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的悲剧》简介
基于中国视角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解读
基于中国视角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解读作者:路玮丽,王慧玉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24期内容摘要: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根据美国的发展史,推断中国将效仿美国、谋求霸权,从而对美国国家利益和现行国际秩序形成威胁。
米尔斯海默将中国的发展推断为“中国威胁”,固然是基于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还受到历史记忆和镜像思维影响。
学术界应破解该错误推断,构建诠释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大国政治的悲剧》镜像思维中国威胁论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提出,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永远不可能准确把握别国的意图。
因此,为了确保生存与安全,理性的大国总是尽可能攫取超出其对手的权力。
他总结了美国的发展之路,指出美国的发展史充满扩张与征服,并预测,中国必然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会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1]他坚持认为中国也会谋求霸权,“也就是说实际上会效仿美国”, [1]从而对美国形成威胁。
中国的发展被米尔斯海默预测为“中国威胁”,原因何在?固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是该推断的主要根源。
同时,镜像思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美国经过大陆扩张、海外扩张,逐渐发展成强国、超级大国,其崛起路径和历史记忆不可避免地影响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厘清这种认知的根源,有利于化解中美认知差异、避免战略冲突、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一.镜像思维是米氏“中国威胁论”的认知根源镜像思维是导致分析判断失误的一种认知障碍,指的是分析人员设想本国处于类似情况时会采取何种行为与意图,以此来预测别国的行为与意图,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成功融合了文化迥异的各国移民,更容易认为别国的思维方式、战略意图与美国相似,即更容易受到镜像思维的影响。
美国情报史上因镜像思维导致的情报失误并不鲜见:在珍珠港事件中,美情报机构认为,日本会正视美日实力悬殊的现实,不可能悍然对美发动袭击,然而事实证明,日本人的意图与行为显然与美国人不同。
浅析与批判进攻性现实主义中“国强必霸”的观点
浅析与批判进攻性现实主义中“国强必霸”的观点米尔斯海默于21世纪初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他所著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该理论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肯尼思·华尔兹所著《国际政治理论》后现实主义的又一里程碑式巨著[1]。
可是在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中,米尔斯海默怀着一种较悲观的政治论调来看待当今的大国政治,所以其虽然是现实主义一个新发展,可是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文首先对该理论与已有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威胁论”提出了个人对它的批判。
审视该理论关于大国关系的论点对进一步思考如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颇具意义。
标签: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强必霸;中国威胁论;批判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提出: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力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模式,影响联盟的形成;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的冲突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
米尔斯海默将他的理论建立在五大前提假定之上,它们分别为:国际关系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大国本身具有进攻性军事实力、大国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以及大国是理性行为体。
而在这五个前提假设同时具备时,就为大国采取针对他国的进攻行为创造了强大动力,并最终导致大国不断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就是对霸主地位的争夺。
而今天我们主要分析、总结与批判的就是该理论中“国强必霸”的观点。
首先,“国强必霸”理论中什么可以被称为“强国”、权力到达什么程度什么可以被称为“霸权”就无法定量来分析。
从定性角度来看,各家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米尔斯海默认为国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力和军事权力,而潜在权力指的是用来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
在国际政治中,一国的有效权力是指它的軍事力量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以及与对手军事实力的对比情况[2]。
我认为,米尔斯海默的论断略显片面,太过看中军事权力,忽视了许多其他的因素。
遏制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
主 义 ”理 论 。
另 外 两 个 理 论 对 现 实 更 有 影 响 力 。
米 尔 斯 海 默 “ 攻 性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提 出 时 , 进
米 尔斯 海 默 认 为 ,由于 国 际体 系 的无政 府 状
态 , 际 体 系 中 的 大 国 为 了得 到 安 全 而 展 开 的 竞 争 国
D : .9 9js n1 7 — 1 52 1 .30 8 OI1 3 6 /i . 1 7 .0 0 .0 0 .s 6 5 2
遏 制 中 国 : 可 能 完 成 的 使 命 不
评 米 尔斯 海 默 的 “ 攻 性 现 实主 义 ” 论及 “ 进 理 中国威 胁 论 "
江 峡
的 不 安 于 现 状 的 大 国 , 着 中 国 的 崛 起 , 美 之 间 随 中
球 发 起 反 恐 战 争 , 后 侵 占 阿 富 汗 与 伊 拉 克 。 尔 先 米 斯 海 默 “ 攻 性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一 度 被 冷 落 。 着 进 随 中 国 成 为 仅 次 于 美 国 的 全 球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而 美 国 实 力却相 对衰 落 , 随着 美 国 开 始 从 伊 拉 克 和 阿 富 汗
以实 现 。 为构成 国际体 系的大 国互相惧 怕对 方并 因
竞 争 权 力 , 果 造 成 和 平 无 法 实 现 。 前 米 尔 斯 结 ”
海 默 将这种 观点 系统透 彻地 阐述在 他于 20 0 1年 出
版 的 《 国 政 治 的 悲 剧 》 , 称 其 为 “ 攻 性 现 实 大 中 并 进
赢 得 对 苏 冷 战 胜 利 , 翼 世 界 “ 久 和 平 ” , 加 期 永 时 芝
(完整word版)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
解析《大国政治的悲剧》内容简要:本文旨在解析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就其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主导变量与理论模型;理论的延伸与比较;写作的方法与方法论;以及米氏版的“中国威胁论”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批判行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悲剧。
关键词:解析;大国;大国政治;悲剧国际政治的历史就是大国兴衰的历史,从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到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2】再到基辛格的《大外交》,大国政治始终是国际政治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2001年底,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的新作《大国政治的悲剧》【4】一书出版,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继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后国际政治理论的中现实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是国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5】下文,笔者将对这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进行批判性解析,以求揭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本质。
一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一)基本概念米尔斯海默强调,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
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基本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1945-1990年间,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政治都深受美苏角逐的冲击”。
【6】何谓大国?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主要由军事实力来衡量,一国要具有大国资格,它比须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以承受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一场全面的常规战”,【7】这一大国的定义与马丁.怀特的大国定义有相似之处,怀特认为“大国是能够自信地对另一个大国开战的国家”【8】,但怀特同时强调“大国是具有普遍利益的国家,即拥有同国家体系本身一样广泛的利益”【9】。
用军事实力这个变量来衡量“大国”,在怀特时代还有情可原,因为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军事力量作用很大,但在60年后的21世纪,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使软权力的作用变的更加重要。
【10】经济的相互依赖、国际舆论与道德以及国际机制作用的增强,使得军事力量的作用相对下降,战争的代价沉重。
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
遏制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江峡2012-10-22 15:44:29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武汉)2012年3期内容摘要:约翰·米尔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了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提出了一种新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美国要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必须遏制中国的崛起。
但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个完全脱离当代国际关系,特别是脱离中美关系现实的非现实主义理论,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美两国政府与人民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驰。
因为以国防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为主要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权力与安全竞争观点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接触与合作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关键词:国际体系;大国竞争;“进攻性现实主义”;和平崛起、遏制作者简介:江峡(1953- ),男,湖北武汉人,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全球政治与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2)03-0038-06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在西方世界欢呼赢得对苏冷战胜利,期翼世界“永久和平”时,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却对此大泼冷水。
他悲观地认为,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大国间的竞争并未停止,国际间“暴力冲突的循环将继续到新的世纪,对和平的希望恐怕难以实现。
因为构成国际体系的大国互相惧怕对方并竞争权力,结果造成和平无法实现。
”[1](P 前言xi)米尔斯海默将这种观点系统透彻地阐述在他于2001年出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并称其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米尔斯海默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为了得到安全而展开的竞争迫使他们采取进攻性战略,导致冲突与战争频繁发生。
一个大国要生存下去,就必然要成为体系中的霸权国家。
米尔斯海默相信,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不安于现状的大国,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安全竞争不可避免。
评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学号:1101211530姓名:金晟专业:国际关系课程:国际关系理论专题浅谈进攻性现实主义——评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大三下学期保研之前,有一位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饶有意思的讨论题:用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分析同学保研过程的行为。
这大概是第一次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视角去看待和自己生活如此紧贴的事项,笔者记得当时在同学们之间有许多富有想象力的辩论和探讨,也发现进攻性现实主义独特的视角对于我们理解事情有很大的意义。
当然,进攻性现实主义不仅仅是提供一种视角,它还是现实主义大阵营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
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Strateg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一书被认为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1979年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之后现实主义最有分量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分析大国政治乃至国际关系的最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之一,认为该理论“即便不能不能照亮每一个角落和缝隙,但在大部分时间内它仍是引导人们穿越黑暗的极好工具”1。
作者成书于10年前,也是冷战结束10年后,10年时间过去了,国际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的强大,似乎对《大国政治的悲剧》最后一章做了正面的回应。
人类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经历了至少几千年的斗转星移,历史长河中多少记忆随着尘埃一起湮灭,而留下来的大多是围绕大国所展开的,米氏认为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所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
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1【美】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9策和行为”2。
读大国政治悲剧有感
读《大国政治的悲剧》有感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问世。
该书一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根据作者逻辑推理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作者对此开出的药方“离岸平衡手”一时成了众多学者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对于中国威胁论,我认为我们不应人云亦云,感情用事的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一以辟之。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批判的去看待它。
从客观的角度说,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部严肃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自1979年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的现实主义又一里程碑式巨著。
米氏的理论落脚于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利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的模式,影响联盟的形成;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地区霸权,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间冲突的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实现地区霸权的国家,它扮演了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防止出现任何地区霸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间激烈的安全竞争将不可避免,因此他主张遏制中国。
作者强调在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对美国构成挑战,并提出了美国应该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这只是其长期理论研究的现实推测,并非专门针对中国。
根据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无论哪个国家在21世纪崛起,并且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而在作者的分析中,中国恰恰是将在21世纪崛起的国家,故而根据其理论逻辑,作者认为强大的中国会对美国构成挑战。
作者的结论只是其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但往往被简单的视为对中国威胁论的阐述,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但这并不意味着米尔斯海默的思想没有危害性。
米氏的理论并非是出于对中国的无知或者偏见,而是基于抽象的理论得出的必然结论。
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
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该书可与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肯尼思·华尔兹关于国际政治中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相媲美,在许多方面甚至还有所超越。
任何一个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学者都不得不认真对待他的观点。
——塞缪尔·亨廷顿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内容简介】随着冷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
许多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国际社会将从此河清海晏、歌舞升平。
然而,米尔斯海默却认为21世纪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希望借本书“打破天下太平的迷梦”。
在书中,米尔斯海默考察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来至20世纪末期的大国关系,解释了国家为什么争夺权力、大国过去如何表现以及可能怎样行动。
米尔斯海默提醒人们,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试图通过成为支配性国家来保护自身安全,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权力政治的悲剧。
特别附录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与米尔斯海默精彩辩论【作者简介】约翰·米尔斯海默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R.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国际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2020年获美国政治科学协会詹姆斯·麦迪逊奖。
主要著作包括《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大国政治的悲剧》《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与斯蒂芬·沃尔特合著)、《常规威慑论》等。
【目录】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理论(代译序)中文版前言英文修订版前言英文初版前言致谢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第三章财富和权力第四章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第五章生存战略第六章行动中的大国第七章离岸平衡手第八章均势与推卸责任第九章大国战争的原因第十章中国能不能和平崛起附录阎学通对话米尔斯海默:中国能否和平崛起?。
(完整word版)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docx
解析《大国政治的悲剧》内容简要:本文旨在解析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就其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主导变量与理论模型;理论的延伸与比较;写作的方法与方法论;以及米氏版的“中国威胁论”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批判行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悲剧。
关键词:解析;大国;大国政治;悲剧国际政治的历史就是大国兴衰的历史,从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到保罗 . 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2】再到基辛格的《大外交》,大国政治始终是国际政治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
2001 年底,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的新作《大国政治的悲剧》【 4】一书出版,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继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后国际政治理论的中现实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是国际关系课程的标准教材”【 5】下文,笔者将对这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进行批判性解析,以求揭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本质。
一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一)基本概念米尔斯海默强调,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
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基本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 1945-1990 年间,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政治都深受美苏角逐的冲击”。
【 6】何谓大国?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主要由军事实力来衡量,一国要具有大国资格,它比须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以承受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一场全面的常规战”,【 7】这一大国的定义与马丁. 怀特的大国定义有相似之处,怀特认为“大国是能够自信地对另一个大国开战的国家”【 8】,但怀特同时强调“大国是具有普遍利益的国家,即拥有同国家体系本身一样广泛的利益”【 9】。
用军事实力这个变量来衡量“大国”,在怀特时代还有情可原,因为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军事力量作用很大,但在 60 年后的21 世纪,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使软权力的作用变的更加重要。
大国政治的悲剧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出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堪称从现实主义理论你角度对冷战后可能陷入危险之中的大国关系进行最为系统阐述的著作。
该书的出版适逢其时,与9`11事件后美国日趋保守和强硬的国际政策恰成呼应,从而颇受国际关系界的重视。
冷战结束后,政界和学界对国际关系理论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即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如中国存在的“民主和评论”他们对民主和平的进步高奏凯歌。
而悲观主义者正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而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悲观派中的一个典型的权威著作。
此书的理论基础很简单,按照坐着的说法,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回归并发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当代的意义,以挑战当前流行的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的乐观主义思想。
在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尼尔斯海默的理论是最狂热的,是一种“攻击性的现实主义”。
这种理论是古典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柔和。
①这种攻击性现实主义吧现实主义推向了极端。
攻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强调结构决定性的前提下,断定国家追逐权力的本性也是未泯的,就是说,国家总是尽力所为,以获得最大化的权力,以成为霸权国家。
通常我们认为,国际结构很少鼓励国家去追求额外的权力,国际结构使国家尽力维持既有的均势;但是攻击性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政治上竭力维持现状的国家是很少的。
大国政治的悲剧: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并以缜密的逻辑阐述了骑“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的稀缺性,为获取安全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家采取进攻性的战略,结果便常常导致冲突和战争,大国被迫最大地扩充他们的相对权利,因为这是获得安全的最佳途径。
在这部著作中他指出:21世纪早期,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那种对抗,这就是近些年来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威胁论“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力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模式影响联盟的形式;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成为地区霸权(为了最安全的生存),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修正主义国家间冲突的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实现(美洲)地区霸权的国家,他扮演了一种“离岸平衡手”的①古典现实主义:自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出版以来,古典主义曾经一度是国际关系中最具主导性的理论。
【学习经验】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
【学习经验】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本书一开始作者就对以人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做了总结;并深刻地阐述了国际关系现实与理论的关系;以军事与理论、历史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复兴了地缘政治理论;以进攻性现实主义检验历史并验证这一理论;以外交行为为基点的研究,深化传统联盟理论、均势理论和战争理论。
它的假设前提是在一个无政府社会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为了生存必须得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即使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国家也会为了权力而参与无情的权力竞争。
而这种权力竞争的根源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国家必须做好准备,应付来自除自身以外的各种危机和挑战。
笔者觉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影响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范式,当国家拥有足够多的相对权力时,它的生存几乎可以得到保障,相反,软弱只能招致麻烦,强大的国家往往会占弱小国家的便宜,强者越强,弱者在这过程中要不发愤图强,要不消声灭迹。
但是,一个国家也不是无休止的强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获得全球霸权。
在作者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地面力量、海上力量、空中力量水域的阻遏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现今富强的美国也无法实现称霸全球的梦想。
然而,美国可以获得地区霸权,而美国确实也是在西半球这样做的,同时美国也恰当的运用离岸平衡手战略(推卸责任与均势战略的结合),确保除美国以外的另一地区不会有大国成为霸权国。
21世纪是一个强调和平与发展的世纪,大国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
进攻性现实主义仍然影响着大国政治,按照其理论推理推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即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仍然保持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它也可能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中国将会寻求地区霸权,因为优势地位是生存的最好证明。
如果说美国的战略利益在于不让远处大国插手西半球的事务,那么中国的利益所在无疑是将美国军队赶出亚洲。
在作者看来,中国威胁论成立的话,那么中国的精英阶层将会使用理想主义的辞令来描绘中国的外交政策。
_大国政治的悲剧_霸权逻辑的脆弱性_
2004年7月第13卷 第4期东北亚论坛Northeast Asia ForumJ ul.,2004Vol113 No14《大国政治的悲剧》霸权逻辑的脆弱性———评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宋衍涛(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由于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本书刚出版不久,所以目前国内对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从逻辑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更为鲜见。
作者与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的辩论内容主要包括5个部分:逻辑起点:进攻性现实主义辨析;逻辑支点:民主和平论辨析;逻辑基点:人口和财富辨析;逻辑推论:“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就必然成为霸权国家”辨析;结论。
关键词:霸权逻辑;中国威胁论;进攻性现实主义;民主和平论;市场经济的扩张性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4)04-0094-03 约翰・米尔斯海默先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教授。
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于2001年出版后不仅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受到各国外交界的高度重视。
虽然人们很难断定米尔斯海默理论对华盛顿的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但由于该书出版恰逢“9・11”事件之后不久,其保守主义历史观以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正好为当前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完整的战略思考和理论基础。
约翰・米尔斯海默特别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美冲突将不可避免。
他预计中国会和当年的美国一样,提出亚洲版的“门罗主义”,将美国赶出亚洲,因而他主张及时限制中国的发展,反对接触并主张遏止中国。
约翰・米尔斯海默院士接受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邀请于2003年11月4日上午做了“当代国际关系:历史根源与现实思考”的专题演讲,阐述了他写作《大国政治的悲剧》的思维逻辑,并重申“中国威胁论”,其观点主要体现了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利益,而对外关系委员会则代表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永葆美国强权开药方。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总结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汇总无政府社会英国著名学者赫德利·布尔撰写的《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被称为“英国学派”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本书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该书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书中,布尔探讨了三个主要问题:世界政治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在当代国家体系中,秩序如何得以维持?通往世界秩序的何种替代道路是可行的和适当的?与许多肤浅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主权国家体系没有衰落,它并不是世界秩序的障碍,而是其重要的基石。
本书第一部分试图界定秩序,以说明世界政治中并不存在着秩序,探讨了世界政治中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二部分说明了秩序在当代国家体系中是如何通过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的特殊地位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得以维持的。
第三部分分析了世界政治组织的替代形式。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鉴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发展了一套国际体系的社会建构理论。
亚历山大·温特阐述了建构原则的中心要求,提出了相对于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如今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本体论——的建构理念主义的世界观。
他构筑了一个国际政治的文化理论,该理论使国家——无论它们彼此间是看作敌人、竞争对手还是朋友——成为其中的一个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文化”所构成,就像霍布斯式、洛克式和康德式这三种独立的宏观层次国际政治文化分别描述的那样。
无政府文化是一种国家控制的共有观念,这种思想影响着国家权力的含义和国家利益的内容,并且在国际体系中产生了行为趋势。
这部著作描述了驱使一种无政府文化向另一种无政府文化转变的四个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化以及自我约束——并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和民主在时兴康德文化的西方所扮演的角色联系起来。
《大国政治的悲剧》观后感
《大国政治的悲剧》观后感<<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专著。
是一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全文分为导论、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财富和权力、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生存战略行动中的大国、离岸平衡手、均势与推卸责任、大国战争的原因、21世纪的大国政治等十章。
全文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行文流水,可读性强。
这本书的鲜明特点就是逻辑清晰。
环环相扣。
作者精心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对其中任何一个小论点的攻击看来都难以撼动整个大厦的根基。
而且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该书的论点很合理。
把人性自私的一面发挥到极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我们只有登上自由主义的高峰才能去俯瞰它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2001年出版后不仅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受到各国外交界的高度重视。
虽然人们很难断定米尔斯海默理论对华盛顿的保守势力有多大影响,但由于该书出版恰逢“9·11”事件之后不久,其保守主义历史观以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正好与当前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完整的战略思考和理论基础。
《大国政治的悲剧》以长时段的历史考证,认定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
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
但由于海洋的阻遏作用,使全球霸权不可能获得。
故此约翰·米尔斯海默主张美国仿效英国曾扮演的角色,即不要指望成为全球霸权,而是扮演最后关头的裁决者的角色,防止欧亚大陆出现潜在霸权。
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书笔记《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部严肃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被认为是自1979年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现实主义又一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米尔斯海默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197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任空军军官五年之久,具有渊博的国际关系历史与军事知识。
米尔斯海默的理论落脚于应对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
作者在书中指出,在21世纪初,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并提出美国应该扮演“离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
这是作者理论上的推测,并不是针对中国,作者认为21世纪在亚洲对美国的全球霸权能够构成威胁的潜在霸权国是中国,美国应在亚太地区保留其大量驻军,以防止一个崛起的中国对美国的亚太主导话语权构成挑战。
作者提出,日本虽然有称霸亚洲的野心,但是它缺少核武器,这是一个重要的威慑力量,也是当今时代一个国家想要提升地位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日本虽然具备成为霸权国的条件,但是其与亚洲大陆被大片海域隔开,现在的中国与朝鲜比以前强大了许多,即使日本想要两栖登陆,也很难突破这两者的防守。
俄罗斯在2020年之前要成为东北亚的潜在霸主国也不太可能,难以想象它在经济上超过日本和中国。
但即使它出现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它在人口上也很难超越中国;同时,俄罗斯的疑难问题掺杂着它对欧洲和南部边界的严重安全关注,这限制了它能投入东北亚的军事资源。
中国具备成为一个潜在霸权国的人口、领土、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并且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可能超越美国。
中国是21世纪崛起的国家,作者认为强大的中国会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威胁。
这是作者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而非作者主观上认为中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基于理论上的推导,2002年米尔斯海默明确的提出联合日本、越南、韩国、俄罗斯、印度共同遏制中国的观点。
我认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抹杀国家个性,单纯的从理论推导来决定实践的走向,其所杜撰的“中国威胁论”只是为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寻找逻辑基础的现实举措。
北外国关、北外国关考研复习重点,2014年北外外交学考研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四章 米尔斯海默:最大现实主义 王义桅、唐小松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力分配决定了大国政治 模式,影响联盟的形成;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成为地区霸权(为了最安全的生存) ,而 水域的阻遏力量(the stopping power of water)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大国政治的历史是 修正主义国家(revisionist states)的冲突过程,尽管全球霸权无法实现,但大国一刻也没有停 止这一企图,因此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惟一成功实现(美洲)地 区霸权的国家(拿破仑、希特勒、苏联和日本曾先后试图在欧亚大陆建立地区霸权,但都失败 了) ,它扮演了一种” 离岸平衡手” (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以防止出现任何地区霸 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激烈的安全竞争将不可避免,因而作者反对接触而主张及早遏 制中国。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围绕冷战终结的争论中,米尔斯海默就发出了” 为什么我们很快就 会怀念冷战” 的惊人论调。在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论战中,他一直扮演着重量级的角色, 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言人。 何谓” 大国政治的悲剧” ? 何谓”大国政治” 、 ”悲剧”和”进攻”?正确理解这些核心概念是准确地把握本书中心思想的 必要前提。 米尔斯海默强调,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 ” 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所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所有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 -- 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 为。 ” 那么,何谓” 大国” ?” 大国主要由其相对军事实力来衡量。一国要具备大国资格,它 必须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具备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一场全面常规战的能力。 ” 大国政治为何处于一种悲剧状态?因为” 大国注定要进犯他国” 。 所谓” 悲剧” ,其涵义有二:其一,大国安全竞争是零和博弈--这是悲剧的必然性: ” 国 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 而且可能永远如此„„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 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然而,大国„„的最终 目标是成为霸权,即体系中惟一的大国。 ” 其二,进攻性企图和权力与生存的不恰当紧密结合导致悲剧的恒久性: ” 国际体系中没有维 持现状的国家, 除了那种想对潜在的对手保持支配地位的一时霸权。大国很少对眼前的权力分 配感到心满意足,相反,它们时刻怀着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求变动机。它们几乎总是拥有修正 主义意图, 倘若能用合算的代价达到目的,它们会以武力改变均势„„除非一国达到了最高的 霸权目的。 然而, 由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全球霸权, 因此整个世界充斥着永久的大国竞争。 ” 作者认为,没有人有意预设和构想这种局面真是一个悲剧。虽然大国没有理由彼此攻击,它们 只关心自己的生存。但在该体系中,它们除了追求权力和征服其他国家之外别无选择。 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必然结论,那么,何谓” 进攻” ?这主要指大关系本 质上处于进攻状态:整个世界是一个” 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的世界:如果国家能获得超过对手 的优势,它们就不惜撒谎、欺诈甚至动用粗暴的武力。人们不可能看到宁静及彼此和睦相处的 状态。 ”作者感情上并不喜欢这种局面,但认为这是现实主义的客观逻辑使然。在他看来,现 实主义本身就是” 一种悲观理论” 。因此,大国政治的悲剧是米尔斯海默悲观式历史观、 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米氏的权力政治学 作者指出, ” 权力”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定义,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到底何种 定义是正确的。事实上,一个学者的理论决定了一个定义的合理性。他的定义是否恰当取决于 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政治。第三章” 财富和权力” 写道,权力以国家 拥有的某些物质能力为基础。国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力和军事权力。潜在权力指的是,用来 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它主要以一国的财富和总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在国际政治中, 一国的有效权力是指它的军事力量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以及与对手军事实力的对比情况。作 者进而指出, ” 在过去两个世纪里,大国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体系中主要行为体 之间财富分配的变化。 ” 在第四章” 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 中,作者对各种权力类型进行了比较,特别是独立 的海军力量、 战略空中力量、 地面力量和核武器等四类军事力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观点: 第一, 地面力量是当今世界军事力量的主导形式。一国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根植于它的陆军及支 持这些地面力量的海、陆、空力量。简单地说,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庞大的陆军。因此,估量 地面力量均势本身就能基本把握大国对手的相对能力。 第二, 巨大的水体极大地影响地面力量的投送能力。特别是占地球表面很大部分的海洋使
评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学号:姓名:xx专业:国际关系课程:国际关系理论专题浅谈进攻性现实主义——评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大三下学期保研之前,有一位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饶有意思的讨论题:用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分析同学保研过程的行为。
这大概是第一次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视角去看待和自己生活如此紧贴的事项,笔者记得当时在同学们之间有许多富有想象力的辩论和探讨,也发现进攻性现实主义独特的视角对于我们理解事情有很大的意义。
当然,进攻性现实主义不仅仅是提供一种视角,它还是现实主义大阵营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
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Strateg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一书被认为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1979年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之后现实主义最有分量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分析大国政治乃至国际关系的最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之一,认为该理论“即便不能不能照亮每一个角落和缝隙,但在大部分时间内它仍是引导人们穿越黑暗的极好工具”1。
作者成书于10年前,也是冷战结束10年后,10年时间过去了,国际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的强大,似乎对《大国政治的悲剧》最后一章做了正面的回应。
人类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经历了至少几千年的斗转星移,历史长河中多少记忆随着尘埃一起湮灭,而留下来的大多是围绕大国所展开的,米氏认为国际政治即大国政治,“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所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
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1【美】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9策和行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财富与权力(讲潜在权力) 第四章、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讲 军事权力)
• 国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力和军事权力。
• 这两种形式的权力紧密相连,但并不等同,因为它们源自不同类别的 财产
• 潜在权力是指用于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
它主要以一国的财富和总的人口规模为基础。
• 大国需要资金、技术和人员来建设军队并实施战争,一个国家的潜在 权力是指它与对手竞争时所能调动的潜能总和。
大国的策略
• 为获取权力采取的策略:
• 1.战争(是国家获取权力所采用的主要策略) • 2.讹诈(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它靠武力威胁而不是实际动武
来达到目的,成本较低)
• 3.诱捕(通过挑起对手之间的战争来削弱他们)(鹬蚌相争,渔翁
得利)
• 为维持权力(阻止潜在对手)采取的策略: • 建立均势和推卸责任是大国用来阻止敌人颠覆均势的主要 战略。
• 1.建立均势(方法:外交警告、建立同盟、增加防御开支) • 2.推卸责任(让另一国承担抗击侵略者任务,自己置身事外)
第六章、行动中的大国 第七章、离岸平衡手
• 第六章用德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大 量历史实例证明前面几章的观点——大国寻
求并抓住机会改变均势,并且并不会因为获得权力多了就 放弃了对权力的渴望,随着实力上升,他们都有寻求地区 霸权的愿望。(看材料)
追求目标 把霸权作为终极 目标
注重维持均势
使相对权力最大 化
把霸权作为终极 目标
第二章、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
• 国家为什么追求权力?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总在寻找 机会攫取超出其对手的权力,最终目标是获得霸权。除 非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这种观点 不允许现状国家的存在,相反,体系中到处是心怀修正 主义意图的大国。即大国谋求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 • 国家为什么追求权力?
理论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第一章、导论
• 人性现实主义。又称经典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基本命题为国家受人性支配,人生来就 有“权力欲望”,这种欲望促使国家争夺霸权。认为国际 政治的主要驱动力是体系中的意志。
《国际政治理论》,假定国家的目标只是为了生存,追求 安全是其优先考虑,而权力是生存的手段,国际体系结构 则迫使大国关注均势。 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取权力创造了巨大的诱导因子。 国家并不想维持现状,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获取权力,国家 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体系霸主。
国家行为模式
• • • • • 当五个命题同时具备时,就为国家行为,尤其是进攻行为提供了动力,可能 出现的行为模式有——畏惧、自助、权力最大化。 1.各国都具有攻击能力; 2.各国都不敢肯定他国没有攻击动机; 3.国际无政府状态使得万一遭到攻击无处求助。 他们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对方,担心战争迫在眉睫,国家之间几乎没有信任的 余地,任何大国都以为其他大国是潜在的敌人。(看材料)
• 原因:五个命题(看材料) • 1.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 • 2.大国本身具备某些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为彼此伤害甚至摧毁 提供必要的资本。 • 3.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尤其是不能肯定另外的国 家不会攻击它。 • 4.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即维护自己领土完整和国内自治。 • 5.大国是理性行为体,他们清楚外部环境,并懂得如何求得生存。
没有第三方承担责任;多极体系鼓励推卸责任,因为至少 总是存在一个潜在责任承担者。例如,美国在冷战时期别 无选择,只能去抗衡苏联,因为国际体系是两级的。一般 而言,潜在霸主控制越多的相对权力,体系中所有被威胁 国家就越有可能摈弃推卸责任而形成一种均势联盟。) 可以直接及相对容易的进入入侵者的领土,这意味着陷入 危险的国家处于有利的位置对其危险的对手施加军事压力。 缓冲地带鼓励推卸责任,因为被威胁的国家与入侵者为邻 的国家需要被迫承担责任。)
• 2.地缘因素(共同边界促进均势,因为被威胁的国家
第九章、大国战争的原因
• 很多人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家间开战的关键结构因素。毕竟, 在一个无政府体系中国家生存的最好办法便是拥有更多而非更少的权 力。但是,无政府状态本身不能解释为什么安全竞争有时导致战争, 而有时没有。问题是无政府状态是常态的,体系总是无政府状态的, 而战争并非必然。因此,米尔斯海默认为,为解释国家行为的这种重 要变化,有必要考虑另一结构变量:体系中主要国家间权力的分布。 • 核心观点:权力的分布决定了战争与和平 • 权力的三种分布——两极;平衡的多极;不平衡的多极 • 两极体系最倾向于和平。(原因:1.两极体系冲突的机会相对更少,是 有一种涉及大国的可能的冲突组合;2.权力更可能在两极间公平分配; 3.国家间误算的可能性不大,这减少了大国遭遇冲突的可能性;4.两极 体系不会夸大对彼此间的畏惧。) • 多极比两极易导致战争。(原因:1.多极会产生更多地冲突机会,特别 是大国间冲突的机会;2.权力的非均衡分配导致拥有更强军事实力的国 家易挑起战争;3.再平衡的多级体系中,尽管大国相互间不可能极度害 怕,但由于主要国家间不存在权力差距,国家间彼此存在误算的问题 比较严重。)
• 为何畏惧?
• 自助——由于政府之上没有政府,因此国家之间彼此皆为潜在的敌人,不能
依赖别人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所以只有靠自己,“在一个自助的世界,自私 是有好处的”。今天的盟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是明天的 盟友。
• 为什么权力最大化?(而不是拥有适量的权力)(对沃尔兹只需获得适
• • 量权力的反驳)由于惧怕他国且必须自助,因此,大国最佳的安全保障就是 成为系统中最强大的国家。 1.在一国感到安全前,很难估算他必须具备多少高于其对手的相对权力; 2.当大国考虑未来的权力分配时,更难肯定多少权力是足够的。
• 防御性现实主义。又称结构现实主义,代表沃尔兹
• 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生存的关键,国际
人性现实主义 (经典现实主义
防御性现实主义 进攻性现实主义 (结构现实主义)
国家争夺权力的 原因是什么?
国家想要多少权 力?
国家内在的权力 欲望
所有能得到的
体系结构
不多于所拥有的
体系结构
所有能得到的
使相对权力最大 化
质资源;2.一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 二.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财富指标的适用性。 (看材料) • 三.经济实力并不等同于军事实力。财富并不
能直接反映权力,尤其是军事权力,有三个原因:1.国家 把财富的不同部分转化为军事权力;2.各国财富转化为军 事实力的效率不同;3.大国组建各式各样的军事力量。
军事权力及其度量
惊人,本质上,战争不再是治国的有效工具。
• 反驳:核武器降低了大国战争的可能性,但并不表示不
会发生战争,因为战争并不一定要长时间厮杀,有可能快 速决定了。
• 观点4:民主和平论。 • 反驳:没有一个民主国家能确信另一个民主国家将来某
一天不会变成一个极权国家。这样自身地位就没有保障了。
• 观点5:建构主义: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人们的
大国政治的悲剧
• 五大问题
• • • • 1.为什么大国想要权力?(争夺权力的原因) 2.国家想要多少权力? 3.什么是权力?如何定义和度量权力? 4.一个国家要以什么策略和方式来获取与维持权 力?(延伸问题:什么决定了采取不同策略的时 机?) • 5.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目录
• • • • • • • • • • 1.导论(对现实主义流派进行梳理) 2.无政府状态与权力竞争(回答问题1和问题2) 3.财富与权力 4.地面力量的首要地位(回答问题3) 5.生存战略(回答问题4) 6.行动中的大国 7.离岸平衡手(用历史材料证明问题4的回答) 8.均势与推卸责任(回答问题4的延伸问题) 9.大国战争的原因(回答问题5) 10.二十一世纪的大国政治(对战后乐观的国际关系
• 观点2:全球化使经济相互依赖,国家越来越无能为力。 • 反驳:国际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冲击着国家,但国家面对压力
表现出惊人的弹性。当代国家没有被市场力量或跨国公司压倒,而是 正在做出确保自身生存的必要调整。另外,也不存在合适的国家替代 物,即使国家消失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安全竞争和战争的终结。
• 观点3:大国之间(尤其是核大国)战争代价变得非常
第十章、21世纪的大国政治
• 本章为米尔斯海默对冷战后流行的乐观观点的反驳,并对 未来进行预测。
• 观点1:国际组织能促进和平,他们对国家行为有独立影响,可以
缓解并可能最终结束无政府状态。
• 反驳:是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与塑造了国际组织,国际组织
实质上是“构建权力关系的舞台”,他对大国行为几乎没有独立影响 力。联合国是唯一可能有此权力的世界性组织,但它甚至不能制止 1992-1995年的波黑战争,更不可能动摇一个大国。
• 1.地面力量是赢得战争的主要手段,并主导着海上力量与 空中力量。只有陆军可以征服和占领领土,并快速击败对 手,海空军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一国的攻击能力主要来自 陆军。 • 2.巨大的水域是陆军的屏障,影响了一国地面力量的投送 能力,也改变了力量均势。实施海上入侵时,海军面对的 基本问题是能携带的用于两栖行动的军队数目和火力数量 受到很大的限制。当敌对的陆军必须跨过像大西洋和英吉 利海峡这样宽阔的水体相互攻击时,无论双方军队规模多 大,质量多好,都不可能具备太大的进攻能力。 • 3.核武器会是的国家在运用军事力量时更为小心谨慎,当 两个核国家进行竞争时,地面力量仍是关键成分。例如, 美国和苏联开展了长达45年的安全竞争,尽管双方都拥有 核武器。另外,除了一个大国取得核优势这一未必会出现 的局面外,核均势在决定相对权力方面几乎无关紧要。 • 军事权力的度量——1.士兵数目、素质,武器数量,军备 质量;2.支援陆军的空中力量;3.陆军的投送能力,尤其是 水域对陆军进攻能力的限制
认识决定了国际政治的现状。
• 反驳:现实主义主导了国际关系话语七个世纪之久,明
显是国际体系的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间如何思考。米 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所以这个观点与反驳 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