2.3.2 能源中心配电容量 (15) 2.3.3水源热泵系统水源水小时流量的计算 (15) 2.3.4 取回水方式确定 (15) 2.3.5 取回水管线的布置 (18) 2.3.6水源水管确定 (18) 2.3.7水处理主要措施 (19) 2.3.8水处理工艺流程 (19) 第三章年运行费用及初投资分析 (21) 3.1系统年运行费用 (21) 3.1.1 夏季运行成本 (21) 3.1.2 冬季运行成本 (21) 3.1.3 年运行维护成本 (21) 3.2系统初投资 (22) 3.2.1投资估算范围及内容 (22) 3.2.2 投资费用估算表 (23) 第四章商业合作模式 (24) 4.1合同能源管理 (24) 4.1.1合同能源管理EPC操作模式 (24) 4.1.2 合同能源管理EPC操作流程 (24) 4.1.3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型 (25) 4.1.4合同能源管理盈利模型 (26)

水源热泵项目方案

(水源热泵项目建议书) 单位: 地址: 电话: 目录 第一部分: 方案设计 一、方案说明 1、项目概况 2、水源系统介绍 3、水源热泵工作原理 4、水源热泵系统特点 5、水地源热泵与其他传统热能设备的对比分析

二、方案分析 1、可行性分析 2、地面物探情况 三、设计方案 1、空调负荷计算 2、主机选型 3、运行情况 4、水源水井方案 5、技术要点 四、经济分析 1、初投资概算 2、冬季采暖运行费用分析第二部分:典型用户名单

第一部分方案设计 一、方案说明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市**区,总建筑面积57787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为5464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为51453平方米,住宅区分为安置区与开发区,安置区建筑面积为25410平方米,开发区建筑面积为26043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热力中心建筑面积为270平方米。人车分行,主次分明,清晰便利。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入研究,结合对人们生活行为的理解和引导,采用复合型的居住组织形式和新颖的空间形态,创造出丰富多样,人情味浓,归属感强的住宅生活。单体建筑造型简约时尚,结合商业使用功能和绿化环境,做到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整体协调有序,统一多样,不但给予住户更多的舒适和美感,同时提升地块的人气文脉,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声誉和效益。 2、水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水地源热泵机组是在电能的驱动下,从能源水中源源不断的提取免费的能量,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暖及四季生活热水的需求。 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取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打井的形式:从地下水地源中取能; 2、地埋管形式:地下水资源匮乏地区,从大地土壤中取能; 3、污水式:从城市废水、中水、污水中取能; 4、海水式:利用江、河、湖、海的水地源取能。 3、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制冷时,把建筑物内的热量通过热泵机组转移到地下水中,而制热时,把地下水中的热量通过热泵机组转移到建筑物内。 如夏季,通过冷冻水循环泵将用户的热量吸收至机组,机组通过其内部循环将热量传递到地下水中,其实质是用能源水代替了冷却塔。 地下水从机组中吸收了热量后排放,整个过程对地下无消耗、无污染。冬季,水地源热泵机组将地埋管中的水热量吸收后,通过内部循环将用户侧水加热,送到建筑物中供暖(也可用于加热洗浴热水)。地下水的热量被吸收后排放。因为地地下水温度夏季低于环境空气温度、冬季高于环境温度,且全年基本稳定,因而机组无论制冷或制热,

多种水源联合利用调度技术与地下水回灌补源技术研究

多种水源联合利用调度技术与地下水回灌补源技术研究 【成果完成人】李荣峰;孙小平;孟国霞;家有才;荣志军;张金凯;李慧勇;田丰;牛永华;冀雅珍;王巧丽;吕棚棚;李海军 【第一完成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四水联合调控技术;水资源动态时空调节;地下水补源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学科分类号】210.70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及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及示 范”(项目编号2002AA2Z4311)的专题。项目针对我省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洪水 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对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水份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水”转化关系、农 作物耗水规律、地下水位动态预报模型、水资源调控技术和地下水回灌补源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井渠结合灌区 农业水资源动态时空调节技术模式-即水资源转化、调节、利用、节水、保护、提高水份生产率......[详细] 【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研究起止时间】2002-12~2005-12 【评价形式】鉴定 【成果入库时间】2009

本项目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及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及示范”(项目编号2002AA2Z4311)的专题。项目针对我省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洪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对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水份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四水”转化关系、农作物耗水规律、地下水位动态预报模型、水资源调控技术和地下水回灌补源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井渠结合灌区农业水资源动态时空调节技术模式-即水资源转化、调节、利用、节水、保护、提高水份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配套技术体系。取得的主要成果有:项目对试验区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现状用水量,并进行了水量调节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位动态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下水位动态预报模型并应用于地下水多年调节;提出了多种水资源调控技术措施,拟定了引洪补源方案及多年调节方案;提出了适宜于本区的地下水引洪回补多项实用技术,按照水资源调控技术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资源调节系统工程。该项目成果在山西晋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区和周边地区进行了示范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示范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作物水份生产率提高了0.79g/m^3,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提高25%,亩均节水量为40m^3/亩,每年可利用洪水130万m^3。研究成果适合于北方地区相似类型的灌区,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回灌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编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地质情况与水文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场地地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水文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回灌井施工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现场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人员及材料设备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劳动力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机械及材料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回灌井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工艺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回灌井回灌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回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回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八、回灌井回填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九、安全文明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一)安全施工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二)文明施工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地下水开发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地下水开发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1.引言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它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当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物质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改变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而引起环境恶化的问题将日益严重。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等,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此同时,地下水与其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其进程往往十分隐蔽和缓慢,以上不良环境问题,既不容易及早发现,又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治理奏效。为此,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自然环境,既是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1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水资源因缺乏有效管理、无节制地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 此外,在干旱地区,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当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时,就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水消失,包气带增厚,草场、土地退化和沙化,导致绿洲面积减少。解决办法可通过调整开采含水层层次,控制开采量和进行人工回灌等措施,使水位回升。 2.2 地下水水质恶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近些年由于工业及生活废水大量不合理的排放,而治理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从而导致城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此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地下水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如微生物含量增加,而引起水质恶化。 2.3 海水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