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建筑排水方案
建筑排水方案简介建筑排水方案是指为了确保建筑物内部和周边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预防水患和保护建筑结构,而制定的相关方案。
本文档将介绍建筑排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点和常用的技术措施。
一、建筑排水方案设计原理1.1 自然排水原理自然排水是指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和地形高低差,将建筑物内部和周边的污水、雨水等自然地排出建筑物的过程。
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的地势和地形,将排水管道布置在下坡、坡度适宜的位置,以确保污水和雨水能够迅速地以自然流动方式排出。
1.2 市政排水原理市政排水是指建筑物与外部市政排水管网的连接和互通。
建筑物内部的污水和雨水通过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接,进而与市政排水系统一起排出。
在设计建筑排水方案时,需要考虑建筑物与市政排水管网的衔接方式、管道直径和高度差等因素,以确保排水能够顺畅进行。
二、建筑排水方案设计要点2.1 地面排水系统地面排水系统包括建筑物内部的排水设备和周边地面的雨水排水设施。
在设计地面排水系统时,需要合理设置雨水下水道、排水沟和排水井等设施,以及合理布置地面的坡度和排水方向,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2.2 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污水排放系统。
在设计室内排水系统时,需要合理布置厕所、厨房等污水排放设备和排水管道,以及设置合适的排气装置,避免污水倒流和产生恶臭。
2.3 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一种环保和资源节约的措施,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的供应。
在设计建筑排水方案时,可以考虑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相关处理设施,以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三、常用的建筑排水技术措施3.1 排水管道材料选择排水管道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排水管道材料包括铸铁管、塑料管和不锈钢管等。
在选择排水管道材料时,需要考虑管道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施工成本等因素。
3.2 排水设备选型排水设备的选型也是建筑排水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说明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说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2. 使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原理;3. 帮助学生了解房屋建筑的美学原则,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语言进行沟通与表达的能力,能绘制简单的建筑图纸;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房屋建筑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案例提出改进措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项目实践中与他人共同完成建筑设计与施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建筑知识的热情;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培养绿色建筑观念;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筑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全面了解。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为我国建筑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建筑学的基本定义、功能及分类,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2. 建筑结构与材料:讲解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使学生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原理。
3. 建筑设计与表现:教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绘制建筑图纸的能力。
4. 建筑美学与鉴赏:探讨建筑美学原则,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5. 绿色建筑与环保:介绍绿色建筑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建筑行业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建筑行业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功能、美观以及结构的牢固性。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原理和知识点,以确保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1. 功能性原理在建筑设计中,功能性是最首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设计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能够提供有效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并确保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过渡自然流畅。
2.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布局应追求美观、和谐和舒适。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注重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细节的处理。
3. 结构原理结构原理是建筑设计中关键的一个方面。
建筑物的结构必须足够稳固,能够承受自身和外部因素的荷载,并能够保证使用寿命的安全性。
设计师需了解不同结构体系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合理选择结构类型,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可持续性原理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设计也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原理。
设计师在选择建筑材料和技术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情况。
应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低能耗技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5. 历史意识原理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意识。
通过学习和借鉴历史建筑的经验和智慧,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更具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物。
历史建筑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元素,从而创造出兼具现代性和传统美的设计方案。
6. 安全原理建筑设计必须注重安全性,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设计师需要考虑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措施,并合理规划紧急疏散通道和设备。
7. 经济性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项目的成本。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空间布局和合理施工等措施,设计师能够降低建筑物的造价,并提高投资回报率。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3)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经济技术因素包括: 经济技术指标和结构选型等。
混框钢空核等
合架结间心等
结结构结筒
构构体构剪
体体系体力
系系
系墙
结
构
体
系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 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 运动场地等等。
建筑占地面积:指建筑物各屋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 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 永久性建筑。
(2)卫生与舒适:包括主要朝向,不同方位的采光和日照间距、不 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建筑通风问题,以及防止噪声干扰等。
(3)安全与经济:包括场地内交通组织、防火间距与安全疏散以及, 场地内的建筑层数设想与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水平等。
(4)环境与景观:包括建筑群体的组合设想、建筑物与其外部空间 以及建筑场地与其外部城市景观之间的整体构思等。
III. 停车场所 需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区位,如主体建筑的一侧或后侧, 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还应避 免面出入时与干道车辆交叉干扰。利用建筑物的阴影这 该车辆,在一定区域内防止烈日暴晒。
3. 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
例如北京地区的最佳朝向为正南至南偏东30°以内,适宜朝向为 南偏东45°至南偏西35°范围内。而拉萨地区的最佳朝向为南 偏东10°或南偏西5°,适宜朝向则为南偏东15°或南偏西10°, 等等。
1. 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
有的公共建筑类型,常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划分成若 干单独的建筑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体系, 如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游览建筑等。
建筑设计师工作手册
建筑设计师工作手册第一章:职业概述与职业素养 (2)1.1 职业定义与职责 (2)1.2 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2)第二章:建筑设计基础 (3)2.1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3)2.2 建筑设计流程与方法 (3)2.3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 (4)第三章:建筑方案设计 (5)3.1 设计概念与创意 (5)3.2 方案设计与深化 (5)3.3 设计评审与调整 (5)第四章:建筑结构与构造 (6)4.1 建筑结构设计 (6)4.2 建筑构造设计 (6)4.3 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7)第五章:建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5.1 建筑环境设计 (7)5.2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8)5.3 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 (8)第六章:建筑技术经济 (8)6.1 技术经济分析 (8)6.2 投资估算与成本控制 (9)6.3 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 (9)第七章:建筑项目管理 (10)7.1 项目策划与管理 (10)7.2 项目实施与监控 (10)7.3 项目验收与交付 (11)第八章:建筑法规与政策 (11)8.1 建筑法律法规 (11)8.1.1 基础性法律法规 (11)8.1.2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12)8.1.3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2)8.2 建筑行业政策 (12)8.2.1 节能减排政策 (12)8.2.2 产业升级政策 (12)8.2.3 市场监管政策 (12)8.3 建筑市场管理 (12)8.3.1 市场准入管理 (12)8.3.2 工程招投标管理 (13)8.3.3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3)8.3.4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 (13)第九章:建筑表现与可视化 (13)9.1 建筑表现技巧 (13)9.2 计算机辅助设计 (13)9.3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 (14)第十章:建筑设计师职业发展 (14)10.1 职业规划与成长 (14)10.2 职业技能提升 (15)10.3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15)第十一章:建筑设计师团队协作 (16)11.1 团队沟通与协作 (16)11.2 项目分工与协调 (16)11.3 团队管理与发展 (17)第十二章:建筑设计师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 (17)12.1 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 (17)12.2 职业道德与法律风险 (18)12.3 法律纠纷与应对策略 (18)第一章:职业概述与职业素养1.1 职业定义与职责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承担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劳动角色,它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所选择的特定工作。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第一章:建筑师的角色与职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角色和职责。
让学生了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过程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建筑师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师的基本角色和职责。
讨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过程中的作用。
分享一些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和成就。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建筑师的角色和职责。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一些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和成就。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建筑师角色和职责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统一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设计原则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建筑作品。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设计原则的应用。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建筑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建筑设计作品。
第三章: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如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尝试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项目。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应用。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怎么学好
建筑方案设计怎么学好一、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建筑设计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学好建筑设计需要首先从基础知识学起。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学原理、建筑构造、建筑表现、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学原理是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建筑构造是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表现是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段,建筑美学是建筑设计的审美基础。
学好这些基础知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教材阅读、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
二、建筑设计软件的学习建筑设计软件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工具,学好建筑设计软件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目前主流的建筑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SketchUp、Revit、3ds Max等,学习这些软件需要系统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模块和设计流程。
在学习建筑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软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建筑设计案例是学习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建筑设计案例可以了解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特点和成功之处。
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从建筑形态、布局、结构、材料、表达等方面进行,同时也可以从设计思想、创新方式、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建筑设计案例可以积累设计经验,拓宽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平。
四、与导师合作的设计实践与导师合作的设计实践是学习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导师一起设计可以学习导师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了解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与导师合作的设计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建立与导师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建筑方案设计比赛的参与参加建筑方案设计比赛是锻炼建筑设计能力和提高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建筑方案设计比赛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题目和挑战,积累设计经验和创新思维。
在参加建筑方案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进行设计,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学好建筑方案设计需要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创新思维,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结构力学行为的科学反映•结构分析方法(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的概念,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广义胡克定律•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分析范式–工程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科学度量•结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材料与结构特性的不确定性,荷载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与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1678,Hooke 定律–1822,Cauchy 应力概念,弹性力学(固体力学发端)–1825,Navier ,梁、板、壳弹性理论(材料力学传统建立)–1864,Saint-Venant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1850,Culmann ,静定框架;–1854,Maxwell ,虚功原理–1903,Kirpichev ,超静定框架的分析理论。
结构分析弹性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容许应力法结构分析弹性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不确定性的处理经验安全系数K : 经验安全系数1900:K -10;1930: K =5•容许应力法的几个问题:–弹性分析理论•结构实际行为是非线性的–应力强度理论•应力强度不是唯一的破坏因素–单一安全系数•不同性质的因素不确定性是不一致–安全系数的确定依据•经验确定的安全系数无可比性•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破坏阶段法(第一阶段)–1914,Kazinczy,钢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1926,Mayer ,《Structural Safety 》出版–1930,Fritsche ,钢梁的极限强度分析理论;–1935-1952,关于塑性铰方法(极限强度设计)的争论;–1936,Gvozdev ,极限承载力设计的基本理论结构分析弹性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非线性材料力学u结构分析弹性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不确定性的处理基于统计的安全系数非线性材料力学经验安全系数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I 20世纪20年代,Mayer 第一次提出:采用概率理论度量工程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1930’s-1960’s•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法(第II 阶段)–1938, Freudenthal 发表许用应力与结构安全–1950,Streletski 提出极限状态(Limit state)的概念;–Cornell (1969),Ang (1969),Lind (1971),Hasofer&Lind (1974),可靠度理论蓬勃发展–1971,国际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JCSS )成立S,R oP S R结构分析弹性理论第一代结构设计理论不确定性的处理近似概率准则非线性材料力学经验安全系数第二代结构设计理论-II 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采用考虑多种极限状态的近似概率设计准则。
第3-4章 建筑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设计原则
七,设计表达式——正常使用极限
S≤C
式中:C——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极限要求的限值 裂缝—表5.2.5(P111),挠度—表5.2.6(P113)
1,裂缝验算——取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S=Sk S=Sq
S k = S Gk + S Q1k + ∑ψ ci S Qik
i =2
n
2,挠度验算——取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第三章 建筑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3.1 材料的弹性,塑性和延性 一,弹性 弹性——材料受力后,当外力移去时,应力 弹性 和应变都可以完全恢复为零的特性. 二,塑性 塑性——材料受力后,即使外力移去,应变 塑性 也不能完全恢复为零的特性,即有残余应变. 延性——材料超过弹性极限后直至破坏过程 三,延性 延性 中的变形能力良好的性能. 四,脆性 脆性——材料破坏前变形能力差的性能. 脆性
�
定义,表现
2,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
定义,表现
4.2.3 建筑结构的设计状况
1,持久状况:如正常使用 2,短暂状况:如施工堆载 3,偶然状况:如爆炸
4.2.4 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结构的可靠度 建筑结构在 规定的时间内? ←设计基准期,通常为50年 规定的条件下? ←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 完成预定功能?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的概率.
4.2.1 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安全等级,表4.2.1 2,适用性——裂缝,挠度 3,耐久性——设计基准期 4,稳定性: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4.2.2 结构的极限 极限状态 极限
一,定义:
由可靠向失效转变的临界状态. 是结构或其构件能够满足前述某一功能要 求的临界状态.
二,分类:P43-44 1,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
建筑设计及施工作业指导书
建筑设计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设计基础 (3)1.1 建筑设计概述 (3)1.2 设计原则与要求 (3)1.3 设计流程与阶段 (4)第2章建筑施工图设计 (4)2.1 施工图设计概述 (4)2.2 施工图设计内容 (4)2.3 施工图设计深度 (5)第3章建筑结构设计 (5)3.1 结构设计概述 (5)3.1.1 结构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5)3.1.2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5)3.2 结构设计原理 (6)3.2.1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6)3.2.2 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6)3.3 结构设计计算 (6)3.3.1 结构内力分析 (6)3.3.2 构件设计计算 (6)3.3.3 结构优化设计 (7)第4章建筑给排水设计 (7)4.1 给排水系统概述 (7)4.1.1 本章节主要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给排水系统是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7)4.1.2 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负责为建筑提供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排水系统则负责将建筑内的生活污水、雨水等排出建筑,保证建筑内环境整洁。
(7)4.2 给水系统设计 (7)4.2.1 给水系统设计原则 (7)4.2.2 给水系统设计内容 (7)4.3 排水系统设计 (8)4.3.1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8)4.3.2 排水系统设计内容 (8)第5章建筑电气设计 (8)5.1 电气系统概述 (8)5.1.1 供电系统 (9)5.1.2 照明系统 (9)5.1.3 电力监控系统 (9)5.1.4 防雷接地系统 (9)5.2 电气设计原理 (9)5.2.1 电气设计规范 (9)5.2.2 电气设计原理图 (9)5.2.4 电气线路设计 (9)5.3 电气设计要点 (9)5.3.1 安全性 (9)5.3.2 可靠性 (10)5.3.3 经济性 (10)5.3.4 节能环保 (10)5.3.5 可维护性 (10)5.3.6 兼容性 (10)第6章建筑暖通设计 (10)6.1 暖通系统概述 (10)6.1.1 暖通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10)6.1.2 暖通系统的分类 (10)6.2 供暖系统设计 (10)6.2.1 供暖系统类型及选择 (10)6.2.2 供暖系统设计参数 (10)6.2.3 供暖设备选型与布置 (10)6.3 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 (11)6.3.1 空调系统类型及选择 (11)6.3.2 空调系统设计参数 (11)6.3.3 通风系统设计 (11)6.3.4 空调与通风设备选型与布置 (11)第7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11)7.1 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1)7.2 施工进度计划 (11)7.3 施工资源与质量管理 (11)7.3.1 施工资源管理 (11)7.3.2 施工质量管理 (12)第8章建筑施工技术 (12)8.1 土方与地基处理 (12)8.1.1 土方工程 (12)8.1.2 地基处理 (12)8.2 结构施工技术 (13)8.2.1 钢筋工程 (13)8.2.2 模板工程 (13)8.2.3 混凝土工程 (13)8.3 装修施工技术 (13)8.3.1 室内装修 (13)8.3.2 外墙装修 (14)8.3.3 门窗安装 (14)第9章建筑施工安全与环保 (14)9.1 施工安全概述 (14)9.1.1 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14)9.1.2 施工安全责任 (14)9.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4)9.2.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概述 (14)9.2.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内容 (15)9.3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15)9.3.1 环境保护概述 (15)9.3.2 绿色施工原则 (15)9.3.3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措施 (15)9.3.4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评价 (15)第10章建筑工程验收与维护 (16)10.1 工程验收概述 (16)10.2 验收程序与标准 (16)10.2.1 验收程序 (16)10.2.2 验收标准 (16)10.3 建筑工程维护与管理 (16)10.3.1 建筑工程维护 (16)10.3.2 建筑工程管理 (17)第1章建筑设计基础1.1 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场地条件、经济能力、社会文化和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建筑空间、形态、构造及景观等方面的创作活动。
如何做建筑平面方案设计实验原理
建筑平面方案设计实验原理一、建筑平面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1. 空间功能需求:建筑物是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的空间载体,因此在进行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设计者需要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人群、使用频率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和空间分区需求。
2. 空间布局优化:在确定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之后,设计者需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平面布局也能够为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氛围增添美感和视觉效果。
3. 空间流线设计: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流线对于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便捷性至关重要。
设计者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流线设计,确保建筑物内部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通畅、便捷、流畅,避免出现空间交通堵塞或不便等问题。
4. 观感效果优化:建筑平面方案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效率,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观感效果。
通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材料选择,可以有效地优化建筑物的外观美观度和空间氛围,增强建筑物的形象感和品质感。
二、建筑平面方案设计的实验原理1. 空间功能需求分析实验: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设计者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求和对空间布局的要求。
然后,设计者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软件等工具进行空间功能需求分析的模拟实验,以模拟不同的功能需求下的空间布局效果和使用效率,从而找出最优的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方案。
2. 空间布局优化实验:在确定了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空间流线之后,设计者需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设计者可以借助实验室模型、仿真软件等工具,模拟不同的空间布局方案的效果,并评估其使用效率、视觉效果、空间流线等方面的优缺点。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方案的实验结果,设计者可以找出最优的建筑平面方案设计。
3. 空间流线设计实验: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流线对于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便捷性至关重要,设计者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评估不同的空间流线设计方案的优劣。
创造学基础——第三章(续4)-组合法
18
镜头A:一个人在笑; 镜头B:枪口瞄准他; 镜头C:他一脸恐惧。
组合一:A-B-C 一个怕死的懦夫
组合二:C-B-A 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
19
第二节
典型技法——形态分析法
一、形态分析法的概念 组合法中的经典方法是形态分析法,是美籍瑞士科学家茨维基于1942年提出的。它 是以系统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用集合理论对研究对象相关形态要素的分解排列和重 新组合,得出所有可能的总体方案,最后通过评价进行选择。 【背景知识窗口】
23
4.形态组合 按照创造对象的总体功能要求,对各要素的各种组成形态进行排 列组合,获得所有可能的方案。每种方案的组成为P1P2P3...
组合数目:N=要素的形态数的乘积。
5.评价筛选、组合方案
对照产生的方案,制定评价标准,通过分析比较,选出少数较好 的设想,然后通过把方案进一步具体化,最终选出最优方案。当 然,评价的过程可以分几步逐步进行。
11
3. 实用化的分类法 实用化的分类是目前比较简单的流行分类方法,主 要有下面几种: (1)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就是若干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又称 为同物组合。 同物组合的目的在于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原有意 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的增加来弥补功能的不足或 产生新的功能。 最简单的同物组合有,子母灯、情侣表、双插座 等。复杂的同物组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自动控制中 三片CPU的设计,就是利用冗余来提高
7
例如,一支饮料吸管和一把小勺放在一起并不是创造组合而 把小勺固定在吸管的一端,并满足人们的实用和审美要求时, 就可以称为创造组合。 所以说,组合法是一种以综合分析为基础,并按照一定的原 理或规则对现有的事物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从而获得新 事物、新系统的创造疗法。
建筑概论课件
未来城市的设想-城市本身 处于一个可以进行控制和 调节的生态环境里。
5
建筑原理及设计 二、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6
建筑原理及设计
北京天坛皇穹宇入口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书房入口
柏林议会底层大厅
48
建筑原理及设计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49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50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1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第一节 怎样认识建筑
一、建筑及其范围
可能和周围的树木、道路、围墙组成院落, 也可能和其他房屋一起形成街道、村镇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气候的 干扰,它有长、宽、高三个方 向的尺寸,居住着可按需要划 分为起居、 操作、休息等不同 部分。
北京故宫主轴线上的外三殿所形成的时间-空间序列
51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四节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建筑与环境
52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53
建筑方案设计是什么
建筑方案设计是什么建筑方案设计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师对建筑项目的需求和要求,结合建筑所处的环境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个建筑项目的最终实施和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建筑项目的功能需求。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功能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例如,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居住空间的布局、通风采光、隔音隔热等因素;商业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注重商业空间的布置、陈列方式、人流导引等。
其次,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建筑项目的环境特点。
建筑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环境特点。
例如,位于山区的建筑项目需要考虑地形的起伏、风向的影响等;位于炎热地区的建筑项目需要注重通风和降温的设计。
此外,建筑方案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项目的美学要求。
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需求,还应该具有美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艺术的手法和原理,使建筑形象具有美感和艺术效果。
例如运用比例、色彩、材料等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外观和空间效果的建筑形象。
最后,建筑方案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设计方案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想法,还需要考虑实际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项目的预算、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因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实施能够在合理的预算和时间范围内完成。
总而言之,建筑方案设计是根据建筑项目的需求和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美学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充分考虑了功能需求、环境特点、美学要求、可行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旨在为建筑项目提供一个满足各项要求并具有艺术和实用效果的设计方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sin
(t
)d
max
最大速度反应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质点的绝对加速度为
x xg 2x 2x
2
t 0
xg ( )e (t )
cosd (t
)d
2 2 2
d
t 0
xg
(
)e
(Tg T
) 2 max
[20.2 1(T 5Tg )]max
第三章0 0地.1震作T用g 和结构抗震验算 5Tg
T (s) 6.0
23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冲量法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0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1).瞬时冲量的反应
A.t=0 时作用瞬时冲量有 pΔt冲量=动量的改变量m(v2-v1) 瞬时冲量
P mx0
x0 P / m
x0Hale Waihona Puke 1 2P m
( )2
0
冲击荷载作用前初速度为0初位移为0,冲击荷载作用后初速度不为0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3.1 概述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 地震作用(水平,竖向) 结构的地震反应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M,N,Q,变形)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 节,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满足最低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 关键步骤。
(t
)
sin
d
(t
深大建筑学课程设计
深大建筑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深大建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2. 使学生了解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提高综合素养;3. 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具备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等)进行建筑方案绘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境、人文等方面的责任感,提高建筑伦理素养;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建筑审美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和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建筑形式、空间、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建筑与环境关系: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关系,分析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建筑与文化、社会关系:研究建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以及建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建筑设计程序与方法: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5. 建筑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实践操作,包括方案构思、绘图表达、模型制作等,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6.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教授CAD、SketchU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提高学生建筑设计绘图的效率,对应课本第六章内容。
建筑 方案 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设计师的想法,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可行的建筑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后续的施工、装修等环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项目分析和需求分析。
项目分析包括对项目背景、项目位置、项目规划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项目场地的特点和限制条件。
需求分析则是针对项目的功能需求、使用需求、空间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明确项目的主要功能和空间组织。
在项目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会开始进行建筑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功能需求和空间需求,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生成和筛选,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
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建筑整体形象、布局和构造的初步设想。
接着,设计师会进行方案设计的详细化。
这个阶段包括平面布置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平面布置设计是将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置,以实现功能的顺利进行。
立面设计则是根据建筑的外观要求和内部空间需求,进行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和装饰。
剖面设计则是将建筑整体分解为各个具体的构造和材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和分析。
这包括结构力学计算、建筑声学分析、建筑能耗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结构力学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和主要构件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式,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建筑声学分析是为了确定建筑物的声学环境和各个功能区域的声学特性,以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能耗分析是为了评估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并提供改善建筑节能性能的建议。
最后,方案设计的成果通常是一套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图纸和设计报告。
建筑方案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方面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图纸说明和材料表。
设计报告则对于建筑方案的设计原理、设计目标、设计方法、技术参数、设计计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总而言之,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的细化,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和分析,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总平面图: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
3.1.1平面 限度
3.1.2剖面 限度
3.1.3总图设 计:场地变
成场所
当建筑处于居住区内,或比邻于居住区的住宅楼时, 建筑的高度要受到日影规划的影响。 当建筑处于市中心或区中心的临街位置,或处于步 行街两侧的位置时,建筑的高度同样要考虑街道宽 度对它的影响。为了确保道路日照而对建筑高度的 限制称为“斜线控制”。 《物权法》第七章(第八十九条)对采光权有明文 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 标准、采光和日照。”也就是说,相邻双方建造建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所谓建筑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切面在一定的高 度位置(通常是在窗台高度以上,门洞高度以下)将房 屋剖切后,做切面以下的部分的水平投影图。 从结构的观点来看平面图中首先区分了两种实体:一种 是有承重和支撑作用的实体(如墙体、柱子),另一种 是没有承重能力的实体。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章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思考
1.建筑方案设计应该具备 哪些条件?
2.一个房间是由什么元 素来限定的?
3.1总平面图: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
作为建筑方案设计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在的; 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是笼统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设计任务书”。一般是由设计单位或业主依据使用计划 与意图而提出,经过审定和批准而作为设计主要依据的文件。 二是“公共限制”条件。公共限制条件主要来自国家及/或地方 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规定。 三是“图示条件”。图示条件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平面限度: 即场地平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区域的确定;二是剖面限度:场地 剖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容量的确定。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转译的两种典型途径 将概念和创意转译成视觉的形式和形象,这种转化 能力既是我们学习设计的重点之一,也是建筑师一 生的工作,转译可以概括为两种典型途径: (2)由内向外 这种方法的着手点是从建筑单体设计或先从建筑单 体中的某些局部设计开始,然后“生长”成整体。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转译的两种典型途径 将概念和创意转译成视觉的形式和形象,这种转化能力 既是我们学习设计的重点之一,也是建筑师一生的工作, 转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途径: (1)由外向内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从场地分析和总平面设计入手 进行建筑设计。由外向内或从大到小的思路强调,有创 意的构图是与环境分析和景观塑造密不可分的。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转译的两种典型途径 将概念和创意转译成视觉的形式和形象,这种转化能力 既是我们学习设计的重点之一,也是建筑师一生的工作, 转译可以概括为两种典型途径: (3)内外结合 不论是由内向外还是由外向内,只是做设计的切入角度 问题,而不是相互替代的独立方法。这种方法与“头脑 风暴法”相似。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功能模型与动线分析 在进行建筑方案或者建筑平面设计时,之所以首先 强调进行功能分析,其目的是在整体上采用空间序 列的方式再现某种实际情景。因而,功能分析的主 要内容就是对某类情景或事件赖以展开的两个可操 控的物质性要素进行理解和识别。一个要素是空间 分布方面包括空间的分类、位置与界限强弱等,即 方框图;另一个是动线分析,包括人群的分类、流 量与路径组织等。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交通空间: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空间 交通流线组织反映了建筑中的人和物的活动和移动路线, 称为建筑中的动线,动线的类型分三种: 一是公共流线。是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活动路线,具有 开放性,比如展览馆中参观者流线。 二是内部流线。它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即通常 只允许在建筑内的日常工作的人员通行。 三是辅助流线。它是人和物的结合。如餐馆中的食物供 应流线,火车站的行包流线。
成场所
建筑控制线
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所划定的范围就是可建建筑区域的范围,它 的划定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道路红线后退: 场地与道路红线重合时,一般以 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有时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 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称为 红线后退(或后退红线)。 (2)用地边界后退:在确定建筑物基地位置时还要考 虑到建筑与相邻场地或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为了满足 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而划定的建筑控制线, 称为后退边界。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交通空间: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空间 在内容上,交通空间包括水平交通空间(如走道、走廊 等)、垂直交通空间设施(如楼梯、电梯、坡道等)及 其枢纽空间(如门厅、过厅以及门厅、过厅与楼电梯组 合的枢纽等)三种形式,一般说来,这三种交通空间同 时存在于任何一个建筑中,构成了建筑物的内部交通系 统。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 在各种类型的空间组合之中,都存在着中心或重心、方 向或路径、领域或区域等三种结构关系要素。为了理解 上的方便,我们先来分析三类简单而又典型的组合结构 类型:集中式、线列式和网格式组合。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1)集合式空间组合 是一种向心式构图,源远流长。 集中式 空间组合其内部动线的方向或路径是多元的。 这种组合通常是由一定数量的空间单元围绕一个大的占 主导地位的重心空间构成。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筑物,应以不妨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为 设计和建设的前提条件。
3.1总平面图: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
3.1.1平面 限度
3.1.2剖面 限度
3.1.3总图设 计:场地变
成场所
对于大多数一般类型的场地而言,建筑物的位置与 形态是场地内最重要的组织要素。而对于建筑物的 位置与形态组合设计,建筑的性质与场地特征又是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建筑的性质是场地布局和功能分区的基础。 总图设计就是要合理地确定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 (广场)和绿化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其次,场地特征是影响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和主要 因素。在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建筑物的 布局往往要受到用地现状条件的强有力的限制。这 些场地特征条件包括场地形状与方位,地势变化以 及场地周围建筑空间现状与景观等条件。
3.1总平面图: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
3.1.1平面 限度
3.1.2剖面 限度
3.1.3总图设 计:场地变
成场所
场地内的建筑物的高度和容量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 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同时,又与建筑的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密切相关,因此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因 素。 当建筑处于保护区或建筑控制地带(按照国家或地 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则,在国家或地方公布 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 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划定的需要 对有关工程建设加以限制的区域或地带)时,对建 筑的高度限制是不难理解的。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首先,点要素的控制问题。楼梯间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 基本手段,对它的设计往往要以平面的因素为依据,大 致包括形态、位置和数量三种变量。 其次,线要素的控制问题。建筑中的一切通道、走廊等 都是线式的,它是空间联系的直观纽带。 最后,面要素的控制问题。建筑主要入口地带的枢纽空 间是内部交通主导线的起止点,它包括门廊、门厅和大 厅或大堂等。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交通空间设计:动线上的要点控制 交通空间设计,首先,在整体上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 连贯的通道系统,同时要有(或局部上有)自然采光和 通风的条件。其次,交通空间在局部上的形状要取决于 人的活动方式。 从直观的角度看,一个完备的交通系统包含着各种形态 的交通要素,如具有“点”特征的楼梯间,具有“线” 特征的走道,具有“面”特征的入口枢纽空间等。三种 基本形态要素构成了动线上的要点,对要点的控制直接 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经济性。
即业主(开发商、建设单位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土地 使用权的土地边界线。
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之间限定的范围是由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门来 统一管理,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或地下室、建筑基础及其 地下管线一般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之内。
3.1总平面图: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
3.1.1平面 限度
3.1.2剖面 限度
3.1.3总图设 计:场地变
3.2建筑平面设计
3.2.1立体 空间的平面
化表达
3.2.2平面 秩序的建
立
3.3.3从平面 到剖面
(3)网格式空间组合 网格式空间组合是一种组织大型复杂建筑平面的有效方 法。在实际设计中,从整体上看方案平面的构图,完全 的线列式和典型的集中式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 平面设计主要是从使用功能要求、交通流线的特点和场 地条件限制以及立面造型意图等因素出发,综合地采用 线列式和集中式空间组合各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