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代圣贤学习教子之道
从圣贤处汲取教育的智慧
樊 迟 出 去 了 ,L 说 :樊 迟 , 人 也 。 ” 迟 向 他 学 习 , 孑子 “ 小 樊 说 明 孔 子 是 懂 得 种 菜 种 庄 稼 的 , 不 教 。 不 是 孔 子 轻 视 下 但 这
更 大 的理 想和追 求 . 负更 大 的历史 责任 , 不 仅仅 是养 担 而
活 自己 。他 要 让 他 的 学 生 能 够 担 当 具 体 政 府 官 职 去 管 理
国 家 . 更 要 他 们 能 够 成 为 价 值 承 担 者 。 以 其 次 目标 是 他 所 学 习 “ 士 之 学 ” 孔 子 提 倡 “ 而 优 则 仕 ” 有 机 会 就 要 出 谋 。 学 , 来 做 官 , 国 家 尽 忠 , 人 民 谋 幸 福 . 负 起 对 社 会 的 责 为 为 要 任 。最 终 培 养 目标 是 掌 握 “ 道 之 学 ” 谋 。孔 子 自 己就 是 “ 十
不懈 努 力 。
到两千 五百 年前 汲取 孔子 的智 慧 。”教 育亦 不例 外 。从
2 0 年 9 开 始 , 国 在 全 国逐 步 启 动 了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04 月 我 课 程改革 ( 下称 新课 程 ) 以 。浙 江 省 ) 2 0 年 9 开 始 实 J 06 , k 月
层 劳 动人 民 , 视谋 生 之 学 , 是 他 要提 醒 樊迟 , 要有 轻 而 人
湿 的原 宪 , 为 贱 人 、 无 置 锥 之 地 的 忡 弓 ; 人 出 身 的 父 家 商
有 子 贡 : 族 出 身 的 有 鲁 国 的孟 懿 子 和 南 宫 敬 叔 , 国 的 贵 宋 司马牛 ; 有从 监狱 出来 的犯 人公 冶长 , 等 。可 见孔 子 还 等
《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
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篇一祖国的经典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更是受到很多家长的最爱。
而我无论是平时听到还是网上看到最多还是说《弟子规》这本书,以前只是看到别人写的怎么好,却从来没有走进过,有一种过河找桥的感觉。
可是通过我和孩子诵读,从中真的是受益匪浅,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我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心灵也从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当时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依据《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的。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
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列举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
是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养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以“六字美文”著称,它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让孩子受到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我的孩子做事总爱磨蹭,什么事说了好几遍,虽然嘴上不停地应着,但并没有行动,自从背了《弟子规》后,两孩子总是相互督促。
每当有一个人听了父母让做事后,却没有行动,总会有一个人不由自主地背诵: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因为我在和他们一起诵读的时候,就告诉孩子这两句话意思是说:父母呼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地拖延;父母有事要自己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能故意偷懒。
在这种句子的影响下,孩子慢慢地就改掉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对于孩子吃饭只吃青菜不受吃肉这种现象,虽然原来也没有少给孩子讲道理,但我总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也只是每次强调去吃,而在《弟子规》中就这样写道:对饮食,勿拣择。
向古人学家教(1)——《孔子篇》
向古人学家教(1)——《孔子篇》春节就要过去了,新学期即将开始,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家长又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当中去。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
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和教育。
教师不能替代家长,学校教育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因此,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
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养子必教,这是父母的义务,责无旁贷。
养而不教,教而不严,是一种过错。
然而,古代有一些宦官人家的子弟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致使不少官宦人家本望子弟成虎反类鼠,成才反成恶,败坏家声,侮辱祖宗。
为此,张梦复说,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颜光衷则认为,要使富家子弟尝一下贫贱滋味,以思自立自强。
(金缨《格言联璧》)在古人看来,教育子女是一种爱的表现,如果“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从本篇起,本博将选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的《向古人学家教》系列,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交流。
向古人学习教子——诸葛亮《诫子书》
向古人学习教子—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孔明先生说起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信几乎没有人未听过他的故事。
今天在一位博友那看到一句话: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
很有哲理的一句话!说到教子问题,这可是令当今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现在的小孩多是独生子女,甚至可以说两三代人都是独生子女,但“独生子女”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子无方”的借口。
本文谨以诸葛先生的《诫子书》与大家共勉。
我相信《诫子书》尤其值得那些富庶、官二代的父母亲们一读。
诸葛亮之《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教子成才的典故
教子成才的典故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邹忠的父亲,他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位才华出众、德才兼备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仅自己读书学习,还给儿子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教育计划。
邹忠从小就开始培养儿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每当儿子提出任何问题,他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并引导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他告诉儿子,知识是无穷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除了学习知识,邹忠还注重培养儿子的品德修养。
他告诉儿子,一个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他通过讲述众多古代圣贤的故事,教育儿子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让儿子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邹忠还给儿子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
他带儿子去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让他亲自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宝。
他还给儿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让他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邹忠知道,光有知识还不够,儿子还需要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于是,他鼓励儿子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
他还帮助儿子制定了合理的学习和时间管理计划,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培养,邹忠的儿子成为了一位才华出众、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才华和品德成为了他成功的基石,也是他未来发展的保障。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和品德,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要给孩子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孩子古圣贤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国,古圣贤的教育理念源远流长,从孔子的“仁爱”到孟子的“性善论”,再到老子的“无为而治”,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更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作为一名家长,我有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并实践了古圣贤的教育理念,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品德教育古圣贤认为,品德是立身之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
古人云:“身教胜于言传。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团结友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例如,让孩子学会整理房间、按时作息、勤奋学习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培养孩子自律、自觉的品质。
二、重视知识传授古圣贤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我们要让孩子掌握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古圣贤提倡独立思考,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
古人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我们要鼓励孩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思考。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践教育古圣贤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首先,我们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育儿真经:圣贤都是这样教出来的!
【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
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
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敬业篇】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向古代圣贤学习教子之道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向古代圣贤学习教子之道”。
如何教子成才,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三字经》上讲,“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由此可以证明教育是要讲方法的,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五千多年以来,古代圣贤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儒家文化”。
如何将古代圣贤教育思想,用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教育上。
今天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向古代圣贤借教子智慧。
二是如何与学校合作,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一、向古代圣贤借教子智慧结合东方和西方教育思想,我将孩子教育归纳为十六个字“目标引导,过程控制,结果反馈,迈向成功”。
(一)目标引导,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世界畅销书作家马克•汉森说,“人生是要设立至少“101个目标”的。
”因为人生有两大悲哀:第一叫做目标没有达成。
第二叫做目标达成没有新的目标,方向就迷失了。
人生要不断的成功,需要不断的更新人生目标。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介绍一下我帮助王光禹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具体做法。
1.人生目标方面长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领导好自己,走正道,不走歪门邪道。
齐家:领导好家庭,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光宗耀祖。
治国:领导好一个团队,创事业,干实事,造福一方。
平天下:领导好一个国家,延续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也许个别家长认为这个有点太“高、大、上”了,离现实有点远,其实,这个目标对孩子成长太重要了,一点不远。
举个例子,现在有的学生高考结束把书烧了,有的大学上完就不读书了。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例如领袖毛泽东,读书读到人生最后的24小时。
2.行为准则方面“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也就是说,做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第二位的是诚信;第三位的是富有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如果还有时间,就应该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就不许读书,因为三项基本要求做不到,读书越多危害越大。
画荻教子文言文翻译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不辍。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Besiege 四壁立。
彼既老,幼不学,吾未见,其明也。
彼幼学,亲指教,彼不学,归求母。
子不学,断机杼,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画荻教子》译文:昔日孔圣人孔子,曾向项橐请教,古代的圣贤,尚且勤奋学习。
赵中令赵普,他在仕途之上,学习从未间断。
苏老泉苏洵,年已二十七岁,才开始奋发图强,读书学习,使得四壁生辉。
等到他年老之时,若子女不学习,我未见他们有明智的表现。
他们幼年时,父母亲自指教,若他们不学习,便回家求助于母亲。
子女若不学习,母亲便毅然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告诫他们: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篇文言文《画荻教子》讲述了古代圣贤勤奋学习的故事,旨在教育后人珍惜时光,勤奋向学。
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昔仲尼,师项橐:昔日孔圣人孔子,曾向项橐请教。
古圣贤,尚勤学:古代的圣贤,尚且勤奋学习。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不辍:赵中令赵普阅读《鲁论》,他已经在官场中任职,但学习从未停止。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Besiege 四壁立:苏老泉苏洵,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奋发图强,读书学习,使得四壁生辉。
彼既老,幼不学,吾未见,其明也:等到他年老之时,若子女不学习,我未见他们有明智的表现。
彼幼学,亲指教,彼不学,归求母:他们幼年时,父母亲自指教,若他们不学习,便回家求助于母亲。
子不学,断机杼:子女若不学习,母亲便毅然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通过对《画荻教子》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圣贤对学习的重视,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注。
这篇文章传递了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学习圣贤文化,共筑师生幸福
学习圣贤文化,共筑师生幸福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
而要实现这一使命,首先就需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教育文化,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幸福。
圣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智慧,充满了智慧和智慧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是圣贤之首,他提倡“仁爱”和“中庸”,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圣人的教诲,以其为楷模,引导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以爱和尊重对待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师生共筑的方式去推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学会和他人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除了教育者的努力外,家庭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他们学习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从小教育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家庭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注重亲子交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师生共筑幸福需要双方之间的默契和合作。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教师和同学,发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和学生彼此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互动而有意义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师生之间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
学习圣贤文化,共筑师生幸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古代圣人家庭教育的几点启示
指责 孩子 , 错误毫无损伤 , 对 损伤 的往 往是孩子 的 自尊 和感 情 。所以 , 当孩子犯错 的时候 , 别批评孩子 , 而只是 指出行为的危
人。
人也不打招呼 , 就像患上了 自闭症 。 家长总认为孩子小 , 没有 自尊心 , 当着别人 的面教 训 , 更有效 果, 是为孩子好 。这其实是 家长 为了维护 自己的面子而做给别人
看 的, 说得严重一点 , 是家长靠扯破孩子的面子 , 来维护 自己的面 子 。你 说 , 子 能 服 气 吗 ? 孩 孔子每次都 是在 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教 育孩 子 , 这就可见是 有 意这样 做了 。这告诉我们 , 孩子不能 当着 别人 的面教 , 要背后 教。 。 孩子也是非 常爱 面子的 , 在别人面前不顾一 切地打击 , 对孩 子是很大的伤害。如果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 问题 , 了解孩 子 的心理承受能力 , 尊重孩子 的想法 , 你会发现 , 背后教子才是教 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 启 示 之 二 批 评 行 为 平时我们 总是直接批评孩子 ,你 总是不好好学 习” “ “ ,你总是
古代圣 人家庭 教育 的几点 启示
4 10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 中学 张曼熙 2 80 现在 ,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就成功人生 的影 响越来越 大 , 而我 们 家 长 , 感 到 越 来 越 不会 教 了 。 在 的 问题 孩 子 越 来 越 多 , 子 却 现 孩 的 问题 也 越 来 越 多 , 不 听 话 、 学 习 变 为 违 纪 , 而 违 法 , 至 由 不 继 甚 犯罪 。家长们变得束手无策 。 那么 , 家庭教育到底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让我 们走 近孔子 、 曾子等儒家圣人 的身边 , 看这些古代圣 看 人的家庭教育方式 , 中获得一些有益 的启示 。 从 启 示 之 一 背后 教 子 据《 论语》 中记载 ,( 尝独立 , “子) 鲤趋而过庭。 ‘ 日: 学诗乎?’ 对 日 :未也 。 对 曰 :不学诗 , 以言。’ ‘ ’ ‘ 无 鲤退而学诗 。 日, 他 又独立 。 鲤 趋 而 过 庭 。 曰 :学 礼 乎 ? ’ 日 :未 也 。 ’ 日 :不 学礼 , 以 ‘ 对 ‘ 对 ‘ 无
让孩子记住这些治家教子的古训,终生受益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
简慢了慈孝就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3.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释义:告诫后代们要勤于读书,尊师重道,要讲求礼仪,懂得谦让,和朋友邻居要和睦相处。
4.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陆游家训》释义: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
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5.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王阳明家训》释义:告诫孩子们要听话,勤于读书,孝顺友爱,谦恭有礼,有节制。
不要说谎贪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苛责别人,但要自律。
不能盛气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6.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曾国藩诫子书》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教育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郦波在其著作《曾国藩家书》中总结了曾国藩教子十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父母。
一、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分钱,并且不浪费食物等资源。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不说谎话,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师长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五、勇敢坚毅勇敢坚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并且不轻易放弃。
六、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八、崇尚美德崇尚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美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并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九、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十、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心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曾国藩教子十法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父母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早期开始,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古代贤母教子之道
古代贤母教子之道古代贤母教子之道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妇女则承担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任务。
作为一个好母亲,要能够传递给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贤母教子之道。
首先,古代贤母的教育理念是以传统为基础的。
她们注重的是传承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规则。
她们相信,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母亲需要传授的就是这些。
在传统行为准则方面,她们教导孩子要尊重长辈、关心社会、遵守道德义务、正确交友等等。
其次,古代贤母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
她们认为,上好的性格品质能使孩子在将来较长时间内受益。
贤母教导孩子做人要真实、正直、宽容和有同理心。
此外,她们还鼓励孩子培养努力和自律的态度,并告诫孩子不要抱怨和妥协。
那么,古代贤母如何教育孩子呢?她们通常采取贴近生活、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方式。
在贴近生活方面,她们教育孩子重视家庭的责任,如吃饭时不浪费、保持卫生等。
在以身作则方面,她们会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动成为孩子的榜样,不断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礼仪。
在言传身教方面,她们会教育孩子要有容忍和谦逊的品质,并用真实的事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最后,对于古代贤母来说,家庭教育除了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荣誉。
她们以为人母亲的身份为荣,以育才为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
所以,她们尽自己的全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在传承家族的方面尤其如此。
总的来说,古代贤母的教育方式贯穿于家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母亲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贤母们相信,培养一位好的孩子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回报。
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当今社会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
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一)孔子教子学《诗》、《礼》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
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马上就去学《诗》。
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马上又去学《礼》。
我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
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
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二)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
古人教子之法
古人教子之法《古人教子之法》咱老祖宗在教子这事儿上,那可是有着不少的智慧呢。
就像那孟母,大家都知道的。
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那可是煞费苦心。
孟子小时候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孟子就跟着学那些丧葬之事,呜呜哭啊,还学人家跪拜。
孟母一看,这可不行啊。
就跟孟子说:“儿啊,咱不能在这儿住了,这地儿没个好风气。
”于是就搬到了集市旁边。
到了集市呢,孟子又跟着那些小商小贩学吆喝,讨价还价的。
孟母又皱眉头了,心里想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就又跟孟子讲:“儿啊,这地儿太喧闹,不适合你读书学习。
”然后就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这一回可好了,孟子就跟着那些学生学习礼仪,读书识字。
孟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该待的地儿。
”你看,孟母这三迁,那就是在给孟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这就好比种树,你得把树种在肥沃的土地上,要是种在石头缝里或者污水沟边,那树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再说说曾子杀猪的事儿。
曾子的老婆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曾子的老婆就哄儿子说:“乖啊,你在家好好待着,等娘回来给你杀猪吃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了。
等曾子的老婆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开始磨刀准备杀猪。
他老婆就说:“哎呀,我那就是哄哄孩子的,你还真要杀猪啊?”曾子就一脸严肃地说:“咱可不能这么做啊,孩子还小,他不懂事,他是跟着咱学呢。
咱要是骗他,他以后就不相信咱们了,这可不行。
”说完就把猪给杀了。
曾子这做法多实在啊。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得打牢了,如果地基都是歪的,那房子能盖得稳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诚信是很重要的,大人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还有司马光,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很有一套。
他教育孩子要节俭。
有一次,他的儿子想用翠鸟的羽毛来装饰衣服,觉得那样很威风很漂亮。
司马光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你看这翠鸟的羽毛虽然好看,可是获取它多不容易啊,而且这样的奢华之风可不能长。
咱要懂得节俭,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呢。
”儿子听了司马光的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圣贤教子演讲稿
圣贤教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圣贤教子的话题。
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健康快乐的下一代,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圣贤教子,是古往今来各个时代都在探讨的话题,圣贤们留下的教子智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
圣贤们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注重身心健康的促进,注重审美情操的陶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正是圣贤们对教育的最高追求。
其次,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圣贤们认为,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最早的教育场所。
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家庭教育的品质和氛围。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的滋润,品德的陶冶,智慧的启迪。
最后,我们要注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圣贤们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圣贤教子,是一项复杂而又深刻的工程。
我们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思考和探讨教育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用心去教育孩子,用爱去呵护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
古代圣贤教子之道
古代圣贤教子之道古代圣贤教子之道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看到高官落马背后的官夫人不光彩的背影,是看到今日一些年轻人说起话来越发没有礼仪,是看到今人教子不严的普遍现象,是看到你我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那么文明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常提及到的大家风范、大家闺秀、大家气度、大家家风等赞辞,这些赞辞并非是空言虚语,而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家训,继而又引出来一个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话题古代贤母论教子的话题。
我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阶段,时间划为从1岁到20岁或者说20多岁;第二阶段是创业阶段,时间划为从20多岁到55岁或者说再多上几年;第三阶段是自我保养阶段,时间划为从55岁或者说再多几年一直到老。
从1岁到20岁或者说20多岁我之所以把它称作启蒙阶段,是以为他始终活动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是人的性格、脾气、学问的基本定型阶段,这个启蒙阶段与母亲的教养息息相关。
到了20多岁,也就是人掌握学成知识之后,就要离开家,离开母亲,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去打拼。
因此说家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发之地,母亲才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头一个老师;没有家,没有母亲良好的家庭教养,就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多大的作为。
古往今来,名门之所以人材辈出,奥秘就在于人生启蒙课上得好!孟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亚圣,与其母的严格教导有关;林则徐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的后代代代有科学家和高级官员;梁启超的5个儿子,有3个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有人要说,这与先天遗传基因有关,这话有道理,但人的一生主要取决于后天教养。
人之初一旦烙上这个印记,就好象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咒,又好象是金箍棒画得圈圈,始终左右你前进的方向;又好象是孙子兵法,教导你用三十六计挑战前进途中的困难。
因此说,万种知识,千条道理都抵不上刻骨铭心的母亲训导。
我国古代贤母教子的典范首推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
孟母教子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是“孟母三迁”。
说的是在孟子幼年时,住家靠近墓地,孟子就和临近的孩子学着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
古代先贤家训中的教育之道
古代先贤家训中的教育之道黄榆九年制学校李刚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诸位共同分享读书的收获、读书的喜悦。
做我们这一行业的人是需要学习的,也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储备、更新教育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始终站在前沿,不会被历史淘汰。
在信息时代,学习的的途径有很多,但“阅读”这种最古老的途径,仍然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平时也喜欢阅读,纸质书也看,电子书也看。
尤其是电子书,方便、快捷、内容丰富。
最近这一年多,我的关注点,或者说读的相对较多内容就是“古代先贤家训”系列。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的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渐丰富多彩。
一些世家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最久的当然要属那些名门旺族、大儒贤士的家训了。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广泛共识。
“文化自信”在教育战线上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逐步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中的渗透。
例如今年在全国推行的被称为“部编教材”的语文课本中,古诗词的诵读量大幅度增加、鲁迅等老作家作品重回课本、减少了部分外国作家作品,这些都是在彰显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这一潮流影响下,在校园内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将再次被推上一个高潮。
照这样看,以前就在校园内开设以古诗词演唱、古代经典诵读、茶道、穿汉服行汉礼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学校算是走对了,他们走在了新时代的前面。
如果我们在《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常见传统文化元素之外继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那么,古代先贤家训应该是可以挖掘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
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向古代圣贤学习教子之道”。
如何教子成才,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三字经》上讲,“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由此可以证明教育是要讲方法的,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五千多年以来,古代圣贤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儒家文化”。
如何将古代圣贤教育思想,用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教育上。
今天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向古代圣贤借教子智慧。
二是如何与学校合作,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一、向古代圣贤借教子智慧
结合东方和西方教育思想,我将孩子教育归纳为十六个字“目标引导,过程控制,结果反馈,迈向成功”。
(一)目标引导,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世界畅销书作家马克•汉森说,“人生是要设立至少“101个目标”的。
”因为人生有两大悲哀:第一叫做目标没有达成。
第二叫做目标达成没有新的目标,方向就迷失了。
人生要不断的成功,需要不断的更新人生目标。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介绍一下我帮助王光禹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具体做法。
1.人生目标方面
长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领导好自己,走正道,不走歪门邪道。
齐家:领导好家庭,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光宗耀祖。
治国:领导好一个团队,创事业,干实事,造福一方。
平天下:领导好一个国家,延续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也许个别家长认为这个有点太“高、大、上”了,离现实有点远,其实,这个目标对孩子成长太重要了,一点不远。
举个例子,现在有的学生高考结束把书烧了,有的大学上完就不读书了。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例如领袖毛泽东,读书读到人生最后的24小时。
2.行为准则方面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
子规》)。
也就是说,做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第二位的是诚信;第三位的是富有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如果还有时间,就应该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就不许读书,因为三项基本要求做不到,读书越多危害越大。
3.学习态度方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总之,家长要搞好孩子教育工作,《弟子规》、《论语》两本书十分重要,它引导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内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同时,家长们自己也要学习并做到。
否则,效果会很糟糕,说一套,做一套,最后的结果是言行不一,人格分裂。
(二)过程控制
教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控制好孩子的成长过程十分关键。
我总结了一句话:“道家、儒家、法家思想相互结合,防微杜渐。
”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代表著作《道德经》,主要观点“无为”。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代表著作《论语》,主要观点“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人们走向人生正道。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管仲、韩非子,代表著作《管子》《韩非子》,
主要观点“法治”,强调赏罚分明。
以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为例来说明,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如何来管理?
如果孩子积极好学,没有问题,就用道家思想,无为以牧之,行无言之教。
如果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先用儒家思想来给孩子讲道理,但不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自己的语言说服力不强,孩子会反感,要引用经典,如“少不学,老何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要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进行说服,要做到“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
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再用法家思想来解决,“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但要做到“用赏贵信,用刑贵正”,特别要注意回避法家思想的危害,“多用赏,少用罚”,用罚会引起孩子的怨恨,《周易》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因此最好不要用罚。
在学习方面,我从来不惩罚王光禹,只用赏就够了,如果是“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三个方面出问题,我才会用“罚”。
用法家思想要求孩子学习,虽有快速的成效,可解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后面还要心平气和地用儒家思想来劝学,使孩子心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如何说服孩子,是非常考智慧的事情,需要大家认真思考,要做到“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
可以借鉴一下孟母的做法,“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应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来指责
他。
每个人都喜欢关心、理解和帮助,而不喜欢批评、指责,孩子更是如此。
最后,孩子的厌学情绪化解,变得勤奋好学后,再回归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三)结果反馈
正确的目标,精确的过程控制,一般来说,就会有正确的结果,如果我们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不好习惯的细微征兆,就要反思我们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控制是否有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结果反馈。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某次考试没有考好,产生情绪,如何化解?
目标设定:95分以上,小奖一个,97分以上,中奖一个,99分以上,大奖一个。
过程控制:
主观上,孩子学习态度很好,勤奋好学,以学习为乐。
客观上,是否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知识点是否全面掌握。
假如某次考试出现在95分以下,我如何进行反思,解决问题,供大家参考。
首先,分析目标有无问题,题目是否太难,如果是题目原因,则优化目标设定,如第一名获大奖,第二名获中奖,第三名获小奖。
如果孩子学习态度发生变化,则与孩子聊天、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用《弟子规》、《论语》来引导。
如果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则交给王光禹妈妈,加强辅导。
另外,要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我的做法是这样,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
“未来很重要,现在最重要,过去的已经不重要了。
”
例如有一次,王光禹考了个100分,十分兴奋,情绪有些骄傲,我就给他讲“过去的就已经不重要了。
”把成功的喜悦留在心里,重要的是下次能有更好的成绩。
另一次王光禹考的分数不太理想,情绪有些消极。
我就给他说“过去的就已经不重要了”,赶快忘记它,最重要的是现在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补上。
在现有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对考试记忆更多的是失败,因此,帮助孩子调整好情绪十分重要。
要让孩子以学习为乐,就必须帮孩子多注入些正能量,同时清除掉负能量。
二、如何与学校合作搞好孩子教育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全力进行配合。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时都是好孩子,大家都差不多,后来出现善恶、好坏之分,是没有教好的原因,只养育不教育,是父母亲,特别是爸爸的过错,如果没有严格、认真地教,则是老师懒惰的原因。
因此,孩子教育问题,父母亲是第一责任人,老师是第二责任人。
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交给一个好老师,就完事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家长才是第一责任人,老师是辅助家长教学的,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的做法是全力配合,严格执行。
我负责价值观灌输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王光禹妈妈负责学校教育辅导与跟踪。
另外,我要求王光禹在学校要乐于为学校、班级服务,帮助他人。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也就是说,伟大的人无私地为天下人服务,不去考虑人个的得失,帮助天下人,最后的结果是天下人都支持他,因而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在对待学校推荐参加的各种比赛活动方面,我借用部队的一个优良传统。
“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参加比赛活动,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进取精神。
能拿到奖状就给予奖励,没有获奖也无所谓,重在参与。
有的家长工作很忙,没时间管孩子,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推荐一个人,供大家参考。
他就是毛主席和蒋委员长共同推崇的一个人“曾国藩”。
曾国藩长年在外带兵打仗,公务繁忙,相信比我们大家要忙得多。
为了教育子女,他就时常给儿子写信,最后,这些信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部名著《曾国藩家书》,而且效果很好,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最后,引用弟子规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也就是说,孩子都是能教好的,家长们永远不能放弃,至古以来,圣人和贤人都是培养出来的。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