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美学》原理-串讲精讲笔记

合集下载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X〕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开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根底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法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开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制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法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制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制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观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含(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3)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3)

名词解释: 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门⼈⽂学科,是⼀门关于⼈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必定以⼈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门关于⼈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崇⾼是美的⼀种范畴,⼜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量和精神⼒量,雄伟的⽓势,给⼈以⼼灵的震撼,进⽽受到强烈的⿎舞和激越,引起⼈们产⽣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提升和扩⼤⼈的精神境界。

(有让⼈惊喜或惊奇的⼒量) 3、优美:优美是⼀种美的范畴,⼜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种⼩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桥流⽔、风和⽇丽等。

4、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 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理论命题,“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引⼈发笑的状况,德国美学家康德曾论述过乘讹的东西如何让⼈发笑。

斯宾塞进⽽把乘讹区分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两种形态。

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引⼈惊喜的状况。

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引⼈发笑的状况。

此说有⼀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仅⽤乘讹来囊括⼀切喜剧性,却是不恰当的,因为毕竟有些乘讹会让⼈悲痛。

乘讹:(“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引⼈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斯宾塞⼜把它分成⼆种) 简答题: 1、美和美的东西有何差异? 美和美的东西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1)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发展变化。

3)美的东西即是漫⽆边际的,但是往往⼜⾃相⽭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因⽽⽆法成为某种“东西”,⽆所不在,⼜⽆处存在。

美虽然具有⼀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

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

(5)在现实⽣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篇一: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一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一

2020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一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理解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理解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有,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有。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n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有状态。

n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存有方式和存有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n 艺术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面的体现。

所以,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n 审美教育: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境界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2)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2)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2)(二)如何理解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美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具体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才能具体化和深化。

在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的采用方面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还应明确:a) 美学研究的方法极其多样,任何人、任何一种研究都不成能采用所有的方法,只能按照具体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研究需要加以选择。

b) 各种不同的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能使研究深入发展的具体方法。

c) 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不同时代美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是哪些?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这主要从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与美的联系中加以阐述的。

2.美的规律的理论。

这是关于人类审美创造方面的理论。

首先,强调人类创造美的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

其次,美的规律是把人类的主不雅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标准”与具体事物的客不雅属性,即”任何物种的标准”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示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彼此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于异化劳动的研究一方面尖锐批判了本钱主义私有制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具体分析了异化劳动对于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即异化劳动的两重性表示为美学上所具有的两重意义: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4.艺术本质理论。

a.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b.其次必定艺术与经济基础联系的特殊性,即与政治、法律等比拟,没有那么直接,存在着一些中间环节。

c.艺术的本质在于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掌握方式,主要是通过典型化的方法表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2)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2)

2021年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2)6.美学界何以会出现否定美的可定义性的不雅点?(1)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不雅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创作行为的兴起和不竭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艺术不雅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现代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边界变得愈来愈模糊,所以,美学家要给”艺术”下定义就显得异常困难。

既然难以给艺术下定义,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成能再用以往那种统一的”美”或”美的艺术”的概念来涵盖现代艺术。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传统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由于美和艺术在文化区域、族群和时空条件上有着异常复杂的存活机制,并且越到现代显得越复杂,并且,随着现代美学的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广泛,随着世界各民族在美的不雅念上的跨文化传统的不竭推进,美的不雅念上的差异性也将得到充分的显现。

这样,要想以某种简单化的原则把诸多差异性融汇在一起,试图在美的本质问题上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7.对美的定义进行逻辑性建构的必要性。

(1)美的问题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此既需要对此作语义化的阐释和结构性的分析,更需要作哲学性的思悟和领会。

(2)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世界人类心灵的客不雅需要。

(3)超越传统美学中那种简单地下定义的方法,扬弃现代西方美学中否定美的可定义性的思潮,在批判和继承相统一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视角地对美的本质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就有望得出更为系统化和更具合理性意味的命题。

8.在美的不雅念上要认识到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1)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所作的一些探讨,表示出明显的形而上学不雅念,这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是不利的。

在美的不雅念上,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一些形而上学不雅点,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对美加以读解。

《美学》自考资料_笔记_小抄精华版

《美学》自考资料_笔记_小抄精华版

《美学》自考资料笔记小抄精华版。

珍藏的,奉献给大家美学名词解释目录1.1.原型理论1.2.艺术美1.3.美学1.4.审美意识1.5.美学思想1.6.美学学科1.7.审美关系1.8.美1.9.美感1.10.审美形态2.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2.3.审美趣味2.4.审美活动无功利2.5.自律性2.6.审美体验2.7.游戏说2.8.审美意识3.1.审美形态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3.3.优美3.4.崇高3.5.《论崇高》3.6.利奥塔德3.7.悲剧3.8.《悲剧的诞生》3.9.罪孽说3.10.焦虑说3.11.狂欢化4.1.人本主义美学4.2.审美经验4.3.本质直观4.4.超验世界4.5.感知4.6.同化--调节律4.7.审美态度4.8.先验想象力4.9.审美距离4.10.反思判断力4.11.准主体5.1.游戏说5.2.集体无意识说5.3.模仿说5.4.表现说5.5.有意味的形式说5.6.符号说5.7.载道说5.8.娱乐说5.9.意象世界层5.10.兴象5.11.喻象5.12.意象的物态化5.13.艺术的审美功能6.1.他律性6.2.形式符号性6.3.开放性6.4.艺术敏感6.5.艺术想象力6.6.灵感6.7.期待视界6.8.艺术鉴赏中的”观“7.1.美育7.2.消融查滓7.3.《美育书简》7.4.审美教育7.5.完美的人7.6.审美的人名词解释答案1.1、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自考《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自西方美学思想产生两千几百年、包括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美学250多年以来,人们对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迄今尚无定论。

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与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柏拉图一苏格拉底的名义与希庇阿斯对话论著,苏格拉底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而希庇阿斯的回答确只是“美就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体系中,虽然也是研究美的本质,但是只是指艺术美,在他看来,自然美缺少精神性,因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像。

受黑格尔的影响,在他以后至少一百多年,很多西方美学家都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是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观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主要偏重于主观方面,它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样产生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如果说前面第一、第二观点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第三、第四种放在审美的主体方面,第五种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面。

在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基本上也是持这种观点。

在他晚年著作《美学新论》中,他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比如审美地欣赏一幅静物写生画,就不会对画上的香蕉、苹果等产生食欲,否则就是从审美关系回到实用关系中,审美的超越性就丧失了。

换而言之,一旦进入审美的关系体系中,其他种种实用关系就退居次要,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我们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对审美研究对象的看法,那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活动。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学笔记(自考本科)

美学笔记(自考本科)

美学笔记(自考本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实践含义:“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不雅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本身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本身的创造物中直不雅自身,看到了本身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不雅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安好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不雅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不雅。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示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不雅、品、悟:不雅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不雅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按照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

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

2021 年自考?美学?笔记串讲及重点解析二重点解析1.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1) 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 ;(2) 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 ;(3) 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 ;(4) 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2.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 (1) 审美经验主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 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 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3.请简要答复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 (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 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 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4)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4.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缺乏是什么 ?( 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

席勒认为,游戏不但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到达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奉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有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根底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缺乏:无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实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2)动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第四章(审美范畴论)一、基本概念(识记)1.什么是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2.崇高的特征(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首屈一指的雄伟气势。

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3.什么是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

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4.优美的特征(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

(2)这种和谐具体表示为:a.主体与对象的和谐。

b.对象的外不雅形式与内蕴的协调。

c.这种和谐表现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

(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5.悲剧性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被称为”悲剧”或”悲”,主要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房屋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其本色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

而矛盾的结果,则是正义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6.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1)希腊时盛行的”命运悲剧”。

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先天,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

(2)文艺复兴以后的”性格悲剧”。

美学自考笔记串讲

美学自考笔记串讲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二、美学的进展经历了哪些时期?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什么?什么缘故?四、中国今世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要紧观点有哪些?五、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有什么联系?六、美学研究方式有什么特点?七、马克思主义美学包括哪些要紧内容?八、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要紧特点?一、举例说明对美的问题性质的明白得。

二、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三、简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

四、从主观的心意状态探求美这一做法的踊跃意义和可能致使的结果。

五、简要说明狄德罗“美在关系”论。

六、简要评述“美是生活”说。

七、马克思主义美论的逻辑起点八、“美在愉快”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的分析。

九、移情说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程度分析。

十、分析“距离说”的理论有效性问题。

十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今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熟悉要紧有哪几种观点?十二、现今世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何以会反对给美下概念?十三、谈谈立足于人一辈子相和制造相来求解美的本质问题的可行性。

十四、人的本质属性有哪几个方面?十五、什么缘故说人是“世界的美”?十六、什么缘故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十七、什么缘故说美是自由的形象?十八、什么缘故说,美的制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一、什么是美感?二、什么缘故说美感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诞生?三、美感产生的历程是如何的?四、从逻辑上来讲美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五、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的特点是什么?六、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在哪里?七、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大体缘故是什么?八、简述直觉的作用和特点。

九、什么缘故说直觉是有规律可循的?十、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如何实现对客观对象的转化的?十一、试述美感中想象的作用和特点。

十二、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如何?简述审美情感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通感?十四、试述美感中明白得的特点。

十五、试述美感活动的表层心理特点。

十六、试述美感活动的深层心理特点。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5)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5)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美论(5)(3)事物与人的关系。

前两种关系是客不雅存在的,它们所产生的美,狄德罗称之为”外在于我的美”。

这第三种关系,则要”唤起”人对这一关系的感觉,是人感觉到了的美,因此,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

由于关系是客不雅的,因而美也是客不雅的。

狄德罗认为,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

于是,一方面是客不雅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关系的感觉和觉察,这正是狄德罗对何以有了”关系”就美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时也已经涉及到了审美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其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彼此的关系中来理解美。

他不仅看到了美在事物本身的关系中,并且看到了作为客体的美的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

关系千差万别,因而美也千差万别。

狄德罗甚至最早猜测到了一些有关美的历史不雅点。

但是,狄德罗所说的”关系”不仅还比力抽象、比力笼统,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同时,这些”关系”是怎样建立和产生的呢?他也没有很好地说清楚,他只是从直不雅的形式来理解事物的关系,而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来探讨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这样,他所说的关系,就始终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始终不符合客不雅的实际了。

再者,美离不开关系,但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美,有的不美。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可以产生美,但人对现实的政治关系就不必然美了。

因此,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探求美,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求解路径,但我们却不能笼统地把美看成是关系。

2.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风雨同舟,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自考美学原理华夏串讲笔记

自考美学原理华夏串讲笔记

参考教材:朱立元著: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串讲目的:帮助同学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系统的掌握美学原理内容和相应复习方法,顺利通过考试并到达个人最优成绩。

听课本卷须知:◆注意掌握知识脉络体系,具体理论内容如暂时不懂不要纠缠,紧跟课时进程。

◆知识重点的含义。

◆听后复习一定要主次清楚、循序渐进。

全书线索和各章线索★美学是以表达着人及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审美活动论:以审美主体及审美对象构成的审美关系为理论核心。

审美形态论:各种形态都是从不同的途径要到达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肯定或价值判断。

审美经历论:是审美主体在及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构成并做出评价的体验过程。

艺术论: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承受;艺术品是创造意象世界,传达审美经历。

美育:情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提升境界、定向教育一、美学是什么〔一〕研究对象表达着人及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看法:三种思路◆从客体出发:柏拉图、黑格尔◆从主体出发:审美经历、审美心理◆从审美关系出发:蒋孔阳、教材所持的观点2、审美现象〔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从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的美四个方面说明〔二〕研究定位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美学的特点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及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方法都有关系。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三〕研究方法多元多样、首推哲学。

为什么首推哲学?〔四〕产生开展三个阶段、两个标志、一个人物、美学开展三阶段◆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2、美学的诞生开展◆诞生标志:专门系统著作、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之父:年,鲍姆加登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学科诞生。

二、美学的哲学根底〔一〕哲学根底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教材:朱立元著:《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串讲目的:帮助同学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系统的掌握美学原理内容和相应复习方法,顺利通过考试并达到个人最优成绩。

听课注意事项:♦注意掌握知识脉络体系,具体理论内容如暂时不懂不要纠缠,紧跟课时进程。

♦知识重点的含义。

♦听后复习一定要主次分明、循序渐进。

全书线索和各章线索★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审美活动论: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构成的审美关系为理论核心。

审美形态论:各种形态都是从不同的途径要达到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肯定或价值判断。

审美经验论:是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构成并做出评价的体验过程。

艺术论:艺术创造一一艺术品一一艺术接受;艺术品是创造意象世界,传达审美经验。

美育:情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提升境界、定向教育、美学是什么(一)研究对象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看法:三种思路♦从客体出发:柏拉图、黑格尔♦从主体出发:审美经验、审美心理♦从审美关系出发:蒋孔阳、教材所持的观点2、审美现象(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从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的美四个方面说明(二)研究定位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 、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美学的特点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方法都有关系。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三)研究方法多元多样、首推哲学。

为什么首推哲学?(四)产生发展三个阶段、两个标志、一个人物1、美学发展三阶段♦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2、美学的诞生发展♦诞生标志:专门系统著作、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之父: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学科诞生。

二、美学的哲学基础(一)哲学基础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1 、实践论的主要观点♦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

♦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物质生产劳动决定着其他一切实践活动,是最基础的。

2、存在论的基本内容♦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最根本的一点,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说明人的存在。

3、实践论和存在论的关系♦存在论以实践为根基,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论则内在包含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的结合,亦即实践存在论就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为什么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即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1、整个审美活动、审美关系都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

2、要以自由概念为中介。

♦自由的根本含义:人通过自己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全面人生实践而获得超越和解放。

♦德国古典哲学把自由提升为美学范畴,与审美发生内在联系。

♦马克思的自由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框架内被考虑的。

表现为三种:物质生产中的自由,社会存在获得的解放,感性个体的超越。

其中社会关系的解放是本体论意义的自由。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一)审美与人生1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审美活动促进人生实践的发展。

♦审美实践以人生实践为源泉2、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

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人生境界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的。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二)基本问题1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审美关系(1)定义: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2)特点: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的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审美关系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2 、美与审美形态♦美: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的归类和描述。

3 、美与审美经验♦美: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感性的人生经验,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不同于感官欲望。

4、艺术和审美教育♦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美育即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两层意指。

♦从美育来看审美活动: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富、全面地触及人生的真相。

不仅如此,它还提升人,人的生命境界也得到了提高。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1、审美需要♦定义: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观照自己的精神要求。

♦特点:①人所独有的生命需要。

②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2、审美理想♦定义: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特点:①形象性。

②稳定性。

♦作用:①决定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及审美判断。

②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趣味♦定义:个人在审美活动和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特点:①个性差异。

先天气质类型,后天生长环境等等都会造成独特的个体性。

②主要因素是后天社会条件。

♦“趣味无争辩”观点的分析:(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①是否充分反映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②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以主体为根据和目的的特殊主客体关系。

♦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

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获得情感体验。

♦内在的包含“真”、“善”、“终极关怀”,是从整体上赋予人生意义。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它是一种超越性的、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

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产生并得到确证。

♦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

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小结: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特点:♦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

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

一种摆脱束缚的自由状态。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

而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越有助于对象的存在。

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非实体性:审美对象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一)理论概述1、游戏说♦代表人:席勒♦主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性的主要标志。

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动。

♦评价: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础,这些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

2 、生物本能说♦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达尔文、弗洛伊德♦主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

♦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

缺点:把动物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

3、巫术说♦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弗雷泽<金枝>♦主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

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

4、劳动说♦代表人:普列汉诺夫♦主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①劳动先于艺术②劳动使审美要求由潜在转化为现实。

③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

比如节奏。

♦评价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它没办法解释由物质生产到精神审美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正是审美活动的特性所在。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工具的出现。

♦工具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劳动与人的意识互相促进。

♦工具的历史因素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即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人又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巫术活动是原始人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