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高频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

哈工大机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掌握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2. 掌握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分析机床的运动轨迹;3. 了解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理解其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4. 掌握机床的编程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编程。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机床进行基本操作,如启动、停止、换刀等;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床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3. 能够运用机床编程软件,进行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写和调试;4. 能够分析机床性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及机械制造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机床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床概述:介绍机床的定义、分类、结构及性能参数,使学生全面了解机床的基本概念;教材章节:第一章《机床概述》内容列举:机床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性能参数。

2. 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分析机床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为机床操作和编程打下基础;教材章节:第二章《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内容列举:机床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

3.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内容列举: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调试方法。

4. 机床编程:学习机床编程的基本方法、技巧,掌握零件加工编程;教材章节:第四章《机床编程》内容列举: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编程技巧、零件加工编程实例。

哈工大高频课程设计讲解

哈工大高频课程设计讲解

课程设计报告(结题) 题目:中波电台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XXX学号11305201XX授课教师赵雅琴日期2015-05-24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一、仿真软件介绍 (1)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 (1)2.2 系统框图 (1)2.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2)2.3.1 主振荡器设计与仿真 (2)2.3.2 缓冲级的设计与仿真 (3)2.3.3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5)2.3.4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6)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仿真 (8)2.3.6 联合仿真 (9)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3.1 设计要求 (10)3.2 系统框图 (11)3.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11)3.3.1 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 (11)3.3.2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13)3.3.3 二极管包络检波的设计与仿真 (14)3.3.4 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 (16)四、总结与心得体会 (17)五、参考资料 (17)一、仿真软件介绍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元器件来替代),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目录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1)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3)1.1 调幅发射机分析 (3)1.2 超外差接收机分析 (3)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的设计 (4)2.1 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4)2.1.1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及仿真 (4)2.1.2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及仿真 (8)2.1.3.振幅调制电路及仿真 (9)2.1.4功率放大电路及仿真 (11)2.2整体电路设计及仿真 (11)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12)3.1混频器电路及仿真 (12)3.2 检波电路及仿真 (14)3.3 低频功率放大器及仿真 (15)四心得与体会 (17)五参考文献 (18)一:问题重述与分析本次设计中的两个系统,第一个是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本设计中试用是基本调幅发射机。

第二个是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1.1调幅发射机系统系统框图如下图图一:调幅发射机系统框图本设计将声电变换部分,及其之后的前置放大器,低频放大器都省略,用一个低频的正弦波交流电源表示,输出部分的天线模块也用规定的输出负载代替。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为535 KHz 到1605KHz ,当震荡波形不稳定时,最大波动频率范围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应该小于10-3 。

输出负载51Ω :输出部分,即电路最终端的输出负载为51Ω。

总的输出功率50mW :即输出负载上的交流功率,调幅指数30%~80% :设A 为调幅波形的峰峰值,B 为谷谷值,则由调幅指数计算公式有100%a A B m A B-=⨯+。

在振幅调制电路中可通过更改调制信号振幅和外加直流电源实现此指标。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调制信号频率,由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高频课程设计资料PPT教学课件

高频课程设计资料PPT教学课件

13
振幅调制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14
功率放大器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15
系统调试
检查、分析整个系统电路
调试步骤:
➢ 调试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 联调晶体振荡电路和缓冲器(注意:焊接R9,负载 电阻),缓冲器输出≤600mVpp;
➢ 调试振幅调制电路(注意:先调试静态,注意变压 器绕制,后面详述),输出无失真调幅信号;
设备的技术要求规定值时为止,此时被检设备输入端电平值即为被 检设备在该工作频率上的灵敏度值。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19
调幅接收机系统框图
小信号调 谐放大器
包络 检波器
音频功放
喇叭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20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020/10/16
3. 实验完成后的第5个工作日交实验报告(包 括设计报告)。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3
三、成绩评定
实验操作占60% 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占40%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4
四、关于选课
在各班实验老师名下自由选课。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 调试功率放大器(建议甲类功放,测试效率);
➢ 系统联调。
2020/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16
2、调幅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调幅接收机技术要求:
载波频率:6MHz ; 接收机灵敏度: ≥ 30mVP-P ( ma=30%,音 频信号 输出UOP-P ≥0.5V) 解调输出无明显失真; 接收机输出音频信号无明显失真。

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哈工大通信专业高频课程设计--高频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目录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1)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3)1.1 调幅发射机分析 (3)1.2 超外差接收机分析 (3)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的设计 (4)2.1 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4)2.1.1正弦波振荡器及缓冲电路及仿真 (4)2.1.2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及仿真 (8)2.1.3.振幅调制电路及仿真 (9)2.1.4功率放大电路及仿真 (11)2.2整体电路设计及仿真 (11)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12)3.1混频器电路及仿真 (12)3.2 检波电路及仿真 (14)3.3 低频功率放大器及仿真 (15)四 心得与体会 (17)五 参考文献 (18)一:问题重述与分析本次设计中的两个系统,第一个是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本设计中试用是基本调幅发射机。

第二个是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1.1调幅发射机系统系统框图如下图图一:调幅发射机系统框图本设计将声电变换部分,及其之后的前置放大器,低频放大器都省略,用一个低频的正弦波交流电源表示,输出部分的天线模块也用规定的输出负载代替。

现在结合题目所给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载波频率535-1605KHz ,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f 为535 KHz 到1605KHz ,当震荡波形不稳定时,最大波动频率范围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应该小于10-3 。

输出负载51Ω :输出部分,即电路最终端的输出负载为51Ω。

总的输出功率50mW :即输出负载上的交流功率,调幅指数30%~80% :设A 为调幅波形的峰峰值,B 为谷谷值,则由调幅指数计算公式有100%a A B m A B-=⨯+。

在振幅调制电路中可通过更改调制信号振幅和外加直流电源实现此指标。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调制信号频率,由输入信号的频率来决定。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基本原理、定律和公式,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知识框架,对前后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和联系。

3. 学生能总结哈工大相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提高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团队合作,开展项目设计,提升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国家发展的意义。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涵盖课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定律和公式,旨在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 第一章:学科发展史及基本概念- 第二章:核心理论及定律- 第三章:重要公式及其应用2. 实践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至第五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四章:案例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第五章: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3. 综合能力培养:依据课本第六章,开展团队合作项目设计,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 第六章:项目设计与实践4.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课本第七章,教授学生资料查询、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技巧。

-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章至第三章基础理论学习第二周:第四章案例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第三周:第五章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第四周:第六章项目设计与实践第五周: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明确教材章节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哈工大高频课设

哈工大高频课设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XXXXXXX姓名: XXXX学号: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 时间: 2014年11月一、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1设计目的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2设计要求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6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12集成模拟乘法器XCC,MC1496高频磁环NXO-100运算放大器μA74l集成振荡电路E164833 设计原理发射机包括高频振荡、音频信号、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

正弦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稳定的幅度较大的,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发射载频信号,该级电路通常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的晶体管振荡器。

选用西勒振荡器来产生所需要的正弦波。

在振荡器后加一缓冲级,缓冲级将的作用是前后两部分隔离开,减小后一级对前一级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前级的输出。

音频处理器是提供音频调制信号,通常采用低频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电路把音频调制信号送到调幅电路级去完成调幅。

振幅调制使用乘法器将高频振荡信号和低频语音信号相乘得到高频调制信号;再经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调制信号的功率,以达到发射机对功率的要求,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要保证信号上下对称且不是真,否则影响发射效果。

发射机设计框图如下:4具体电路设计1.正弦振荡器设计要求频率稳定度10-3,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西勒振荡器,载波信号振荡电路的输出需要十分稳定的振荡频率,因此采用较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振荡频率稳定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精编范文】高频课程设计实验心得-推荐word版 (7页)

【精编范文】高频课程设计实验心得-推荐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心得篇一: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收音机安装与调试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201X150 学号:201X15002 姓名:王冬冬1、题目:博士208HAF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2、方案介绍收音机,由机械,电子,磁铁等构造而成,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为声音,收听广播电台发射的电波信号的机器。

又名无线电、广播等。

其大致原理就是把从天线(来自: :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心得 )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鉴频或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

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

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可见,在无线电广播和接收过程中,无线电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

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目前调频式收音机多采用集成芯片并用天线接收。

在本次收音机整机电路实现和实践中采用的是CXA1191M集成芯片和其他的辅助电路,其整机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哈工大高频课设

哈工大高频课设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XXXXXXX姓名: XXXX学号: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 时间: 2014年11月正弦波振荡器缓冲级集成乘法器调幅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音频放大器音频输入输出一、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1设计目的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2设计要求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6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12集成模拟乘法器XCC,MC1496高频磁环NXO-100运算放大器μA74l集成振荡电路E164833 设计原理发射机包括高频振荡、音频信号、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

正弦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稳定的幅度较大的,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发射载频信号,该级电路通常采用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的晶体管振荡器。

选用西勒振荡器来产生所需要的正弦波。

在振荡器后加一缓冲级,缓冲级将的作用是前后两部分隔离开,减小后一级对前一级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前级的输出。

音频处理器是提供音频调制信号,通常采用低频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电路把音频调制信号送到调幅电路级去完成调幅。

振幅调制使用乘法器将高频振荡信号和低频语音信号相乘得到高频调制信号;再经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调制信号的功率,以达到发射机对功率的要求,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要保证信号上下对称且不是真,否则影响发射效果。

发射机设计框图如下:4具体电路设计1.正弦振荡器设计要求频率稳定度10-3,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西勒振荡器,载波信号振荡电路的输出需要十分稳定的振荡频率,因此采用较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振荡频率稳定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哈工大高频电子线路课件

哈工大高频电子线路课件
➢ 是将通过空间传来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从中取出需要接 收的信息信号。
二、解调
➢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中恢复出原基带信号的 过程。
➢ 与模拟调制相对应,也分为三种: 检波——振幅调制(AM) 鉴频——频率调制(FM) 鉴相——相位调制(PM)
12
三、直接检波式接收机
特点:
①电路简单 ②接收灵敏度太差,选择性也差,很少直接采用。
7
第2节 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与原理
一、无线发送的基本任务
➢ 无线电发送是以自由空间为传输信道,把需要传送的信息 (声音、文字或图象)变换成无线电波传送到远方的接收点
二、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 传送距离要远 ➢ 要能实现多路传输,且各路信号传输时,应互不干扰
8
三、基带信号的特点:
➢ 不同的原始信息占有不同的频带宽度。 ➢ 基带信号占有的频带属于低频范围。
直接发送基带信号存在的问题
很难实现多路通信 要求有很长的天线,在工艺及使用上都是很困
难的。
9
四、载波调制传送方式:
➢ 调制:载波调制是用需传送的信息(基带信号)(调制信 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使载波信号的某一个或几个 参数(振幅、 频率或相位)按照需传送的信息(调制信 号)的规律变化。
➢ 调制方式
但传播距离远。主要用于广播、船舶通信、和飞行通信。
22
3、直线传播(空间波)
➢ 电波从发射天线发出,沿直线传播到接收天线 ➢ 适合频率f: 30MHz以上(波长λ为10m以下) 的超短波 ➢ 特点:这种传播的距离只限制在视距范围内(也叫视距传
播) 增高天线可以提高直线传播的距离。
23
4、卫星中继等
特点: ①有固定频率的中频放大器,它不仅可以实现较高的放大倍数, 而且选择性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可以同时兼顾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

哈工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所介绍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公式、定律、概念等,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够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章节的相关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章节一:基础理论- 知识点:相关概念、原理、定律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章节二:实践应用- 技能培养: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章节三:案例分析- 知识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4. 章节四:拓展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章节一,基础理论学习。

第二周:章节二,实践应用技能培养。

第三周:章节三,案例分析及知识运用。

第四周:章节四,拓展提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最新哈工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831003汇总

最新哈工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831003汇总

哈工大夹具设计课程设计831003汇总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前面《机械原理》学习的是利用机械机构来实现预定的功能,《机械设计》则是根据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零件尺寸、材料等进行分析计算。

而《机械制造》是根据零件的参数确定其加工流程和装配方法。

可见这三门课程是循序渐进的。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锻炼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欢迎老师批评指正。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一)拨叉的用途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为CA6140车床的拨叉(831003)。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它的作用是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

(二)拨叉的技术要求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三)拨叉的工艺性分析其加工有四组加工:(1)以1222H φ为主要加工面,拉内花键槽725H φ,槽数为6个,其粗糙度要求是底边6.1=Ra ,侧边2.3=Ra ,1222H φ内孔粗糙度3.6=Ra 。

(2)另一组加工是粗精铣上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3.2Ra =。

(3)第三组为粗精铣18H11底槽,该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两槽边2.3=Ra ,槽底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3.6=Ra 。

(4)钻并攻丝2-M8。

三、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由题目已知为HT200,其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考虑到零件需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无交变载荷,又属于间歇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要求。

内花键和螺纹孔、锥孔较小,不可直接铸出。

(二)基面的选择选择基面是工艺规程制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机敏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废品率的高低。

哈工大高频电路课设概述

哈工大高频电路课设概述

Course desig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chool: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lass: Class 1105102Name: Su *inNo.: 1111900211Date: November 9, 2013I design requirements1.1 design content1.Design of transmitting system of medium wave radio station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master the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of the most basic low-power AM transmitting system.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he carrier frequency is 535-1605KHz, the carrier frequency stability is not less than 10-3, the output load is 51Ω, the total output power is 50mW, an d the amplitude modulation inde* is 30%-80%. The modulation frequency is 500Hz~10kHz.2.Design of medium wave radio receiving system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master the design and debugging of the most basic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Task: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AM AM amplitude modulation receiving system design: carrier frequency 535-1605KHz, intermediate frequency 465KHz, output power 0.25W, load resistance 8 ω, sensitivity 1mV.1.2 design requirementsRequired tasks (for each system):1.Detailed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 system design is given for each system.2.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and the functional block diagram ofthe system, the detaile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parameter calculation, scheme demonstration and device selection is given.3.The detailed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is give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circuit module are marked,and the detailed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are given.Selected task (for each system): this part of the completion has e*tra points.4.The whole circuit is simulated by ADS and other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 input and outputsimulation waveforms and analysis of function nodes and system are given.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transmitting system of the second medium wave radio station2.1 System design of low-power AM transmitterThe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 is shown in Figure 2.1:Figure 2-1 System Design Block Diagram of Low Power AM Transmitter2.2 working principle and descriptionIn Figure 2-1, the functions of each component are as follows:Sinusoidal oscillator: generates a carrier signal with a frequency of MHz.Buffer stage: the sine oscillator is isolated from the modulation circuit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ulation stage on the sine oscillator.Low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stage: amplify the microphone signal voltage to the modulation voltage required by the modulation stage.Amplitude modulation: modulating the voice signal onto the carrier wave to produce the modulated wave.And the power amplifier antenna: amplifying the power of the signal sent by the previous stage, and transmitting the modulated high -frequency carrier current into space in the form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rough the antenna.Now, combine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given in the title for analysis:The carrier frequency is 535-1605KHz,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arrier frequency is not less than 10-3: the frequency of sine wave signal generated by sine wave oscillator is 535 KHz to 1605KHz. When the oscillation waveform is unstable,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mum fluctuation frequency to frequency ratio is less than 10-3.f 为f ∆与频率f 之比的数量级小于Output 51Ω: The output load of the output part, that is, the high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is 51.Ω。

AM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与仿真---哈工大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AM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与仿真---哈工大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波发射及接收机设计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默迪学号:1110510404班级:通信四班1105104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 - 1 -1、中波电台发射系统 (1)2、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 (1)二、日程安排 ....................................................................................... - 1 -三、元器件参数 ................................................................................... - 2 -1、2N2222 (2)2、1N4148 (3)3、ΜA741 (4)4、MC1496 (6)5、BAT85 (7)6、TDA2030 (8)7、1N4001 (9)四、相关理论 ....................................................................................... - 9 -五、工作原理及框图 ......................................................................... - 13 -六、各功能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 - 15 -1、AM调幅发射机 (15)(1)本地振荡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1) ................................................................. - 15 - (2)射极跟随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2、HB7)...................................................... - 17 - (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3) ..................................................... - 18 - (4)单二极管开关状态调幅电路(即整体电路中的HB4)...................................... - 19 - (5)音频放大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5) ................................................................. - 20 - (6)高频功率放大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6) ......................................................... - 21 - 2、超外差式接收机.. (22)(1)本地振荡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2) ................................................................. - 22 - (2)缓冲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4) ......................................................................... - 23 - (3)混频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1) ......................................................................... - 23 - (4)带通滤波(即整体电路中的HB3) ..................................................................... - 25 - (5)低频射极跟随器(即整体电路中的HB6、8、11、12).................................... - 25 - (6)中频放大器(即整体电路的HB7、10) ............................................................. - 26 - (7)包络检波(即整体电路的HB5) ......................................................................... - 26 - (8)平滑滤波器(即整体电路的HB13) ...................................................................... - 28 - (9)音频功放(即整体电路的HB9) ......................................................................... - 29 -七、电路仿真及分析 ......................................................................... - 29 -1、系统整机各节点和最终输出的波形分析 (29)(1)AM发射机 .............................................................................................................. - 29 - (2)超外差接收机.......................................................................................................... - 31 - 2、频率特性分析 (37)(1)AM调幅发射机 ...................................................................................................... - 37 - (2)超外差式接收机...................................................................................................... - 40 - 3、主要功能电路输入输出电阻分析. (42)(1)射极跟随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 42 -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 44 - (3)高频功率放大器...................................................................................................... - 44 - 4、指标要求.. (44)(1)AM发射机 .............................................................................................................. - 44 - (2)超外差式接收机...................................................................................................... - 45 -八、结语 ............................................................................................. - 45 -中波调幅发射及接收机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哈工程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哈工程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哈工程高频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关键组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 学会分析高频电路的频谱特性,理解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中噪声的影响及抗干扰措施。

3. 掌握高频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阅读并理解相关电路图。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射频通信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搭建并调试高频电路,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面对挑战。

3. 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让学生认识到高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我国高频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高频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基本能力,为后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路基础理论:包括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领域;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关键组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第1章 高频电路概述,第2章 振荡器,第3章 放大器,第4章 滤波器2. 信号传输与接收: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与干扰,介绍抗干扰措施及信号接收技术。

教材章节:第5章 信号传输与接收,第6章 噪声与干扰3. 高频电路设计方法:讲解高频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7章 高频电路设计方法,第8章 设计实例分析4. 动手实践与项目实施:分组进行高频电路设计与搭建,进行仿真测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dsp课程设计哈工大

dsp课程设计哈工大

dsp课程设计哈工大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2)掌握常用DSP算法及其实现方法。

(3)熟悉DSP芯片的结构、原理和编程方法。

(4)了解DSP技术在通信、音频、图像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DSP算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使用DSP开发工具和软件进行编程和仿真能力。

(3)能够阅读和理解DSP相关的英文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数字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Z域等。

2.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性质和应用。

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性质和应用。

4.数字滤波器:滤波器的基本概念、类型、设计和实现。

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的结构、原理和编程方法。

6.DSP应用实例:通信、音频、图像等领域的DSP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或其他公认的优秀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DSP开发板、仿真器等实验设备,方便学生动手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结题) 题目:中波电台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XXX学号********XX授课教师赵雅琴日期2015-05-24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一、仿真软件介绍 (1)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 (1)2.2 系统框图 (1)2.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2)2.3.1 主振荡器设计与仿真 (2)2.3.2 缓冲级的设计与仿真 (3)2.3.3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5)2.3.4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6)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仿真 (8)2.3.6 联合仿真 (9)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3.1 设计要求 (10)3.2 系统框图 (11)3.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 (11)3.3.1 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 (11)3.3.2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13)3.3.3 二极管包络检波的设计与仿真 (14)3.3.4 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 (16)四、总结与心得体会 (17)五、参考资料 (17)一、仿真软件介绍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二、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2.1 设计要求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元器件来替代),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3DG6高频小功率晶体管 3DG12集成模拟乘法器 XCC,MC1496高频磁环 NXO-100运算放大器μA74l集成振荡电路 E164832.2 系统框图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器、缓冲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振幅调制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

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

主振器里比较稳定的是西勒振荡器,再在后面接一个射极跟随器来减小级间影响。

图1:发射机设计框图2.3 各模块设计与仿真2.3.1 主振荡器设计与仿真主振级是调幅发射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来产生一个频率稳定、幅度较大、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主振器就是高频振荡器,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型式。

该电路通常采用晶体管LC 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包括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即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

本级是用来产生1MHz 左右的高频振荡载波信号,由于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主振级决定,因此要求主振级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振荡功率,其输出波形失真较小。

为此,这里我采用西勒振荡电路,可以满足要求。

电路图如下:各参数计算:直流电路分析:设直流电源Vcc 为12V 。

主振电路应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若静态工作点较低,正反馈较强则管子容易进入乙类,丙类放大状态。

静态工作点较高,则容易在振荡部分周期内进入饱和区,产生失真。

为此,我们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的位置。

设R4=3k Ω,R3=6k Ω,由公式112b BQ b b R U Vcc R R ≈•+ ,U BQ =4V 。

因为=0.7BE U V ,U EQ =3.3V 。

设R2=2.5k Ω,EQ I =1.32mA 。

由公式=BQ BEe EQU U R I -,设U CEQ =0.7V ,则R1=8V/1.32mA=6.06k Ω。

西勒电路中,L 、C Σ需要谐振于f 0,现设振荡频率为1.2MHZ ,设L=50μF ,则由02f LC π∑=pF C 254=∑。

其中2345342324C C C C C C C C C C C ∑=+++。

我们将C5设成可调电容方便调节。

由于稳定性的要求,C4要比C2和C3小许多,那么设C2=2000pF ,C3=1000pF ,C4=300pF ,由公式可得C5=144.913pF 。

仿真结果如下:高频载波波形图插入探针后的数据如下,基本稳定在1.2MHZ,稳定度大于千分之一,满足频率稳定度要求。

2.3.2 缓冲级的设计与仿真为了减少后级对主振级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的影响,采用缓冲级。

它的输入阻抗高,对前级电路影响小,可以作为多级放大器的第一级;输出阻抗低,带负载能力强,可以作为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由于它的前面两个特点,可以在多级放大器里做缓冲级。

电路图如下:缓冲级电路参数计算过程如下:这里的静态工作点的射极与本振器相同,电阻和电压的设置使工作在放大状态不失真即可。

现选择R6=1kΩ,R7=8kΩ,R8=2kΩ。

与主振器相连后,仿真结果如下:缓冲级波形图由仿真结果可得,波形无明显失真,满足技术指标。

Vrms变成了443mV,略减小了。

2.3.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在经过缓冲级后,载波的电压和电流值都较小,所以需要通过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电路图如下: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参数计算过程如下: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区,且要使整个过程在放大区内。

设R5=2k Ω,R3=1k Ω,所以V U b 4=,EQ U =3.3V ,设R2=10k Ω,得BQ I =0.33mA.由选频电路中心频率为MHz f 2.10=,设L1=50μF ,由012f LC π∑=得pF C 8.351=,同样为了调节方便,将电容改为可变电容。

取一个负载电阻F R =20k Ω。

仿真过程如下: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波形图与载波波形图从示波器示数可知,波形无失真,且起到了电压放大作用。

由探针数据可知,输入信号f1=458mV,输出信号f2=4.02V,Au0= f2/f1=8.78=9.44db。

2.3.4 振幅调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振幅调制我们用比较简单的乘法器调制。

电路图如下:振幅调制电路图参数计算过程如下:设直流电源为2V,调制信号设为有效值1V,频率为KHz10,载波是上一级的输出(Vrms=4V,f=1.2MKZ)。

取负载电阻R1=51Ω(去满足发射器输出阻抗的调节,若输出功率满足,就可以直接输出)。

仿真过程如下:乘法器仿真结果用agilent 示波器的光标,可得Vmmax=2.28,Vmmin=0.41,其调制指数为%73minmax min max =+-=Vm Vm Vm Vm m a ,在要求范围内。

由探针示数得L rms rms LR mAV I V R ≈Ω===05.511.17873',mW mA mV I V P rms rms 9283.141.17873'=⨯==,功率比要求,所以需要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可按教科书上的设计。

电路图如下:参数计算过程如下:谐振选频部分,取C3=50μF ,由012f LC π∑=,可得L1=351.8pH 。

电源是调制电源,参数为振幅调制器的输出信号参数。

仿真结果如下:高频功率放大电路波形图波形无失真,P=Vrms*Irms=49.767mW ,满足要求。

2.3.6 联合仿真总电路图如下:仿真过程如下:联合仿真波形图P=VrmsIrms=52.644mW波形满足要求,且功率基本满足要求。

三、中波电台接收系统设计3.1 设计要求本课题的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与调试。

任务:AM 调幅接收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中频频率465KHz,输出功率0.25W,负载电阻8Ω,灵敏度1mV。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元器件来替代),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晶体三极管 3DG6晶体二极管 2AP9集成模拟乘法器 xCC,MCl496中周 10A 型单片调幅接收集成电路 TA7641BP3.2 系统框图接收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组成。

其系统框图见下:接收机系统框图AM信号输入系统后,经过混频器和本地载波混频后产生465kHz的中频调幅信号,中频信号进入中频滤波器取出中频波段信号,信号进入中频电压放大器,经中频放大电压到0.5V以上进入检波器进行检波,输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低频功放最好输出。

各部分功能:高频放大: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将从天线上接受到的微弱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混频:将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与本地振荡的信号进行混频,是原高频信号包络不变但是频率变为465kHz。

中放:将变频后的信号进行放大便于以后的检波。

检波:利用MC1496进行检波,将原基带信号还原出来。

前置低放:将还原出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功率放大,使其能推动扬声器工作。

3.3 分模块设计3.3.1 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混频器的作用是将调幅的高频信号变成调幅的中频信号。

完成这个任务它需要三个部分:第一,一个能够产生比外来信号频率高或低465kHz的本机振荡;第二,能够将外来信号和本级振荡信号混合在一起而产生中频信号的混频电路;第三,能够将465kHz的中频信号从混频电路中选出来的选频电路。

电路图如下:混频电路图参数计算过程如下:中频频率465kHz ,设。

由于输入信号为MHz 2.1,所以本地震荡频率为KHz 735。

设本地振荡的频率为1V ,接收的信号要由实际传输遥远损耗大电压很小,设为5mA 。

FI 为465kHz ,所以L1与C2谐振与465kHz 。

取L=50V μH ,可计算的C2=2342.96pF 。

选通频带为200kHz ,由于L RB ,可得R=10Ω。

仿真波形如下:混频电路波形图3.3.2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中频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混频器中输出的465kHz 的中频信号进行选频放大,使其幅度达到二极管包络检波的要求。

这里采用三极管调谐放大器,混频后的中频信号从基极输入,在集电极加选频网路进行选频放大。

电路图如下:中频放大电路图参数计算过程如下:选频网路采用电感部分接入的LC 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频率为465KHz ,设pF C 200=,由LCf π210=,KHZ f f 4650==,()()H C f L μπ4801021046514.3414110232202=⨯⨯⨯⨯⨯==-设uH L uH L 80,40032==,为保证品质因数取1500c R k =Ω,22c R k =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