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琉璃历史:三千多年前西施泪
相传古越时期的天工坊琉璃古制法为范蠡所创,当初也赠给了越王,西施与范蠡荡气回肠的爱情典故,让古法琉璃如同西施的一滴泪,平添了一种凄美的气韵。

其实中国的琉璃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年代。

早在西周和东汉时期,古人为了比拟珠玉、宝石就创造出晶莹剔透、温润光滑的琉璃艺术精品。

它是从两河流域经中亚传入甘肃的,在甘肃的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

考古发掘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琉璃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在古代世界工艺美术中别具一格。

自汉代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融,中国的琉璃艺术获得新的发展。

公元前138年,西汉出土的玻璃谷纹璧,是汉代时流行的样式,证明汉王朝已经制作较大的玻璃器。

在河北省博物馆内,就阵列着与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一起出土的西汉琉璃耳杯,这应该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用脱蜡铸造法制作的琉璃成品。

其淡淡的湖绿色透出幽暗的光,而这便是来自2100年前那个时代琉璃艺术的曼妙之光。

公元前166年,出于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的直接建交,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碧琉璃杯(器皿),是汉朝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元代以来,颜神镇一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琉璃生产中心,那里出产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及丹铅、铜铁等多种矿石,具备生产琉璃的天然条件。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设立宫廷造办处,邀请了西方的技术人员入宫交流,使琉璃制作一度得到复兴。

其中“套料”装饰艺术是清代的创新,形式及装饰已有多种风貌,其格调越趋精致华美。

在之后的300年间,琉璃又受到冷落,直到1987年,由于杨惠姗、张毅的努力,中国的琉璃创作在世界工艺史上开启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局面。

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琉璃艺术也有其历史传统和独特魅力。

19世纪的法国人就以“PATE-DE-VERRE水晶粉脱蜡铸造”的名称,重现三千多年前古埃及失传的脱蜡玻璃铸造技法,曾经制作出风靡全球的艺术品。

中国的琉璃温润光滑、呈半透明状,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

诗中琉璃: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这是出自佛教书《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的经典佛语,琉璃也成为了中国佛家的七宝之一。

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璀璨夺目的诱人风采。

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有一首《琉璃瓶歌赠晁二》:万金明珠络如绳,白衣夜明非缟缯。

以有易无百货倾,室中开橐光出楹。

非石非玉色绀青,昆吾宝铁雕春冰。

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深是为瓶。

?陀真人一铢衣,攀膝夜坐花雨飞。

兜罗宝手亲挈携,杨枝取露救渴饥……其中“?陀”即普陀,“兜罗”,兜罗绵也,此形容持瓶之手,设想琉璃瓶曾是观音手中的杨枝瓶。

“雕春冰”,形容琉璃瓶以刻花为装饰;“包以百袭”云云,见其薄也,“非石非玉色绀青”,“表里洞彻中虚明”,则其质莹彻而微泛天青。

北宋孔平仲《海南碧琉璃瓶》:“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

秋天常在眼,春水忽盈掬。

莹然无尘埃,可以清心曲。

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五代徐夤《郡侯坐上观琉璃瓶中游鱼》,句有“宝器一泓银汉水,锦鳞才动即先知。

似涵明月波宁隔,欲上轻冰律未移。

雾薄罩来分咫尺,碧绡笼处较毫厘”。

可见,古人以诗句书颂着琉璃清透的质地,融合了佛家清心的闲情。

琉璃也成为一种代表心清玉洁的时尚饰物,或赠送朋友,或观赏把玩。

琉璃工艺:火焰里来,水波里去与外国琉璃不同,中国的琉璃温润光滑、呈半透明状,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

这个制作过程冗长,从构思、设计图稿、雕塑立体原型至作品完成,需经过数十道工艺严格把关方可完成,全过程约两个月以上。

“火里来、水里去”,昂贵的有色水晶材料历经烈火的焚烧,在水中有数十步精巧的打磨工序,达到晶莹剔透、柔和润洁的表层质感。

前期制模非常繁复,而且必须是一模一品。

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

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作品全球限量发行,使每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

在手工制作上,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然后是高温烧制,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

小件作品需要烧1至2个星期,大件作品甚至需要数月时间。

其间融化的液态有色水晶体的流动很难控制,但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一个个形态各异却又有统一风格的琉璃作品。

琉璃出炉后,需要有不亚于珠宝制作的一系列打磨、抛光等工艺,一件琉璃成品的出现需要近20天的时间来精雕细琢。

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

有些制作者为了体现琉璃蕴涵的生命气息,故意在手法上使气泡更多地产生,有一种流动的气韵。

其实琉璃制作过程中,要经过突然降温,加上很多工序手工完成,气泡不可避免,而这反而成了琉璃的独特魅力。

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更具想象空间,更具灵气。

这期间的数十道手工都需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因些琉璃烧制的成品率就只剩70%左右了。

而且因为琉璃只能烧制一次,无法回炉,一旦失败就无可挽回,所以从艺术制作上说,琉璃是真正的贵比黄金。

当代琉璃:艺术家眼中的“第五元素”
琉璃不同于其它任何宝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融合各种色彩,色彩变化万千,依然通透,而且千年不变。

甚至不同色彩的搭配,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绿色琉璃报平安,紫色琉璃可催情,搭配的色彩也有说法,比如琥珀色和蓝色一起有助事业和催财。

琉璃这一“无形而成万形,无态而成变媚”的本色,令中外艺术家们有了更开阔的创作空间。

而在国外,琉璃体现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在新建的上海琉璃工房琉璃艺术博物馆内,展出了欧洲新艺术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Emile Galle (艾米尔·加勒)的作品。

这位出生在法国工艺重镇Nancy的艺术家,将大自然里的植物生命的美丽画面融入琉璃作品的设计中。

此还,还展出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捷克等地的10位艺术家33件琉璃作品,他们几乎是活跃在现代世界琉璃艺术领域里最有代表性的群体。

其中美国作家占斯基的“琉璃丝带”,将20多种不同颜色的玻璃丝,排列淬炼而成鸟巢的造型;另一位法国当代最著名的琉璃作家安东尼·勒彼里耶继承了其祖父脱蜡铸造的家传技法,发展出变化多样的半透明质感,使用大量的文字与具体的历史文化图像做成组合,使他的作品看起来像一部历史,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怀。

如今琉璃艺术精品层出不穷,从小件的项链,大件的摆设,到屏风到灯具,琉璃已成为艺家们表达心境、装点生活的“第五元素”,琉璃精品也成为广为流传的生活时尚。

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的形色,仿佛闪动着五千年的东方智慧和“无形无色,万形万色”的清透思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