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全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
1. 地球化学的定义是什么?
2.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3. 描述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
4. 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5. 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它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地球化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7. 简述地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8.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如何发挥作用?
9. 什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它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
10. 描述地球化学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1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12.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 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14. 简述地球化学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作用。
15. 地球化学在海洋科学中如何应用?
16. 描述地球化学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17.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
18. 地球化学在灾害地质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19. 什么是地球化学的热液循环?
20. 地球化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1. 地球化学如何帮助我们评估和修复污染场地?
22. 简述地球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3. 地球化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24. 描述地球化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25. 地球化学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1、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 V=S/X*100%。
衬度系数: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2、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表生环境指氧、二氧化碳、水等充分且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的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
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流体活动受限的环境。
3、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
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4、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
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5、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
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称为异常。
6、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搬运过程中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7、原生晕与次生晕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8、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 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和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和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化探复习题(重点)
化探复习一、名词解释:1.勘察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2.地球化学:是主要研究地球(主要是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与分散、共生组合及其迁移演化规律的科学3.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地球化学信息或地质信息的,能直接或间接测定的地球化学变量4.地球化学背景:在化探中将无矿地区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叫做背景区.在这种地区内天然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叫做地球化学背景含量或地球化学背景。
地球化学背景不是一个确定的含量值,而是一个含量范围。
5.背景值:将一批背景样品的含量加以平均便得出背景平均值简称背景值.6.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在给定的空间或地区内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或其他化学指标对正常地球化学模式的偏离7.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8.表生环境: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沉积作用及大气、水圈、生物和地表疏松物所处的环境内生环境:是一种高温、高压、游离氧缺乏、水和其它流体循环受限制、无生物作用参加的环境,矿物岩石保持了形成时的状态9.原生晕:在成岩成矿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10.次生晕:次生晕是指由于矿体及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床上覆土壤中形成的,以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为特征的地球化学异常地段11.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称“矿床分散流”,简称分散流12.采样单元:应用地球化学的基本依据是利用统计抽样的原理,用少数抽取的样品去估计母体的分布特征.元素在地球化学场内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当把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足够小的单元(细胞)时,可以近似把这一单元内元素看作是均匀分布的.这个最小单元,地球化学上通常叫做采样单元13.地球化学标样:核地球化学标样系指已确定其一种或几种特性,用于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和分析数据的质量监控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样品(物质),这种标样(物质)。
地球化学总复习(复习要点加习题)
地球化学总复习
1.温度的增加
2.压力的降低
3.体系由无水转变为含水条件
六、其它基本概念
胶体、地球化学障、造网元素、变网元素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同位素的概念 原子核内质子数 Z 相同而中子数 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
二、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三、母体、子体的概念(銣-锶、钐-钕、铀-铅)
地球化学总复习
8.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对找矿:如在超基性岩中镍的含量一般较高,如果镍存在于硅酸盐中,其基本不能被利
用,但如果镍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就有良好的利用价值了。 对农业:元素 赋存形式的研究,可了解土壤中有益元素是否能够为植物吸收,而有害
2.林伍德提出对戈氏法则(更适于非离子键化合物)对于二个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的阳 离子,具有较低电负性者将优先被结合,因为它们形成一种较强的离子键成分较多的化学键。 第三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一、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二、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4 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五、同位素测年的计算
铷—锶衰变体系பைடு நூலகம்年方法
铀-铅衰变体系定年方法
钐-钕模式年龄的表达
第五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
同位素效应、同位素分馏系数、δ值、同位素分馏值(包括它们之间的相关换算)
二、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三、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
母体:放射性核素
子体:母体衰变的产物
四、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 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 Rb/Sr 比值有差异。
最新整理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绪论: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①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②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③研究元素的迁移④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⑤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3.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
通过观察原子、研究元素(同位素),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地球化学现象。
4.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A. 野外工作方法:①宏观地质调研②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③在地质地球化学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采集各种地球化学样品B.室内研究方法:④量的测定,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含量值⑤质的研究,也就是元素结合形态和赋存状态的研究⑥动的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包括测定和计算两大类。
⑦模拟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⑧测试数据的多元统计处理和计算。
第一章:基本概念1. 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时间连续,具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 等)2. 丰度:一般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
3.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的总的含量特征。
4.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各个区段中的含量。
5. 研究元素丰度的意义:①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以在同一体系中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基本特征和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等系列的地球化学概念。
是研究地球、研究矿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主要元素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得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得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得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得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得自然体系中得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得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得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得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得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得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得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得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得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得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得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得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得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得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得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得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得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得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得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得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得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得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得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得目得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得存在形式与元素得迁移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得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得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得总合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得最深水平得环境;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得环境丰度研究得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得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得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得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得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16分)1.元素丰度:指地壳中各个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平均含量。
2.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和表述研究对象地球化学特征的信息的统称。
3.渗透迁移: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
4.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5.(矿床)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称“矿床分散流”,简称分散流。
6.总硬度:水总硬度是描述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的一个指标。
7.总矿化度: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
8.地球化学异常:指在给定的空间或地区内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或其他化学指标对正常地球化学模式的偏离。
9.指示植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
10.丰度: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含量。
11.原生异常:是发育于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也就是指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气成作用及热液作用等内生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过程中与矿体或矿化同时形成的、赋存在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12.次生异常:矿体或原生异常在地表经风化解体后,异常物质在地球分散到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13.异常下限: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
14.背景区: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15.地球化学晕:在成矿过程中或成矿以后,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使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索分散到矿体周围的围岩、地表的松散堆积物、水体及植物体中,形成相对富集的高含量地带,称为地球化学晕或分散晕。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0分)1.风化和沉积是表生作用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沉积作用主要在原地系统的发生,而风化作用则经过长途搬运到异地系统的发生。
()2.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导致明显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的变化。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相比称为浓度克拉克值,所以,某元素浓度克拉克值>1,表示它相对富集或集中,<1则为亏损或分散。
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族元素。
(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Sc等。
(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Tl、Sr、Ba、Y、TR、U、Th、Ta、W、Sn、Pb。
(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
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地球化学异常:所谓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生物、空气)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
岩石风化成为土壤过程中元素富集情况总体上可分为三类:(1)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集中的元素。
大多是一些在地表能形成稳定矿物的元素,如Sn、Li、Be、Cr、Mo。
(2)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分散的元素。
大多是一些浓度克拉克值小于0.8的元素。
如Na、Mg、Cu、Ni、Zn等,主要为碱金属元素和亲铜元素。
(3)风化成壤过程中富集分散不明显的元素,大多是一些浓度克拉克值为1.0左右的元素。
如Pb、Mn、Si、Ba等。
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
1.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当元素集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
3.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
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依据:1、异常评价的地质依据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东科技⼤学⼀、名词解释题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测试矿体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研究其分布分配、组分分带、存在形式以及与成矿有关的物理化学参数(温度、压⼒、pH和EH)等,并⽤这些标志进⾏找矿的⼀门科学。
2.克拉克值指地壳岩⽯圈中元素的分布量,亦称丰度。
3.浓度克拉克值地质体中某元素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值。
4.浓集系数各种矿产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的⽐值。
5.原⽣环境是指从循环⾬⽔的最低⽔平向下延伸直⾄能够形成正常岩⽯的最深⽔平的环境。
这是⼀个⾼温与⾼压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流体的循环受到限制,游离氧的含量⽐较低。
6.次⽣环境是在地球表⾯风化、侵蚀与沉积的环境,它的特点是温度低,压⼒低且⼏乎压⼒不变,溶液可以⾃由流动,游离氧、⽔及⼆氧化碳很丰富。
7.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在其中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8.复分解反应指物质间离⼦相互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的作⽤。
9.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壤、⽔、⽣物、空⽓)中,—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变化的现象。
10.原⽣晕是指在成岩、成矿作⽤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异常地段。
11.找矿指⽰元素是能够⽤来指⽰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向的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
12.⽔成分散指在表⽣作⽤下矿⽯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迁移⽽形成的分散。
13.线⾦属量是指沿剖⾯线异常内单位长度地段⼟壤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14.地化指标是指能够⽤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
15.特征含量能够利⽤某元素的含量范围区分不同地质体,指⽰矿化(矿体)存在或指出找矿⽅向的就称为“特征含量”。
16.精密度是指对某⼀样品多次分析检测结果的彼此符合的程度。
17.背景上限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最⼤值称为背景上限。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专用知识点总结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要点一、勘查化学原理1.各类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岩浆岩中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具有重大的找矿意义,某种元素的内生矿床总与该元素丰度最高的岩浆岩有成因关系。
如Cr、Ni矿床产在超基性岩中,V、Ti 矿床与基性岩有关,U、Th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等。
喷出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异程度应当比侵入岩中低。
因此,酸性喷出岩与酸性侵入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亲基性岩元素含量较高而亲酸性岩元素含量较低。
对于超基性岩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相比称为浓度克拉克值,所以,某元素浓度克拉克值>1,表示它相对富集或集中,<1则为亏损或分散。
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酸性岩(SiO2 >66%)。
2.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是Cr、Ni、Co、Mg及Pt族。
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3.一般共生关系:K-RbCa-SrAl-GaZr-Hf Si-GeNb-Ta TR-Pt-Ru-Rh-Pd-Os-Ir4.残余原生矿物:大多数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矿物都不稳定,在所有分解阶段都可呈风化残余产物的常见组分出现。
5.次生矿物原生硅酸盐矿物经过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后,形成一系列新生次生矿物。
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类及铁、锰、铝的含水氧化物。
几乎所有的次生矿物的颗粒都极细小,一般都小于0.02㎜。
6.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是指某一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按异常成因来分类:a.原生异常:狭义的讲原生异常是内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异常,广义的原生异常(原生晕)还包括有沉积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指的是赋存于周围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4.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5.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6.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7.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
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4.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2.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几万k㎡,b.区域异常,从数k㎡到几百k ㎡,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3.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常。
○4.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a.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5.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6.指示元素的分类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As、Sb。
勘查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
勘查地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元素是:A. 铁B. 铜C. 金D. 铅答案:C2. 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矿床位置B. 评价矿床质量C. 预测矿床规模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方法?A. 土壤采样B. 水样采集C. 空气采样D. 岩石采样答案:C4. 地球化学异常通常与哪种地质现象有关?A. 断层B. 矿化作用C. 火山活动D. 沉积作用答案:B5.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元素的异常通常与铜矿化有关?A. 锌B. 铁C. 铜D. 铅答案:C6. 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解释通常需要:A. 地质图B. 地形图C. 遥感图像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元素的迁移路径?A. 土壤剖面分析B. 地下水采样C. 空气采样D. 岩石采样答案:A8. 以下哪种技术不适用于地球化学勘查?A. 光谱分析B. 质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热分析答案:C9. 地球化学勘查中,哪种元素的异常通常与金矿化有关?A. 银B. 铜C. 金D. 铅答案:C10. 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统计分析通常包括:A. 异常值分析B. 相关性分析C. 趋势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球化学勘查中可能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A. 原子吸收光谱B. 质谱分析C. 电化学分析D. 色谱分析答案:A, B, C, D2.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元素的分布?A. 地质构造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人为活动答案:A, B, C, D3.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 异常值剔除B. 数据标准化C. 趋势分析D. 相关性分析答案:A, B, C, D4.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采样介质?A. 土壤B. 水体C. 植物D. 气体答案:A, B, C, D5. 地球化学勘查中,以下哪些是可能的异常解释?A. 矿化作用B. 污染源C. 地质构造D. 自然背景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化学勘查只能用于寻找金属矿床。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
一、绪论1、背景区:地壳中有的地方受到了成矿作用的影响,而有的地方则没有。
化探中将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叫做背景区(或称正常区)。
地球化学背景:在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质中,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称为地球化学背景。
地球化学异常:在天然物质中某种地球化学指标与其地球化学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区: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地区则称为异常区。
地球化学异常分类:根据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的关系分为:正异常:异常数值高于背景上限。
负异常:异常数值低于背景下限。
根据异常规模的大小分为:地球化学省:范围可达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
区域异常:从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
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从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
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矿异常:与矿体(矿床)或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矿化异常:与不具工业价值的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非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无关的异常。
例如:由它自然作用如成岩作用、火山作用等以及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异常。
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及赋存的介质不同可分为:原生异常:在成岩或成矿作用中形成并赋存在基岩中的异常,统称原生异常。
原生晕:在成矿作用中形成的,分布于矿体(或矿化)周围基岩中的异常称原生晕。
次生异常:由已形成的岩石或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在表生带遭到破坏后,经过迁移,重新分配在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异常,统称次生异常。
次生晕:土壤中由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又称次生晕。
分散流:水系沉积物中由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次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习惯上称为分散流。
2、勘查地球化学:系统测量地球表层天然物质中一种或几种化学指标,研究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发现与矿产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这些异常与矿体的关系,来找矿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②土壤地球化学找矿③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④水文地球化学找矿⑤气体地球化学找矿⑥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各种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述: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规模最大。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4.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5.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6.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7.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8.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9.地球化学异常是如何分类的?10.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11.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如何选择?12.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隐伏矿体及矿石类型、矿化规模进行预测?13.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
14.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5.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6.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7.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8.简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19.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0.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21.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22.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室质量控制应采取哪些措施?23.试述普查找矿时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任务、要求和依据?24.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25.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26.简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应用对象和解决的地质问题。
27.简述地球化学测量在地震预报和监测上的应用原理及影响地震水化学异常的因素?第一章绪论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
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在勘查矿产资源、探索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勘查地球化学相关的题目。
一、地球化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地球内部、地表和大气等不同环境中的元素组成和性质。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石、土壤、水体、大气等地球系统中的各种物质。
3. 地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地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等特点进行分类。
其中,地壳丰度高的元素称为岩石形成元素,地壳丰度低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4. 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与贫化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与贫化主要是由于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例如,岩浆侵入和矿床成矿过程会导致某些元素富集,而风化和溶解作用则会使某些元素贫化。
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 地球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地球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
2. 光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光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广泛应用于岩石、矿石和土壤样品的元素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组成。
3. 质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有哪些?质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常用于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元素的微量含量。
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可以获得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和含量。
三、地球化学勘查方法1. 地球化学勘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地球化学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水体、岩石和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和评价。
2. 土壤样品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作用是什么?土壤样品是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样品类型之一。
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可以判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矿化程度。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绪言一、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通过系统测定天然物质当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发现并研究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寻找各类矿产,解决地质问题或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1、定义地球化学背景: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2、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赋存介质: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根据形成作用不同: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基岩、矿石的表生风化作用下,有关元素分散和迁移而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3)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后生地球化学异常4)根据异常的规模: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域、地球化学块体5)根据异常与成矿作用关系:矿(致)异常、非矿异常三、地球化学勘查分类1、根据介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文、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勘查2、根据工作区域:区域化探:1:5万,1:20万,1:100万——————寻找成矿有利地段/成矿靶区矿区化探:1:2000,1:1万3、其他:油气化探、金矿化探、构造化探、金属化探、海洋化探四、勘查地球化学的特征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覆盖区、深部盲矿体)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第一节地壳元素丰度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一、地壳中元素的丰度丰度:元素在任何宇宙体或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单位:ppm、ppb) 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丰度。
浓集系数:矿石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浓集克拉克值:地质体或区域中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勘查地球化学意义1、克拉克值是地质体中元素分散和富集的一种尺度2、克拉克值是勘查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灵敏度的总标准3、克拉克值可预测全球矿产资源第二节 地球化学背景值和背景值上下限的确定一、正态分布1、基本概念2、正态分布检验一般认为样品数大于30时可满足计算背景值及其上下限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
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短吨= 907、18474 公斤=0、91吨岩石的酸度,就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与程度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与,称为全碱含量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就是Cr、Ni、Co、Mg及Pt族。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与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二、元素的赋存形式1、矿物形式:独立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副矿物、主矿物中的机械包裹体、固熔体分解物、液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2、非矿物形式:类质同象混入物,元素呈离子、分子、胶体被矿物表面吸附,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有机结合物。
三、元素迁移元素迁移的方式1、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2、机械迁移3、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指某些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含量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的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及背景区: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背景值:指未受矿化影响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地球物质内某一指示元素的平均含量。
也即某元素背景区内背景含量的平均值。
背景上限(异常下限):背景区某一特征指示元素背景含量的最高限度。
二、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应注意下列原则:①尽量选取远离已知矿化地区的样品;②按工区不同地质单元统计(如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统计);③每个单元的样品数在50~100个或更多些;④可将大于 的数据剔除,以免计算结果偏高。
1、图解法:长剖面法 直方图解法 概率格纸法 计算法 经验法 多重分形法 85%累计频率法地球化学指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地球化学指标可分为参数性与非参数性两大类。
指示元素:在化探工作中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方向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与周围背景有显著不同的现象。
具有这种异常现象的地段就叫异常地段。
分散晕就是指环绕在矿体或异常源周围,赋存在天然物质中的地化异常“晕”就是特指在成因上与矿体的形成与破坏有关,在空间上围绕矿体,并以矿体为中心,大致等量地向四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有几何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含义,具有三度空间的概念。
一切地球化学分散晕都属异常之列,而所有异常不能尽称为晕。
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①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包括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常量元素、阳离子、阴离子、络离子、同位素等)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迁移,使地球物质中局部含量明显偏离该区的地化背景而形成的异常。
②由于高背景岩石源及其它地质体作用引起的异常。
③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污染引起的异常。
④采样、加工与分析等引起的假异常。
只有第一种就是与成矿有关的,后三种与矿无关。
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异常形成作用的不同 分为:1)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异常。
2)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在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作用下,有关元素迁移而形成的异常2、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它的介质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分为:(1)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同时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2)后生地球化学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进入而形成的的球化学异常。
S x 33、根据异常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常把地球化学异常分为:(1)矿异常矿体异常——其形成与工业矿体有关;(2)矿化异常——其形成与非工业矿化有关;(3)非矿异常——其形成与矿无关。
根据异常所赋存的介质不同,分为:(1)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4)水文地球化学异常;(5)气体地球化学异常;(6)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根据异常的规模,可分为:(1)地球化学省:由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原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大范围地球化学异常。
就是规模最大、含量水平最低的异常(2)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由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带或表生条件所决定的较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异常(3)局部异常:规模最小、强度最大的异常。
四、背景与异常的关系与特点1、背景与异常的相对性“异常”就是相对于“背景”而言。
2、背景与异常的地域性背景与异常的界限(背景上限)往往就是根据所欲寻找的目标而变。
地球化学省的异常往往处于最低含量水平上3、背景与异常范围大小的悬殊性区域化探与矿区化探的不同观察对象与工作方法的不同。
第五节勘查地球化学特点及应用范围一、勘查地球化学特点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①各类矿床原生晕最全面地保留了成矿时的地化信息。
这对于矿床与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与找矿实践的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②原生晕就是各种类型地化异常物质来源的组成部分,各类次生地化异常都就是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的派生物,即原生晕的继承与发展。
原生晕的发育特征就是次生异常评价与解释的基础。
③岩石地化找矿就是深部盲矿体寻找必不可少的方法。
矿体、蚀变带与原生晕就是统一的成矿作用的产物。
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就是渗滤作用与扩散作用。
A、渗滤作用就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地流动迁移过程中,由于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作用,溶液在所流经的围岩裂隙中留下矿液活动的痕迹——矿体与原生晕。
渗滤就是热液迁移的主要方式。
晕的规模较大,主要发育在裂隙构造发育的地段。
B、扩散作用就是在体系里存在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就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位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元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活动性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一般很小,不就是以简单的离子形式运移成矿物质呈胶体溶液运移,金属硫化物在胶体溶液中的含量比在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得多。
成矿物质呈卤化物气态溶液运移,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在其形成以前就是呈卤化物形式在溶液中被搬运的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元素的沉淀含矿溶液进入开阔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分气体逸出;热液远离岩浆冷却;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PH值及EH值;在近地表氧化就是络合物分解; 与下渗的地下水或不同来源的热液相遇而起化学反应;沸腾作用导致热液矿物沉淀、析出4.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1)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热液中金属元素主要呈络合物形式迁移,因此元素络合物的稳定性就是前述多种地球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可用络合物的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络合物的稳定性(2)含矿热液本身的性质(3)构造裂隙断裂、破碎带、接触带、地层层理、岩石的节理、片理及气孔构造等构造空间就是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主要空间部位。
(4)围岩性质主要表现为岩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元素迁移、沉淀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活动的岩石,比较容易与矿液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成晕物质迅速沉淀,限制了原生晕的规模。
常见岩石化学活泼性的顺序(由强到弱)大致为:石灰岩→白云岩→炭质页岩→超基性岩与基性岩→粘土页岩→泥质板岩→片岩→花岗岩→砂岩→石英岩脆性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晕,塑性,常常构成阻碍原生晕发育的隔挡层。
岩石的渗透性取决于岩石孔隙度与孔隙之间的连通情况二、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特征1.指示元素概念那些能够形成清晰异常的,能够比较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空间位置的,能分辨矿石类型的,以及能反映异常形成机理的这样一类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所谓指示元素就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与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成矿元素伴生元素运矿元素控矿元素贯通元素探途元素2、指示元素存在形式及研究意义主要的赋存形式: 独立矿物;类质同象混入物;被吸附离子、自由离子或中性分子形式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Cu 、Zn 、Ag 、As 、Mn矽卡岩型铜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镜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Cu 、Mo 、Ag 、Au 、W 、Pb 、Zn 、Mn 、As 、Hg 斑岩型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镜 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Cu 、Mo 、Ag 、Au 、W 、Pb 、Zn 、Mn 、As 、Hg 黄铁矿铜矿 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辉铜矿 Cu 、Pb 、Zn 、Ag 、As 、B 、Ba 、Mn 、石英脉型铜矿(热液型) 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 Cu 、Pb 、Zn 、Ag 、As 、Bi 、Mo 、Sn 、多金属(铜、铅、锌)脉状矿床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 Cu 、Pb 、Zn 、Ag 、Cd 、Bi 、Sb 、As 、Hg 、 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 As 、Au 、Ag 、Cu 、Pb 、Zn 、Hg 、Sb 、裂隙充填型汞锑矿床 辰砂、辉锑矿、方铅矿、雌黄、雄黄Hg 、Sb 、As 、Pb 、Cu 、Ba 、Ag结论:黄铁矿就是热液矿床中分布最广的共生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