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幼儿建立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
下面是班科学教育的实施细则,内容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
一、教育目标班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实践能力。
4.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课程设置班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环境探索:通过探索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培养幼儿的科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4.生活实践: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和科学实践能力。
5.环境保护: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三、教学方法班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2.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教学,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观察教学: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规律。
4.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四、评估方法班科学教育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科学活动和表现,评估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2.作品展示:通过幼儿参与的科学实践活动的作品展示,评估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动,感受比较的过称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力。
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
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如订书器、打孔器、曲别针、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
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vcd 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9、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生物地生长变化特点和规律,发现引发生物变化的基本条件。
10、在收集、设计和连接活动中,引导幼儿会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当的方法。
11、引导幼儿观察生物、物体、时间的特征,建立各特征之间的联系。
----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或少(4个物体以内)。
6、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
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
8、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
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1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
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理解序列的规律。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简单使用或运用的机会。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简单的模式(如大熊、小熊、大熊、小熊……)进行循环排序。
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树立科学健康观
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树立科学健康观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并将健康放到了领域的首位。
《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
”作为《纲要》精神的实施者——幼儿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健康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呢?一、关注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保证其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一个健全的身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小的一点心理障碍都会在孩子长大后引起无数次痛苦的回忆。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首先,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通过正常的教育和训练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孩子独立、自信的生活、学习。
《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保证幼儿良好的身心健康,家长工作不容忽视,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要搞好家长工作,充分发挥父母及长辈的教育作用。
现在的家庭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而且比较自私、孤僻、懒散、自理能力差。
为了保证幼儿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诸如“家长会”、“家园同乐”、“亲子游戏”等活动,都可达到沟通的目的。
另外,通过活动还可发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健康内容,并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之后“对症下药”。
面对孩子的不同表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讲究方法,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过严,否则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则不达,进而阻碍孩子个性化的发展。
教师应和家长密切配全合,打破家庭封闭的小环境,给孩子提供宽容的环境。
教师要满足幼儿全理的心理要求,引导其需要向高层次发展,让幼儿始终处于一种满意、振奋、进取的心境中,从而自愿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使自身得到锻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大班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大班科学一、知识要求1.知识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定科学知识内容,包括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物体性质等。
例如,水的性质、四季变化、动物的特征等。
2.知识结构教师应通过幼儿教育游戏、情境体验、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能力培养1.科学思维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科学实验通过生活实践和观察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供教具和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
3.科学探索引导幼儿参与社区、家庭和学校的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科学的奇妙之处。
4.科学交流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画表达科学思想和观点,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通过带领幼儿走进实际情境,创设具体、真实、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2.提问启发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思维,促使幼儿主动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观察实验教师通过安排观察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观察、探索和实验,从实际经验中建立科学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情景游戏通过情境游戏,创造具体的情景,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观察、实验和探索的情况,判断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产品评价教师通过幼儿完成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科学游戏等产品,评价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社区参与评价通过幼儿参与社区科学活动的情况,评价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细则中班科学部分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分别从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的内容以及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科学教育,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1. 科学观察和实验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让幼儿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科学活动,探究事物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例如,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器具,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2. 生活中的科学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育还应该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幼儿园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渗透和普遍性,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3. 科学故事和实践活动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育还应该通过科学故事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
同时,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动手操作、制作模型等,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科学的乐趣。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 游戏教育法游戏是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例如,设置一些科学探索的游戏任务,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观察与实践相结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育强调观察和实践相结合。
幼儿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化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科学与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科学与探究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中,科学与探究能力是指导纲要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幼儿的认知、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与探究能力的内涵、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与探究能力的内涵科学与探究能力是指幼儿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能力。
它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推理、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科学行为和思维方式。
幼儿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培养好奇心、探索欲和创新思维,逐渐形成科学思维方式,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二、科学与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科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与探究能力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其次,科学与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科学与探究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的方法(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室内外环境中设置各类器械和实物,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激发他们主动提问和思考。
(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幼儿园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研究和实验能力。
比如,通过添加食盐观察水的沸腾温度变化,或是用酸性液体测试物质的酸碱性等,让幼儿亲身实践,探索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鼓励幼儿提问和解答问题幼儿的提问是探索世界的起点,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提问,并给予正确的解答或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背后的规律,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养合作精神科学与探究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幼儿分工合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一)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一)引言概述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旨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科学教育的基础,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介绍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大点分别是: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探索科学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了解生物多样性、认识地球与环境。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并在学习中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正文一、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和冻结,让学生理解科学存在于生活中。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 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如温度、植物的生长,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二、探索科学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如制定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认识物质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的味道、石头的硬度等。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判断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物质的性质,如用放大镜观察物质的颗粒、测量物质的重量等。
四、了解生物多样性-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如树木、昆虫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 让学生观察和探索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如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开花。
-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如不乱丢垃圾、爱护动物等。
五、认识地球与环境-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如大陆、海洋和大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如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
总结通过大班科学领域教育纲要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出科学观察能力、探索科学实验的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了解生物多样性,认识地球与环境。
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英文版The Goals of the Scientific Domain in 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s a crucial document that outlines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China. Among its various domains, the scientific domain holds a pivotal position, aiming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xploration spirit from a young age.The primary goal of the scientific domain in the Guidelines is to foster children'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in science.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and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engage children in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s. Such experiences encourage children to actively observe, experiment, and inquire, thereby stimulating their natural curiosity and desir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Another significant goal is to develop children's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fundamental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o children in a way that is both age-appropriate and engaging. This includes concepts such as biology, physics, and chemistry, which are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is relevant to children's daily lives and interests.Moreover, the Guidelines aim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us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This not only helps them in their academic pursuits but also prepares them for the real-world challenges they will encounter in the future.Lastly, the Guideline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children's respect and appreciation for science. By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science in society and everyday life, 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view science a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improving the world. This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a scientifically literate and innovative society.中文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中国早期儿童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文件。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的目标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智力: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提高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品德: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
4. 培养技能: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未来
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针对以上目标,科学教育的实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
资源,如实验室、博物馆、科技馆等。
2.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幼儿园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如实验、游戏、探究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应该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应该学会通过计算和逻辑思
维解决问题,培养科学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幼儿应该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促进幼儿的
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引言1.1背景与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为了规范和提升我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纲要的实施旨在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组织管理,为每位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1.2教育理念我园以“关爱、启发、引导”为核心理念,倡导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幼儿的独特性,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助力其快乐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2.1健康发展2.1.1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2.1.2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2.2情感沟通2.2.1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促进社交交往。
2.2.2提高幼儿的情商,培养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2.3認知与探究2.3.1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3.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基本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素养。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3.1语言与文学3.1.1通过绘本故事、歌曲等方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1.2创设语境,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逐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2数学与逻辑思维3.2.1利用数学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对数量和空间的感知。
3.2.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简单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3艺术与创造力3.3.1提供丰富的美术、音乐等艺术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力。
3.3.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育环境与设施4.1教室布置4.1.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室环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4.1.2设置富有启发性的角落,如阅读角、角色扮演角等。
4.2安全管理4.2.1制定安全制度,确保教室和操场等场所的安全。
4.2.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五、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5.1家园沟通5.1.1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
5.1.2制定家长参与活动计划,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发展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指南,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方向和指导。
其中,对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及其意义。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应该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幼儿的实践与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应该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学习,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然、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积累知识和经验。
这种实践与探索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器材、图书、游戏等资源,创建具有科学特色的教室和活动区域。
此外,科学教育应贯穿幼儿园各个学科和领域,与语言、数学、美术等相互融合,使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都能够接触到科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和项目研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总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注重幼儿的实践与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教育环境以及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科学发展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完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完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为了规范幼儿园教育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本文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内容和指导作用。
I. 纲要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儿童成长的需要,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而制定的。
该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内容与方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II. 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语言表达、艺术创造、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幼儿园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全面发展。
III. 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内容包括幼儿园生活教育、游戏教育、健康教育等。
其中,幼儿园生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游戏教育则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认识、动作和语言发展。
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IV. 教学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观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发展和需求的重要手段;自主是培养儿童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则是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恰当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V. 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规定。
它明确了幼儿园的属性和功能,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素养。
纲要还提出了关于课程计划、评估与记录、家园合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幼儿园教育的有效实施。
VI. 实施与评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实施和评估的重要性。
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评估则是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判,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1. 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指导纲要旨在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指导,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2. 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观察、感知和描述的能力;2.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探索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涵盖丰富多样的领域,包括自然现象、生物、物质、力量与运动等。
具体内容如下:3.1 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引导幼儿认识天空、地球、太阳、月亮等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生物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命周期和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3 物质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幼儿认识物质的属性、变化和分类,培养他们对物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4 力量与运动通过实践和探究,引导幼儿认识力量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4. 方法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采用多种方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探索自然世界。
具体方法如下:1.观察与描述:鼓励幼儿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及物质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实验与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游戏与模拟:通过游戏和模拟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模拟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4.讲解与提问: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5.媒体与技术:运用多媒体和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幼儿园指导纲要——科学领域
幼儿园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旨在启迪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指导纲要。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让幼儿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认识和理解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理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懂得环保和科学效益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学内容,让幼儿了解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现象,例如:天气、季节、植物、动物等。
通过观察、实验和体验,让幼儿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素材处理和环保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环保观念,引导幼儿养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例如:回收利用废纸、节约用水、关灯节能等。
通过观察、实验和体验,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3. 科学探究与实验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例如:探究水流的规律、探究声音的产生、观察昆虫的生命过程等。
在实验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观察数据,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具体事物的观察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幼儿理解科学知识。
在观察过程中,让幼儿主动提问、寻找规律,并引导他们猜测事物背后的原理。
3. 故事讲解法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图画等,引导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让他们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主题,理解和掌握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
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一份行业标准,旨在为幼儿园提供指导,帮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其中,科学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将简述《幼儿园教育指
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提高幼儿科学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将通过科学实验、探究
等形式,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坚持与植物、小动物相处,了解自然规律,培
养幼儿动手实验、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结构、拓展幼儿的视野。
二、养成幼儿的科学探究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强调了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
应该以探究为主导。
华丽的演示或讲解相较于幼儿对实物的亲身感受
来说,更容易被忽略或遗忘,科学实验或探究可以更容易激发幼儿的
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习惯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
根本目标之一,通过教育让幼儿认识到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一个从事自然科学与探究的态度。
让幼儿在体验、感受科学探究、感
受科学的美妙中,具备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把握幼
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的阶段性规律,借助游戏这一最自然的幼儿活动形式,围绕幼儿的真实需求,把科学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1交流、分享。
科学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一)科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1、获取周围物质世界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2、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3、对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充满兴趣,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小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幼儿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一、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幼儿应当通过科学活动,发展对于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的观察、提问和解释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幼儿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
幼儿应当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等方式,了解物体的性质、运动规律、变化过程等基本概念。
同时,幼儿还应当学习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教育的原则科学教育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教学。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注重幼儿的实践和探索: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应当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模型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4.鼓励幼儿的创造和想象: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应当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进行科学实验和创造性的活动。
四、科学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如讲解、实验、观察、游戏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讲解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科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
2.实验方法: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班科学科学教育被认为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推理和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下面我将针对其中的几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方式。
其次,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注重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和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水的变化形态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直观地了解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园内的自然环境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参观植物园、水族馆等,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
再次,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分析解释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火苗会烧掉纸?”然后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班幼儿的科学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行为和科学态度。
科学行为包括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行为习惯。
科学态度包括探究精神、好奇心、实事求是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
通过培养幼儿的科学行为和科学态度,可以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的中班科学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注重幼儿的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导向、实践性的探究活动、构建科学行为和科学态度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为幼儿今后的认知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11、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辨别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
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
3、引导幼儿能认识较多的和常见的科技生活用品(微波炉、榨汁机、录音机、洗衣机、空调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4、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和沉浮等现象,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
5、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感受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力。
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个物体以内)。
6、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
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
4、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了解风、电、水、太阳等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
5、在各种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感知和主动探索可接触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
10、利用和创设各种时机,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11、鼓励幼儿使用相关的数学语言和词汇,如:“因为……一样”、“因为……不同”、“倒数”、“*比*多”等。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欢、爱护动植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
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好奇心。
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动植物、人物、石、水、沙、泥等自然物和木块、布、塑料、纸)、现象(天气、颜色变化、沉浮、磁铁吸铁等)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
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和理解加减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方法尝试解决简单问题。
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
5、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
2、为幼儿提供参加种植活动的机会,体验一些照料植物方法,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初步懂得爱护植物。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四季明显的特征(春暖花草树木生长、动物复出,夏热树木花草茂盛,秋凉收获各种果实,冬冷动植物冬眠、水结冰),感知和体验一些天气现象(风、沙尘、雨、雪),初步体验季节变化与动植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
目标
小班
中班
大班
年龄
特点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
3~4岁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
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
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续地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
2、支持鼓励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纸、木、布、塑料、颜料、废旧材料等)和工具(剪刀、尺子、漏斗、筛子、各种容器等)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
4、为幼儿提供感知、欣赏、体验大自然美景的机会,萌发幼儿关心大自然的情感,具有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主动维护环境的清洁、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5、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一些环境和事物现象,如:喧闹、安静、脏乱、整洁等,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对待周围事物和环境(如: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等)
1、生活中,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体会人与动植物、其他动物与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对一定事物的数量(20以内)学会成组地数数及倒数,并会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活动。
7、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
8、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会看整点、半点,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如:订书器、打孔机、曲别针、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
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VCD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1、为幼儿提供参加科学小实验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与实验探究有关的材料(如:铁、塑料、布、干电池等)与工具(如:温度计、量杯、天平、放大镜、尺子等),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尝试。
2、设置情境和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探究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感知、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
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
3、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别。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抓住各种适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需要。
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究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供宽松的环境。
3、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掉落的花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
7、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尝试。
8、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9、通过照料动植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究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如:推、拉等)。
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
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5、鼓励日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6、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
2、引导幼儿在较多的机会中,接触物体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常见量,感知其特征、进行分类。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对5-10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规律。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简单使用或运用的机会。
13、引导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进行非标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
14、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问题。
1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使用相关的数学语言:如:“一份”、“一些”、“5条”、“你见过这样的形状吗?”等。
1、支持、鼓励幼儿选取合适形状的物品组成特定的模型。
2、利用和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发展变化。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10、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11、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10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
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等方位。
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1、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与方法。
3、为幼儿参加小组讨论及探索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鼓励幼儿使用表示比较的语言,如:更长、更短、更轻、更重等。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简单的模式(如:大熊,小熊,大熊,小熊……)进行循环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