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合集下载

南京城市规划城规

南京城市规划城规

单一城市发展
城市圈 交 通 建 设
城市内部分工
区域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和 生态环境建设
经济发展
谢谢!
规 划 目 标
城市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本世纪末,城市综合实 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市域、都市圈城 市化水平分别达到60%和75%左右。 远期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使南京 在201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 成为我国高度现代化的重要科技、教育基地和高新 技术产业基地,重要的外贸口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重要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市域、都市圈城市 化水平分别达到70%和80%左右。 远景目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长远奋斗目标, 促进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下世纪中叶跻身世界发 达城市行列。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 融古都风貌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滨城市。
民国时期的南京城市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 通 规 划
在交通规划上,城内道路拟分干道、次干道、环城大道、 林荫大道四种类型。环城大道拟利用明代城垣改筑为能 行驶小汽车的“高架”道路,城垣内侧拟筑林荫大道相 辅,供游人通行。市郊公路共设九条,以城市为中心向 外放射,并以横路联络“状如蛛网”。铁路规划考虑了 新线铺设的走向、总客站位置的调整以及火车渡船、过 江隧道的设计构想。其中作为近期规划的客站选址,拟 模仿欧美模式,总客站设于将来市中心位置——明故宫、 富贵山之间,意在促进其成为繁盛的商业区域,以此引 导城市中心区向东迁移。港口规划以美国各大内河港为 样板,试将南京建为国际贸易港口。南京港分为下关、 浦口两部分。飞机场规划设有红花圩、皇木场、沙洲圩 及小营四处。红花圩机场紧接中央政治区之南,平时作 为民用,战时可作军用机场,用来保护政治区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

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

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

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

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

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

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

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丰富多彩的民国建筑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
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有助于形成“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
北京,民国文化看南京”的独特地位。
6
“继往开来、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北方的文化中心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不断变迁, 然而南方文化的中心基本稳定在南京。
5
“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文物古迹 “南北交融、承古启今”的建筑风 格
南朝陵墓石刻
明孝陵神道石刻
明故宫遗迹
民国总统府旧址
甘熙宅第
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国立中央体育场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有各类文物古迹3000多处)、类型丰富(地上和地下、自然环境、街 区、历史格局及非物质遗产等)、等级较高(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87处,省级和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占文物保护单位的近40%)、年代久远(最早年代可追溯至史前)。
老城传统肌理虽不可逆转,但是作为留存至今的特大型古都,南京目 前基本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格局及其选址建设所依托的山水环境, 较好的控制了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间高、周边低;城北高、城南低” 的总体空间形态,整体格局和风貌尚清晰可循。
老城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未改造 用地、水域、绿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部队等能够反映老城历史格局和风貌 的总用地约占老城面积的30%。因此,只 要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合,对 相关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南京历史文化名 城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依然存在。
26
四、规划主要内容
1、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
保护和彰显南京“龙蟠虎踞、襟

民国南京《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的解读、评价及启示

民国南京《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的解读、评价及启示

81民国南京《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的解读、评价及启示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Park System Planning in Nanjing Capital Plan摘 要:《首都计划》是第一部中国人自主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开创了国内有计划建设城市公共绿地的先河。

解读民国南京《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与绿地类型。

通过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对比,评价了《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科学理性的规划程序、传承特色的城市空间与装点美化的规划实质。

总结了《首都计划》中公园系统规划对现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改善城市风貌形象;梳理城市山水关系,构建城市绿地格局;尊重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考虑经济社会效益,注重城市近远结合。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首都计划》;公园系统规划;南京文章编号:1000-6664(2017)11-0081-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1-17; 修回日期:2017-06-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408248、31570703)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HUST:2015MS108)共同资助 Abstract: The Capital Plan is the first national self-compiled urban master plan, pioneeringly creating a domestic city planning to build a public green land. The layout structure and green space type of park system planning in Nanjing Capital Plan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ime dimension and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authors evaluate the planning procedure of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park system planning in the Capital Plan , and carry on the planning essence of the urban space and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deco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velation of the park system planning in the Capital Plan , mainly in: drawing on the western advanced ideas, improv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 style; combing the urban landscap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ng the urban green space pattern; respecting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idering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ity near-far combination.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pital Plan ; park system planning; Nanjing《首都计划》是第一部中国人自主规划的总体规划文本。

南京市城市建设格局演变及其规划思想

南京市城市建设格局演变及其规划思想

南京市城市建设格局演变及其规划思想摘要:南京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都城尤其是江南都城的杰作。

本文从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天剑、地形地貌、空间组织与结构变迁等方面叙述了南京城市格局的演变过程。

并通过总结其各个时期城市格局的特征来阐述南京城市建设的规划思想。

关键词:南京城市建设建设格局演变规划思想历史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evolution and its planningthought of Nanjing cityABSTRACTNanjing city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the ancientChinese capital City especially the capital of Jiangnan. This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Nanjing citypattern from Nanji ng's geographical locati on, climate, topography, sword of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cha nge.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 of the city ' spatter n to elaborate pla nning through of Nanji ng citycon structi on.1、概述南京市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

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 14'至32° 37'、东经118° 22'至119° 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

浅谈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及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及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及特点摘要:本文从中国古代都城起源出发,展开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及其特征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古代都城;规划设计中国是世界上城市规划科学和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城市规划体系。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北京、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从城市的选址、规划定位到平面布局,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精密安排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于规划是同步进行的。

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社会经济较前更加发展,从而出现许多著名的都市。

都城空间都是经过统治者精心设计而建成的,使都城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满足王权统治的政治需要。

都城的独特性质、恢弘气势、巍峨宫阙、肃穆气氛、礼制秩序和坚固形势等,都是对王权体制的最好表达和有效保障。

王权体制外化为都城制度,并借助都城的整体形象,来体现王权主义的精神实质。

⑴选址国家的开始是文明的开始,探寻国家历史的渊源,也就是文明的起源,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

都城的选址直接关乎到江山社稷,需和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历代王朝对都城的选址甚为重视,要派遣亲信大臣勘测地形水文,从而选择最佳城址。

由于古代先人们对山有着特别崇敬的感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同时山给人一种踏实感、依赖感,既可以阻挡冬季的寒冷气流,遇到敌人袭击时,也可躲藏至其中。

水则是农耕文明时期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山环水绕类似盆地地形正是理想聚居地,因此历朝都城城址大多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除此之外,居中也是都城选址的关键,俗话说“天下居中”,这样都城才能更加稳定的控制住整个国家。

居中这个理念并不是一定强调都城必须在整个国土的中间,而是让都城成为全国交通网的中心枢纽,因为要对国家进行统治并行使权力,如若没有必要的交通要到以及交通设施的话,是无法到达的。

都城规划均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而成,既受到当时统治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学者智慧学识的制约,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因地制宜、巧施安排。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源远流长,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理念被统一的国家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所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天人合一”。

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即人类社会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与自然秩序相统一。

在城市规划中,这一思想被体现在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水利系统的规划中。

例如,中国古代城市通常采用方形布局,以象征四方天地的广阔无边。

城市中的主要街道通常按照南北方向布置,以利风水流通。

整个城市规划被视为一个整体,以保持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

二、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还存在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城市规划中的街道、建筑和社区通常按照社会地位和等级划分。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都城,皇宫和官员宅邸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象征权力和荣誉。

而商业区、市场和平民居住区则位于城市的外围。

此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还注重将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与城市结合起来。

一些著名的古代城市(如北京、西安和南京)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水利系统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视水利系统的规划。

水资源在古代农业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城市规划中的水利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的血脉。

中国古代城市通常都建有运河、湖泊和水库,以供居民农业生产和生活所需。

受到水利系统的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常常沿着河流、湖泊或运河的方向进行。

城市中的水利系统被视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持城市的稳定和繁荣。

四、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还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在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经典案例就是苏州的古典园林。

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景观而闻名,将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一、保护目标和原则1、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2、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保护对象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其他文物古迹,从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一般历史地段,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20世纪遗产、古镇村、老字号、历史典故等均纳入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应保尽保”。

(2整体保护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宏观上突出名城格局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合理调整老城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交通和市政设施;微观上从强调对历史文化资源“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3积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结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构建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展示南京的名城风采。

二、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1山体、水体的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

重点保护宁镇山脉楔入城市的三支余脉。

保护北支的栖霞、乌龙、幕府和狮子等山体,中支的钟山、富贵、九华、鸡鸣、鼓楼、五台和清凉等山体,南支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和祖堂等山体。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加强环境整治。

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对水体进行清污治理,加强水体两岸的绿化和文化小品建设。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地,是民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哨,是
“五二〇”运动发生地,是我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合作谈判的重要地点,是人民解放9军 渡江战役全面胜利的见证地。
3、名城价值
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江南贡院
东南大学
南京的历史名人辈出。 六朝——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义庆、刘勰, 唐宋——李白、杜甫、杜牧、陆游、苏东坡、王安石, 明清——解缙、孔尚任、曹雪芹、吴敬梓, 近代——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等……
随着“一主三副”城市框架的拉开,外围副城、新城正在逐步形成反 磁力中心,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心和城市建设的中心正在逐步分离。
河西中心区
15
仙林大学城中心区
2)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保护的基础较好
现存的文保单位、重要近现代建筑受到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对象 不断拓展;若干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历史景观在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正在多元再 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 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桃花扇》
——孔尚任
《文心雕龙》 ——刘 勰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永乐大典》 ——解 缙
10
二、规划修编背景
1、历版规划回顾
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30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汤山“南京人化石”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遗址 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于今长干里筑越城 450年的建都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1 1 空 间 布 置 .
南京古城在 空 间布置上 大体遵 照《 周礼》 的原 则。首先南 京 城市规划 的思想体系 , 疑对 中国城 市历史文 化价值 的理 解与保 古城继 承“ 无 城为重城环套” 的传统 营国形 制 , 采取 了“ 四重 城廓” 布
局方 式。整个 明南京城 内为宫城 , 外为 皇城 , 再外 为京城 , 而后环 以广阔的外廓( 图 1 。 见 ) 南京的皇城在 应 天府 城 的东部 , 宫城居 于 皇城 中部 而 略偏
浇筑 温度小于 2℃时 , 停止施工 , 即处理好 仓面并覆 盖保温被 。 立 板采 用保 温模 板 , 保温 材料为 5c 其 r 聚苯 乙烯 泡沫塑料 , n厚 粘贴
除时间一 般为 1 4d后进行 , 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 自然温度之差不
继续 冷却 水管的安装和通水 , 以防 内外温差 过大而产生 裂缝 。模 [ ] 德光辉 , 5 高绍文 . 混凝 土防冻外加 剂的一 点认 识 []森 林 对 J.
维普资讯

8 ・
第3 4卷 第 2 8期 2008年 10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n . 4 No 2 13 . 8 O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t o8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8 2 0 80 1 0 —8 5 2 0 }80 0 —3
2 混凝土浇筑现场 的保 温措施 。加强仓 面施 工组织 , ) 加快各 被覆 盖仓 面, 混凝 土碾 压 完毕 立 即覆 盖 彩条 布并 加盖 牛 绒被保
措施探讨 []地下空 间与工程 学报 ,0 7 3 7 :32 17 . J. 2 0 ,( ) 17 3 7

对南京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对南京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对南京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考摘要:古城保护与发展已成为现在中国城市发展里的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对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的保护。

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

本文从对南京古城空间发展变化及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并对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和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南京古城;保护与发展;措施中图法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1.南京古城空间发展1.1南京古城的形成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池是建于春秋时期的“冶城”和“越城”。

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

公元前333年的,楚威王灭越后,尽占吴国故地,就在今南京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并将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即石头城。

自东吴开始,南京从地方性城邑一跃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后经历过历史上三次重要的城址变迁,南京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历史面貌。

第一城址是六朝建康城。

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定都建业,也成建康城。

此后的东晋、宋、齐、梁、陈共六朝先后定都于此,故南京又名“六朝古都”。

这时的南京已经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了。

建康城在隋灭陈后遭到平毁,至今其确切的城址仍然是一个谜。

第二城址是南唐宋元金陵城。

南唐烈祖李异于公元914年重建金陵城,并作为南唐的首都。

金陵城“跨水立城,周围25里,凡八门” ,四至约在今北门桥、中华门、大中桥、水西门,成为明南京城的基础。

第三城址是明清南京城。

明太祖朱元璋依据“高筑墙、广积粮”的思路,依北斗七星筑南京城墙,历时21年告竣,筑有四重城墙,即外郭、内城、皇城、宫城,其中宫城和皇城依据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成为北京宫殿的范本。

明南京的城市建设,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

清代改江宁府,驻两江总督是东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太平天国战争对江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诸多名胜古迹毁于战火。

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构想

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构想

[优化]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旳设想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旳设想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留至今最大旳一座古代城垣,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

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旳高度审阅城墙旳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古城墙、城河及其有关旳公园绿地对南京主城绿地系统所起到旳主骨架作用,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旳保护,并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运用城墙及其周围旳风景园林资源。

通过近几年旳规划实行,明城墙风光带将成为名副其实旳环城绿带,改善了南京旳生态环境及视觉景观。

由于明城墙风光带旳规划和实践成绩明显,“明城墙风光带规划与实行”项目继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后,近日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有着优越旳地理环境和悠久旳历史文化。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南京旳评价是:“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2400余年旳建城史,其间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年代累积达450余年,使这天工佳境成为一部古老中国文明史旳标本。

在众多旳自然胜景和历史遗迹中,可以寻觅到历朝历代旳斑斑足迹,也是由于这不一样寻常旳经历,南京旳山山水水便具有一种独特旳美。

其中尤以山环水抱、气势雄浑旳“龙蟠虎踞”以及壮观宏伟旳明代城垣为代表。

明代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及外廓。

现存城墙为明都城城墙。

明城墙至五十年代初期,尚保留完整,实测周长33.676公里。

后人为拆城取砖,或倚墙建厂、违章搭建,加上年久失修,使明城墙受到较大损害。

1988年重测,保留下来旳城墙段长度合计为23.15公里,其中包括四座明代城门、一座水关和两段城墙遗迹。

在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实行前,局部城墙常常出现险情,时有坍塌现象发生;有相称部分旳城墙周围环境不尽人意,在城墙与城河之间及城墙内侧被许多工厂和棚户区占据,对明城墙威胁极大,严重影响了南京旳整体形象。

明清南京城规划.

明清南京城规划.
首先是所谓“六朝国祚不永”的忌讳。
其次是朱元璋及其统治人员的籍贯因素。
其三也是最根本的是对南京在全国的地位的看 法,也就是对南京的战略地位,山川形势,交通 条件等的分析。
南京作为明初都城完全体现了 管子的思想,“因天材,就地 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 不必中准绳。宫城,皇城没有 居中与都城,都城平面形状非 方非圆,把新城,旧城制高点 都包括在内。城墙或利用南唐 旧城,或依山就势而建,护城 河尽可能利用已有河道,玄武 湖,燕雀湖,前湖,琵琶湖以 及秦淮河。
宫城居皇城之中,主 要宫殿中轴线分布, 中规中矩,充分表现 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 气势恢宏。
外郭,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四月建,周180里,实际约60公里。
南京都城虽然已将大小山头包进 了城内,但城东的紫金山却在城 外,紧贴城墙,近临皇城。相传 当时年仅14岁的朱棣曾看出都城 规划中的致命弱点:“紫金山上 架大炮,炮炮击中紫禁城”。城 南的聚宝山(今雨花台)、城北 的幕府山也是战略高地,都未包 入城内。于是,朱元璋又按古制 建筑外部。外郭的建造,还使皇 城、宫城大体处于外郭围合的地 域的居中位置。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临江仙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约1151
浪淘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作者:李煜
①不规则都城,适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
②宫城为规则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③分三个区,各区联系不紧密。 ④环绕于自然地形中。

城规南京历史

城规南京历史

南京城市建设的规划思想
孙吴建邺城是南京首次成为区域政治和文化中心。建邺虎踞龙盘,地形极为 有利城防,规划充分发挥了这种地理优势,运用地形,层层设防。明南京城 基于当时的现状条件,从环境与实用角度出发, 顺应自然在城中保留了较多 的水面和山丘,并将南唐金陵和六朝建康及东府城尽包在内,形成颇有特点的 都城形态。 选择宫城位置时,避开了整个旧城,在其东侧富贵山以南的一片空旷地建造 新宫,并把旧城西北广大地区围入城内,供军队建营驻扎之用。这样就形成 了南京城内三大区域的明确功能划分:城东是皇城区,城南是居民和商业区, 城西北是军事区。整个古城的外廓沿着这三大区的用地,并依照山丘、 湖泊、 河流等地理形势,从防御需要修建而成,最终形成了不太规整的形态。 这一屈曲多变颇不规整的形态和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 《管子》 所倡导的 “因天材, 就地利, 故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 绳” 的规划思想。
南京城市规划与发展
古代篇
有别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乐和礼序”的规划思想, 南京是我国另一种重要规划思想——以《管子》为代表的“天材地利”观念 的典型,别具一格。其“龙盘虎踞”的山水形胜,有着独特的都城规划特色。 主要分析对象:明南京
近代篇
作为鸦片战争失败的苦果,在南京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揭开了中国的近代史。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则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结。近代早期的太平天国、后期的民国都以南京为首都。 主要分析对象:“首都计划”
南京的近代城市规划始于1919年,其中以《首都计划》最为完备、影响 也最大。它是近代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文件,也是近代中国较早开展 的一次系统城市规划活动。 《首都计划》包括:南京百年人口推测、城市分区、实施程序与款项筹集等 内容。该计划将南京城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 教区和住宅区。其中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计划设在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 虽未实施,却不失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设想。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明确定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局的意义。

并以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南京古城在重要发展时期以及现状古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gis技术对保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古城;演变;现状格局一、引子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

冯委员的提法令人深思, 我们对城市的保护确实常常注意了小节而忽视了大体。

只有强调保护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

二、对古城空间格局的认识(一)古城空间格局概念解析城市空间格局在学术界使用频繁,但是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

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

笔者认为古城空间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

对于特定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

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河网水系、山体林地、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的平面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

走向整体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_介绍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走向整体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_介绍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走向整体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介绍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童本勤(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南京210029)摘要:老城保护与更新一直是规划界关注的课题,南京以50平方公里的老城为单元进行保护与更新的全面规划,并经历整体 分区 整体不断反馈深化过程的规划,在国内并不多见。

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老城;保护;更新;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或某一地区的保护规划在国内外有很多经验,但以50平方公里的老城为单元进行保护与更新的全面规划,并经历整体 分区 整体不断反馈深化过程的规划,在国内并不多见。

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试图探索一种整体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方法,妥善处理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种做法在国内外老城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明城墙围合的老城是古都南京的核心,现居住人口133万人。

南京历史上的历朝都城均位于此范围内,老城内至今尚存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1000处左右,占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

同时,今天的南京老城又是各种现代城市功能的集中地,是南京乃至更大区域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快速发展,在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老城的历史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挑战。

特别是近十年来高层建筑在老城内快速集聚发展,逐渐改变了老城的空间形态、传统肌理和风貌。

一、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首先立足于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需要,将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展示置于首位,因而确立 保护优先 的空间发展原则;其次,挖掘老城的土地利用潜力,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以保持老城功能和容量的 适度发展 ;第三,力求全面 提升和改善环境质量 。

最终将老城建设成为 文化之都 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 活力之城 中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和商贸名城之一, 宜人之地 中国人居环境最佳的老城之一。

二、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深化虽然规划仍按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 城市整体格局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对策,但对其内涵和保护对策进行了延伸和深化。

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究[J ]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3 (7) :148421489. [ 2 ] 田俊峰 ,杨更社 ,徐 江 ,等. 寒区隧道衬砌厚度及冻害防治
措施探讨[J ]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3 (7) :137221377. [ 3 ] 董金道. 提高陶粒大孔混凝土防冻性能的方法 [J ] . 建筑技
《匠人》的所述营国制度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情况 ,在山地 、丘 “玄武象”,四象之间平展的谷地为皇宫所在 。
陵区和水网地区难以严格遵循 。于是 ,重环境 ,求实用的规划思 想应运而生《, 管子》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代表作 。《管子·管马》
3. 2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说卦》
为中心的规划格局甚为明确 。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作全城规划的 城 、皇城等的位置 ,四象 、天 、地 、日 、月等坛的设立 ,金水河的开
主轴线 ,虽宫城偏居城东 ,但宫的中轴线实际上与旧城中轴线基 凿 ,城郊的外形以及城市的数目等大都遵循这一思想 。
本平行 。而外廓城又将环大城的小山纳入廓内 ,大城外东北陵墓
陈 铭 李先勇
摘 要 :指出影响中国古城规划的三大思想体系 ,即传统礼制的思想体系 ,重环境 、求实用的思想体系以及追求天 、地 、人和
谐统一的思想体系 ,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南京古城规划的思想体系 ,对中国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古城规划 ,规划思想 ,礼制 ,和谐统一
·8 ·
山 西 建 筑 第 34
200
卷 第 28 8年10Fra bibliotek期 月SHANXI
ARCHI
T EC
TU
R
E
Vol Oct

(完整版)南京古代规划思想

(完整版)南京古代规划思想

南京古代规划思想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自2470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

南京于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

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从周代至明清,有三种思想体系影响中国古城规划:即传统礼制的思想体系,重环境、求实用的因地制宜思想体系以及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在其规划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这些思想。

《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制度,则是礼制观念的集中体现,它对城邑规模、规划形制、城邑数量、布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对于王城形制,它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

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州属县,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皇城及宫城的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又加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混凝土生产运输系统保温 。净堆料场的保温措施一般为 : 当气温较低时 ,不筛分生产 ,封堵卸料廊道尾端 ,其首端亦采取挂 帘保温 ,并采取蓄热措施取暖 ,增加地温 ,取料时 ,加强人员的巡 视 ,清除骨料中的冰块 。
2) 混凝土浇筑现场的保温措施 。加强仓面施工组织 ,加快各 道工序的施工速度 ,缩短施工时间 ,当气温低于 5 ℃时 ,采用保温 被覆盖仓面 ,混凝土碾压完毕立即覆盖彩条布并加盖牛绒被保 温 ,随压随盖 ,待下次铺料前再将保温被取走 。如混凝土拌合物 浇筑温度小于 2 ℃时 ,停止施工 ,立即处理好仓面并覆盖保温被 。 继续冷却水管的安装和通水 ,以防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 。模 板采用保温模板 ,其保温材料为 5 cm 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粘贴 在模板背面筋板方格框内 ,夜间和气温骤降时不得拆模 ,模板拆 除时间一般为 14 d 后进行 ,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自然温度之差不
洲 ,江北有滁河 ,江南有秦淮河 ,为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 。整 明宫规划中 ,十分强调用阴阳五行观作为法则来指导宫殿的布
个古城位于长江下游的秦淮河河口地区 ,周围群山起着屏障和军 局 、朝向 ,乃至殿 、门名称亦极力遵循阴阳五行法则 。
事防守的作用 ,呈现山环水抱的态势 ,故曾被诸葛亮描述为“钟阜 龙蟠 ,石头虎踞”。
1 传统礼制的规划思想
礼制的主要内容是尊卑有别 。《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 制度 ,则是礼制观念的集中体现 ,它对城邑规模 、规划形制 、城邑 数量 、布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对于王城形制 ,它规定 “: 匠人营
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 后市 。市朝一夫 。”
陈 铭 李先勇
摘 要 :指出影响中国古城规划的三大思想体系 ,即传统礼制的思想体系 ,重环境 、求实用的思想体系以及追求天 、地 、人和
谐统一的思想体系 ,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南京古城规划的思想体系 ,对中国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古城规划 ,规划思想 ,礼制 ,和谐统一
·8 ·
山 西 建 筑 第 34
200
卷 第 28 8年10
期 月
SHANXI
ARCHI
T EC
TU
R
E
Vol Oct
. .
34 No . 28 2008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8) 2820008203
南京古城的规划思想体系
治 。东晋王朝 ,再次以建康为首都 ,都城的范围与东吴时相同 ,只
《广志绎》中记载 :“皇祖与青田 (刘基) 辈亦熟筹之 ,历朝以
是在布局上依照魏晋洛阳城的规制略有变动 。
来 ,都宫郡邑迁徙靡常 ,城隍墩堑填塞代有 ,以故洼池渠沼 ,满眼
之后 ,相继建都于建康的南朝宋 、齐 、梁 、陈四代 ,仍沿用东晋 皆是 ,地脉尽泻 ,王气难收 ,六朝奄忽 ,有自来矣 ,欲尽弃之 ,则室
究[J ]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3 (7) :148421489. [ 2 ] 田俊峰 ,杨更社 ,徐 江 ,等. 寒区隧道衬砌厚度及冻害防治
措施探讨[J ]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3 (7) :137221377. [ 3 ] 董金道. 提高陶粒大孔混凝土防冻性能的方法 [J ] . 建筑技
以“四象”为例 ,历史学家曾对南京古城的地形地貌作过分
区 ———“孝陵”亦划入廓中 。
析 ,认为其选址与布局符合“四象”要求 :巍峨葱郁的钟山在东面 ,
2 重环境 、求实用的规划思想
为“青龙象”;隐伏嶙峋的石头山在西面 ,为“白虎象”;奔流灵动的 秦淮河在南面 ,为“朱雀象”; 逶迤绵长的覆舟山横亘于北面 ,为
1. 1 空间布置
南京古城在空间布置上大体遵照《周礼》的原则 。首先南京 古城继承“城为重城环套”的传统营国形制 ,采取了“四重城廓”布 局方式 。整个明南京城内为宫城 ,外为皇城 ,再外为京城 ,而后环 以广阔的外廓 (见图 1) 。
南京的皇城在应天府城的东部 ,宫城居于皇城中部而略偏 东 ,宫城的布局以富贵山作为中轴线的基准点向南展开 ,前到太 庙和社稷坛 ,是标准的“左祖右社”格局 。
南京古城在轴线结构方面以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作为全盘规
3 追求和谐统一的规划思想 3. 1 象天法地
划结构的主轴线 。南京城的皇城偏处城东 ,使城的规划重心在城
中国古代哲学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 ,追求天地人三者
东 ,以皇城为核心的政治活动区呈西北展延之势 ,城中南部以秦 合一 ,并以此为其最高理想 。老子曾提出了“人法地 ,地法天 ,天
中图分类号 :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从周代至明清 ,有三种思想体系影响中国古城规划 :即传统 礼制的思想体系 ,重环境 、求实用的因地制宜思想体系以及追求 天 、地 、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 , 在其规划上 ,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这些思想 。因此 ,分析南京古城 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系 ,无疑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与保 护具有重要意义 。
应超过 20 ℃,拆模后外露面应立即挂好保温被 。
3 结语
寒区隧道防水性能对隧道的性能有着控制作用 ,而寒区隧道 防水的特殊之处便是对低温的特殊要求 ,现有的方法是在设计 、 施工时尽量采取保温措施 ,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防水 、防冻措 施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 ] 田俊峰 ,杨更社 ,刘 慧. 寒区岩石隧道冻害机理及防治研
期 月
,杨吴末期还兴筑了金陵城 。其后的南唐更以金陵为首
都 ,改称江宁府 。南唐金陵城之后为宋元时期所沿用 ,也是明南
京城东南部分的基础 。
2. 3 思想体现
明南京城基于当时的现状条件 ,依据《管子》倡导的因地制宜
的规划思想 ,从环境与实用角度出发 ,顺应自然在城中保留了较
在中国古都中 ,南京的“山川形胜”可谓独一无二 。整个南京
阴阳五行学说对明南京皇宫规划亦有重要影响 。皇宫规划
的地貌是低山岗地 、河谷平原 、滨湖平原及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 是朱元璋聚集群臣商量所定 ,其中影响最为关键的人为朱元璋与
构成的综合体 。长江南京段长度约 95 km ,江心 10 多个大小江心 刘基 。刘基为天文学家 ,朱元璋熟悉阴阳五行之说 ,所以他们在
宫城之外环为皇城 ,皇城南面御街两侧是文武官署 ,一直延 北是军事区 。整个古城的外廓沿着这三大区的用地 ,并依照山
伸到洪武门 。正阳门外还设有祭祀天地的大祀殿 、山川坛和先农 丘 、湖泊 、河流等地理形势 ,最终形成了不太规整的形态 。
坛等礼制建筑 ,形成了明清两代都城布局的范式 。
1. 2 轴线结构
多的水面和山丘 ,并将南唐金陵和六朝建康及东府城尽包在内 ,
形成颇有特点的都城形态 。
根据有关资料 ,当时在选择宫城位置时 ,避开了整个旧城 ,在
其东侧富贵山以南的一片空旷地建造新宫 ,并把旧城西北广大地
区围入城内 ,供军队建营驻扎之用 。这样就形成了南京城内三大
区域的明确功能划分 :城东是皇城区 ,城南是居民和商业区 ,城西
淮河两岸地带为经济活动区 ,它处于政治活动区的半环抱之中 。 法道 ,道法自然”的准则 。《易·系辞》也提出 “: 在天成象 ,在地成
而城西北的城防区 ,亦是依附之势 。
形”“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与天地相似 ,故不违”,这就
从各综合区的配置关系看 ,颇有严谨的礼制规划秩序且以宫 是中国古代的“象天法地”的思想 。在古代都城规划中 ,都城宫
术 ,2001 ,7 (21) :4262427. [ 4 ] 刘 冰. 公路隧道防水施工技术 [J ] . 山 西 建 筑 , 2007 , 33
(32) :3382340. [ 5 ] 德光辉 ,高绍文. 对混凝土防冻外加剂的一点认识 [J ] . 森林
工程 ,2007 ,3 (13) :50251. [ 6 ] 毕国柱. 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防冻和防渗施工技术 [J ] . 长
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5 ,4 (24) :528.
The shallo w analysis of the measures in sof t rock tunnel water prevention
WANG Yang TIAN Jun2feng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 he importance of tunnel waterproofing in cold area , introduce t he kinds of t he reasons of cold region soft rock tunnel from t he choices of design and materials and all sides of working in t he late time , discuss how to bring cold region soft rock tunnel under con2 trol , especially t he design of t he measures of concrete resisting freezing , so as to promote t he development of t he research on tunnel waterproof2 ing in cold area and solves t he freezing problems in tunnels. Key words : cold region , rock tunnel , water prevention
为中心的规划格局甚为明确 。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作全城规划的 城 、皇城等的位置 ,四象 、天 、地 、日 、月等坛的设立 ,金水河的开
主轴线 ,虽宫城偏居城东 ,但宫的中轴线实际上与旧城中轴线基 凿 ,城郊的外形以及城市的数目等大都遵循这一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