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鲍昌《长城》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初中散文阅读】鲍昌《长城》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长城鲍昌①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长城宝昌①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② 是沿着荀昭君出寨的老路吗?那是北海飞到苏乌的羊吗?在站立冥想中,我想象飞鸿是漫长岁月的见证。
从前,月光下乌云密布,雨雪接踵而至,马儿嘶嘶地叫道:,?管乐器(汉代从西域引进的管乐器)呜呜作响,狼烟在山顶升起,箭刃在石头之间折断;将军战死后,延吉自杀,旗帜飘落,死尸相依,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红眼野狗在吞咽着他的“春姑娘梦中人”。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④ 所以,在人们固执的幻想中,你是天生的。
这是自我保护和自我心理平衡的幻觉。
这堵墙有六七米高,四五米厚。
它和山一起倾斜,而且很陡峭。
来自渤海海岸,?这是一片沙漠,蜿蜒6700公里。
卫戍塔楼高耸,赤后(CHìhòu,观察敌情的土堡)绵延不绝。
你用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关卡堵住古老的咽喉,形成了北门的锁和钥匙。
这使得共同市场的商务旅行令人皱眉;但这也让各个朝代的皇帝感到内心平静。
他们认为他们统治下的“中央国家”坚如磐石,没有人民的欲望,生活无边无际。
⑤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⑥ 但幻想终究是幻想,最终无法结束。
多少赫潘公主的鬼魂在月光下带着一个吊环的声音回来了。
多少冻僵的弓弦射出刺痛喉咙的利箭。
鸡门被夷为平地,烟台被摧毁,狂风怒吼的剑打翻了泰业的眼睛。
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一道屏障,子赛也不再是一道屏障?坂崎īNQí(陡峭)。
它变得荒谬,仿佛被时间和空间嘲笑了。
在风沙的侵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⑦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⑧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你敞开心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根河之恋》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根河之恋》含答案(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
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散文表现手法阅读训练(灯)附答案
灯巴金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
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
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小学散文阅读】散文《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小学
【小学散文阅读】散文《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小学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散文《月迹》阅读问题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散文《月迹》阅读问题及答案——小学》1、解题。
【1、指月儿在孩子们心中美好的印迹2、月儿的变化过程3、寻月就是寻找美好的过程。
】2、关于线索。
【1、地点分:屋子中=院子中=沙滩上2、情感分:失望=争执嫉妒=满足3、事情发展分:盼月儿=寻月儿=议月儿】3、月儿象征什么?【美好的生活、希望、幸福、安宁、梦想等】4、寻月象征什么?【1、寻找美好希望的过程2、欣赏美好皎洁月色的一种自然美的体验】5、开头不满足,为什么结尾却满足了?【不满足:小孩子对什么都很好奇,心中有无数为什么,总想探究一番2、寻月就是寻找美好和希望,找到了月亮,就是拥有了美好和希望,内心踏实、满足了;抒发了儿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渴望。
】6、主题。
【1、抒发了儿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渴望2、具有童心童趣,孩子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心愿;争强好胜;和睦而纯洁。
】7、为什么说月儿是我们盖在天上的一枚印章?【1、印章泛指图章,证明拥有此物,且对此负责2、既然月儿是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张白纸,纸上的作品由我们完成,为我们所拥有,我就成了天空的主人,月儿属于每个人3、天空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4、天空代表人世间的一切,说明我们只要有对生活美好的期盼,我们就会拥有一切,那个月儿,即希望,是我们为人生奋斗的凭证4、小孩子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8、你可以从哪儿找到月儿?【1、酒杯中、天上、眼睛里、沙滩上2、说明月儿无处不在,希望也无处不在3、写作层次分明,充满诗情画意般的美感(文章对月儿的描绘)】9、孩子们争月的意义?【1、具有童心童趣,丰富的想象力2、孩子们好奇、要强3、都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
】10、关于文中的奶奶形象。
【1、知道呵护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和童真2、是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们探索自然,探索外部世界3、以一个巧妙的方法解决了孩子们的小纠纷4、个人热爱生活,童心未泯,以恰当的手段把孩子们的内心诱导到更高的境界。
郭沫若散文阅读《银杏》附答案
银杏郭沫若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呼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搓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巩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象音乐一样洋溢入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象征意义
散文专题训练----象征意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灵山寺贾平凹我是坐在灵山寺的银杏树下,仰望着寺后的凤岭,想起了你。
自从认识了你,又听捏骨师说你身上有九块凤骨,我一见到凤这个词就敏感。
凤当然是虚幻的动物,人的身上怎么能有着凤骨呢,但我却觉得捏骨师说得好,花红天染,荧光自照,你的高傲引动着众多的追逐,你的冷艳却又使一切邪念止步,你应该是凤的托变。
寺是小寺,寺后的岭也是小岭,而岭形绝对是一只飞来的凤,那长长的翅正在欲收未收之时,尤其凤头突出地直指着大雄宝殿的檐角,一丛枫燃得像一团焰。
我刚才在寺里转遍了每一座殿堂,脚起脚落都带了空洞的回响,有一股细风,是从那个小偏门洞溜进来的,它吹拂了香案上的烟缕,烟缕就活活地动,弯着到了那一棵丁香树下,纠缠在丁香枝条上了。
你叫系风,我还笑过怎么起这么个名呢,风会系得住吗,但那时烟缕让风显形,给我看到了。
也就踏了石板地,从那偏门洞出去,你知道我发现什么了,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水清得几近墨色,原本平静如镜,但池底下有拳大的喷泉,池面上泛着涟漪,像始终浮着的一朵大的莲花。
我太兴奋呀,称这是醴泉,因为凤是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如果凤岭是飞来的凤,一定为这醴泉来的。
我就趴在池边,盛满了一陶瓶,发愿要带回给你的。
小心翼翼地提着水瓶坐到银杏树下,一直蹲在那一块小菜圃里拔草的尼姑开始看我,说:“你要带回去烹茶吗?”“不”,我说,“我要送给一个人。
”“路途远吗?”“路途很远。
”她站起来了,长得多么干净的尼姑,阳光下却对我瘪了一下嘴。
“就用这么个瓶?”“这是只陶瓶。
”“半老了。
”我哦了一声,脸似乎有些烧。
陶瓶是我在县城买的,它确实是丑陋了点,也正是丑陋的缘故,它在商店的货橱上长久地无人理会,上面积落了厚厚的灰尘,我买它却图的是人间的奇丑,旷世的孤独。
任何的器皿一制造出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陶瓶是活该要遇见我,也活该要来盛装醴泉的。
尼姑的话分明是猜到了水是要送一位美丽的女子的,而她嘲笑陶瓶也正是嘲笑着我。
象征阅读答案
象征阅读答案【原文】象征①一座城市,需要一件象征之物。
如果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无法折叠包裹起来的历史,那象征之物可以打包,装运,送达世界的各个地方;如果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呼吸相通、血脉相融,那象征之物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在无声中倾吐,在静默中传达;如果这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异、灵动、飞扬,那象征之物在它有限的外质之中,须当得起这瑰异、灵动、飞扬。
城市无法移动,象征之物会带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气息与特有乡音,在世间游转。
无论身处何地,它朝向的、归结的是一个恒定的中心——以它为象征的那座城市。
②那年春天,我想选一份礼物送给一位从荆州走出去多年的长者,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它——虎座鸟架鼓。
③它,盛装在花纹古朴的礼品盒里。
尽管只是一尊用现代工艺仿制的艺术品,漆色簇新,丝毫看不出年代久远的痕迹,可我知道,它的形态、它的色彩、它精美的纹饰以及它所蕴涵的,都出自千年前遥远的时空。
④它,是从这座城市纷繁的历史挂饰中摘下的一件,和很多的漆木器、丝绸、铁器、陶器一样,经过风历过雨,土淹过水渍过,记载过辉煌、荣耀、尊宠,也见证过兴亡、荣辱、欣悲。
在它的身上,潜————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隐了传自久远年代的密码。
那密码,可能隐伏在黑、黄、红的简单又绚丽的漆色中,隐伏在一道道凤羽花纹、虎身斑纹的细节弯转处,也可能融化在凤鸟高昂的喙与卧虎圆睁的眼中,融化在轻轻击响、悠悠荡开的鼓声中。
⑤一年后,我去北京,坐在长者家中,看见橱柜里那尊熟悉的虎座鸟架鼓。
它端坐在十分醒目的位置,隔着玻璃窗,越过明亮的灯光,与我默默对视。
那一刻我恍惚遇到了熟悉的乡人,绷得紧紧的神经蓦然放松下来。
长者与我聊起家乡,家乡的变化他一直十分关注。
他说,这是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也割舍不断的牵系……话语就此找到对接的通道,变得畅达。
⑥那时,我还不知道,几年后的秋天,虎座鸟架鼓会从我国5万余件古文物中脱颖而出,经由一张方寸之票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
2025散文阅读——分析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 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 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 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 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 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 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 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 样沉默。
二、掌握解题通法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两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主题、
两结合
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
时代背景
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2)内容上: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
考点解读
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 再答准题目
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解析:
教考衔接
•教考衔接 【选必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结合文本,分析刘和珍形象特点?
• 【参考答案】
教考衔接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三§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 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 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 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 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 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象征意蕴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象征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
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
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
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会心一笑。
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
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
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因为胡老师有满肚子的故事。
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
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惩罚,对我们来说却是最大的福分。
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
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他说什么叫语文?一是语,二是文。
“语”就是通过课文学习语法、语言,古诗文都要背下来;“文”就是文学,就是要学会写文章。
他在命题作文前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然后望着窗外随意给我们出作文题目。
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矿山人物之一》《矿山人物之二》等等。
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
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
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
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
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
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白杨礼赞》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一:一、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
1.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
)2.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二、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1.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参考答案:一、1.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3.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4.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二、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高考备考 散文阅读 看花的姿态 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
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看花的姿态等二篇阅读训练及解析【篇一:高考备考散文阅读】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是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两篇关于散文阅读的训练及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1. 《看花的姿态》花儿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礼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引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
然而,当我们看向花儿时,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姿态呢?一年四季,花儿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春季的花儿娇艳欲滴,各种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春日礼物。
夏季的花儿火辣辣的,阳光下灿烂绽放,给人带来清凉和愉悦。
秋季的花儿稀稀疏疏,似乎在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临。
冬季的花儿则显得坚毅而顽强,有着刺人的棘刺,给人以勇气和希望。
然而,这些花儿的姿态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花儿的生命如同人们的心灵。
它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变得更加坚强和美丽。
正是因为有了曲折和坎坷,才有了花儿的灵魂和韵律。
当我们仔细观察花儿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坚持和付出,更加理解它们的姿态。
人的一生也是如此,经历艰难与困苦,才能成就更加辉煌和美好的未来。
花儿的姿态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让我们学会坚持和无私奉献。
看见花儿的姿态,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否有时过于功利和虚荣,而忽视了内心真正的追求。
在大自然中,花儿的姿态如此美丽动人。
它们从悄无声息的小芽,成长为四季鲜花。
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感悟,同时也要学会珍惜和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花儿的姿态。
解析:本文通过对花儿姿态的描写,引出了花儿背后的意义,进而与人的一生进行了类比。
通过花儿的成长过程启发读者反思生活态度,表达了理解和保护自然的观点。
2. 《红色背后的故事》红色是一种充满力量的颜色,它给人一种热情和勇气。
然而,红色背后隐藏着各种不同的故事。
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它见证了无数英勇的牺牲和奉献。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见证了革命的光辉。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们的信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中写人散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写人散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
题目:《父亲的背影》散文节选:父亲的背影,是一幅永恒的画,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每当我想起它,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力量。
那是在我小学毕业的那年,父亲送我去城里上学。
他背着重重的行囊,走在前面,我则跟在后面。
他的背影,高大而坚定,仿佛能够抵挡一切风雨。
1. 散文中“父亲的背影”象征着什么?A. 父亲的辛勤劳动B. 父亲对子女的关爱C. 父亲的智慧和经验D. 父亲对子女的期望2. 作者通过描述“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父亲的思念B. 对父亲的感激C. 对父亲的敬仰D. 对父亲的依赖3. 散文中“父亲的背影”与“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 师生关系D. 同事关系4. 根据散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作者对父亲的描述?A. 父亲的背影高大而坚定B. 父亲能够抵挡一切风雨C. 父亲总是走在前面D. 父亲是作者的小学老师答案:1. B2. B3. A4. D二、根据散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题目:《母亲的微笑》散文节选:母亲的微笑,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阳光。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她总是用她的微笑来鼓励我,给我力量。
她的微笑,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充满希望。
5. 散文中“母亲的微笑”代表了什么?A. 母亲的严厉B. 母亲的慈爱C. 母亲的无奈D. 母亲的冷漠6. 作者通过“母亲的微笑”传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母亲的恐惧B. 对母亲的感激C. 对母亲的反感D. 对母亲的不解7. 散文中“母亲的微笑”与“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母子关系B. 母女关系C. 朋友关系D. 师生关系8. 根据散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作者对母亲的描述?A. 母亲的微笑充满希望B. 母亲的微笑鼓励我C. 母亲的微笑美丽D. 母亲总是严厉批评我答案:5. B6. B7. B8. D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
题目:《老师的目光》散文节选:老师的目光,是我学生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某特点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某特点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宵节的灯肖复兴①在老北京,上元灯节最辉煌要数明朝,最早起于宫廷而逐渐流入民间,是在明末清初,一直绵延到民国前后。
我小时候,赶上灯节的尾巴。
北京城灯节最热闹的地方,早已经从灯市口转移到前门,灯火最为灿烂的,要数廊房头条、大栅栏、西河沿和西打磨厂这几条街。
那时候,我家住在西打磨厂,买灯、看灯的好地方。
买灯笼,要到廊房头条,那里被称之为灯笼街,短短的巷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集中了二十多家灯笼铺子,可以说是鳞次栉比。
其中好多家灯笼铺子,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公私合营,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移至珠市口,成立了北京宫灯厂。
②去廊房头条买灯笼,大多是买卖人家,个人去,得是有钱的主儿。
反正,我是一次也没有去过那里买灯笼。
我们大院里的孩子,只是用彩纸(好一点儿的用电光纸,差一点儿的用糊窗户的高粱纸),自己糊个简单的灯笼,在里面插上支红蜡烛,拎着它满院子满街地跑,照样一个乐和,那是我们孩子的灯节。
③有时候,我们也到前门看灯去,穿过廊房头条,卖灯的吸引不了我们多少目光,我们主要是到大栅栏看灯。
大栅栏里,老店铺多,瑞蚨祥、同仁堂、马聚源好多家都在那里;广德楼、三庆园、同乐等几家老戏园子也在那里,它们的门前挂着的灯笼最是讲究,映照得大栅栏一条街灯火辉煌,看得人眼花缭乱。
④那时候,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只有一种叫做“气死风”的灯笼,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⑤“气死风”,只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
说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不过是夸张而已。
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着了。
不过,这种“气死风”,一般物美价廉,有各种图案和造型,其中金鱼灯最受老幼欢迎,老人图它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孩子则图它好看玩着痛快,即使最后被风吹得呼呼地燃着成一个火球,也会让孩子在大呼小叫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快乐。
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木车的激情张炜1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2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3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4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5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6“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7“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8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贺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9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10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
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11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
象征类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然我知道不应 当触摸商品。 我一直
来不及想 。由此 , 它们成 了泥。 从生到死 , 能够躲在烈风背后 的 白菜 , 比那些 过早成 泥 的 , 多活 了几个月。 像人 , 有的夭 折 , 有的长
寿。
想伸 出手去 。 好像我们在许多年前
就认识 我们必须打个招呼 。 我知 道 它没有体 温 , 无论 真假 , 白菜都 是凉 的。我 的老友 , 它永远这么沉
・
弦・ ・ ・ 动 灵
德福
戬
田埂 上 的精 神 张 佐 香
一
起走进农家 的粮仓 , 与那 些农民 起体验丰收的喜悦 。 田埂上只有
踪影 。
一
这一株 麦子 已彻底 为人们 所
它一株孤零零的麦子 , 株长错 了 一
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
遗忘 ,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 ,
国 ,换 到 另 外 的一 块 大 陆 上 去 , 才
根 植 于 泥 土 ,它 就 能 结 出果 实 , 正
如这 田埂上的一株 麦子 。 它生长的 是 田埂上的精神。
戬
做 一棵苍凉的 白菜
王小 妮
这是深圳 的白菜。 我好像被什 么陨石击 中。它不是我的老友 。 我 回到街上 ,风是 真实 的 , 它 的本质是 流动 。树 木是 真实的 , 它 的本 质是翠 绿 。我的 家门是 真实 的 , 阻挡一切 人 , 它 只接 受一 把钥 匙 。我不再想那棵玻璃 的白菜 。 真正 的白菜 , 怎么可能在这种 大商场里 , 灯光照射着?我来到 被
默 , 么 冰 凉 。 带 着 我 过 去 生 活 的 这
它, 欢喜得 了不得 , 心翼翼 地割 小
下这一株麦子 ,把它捧在手心 , 喃 喃地 自言 自语 :麦子 , “ 田埂上也能 长出这 么好 的麦 子 , 它承 的是天惠
07散文诗二首象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
07、散文诗二首——群文阅读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考点解读】标题是一篇文章中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它常常是“文眼”“题眼”,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因此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
如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就涉及这一考点。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谈谈你对题目《XX》的理解。
2.文章标题《XX》有什么深刻含义?3.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XX》。
【技法点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仔细琢磨文本,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进行思考。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结合文章理解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
即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情感、主旨人手,分析标题隐含的思想内容。
3.抓点题句。
文章的点题句是理解标题含义的关键点。
用文章的点题句去印证标题的含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栀子花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
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田园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
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才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
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一.解答题(共2小题)1.江南瓦陈志宏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
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
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
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
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
如烟如梦,亦似花。
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
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
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
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
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
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
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
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八年级散文阅读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八年级散文阅读专题练习参考答案《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选花(或悟花) 变花(或学花)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
(1分)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答题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2分)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1分)(言之有理即可)《生命的选择》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忘》季羡林答案:21.①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②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22.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23.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24.“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车的激情张炜1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2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3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4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5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6“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7“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8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贺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9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10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
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11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
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12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京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13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14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15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
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
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16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17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述能力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5分)答: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6分)答: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骆驼刺甘泽1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
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
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
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2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
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
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
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
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
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3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
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
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
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4 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
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
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
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
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5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
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6 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
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
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
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
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7 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1、(4分)第一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2、(4分)分析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的原因。
3、(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
4、(6分)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16、(4分)特征:荒芜、辽阔,(1分)沙砾遍地,风沙肆虐。
(1分)作用:突出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1分),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
(1分)17、(4分)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
(2分)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
(2分)18、(4分)①外在形态相似:寒酸、丑陋。
②生存环境相似:恶劣、艰辛、荒凉、贫瘠、被遗忘。
③分布范围相似:广泛、数量多。
④生活态度相似:顽强、坚忍、抗争、努力、自由、快乐、满足。
(共4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内容相符即可得分。
)19、作者通过对戈壁上骆驼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写,(1分)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坚忍不拔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3分)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2分)。
灯火的温情叶延滨1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
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
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
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
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
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2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
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
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
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
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
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
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
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
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