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1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整理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题型:单选(21个,每个2分,共42分)简答(4个,每个10分,共40分)材料分析题(2个,每个18分,共36分)辨析题(4个,每个8分,共32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值:150分,最后折合为120分,分数线为70分。
注意:模块一、二、三、七为教育学部分,模块四、五、六为心理学部分。
模块一、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七占了考试比重的68%。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部分冲刺课重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三颗星考点)掌握知识点:(1)《论语》、四书五经(2)“有教无类”(3)六艺、六经(4)教学相长(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思行并重(其中,行最重要)2、朱熹(一颗星)(1)宋代教育家,代表作《童蒙须知》、《近思录》、《四书集注》,(2)教育思想:明人伦、主张把教育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
3、陶行知(三颗星,联系杜威。
两者观点相反)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4、苏格拉底(三颗星)西方的孔子,产婆术(问答法),启发式教学5、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6、亚里士多德(1)代表作:《政治学》、《形而上学》、《物理学》(2)教育思想:重点记忆教育遵循自然7、夸美纽斯(三颗星)(1)代表作:《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注意: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学著作。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的是培根。
(2)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五大教学原则、《世界图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注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由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8、洛克(1)白板说(2)《教育漫话》(3)绅士教育论9、卢梭(1)《社会契约论》、《爱弥儿》(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就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理论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引导、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计划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包括道德素质、知识水平、体育健康、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3. 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兴趣和积极性原理等。
4. 教育方法与技巧: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训练法等,教育技巧包括提问技巧、讲解技巧、激励技巧、评价技巧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与意义: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教育法规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免费、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4.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政策知识点1.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政策。
2. 学前教育政策:包括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等政策。
3. 中小学教育政策:包括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等政策。
4. 高等教育政策:包括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政策。
综上所述,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涉及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条件,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总称。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2. 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机械重复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惩机制,以及通过模仿和反应来促进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对话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机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
•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使用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包括成绩、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等维度。
•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动机和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情感发展理论:研究个体人格、情绪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讨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教育领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影响他人行为来实现组织教育目标的过程,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汇总。
一、教育知识点1. 教育原理和方法- 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 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2. 教育体系和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3. 教育史与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与西方教育史- 著名教育家与教育哲学4. 教育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建设5. 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 学生权益保护与教育纠纷处理二、能力知识点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开发2. 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馈3.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组织与管理技巧-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4. 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 教育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5. 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汇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育知识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体系、教育史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以及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能力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以及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有质量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本次考试包括单选、简答、材料分析和辨析题,共计150分,最终折合为120分,分数线为70分。
其中,教育学部分占比68%,包括模块一、二、三和七,心理学部分包括模块四、五、六。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介绍了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和主要教育思想。
XXX是其中重点考点,需要掌握《论语》和四书五经、有教无类、六艺六经、教学相长以及启发式教学等知识点。
XXX 代表作为《童蒙须知》、《近思录》和《四书集注》,主张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XXX的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XXX的观点相反。
XXX是西方的XXX,主张问答法和启发式教学。
XXX代表作为《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代表作为《政治学》、《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主张重点记忆教育遵循自然。
XXX的代表作为《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主张教育适应自然、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五大教学原则等。
XXX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和绅士教育论,XXX的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培养“自然人”。
XXX是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XXX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学著作。
以上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认真掌握。
模块二:教育学科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科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模块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本模块主要介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政策。
模块四:心理学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模块五:研究与记忆本模块主要介绍研究和记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和记忆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模块六: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本模块主要介绍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心理问题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模块一教育基础选择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模块一教育基础选择题)XXX《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题模块一:教育基础(选择题)A、《论语》B、《学记》C、《孟子》D、《雄辩术原理》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B、相对独立性C、永恒性D、历史性3、XXX所主张的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古希腊斯巴达时代的教育特征是()。
A、设置文士学校B、培养强悍军人C、设置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操学校D、宗教权威至高无上,诵读经典《吠陀》5、最早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法国D、中国6、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老子B、XXXC、XXXD、XXX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循序渐进B、启发诱导C、理论联系实际D、教学相长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XXX的教育思想是()。
A、研究与实践相结合B、研究与思考相结合C、重视因材施教D、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1。
)A、按部就班B、启发诱导C、理论联系实际D、教学相长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B、启发诱导C、理论联系实际D、教学相长11、“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按部就班B、启发诱导C、理论联系实际D、教学相长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环境的关系13、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14、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教育家是()。
A、XXXB、XXXC、XXXD、XXX15、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教育家是()。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点一教育的涵义及其本质属性(选择题)1.教育的涵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2.教育的本质属性首先,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其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区别。
最后,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考点二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选择题)1.教育者概念: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构成: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2.受教育者概念: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构成: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概念: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它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考点三教育的起源(选择题)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动,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理论观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03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
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或者说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第一个基本规律。
一、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意义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能动性,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两者的统一。
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
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的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脱离共性的共性和脱离个性的共性都是不存在的。
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片面强调强调共性或个性都是错误的。
二、人的发展的界定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交互影响的。
离开生理发展不可能有心理发展;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三、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向前发展的,因而人的认知包括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大全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如下:1.语言发育过程: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2.语言发育:言语表达和语言理解。
3.儿童期语言发育的特点:掌握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
4.少年期语言发育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的语言表达。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教育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6.记忆衰退: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7.意识:含义、****、特点、功能。
8.自我意识:含义、****、特点、功能。
9.科学思维:含义、****、特点、功能。
10.评价学习动机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自我报告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归纳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背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是其中一部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社会经验、塑造人的社会性行为,具有生产性、精神性、全民性、永恒性等特点。
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以及劳动者的素质。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着重大的能动作用。
4.教育与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的机构,具有选择、整理、充实、保管和推广文化的重要功能。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社会起源说、生活起源说。
6.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标准和要求有所变化,建议考生关注官方考试指南和历年真题,做好复习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如下:1.语言习得的概述:语言习得是指人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过潜意识的阶段,借助于模仿、归纳、演绎和创造,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教育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机制的学科,它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与响应的过程,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则侧重于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交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获取知识。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特点和教学环境来灵活调整。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估方法的科学性等。
三、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育工作的基础。
课堂管理涉及课堂纪律的维护、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合作意识。
四、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评价与反馈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和口头反馈等。
教师在评价与反馈过程中应当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五、教育伦理教育伦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和规范。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当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保护学生的权益,严禁任何形式的虐待和歧视行为。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生的知识掌握,还需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
这些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科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它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这些知识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育理论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底线,它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它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生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包括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问题、促进课堂互动等。
学生评价能力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自我发展能力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关键,它包括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研究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等。
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
它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帮助教师持续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设计与评估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课程与教学
-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课程标准与评估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学生个性与发展
-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 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引导 - 学生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6.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原则
- 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校管理规定
通过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提高通过率,达到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目的。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对待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切实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复习重点

中学教育知识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涵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孟子:《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教育的涵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1动,就是教育。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从狭义上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马克思、恩格斯)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一)原始形态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2.封建社会的教育;(三)现代社会的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相互关系;)(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对文化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一)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二)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四)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五)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教育必须遵循人发展的这些特征。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3.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遗传素质及其在人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因为: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为: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我国古代对此早有研究过,墨子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说明古人注重环境对人的熏陶。
1.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表现第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二,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第三,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2.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第一,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3复杂性;第二,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青春期生理的变化:GP27(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是人一生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是指个体从生长突增开始到生长基本上停止的时期。
在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初中生在二、三年内出现非常快的成长现象,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高中生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发育发展之后,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达到成熟。
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身体外形显著变化,体重迅速增加;2.内脏器官发展明显;3.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4.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中学生的身体外形;2、体内机能;3、脑的发育;4、性的发育和成熟。
1)男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2)女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
三、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普及性(统一性)等特点。
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苏联)。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
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施。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4三人重新修订,另颁发癸卯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