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马莉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

把时间还给学生[ 华晓瑜 2009-6-9 20:32:00 执笔 ]推荐有句话说:老师的最大的师德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科学课应该是带着“科学味”的,科学教学强调“做中学”。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这里的“自己”就是要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还给学生。

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相信学生。

因为只要你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我相信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多。

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更要追寻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科学味”。

过程正确比结果正确更重要,因为只要“过程是美丽的,结果一定是精彩的”。

教学的模式不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

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是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讨论,寻找合理的答案。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能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

这样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转变教学理念,真正从学生思维出发,让课堂充满意义与实效。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科学课更具有“科学味”!这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老师应该做的、而且也必须做好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只要我们大家都能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

相信我们的课堂将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真正成了播撒了爱的种子、培育了沃土、创建了兴趣乐园、编织了成功摇篮的和谐课堂。

阅读全文(20)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格2008年12月10日作者:波来源:光明日报创造性人格是独立开放式人格,它体现为理智的诚实好奇,经验的客观开放,态度的专注自信、思维的敏锐灵活以及精神上的挑战批判倾向。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运用教具、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要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质疑、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他们动起来,活起来,课堂才有生机、生气,才富有生命力。

我们这些教师们再也不能“好心”地独霸课堂,让学生单纯的做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我们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入手彻底改变,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再也不做学习的苦行僧了。

一、更新观念,轻装上阵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全新的手段投入到教学中,将教与学置于“学以致用”的社会生活中。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自由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新观念,即:新的教育观――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新的人才观――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进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个性特长,有成功的能量;新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提高;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只有我们观念改变了,课堂才能回到学生手中。

二、优化手段,革新课堂传统教学手段长期运用,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注重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比较多,所以之前担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在书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课堂学习效果。

书中指出的主要原因在:1.教师指导不到位2.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3.缺少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4.弱势群体自身不足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调动学困生参与兴趣方面应该做到: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环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适当地应用表扬与批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困生,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

回答问题时,当他们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

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

3.把学困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

学困生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但这些学困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4.强化辅导,因村施教。

学生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兴趣,而学困生往往知识欠帐太多,学习很吃力,没有胜任感。

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课堂提问,要多给学困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2)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尽量使学困学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3)作业安排要有弹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深知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在课堂上阐述知识,学生机械地听着,不断地记忆与复习,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在无聊枯燥的课程之中。

而最近所体验到的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次课堂中,老师并没有引导我们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记忆课程内容,而是引导我们自己思考与发现,并通过自己的发现才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意识到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扮演的是主角角色,而非被动的配角。

老师们应该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真正地学到知识。

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学习呢?我认为,老师们需要变革自己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和发展,以满足学生们不断变化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与互动,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学习。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互相激发思维和创意,开启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通过这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理解到对于老师们,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来推动教育的进步。

总结来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需要从各个角度上面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流淌着自己的思考,发扬自己的想象,从而跨出属于自己的学习道路。

在追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能够从兴趣的角度入手,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其次是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各自独有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育学会优秀论文获奖登记表

育学会优秀论文获奖登记表

一 一 二 二 二 二 三 三
精致源于阅读 泗水赏景春意浓 孔子论水情智扬 对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品读 迁移 仿写 记叙文写作“跳跳高” 情感点燃生命的智慧
案例
案例
第 1 页,共 9 页
xh10006 xh10007 xh10008 xh10009 xh10096 xh10097 xh10225 xh10226 xh10227 xh10228 xh10229 xh10230 xh10231 xh10232 xh10233 xh10234 xh10235
8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万盈镇第二中心小学 17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15 三龙二中 1 三龙中心小学 三龙中心小学 2 三龙初中 1 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2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案例 案例
xh10244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1这学期,我们学校发了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建构理想课堂》的书,看到还给学生这几个大字让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话,他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他强调“自读自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面对着各种考试,如何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呢?在语文上,我想要从最基础的习惯抓起。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办事容易办好,学习也能得益。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

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我要求学生“情绪要稳、读音要准、边读边想,弄懂词句”。

(2)、主动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3)、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

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讨论。

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手做一次,越读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学生的体会也就越深等等。

(4)、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19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19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这一改革中的角色转变。

这本书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
体地位,倡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
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虽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
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反而更加重要。

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方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教育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除了课堂
教学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
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
视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
导作用。

我相信,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之路。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泯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现象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

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搞好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在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教育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角度上,即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作者提到了“认知理论”的概念,即认为学习是一种对于新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而非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记忆。

这一概念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呼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即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知识,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这一概念,即教育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维截然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知识一一输入给学生。

学生主体性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学生特长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学习的过程。

这一思想与传统的竞争导向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强调个人的竞争和升学率。

而合作学习则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主动性。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7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7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下面浅谈一下感触最深的第三章---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实际能力的挑战。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讲究教学方法。

我认为,当前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游戏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最多、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教师致力的一个方向。

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 1 -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情境教学法。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简单、自然的。

而英语是外来语种,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它,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只有在课堂内形成一种语言环境,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帮助。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一本书。

在本书的第二章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

这一章的内容很抽象专业。

对于“逆向教学设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细细读来,“逆”即为“反”,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从识记开始的,然后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最后抵达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的顺向设计思维。

而基于评价的逆向设计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从创造切入的,是在运用中掌握的,最后的理解与识记是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

徐老师就“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学习目标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活动设计”四方面作了一一详细的介绍。

尤其是“课堂问题的设计”让我很受启发。

问题是驱动课堂教学前行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即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们提出的。

好的问题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觉得有好多的地方,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很恰当,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不能引起学生更好的思考,更深入的探究。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问“怎样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呢?”问得太空太宽泛了。

如果把问题改为“请同学们观察分数乘法算式,你发现分数乘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义?”“你能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意义吗?”“在你的表示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交流,发现分数乘分数中,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与乘积的分子,分母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问”是要会问的,老师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不能很随意的问,更不能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要来源于学习的目标,要突出课堂的学习重点,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

同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著作,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收获了许多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所触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提出了学生参与度的概念,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中的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我应该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我对书中强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有所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差异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和学习档案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再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评价,而是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评价和考试的思考颇有感触。

传统的考试形式重视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种形式的考试会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作者建议在评价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看重成绩。

此外,作者还提倡使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过分注重分数,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马莉
发表时间:2019-07-05T14:55:32.6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作者:马莉
[导读] 课后反思课上的这一幕,我不禁自问:熊猫到底有尾巴吗?坐在电脑前,我再次打开上课时向学生播放的那一段短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55000
一、大熊猫的尾巴
12月1日上午,我出示了一节美术公开课《画熊猫》。

上课的前5分钟,我播放了课前精心截选的一段有大熊猫玩耍、跑步、爬树、吃东西等活动的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熊猫。

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看得很认真。

接下来,在学习动态熊猫的绘画时,我又示范了两种动态的熊猫的画法,课堂进行得非常顺利。

这时,意料之外地有一名学生问:“老师,你怎么没把熊猫的尾巴画上?”“熊猫有尾巴吗?”我反问。

“有啊!”这名学生紧跟了一句。

一瞬间,所有我见过的熊猫屁股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隐隐约约,印象中熊猫好象是有尾巴,很短小,而且确实没有把熊猫尾巴画上去的。

于是我说:“熊猫的尾巴很小,贴在屁股后面,一般看不到,不用画。

而且给它画上尾巴也不好看啊!”“好看啊。

”不料这名学生又紧跟了一句。

公开课上环节紧凑,不能耽误太长时间。

我不禁有点烦了,就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不画,画熊猫不画尾巴。

”就这样,这名同学没再说话,接下来的课顺利上完了。

课后反思课上的这一幕,我不禁自问:熊猫到底有尾巴吗?坐在电脑前,我再次打开上课时向学生播放的那一段短片。

这次吃惊地看到,这短短几分钟的短片里竟然有好几个镜头清楚地记录了熊猫的尾巴:白色的,象一个倒三角形宽而短地盖在屁股后面。

回想上课前,从网上下载了“熊猫短片”之后,我也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但只注意了熊猫的活动与动态变化,并没有过多地观察就截选了这一段视频。

为什么要讲熊猫的画法,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清大熊猫的身体结构和形态特点,仅凭着自己一丁点儿的经验,就想当然地上了课。

如果当时我把短片再播放一次,让学生认真找一找熊猫的尾巴,观察熊猫尾巴的特点。

告诉他们:因为熊猫的尾巴很小,贴在屁股后面,又是白色的与身体同色不醒目,大多数情况下又看不到它,所以在绘画时才把尾巴省略不画。

这样学生既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又进一步观察了熊猫,还增长了知识,效果不是更好吗?而不是如此粗率和简单地把这个问题处理掉。

我们一直在说,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相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可是当学生真的发问时,我给予他们的仍是心中潜伏的师道尊严,自己却当仁不让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作为老师应该真正地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它的主人——我们的学生。

二、二次画熊猫
12月7日我继续出示了公开课《画熊猫》的第二课时,继上一节课之后,继续学习熊猫另外两种动态的画法。

课后,我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反思了本堂课。

从学生的角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表现得非常不错,在播放熊猫的自我介绍和动态短片之前我都进行了铺垫,向学生提出要求:比听力、比眼力,看完之后要说出关于熊猫的常识和做过的动作。

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他们确实是认真听、认真看了。

熊猫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比例与上课时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并且绘画的方法步骤和位置的把握明显比上一节课熟练了很多。

我留给学生绘画的这段时间,A组学生画完2只熊猫是很轻松的,B组学生画完1只熊猫也很轻松,不过我还是以画2只熊猫的要求统一要求AB两组。

从最后作业来看,B组学生也画出了2只熊猫,1名学生没能涂完颜色。

C组学生由于造型能力差,自信心也低,总是要擦了再画,速度就慢了。

通常需要在老师的辅助下或者与同桌的合作下才能完成。

不过在这一节课上C组中有2名学生独立完成了画出1只熊猫的要求。

从教师的角度反思:我纠正了上一课的错误,让学生找出有熊猫尾巴的镜头,观察尾巴的颜色、形状,又观察熊猫嘴的颜色,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画熊猫的尾巴和嘴,得出结论:白色的,被概括省略了。

在作范画时,我利用电脑上的绘画软件来示范,这种方法比在黑板上做范画显然更直观、更形象、更有吸引力,效果也就更好。

从我的教学设计来看,我这一节课的结构应该是比较的简单、清晰、实用。

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多练。

课上完之后,回头再看,对学生的调动和关注还是不够,尤其是对C组学生的关注不够。

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比较活跃,而我也较多地关注了他们,我感觉课堂的主人是他们。

而另一部分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我没有时间关注。

好几次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我的眼神还停在电脑的光标上,忙着在各个窗口、按钮之间操作、切换,难免有华而不实之感。

就在前几天,我有幸观摩了我区美术教研员老师的课,不由得拿来与之比较。

我反复推敲了教研员老师的课,希望能有所借鉴。

不过他上的是一节工艺制作课,我是一节绘画课,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东西没有,唯一能借鉴来的就是他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

与美术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们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的教学相比,教研员老师的课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耀眼。

尽管课后教研员老师谦虚地说由于长期不进课堂确实是眼高手低了,而当我在仔细推敲过教研员老师的课之后,我不免叹服:我们这位美术教研员的出手细毫不低。

我对他的课的评价概括为:将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毫不张扬的教学挥洒得淋漓尽致,淡定而从容。

相比之下,更觉得与教研员老师朴实无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的境界相差很远。

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并不是说一说就能做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