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查(5月)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质量检查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

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

25.史载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社会风气腐化堕落 B.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D.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

26.宋代私家藏书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甚至有官藏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私人藏书家多爱书如命,注重借抄、整编书籍和刻书。这反映出宋代

A.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B.世家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增长

C.书院兴起动摇官学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

27.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28.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29.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

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30.表3

表3为不同报刊关于1938年5月厦门战事的报道。由此可见

A.真实的战况已经无从知晓 B.距离战场越近越能接近真相

C.宣传意图影响报道真实性 D.报道时间越晚越能接近真相

31.图5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 A.经济改革审慎前行 B.农业改革步伐放缓

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 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

32.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

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

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3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个州的公民享有(合众国)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这些规定

A.沿袭了邦联制的原则 B.有利于加强州际合作

C.弥合了各州间的分歧 D.保障了各州司法独立

34.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这反映出当时

A.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 B.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

C.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 D.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

35.自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失败到2003年坎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则稳步增长,到2003年5月,全球共签署26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有240个以自贸区为日标。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B.多极化导致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

C.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 D.建立自贸区是区域集团化的宗旨

第Ⅱ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