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实地考察之 上海市龙华寺
上海龙华寺建筑介绍
上海龙华寺建筑介绍
哎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嘛,昨天我跟爸爸妈妈去了上海的龙华寺!哇,那里的建筑可真漂亮,咱们一进门儿就看到了一个好大的山门,上面有好多雕刻呢,特别精致!爸爸说,这叫"天王殿",里面还有大肚子弥勒佛,嘿嘿,他的肚子大得像个大皮球,真想碰碰看!
然后呀,我还看到一座特别高的塔,爸爸告诉我那是龙华塔,有七层呢,像一支笔直直地插在天空里。
哎呀,风吹过来的时候,塔上的风铃叮铃铃地响,可好听啦!妈妈说,这座塔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哇塞,一千年!我问它怎么还没倒,妈妈说因为建筑师叔叔们都特别厉害!
后来我们走到一个大殿,叫“大雄宝殿”,里面有好多金灿灿的大佛像,香火缭绕,香味儿甜甜的,我闻着觉得好舒服。
还有很多人来拜佛,我也跟着双手合十,小声许了个愿,不过不能告诉你们,嘻嘻!
这次去龙华寺,我觉得又好玩儿又长知识!下次我们一起去,好不好呀?
—— 1。
上海龙华寺:上海四大古寺之一,传说与龙王有关
上海龙华寺:上海四大古寺之一,传说与龙王有关要问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名胜古迹,人们能说出的榜上有名的第一个便是龙华寺。
这里可是此地的四大古寺之一,据说它还有一个与龙王相关的传说。
那么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保存至今呢?一起来看看吧!龙华寺,其存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不过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现存的龙华寺所保留的建筑大多属于清代同治年间、以及光绪年间所建,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还是比较具有时代建筑特征的。
而该古刹如今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也有5219平方米,就这规模也真不算小,可想而知从古至今此古刹的实力和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而古刹布局为经典的中轴线,其长度为194米,从大门起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可见其功能还比较完备。
而走进天王殿,便可以看到两旁的钟楼和鼓楼,其中钟楼高有3层,最上层中悬有清光绪年间所铸造的青龙铜钟一顶,其高有二米,直径达一米三,重五吨有余。
而这里便是上海人所说的沪城八景之一的“龙华晚钟”。
而这里的藏经楼对于研究我国佛教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大藏经不说,这里更典藏有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的金印一枚。
这些如今都是稀世珍宝一般的存在,很难有藏经阁可以与此地相提并论。
而想要来此,小编比较推荐的时间段还是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时前来,而这便是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如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
这时到来,完全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多深远。
这座宝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而言归正传,龙华寺为何为此名呢?这还与古刹旁边的阴阳河有脱不开的关系,据说当时便是为了镇压此河才修建的龙华寺。
具体来说,三国时期,西城康居国某大臣有一个儿子,叫会。
他虽然出生豪门,但对富贵与官位并无半点兴趣,于是便决定出家从佛。
寻访古塔之上海徐汇龙华塔
寻访古塔之上海徐汇龙华塔
展开全文
上海徐汇龙华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北部,龙华寺山门外。
由上海内环高架路至宛平南路出口下,沿宛平南路南行右转入龙华路,继续南行便可看到此塔,当然龙华寺的旅游标志也是十分明显的。
徐汇龙华寺山门
徐汇龙华塔
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孝敬其母,大兴土木建设寺院,赐名'龙华’,又被称作报恩寺,这便是现龙华寺始建其因。
原山门西侧建塔一座,供藏自西竺请来五彩佛舍利,这便是龙华塔。
历经历史变迁朝代更迭,龙华塔几经毁废重建,现在看到的是宋太平兴国二年重建后的格局,当然也是清光绪年间大修后的模样。
徐汇龙华塔
徐汇龙华塔
徐汇龙华塔
徐汇龙华塔
徐汇龙华塔底层局部
作为沪上第一名塔,具有典型的江南造塔风格。
塔身砖木结构,七级八面楼阁式通高40余米。
塔身青砖砌筑,一层四面设龛门可进入塔室,并外设柱网支持回廊。
其余各层逐级递减,主体外涂黄色红色装饰,外挑八角回廊,飞檐高翘,檐角挂风铃。
塔顶八脊封檐,上置覆钵刹座,承木制刹杆,串七重相轮并宝盖,上置宝瓶共同形成完整塔刹,蔚为壮观。
塔心中空,内砌台阶,由二层塔门进入。
每层旋转而上,至上层塔心平台,由另侧塔门出,沿回廊至别处塔门,再进入塔心拾级而上。
如此反复,可登至塔顶远眺观光。
但出于文物保护需要,龙华塔已被围墙围起,不再开放登塔,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闵行区历史建筑
闵行区历史建筑闵行区位于上海市西部,是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闵行区拥有许多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闵行区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闵行区有许多古老的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华寺。
龙华寺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教经典,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龙华寺,闵行区还有其他一些古庙。
例如,古漕港观音寺建于明朝,是上海地区最大的观音寺之一。
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
闵行区还有一些古老的宅邸和园林。
其中最有名的是古镇宅邸。
古镇宅邸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
宅邸内有精美的花园和庭院,是休闲和观赏的好地方。
另一个著名的宅邸是闵行古建筑群。
闵行古建筑群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群,包括宅邸、庙宇、园林等。
这些建筑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闵行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建筑,如钟楼、城墙等。
这些建筑是古代城市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钟楼是明代的建筑,用于报时和警示。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见证了古代城市的繁荣和衰落。
除了以上提到的历史建筑,闵行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如古镇、古村落等。
这些地方保留了古代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感受到古代的风貌和氛围。
闵行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闵行区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闵行区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上海市的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建筑,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闵行区的历史和文化。
收藏上海干岁龙华
84人与事收藏上海在上海西南部的龙华地区,是一处集古镇、名刹、宝塔、烈士陵园等文化历史相并重的文化遗产地。
龙华寺说得上是上海历史最悠久、建筑最古老的名刹之一,是全国佛教重点寺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龙华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根据佛经中弥勒菩萨将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说法,赐名“龙华”,距今已有1700多年存续史。
龙华寺历经世事沧桑,迭遭兵灾,屡毁屡建。
有史书记载的就有唐末黄巢起义时,龙华寺为镇将张郁兵火所毁。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国君遂命大盈庄(今属青浦)务将张仁泰重建。
后宋英宗赐额“空相寺”,至今寺内染香楼前牡丹园内仍保存着两方宋空相寺界石,成为宋代建寺的物证;元末庙宇尽毁。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恢复龙华寺名称。
不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为倭寇所毁。
历经嘉靖、万历、崇祯年间的不断增益,规模渐成。
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御笔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
入清后顺治、康熙、咸丰年间,均有修葺。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中又毁于战火。
光绪年间重修,基本上仍保持了唐宋佛家禅宗伽蓝七堂制的寺院建制。
寺前有龙华塔,寺西龙华公园原为寺内桃园,盛产蟠桃。
后开辟为“龙华烈士陵园”,供大众参观瞻仰,接受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
从建筑上说,龙华寺是一组砖木结构的完整寺庙建筑群,寺院在一根中轴线上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方丈室。
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三层飞檐的钟楼、鼓楼和偏殿。
钟楼上悬有高六尺,直径千岁龙华文·图/华一民 钱宗灏约四尺,重达1.3万斤的青龙铜钟一口。
每当寺僧敲响晨钟暮鼓,悠悠钟声,声传数里。
昔日的“龙华晚钟”曾被誉为沪城八景之一。
染香楼前的花苑内,植有名贵花木,其中牡丹坛内的一株百年牡丹是清成丰年间从杭州东莲寺移植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拨款重修龙华寺,庙宇的主体部分严格保持宋代建筑风格;1962年再度修缮,为佛像塑了金身。
上海龙华寺建筑美感介绍
上海龙华寺建筑美感介绍上海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228号,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庙。
建于234年,历史悠久,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龙华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富有艺术价值的佛教文化底蕴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首先,龙华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寺庙占地约30亩,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全寺最主要的建筑,被誉为“上海最大佛殿”。
大雄宝殿是仿照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形式兴建的,它高大而宏伟,色彩斑斓,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塔。
殿内有塑有释迦牟尼佛的雕像,庄严肃穆。
龙华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藏族、雅族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给人以独特而美丽的感受。
其次,龙华寺的建筑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化遗产之一,而龙华寺作为佛教的重要场所,自然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在龙华寺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存在。
比如,寺内的石刻、雕塑等艺术品,都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宗教的智慧和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此外,龙华寺还每年举办一系列佛教文化活动,如庙会、法会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佛教文化。
再者,龙华寺的建筑融入了自然的美感。
龙华寺座落在一个山丘之上,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宜人。
寺庙内有花草树木,一派田园风光。
在寺内散步,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花草植物的美丽,还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沉浸在大自然纯净的氛围中。
这种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美感,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最后,龙华寺的建筑还具有历史的美感。
寺庙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
龙华寺建于234年,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从寺内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变迁和发展,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
在龙华寺参观,不仅可以了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痕迹,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慨和审美享受。
上海龙华寺
上海龙华寺上海龙华寺作者 : 不详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
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
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
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
天王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高3层,最上层中悬有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二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
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各种珍贵文物。
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
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
地址: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龙华寺,又称空相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不但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古刹,也是江南千年名刹之一。
始建年代有说三国东吴赤乌五年,另说建于唐垂拱三年,确切年代不可考,可确认者建于西元三世纪至七世纪间。
唐乾符(八七四~八七九年)毁于战火,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王钱弘俶重建,宋治平元年改称“空相寺”。
空相寺于宋、元交替之际毁于兵灾,明永乐年间重建后,改称“龙华寺”。
其后又多次毁于战火,经历代重修,今寺为清光绪年间重建,依照宋代伽蓝七堂制。
山门后沿中轴线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天王殿两侧有钟楼、鼓楼。
中轴线西侧有玉佛殿,观音殿、念佛堂等;中轴线东侧有僧寮、斋堂等,龙华寺塔居山门外正南。
一步入山门,就能看出龙华寺的待点,因为眼前是弥勒殿,而非天王殿。
寺院中轴线上排列的大殿全是皇宫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汉地古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民族风格。
歇山式弥勒殿,飞檐翘角,协调稳重,又有飞动轻快之美感。
龙华寺让弥勒独居一殿,别具特色。
上海龙华寺旅游景点介绍
上海龙华寺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地址徐汇区龙华镇
上海龙华寺景点介绍
位于徐汇区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
传说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据文献记载,寺建于北宋初年。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4年)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尚存。
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但仍沿用龙华寺原名。
后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
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钩耀,佛像庄严凝重。
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不同凡响,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
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
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庇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神济济一堂。
龙华寺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华晚钟”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之一,从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寺举行的迎新年撞龙华晚钟活动,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这一活动已经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旅游项目之一。
上海龙华寺美食。
申城古迹-龙华塔
申城古迹-龙华塔2010年12月4日“龙华”这个地名在中国太过通俗,但上海的“龙华”却因为这里的监狱和刑场而闻名,而此处的得名正是龙华塔和龙华寺。
龙华寺的始建有多种说法,三国东吴、唐代、五代吴越等等,各处资料莫衷一是。
有种说法却能将这些历数囊括,大约是三国时始建塔,唐时始修寺庙殿宇,吴越时大规模重建……。
宋、明、清三代屡次重修,清顺治年间达鼎盛,现存的龙华寺主要殿宇为光绪年间重修,与龙华塔南北相对。
牌坊式山门南,龙华塔东,尚有明代寺庙山门遗址。
龙华塔为八面七级,砖砌塔身木构外檐。
现存塔身和塔基均为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由吴越王重修时的遗物,外檐则可能是近现代结构。
最近的几次维修为1954年、1984年(更换塔刹和塔心柱)、1999年(塔身粉刷贴金)等。
从小院门缝里可以看到副阶的主要结构,不过应为后世所为,并无太多代表性。
龙华塔目前尚不开放,无法看到塔内部结构,据说最近的开放,仅在2006年限制性,五天!这个还是保护为主,不过龙华塔下一片空地倒可以很好地观看塔外部分。
从1950年代发现塔已经倾斜,至1990年代末,由于北侧马路的压力,塔顶相对于塔底心已偏离一米多,后来在政府的安排下,将北侧马路改做步行街,才减弱倾斜趋势。
龙华塔(含龙华寺)早在1959年就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前上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各半。
无奈那位极会“紧跟”领袖的领导却说上海的文物保护单位过多,不久后历史文物十之七八被撤销,部分被降级,仅保留10处,这也是后来上海地区很多重要的古代建筑被拆除的因素之一。
1977年上海市重新公布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在列的历史文物仅7处,龙华塔(含龙华寺)即是其中之一。
上海龙华游览区介绍
上海龙华游览区介绍
1. 龙华古镇:龙华古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
古镇区有着独特的运河、桥梁和石板街,是一个可以体验传统江南水乡风情的地方。
游客可以漫步街头巷尾,欣赏古建筑、古塔和传统的商业街景。
2. 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是中国重要的烈士陵园之一,追念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牺牲的英雄烈士。
陵园内有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塔和纪念碑,以及一片庄严肃穆的墓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缅怀英雄,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
3. 龙华寺:龙华寺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公元247年,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内有古老的殿堂、佛像和丰富的文化遗迹,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宁静的佛教氛围,参观寺庙的建筑和文化藏品。
4. 龙华演出中心:龙华演出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演艺场所,举办各种音乐、戏剧和舞蹈等文化演出。
中心内有设施完善的剧场和音乐厅,并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除了以上主要景点,龙华游览区还有其他的景点和活动,如龙华汽车博览中心、东方马术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览和娱乐选择。
无论是追寻历史文化,还是欣赏现代演艺,龙华游览区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上海龙华寺简介100字
上海龙华寺简介100字上海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中路,始建于247年,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古寺庙之一。
龙华寺始建于西晋咸宁元年(公元247年),是当时中国佛教南来的神秀和尚在上海开创发源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乐济神秀和尚才智过人,深得朝廷器重。
咸宁元年,神秀被委任为大寺正,也就是主持寺庙事务的人。
当时北京场兵和阻持道众因高台家事琐事引发相争。
龙华寺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中心所在地[1]。
传统上,寺院对僧芸学习、藏经哲学研究与传统医学典籍的繁荣都有深刻影响。
寺内有一块最大的古钟——怀真钟。
钟高3.2米,底部厚达28.66厘米,钟体重约7吨,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巨大古钟,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追溯到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
此外,寺内还有一座石刻释迦牟尼石像,造型优美,是中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好的释迦牟尼石雕之一。
释迦牟尼面容慈祥,手持莲花,传达出和平、宽容和智慧的象征。
这座石像于明代创作,高约5米。
龙华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南方园林文化的特色。
整个寺庙被高大的围墙围绕,安静而幽雅。
进入寺庙,你会发现寺庙内的建筑艺术精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供奉着三尊金身佛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香客在这里燃香、诵经,祷告希望得到佛祖的庇佑。
寺庙的后山是它的另一亮点,那里是修行和禅修的场所。
后山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清新宜人。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喧嚣,享受深度的宁静。
后山还有一座明代的石制塔,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然保存完好。
龙华寺每年都举办盛大的佛诞节庆典,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佛诞节期间,寺庙里会举行佛教法会、僧侣的念诵和古老的文化表演。
这是一个难得体验佛教文化和氛围的机会。
总的来说,上海龙华寺作为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寻求宁静和冥想的场所。
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人,龙华寺都是一个必去之地。
上海龙华景区
龙华景区概况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去的地方是龙华景区。
龙华景区在上海的西南面,它的南面是上海植物园,西面是桂林公园和锦江乐园,北面是徐家汇和光启公园。
相传在三国年间,僧人康会于吴赤乌五年,在此茅蓬供佛,吴国孙权应康会之请在此建塔,寺院始成。
因主供弥勒,而弥勒是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故寺,塔以“龙华”命名。
根据历史记载现在我们所看见的龙华寺是在宋代时期重建的。
1985年,中央批准将龙华公园改建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于1995年开放。
现在龙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龙华寺,龙华塔,龙华烈士陵园。
整个景区的特色是文化的多样性和旅游的丰富性。
经过多年的整修,龙华寺,龙华塔寺塔齐全,伽(qie二声)蓝严整,显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恢弘壮丽美;龙华寺佛像众多,妙相庄严,表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彰显了中华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力量;龙华寺的匾额楹联,既点示了各处殿堂的主题,闪现佛门智慧,又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中国佛教文化在这里有生动的体现。
龙华寺的西边是新建成的龙华烈士陵园,其中“二十四烈士就义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是上海近代史的重要演绎地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陈云都为陵园题过词,所以这里又是革命文化和红色旅游胜地。
同时龙华景区也是游客进行民俗风情旅游的好地方,这里有一年一度的“迎新春,龙华撞钟”活动,有融宗教,文艺,体育于一体的“龙华庙会”……,这些都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活动。
我的景区概况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各位参观之后,一定会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龙华景区一、龙华塔1、龙华寺位于上海市龙华路2853号。
三国时,僧人康会于吴赤乌五年,在此茅蓬供佛,吴国孙权应康会之请在此建塔,寺院始成。
唐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建圆通宝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ti四声)“重建”龙华寺。
宋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赐额“空相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赐额“万寿慈华禅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明神宗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晚清以后,复称“龙华”古寺。
寻访古塔之上海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
寻访古塔之上海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
除了山门外巍巍龙华塔之外,在龙华寺院内东北角后花园内,还有一座清代石塔,与花园内百年牡丹相伴。
这便是韬明禅师塔,据说是在解放后才被移到此处保护的。
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
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
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
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铭文
徐汇龙华寺韬明禅师塔局部
虽然较其它石刻墓塔形制较小,建造时间也相对较晚,但韬明禅师塔却完整的保留了幢式石塔的造型,且雕刻堪称精美讲究。
整塔分为底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通高2.6米。
正六边形的石刻底座,被分为上下三层,底部较为简单,中部则雕有垂幔纹饰,上部则为覆莲上承六棱柱形塔身。
塔身被中间石雕莲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塔身各面雕有各式兽、禽浮雕。
上部塔身四面分别刻有两龙形、两凤形浮雕,护拥着正面塔铭和背面的题记。
塔铭刻'本山开法第一代临济三十二世韬明宗禅师之塔’,其对应面则刻有'大清康熙岁次丁未嗣法门人超济等建立’题记。
表明了塔主人、建塔人身份,以及塔的建造年代。
塔身上部为六边形仰莲及蕉叶雕刻装饰的托座,上承两层石刻圆形莲座,托起顶部钵型球体,钵体上雕有祥云腾龙形图案,共同组成独特的塔刹。
值得注意的是,就塔铭而言,无论韬明禅师塔原在何处,均说明在清代龙华寺已为传承禅宗之临济宗佛法的道场,这也能从寺中保留的铸有'龙华禅寺’铭文的清代香炉得到佐证。
而塔身多处刻有龙形、凤形浮雕纹饰,则令人十分诧异,更对韬明禅师之地位难以进行猜测。
因为,在当时的年代,龙凤是皇家象征,虽是在佛门,岂是随便可以能用的?。
上海龙华寺
上海龙华寺由来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
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
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
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
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
建了龙宫。
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
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起雾,掀
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
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
龙王吃了一惊,他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
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
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他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
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
建成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
的佛舍利。
就这样,在龙华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颗佛舍利。
据说,这位“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
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同圆种智
龙华山门
龙华塔
地址:
上海龙华寺地址: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
乘坐733、932、166、41、44、809、734、933、864、73、87、104、178 166、轨道三号线(龙漕路下)。
徐汇区龙华寺简介和历史介绍
徐汇区龙华寺简介和历史介绍
徐汇区龙华寺是上海市徐汇区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龙华中路上。
龙华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242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龙华寺最早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当时寺庙名为庐山寺。
庐山寺因地势高耸,俯瞰徐汇区的风景,因此被赋予了“龙华”之名。
相传庐山寺受到了曹操的保护和资助,因此得以保存和发展。
寺内保存着一尊曹操佛像,成为寺庙的重要文物之一。
龙华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多个时期的风格。
寺内有五层高的塔楼,以及精美的佛殿和钟楼。
塔楼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佛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多尊佛像,信徒们可以在这里烧香、念经、祈福。
钟楼则是寺庙的另一处亮点,钟声悠扬,每天都会报时,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安宁。
龙华寺也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寺内经常举办佛经讲座、禅修班以及佛教艺术展览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寺庙的和尚们也会定期举行法会,为信徒们祈福和祈求平安。
除了寺庙本身,龙华寺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宜人。
寺庙的后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着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散步、登山或者进行禅修,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龙华寺是徐汇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
筑,还承载了人们对宗教和信仰的向往。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佛教的力量和寺庙的神圣。
龙华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成为了徐汇区的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龙华古寺
龙华古寺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画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的七绝《龙华夜泊》。
诗中提到的古刹就是龙华古寺,它位于上海市的西南隅,是江南有名的寺庙之一。
I- 龙华寺是一组完整的寺庙建筑群,在一根中轴线上。
走进红漆门,沿着中央大道向前走不多时,迎面便望见一座弥勒殿,跨进齐膝高的门槛,便看见正中供奉着一尊弥勒佛。
它光着头,赤着膊,袒胸露乳,笑容满面,使人看了不觉哑然失笑。
走出弥勒殿后,就可以看见天王殿前两座对称的三层建筑;钟楼和鼓楼。
钟楼为明成化十三年重建,顶层悬挂着一口高六尺,直径约四尺,重一万三千斤的青龙铜钟。
龙华晚钟过去曾被誉为上海八景之一。
继续沿着中央大道走,便是龙华古寺的守卫者的天王殿。
大殿正中是一尊天冠弥勒佛,它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头戴四瓣金冠,冠带垂至肩上。
可能是受如来的约束吧,弥勒佛一改往昔笑容可掬的形象,双目微合,面容慈祥,微带笑容,显出一副福相。
它左手略微张开,呈兰花状,摆在胸前,右手握着莲花宝杖放在脚心上,莲花宝杖,顶端托着一座舍俐佛塔,象征着它的法力无边,整座像给人以威严之感。
在它身后是佛立忠实的门神;它的周围站着四个得力大将: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它们一个个犹如凶神恶煞一般,使人不禁望而生畏。
穿过天王殿,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座雄伟奇特的建筑大雄宝殿。
它的外观呈四方形,屋顶分两层,八道垂脊分别向四角翘起,宛若游龙戏水。
上层的二道屋脊把二条垂莆分别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小尖顶,它象征着佛祖凌驾在万物之上。
屋檐上雕有许多精美的装饰品,有罗汉、金刚斗法、佛祖讲经、双戏珠等,一个个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跨进殿门,更是金碧辉煌。
大殿正中刻着一座高几米的群雕,雕像正中是佛祖释加牟尼端坐在宝座上,正专心致志地给诸神讲授佛经,众神形态各异,有的盘坐着,有的半躺着,有的立着,还有的斜坐着,但他们个个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既认真又虔诚。
大殿的两旁陈列着三十六尊罗汉,它们有的双手合十念诵佛经,有的手举兵器正整装待发,有的手执圭板似的谏佛祖,有的手捻拂尘。
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
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是中国佛教界南宗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龙华寺建于2200多年前,是上海文化的象征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在还是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
龙华寺群雄耸立,石刻铜像、香火琳琅满目,是上海文化遗产的代表。
寺庙内部雕刻细致,布局精巧,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艺术的高超。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可以感受到和体验到佛教修行和思想的深邃和让人安详的宁静感。
从寺庙的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汉白玉的佛像,高达8米,栩栩如生,精细无比。
这两尊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的塑像,代表着佛教最高的精神和信仰。
它们被摆放在寺庙主殿的两侧,不仅令人心生肃然,也让人不禁想起了佛教的教义和屏弃浮躁的生活思路。
之后就是宏伟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龙华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寺庙中最高的建筑。
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坐像,寺庙会在一些特殊的佛教活动期间搬进特制的佛像,让前来祭拜的游客得到更完美的体验。
大雄宝殿的檐下有一块写着“龙华寺大雄宝殿”匾额的木牌匾,正面刷有金色的漆,金字晶晶闪亮,让人不由自主地顿生出一种膜拜的感觉。
接下来是天王殿,天王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的像,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重要角色,被视为保护佛教教义和人类平安的神灵。
天王殿的四大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它们的面部表情生动逼真,给人一种震撼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了殿内的神圣和庄严。
最后是龙华塔,龙华塔也是龙华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高达40多米,塔高13层,构造精巧。
龙华塔里供奉的是千手观音的像,传说观音菩萨有千只手,千只眼,可以同时施展无数的法术和慈悲,而这座塔里的千手观音则是仿照千手观音的形象,代表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较为独特的是,此外还有福德殿和观音殿等等,其中福德殿以菩萨、佛陀和财神爷为主,观音殿是龙华寺最有名的观音殿,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像,整座殿堂气氛凝重而肃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实地考察之上海市龙华寺
蒋绮思 08123030
【摘要】五代吴越王钱弘俶始建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寺。
【关键词】龙华寺龙华塔建筑群木构架反思
正文
1、历史背景:远在上海开埠之前若干年,这儿水天一色、尘辙不到,是一块纯净的修行宝
地。
传说,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的僧康僧会下江南,云游到此,与广泽龙王斗法。
龙王输了,就把龙宫宝地奉献出来,让康僧会在此修建梵宇。
因此,寺名龙华。
康僧会后来到吴王孙权那里,为孙权求得十三颗放出五色祥光的佛骨舍利子。
孙权江南造了十三座塔供奉舍利子,龙华塔即为其一。
塔影横江,令人赞不绝口。
唐诗人皮曰休没见着最美的塔影,就写诗来表示心中的遗憾:“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嫌残月清光久,不见波心塔影横。
”传说是当不得真的,因为考古发现证明,三国时期此地还未成陆地。
寺院和塔能从海水中冒出来吗?再者,皮氏的这首诗在其文集和《全唐诗》中均不见踪影。
实际上,宋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年),吴越王钱弘俶夜泊海上,风雨骤至,见草莽之中祥光烛天,钟梵隐然,于是出资建寺造塔。
寺名龙华,取自弥勒降世龙华树下的典故。
佛经声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修道,需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得成佛,降世到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召开龙华法会,普渡众生。
文化特征:古刹、古钟、桃花向为龙华三绝。
钟楼中间悬挂一青龙铜钟,重三千公斤。
此钟洪音震发,若惊霆行天,穷壮极丽,为海邦列刹之冠。
“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连寒山寺的钟声也在其下。
远处听之宏亮,近处听之悠扬,若钟声与潮声相伴,徐徐而息,意境幽深。
予夜时分,若得明月、潮水、清风相应,更显得夜半钟声的宏阔、深沉、悠远。
“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
”百年之前,乘船去看龙华庙会,畅游一天,晚间方归,寺里钟声悠扬,犹如后浪推前浪,层层叠叠,余韵不绝,连船过了十八弯,钟声还清晰可闻。
而今每至农历三月十五前后,龙华庙会热闹空前,但是人们已无需乘船而去,而且寺院四周噪杂不堪,钟声黯然失色,已非花华之胜,更难激发起游客们诗意般的联想。
2、考察内容:
关注点一:龙华寺的建筑特点及布局形式。
一步入山门,就能看出龙华寺的待点,因为眼前是弥勒殿(或称山门殿)而非天王殿。
寺院中轴线上排列的大殿全是皇宫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汉地古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民族风格。
歇山式弥勒殿,飞檐翘角,协调稳重,又有飞动轻快之美感。
龙华寺让弥勒独居一殿,别具特色。
龙华寺建筑群仍保持着宋代的伽蓝七堂制(注1)。
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
(图一)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山门殿)(图二)、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个殿堂。
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
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天王殿的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图三)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上挂大鼓,击之声音宏敦。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上挂洪钟,击之声音幽扬。
天王殿的正中,供奉在兜率天修行的弥勒菩萨的本相,头戴五佛冠,佩璎珞,面相庄严慈祥,具有五智圆满之德,人称天冠弥勒。
大雄宝殿是龙华寺的主体建筑,为双檐歇山式,借助于台基地势和宝殿前后左右建筑的衬托,给人以壮丽雄飞之美感。
(图四)
关注点二:歇山式屋顶的特征。
庙内,多为歇山式屋顶。
歇山式-常见古建筑屋顶的构造方式之一。
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即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一座庑殿顶上。
因之,它兼有悬山和庑殿建筑的某些特征。
如果以建筑物的下金檩为界将屋面分为上下两段,那么上段具有悬山式建筑形象
和特征,如屋面分为前后两坡,梢间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装博缝板等;下段则有庑殿建筑的形象和特征。
关注点三:现今社会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龙华寺的南面,就是非常标志性的龙华塔了。
龙华塔内壁呈方型,底层高大,逐层收缩成密檐。
每层四面皆有塔门,逐层转换,塔内楼梯旋转而上,供游人登塔远眺。
塔顶饰有七相轮,新铸塔刹重达3.2吨,由复盆、露盘、相轮、
浪风索等18个部件组成。
塔现楼阁式曲柱重金,飞
檐面翘,檐下悬有56个铜铃,风动铃响,姿态雄伟
美观。
建国后,经古建筑学家鉴定:龙华塔重建于宋太
宗兴国二年,塔的砖身是北宋原物。
1984年5月再
次对宝塔进行修葺。
新铸塔尖宝瓶重175公斤,高
1.90米,由上下两截相套而成。
新铸塔刹重达3.20
吨,由覆盆、露盘、相轮、浪风索等18个部件组成。
对塔心柱作全面修补,更换顶部长约10米的塔心柱,
并对塔身进行了修葺。
从塔的檐角上发现宋式檐拱
额枋,砖拱上刻有宋式花纹及塔脚下的宋式瓦当,
证明古人造塔在塔基础下采用垫木、木桩、石子,
克服了地下松土质不均造成的沉陷,从而使龙华塔
在宋代起至今屹立千余年。
龙华塔有令人称叹的结构和历史,却在2012年
的今天,在一片工地围绕下,倾斜的越发严重,成
为一座再也不能登临的危塔。
这是极为令人惋惜的。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的确是必须的,但是
在追求着交通的便捷,商业的繁重,经济的发展的
同时,在经历的时间最残酷的磨练至今的瑰宝,这
些看尽世间沧桑的古建筑们,是该如何去迎合面对
如今人们的需求呢?看着倾斜的龙华塔在工地施工
期间的沙尘里屹立着。
笔者是感慨的。
左边的这张
照片,是笔者在隔着高高的围墙拍摄的塔的内部情
况。
斑驳的墙面,灰尘的挤压,凌乱搁置的杂物。
这些令人扼腕的情况,是在城市一味前进发展时所
忽略的灰色空间。
即使是千年古塔。
古建筑的保护
与传承,依然是当今需要注意的一个课题。
3、小结:
由于笔者的家就在龙华附近,所以对于龙华寺龙华塔有着很深的情缘。
当初因为家境的原因,还曾当上龙华塔观望,甚是幸运。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严谨和瑰丽,我从中国建筑史的课程和这次的课外考察中,深刻了解了其中的细节与含义。
这是劳动者的智慧结晶,也是漫长文化的祭奠。
古建筑的美丽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它的技术构造,它的历史积淀,当然最重要的是让身处其中的人,如论是个多久时间的流逝,依然能够感受到它
自始至终的情感文化。
它们是物价的,所以不应该因为为了目前的利益去忽略掉最重要的价值存在。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建筑学的学习中,今天的所学一定是有宜于将来的。
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注一:伽蓝七堂制,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凡是寺院必须具备七堂,否则不能称为伽蓝。
就禅宗为例,七堂是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史
特别鸣谢 GOOGLE
图三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