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年轻人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教导大家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设计一节以“劝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理解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阅读和理解《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韩愈在文章中的言辞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劝学》原文及译文。

2. PPT制作。

3.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老师介绍《劝学》在唐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历史。

2.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班级中展开小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完《劝学》,老师通过PPT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教师以字词、标点的解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困难段落。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 学生扩展联想,思考并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讨《劝学》篇中所抒发的态度和看法是否正确。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积极交流。

2. 学生以笔记、话题等形式留下珍贵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五、教学总结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2.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从而启发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3. 未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等,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文,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态度,同时也得到启发,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仅传授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0-1《劝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劝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相关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如“而、于、之、假、孰、益、焉”等。

4.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主要问题】1、劝学的“劝”字由何而来呢?2、劝学中的比喻在论述中有什么作用?【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这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习的重要性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愉快的,当我们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付出努力难以见到回报时,我们仍然会迷茫,会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甚至想要放弃。

这时候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名篇《劝学》,或许能给我们鼓励。

劝学的原文很长,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从其中节录出来的一部分,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这里的“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作者以此为首篇,可见对学习的重视,可是劝学的劝字由何而来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知人论世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思想家、文学家。

文言文《劝学》教案

文言文《劝学》教案

文言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劝学》的主旨。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掌握《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2 教学难点(1)理解《劝学》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成书年代。

(2)阐述《劝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劝学》,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劝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讲解与示范(1)讲解《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示范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

4.2 终结性评价(1)测试学生对《劝学》的朗读、翻译和理解能力。

(2)评价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劝学》文本。

5.2 参考资料:关于《劝学》的注解、解读和分析文章。

5.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学习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劝学》所处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劝学》教学设计_1

《劝学》教学设计_1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文言词语“绝”、“强”、“假”、“望”、“闻”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荀子的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绝”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使学生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四读法。

(自己总结的。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导入新课,简介荀子1、荀子的思想:⑴“天人相分”,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⑵“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⑶性恶论。

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学习和教化。

⑷“礼”是治国之本。

2、作品风格:是学者之文,朴素、深厚、缜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一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读音:中(zhòng)智(zhì)躁(zào)有(yòu)(其它参见教材注释。

)2、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概括大意:明确:学不可以已。

(意思对即可。

)3、学生分小组笔译课文最后一段,注意语言准确;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检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笔译的情况,重点指导如下句子的翻译:⑴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⑵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

(倒装句式。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

(名词作状语。

)三、完成课后练习,重点学习文言词语1、学生做练习二,掌握“绝”、“强”、“假”、“望”、“闻”的用法。

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3、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增加义项和例句。

注意:“绝”的义项比较多。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指名学生背诵“绝”、“强”、“假”、“望”、“闻”等词语的义项和课文中的例句。

二、细读课文,理清思路(二读。

)1、学生自读全文,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师检查,全班交流。

(各组先推荐一人上黑板,还可以由其他同学不断完善,直到满意。

《劝学》荀子教案设计

《劝学》荀子教案设计

《劝学》荀子教案设计《劝学》荀子教案设计《劝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文部分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对比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等道理3.探究“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探究词义,理解文意【教学难点】学习设喻论证方法【教学设想】《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着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本文,拟从这三个层面入手:文言——文章——文化文言文语言层面上通过诵读,识记课文通假字,掌握“已、中、参省、假、生”等文言词汇,初步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文章层面上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设喻论证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文化层面上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探讨“学不可以已”对于今人的意义并获得生活启迪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锲而舍之”导入二、解题:《劝学》,劝,劝勉;学,学习三、读课文,作文言积累一读,读准字音:(方法指导:通假字、易错字、生僻字、多音字)请学生朗读二读,读准节奏:(方法指导:以字为词,理解词义,准确译句) 教师范读三读,读出语气:循循善诱、谆谆劝勉请学生朗读四读,读出语势:(排比、对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变化流畅)感知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的特点四、析手法,理文章思路1.在文章中,我们能看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或现象这些语句是想讲什么道理?体会比喻句的作用2.这篇文章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明确: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论证3.这篇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4.小结(见板书)五、近荀子,明文化内涵1.简单介绍荀子《劝学》主张“学莫便乎近其人”2.“学不可以已”在当时有什么先进意义?通过比较,介绍诸子百家对待学习的观点的异同3.“学不可以已”对今人有什么启发?六、布置课后作业:请你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再请你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附板书设计:是什么:学不可以已喻证对比为什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作用怎么办: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劝学》教案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

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

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文赏析: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1、解读第一段(7分钟)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c、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3)教师总结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

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解读第二段(7分钟)1)同学们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

2)提问:本段写了几层内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层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联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用哪几个比喻?(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层次和主旨——学习的重要性)3)教师总结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劝学》[1]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劝学》[1]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喜欢的原因。

例如:我喜欢————,主要运用————手法,然后我的学习故事——(可以正面也可以反面。


这一段不仅使用了比喻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同时使用了排比这种手法,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加上善于譬喻,这也是《荀子》这本书里的突出特点。

学贵以专,贵以恒,尤其是语文学习还要善于积累。

历经两千多年的智慧的积淀,在今天的学习中他们依然灵动的闪耀着光辉。

作业
1、根据结构图,熟练背诵课文。

2、《劝学》删节中有这样的文字:“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千古名篇的美。

以后在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也要用心打造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设计亮点:
我所设计的《劝学》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用性强。

在知人论世环节,我制作了荀子的简历,这种在学生中流行并深受学生喜欢的形式。

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采用了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同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不同小组互相补充,教师归纳总结等多种形式,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剪枝去叶抓关键、模仿超越我最棒、创新擂台我来秀三个环节来认真研读并深入剖析文本。

总之,整个教学流程通顺连贯,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深入课堂学习,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和理解:《劝学》全文的朗读和理解。

文学分析: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表达训练: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劝学》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解读。

对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实践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文朗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步:文学分析,讲解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表达训练,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劝学》文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5.2 教学材料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材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对《劝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对文章的理解准确无误。

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以便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6.2 教室准备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照明和适宜的温度,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幕,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7.2 拓展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劝学》全文。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荀子的学习观,掌握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理解荀子的学习观,掌握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荀子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

2、讲授法讲解文中的文言知识、论证方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学习重要吗?为什么?(2)讲述: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思想家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就是荀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劝学》,看看他是如何论述学习的。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4、研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荀子在文中论述了学习的哪些方面?(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颜真卿的《劝学》。

颜真卿鼓励我们学习要勤奋,除此之外,学习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里的名篇-《劝学》。

二、走近作者任务:阅读有关作者和写作时代的资料,明确写作背景。

活动: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并且理解题目的含义。

屏显: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进行比较。

荀子“序列著数万言”,现存的《荀子》有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全书论说极广。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多是天下贤士,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作为学宫的最高长官,祭酒要考虑如何劝勉学生受业求学。

为此,荀子写下了传世之作-《劝学》。

“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就是勉力人努力学习。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理解写作目的和主要观点做铺垫。

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探索新知识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整合资料、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出语气,在课本上做标注。

任务一:熟练地朗读课文。

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文本。

PPT展示:中()绳輮()槁暴()砺()参省()跂()舆()跬()骐骥()驽()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具体指导。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教案(来自教师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分析并解读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2)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学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的理解;(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成书过程;(2)阐述《劝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劝学》,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典故和比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2)解析文中抽象的概念和道理。

5. 课堂练习:(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2)举例说明文中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提升:(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学习态度的转变。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教学: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劝学》教学设计《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劝学》优秀教学设计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劝学》阅读题: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绝江河(断绝)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文章《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懂得道理)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02 教学设计_劝学(第1课时)

02 教学设计_劝学(第1课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劝学》1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学习是托起梦想成就梦想的“奠基石”。

学习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最根本的落后。

未来社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学习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

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文题)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思想主张及《荀子》。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4.梳理文章结构,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5.背诵全文。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诗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三、预习检测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中(zhòng )輮(róu )舆(yú )有(yòu )槁暴(gǎo pù )砺(lì )参省(cān 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骐骥(qí 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跪(guì )蟮(shàn )螯(áo )四、作家作品1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看图像,说出自己对人物的了解)荀子,名(),当时人们尊称他为(),()国末期赵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学设计1
一、设境导入
设问1:大家知道在我们国家比较有名的《三字经》吗?
设问2:《三字经》会背几句的同学愿不愿意举起你骄傲的手?教师相机导入:从《三字经》导入孟子导入孟母三迁导入人生的“教养”导入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略说教养的重要性,然后顺势导入《劝学》。

二、关于荀子
设问:有谁了解《劝学》的作者荀子吗?
学情估计:若有学生举手,则请其说,教师略作补充;若无则变问为:不知道的请举手。

如果普遍不知,则由教师介绍荀子。

三、诵读
全班齐诵,教师谛听,并可能进行诵读指瑕。

四、分组合作学习,文句疑难探究。

1.教师略说高中课堂古文学习的新模式,要学习积累的文言知识构成。

2.6人一组,合作进行文句疑难探究。

要求:不做机器做主人,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组内先行探究,本组探究不了的,组长记录后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

3.填写好探究纪录,以便交流。

4.教师巡视、参与。

五、各组根据探究记录,由代表汇报探究情况,教师加以标示
后汇报的组只汇报或补充与前组不同的疑难和知识总结,教师标示后,鼓励全班同学竞答,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相关学生记录。

学生没有关注的重要知识点则由教师补充。

六、教师课堂评价、小结并布置作业
1.课堂评价侧重于本堂课学生的参与表现,以肯定鼓励为主;2.作业:
①每个同学填写好本课的知识积累卡;
②完成《名师一号》中《劝学》一课的基础练习(选择题部分)。

附:
《劝学》小组探究质疑卡
段落
疑难字词
所在句子(可不填)
最终答案
难译句子
答案

1


①②②③③④④⑤⑤…

段落
疑难字词
所在句子(可不填)最终答案
难译句子
答案

2


①②②③③④④⑤⑤


段落
疑难字词
所在句子(可不填)最终答案
难译句子
答案

3

①①②②③③④④⑤⑤


《劝学》知识积累卡通假字
所在句子
本字
意义




古今异义词所在句子句中古义今义




重要实词所在句子词性
词义
①已
②疾
③假
④为
⑤省
⑥绝
重要虚词所在句子词性
词义


而①
②③


焉①


活用字词所在句子原词性活用作意义



特殊句式句子
句型
句意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固定结构
所在句子
固定意义
无以
无以至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