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琉璃工艺分类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琉璃工艺分类论述

■方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摘要〕在国家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文化政策下,许多传统手工艺也逐渐打破纯艺

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界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琉璃工艺因长期的定义不明、种类纷杂,而多被学界所

忽视。但当下手工琉璃的传承人仍坚持不懈,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求各种材料、技法的突破以及造型设计上

的创新。笔者深入琉璃非遗传承人群体中实地考察,试对当下中国琉璃工艺制造进行系统的分类论述。〔关键词〕琉璃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分类设计

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上,对琉璃的称谓也多种多样。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对于琉璃和 玻璃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单明了的回答:“琉璃即原始玻璃”。上海工艺美院的徐勤教授认为低温铅釉烧造 而成的带色陶器为琉璃,而高于1200°C 烧造的则为颜色釉。而在《硅酸盐辞典》中为琉璃下的定义是:“铅 釉烧成的带色陶器,一般用于建筑及艺术装饰'

且看清康熙年间,孙廷铨在我国第一部有关琉璃工艺的专著《颜山杂记》中谈到:“琉璃者,石以为 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而 后生。”由此可知,琉璃是人工烧制而成。从原料构成和工艺中我们可以判断,古琉璃实际是类似于现代 的硅酸盐玻璃。而事实上,手工琉璃的烧制技艺和呈现形式,南北东西各地区都有所不同。溯源而上,早 在春秋时期琉璃制品在色泽和器型上是以仿玉器为主。隋唐时期,琉璃烧造业开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方面因为外来交流的繁荣,琉璃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出现了高铅玻璃而且在色泽和质地上也更加 薄透清脆;另一方面,陶土素烧后上低温釉二次烧造的技术日渐成熟,被广泛运用于墓葬陪葬的明器唐三 彩和建筑装饰的琉璃瓦生产当中。到宋代,这种低温釉陶便被称为琉璃,而透明的钾铅琉璃则被称为璀玉。 明清时期,琉璃的称呼已被社会广泛认为是特指宫殿、庙堂建筑上的琉璃瓦构件。

2008年开始,北京、山西、山东博山、华东等地的琉璃烧制技艺先后分批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粗陶胚琉璃瓦和非琉璃瓦类。然而这四个地区琉璃制造工艺技法所呈 现出的特点与品质是各不相同的。

一、山西传统“范式”琉璃瓦

早在我国宋代李诫著述的《营造法式》中,就对琉璃技术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宋代以后低温釉陶逐渐 被称为琉璃,到了明清时期,琉璃专指琉璃瓦及其他琉璃建筑构件。

山西作为中国琉璃瓦的主产地,其琉璃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至今,全国其他地区的琉璃瓦烧制窑 口追根溯源都是从山西迁徙而来的。山西境内琉璃瓦的生产分布广泛,以太原、介休、河津、阳城等地影 响较大,最出名的有河津吕家、太原南郊马庄苏家及阳城后则腰乔家。琉璃瓦的技艺的传承和经营也大多 是父子传狱家族企业。

随着山西政府对环境空气的治理要求逐年提高,琉璃瓦在烧制过程中所排放烟尘的问题难以解决,加 之传统建筑形式的式微,导致部分地区琉璃瓦产业萎缩和制作技艺荒废。2008年,“山西传统琉璃制作技 艺”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非遗传承人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转型,整合各方面资源, 探索保护和传承该技艺的新道路。以太原南郊马庄苏家“苏氏琉璃”为例,通过成百上千次研发试验,其 彻底掌握了孔雀蓝、宫廷黄古法釉料配置技术,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琉璃牌匾、居家摆件和园 林装饰等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琉璃作品,受到全国琉璃爱好者的欢迎。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守业创业, 为古老的山西琉璃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北京门头沟“官式”琉璃瓦

北京宫殿、庙宇、园林建筑上所用的琉璃建筑构件主要产自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早在元 代建立大都时,政府就从山西迁徙大量烧制琉璃的手工艺人在此设立窑厂,专司营造京城宫殿、庙宇所需 的大量琉璃砖瓦、构件。从此,琉璃渠窑厂历经元、明、清三朝兴盛,长期承造符合皇家规范的建筑构件

X IN 30I U IZ H E N G 1N G

华 1 艺f l 20

XINRUIZHENGMING 华夏艺潭

和建筑装饰,并将造型和尺寸标准化、定型化,被匠师世代奉为规矩的标准样式。所以也被称为“官式琉璃”。

官式琉璃构件与民间琉璃构件相比,在窑中烧制和退火的时间更长。除了尺寸的标准化之外,官式琉璃的造型更加庄重,色彩的规格等级也非常严格。官式琉璃瓦的制式开发有十样,然而紫禁城中级别最高的太和殿在实际建造中也只用到八样。北京官式琉璃瓦就是这样在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中透着从容和淡定。

如今的琉璃渠村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原则,一方面将神秘的琉璃制作方法、造型制式尺寸、釉料配比秘方全部公开,著书成册遗于后人。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工业旅游,让游客了解神秘的琉璃工艺生产过程,并参与制作,扩大了产品的销售,也传播了中华民族的琉璃文化。

三、山东博山“器式”琉璃品

不同于山西和北京,山东博山琉璃烧造工艺是中国琉璃技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玻璃器的烧制与加工工艺。博山琉璃业历史悠久,这里发掘出土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遗址。

以博山地区的烧造成型工艺为典型代表,从制作上大体可以划分为热成型和冷成型两种,分为烧造、灯工、雕逐、内画、磨烛等诸多手工技艺形式。其制作出的工艺品实用与艺用并重,既可制成簪琪、珠串等首饰用品,也可制成摆件、花瓶等室内陈设品。因为琉璃大师高龄化、烧制成本增加和环境保护问题,博山琉璃艺术的传承情况一度令人担忧。2014年11月,博山琉璃烧制技艺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政府的扶持下博山的琉璃烧制企业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1、成立新概念工作室,与艺术院校合作交流,扩大影响力。2、注重品牌打造和推广意识,以高端订单和艺术收藏品市场为生产导向。3、提高艺术水准,开发创新使用价值的日用快销产品。同时,当地政府利用多种平台深人市场,进行博山琉璃的品牌推广,也为博山琉璃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四、华东“汉式”琉璃品

“汉式”脱蜡铸造琉璃品艺术大约兴起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地区。随后台湾、中国东部沿海的琉璃脱蜡铸造企业和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例如:王侠军的“琉园”、杨惠珊和张毅的“琉璃工房”、上海大学庄小蔚为代表的学院派琉璃工作室,都是华东地区脱蜡铸造琉璃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脱蜡铸造琉璃技艺,最早见于西汉中山郡王琉璃耳杯。这种技艺从泥稿设计到最后作品调整、签名,步骤先后多达12项,其中最重要的是将蜡模翻制为耐火石高模后,加热脱取蜡模,再填入琉璃原料铸造出琉璃作品。在国内,最初恢复这种中断千年的传统工艺是杨惠珊和张毅琉璃工房。他们的作品大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如佛像、神兽、花卉为主题,诠释中国文化深奥的哲学与美学特征。由于脱蜡铸造琉璃作品可以极细微地呈现作品细节、拓展作品的创作空间,因此华东地区脱蜡铸造琉璃行业整体呈现出的状况是:1、以赏玩类工艺品为主,在设计中融人思想与观众达到情感的互动,欣赏功能大于实用功能。2、以工作室为主导的企业不断追求材料的融合和技术上的创新,拓展琉璃的创作空间。3、由于 近些年的政策原因,作为赏玩类的琉璃市场现状并不乐观,也有企业转向建筑装饰市场,开拓壁画、背 景墙等装饰琉璃市场。

琉璃在中国出现以来,因其材料配方和制作工艺的难度,一直是居庙堂之高而未真正亲近民众的日

常生活。因此,在面临整个社会巨大转型的过程中,琉璃的烧制技术被抛在了历史的“后背”,成为亟待被关爱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审美提高,更加注重器物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这无论是对粗陶胚琉璃瓦还是非琉璃瓦类琉璃都是一个全新的契机和挑战。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琉璃烧制技艺,在政策的扶持下,需要在制造工艺和技术上进一步创新提升,以期提升大众对中国传统琉璃艺术的审美情趣。因此,要增强琉璃工艺传承人的美学素养,融形式、功 能、材质、技术于一身,将现代设计文化的价值导向带入琉璃的烧造中,创新琉璃烧制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这些任务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 (清)孙廷铨.颜山杂记[M].济南:齐鲁书社,2012(10).

[2] 柴泽俊.山西琉璃[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3]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 朱和.中国工艺美术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周静邬烈炎.现代玻璃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6] 庄小蔚.铸造诗意一玻璃艺术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