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最新】第19首 赤壁(唐 杜牧)【含答案】

【最新】第19首  赤壁(唐  杜牧)【含答案】

第19首赤壁(近五年未考)
唐杜牧
对应赏析
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写作特色
这首七绝,紧扣历史事件的特点,将对历史兴衰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设想奇特,手法新奇,内涵丰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满分精练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有的是咏史诗,有的是写景诗,有的是叙事诗……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满分精练答案
1.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感慨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缺少周瑜那样好的机遇。

解析解答时,对于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来考
虑。

诗句表面上是写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此自况,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

2.咏史诗。

特点:借史实抒情。

解析本诗开篇凭一支古戟引出对古人古事的感喟,可见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歌
以“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个生动的场景告诉读者,若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那么将会是吴败魏胜,可见本诗借史实抒情的特点。

3.“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解析本诗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词的论调而又
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

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

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答案:1.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格调清新”错误,本词应该是“格调雄浑”。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其实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

杜牧诗中是借周瑜火烧赤壁之战是因借东风之天时方得成功,倘若当初没有这阵东风,或许吴国便会战败。

作者是借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受,自己缺乏的正是周瑜当初的这阵“东风”,生不逢时,以至于无法施展才华。

杜牧《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

(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
17.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成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1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7.C(2分)
18.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意思对即可。

2分)。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诗歌比较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

她们是吴国美女。

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

杜诗对周瑜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3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物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靠的完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

参考答案1A 2C 3错误《过零丁洋》阅读测试题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

(2分)相同点:不同点:【参考答案】:(1)C(2)B(3)示例: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

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

评价标准:表述清晰明白,有异、同的差异性观点表述,理据不清不得分。

2分。

【对比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以下是该诗的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答案:杜牧的《赤壁》中,有很多词语或句子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寓意着历史上的成功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还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杜牧的眼中,历史和现实都是梦境般虚幻的,而未来则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历史和现实?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历史和现实。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作者用“铜雀”代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用“二乔”代指吴国的美女大乔和小乔,从而避免了直接描述历史事件的枯燥乏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慨。

问题:请简要概括杜牧的《赤壁》这首诗的大意和中心思想。

答案: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认为历史的成败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赤壁》杜牧阅读答案

《赤壁》杜牧阅读答案

《赤壁》杜牧阅读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习题2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2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2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赤壁》参考答案:2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3.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24.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1分)25.“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赤壁》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赤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

《赤壁》杜牧赏析题带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题带答案

《赤壁》赏析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3分) 古诗鉴赏。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 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分) 阅读《赤壁》,完成以下问题。

(1)请从运用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实,借“折戟”引起对赤壁之战的联想,为下文虚写做铺垫。

B.“前朝”指前一个朝代;“东风”指赤壁之战;“周郎”指东吴将领周瑜。

C.此诗借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慨,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

D.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2)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并说出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孟子离娄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孟子离娄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赤壁》《孟子离娄上》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⑤者,鹯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同“为”,替。

③尔也:而已。

④圹:原野。

⑤爵:同“雀”,鸟的一种。

⑥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

88.根据表格里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89.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90.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9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就体裁而言是律诗,就内容而言是怀古诗;作者是中唐诗人,他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B.【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乙】【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C.【乙】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丙】文的中心观点是“得民者得天下”;两文均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诗》阅读答案

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诗》阅读答案

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诗》阅读答案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诗》阅读答案 1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

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阅读题:(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3分)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3分)阅读答案:(1)CE(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

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

(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诗》阅读答案 2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

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答案:(1)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 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

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中考链接】 2011年贵州铜仁市 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答: 13.(3分)(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篇三:赤壁复习题《赤壁》中考复习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解题(体裁七言绝句)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即赤壁之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首诗的题材是咏史诗。

(诗歌的题材一般有送别诗如《送杜少辅之任蜀州》、边塞诗、哲理诗、怀古诗、咏史诗等)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二、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齐名,并称“小李杜”。

三、请学生朗诵,纠正字音四、释义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于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腐蚀。

我把它擦洗干净认出是三国赤壁的遗物。

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美丽的大乔和小乔早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

1、诗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因为这是一首咏史诗,所谓的咏史诗是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

折戟与古代的战争有关,而作者又是在赤壁这个地方发现的这只折戟,把它洗干净辨认之后,很自然的就让作者联想起几百年前曾在此处发生过的那场战争,从而引起作者下文对历史的感叹,为下文对赤壁之战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个句子中,“东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还含有一个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的典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是怎么回事,播放视频。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结果,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历史学家都是对吴蜀持赞赏态度,对曹操则贬低得太多,说曹操骄傲轻敌,赤壁一战的失败是必然的,大快人心的。

但在我们杜牧的这首诗中,作者却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从诗的第几句可以看出这种观点?作者说,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美丽的大乔和小乔早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

大乔小乔分别是东吴掌权者孙权和周瑜的妻子,铜雀台是曹操的后宫,里面有他从全国各地网罗而来的美女或歌伎,供他寻欢作乐,什么情况下大乔小乔会被锁近曹操的铜雀台呢,对,假设赤壁之战中东吴灭亡了,孙策和周瑜的妻子,这两个大美女,就可能会被曹操掳走,所以,大乔小乔的命运其实是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作者说美丽的大乔和小乔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其实意思是说东吴也灭亡了,那么事实上东吴在赤壁之战中东吴灭亡了吗,作者认为之所以赤壁之战中东吴没有灭亡时因为什么?东风帮助了周瑜火烧战船,大败曹军,也就是说,作者认为,东风的到来为吴蜀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提供了一次什么?机遇!好,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本文的作者认为,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的胜利,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实力,而是机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当时没有东风,没有那一次机遇,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那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与其他史学家的观点不同,把周瑜的成功说成是机遇起了很大的作用呢,作者是为了讲清一个什么道理?一个英雄人物,一个天才,有了机遇的帮助,才可能施展自身的才能和抱负,才能成功。

否则的话,哪怕他再有才能,再有本事,如果没有机遇,也很难成功,这个道理看上去是在说周瑜,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其实还说了谁?联系作者自身经历。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他的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

因此他从小也是一个非常博学有才能的人,他不但有文学上的才华,而且政治军事才能也很出众。

可就是这样一个完全具备做宰相的能力的人,一生却总是郁郁不得志,和什么有关呢,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关,我们都知道,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人物,当时的朝廷已经是江河日下,日趋没落,朝政被宦官把持,政治腐败,黑暗,有才能之士都被打压,空有一腔救国救民的抱负而无法施展。

杜牧也是如此,因此,诗人在文章的最后两句说明一个道理,说有才能的人要想获得成功也要靠机遇阿,这句话不仅是说周瑜,其实也是在借说周瑜来说自己,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除此之外,诗人好像还想告诉我们: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身上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2)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1)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

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

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

(2)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这两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3)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同情吴蜀,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

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

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

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

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

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

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

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

“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题咏“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却从一件“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