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样本
智能制造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对智能制造的认知水平;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智能制造的战略意义和挑战2.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智能传感器技术- 机器人技术- 物联网技术- 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3. 智能制造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在农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工业4.0的关系4.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 智能制造项目的策划与组织- 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与控制- 智能制造项目的评估与改进5. 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案例- 智能制造项目失败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案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智能制造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项目驱动法: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智能制造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30%):考察学生对智能制造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资源1. 教材:《智能制造》;2. 教学课件;3. 智能制造相关网站、论坛、期刊等;4. 智能制造相关案例库。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智能制造概述;2. 第3-4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3. 第5-6周:智能制造应用领域;4. 第7-8周:智能制造项目管理;5. 第9-10周:智能制造案例分析;6. 第11-12周:课程总结与考核。
(完整版)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
附件11:《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简介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现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其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机械、电子、集成电路,模具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制造内容和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目前,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基本知识、智能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制造系统管理技术,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先进加工工艺和各种微细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基本术语,数控程序编制的有关标准及代码,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准备功能G代码,辅助功能M代码,数控程序的结构,常用G指令的编程方法与应用,各种指令应用例题,数控编程实验,常用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CNC系统的组成,CNC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CNC装置工作原理,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特点,伺服系统分类,开环伺服系统结构,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结构,伺服系统驱动元件的特点,步进电机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矩频特性,位置检测元件分类、要求,脉冲编码器分类及结构,伺服系统的传动设计、动力设计,开环伺服系统的误差分析、柔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精益生产和集成制造技术、掌握MRP、MRPII、ERP等各种智能生产管理技术。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各种最新制造技术和手段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课程建设目标:适应现代工业建设高层次产品设计、制造、现代制造加工工艺、现代智能装备、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深化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课程建设成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当代工业最先进性、科学性,并体现本学科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
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服务中小企业
提供政策咨询、开发技能培训包、提供“中文+ 职教”交流培训服务等。
02
中国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 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 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03
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 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行业现状。
工业机器人需求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为15.4万台,工业机器人 密度为140台/万工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仍有巨大潜 力空间。
• 教务处统筹管理,全脱产时间6个月或12个月,对实践过程进行管理与考核。
• 引入兼职教师
• 遴选具备3年及以上专业相关工作经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行业 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作为企业导师,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 实施兼职教师运行机制
• 兼职教师、课程导师(技能大师)、校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层架构,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 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最终达到专兼 职教师“两岗合一”,实现“双师双能”。
双师机制
建立校企双向流动双师机制,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 型教师团队。
董事会管理模式
构建政校企行多方合作,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管 理模式。
协同培养模式
构建政校企行协同、产教科融合、研育训结合的协 同培养产业人才模式。
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行业现状。
01
工业4.0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 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
机器换人需求
制造业对“机器换人”需求高,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专业特色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专业特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变迁,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个高级技术领域,智能制造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和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方案优化和课程设置,探索如何打造专业特色。
一、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为了有效地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建设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优化中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创新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科研项目的机会。
此外,还需要与国内外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优质教师和科研成果。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经验。
2. 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是建设专业群的基础。
应当根据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进行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课程设置应涵盖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与云计算、数字化制造等。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
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学校应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具有智能制造领域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同时,要不断提升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4. 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实训、参观工厂、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制造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二、课程目标1. 理解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2. 掌握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3. 熟悉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工厂、智能设备、智能供应链等;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2 智能制造的意义与趋势1.3 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2.1 物联网技术2.2 云计算技术2.3 大数据分析技术2.4 人工智能技术2.5 机器人技术2.6 数字孪生技术3. 智能制造应用场景3.1 智能工厂3.2 智能设备3.3 智能供应链3.4 智能物流3.5 智能家居4.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4.1 项目管理概述4.2 项目计划与执行4.3 项目风险管理4.4 项目沟通与协调5. 案例分析5.1 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案例5.2 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智能制造相关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智能制造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创新思维;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制造企业,了解智能制造的实际应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70%):包括笔试和口试,考察学生对智能制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报告(10%):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智能制造相关实践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智能制造相关教材;2. 教学课件:智能制造相关教学课件;3. 案例资料: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案例;4. 实践基地:智能制造企业参观学习。
七、课程安排1. 总学时:32学时;2. 课堂教学:24学时;3. 实践教学:8学时。
八、课程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评价;2.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中职智能制造建设方案
中职智能制造建设方案中职智能制造建设方案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具备智能制造技能的人才,我提出以下中职智能制造建设方案。
一、完善教育体制1.建立智能制造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培养。
2.引进智能制造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实验室设备、模拟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包括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和工业界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教学。
2.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1.建立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技能水平。
2.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展示厅和技术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促进产学研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1.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训和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2.开展校企合作的师生交流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技术培训,增加学生对企业需求和行业动态的了解。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设立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2.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和企业孵化器等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六、推动学生就业1.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
2.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辅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上是我对于中职智能制造建设的方案,通过完善教育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推动学生就业,可以全面提升中职教育的智能制造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培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涵盖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群。
一、建设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对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需要大量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目标1、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研发等工作。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3、建设一批先进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5、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建设内容1、专业群结构优化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为主干专业,整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相关专业,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
明确各专业在专业群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2、课程体系建设深入调研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建设完善的专业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的关键要素和具体策略。
一、建设目标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具备智能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要具备广泛的技术背景和良好的跨学科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业环境,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发挥领导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在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设置中,应包括工程基础知识、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组织项目实训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除了学术能力,教师还应具备行业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操作。
四、实验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配备最新的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训的场所。
同时,实验室还应设立研究团队,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
五、产学研结合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需要与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样,与研究机构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项目竞赛、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培养方案评估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需要进行培养方案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可以评估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它将信息技术与制造工艺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专业的发展,建设一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以构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专业的发展。
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智能制造专业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的智能制造专业在产学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产业需求导向、学科间协同不够紧密、产学研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设一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和紧密合作,推动智能制造专业的发展。
2. 原则:需求导向、协同创新、开放共享、以人为本。
三、建设方案1. 产业需求导向:建立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数据库,以调研和分析的方式获取产业需求信息,为学校和研究机构提供指导。
同时,建立产业与学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需求的准确对接和实时反馈。
2. 学科间协同: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由多个相关学科组成,包括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创新。
同时,开设跨学科的智能制造综合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加强三方之间的合作。
鼓励学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方案。
4. 开放共享:建设开放的研究平台和实验室,为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共享的研究设备和资源。
促进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避免重复研发,提高研究效率。
5. 以人为本:建立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发展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参与,培养其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加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经验。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当前制造产业的主要方向。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构建方案,并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方法。
一、专业群的构建方案1.学科设置:智能制造专业群应涵盖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科设置应紧跟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当地产业布局进行调整。
2.课程设置: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应兼顾理论与实践,注重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包括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知识,以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的最新发展。
3.教师队伍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聘请具有相关产业经验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还可以邀请业界专业人士来校授课,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二、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方法1.实践教学:智能制造专业群应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实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2.项目驱动: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项目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实习的机会。
3.创新创业: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导师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实施。
同时,还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提出创新项目并进行实践。
4.终身学习:智能制造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技术更新换代迅速。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学校应推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完整版)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
附件11:《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简介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现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其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机械、电子、集成电路,模具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制造内容和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目前,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基本知识、智能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制造系统管理技术,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先进加工工艺和各种微细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基本术语,数控程序编制的有关标准及代码,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准备功能G代码,辅助功能M代码,数控程序的结构,常用G指令的编程方法与应用,各种指令应用例题,数控编程实验,常用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CNC系统的组成,CNC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CNC装置工作原理,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特点,伺服系统分类,开环伺服系统结构,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结构,伺服系统驱动元件的特点,步进电机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矩频特性,位置检测元件分类、要求,脉冲编码器分类及结构,伺服系统的传动设计、动力设计,开环伺服系统的误差分析、柔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精益生产和集成制造技术、掌握MRP、MRPII、ERP等各种智能生产管理技术。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各种最新制造技术和手段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课程建设目标:适应现代工业建设高层次产品设计、制造、现代制造加工工艺、现代智能装备、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深化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课程建设成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当代工业最先进性、科学性,并体现本学科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一个完善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一个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一)建设背景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
然而,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目标1、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对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的人才要求。
2、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涵盖机械、电子、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体系。
3、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设一批先进的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群构成与课程体系(一)专业群构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应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为核心,涵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相关专业。
(二)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通用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如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调试、工业互联网应用等课程。
4、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一)师资引进加大对具有智能制造领域实践经验和高学历的教师引进力度,充实教师队伍。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育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育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智能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培育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推动专业群建设,制定相应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训练等方面探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培养目标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并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养方式1.强化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将系统学习智能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智能制造的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等。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智能制造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2.拓宽实践训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参与各类实践训练活动,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制造企业,开展实验实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基础、自动化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如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制造系统、物联网在制造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创新创业课程:例如创新创业导论、科技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分析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四、实践训练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还应包含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
1.校内实验室:学校应提供先进的智能制造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术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平台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智能制造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已成为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套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旨在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一、建设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对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建设目标1、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对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
2、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提升学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推动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三、建设思路1、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围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构建涵盖机械制造、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等专业的专业群架构。
3、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发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智能制造领域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践机会。
6、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工作,实现互利共赢。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书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和应用,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3)理解智能制造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智能制造系统的优缺点;(2)能够运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智能制造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信心;(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阐述其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详细讲解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并介绍关键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
3.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
4.智能制造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分析智能制造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难题、人才培养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智能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智能制造技术的优势、劣势及发展前景。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智能制造技术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智能制造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行业发展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逐渐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为了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以培养能够引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 专业群概述智能制造专业群聚焦于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方向,围绕工程学科,涵盖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为了打下学生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建议设置如下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 物理学- 电子技术基础-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2.2 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建议设置如下专业课程:- 智能制造导论-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 自动化系统与控制- 智能工厂设计与管理- 工程实践项目3. 实践教学在专业群建设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实际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开发和操作流程。
- 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智能制造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实验室实践:建设智能制造相关的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和科研项目的场所。
4. 师资团队建设为了保证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引进外籍专家:邀请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教学和研究指导。
- 产学合作:与智能制造企业展开合作,聘请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际经验和案例分析。
5. 创新创业支持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建议提供以下支持:- 创业导师制度: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配备导师,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智能制造作为当今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并提出一种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智能制造专业群是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涵盖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群。
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专业设置:根据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需求,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形成跨学科交叉的专业群。
2. 师资培养:招聘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提供跨学科培训,使其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
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路原理、数学建模等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学科基础知识。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机器学习、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3. 跨学科课程:包括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物联网等跨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4. 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项目课程等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师团队建设: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利用教师团队的力量,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融合学科的课程。
2. 课程设计:根据跨学科课程的特点,设计具有交叉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这一潮流,培养具备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因此,为了加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课程设置为了加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我们应该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能够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开设一系列的智能制造核心课程,如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与测量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此外,还应该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引入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虚拟实验室、智能仿真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智能制造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研究,为他们提供实践与实验的机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我们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参观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智能制造环境和工程项目。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比赛和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入手。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高需求,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建设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方案。
一、建设目标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多领域进行工作和合作;拥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智能制造需求。
二、课程设置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基础、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同时,还应该设置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智能制造实训、工业设计与创新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提供真实的工业环境和装备设施,使学生能实际参与智能制造项目,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验室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智能制造实验室,以支持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
实验室应该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机器人实验区、传感器测试区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实验需求。
五、师资队伍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基础支撑。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同时,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邀请业界专家兼职教授,增加学生的实践培养机会。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水平,学校应该从建设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推进。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1: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简介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现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其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机械、电子、集成电路,模具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制造内容和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基本知识、智能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制造系统管理技术,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先进加工工艺和各种微细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基本术语,数控程序编制的有尖标准及代码,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准备功能G代码,辅助功能M代码,数控程序的结构,常见G指令的编程方法与应用,各种指令应用例题,数控编程实验,常见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CNC系统的组成,CNC 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CNC装置工作原理,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特点,伺服系统分类,开环伺服系统结构,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结构,伺服系统驱动元件
的特点,步进电机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矩频特性,位置检测元件分类、
要求,脉冲编码器分类及结构,伺服系统的传动设计、动力设计,开环伺
服系统的误差分析、柔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精益生产和集成制
造技术、掌握MRP、MRPII、ERP 等各种智能生产管理技术。
为学生在今后的
工作中应用各种最新制造技术和手段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适应现代工业建设高层次产品设计、制造、现代制造加工工艺、
现代智能装备、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深化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
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将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课程建设成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当代工业最先
进性、科学性,并体现本学科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的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
含先进制造技
术基本内容,现代设计方法学,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现代特种加工工艺,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现代数控技术与装备,FMS和工业机器人,精
益生产、CIM、MRP MRPH和ERP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点和课程学时的约束,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
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注重以下三个重点,首先突岀基础性: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主,将那些与智能制造技术与装
备相尖的设计方法、先进加工工艺、各种管理技术等共性问题抽取出来作为阐述的内容;其次强调先进性、实用性:结合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将科研成果融进去,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智能装备为主线,理论、原理介绍与应用实例相结合;第三注重先进性: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一门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随时都有新技术出现,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学科发展、科研动态、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装备等内容,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特别强调广泛性和跨学科应用能力、计算机辅助应用能力、机电结合能力、综合运用相尖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实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上机实验相结合。
丰富教学资源,辅以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使学生开阔各种技术思路,增加实际数控操作和上机操作,提高了同学们的数控应用和计算机编程能力,将近年来承担的多项与本课程内容相尖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鼓励同学参与研究课题,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提高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3)加强了实践环节
除增加了上机学时,数控机床上机操作外,还设计了数控高级编程形式的大作业题目供有余力的学生课外提高。
开放式的作业形式,教师只规定作业覆盖的内容、要求,具体研究对象学生自己选择,如编程实现复杂轮
廓”宏程序”应用,不规定所采用数控编程系统,不局限于什么品牌CNC,也不限于怎样的编程组合,作业不限于加工对象等等。
在数控编程软件使用的教学上,采用现场演示教学,现场辅导,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切实地提高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譬如参加全国性的数控编程设计大赛、参加企业具体零件的数控编程课题,实现复杂型面加工的CAD辅助编程等等,使学生接触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阔学生的视野。
4)教师团队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经过互相学习、培训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采用主讲教师负责、后备教师参与、助教辅导的方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教学团队
课程组是一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均比较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课程组的教师们爱岗敬业,积极奋进,团结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治学,言传身教,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下: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2人。
博、硕士学历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50%、50%。
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2人为硕士生导师。
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75%。
年龄结构:>45岁3人,占75%; 35-45岁1人,占25%学缘结构:最后学历分别为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各1人。
从不同学校取得学位的人数占100%。
四、教学内容整合和改革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内容是:先进制造技术内容,现代设计方法
学,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现代特种加工工艺,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现
代数控技术与装备,FMS和工业机器人,精益生产、CIM、MRP MRPH 禾口
ERP
在帮助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后,将严格按照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安排学生上机编程,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实现数控加工程序化,熟练应用G代码、M代码、宏程序,自由曲线编程,CAD辅助编程等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理论,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五、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上课,经过幻灯片(ppt)、教学
课件、教学视频和图片等形式提供丰富的声、像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动画演示,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知识传授,寓教于乐,教学效果突出。
同时,对于个别知识点也能够辅以传统教学方式。
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网站,
FANUC论坛,西门子论坛,数控编程技术论坛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三)鼓励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创新活动,如全国性的数控编程设计与操作大赛、参加企业具体零件的数控编程课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建设网络教学环境,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网站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大纲、
电子课件、设计案例、习题与解答、交流园地等。
六、教学资源建设
一)如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数控编程设计案例、习题与
解答等已上网。
二)自编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试题库。
经过多年的试用,题库的内容、试题类型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和完善。
三)自编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习题库。
题库内容充实、题量大,不断补充更新,覆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当前已积累了大量智能制造装备题材的毕业设计供学生参
考,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
当前依然采用卷面考试为主,综合考虑平时考勤、作业、上机实验和数控编程操作的模式,希望以后能有条件采用计算机考
试,增加一些实际编程操作的内容,以强调实践能力、分析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教材建设
本课程教材选用”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徐翔民,赵砚江,余斌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6月出版第一版,41.6万字。
该教材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材内容适用新颖,版本更新较快。
参考教材:
[1]周育才,刘忠伟•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王隆太•先进制造技术,盛晓敏,北京:机械工业岀版社,.
[3]张平亮•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孙志永,赵砚江•数控与电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王永章.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拟结合我校实际编写教材,新编教材要针对教改,面向21世纪,增加新工艺、新方法、国际最新发展,掌握最新动态。
填写说明
1 ■专业核心骨干课程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整合及改革
,突出课堂教学组织情况;
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路,围
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开展。
______ 学院廿世专业核心骨干课程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