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化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化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化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在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化学分析技术也不断在更新换代,从传统的代表作物分析的色谱技术、质谱技术到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如纳米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物质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当前化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一、纳米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运用纳米技术早已成为科技圈内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在化学分析领域,纳米材料的运用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效益。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小尺寸、独特的电学、磁学、光学及力学性质等优越功能,多年来一直是化学分析领域关注的研究领域。

利用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的传感器能够极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同时能够在化学分析的硬件方面大幅度降低成本。

例如,利用钛离子/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改进常规电极化学分析表现出巨大潜力。

近年来,相关研究者研究了在不同pH值、电位的环境下钛离子/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对Cd2+离子的电化学行为,证明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表现出了更加卓越的电化学性能。

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该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问世。

SERS技术结合了摩尔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原理,将摩尔拉曼信号增强至10^3-10^10倍,大大提高了传统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灵敏度。

SERS技术与微纳加工技术和化学修饰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已成为新型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

由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小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很高,使用复杂样品中检测目标物质非常方便。

它适用于许多领域,如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

该技术的快速响应和选择性对于实现实时监测和化学分析至关重要。

三、微型化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运用微型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将实验室级别进行的仪器缩至微型规模。

微型化技术比传统的大型仪器在重量、尺寸、成本以及操控难度等方面有很大的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现代化学分析领域。

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技术

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技术
可以观察纳米材料表面的形貌、颗粒大小和分布等,对于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 具有重要意义。
分辨率较高,操作简单,但需要将样品进行镀金处理,且对生物样品有一定的损伤。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1
利用微悬臂上的一端针尖接触样品表面,通过检 测针尖与样品表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得 样品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2
可以观察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级细节,对于研究 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界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02
可以检测纳米材料中的化学键振动和转动,从而推断出材料的
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可以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
03
辨率。
核磁共振技术
01
利用核自旋磁矩进行研究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的检测技术。
02
可以提供分子内部结构和化学环境的信息,有助于了解纳米 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 性能进行深入了解,为新 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和依 据。
评估环境影响
检测分析纳米材料在环境 中的分布、迁移和降解情 况,评估其对环境和生态 的影响。
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纳米科技的兴 起,人们开始关注纳米材料的检测分 析技术。
21世纪初至今,检测分析技术不断优 化和完善,成为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 支撑。
环境领域
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土壤 修复等。
医疗领域
用于药物输送、生物成像和癌 症治疗等。
电子信息领域
用于制造高性能计算机、电子 器件和光电器件等。
02
纳米材料检测分析技术概述
检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确保产品质量
通过检测分析,确保纳米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 期要求,保证产品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

纳米颗粒在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在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在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应用纳米颗粒又称为超微颗粒,是指颗粒大小为1-100nm的粒子。

纳米颗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导致其光、热、磁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不同于正常的粒子,因而在生物和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用于免疫层析标志物的纳米材料包括胶体金、镧系元素、量子点、荧光乳胶、荧光微球、磁珠等几类。

免疫层析技术是通过标记物来得到结果分析信号的,因此,一种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标记物,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检测性能。

目前应用和研究的热点主要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磁珠免疫层析技术等。

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又称为胶体纳米金,金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呈胶体状,因此称为胶体金。

胶体金颗粒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光学、导电、导热等物理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蛋白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与免疫球蛋白、毒素、酶、糖蛋白、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化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同时,胶体金具有高电子密度特性,即金标物在相应配体处大量聚集,肉眼可见红色或粉色斑点,因而,目前多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

优点:简单、快速、准确、无污染、检测不依赖昂贵的激光检测仪器,只需普通光学仪器,甚至肉眼即可辨别。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检测各种成分(如各种病原体、标志物等)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试剂盒。

缺点:这灵敏度不高,主要用于定性或半定量,对一些肿瘤标志物、神经性肽、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其灵敏度是远远不够。

2荧光免疫层析技术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光、电、磁性质,使其在标记检测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结合了荧光免疫技术和层析技术的优点,是当前研究的热点2.1 量子点层析技术量子点(QuantumDots,QDs)又称无机纳米半导体晶体,是主要由ⅡB族~ⅥA族(如CdSe,CdTe,CdS,ZnSe等)或ⅢA族~ⅤA族(InP,InAs等)元素构成的能够产生荧光的半导体纳米颗粒。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纳米检测技术中,常用于表征纳米材料形貌的方法是()A. 红外光谱B. 扫描电子显微镜C. 核磁共振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答案:B解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

2. 纳米检测中,能分析物质元素组成的是()A. 原子力显微镜B. X 射线光电子能谱C. 拉曼光谱D. 热重分析答案:B解析:X 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用于测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学态。

3. 以下哪种纳米检测技术分辨率最高()A. 透射电子显微镜B. 扫描隧道显微镜C. 原子力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答案:B解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原子级别。

4. 纳米检测中,用于测量纳米材料磁性的是()A. 振动样品磁强计B. 差示扫描量热仪C. 动态光散射D. 荧光光谱答案:A解析:振动样品磁强计是常用的磁性测量仪器。

5. 以下不是纳米检测中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的是()A. 离子溅射镀膜B. 化学气相沉积C. 机械研磨D. 溶胶- 凝胶法答案:C解析:机械研磨一般不用于纳米检测的样品制备。

6. 在纳米检测中,能提供分子振动信息的是()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B. 质谱C. 气相色谱D. 高效液相色谱答案:A解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反映分子的振动信息。

7. 纳米检测时,测量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常用方法是()A. 比表面积法B. 激光粒度仪C. 电子衍射D. 小角X 射线散射答案:B解析:激光粒度仪可快速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

8. 用于检测纳米材料热稳定性的是()A. 热重分析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C. 电导测量D. 穆斯堡尔谱答案:A解析:热重分析可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

9. 以下哪种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原子的操纵()A. 扫描电子显微镜B. 扫描探针显微镜C. 荧光显微镜D. 偏光显微镜答案:B解析:扫描探针显微镜能够实现对单个原子的操纵。

10. 纳米检测中,分析纳米材料晶体结构的常用方法是()A. X 射线衍射B. 红外光谱C. 紫外可见光谱D. 圆二色谱答案:A解析:X 射线衍射是确定晶体结构的重要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分析方法是指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在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质量监督等领域,材料分析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材料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产品性能评价和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材料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有所帮助。

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分析工具,通过光学原理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光学显微镜可以对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组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高清观察,并且可以获取材料的微观结构信息。

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金属、半导体、纳米材料等领域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

三、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方法,通过照射材料表面,观察X射线的衍射图样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X射线衍射在材料科学、材料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四、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进行质谱检测,从而确定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分析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热分析。

热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热分析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过程等。

六、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探针对材料表面进行扫描,从而获取材料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的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七、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激光照射样品,观察样品散射的光谱,从而分析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晶格振动信息的方法。

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材料分析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要求来确定,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分析方法,从而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

分析化学中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颗粒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

然而,纳米颗粒的独特性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和检测等。

在分析化学领域,纳米颗粒的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纳米颗粒的性质、浓度和分布等信息,从而为纳米科技的应用提供支持。

一种常用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是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EM可以通过电子束的透射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包括纳米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等。

通过TEM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从而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然而,TEM技术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且只能观察到静态的纳米颗粒图像,无法实时监测纳米颗粒的动态变化。

为了克服TEM技术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即荧光成像技术。

荧光成像技术利用纳米颗粒的荧光性质,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和颜色变化来检测纳米颗粒的存在和浓度。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实时监测和非破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荧光探针与纳米颗粒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和转运过程,从而研究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和毒性。

除了TEM和荧光成像技术,还有一种新兴的纳米颗粒检测技术是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纳米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通过将纳米颗粒溶解并离子化,然后将离子引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纳米颗粒的质谱图谱。

根据质谱图谱的特征峰值和相对丰度,可以确定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纳米颗粒的表征和质量控制。

除了上述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纳米颗粒检测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纳米颗粒的检测和表征。

例如,AFM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纳米颗粒的三维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拉曼光谱法可以用于分析纳米颗粒的化学键和晶格振动模式,电化学法可以用于测定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子传输行为。

第六章 纳米材料检测及表征技术

第六章 纳米材料检测及表征技术

2.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ry, 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大约为o.1nm 左右,可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结晶情况, 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分散情况及测量和 评估纳米粒子的粒径。许多有关纳米材料 的研究,都采用TEM作为表征手段之一。 用TEM可以得到原子级的形貌图像。
1.2. 粒度分析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 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 • 激光衍射法、激光散射法、光子相干光谱
法、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法、基于布朗运 动的粒度测量法和质谱法
其中激光散射法和光子相干光谱法由于具有速度快、测量范 围广、数据可靠、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在线测量 等测量而被广泛应用。
其测量颗粒最小粒径可以达到20nm和1nm。
5.纳米材料表面与界面分析
5.1 纳米材料表面与界面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 纳米薄膜材料 • 特别是固体材料
(元素化学态分析、元素三维分布分析以 及微区分析)
• 常用分析方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俄歇电子能谱(AES) 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 离子散射谱(ISS)
50% 40% 8%
纳米材料有以下性质。 4.1.1.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的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
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穿透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时,晶体周期性 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力、电、热、磁、内压、化学活性等与普通 粒子相比均有很大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也称体积效应)。
4.1.2. 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位 于表面的原子处于严重的缺位状态,因此其活性极高,很不稳定,遇到其它 原子时很快结合,这种活性就是表面效应。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分析技术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分析技术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分析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化学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精细化学品作为一种高价值、高纯度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

然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分析技术需要具备很高的精准度和专业性,这是其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分析技术进行探讨。

一、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技术是其能够应用于各领域的关键。

为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合成,需要借助现代化学合成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1. 催化剂技术催化剂技术是目前化学合成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利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更容易被破坏和形成,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同时,催化剂会参与化学反应,并在反应结束后得以恢复,不会被消耗。

因此,催化剂技术能够提高反应的效率和经济性。

2. 微波辅助技术微波辅助合成技术是一种通过微波辐射将反应介质加温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微波辅助技术能够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并减少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节约反应物的消耗成本。

此外,微波辅助技术还有利于实现反应物之间的分离和去溶剂化,加快反应平衡的达成。

3. 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是一种借助纳米级别的材料来实现精细化学品合成的技术。

由于纳米级别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物理性质,因此能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收率和效率。

此外,纳米材料技术还能够实现金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反应的结合,实现新型杂化材料的制备。

二、精细化学品的分析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需要高精度、高效率的反应,相对应地,其分析技术也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有了高效的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化学品的成分和纯度,还可以评价其质量和稳定性,有助于开展后续的工程化和应用研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1.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质谱图谱来确定其结构、成分、以及相对分子量等信息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精准度的特点,可以快速鉴定不同类型的化学品,并确定其性质和纯度。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如样品制备的分散性,直接会影响电镜观察质量 和分析结果 • 电镜取样量少,会产生取样过程的非代表性
高分子纳米微球研究
沉降法粒度分析
沉降法的原理是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 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 者平衡,并且黏滞力服从斯托克斯定律
(F=6πrηv)来实施测定的,此时颗粒在悬浮体
• STM通常被认为是测量表面原子结构的工具,具 有直接测量原子间距的分辨率。 STM还可以操纵 单个原子和分子
STM像
原子操纵
原子力显微镜AFM
• 原子力显微镜(AFM), 或者扫描力显微镜 (SFM)
• 跟所有的扫描探针显 微镜一样,AFM使用 一个极细的探针在样 品表面进行光栅扫描, 探针是位于一悬臂的 末端顶部,该悬臂可 对针尖和样品间的作 用力作出反应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 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 适合对纳米材料中痕量金属杂质离子进行定量测 定,检测限低 ,10-10-10-14 g/cm3
• 测量准确度很高 ,1%(3-5%) • 选择性好 ,不需要进行分离检测 • 分析元素范围广 ,70多种 • 不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
• 其特点是样品使用量少,不仅可以获得样品的形 貌,颗粒大小,分布以还可以获得特定区域的元 素组成及物相结构信息
高分辨TEM
• HRTEM是观察材料微观结构的方法。不仅 可以获得晶包排列的信息,还可以确定晶 胞中原子的位置。
• 200KV的TEM点分辨率为0.2nm,1000KV 的TEM点分辨率为0.1nm。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 ICP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根据处于激发 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 进行分析的方法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增大物质的表面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化学组分。

而这些特性,使纳米材料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首先,纳米材料有助于检测微量物质。

以常用的纳米颗粒为例,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尺寸,质量,结构和功能,从而有效检测物质的微量变化。

这样,纳米材料可以帮助检测比一般分析方法更小的物质量。

此外,纳米材料可以具体、精细地检测水质及其他两性物质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直接确定水体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的性质。

其次,纳米材料还可以有效检测一些细菌及病原体。

目前,纳米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中,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识别和快速检测微生物。

研究显示,纳米材料也可以有效检测特异性和染色体,可以建立更加精确的微生物分析模型,从而准确识别出潜在的病原体。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检测环境因子。

环境污染的检测是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材料的快速识别和分析性能,可以有效检测空气污染物,水质及土壤中的毒性物质,从而可以更准确的预测环境污染的生态危害程度。

最后,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药物检测及疾病诊断。

纳米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和评估药物分子,可以快速检测和分析活性成分,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发及分析。

此外,纳米材料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及疾病诊断,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人体健康的潜在放射性元素,从而可以更早发现疾病,避免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是目前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多重优势,可以有效应用于物质检测、环境监测、药物检测及疾病诊断等方面。

未来,纳米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分析样品中分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该技术中,利用拉曼效应同样也可以识别特定的纳米颗粒和其他不透明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阐述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 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激光光谱技术,它利用样品的分子振动模式(横振动、伸缩和扭曲等模式),使分子发生光散射,并将散射的光收集起来进行分析。

在拉曼光谱技术中,将激光照射到样品上,样品分子中的大部分仍然是以核的振动模式存在。

但当激光的频率与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时,由于拉曼效应的作用,部分光子将分离并产生红移或蓝移。

这个现象就是拉曼散射现象。

拉曼效应的原理是,当光子入射到分子上时,分子表现出类似摆动的运动,这种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子,这样就形成了拉曼散射光谱特征峰。

拉曼光谱学中的光谱特征包括波数(公式1)和相对强度(公式2),如下所示:公式1:wavenumber(cm^-1)=1/wavelength(cm)公式2:Relative intensity(I/I0)在拉曼光谱图中,相对强度是指各个峰的高度比较,波数则表示各个峰所对应到的分子振动能量。

实验室中常用的拉曼光谱仪的波数精度一般在1 cm^-1左右。

2. 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2.1 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拉曼光谱技术可以为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如在红外光谱技术中,只有具有矢量性的分子振动模式才能产生吸收峰,因此该技术对于分析非常规的分子结构并不适用。

而拉曼光谱技术可以用于任何分子结构的振动分析,可以检测出如异构体、杂质或药物的不同形式等信息。

由于拉曼光谱可以通过常压、接触以及非接触的方法进行采集,因此这使得样品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少。

2.2 生物检测和药品品质检测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个领域中,拉曼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如细胞、蛋白质、DNA、荷尔蒙、抗生素和维生素等。

几种常用的材料测试方法分析总结

几种常用的材料测试方法分析总结

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按照分析对象和要求可以分为微量样品分析和痕量成分分析两种类型。

按照分析的目的不同,又分为体相元素成分分析、表面成分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

体相元素成分分析是指体相元素组成及其杂质成分的分析,其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发射ICP、质谱以及X射线荧光与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其中前三种分析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溶解后再进行测定,因此属于破坏性样品分析方法;而X射线荧光与衍射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固体样品进行测定因此又称为非破坏性元素分析方法。

表面与微区成份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10纳米,表面)俄歇电子能谱(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6nm,表面)二次离子质谱(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微米,表面)电子探针分析方法;(0.5微米,体相)电镜的能谱分析;(1微米,体相)电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0.5nm)为达此目的,成分分析按照分析手段不同又分为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能谱分析。

光谱分析主要包括火焰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法XRD;(1)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析特点:(a)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b)适合对纳米材料中痕量金属杂质离子进行定量测定,检测限低,ng/cm3,10-10—10-14g;(c)测量准确度很高,1%(3—5%);(d)选择性好,不需要进行分离检测;(e)分析元素范围广,70多种;应该是缺点(不确定):难熔性元素,稀土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不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ICP-AES)ICP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激发源,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适合近70种元素的分析;很低的检测限,一般可达到10-1~10-5μg/cm-3;稳定性很好,精密度很高,相对偏差在1%以内,定量分析效果好;线性范围可达4~6个数量级;但是对非金属元素的检测灵敏度低。

纳米材料简介及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纳米材料简介及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纳米材料成份分析种类
光谱分析
主要包括火焰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AAS, 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 X-射线 荧光光谱XFS 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法XRD;
质谱分析
主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和飞 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
能谱分析
主要包括X 射线光电子பைடு நூலகம்谱XPS 和俄歇电子能 谱法AES
例:金属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无机纳米粒子暴 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通过下图说明纳米粒子表面活性高的原因:
单一立方晶格结构的原子尽可能接近 圆(或球)形进行配置的超微粒模式图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宏观物理量在量子相干器件中的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 子隧道效应。 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具有铁磁性的磁铁,其粒 子尺寸小到一定时,一般是纳米级,会出现由铁磁 性变为顺磁性或软磁性。
一般固体材料颗粒大小可以用颗粒粒度概念来描述。但由 于颗粒形状的复杂性,一般很难直接用一个尺度来描述一 个颗粒大小,因此,在粒度大小的描述过程中广泛采用等 效粒度的概念。
对于不同原理的粒度分析仪器,所依据的测量原理不同, 其颗粒特性也不相同,只能进行等效对比,不能进行横向 直接对比。
体相成分分析方法
• 纳米材料的体相元素组成及其杂质成分的分析方 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发射ICP, 质谱以及X 射线 荧光与衍射分析方法;
• 其中前三种分析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溶解后再进 行测定,因此属于破坏性样品分析方法。
• 而X 射线荧光与衍射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固体样 品进行测定因此又称为非破坏性元素分析方法。
注:上述四种量子点的平均直径为5.9nm 组成为CdSe0.6Te0.4

纳米技术 纳米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测试方法 荧光探针法-最新国标

纳米技术 纳米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测试方法 荧光探针法-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方法原理 (4)5 仪器设备 (4)6 试剂和材料 (4)7 样品准备 (5)8 测试步骤 (6)9 检测报告 (6)附录A(规范性附录)纳米多孔材料测试装置 (7)附录B(规范性附录)荧光探针浓度测试方法 (8)附录C(规范性附录)纳米多孔材料孔径测量示例 (9)附录D(规范性附录)推荐的测试报告格式 (10)纳米技术纳米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测试方法荧光探针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荧光探针法测量纳米多孔材料孔径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纳米孔结构的材料的平均孔径测量,评价材料的过滤性能,孔径的测量范围从3 nm ∼ 17 nm。

本标准适用于块状、膜状或片状材料,不适用于粉末状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544.1 纳米科技术语第1部分:核心术语GB/T 30544.4 纳米科技术语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GB/T 30544.6 纳米科技术语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GB/T 21650.1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1部分:压汞法GB/T 38949 多孔膜孔径的测定标准粒子法GB/T 38516 可渗透性烧结金属材料中流量平均孔径的测定GB/T 5750.1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3术语和定义GB/T 30544.1、GB/T 30544.4、GB/T 30544.6、GB/T 21650.1、GB/T 38949、GB/T 385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纳米多孔材料nanoporous materials存在纳米孔的固体材料。

[GB/T 30544.4,定义3.4]3.2纳米孔nanopore至少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其中可能包含气体或液体的孔洞。

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内容

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内容

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内容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那么你对纳米技术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纳米技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纳米技术的简介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等纳米技术的理论含义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

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

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

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

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

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

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

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在肼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在肼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在肼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肼检测中的应用。

通过合成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构建出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对肼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

本研究为环境监测和工业安全领域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低成本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肼作为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其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工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肼检测中的应用。

二、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1. 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纳米材料是制备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

常用的纳米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碳基材料和导电聚合物等。

2. 制备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等方法,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

3. 传感器构建:将纳米材料与电极结合,形成电化学传感器。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三、肼的电化学检测1. 反应原理:肼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检测的电流信号。

通过测量电流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检测肼的浓度。

2. 实验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方法,对肼进行检测。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分析肼的浓度与电流信号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未知样品的电流信号与标准曲线,可以得出肼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制备的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准确检测肼的浓度。

2.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和实验条件,可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检测的准确性。

例如,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优化电极表面的修饰、调整反应条件等,均能提高传感器的性能。

3.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限,能够实现对肼的快速、准确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端的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当针尖尖
端原子与样品表面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10-
8--10-6N)时,微悬臂会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
针尖和样品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强烈的依赖
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35
原子力显微镜示意图
36
• 2. AFM扫描方式有2种
• “恒力”模式(constant Force Mode) : • 在扫描过程中利用反馈回路保持针尖和样品之
围内激发出来的低能电子。<50 eV---SEM
• 2)背散射电子—从距样品表面0.1—1μm深度 范围内散射回来的入射电子,其能量近似入射
电子能量。 SEM、低能电子衍射
3
• 3)透射电子—如果样品足够薄(1μm以下)。透 过样品的入射电子为透射电子,其能量近似于
入射电子能量。TEM
• 4)吸收电子—残存在样品中的入射电子。 • 吸收电子像:表面化学成份和表面形貌信息。 • 5)俄歇电子—从距样品表面几Å深度范围内发
• B:恒高扫描:
• 当样品表面很光滑时,可采取这种方式,即保 持探针高度不变,平移探针进行扫描。直接得 到隧道电流随样品表面起伏的变化。
• 特点:成像速度快。
26
27
• 3. STM像
• STM通常被认为是测量表面原子结构的工 具,具有直接测量原子间距的分辨率。
• 但必须考虑电子结构的影响,否则容易 产生错误的信息。
19
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20
STM的针尖21Biblioteka 22• 1.基本结构
STM示意图
(1) 探 针 : 探 针 最尖端非常尖锐, 通常只有一两个 原 子 。 决 定 STM 的 横向分辨率。通 常 是 Pt,Pt-Ir,W , 通过电化学、剪 切拨拉的方法制 作。
(2)压电三角架:在压电三角架上加电场,使压电材 料变形,产生收缩和膨胀,其精度可达到每改变1伏 引发~10Å的膨胀或收缩来控制探针的运动。
24
• [2]扫描方式: • 移动探针或样品,使探针在样品上扫描。 • 根据样品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采取两种
方式扫描:恒流扫描,恒高扫描
• A:恒流扫描: • 即保持隧道电流不变,调节探针的高度,
使其随样品表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移动。 • 样品表面粗糙时,通常采用恒流扫描。
25
• 移动探针时,若间距变大,势垒增加,电流变小, 这时,反馈系统控制间距电压,压电三角架变 形使间距变小,相反…..,保持隧道电流始终 等于定值。记录压电三角架在z方向的变形得 到样品表面形貌。
45
谢乐尔(Scherrer)公式:
• 电镜观察的是颗粒度而不是晶粒度。 • X射线衍射峰宽化法是测定晶粒度的最好方法。 • 由于位错、微观应力及表面张力,使得晶粒的
同指数晶面间距围绕平衡状态时的晶面间距d0 值有一分布。 • 完整晶体的衍射峰宽度接近零; • 纳米粒子某些面间距d的略大略小变化,引起d 值分布有一定宽度,晶粒越细,衍射峰越宽。 • 另外,结晶度低也会引起衍射峰的宽化。
• 1.基本原理 • 其原理使用细聚焦电子束(5000-30000V)轰
击样品表面的某一点(一般直径为1—5um,表 面10 nm),激发出样品元素的特征X射线, • 分析X射线的波长(或特征能量),即可知道 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定性分析); • 分析X射线的强度,则可知道对应元素含量的 多少(定量分析)。
用于观察粗糙表面,如金属断口、催化剂等。 • 4)样品制备简单。 • 缺点: • 不导电的样品需喷金(Pt、Au)或喷碳处理,价
格高,分辨率比TEM低,现为3-4nm。
13
14
高分子纳米管
15
二次电子
FE-SEM image of representative helical nanofibers after a grow1t6h period of 2 h.
40
41
AFM Manipulation of CNT
AFM操纵纳米碳管
**42**
六、X射线衍射
热阴极X射线管示意图
43
X X
线连 续 射
Cu 靶 产 生 的 X 射 线 谱


Cu Kα radiation, λ = 1.54178 Å
线特 征 射
44
• 入射电子能量损失:热能,连续X射线, 特征X射线。
33
• 缺点:
• 要求高: • 防震,高真空,防温度变化。 • 电导率在10-9S/m以上的样品可以满足常规STM
测试的要求。如果样品的导电性很差。最好使 用银或金导电胶将其固定,并进行镀金处理。
• 在恒流模式下,样品表面微粒之间的沟槽不能 够准确探测。恒高模式下,需采用非常尖锐的 探针。
34
五、原子力显微镜AFM
8
9
TEM法测纳米样品的优缺点
• 优点:分辨率高, 1-3Å ;放大倍数可达几百万倍; 亮度高;可靠性和直观性强,是颗粒度测定的有效方 法。
• 缺点: • 缺乏统计性。立体感差,制样难,不能观察活体,可
观察范围小,从几个微米到几个埃。
• [1]取样时样品少,可能不具代表性。 • [2]铜网捞取的样品少。 • [3]观察范围小,铜网几平方毫米就是1012平方纳米。 • [4]粒子团聚严重时,观察不到粒子真实尺寸。
• 优点:
• (1)具有原子高分辩率。横向:0.1nm, 纵向: 0.01nm。最高。
• (2)可实时得到在实空间中表面的三维图像; •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 (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
甚至水中也可以,而且对样品无损。 • (5) 不仅可以观察还可以搬动原子。

½ mv2=eV=E=hv=hc/λ
• 劳厄----晶体作为衍射光栅,证明晶体周期性。
• 布拉格父子----晶体衍射条件 诺贝尔物理奖
• 荧光X射线谱: 用作成分分析,FOC元素。 • 衍射谱:不同晶体由于组成的原子不同,
或者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石墨,金刚 石),导致X光衍射谱图不同,可用来测 样品的晶体结构。
射的并具有特征能量的二次电子。 • 6)非弹性散射电子—入射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
引改变方向电子。能量损失谱。
4
• 7)X射线(光子)—由于原子的激发和退激发过 程,从样品的原子内部发射出来的具有一定能 量的特征X射线,发射深度为0.5—5μm范围。
• 8)阴极荧光—入射电子束发击发光材料表面时, 从样中激发出来的可见光或红外光。
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教授领 导的课题组将C60分子组装在 单层分子膜的表面,隔绝了 金属衬底的影响,在零下 268度下,将分子热运动冻 结,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在国际上首次“拍 下”了能够分辨碳-碳单键 和双键的分子图象。
31
原子书法-----IBM原子商标
STM搬动原子的代表
32
• 4. STM的特点:
• 原因是STM图像反映的是样品表面局域电 子结构和隧穿势垒的空间变化,与表面 原子核的位置没有直接关系,并不能将 观察到的表面高低起伏简单地归纳为原 子的排布结构。
28
石墨(0002)面的STM像
29
手性形碳纳米管的STM像
30
C60分子笼结构的STM照片
J. Hou et al. Nature Vol 409 18 January 2001
间的作用力恒定,即保持微悬臂的变形量不变, 针尖就会随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得到表面形 貌的信息。是使用最广泛的扫描方式。
• 工作过程中,使AFM的针尖处在排斥力状态, 此时作用力不变,移动样品,如表面凹下,作 用力减小,控制系统立即使AFM推动样品上移。 相反--------,纪录控制电压的起伏大小变化, 可知道表面原子的起伏状态。
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 技术简介
1
一、电子显微镜的电子光学基础 • 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2
• 当高能入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入射电子 束与样品间存在相互作用,有99%以上的入射 电子能量转变成样品热能,而余下的约1%的 入射电子能量,将从样品中激发出各种有用的 信息,主要有:
• 1)二次电子—从距样品表面l00 Å左右深度范
SEM 、STM不能测量绝缘体表面的形貌。
• 1986年,Binning、Quate 和Gerber等人提出原子力 显微镜的概念,在斯坦福大学发明了第一台原子力 显微镜,不但分辨率高,可测量绝缘体,还可测量 表面原子力,测量表面的弹性、塑性、硬度、黏着 力、摩擦力等。
1 .AFM原理:
• 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弹性微悬臂一端固定。
10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基 本 结 构
11
JSM-6700F
12
SEM分析样品的优缺点 • 优点: • 1)仪器分辨本领较高,通过二次电子像能够观
察试样表面60 Å左右的细节。 • 2) 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一般为l0—150000
倍),且能近续可调。
• 3)观察试样的景深大,图像富有立体感。可
53
X-ray
Atom with vacancy created by incident electron beam
46
• 不同结晶度的YVO4的XRD图
47
• 利用某一衍射峰的宽化,可计算纳米粒子的 尺寸,即谢乐尔(Sherrer)公式:
• Dhkl= kλ/(cosθ•∆Bhkl)
• k为常数; • θ为入射角(弧度); • ∆Bhkl为某衍射峰半高宽处的弧度(单纯因晶
粒度细化引起的宽化度); • Dhkl为此粒子对应hkl晶面的某方向尺寸。
• 9)感应电动势—自由载流子在半导体的局部电 场作用下,各自运动到一定的区域积累起来,形 成净空间电荷而产生电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