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3分)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1.伶.(lín líng)俐可爱的小燕子飞倦.(juǎn juàn)了,闲散.(sǎn sàn)地在纤.(xiān qiān)细的电线上休憩。
2.“蚂.(mǎmà)蚱到底是益.(yíyì)虫还是害虫?”电话录.(lùlǜ)音里传来凡.(fān fán)凡的声音。
二、看拼音,写字词。
(12分)春天来了,冰雪róng( )化,小xī( )奔流,lú( )苇fā y á( ),柳枝在qīnɡ fēnɡ( )的chuī fú( )下跳起了优美的wǔ dǎo( )。
yuān yāng( )正在湖中戏水。
几只燕子lüè( )过湖面,落在méi huā( )树上休息。
一群麻雀jù jí( )在电线上,fǎng fú( )在开会呢。
三、查字典,完成练习。
(4分)许芳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挨”字的读音及意思(见上图)。
在读到“我得机智灵活,要不然就得挨饿”这句话时,她知道“挨”字在这句话中应该读作,在该读音下的解释为(填序号);在读到“牡丹花紧紧地挨在一起”时,她知道“挨”字的读音是,在该读音下的解释为(填序号)。
四、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横线。
(3分)1.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飘荡荡漾)起细细的波纹。
2.小仓鼠的反应很(灵敏灵巧),一有风吹草动,它就能迅速察觉到。
3.她唱着(轻快轻巧)的歌曲,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公园。
五、选择合适的事物填入句中,使下列句子更生动形象。
(填序号,3分)A.美妙的乐曲B.亮晶晶的宝石C. 春天灵动的小精灵1.活泼伶俐的小燕子斜飞于天空中,像(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38分)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皱.眉(zòu zhòu) 希冀.(jìyì) 耕.种(gēn gēng)滔.天(tāo táo) 遵.循(zūn zhūn) 颈.部(jìng jǐng)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名称.对称.B. 挣.扎挣.脱C. 撒.手播撒.D. 不禁.禁.不住3. 读拼音,写词语。
(7分)(1)小鹿在chí táng( )边xīn shǎng( )自己dào yìng( )在河里的yún chèn( )的身段。
(2)许多年后,jiāo ào( )的铁罐已没了踪影,而qiān xū( )的陶罐成了wú jià( )之宝。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14分)(1)看图写寓言故事。
(4分)(2)圈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6分)淹耳盗铃( ) 自相茅盾( ) 画蛇填足( )杞人优天( ) 井低之蛙( ) 刻舟求箭( )(3)照样子,写词语。
(4分)无忧无虑(ABAC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源源不断(AABC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1)姐姐______________:“难道墙壁还会‘冒汗’?”(把句子补充完整)(2)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写出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展示厅(5分)6. 葡萄成熟了,森林农场管理处决定举行“丰收节”活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 母亲 ( )清明节 ( ) 七夕节( )
3、和同桌交流交流,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排队吗? 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 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 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到 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但对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太 清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 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分小组进行。 春节 ——讲“年”的来历,习俗(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贴年画、贴 倒福、贴春联等。分享学生自己写的春联。)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猜灯谜等 清明节——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诵读关于清明的相关诗词,文明扫墓等
端午节——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吃粽子、游百病、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等),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快板表演赞扬屈原的歌谣。 七夕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习俗,诵读关于七夕的古诗等 中秋 节——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俗(吃月饼、赏月、吃团 圆饭等)视频播放《吴刚伐桂》的故事。 重阳节——诵读《过故人庄》,讲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腊八节——讲腊八节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统编教科书部编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科书部编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材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结构进行编写。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从一年级教材开始,在课后的练习、语文园地等处陆续渗透,在三、四、五、六年级下册则以一个学习单元的方式集中呈现。
站在课程高度,细读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呈现有着鲜明的特点。
1.穿插与集中呈现结合,体现梯度提升。
三下的《中华传统节日》、四下的《轻叩诗歌大门》被称为“小综合”。
这两个“综合性学习”穿插在单元教学中,与阅读教学、语文园地同在,且分别在课文的后面分散出示了两个“活动提示”,单元传统板块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未作安排。
五下的《遨游汉字王国》、六下的《难忘小学生活》被称为“大综合”。
这两个“综合性学习”,完全取代了常规单元的教材内容,未编入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是对综合性学习的整体设计。
从教材内容的显性取舍来看,似乎省略了某些内容的教学,但细致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被舍去的教学内容全部涵盖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如口语交际,四个“综合性学习”都安排了班级或小组的商量、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际过程,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明确的任务完成中得到发展;习作教学,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根据实际活动任务相机安排了练笔,《中华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轻叩诗歌大门》“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遨游汉字王国》“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难忘小学生活》“写一份策划书”,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除了搜集大量的资料需要阅读外,两个大综合的“阅读材料”都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空间。
因此,教者首先要确立一种意识,即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程诸多内容的整合,该教、该学的一样都没有少。
从“小综合”到“大综合”,从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体现了编者依据学情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综合性研究《中华传统节日》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和俗,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民族精神、热爱生活和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制定活动方案。
例如,在介绍春节时,可以通过展示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让他们自由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
接着,引导学生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并探讨了解这些节日及俗的方法和记录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网站、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来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在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节日名称,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比较各个节日的时间,从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的区别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法和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最后,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Before class。
XXX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exchange 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le the teacher writes on the board about customs。
food。
origins。
legends。
and poetry.) (Display on the screen: XXX。
Qingming Festival'XXX activities。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项练习题时间:80分钟姓名:一、口语交际(一)下面是邻居张阿姨和小刚的对话,请把小刚的话补充完整。
小刚:张阿姨,您好!请到屋里坐吧!张阿姨:小刚,你妈妈在家吗?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阿姨,您有事吗?张阿姨:小刚,请你把这本书交给你妈妈,这是我还给她的。
小刚:__________您坐一会儿,我去____________________张阿姨:谢谢!不用了,我还有事。
再见!小刚:__________(二)下面是公共场所常见的标语,你认为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乱扔果皮纸屑,罚款10元!B.损坏公物是不文明行为,请自觉!C.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绕行,多谢合作!D.钱款当面点清,离台概不负责。
(三)设计标语。
动物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植物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它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那么,请你设计两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劝说别人。
1.当你和几个同学结伴在“华夏第一城池”—襄阳护城河边游玩的时候,同学小强喝完饮料刚想将塑料瓶抛向河中,你迅速拉住他说:“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一位叔叔随便扔烟头,你会说“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特别贪玩,总完不成作业,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来劝他。
我的好朋友要出国了,我去为他送行,他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达标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识字与写字(22分)1.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9分)2.把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选出来,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4分)(1)A.蔚.蓝(wèi) B.雕.饰(diāo)C.光辉.(huī)D.使劲.(jìnɡ) ( )(2)A.警.报(jǐnɡ) B.肌.肉(jī)C.章.鱼(zhānɡ)D.笑盈.盈(yénɡ) ( )(3)A.到达.(dá) B.储.藏(zhù)C.金属.(shǔ)D.细胞.(bāo) ( )(4)A.揉.眼(yóu) B.紫檀.(tán)C.喂.猪(wèi)D.跪.地(ɡuì) (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
(3分)(1)接着寺庙圆润光茫( )(2)冰柱宝箭必要器官( )(3)海参功击推开后退( )4.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4分)这两个模.(mómú)型猛一看一模.(mómú)一样,但其实在做工上还是有很大差.(chāchà)别的,仔细看就会发现,其中一个的质量比另一个要差.(chāchà)很多。
5.查字典,完成练习。
(2分)用部首查字法查“窃”字,先查部,再查画。
在“窃窃私语”一词中,“窃”字的意思是。
(填序号)积累与运用(28分)6.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6分)金灿灿葡萄灰半紫半黄7.下列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考试快结束了,我还有一道难题解不出。
这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
最后一分钟,我终于解了出来。
直到走出考场,我的心还久久不能。
A.镇静平静B.平静宁静C.镇静宁静D.安静平静8.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A.设问B.排比C.拟人D.比喻(1)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素养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5分)一、用“√”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分)1.他模.(múmó)仿电视里小丑的模.(múmó)样,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2.他出差.(chāchàchāi)时的住宿条件一点儿也不差.(chāchàchāi),跟在家里住没什么差.(chāchàchāi)别。
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新字并组词。
(6分)【莫】型底冷寂【佥】刀笑惊起【隹】动题土体四、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4分)通:①传达,使知道;②了解,懂得;③没有堵塞,可以穿过;④普通,一般。
1.修路工人日夜奋战,终于打通.了山洞。
( )2.学校通.知下午五点半召开三年级家长会。
( )3.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 )4.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朋友自然多。
( )五、读一读,将画线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
(3分)1.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轻快地跳舞。
( )2.一时看得不清楚,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 )3.他不高兴、不振作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 )六、按要求完成练习。
(9分)1.照样子,写词语。
(2分)蜜蜂嗡嗡(事物+拟声词) 小鸟小羊葡萄灰(事物+颜色)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微弱的声音。
(改为拟人句)(2分)3.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似乎是天空着了火。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4.你可知道,超市里的水果有多么丰富?看啊,货架上摆放着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金灿灿的橙子,还有浑身是刺的榴梿、圆滚滚的西瓜、红灯笼似的小柿子……你想吃的水果都有。
(照样子,用给出的开头写句子)(3分) 你可知道,我们的校园有多么美丽?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0分)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52分)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毛驴.(lǘ) 方便.(biàn) 魂.魄(hún)B.牧.羊(mù) 笼.罩(lónɡ) 面貌.(mào)C.选择.(zhé) 朝鲜.(xiǎn) 前爪.(zhuǎ)二、下面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积累.劳累.B.鲜.红鲜.美C.爪.牙爪.子D.乘.法千乘.之国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美洒酒脱B.赵县奔赴C.严历厉史D.税收喜锐四、看拼音,写词语。
(7分)1.港珠澳大桥有着独特的shè jì( )理念,这体现了建设者的zhì huì( )和才干。
它的成功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chuàng jǔ ( ),为后人积累了jīng yàn( )。
2.中秋jiā jié( ),伯伯从ōu zhōu( )回来,还带回来一本他bǎo c ún ( )多年的相册。
五、读句子,给句中加点的“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3分)举:①向上抬,向上托;②推选,推荐;③全;④发起,兴起。
1.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已经六百多岁了。
( )2.他高举.着红旗,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 )3.全班同学共同推举.王亮当班长。
(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在我国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换一种说法,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3分)2.照样子,联系生活写一写。
(5分)例: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步行街的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7分)1.东汉时,蔡伦改进了,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隋朝的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点: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故事) (含答案)
期末考点过关小测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故事)一、选择题。
(12分)1.下列节日中,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是()A.七夕节B.重阳节C.感恩节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母亲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B.春节里人们习惯贴春联、放鞭炮C.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传统节日的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4.下列不是有关中秋节的传说的是()。
A.嫦娥奔月B.吴刚伐桂C.后羿射日5.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与()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
A.元宵节B.中秋节C.重阳节6.重阳节被定为敬老节是在()。
A.1990年B.1989年C.1991年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0分)1.重阳节又称重九节。
()2.“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3.中秋节人们习惯吃汤圆、拜月、供兔儿爷等。
()4.清明节有登高的习俗。
()5.国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连线题。
(12分)1.把下列诗句与其所描写的传统节日连起来。
(4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夕节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清明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中秋节2.把下面的传统节日与其时间、习俗连起来。
(8分)七夕节八月十五登高元宵节九月初九吃元宵中秋节七月初七吃月饼重阳节正月十五穿针乞巧四、看图并做题。
(11分)1.这幅图是_________比赛的场景,这个活动是在农历________月________进行的。
这一天是________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
(5分)2.下列诗句是描写图上节日的哪种习俗的?选一选。
(填序号)(6分)A.喝菖蒲酒B.编五色丝线C.吃粽子、插艾蒿(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东坡()(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内容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一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写作训练要素: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2.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过程与方法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明确方法1.交流传统节日及习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三首》,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学生交流。
2.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人文主题训练】中华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1)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由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为小组取名,如端午节习俗组、清明节习俗组、春节习俗组、中秋节习俗组……(2)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记录呢?(3)交流反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的,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我结合地方实际设计了《中华传统节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学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我通过组织《中华传统节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五、说教法学法1、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含语文园地三)
(2)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 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 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在这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团聚,这就足够了。我看了看 爸爸妈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幸福 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月饼象征着团圆,那么就让我家永远 团团圆圆。
奶白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牵到了外面,我不禁想 起了我在远处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沐浴着这月光, 回想我们的友谊,我的嘴角扬起了微笑,一句“中秋快乐”足 以表达我想说的一切。
元宵节一个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 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 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味着这香喷喷的月饼, 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星空。奶奶 告诉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月饼,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 看着月亮,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 月饼,轻咬月饼,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 若无的花纹,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写好开头
a.可以用“节日时间十习俗特点”为形 式开头。
如: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节日——清明节。这天,人们要去祭奠去世 的亲人或伟人……
写好开头
b.可以用诗歌、佳句引入的形式开头。 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和爸爸 妈妈一起去扫墓,祭祀祖先。
交流要求
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项复习测评卷(附答案)
最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项复习测评卷( 附答案) -CAL-FENGHAI-(2023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三下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项复习测评卷含答案一、依据情境完成练习。
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要去春游啦!应当去哪里呢?大家在班会上争辩得真吵闹。
1.毛豆豆很想去公园。
公园里的花儿开了,山上的小草和树都绿了,还有很多人划船、放风筝……于是他说:“()”A.我要去公园,咱们就去公园吧!B.公园最好了,你们听我的保准没错!C.我建议去公园。
公园里的花儿很秀丽,我们可以拍很多好看的照片。
大家还可以一起划船、爬山、放风筝,多好玩啊!2.贝贝想去游乐场,没等毛豆豆说完,就大声喊起来:“去公园多没意思!还是游乐场好玩儿,我最宠爱坐过山车和海盗船了!”你觉得贝贝的做法对吗试着劝一劝贝贝3.假设你是班级的一员,你同意毛豆豆还是贝贝的建议为什么说一说你的观点。
二、综合性学习。
1.下面的图片中,哪些是春节期间的习俗在是的图片下面的括号里画“√”,并答复以下问题。
( ) ( )( ) ( )在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的是,因为。
2.春节到了,你预备怎样向家人庆贺?连一连。
祝爷爷奶奶欢快成长祝爸爸妈妈学习进步祝哥哥姐姐工作顺当祝弟弟妹妹安康幸福3.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请写一写。
参考答案一、1.C 2.贝贝的做法不对。
【例如】“贝贝,别人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听。
假设有不同的意见,应当急躁地等别人说完再发言。
” 3.【例如】我同意毛豆豆的建议,由于毛豆豆想到了适合同学们的集体活动,是从集体考虑的,而贝贝只想到了自己。
二、1.图一:√图三:√图四:√ 【例如】拜年亲朋好友可以聚在一起,格外吵闹2.········3.【例如】我还知道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戴五彩线、荷包,每家的门上还要插艾蒿、挂纸葫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活动要求
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到,
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节,
舞起龙灯踩高跷。
()时节雨纷纷,
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节,
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天气爽,
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
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夜,
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
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本文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了北京的(),从()开始,一直写
到()春节结束。
(2)()、()、()三个春节高潮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部
分内容写得较简略。
这样写,使文章(),主次分明。
(3)除夕这天,作者主要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有做()、穿()、贴
()和()、放()、吃(),还要(),突出了除夕的热闹。
第()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
(4)本文通过描写老北京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表
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三、我的构思
1.选择自己描述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自己叙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排叙述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表达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二、1.(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2)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除夕
(3)A.×B.√C.×D.√
2.(1)时间春节腊八正月十九
(2)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重点突出
(3)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饭
守岁一(4)隆重与热闹喜爱之情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