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

合集下载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后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分支。

近年来,全球卫生挑战的不断出现,如流行性疾病爆发、环境和社会因素引发的疾病负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等,让临床流行病学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的未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和意义:临床流行病学是指在衡量和研究人类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中间干预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可以进一步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2.临床流行病学的目标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而探讨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等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广泛,可涵盖疫情控制、药物安全、临床决策、健康科学研究等领域,还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临床流行病学主要采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科学知识,探讨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统计学方法用于描述人群数据,在进行各种比较和检验中,分析危险因素、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用于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交叉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化对照试验等。

4.临床流行病学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将继续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共享研究成果,加速知识发展和应用,探索新的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临床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临床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临床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一、随访调查法随访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对受试者进行电话、邮件、面访等方式的追踪调查,从而了解其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信息,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随访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动态变化,能够提供较准确的数据。

随访调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取长期的随访数据,对于观察慢性疾病或长期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随访调查法也可以与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相结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然而,随访调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受试者主动配合,且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记忆误差或信息偏差的问题。

此外,随访调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对于大样本研究可能存在困难。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临床实验中另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对受试者的观察,以及对他们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记录和分析,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观察法可以实现对受试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全面观察,获得详细的研究数据。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取客观的、真实的受试者数据,不受干预或刺激。

观察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大样本的研究,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然而,观察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受试者自觉性强、观察者主观判断等因素可能引起实验结果的偏差。

此外,观察法需要观察时间较长,对实验者的耐心和细心要求较高。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让其进行选择、填写或回答,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问卷调查法广泛应用于患者满意度调查、疾病风险评估、心理测量等领域。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而且相对成本较低。

问卷调查法还可以按照研究需求进行设计,很好地控制可能的偏倚。

此外,问卷调查法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提供经济实用、直观有效的结果。

然而,问卷调查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试者回答不真实、回答不全面等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此外,问卷调查也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以及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rate ratio)。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0~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

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 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生而产生效果的负向效应(negative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

缺点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各个阶段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risk factor)或),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护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流行病学整理资料12.22

流行病学整理资料12.22

问答题: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类型和用途。

概念: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无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如病例组的暴露比作队a/a+c,大于对照组的暴露比b/b+d,且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则暴露与疾病有联系。

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必须事行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又称回顾性研究。

4)证实病因因果关联的力度较弱。

类型:1)非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3)衍生类型,(如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单纯病例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用途:1)探索疾病病因,检验病因假设。

2)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3)研究药物有害作用。

2.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类型、用途。

概念:将特定的人群中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几个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暴露因素与某病联系的假设。

(如果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非暴露组,且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意义,则表示该病与该因素有联系。

)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设立对照。

3)观察方向由“因”至“果”。

4)能确切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分类: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自发预防的效果。

3)描述疾病自然史。

4)预后研究。

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定义,分类,临床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及特点,基本要素。

流行病学实验是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将实验人群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或新药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不给予该种因素、措施或仅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该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死亡率或某种结局。

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的实验研究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目的和适用范围:1)了解某药功某疗法的实际效果。

2)新药的临床试验(I、II、III、IV 期临床试验)。

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和收集

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和收集

疾病时间分布意义
❖ 提供疾病病因的重要线索 ❖ 反映疾病病因的动态变化 ❖ 验证可疑致病因素与该病关系
(一)短期波动
亦称时点流行或爆发。
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 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 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二)季节性 (seasonal variation)
30
患病率( ‰)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龄( 岁)
十三省市各年龄组合计糖尿病患病情 (李立明,1996)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 免疫水平状况 ❖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 预防接种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目的
❖ 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 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防治 提供依据
从3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曲线随 年龄增高而上升。
西方国家可上升到70~80岁为止, 低发国家日本发病率50岁达高峰,以后即下降。 说明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同。
➢ 年龄效应
对某些疾病的发生频率来说,年龄效应特 别明显,如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也 十分明显(见下图)。
50
40


(一)死亡率(mo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 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 死亡粗率(crude death rate)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也被称为“调查研究法”或“横断调查”。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次调查来了解特定时间点上人群的疾病患病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研究者通常会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横断面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人群的健康状况,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二、队列研究法队列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人群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前瞻性研究”或“纵向研究”。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人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暴露情况以及随后的发病情况,从而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个暴露组和一个非暴露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队列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计算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等指标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三、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比较患病个体(病例)与非患病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情况,从而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在已知患病和非患病个体中收集暴露因素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计算出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等指标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四、生态学研究法生态学研究法是一种以人群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方法,也被称为“群体研究法”或“区域研究法”。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发生率,从而探究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对不同地区或人群的人口结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生态学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提供决策参考。

五、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干预研究法”或“试验研究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发生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通过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的流行趋势。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目标可以是探索某一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某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等。

2.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其设计应该合理和科学。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需要确定研究的类型,是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还是队列研究。

此外,还需要确定样本量、研究人群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数据。

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建模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以回答研究的问题。

5. 结果报告和解释: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和解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等。

常用的横断面研究包括健康调查和流行病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因素,来确定某种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疾病的病因学问题。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在起始时对人群进行测量和暴露因素的评估,并在随访中观察其患病情况,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1. 引言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传播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常用方法。

2. 数据收集2.1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收集和报告疾病病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和病程等。

这些病例报告可以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起始数据。

2.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流行病学数据的方法。

通过编制问卷并发放给调查对象,可以获取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和医疗历史等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

2.3 案例对照研究案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常用于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研究者通过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来推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分析3.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计算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预测值等指标,从而了解疾病的传播程度和影响程度。

3.2 探索性分析探索性分析是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初步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通过数据可视化和统计学方法,可以挖掘出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3.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者通过建立假设和搜集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或拒绝该假设。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等。

4. 结论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收集与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合理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注重统计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为公共卫生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流⾏病学重点整理1.流⾏病学特征①群体的特征;②对⽐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2.影响患病率的原因(1)升⾼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治疗⽔平提⾼,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诊断⽔平提⾼;报告率提⾼。

(2)降低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死率增⾼;病程缩短;治愈率提⾼;健康者迁⼊;病例迁出。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较分类发病率患病率资料来源疾病报告、疾病监测、队列研究现况调查计算分⼦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病例数(新、旧病例)计算分母平均⼈⼝数或暴露⼈⼝数调查⼈数或平均⼈⼝数观察时间⼀般为1年或更长时间较短,⼀般为1个⽉或⼏个⽉适⽤疾病种类各种疾病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特点动态描述静态描述⽤途疾病流⾏强度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情况影响因素相对少,疾病流⾏情况、诊断⽔平、疾病报告质量等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及康复情况及患者病程等4.影响疾病周期性及间隔时间的常见原因:①⼈⼝密集、交通拥挤和卫⽣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

②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当易感者积累到⾜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

⽽疾病流⾏后,新的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特别是新⽣⼉的增加,影响疾病周期间隔的时间,累积速度越快,间隔越短。

③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度流⾏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流⾏后⼈群免疫⽔平持续时间越久,周期间隔越长。

④还取决于病原体变异及其变异的速度。

5.现况研究定义及特点(1)定义:⼜称横断⾯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变量 (因素)的关系。

(2)特点:①⼀般不设对照组;②特定时点或期间;③确定因果联系受限;④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⑤⽤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是有条件的;⑥定期重复进⾏可获得发病率资料6.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1)产⽣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调查员有意识得深⼊某些特征调查⽽忽略其他特征;⑥测量误差。

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web of causation model :病因网模型,是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渔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渔网”的病因网。

2.Misclassification bias :错分偏倚,指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根据所获取的研究信息,使研究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又称为信息偏倚或观察偏倚。

3.Health worker effect:健康工人效应,由于职业人群多处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于总体人群,这种现象称为健康工人效应。

4.Cost 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所的项目1.Co-intervention:干扰,是指实验组的对象额外的接受了与实验组药物类似的其他治疗措施,导致引起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增大,从而人为地夸大了试验疗效。

2.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应,指的是在行为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中,由于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带来的方法上的人为效应。

这种意识导致他们对于数据收集过程这一社会条件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于研究者试图研究的实验处理作出反应。

类似于实验室研究中的“豚鼠效应“。

3.Restriction:限制,在设计时通过制定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来控制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4.DAL Y: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5.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又称为感受性曲线(sensitivity curve),以假阳性概率为横轴,真阳性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受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问题
研究设计问题
0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样本量不足、对照不当等,影Fra bibliotek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问题
02
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过程可能存在偏差,如问卷调查、实验室检
测等,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分析方法问题
03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如变量选择、模型拟合等
,影响研究结果的严谨性。
不同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病情进展可能存在 差异,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解释性。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偏倚问题
选择偏倚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可能存在选 择偏倚,导致研究结果难以代表总体人群。
信息偏倚
由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收集不完全或存在误差,可能 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
失访偏倚
在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失访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离 真实情况。
应用和推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未来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趋势和展望
加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临床医生应接受临床流行病学 培训,以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学。
培训内容应包括流行病学原理 、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 。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 等形式,推广临床流行病学的 应用和研究成果。
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
03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观察性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
观察并描述特定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疾 病分布情况。
分析性研究
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疾 病的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特定时间点对某一人群进行调查,了解 疾病或健康状况与特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研究证据的检索与收集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研究证据的检索与收集

第五章 医学研究证据的检索与收集一、概述(一)信息、知识、文献n信息:所有的观念、事实以及人类思维活动的表达等,能够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用于交流、记录、发布或传播。

(医学信息)n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即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经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重新组织和系列化的那部分信息(医学知识)。

n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公式、视频与音频、代码等形式,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加以存储、传播的一切载体。

医学文献是记录有医学知识或信息等一切载体的总称。

(二)文献分类:按照载体类型1、书写型文献:手工书写与抄写(病历)2、印刷型文献:纸制出版物,是图书馆收藏主要类型.①图书、期刊②特种资料Ø科技报告Ø官方出版物Ø专利文献Ø技术标准Ø其它:产品资料、学位论文、技术档案等(二)文献分类:按照载体类型3、微缩型文献:逐渐萎缩(显微阅读器)4、视听型文献:手术示范演示5、电子型文献:逐年增加(软盘、光盘、网络存储)(三)、医学文献的特点n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居各学科之首; 200万篇/年,2万余种杂志n载体多样化:多种共存,相互补充;n医学知识信息更新加快;n重复发表、学科交叉与出版分散;n语言障碍增加;n时滞问题严重:出版发行时间长(四)文献分级:n一级文献:原始文献以作者本人的经验总结或者科研成果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创新或新见解的文献。

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二次文献n二次文献:是对一定范围、时间或类型的大量一次文献按照其外部特征收集整理、压缩、加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织编排,旨在检索查找利用原始文献而编制的文献。

(初加工)n类别: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n特点: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

n存储形式:印刷型、电子型三次文献、零次文献n三次文献:在充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内部特征)做出系统整理和概括的论述,并加以综合编写而成的概括性文献。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
重要特征: 研究对象是病人群体,而不是动物, 分析临床事件是以一个完整的人体作为 统计单位,而不是人群中神经传递介质、 细胞膜……
Feinstein AR 临床流行病学为临床研 究的“建筑学”
1982年建立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 Interna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建立5个培训中心CERTC,22所 CEU(中国有2所) 培训目的: (1)增强临床医师解释医学文献中容易 混淆和互相矛盾结论的能力 (2)为临床医师提供确定诊断、治疗和 预后决策的依据 (3)指导临床医师对临床措施的评价 (4)提供临床研究病因的方法
(二)国内 1989年成立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 13所学校成立DME组织 1989年成立CHINACLEN 1993年成立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 会 1996年2所CEU成为R-CERTC 1997年又有4所医学院成为CEU
二、概念与特色
(一)概念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一门关于临床科研的设计、 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学,从患者的个体诊 断扩大到相应患病群体的研究。它的目 的和任务是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包括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疾病预后的评价和预 后因素的研究、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 研究以及疾病分布规律的研究等。
预后研究(prognosis)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含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
(二)测量
1.指标及其分类
1) 疾病发生的频率:发病率、患病率 2) 疾病的后果:死亡率、病死率、致 残率 3) 症状和体征 4) 生活质量 5) 预后估计 6) 各种实验室检查数据 7) 卫生经济学指标

流行病学重点复习材料

流行病学重点复习材料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最本质的特征;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对比的特征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反点(2).流行病学中常用的频率指标:IR= 某期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K AR= 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同期的暴露人口1.发病率(IR)-表示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疾病病例出现的频率,强调疾病发生地危险性2.罹患率(AR)--是测量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3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强调的某是人群中某时间断面上患病者的比例4.续发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二发生地病例,又称二代病例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衡量某一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它即表明某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放映当地的医疗水平(3)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病例数量规模的变化特征,常用散发,爆发及流行等表示疾病分布—指疾病的群体现象,包括疾病的人群分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疾病的时间分布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疾病的监测—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病评价其效果(传染病检测,非传染病检测,其他卫生问题的检测)疾病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包括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和健康保护。

一级预防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指通过创造促使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使机体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11页文档资料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11页文档资料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定义与发展史1.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发展史(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发展史:2.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发展史(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2)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史: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见的设计类型1.病例报告研究2.病例分析研究3.病例对照研究3.队列研究4.随机对照试验5.诊断试验评价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范畴1.疾病诊断2.病因学研究3.疗效研究与评价4.疾病预后研究5.临床决策分析6.临床经济学评价教学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流行病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以及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的关系;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常见的设计类型;熟悉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范畴。

重点、难点:流行病学的定义是本章的重点,常见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类型为本章的难点。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研究目的和假设的确定、②确定研究设计类型、③研究因素的确定、④研究对象的选择、⑤测量指标的确定、⑥资料分析方法和统计方法的选择、⑦结果评价、⑧质量控制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选题和立题1.选题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效益性原则、⑥伦理学原则。

2.医学研究课题类型:①国家级课题、②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③委托课题、④自选课题、⑤国际合作课题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书的撰写与申报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设计书又称为标书(research protocol)。

在进行招标时,根据招标部门所规定的范围、内容和要求,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优势,选择课题,书写标书,进行投标。

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又称问卷,是临床流行病学工作者收集资料信息的重要工具, 因此,需精心设计。

调查表设计的目的与原则是保证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重点名解: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释临床医学中的诊断.筛检.治疗.预后及病因等医学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临床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方法学。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外部因素的存在,夸大了或掩盖了研究因素与结局之间的真实联系,出现错误估计结果。

这些潜在的外部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真实性(validity,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又称准确性,常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衡量。

灵敏度和特异度仅与实验方法有关。

灵敏度(sensitivity )即敏感度:即由标准诊断法确诊有该病的病例组中经诊断试验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反应诊断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特异度(specificity ):指由标准诊断试验确诊无病的对照组中经诊断实验检出阴性结果人数的比例,反应诊断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

假阴性率:漏诊率,病例组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即为假阴性患者,占病例组的比率就是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

反映的是诊断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

假阴性率与灵敏度互补。

即假阴性率+灵敏度=1假阳性率:误诊率,而对照组中实验结果为阳性者即为假阳性,假阳性例数占对照组的比率就是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

反映诊断试验误诊病人的情况。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是互补的,即假阳性率+特异度=1准确度(accuracy) 即正确指数又称为一致率、约登指数,是真阳性与真阴性之和占受检总人数的百分率,反映诊断试验正确区分患者与非患者的总能力,准确度高则真实性好。

范围在0-1之间。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

阳性预测值(PPV ):指诊断试验阳性结果中真正患病(真阳性)的比例。

阴性预测值(NPV): 指诊断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重复性(repeatabiity)或精密度(precision )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诊断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流行病学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

(4)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5)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16
3.设立对照的方式
(1)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
最常用,以常规或现行的最好的疗法(药物或 手术)作为对照。 适用于已有肯定疗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安慰剂:不含有效成分,但外形、颜色、大小和味
道与实验药物或制剂极为相近。通常用乳糖、淀粉、生 理盐水等成分制成。
3.盲的原则
可减少或消除由主观因素所产生的偏倚。
9
(七)主要用途
1.用于验证病因假设。 2.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3.用于评价保健设施和保健工作的效果。 4.用于评价某种新药、疗法的效果。
10
二、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目的要明确(验证病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核效果)
目标要具体(降低病死率或提高治愈率)
11
(二)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制订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可选择: • 干预措施对其有效、无害的人群 • 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 容易随访的人群 • 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 需排除的研究对象: 对干预措施禁忌者、无法追踪者、 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及不符合入选标准者。
(1)分组方法不同。
(2)有无干预措施。
6
(四)主要类型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是以病人个体为单位,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 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是以健康个体为单位,对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进 行评价。
3.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分析方法:意向性分析、遵循研究方案分析、接受干预措 施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病学第⼀章绪论⼀. 临床流⾏病学得定义临床流⾏病学就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发展起来得新兴学科,就是采⽤近代流⾏病学、⽣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得原理与⽅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得⼀门⽅法学。

⼆。

临床流⾏病学得学科发展与现状1. 国际临床流⾏病学⽹络得建⽴与发展1938年美国耶鲁⼤学John Paul教授临床流⾏病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临床流⾏病学1982年国际临床流⾏病学⽹络(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培养⾼级临床流⾏病学⼈才INCLEN得第⼀期项⽬:在美国、加拿⼤与澳⼤利亚建⽴了5个国际临床流⾏病学资源与培训中⼼(clinical epidemiologyres ourceandtraining center, CERTC); 在22个国家建⽴了临床流⾏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unit,CUT);出版发⾏<<临床流⾏病学杂志>〉;每年召开⼀次国际学术会议、INCLEN得第⼆期项⽬:(90年代初⾄今)宗旨: 在最可靠得临床依据与有效使⽤卫⽣资源得基础上, 促进临床医学实践, 从⽽改善⼈民健康。

2、我国临床流⾏病学得建⽴与发展1980年, 在Rockefeller基⾦会资助下,有4位专家在英国接受了临床流⾏病学培训;1983年, 13所部属院校接受世界银⾏贷款项⽬,即临床研究得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Measuremen t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培训项⽬在上海医科⼤学、华西医科⼤学与⼴州中医学院建⽴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1989年,⾸届临床流⾏病学/DME学术会议,中国临床流⾏病学⽹(Chinaclinical epidemiologynetwork, CHINACLEN)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流⾏病学学会成⽴1997年,协与医科⼤学、湖南医科⼤学、第四军医⼤学与浙江医科⼤学成为INCLEN phaseII得CE U2006年6⽉, 第九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 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 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06年6⽉, 第九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 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 第⼗⼆次全国临床流⾏病学学术会议(北京)三、临床流⾏病学得特点1.多学科相结合得特点2、研究对象群体得特点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资料收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全面、可靠的资料是得出科学结论和制定有效医疗策略的基础。

资料收集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这就像是在旅行前确定目的地,只有清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规划出合适的路线。

比如,如果研究目的是评估某种新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那么需要收集的资料就会侧重于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而如果是研究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就要重点收集患者的生活习惯、遗传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接下来,要确定研究对象。

这包括明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规定了哪些个体符合参与研究的条件,例如年龄范围、疾病诊断明确等。

排除标准则是剔除那些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准确性或不适合参与研究的个体,如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正在使用可能干扰研究的药物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能够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推广性。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料收集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历回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且便捷的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可以获取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生活方式、症状感知等方面的资料。

但设计问卷时要注意问题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诱导性提问,确保研究对象能够准确理解并如实回答。

病历回顾则能提供患者详细的临床诊疗信息,包括症状、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

但要注意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能提供客观、定量的数据,如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图像特征等。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些检查往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并且费用相对较高。

随访观察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的追踪和评估,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效果。

这对于研究慢性病的预后和长期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但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要注意随访过程中的失访问题。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保证资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两组小鼠的痛阈数据
组别 动物
测量时间/min
序号
30
60
90
1
8.5
8.8
8.7
2
9.6
9.8
9.7
对照组 3
8.7
9.0
8.9
4
12.0
11.8
11.7
5
13.3
12.9
12.8
合计 52.1
52.3
51.8
6
9.7
27.4
12.1
7
10.7
28.7
14.8
CUA组 8
9.9
26.2
17.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收集 与统计方法应用
1
第一节 临床科研资料收集
一. 临床科研设计的类型
➢ 个案报道和病例分析 ➢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 实验性研究
2
针对研究类型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类型
目的
首选的研究设计
治疗研究 检验各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介入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或外科手术的效果
30
例8. 比较甲、乙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对 甲种香烟做了6次测定,对乙种香烟做了8次, 结果如下表,问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有无差 别?
甲种香烟
25 28 23 26 29 22
乙种香烟
28 31 30 32 21 27 24 20
31
正态性检验——矩法
(1)偏度系数 (2)峰度系数
H0: γ1=0; γ2= 0
处理
A药 B药 合计
有效
68 52 120
无效
6 11 17
合计
74 63 137
有效率(%)
91.89 82.54 87.59
35
例10.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53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资料见表。 问两种 检测结果有无差别?
甲法
+ 合计
乙法 + 25 (a) 11 (c)
36
2 (b) 15 (d)
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与健康输血员的血型分布
分组
A B AB O 合 计
胃十二指肠疾病 47 66 20 106
239
健康输血员
52 54 19 62
11
对离群值处理方法:
一种是:直接删除(有逻辑错误,又无法纠正); 另一种是,若数据并无明显逻辑错误,可将该数据 剔除前后各做一次分析,若结果矛盾,删除;否则 保留。
3. 统计方法前提条件的检验
参数统计时,必需检验是否满足所用方法的条件, 如正态性、方差齐性、多重共线性和残差分布的 正态性
12
三、统计方法选择的基本思路
变异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SS 自由度 均方 MS
F
总 组间 组内
∑X2-C ∑(∑Xi)2/ni – C SS总 –SS组间
N-1 k-1
N-k
SS组间/df组间 MS组间/MS组内 SS组内/df组内
C= (X)2/ N
注意: 自由度; N=ni; k=处理组数
21
例4. 为比较不同产地石棉毒性的大小,取体重200-220g的 雌性大鼠36只,将月龄相同、体重相近的3只分为一组。每 组的3只动物随机分别接受不同产地石棉处理后,以肺泡巨 噬细胞(PAM)存活率评价石棉毒性大小。结果见下表, 试问不同产地石棉毒性是否不同?
SPSS
160
160
170
Observed Value
180
190
33
(二)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大样本: u检验 小样本:
配对2检验 成组2检验 多组2检验 (R C表) 四格表的Fisher 确切概率法 秩和检验
34
例9. 某医生用A,B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 染。A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 B药治疗63例, 有效52例。问两种药物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t X1 X2 S
X1X 2
S X1X 2
S
2 C
(
1 n1

1 n2
)
SC2
X
2 1

X1 2 n1
X
2 2

n1 n2 2
X 2 2 n2

(n1
1)S12

(n2

1)S
2 2
n1 n2 2
n1 n2 2
19
例 3 .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肾缺血再灌流过 程中的作用,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 给予不同处理后,测得NO数据如下表,试问各组 水平是否不同?
厥疗法有多大信心?
7
二. 临床科研资料的来源
➢ 统计报表 ➢ 日常性工作记录 ➢ 专题调查 ➢ 文献资料
8
三. 临床科研资料的测量方法
主观测量法: 询问法 客观测量法: 查体法
仪器检查法 实验室测量
真实, 准确, 尽量控制误差
9
第二节 临床科研中常用统计方法
一. 科研资料类型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等级资料
组别
n
X
S
高碘区 100 73.07 10.75
非高碘区 105 80.30 11.83
27
大样本u 检验:
成组: 配对:
u X1 X2 S
X1X2
X1 X2
S
2 1

S
2 2
n1 n2
u d0 Sd n
28
例7. 某医院组织病人对护理质量作评价,同时 对护士再培训,资料见下表。问培训前后的评 分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H1: γ1 0 ; γ2 0
通常 = 0.10
32
图示法——P-P图,Q-Q图
Normal P-P Plot of X
1.00
.75
Normal Q-Q Plot of X
.50
190
.25 180
0.00
0.00
.25
.50
.75
1.00
Observed Cum Prob
170
Expected Cum Prob Expected Normal Value
表 经不同产地石棉处理后大鼠巨噬细胞存活率
区组号 (因素B)
石棉产地(因素A)
甲地
乙地
丙地
1
50.88
44.01
66.69
2
48.02
66.27
71.92
3
45.26
59.99
69.89
4
38.38
52.49
67.05
5
52.70
60.69
56.35
6
60.22
66.12
70.08
7
44.49
55.36
诊断研究 评估新的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横断面调查(须同时进行 新方法和金标准方法检 验)
预后研究 了解确诊病人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纵向队列研究
因果关系 评估有害因素与疾病发生是否有关 研究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 究,病例报告亦有用
筛选研究 评估适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和在疾病呈 横断面调查 现症状早期检出该病的各种检查方法
d0 d0
t

S d
Sd n
n-1
17
例2. 某医生研究野木瓜用于手术后的镇痛疗效, 以哌替啶作为对照,观察两药的镇痛时间 (h),得到如下结果,问野木瓜与哌替啶 的镇痛时间是否不同?
野木瓜与哌替啶的镇痛时间(h)
分组
n
XS
野木瓜
30
6.2±1.4
哌替啶
28
3.5±1.2
18
成组t检验 (two-sample t-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c-1
SSA/(c-1)
F MSA/MSe
区组
2
Xij / c C r-1
ji
SSB/(c-1) MSB/MSe
误差 SST- SSA - SSB (c-1)(r-1) SSe/ e
23
例5. 某研究者为观察国产乙酰水杨酸钙脲(CUA) 的解热镇痛作用,将1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 两组。一组作为对照,使用旧解热镇痛药物; 另一组使用CUA,观察两组小鼠的痛阈,实 验结果如下表,试分析CUA的镇痛作用。
护士编号 培训前评分 培训后评分
1
7
10
2
7
9
3
7
7
4
6
7
5
7
10
6
7
6
7
8
9
8
2
6
9
9
8
10
6
9
11
4
6
12
6
6
13
6
7
29
符号秩和检验 (Wilcoxon 配对法)
符号秩和检验又称差数秩和检验 基本思想: 如果两个总体分布的位置相同, 那 么这些配对数值的差值应服从以0为中心的 对称分布。
**如果差值不等于0, 但和0很近,那么就认为 是随机因素引起的; 如果差值很大, 超出一定 的界值范围, 那么就认为分布位置不同
表10.3 3组大鼠肾组织液中NO水平 (μmol/L)
正常对照
肾缺血60min 肾缺血60min再灌
437.98
322.75
284.04
285.75
464.51
194.90
369.93
322.34
197.53
344.53
282.52
227.57
378.96
278.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