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本分类及各种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1619cba3b0717fd5360cdcef.png)
⒉体育锻炼: ①坚持长期而有规律锻炼。 ②体育锻炼应选择需氧运动,包 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 播操、太极拳等。 ③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但 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运动频率为 每周至少2-3次以上。
④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 ⑴每日运动时间及量基本不变,时 间以餐后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 低血糖。 ⑵1型糖尿病一般在运动前测血糖, 可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 素用量,以防低血糖反应。运动 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 15-30分钟为宜。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缺乏或 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 乱,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群,同时伴有脂肪、蛋 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并 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 脏器的慢性损害。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 主要临床表现,久病至多系统损害, 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 他急性代谢紊乱。
① 诱因:感染、INS剂量不足或治疗中 断、饮食不当,妊娠和分娩、创伤、手 术、麻醉。精神系统紧张或严重刺激引 起应激状态等
②临床表现:早期仅有多饮、多 尿、疲乏,继之出现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 著增多,常伴有头痛、嗜睡或烦 躁、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后期 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 燥、脉细速、血压下降、休克、 昏迷甚至死亡。
⒊ 感染:DM患者可反复发生疖、 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有时可引起 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⒈大血管病变是DM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 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表现。主要侵 犯主A、冠状A、脑A、肾A和肢体外周A等, 肢体外周A粥样硬化常以下肢A为主,表现 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 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②临床表现:早期仅有多饮、 多尿、疲乏,继之出现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 尿量显著增多,常伴有头痛、 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 酮味。后期严重脱水、尿量减 少皮肤黏膜干燥、脉细速、血 压下降、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与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与辩证施治](https://img.taocdn.com/s3/m/5fcc10a66bec0975f465e2c7.png)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Ⅰ期:糖尿病前期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
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
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
③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完美DOC格式整理Ⅴ期:合并症晚期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Ⅳ期:合并症中期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
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
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1)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109d0b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渴病,亦称“消渴证”,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方治专篇始自《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载有证候分类,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明确提出上、中、下之分类,唐·王焘《外台秘要》卷第十一载有消中、消渴、肾消方,三消分类或从此始,即“《古今录验》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消渴属肺燥名上消,消中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而引起。
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以继发各种组织病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
如今的糖尿病和消渴病做对比,差别甚大。
那么,引起如今所说的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糖尿病如何中医诊断?糖尿病又是怎样辨证论治?以及糖尿病怎样进行中医西医配合治疗?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及方法?是外治法好,还是内治法更优?是中医治疗有优势,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把握……糖尿病的慢病管理中,中西医各有什么优势?庄扬名,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七年制专业,临床医学硕士,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糖尿病病区副主任。
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药专家张保春教授、李兴广教授抄方学习,深得其传,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消渴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栗德林教授学术继承人。
【糖尿病早发现】问:【如何早期认识到有患糖尿病的风险?】答:【糖尿病患者要认识的风险】目前认为家族史、不规律的饮食及起居、情志刺激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及早发现主要还是通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体检。
问:【西医诊断糖尿病看的是化验数据,那我想问,如果是长期情志不调,会不会也会引起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症”呢?】答:【消渴病的中医病因】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糖尿病
![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58278a6b7e21af45b307a861.png)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
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发布的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开展的中国14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调查结果显示,在部分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水平已经达到10%。
糖尿病需要终身监测及治疗,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高血糖带来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卒中、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对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预防的必要性等普遍认识不足,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糖尿病的防治和控制。
针对这一情况,我希望在1年半援疆支医能为新和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做一些工作,包括公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着力推动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提高。
一、糖尿病是如何分类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三、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注: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四、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牛乳喂养、药物及化学物。
2021年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
![2021年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dbed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2021年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
根据循证医学研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据2015年版的XXX(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但仅有40%的患者获得了诊断。
最近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但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680万人。
三)、根据就诊率60%的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
糖尿病共分4大类,详见表1.表1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1.1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867c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7.png)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1. 糖尿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大类。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功能减退引起的。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治疗方面,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3. 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突破近年来,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一方面,基因研究的发展使我们对糖尿病的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TCF7L2、PPARG和GLUT2等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已得到广泛研究。
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治疗靶点也被发现,如肠道激素、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等,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预防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管理血压和血脂、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虽然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个体差异巨大也使得治疗效果有限。
此外,糖尿病的治疗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显示了该领域的活跃与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分类、发病机制和并发症,加强研究和创新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实现糖尿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健康宣教
![糖尿病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971ac37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e.png)
6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盐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夜宵和零食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记住,每个人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自己 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x
同时,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调整
7
糖尿病的运动
糖尿病的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增强体质 和预防并发症。以下是一些运动建议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心理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 管理。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如心 理咨询、疾病教育等,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 疾病
4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 其预防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1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2
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
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 期进行体检和复查,以确保自己的健康 状况得到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6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自我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
一些饮食控制的建议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1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每日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糖尿病健 康宣教
xxxxxxxxx
1 引言 3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5 结论 7 糖尿病的运动
-
2 糖尿病的分类和症状 4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6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8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引言
引言
1
2
3
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疾病,影响 着全球数亿人的健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6d16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f.png)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个体防控和公众教育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包括疾病介绍、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症引起的疾病,它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相关。
根据疾病的特征,糖尿病可分为类型1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类型1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类型2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而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
二、预防与治疗方法1. 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类型2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1.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限制。
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非常有益。
3.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指标。
准确的记录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对于个体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
糖尿病课件图文
![糖尿病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870c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8.png)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 治疗,患者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治 疗方案,以免影响病情控制。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
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建议每天进行30分 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的需要。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 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降低糖尿病的 风险。
增加肌肉力量训练
运动时应避免低血糖
可在运动前适量进食,避免运动时出 现低血糖症状。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 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定期检查
01
02
03
定期检测血糖
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及 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 案。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 的心态和情绪稳定。
04
糖尿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与技 术
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通过持续输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泵可以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量,减少高血糖 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胰岛素泵治疗具有方便、灵活、个性化等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 果。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由于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血 糖升高,如胰腺炎、胰腺癌等
。
糖尿病的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由于血糖升高导致尿糖排泄增加,出现多尿症状,同时刺激口渴 中枢导致多饮。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脂肪和 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体重下降。
糖尿病
![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cf5eace0c8d376eeaeaa318d.png)
糖尿病糖尿病●概述西医糖尿病(diabete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相对或绝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临床上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
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大都继发于造成胰岛组织广泛损害的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等)或继发于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目前仍按WHO1980年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值(静脉血浆真糖法)≥11.0mmo1/L(≥200mg/dl);或空腹血糖值≥8.0mmo1/L(≥140mg/d1)者,不需作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糖尿病。
②有糖尿病症状,但血糖值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作OGTT2小时血糖值≥11.0mmo1/L。
③无糖尿病症状者,要求OGTT2小时及1小时血糖值均≥11.0mmo1/L;或重复一次OGTT2小时血糖值≥11.0mmo1/L,或空腹血糖值≥8.0mmol/L。
凡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中医根据本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临床特点,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或“消瘅”的范畴。
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合并症及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
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
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9a38d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e.png)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糖尿病ppt课件
![糖尿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adc9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c.png)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 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 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 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 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 严重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
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 因。
心理调适方法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加入 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专业心理辅导
如情绪持续低落或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 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当前糖尿病治疗挑战与机遇
挑战
当前糖尿病治疗面临着多种挑战,如患者个体差异大、并发症多样、治疗方案 复杂等。同时,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 因素。
机遇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涌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 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糖尿病的精 准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定期医院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 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相 关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 。
合理饮食、运动计划制定
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 动强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
、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A
B
C
D
并发症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bdab0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9.png)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份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旨在提供详细的信息和建议。
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多种类型。
-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异常等多个方面。
- 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同时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等。
2. 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 主食选择:推荐选择全谷类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精加工的食物。
- 蛋白质摄入:建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类等,同时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 蔬果摄入:建议每天摄入五份以上的蔬果,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 控制饮酒:对于饮酒者,建议限制酒精摄入,尽量避免饮用高糖饮料。
3. 运动指导- 适度运动的重要性:适度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等。
- 运动的种类和频率: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同时进行力量训练。
- 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运动前后应注意血糖监测、饮食调整和适量补充水分,避免低血糖和脱水等问题。
4. 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常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如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等,应按医生建议正确使用。
- 自我监测: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5. 心理支持和生活调整- 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建议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支持小组等。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f9e2b0e2f60ddccda38a0f8.png)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WHO)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二、糖尿病的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措施。
1.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治疗流程图2.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3.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治指南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较常见,典型表现为TG增高,HDL-C降低。
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增加,这种增加并不一定伴有LDL-C总水平的增加。
多数研究认为,在2型糖尿病,Lp(a)水平不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控制目标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西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四版)见上表。
1)调脂治疗1)高LDL-C的治疗:ADA建议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2.6mmol/L 时,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如果不伴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3.35mmol/L时,开始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LDL-C在2.6~3.35mmol/L 之间时,可先饮食、运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药物治疗。
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当LDL-C较高,治疗未达标时,可考虑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如他汀类药物与胆酸结合树脂合用等。
2)高TG的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已尽可能得到控制后,可考虑药物治疗。
TG在2.3~4.5mmol/L时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特类药物,他汀类在治疗高TG伴高LDL-C时有一定疗效。
中国糖尿病指南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ae44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4.png)
中国糖尿病指南标准中国糖尿病指南标准是一份关于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权威指南,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内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定义与分类: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理特征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血糖升高。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此外,还有一种妊娠期糖尿病。
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应该基于以下标准之一:1. 空腹血糖:≥ 7.0 mmol/L (126 mg/dL);2. 餐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200mg/dL);3. 随机血糖:≥ 11.1 mmol/L(200mg/dL)+ 糖尿病症状;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三、治疗策略: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方式改善: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肾功能等情况,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策略;3.胰岛素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靠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4.血糖监测:每天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健康教育:社会公众和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不吸烟戒酒;3.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控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尽早发现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4.科学用药治疗:遵医嘱用药,同时注意副作用,适当进行监测;5.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检查,监测病情,及时治疗并作出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糖尿病指南标准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为糖尿病患者规范了治疗行为,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科学用药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社会来说,应该加强糖尿病的识别和预防工作,维护健康的社会发展。
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
![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1a1458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疾病防治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
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生活管理,糖尿病相关内容的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并提供糖尿病内容培训的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1.1 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病症。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2 发病原因与流行趋势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进一步扩大。
1.3 症状与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同时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二、糖尿病管理与治疗2.1 管理目标与方法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糖尿病管理方案,包括血糖控制、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等。
通过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根据糖尿病类型和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物或其他辅助治疗。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2.3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控制体重以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总能量摄入、均衡膳食组合,并注意减少饮食中的糖分和饱和脂肪摄入。
2.4 运动与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身体活动量,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科学的运动计划。
三、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的建议3.1 内容设计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应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和背景设计,涵盖基础知识、生活管理技巧、食物选择、药物治疗等内容。
建议结合实例、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解,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糖尿病与人体健康
![糖尿病与人体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af7b73f0168884868762d6e9.png)
春满大地,情满人间,善莫大焉,益莫大焉,弘扬健康文化,健康常伴
糖尿病与人体健康
春满大地,情满人间,善莫大焉,益莫大焉,弘扬健康文化,健康常伴
目录
什
糖
糖
糖
么
尿
尿尿是源自病病病糖
的
的
的
尿
分
症
治
病
类
状
疗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 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慢性营 养代谢性疾病,以患者血糖水 平升高为主要特征,导致各种 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 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 障碍。
糖尿病的症状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 见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一般不明显或仅 有部分表现出“三多一少”的症状。发生酮症或 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 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3.“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 酸性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等。
03
妊娠糖尿病
72 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
才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GD% M)。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
或者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单击此糖处添添加加尿文说明本病文字单妊击 娠。在妊娠中期以后, 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盘分泌多此种处添加对说明抗文字 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 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B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
口服药 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
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搞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
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一型糖尿病遗传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
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
如果胰岛复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
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人员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其防治工作关系重大。
(l)长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并予以合理治疗,尽可能使三大物质代谢恢复正常是非常关键的。
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常能使早期肾脏病理改变恢复,但如进展到临床肾演期,即使严格控制血糖,效果也较差了。
糖尿病肾病接近尿毒症期可出现下列现象:①肾糖团明显增高,故不能以尿糖来判定血糖控制程度,面应以测定血榴为准,增加了调节胰岛素和降糖药剂量的困难;②在尿毒疲时某些代谢产物有还原性,致使用硫酸铜还原法测定尿糖时有假阳性;③尿毒症的患者食欲不振、进食量少,更兼肾脏本身对胰岛素灭能下降,胰岛素需要量减少,易发生低血糖症,应随时调节剂量;④一般不宜再用口服降糖药,面应使用胰岛素。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糟尿病可以慎重使用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药物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不宜使用;甲苯磺丁脲(D860)及糖适乎比较安全,但也有出现低血糖的报道,应用时仍需严密观察。
(2)积极治疗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对于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很重要。
血压控制后往往尿蛋白排出亦减少。
要使血压下降到16.8/l1.5千帕(126/80毫米汞柱),在这个时期治疗高血压比治疗高血糖更为重要,但两者要同时进行。
目前多主张肾病时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变成血管紧张素Ⅱ,使水钠潴留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
另外,由于肾小球人球、出球小动脉扩张,使肾小球供血改善,减轻了肾小球进行性损害,改善了肾功能,常用药物有开搏通、说宁嚏等,也可用心痛定、尼群地乎、复方降压片等治疗。
(3)调整饮食:减少蛋白质摄人量,不仅对肾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减少尿蛋白排出量。
一般每日蛋白质摄人量不超过30~40克。
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肉类。
豆制品等应限制。
(4)透析与移植:榴尿病性肾病尿毒症期,应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
肾或胰-肾移植,为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肾末期最有效的办法。
经过移植后,可使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酚水平恢复正常。
(5)不使用对肾脏有害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6)改善肾脏徽血管病变:给扩血管药、抗血小摄藏聚药和活血化滴药,如潘生丁、丹参等。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治疗之一: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
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
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
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
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
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
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
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
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
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
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一、饮食定时定量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
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
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
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
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
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二、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
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
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
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
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
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
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
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
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糖尿病治疗之三: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
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将在下面列举的锻炼法中具体阐述。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法。
此后,历代医家皆有论述。
到十八世纪中叶,国外的一些著名医学家也开始主张糖尿病患者应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把体力活动、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
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游泳锻炼法1.游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游泳不仅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
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