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单元名称:面积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内容1.面积的概念2.长方形的面积3.正方形的面积4.面积单位换算三、单元教学过程1.课时一:面积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概念感知面积大小与物体表面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步骤: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物品表面的大小不同。
2.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的概念。
3.演示:教师用模型演示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大小。
4.练习:让学生用面积概念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物品。
2.课时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1.导入:复习面积的概念,引出长方形的面积。
2.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演示:教师用模型演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课时三: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1.导入: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2.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3.演示:教师用模型演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四:面积单位换算教学目标: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步骤:1.导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出面积单位换算。
2.讨论交流:让学生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演示:教师用模型演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练习: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5单元教案
⑴猜想:还可能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样想?⑵回答要点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用1平方厘米,那么大的面积应该有大的面积单位去测量,1平方米!⑶也请做一个1平方米面积单位。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问:到底有多大呢?
精讲
点拨
精讲点拨: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
2、认识1平方厘米。
⑴尝试作出1平方厘米的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你想怎么样做?每个学生自己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⑵剪的那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厘米)每个孩子用红色涂一涂。加强感知。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还可以写成1c㎡⑶找一找身边大小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学生边叙说边用1平方厘米去比划,再次加深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强化1平方厘米的感知。估计情况: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一个电源按钮的大小;……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思想渗透
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3
教
学
过
程
前置测评: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你还记得吗?
1、长度单位有哪些?
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千米(km)
2、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c)
3、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备巩固练习中用到。
4、今天我们继续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教研组
三年级数学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生:将它们重叠,如果重合,说明一样大。如果宽度一样,长度大的就大;如果长度一样,宽度大的就大。
课件演示:将两个图形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p58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算:20×5 30×6 4×70 100×5500×3 1000×6 23×2 12×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1) 3个十是()? 30是()个十?(2) 300是()个百? 60是()个十?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观察情景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学生交流,展示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引导列式:(1)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全班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师:你怎么口算?3、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该怎样口算?(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5篇每个三班级数学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三班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生疏”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接受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猎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洁建立表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教案的布置与实施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教案的布置与实施技巧一、教学背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重要的单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钟面、识别小时和分钟,以及如何计算时间的经过。
通过这些突出实用的内容学生可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识别小时和分钟。
3.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4.学会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
三、教学内容1.时间的基本概念。
2.阅读钟面。
3.识别小时和分钟。
4.时间的计算方法。
5.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通过讲解、演示和注释,清晰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活动法:采用各种合适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课堂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相交流、分享和学习经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时间的基本概念1.教师用流程图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
2.进行互动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示来说出时间的不同状态。
3.提问:一天有多少小时?第二课时:阅读钟面1.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读钟面。
2.学生跟随教师阅读已经标有时间的钟面。
3.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识别小时和分钟1.教师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及其关系。
2.引入各种读时器的工具,供学生练习和比较。
第四课时:时间的计算方法1.教师问:今天上午从八点到十二点,一共过去了几个小时?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添加其他几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五课时: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的场景。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使用时间。
3.带领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阅读钟面,识别小时和分钟,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
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在将来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熟悉题目中的信息,所以这种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校牌。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
这片菜地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后的交流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方形的,边长3厘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生1:就问一个长方形客厅的地板能铺多少块瓷砖?生2:就是找出一个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可以放多少个边长3米的小正方形。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学习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重点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1-63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达标训练【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第 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难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1-63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达标训练。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见《一课一案》第70页自主学习部分。
■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第1-3题,同学之间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展示交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总结提升:1、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2、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3、独立完成课本第64-65页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学习目标】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6-67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5单元 线和角(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5单元线和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角的分类,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 直线、射线、线段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角的分类及概念。
2.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角的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线、射线、线段模型;各种角度的实物或图片。
2. 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 活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
4. 活动二:探索和发现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概念。
5. 应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实物或图片。
6. 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 直线、射线、线段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直线、射线、线段的识别和描述;角的分类及概念。
2. 提高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涉及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与角,撰写观察报告。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困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导语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面积和面积单位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例2和例3三个例题。
教材通过例1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面积,并感知面积的含义;例2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例3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4和例5两个例题。
例4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5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6和例7两个例题。
例6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换算掌握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例7是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并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例8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
4.解决问题该部分知识包括例8这一个例题。
例8教学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创设充实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结论,通过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研究过程;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交流、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从中学会估测的方法,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联系实际,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积计算公式,并联系实际,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的习惯;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1课时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1、例2,及第62页的做一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5~8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纯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老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p ,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络?要让学生分析^p 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根据班级详细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一样,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
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一样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3. 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流程】备注■自主学习: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2、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合作探究: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展示交流: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7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答:花边总长60分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7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数分配问题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情境: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确问题所求。
2. 解题步骤: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解答。
3. 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5根,请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答案:小明家一共有15个水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面积教学简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包含了教学中的双向引导和自主练习相结合的过程。
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生学了封闭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学生的认识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意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单位,使封闭图形的大小游了度量的标准,以这样的过程来减少学生认识上,理解上难度。
学情分析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初步的自学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估计,动手实践验证等数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3.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图形-了解概念- 记忆与案例和条件,计算规则-解答线管问题”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思考,动手,质疑和交流,多亲身经历。
单元课时安排: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例1、2,练习十四1—4题)2、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例3,练习十四5—8题)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例4,练习十五1、2题)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
(例5,练习十五3—6题)5、练习课(练习十五7、8、9、10题)6、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例6、7,练习十六1—3题)7、解决问题(例8,练习十六4、5、6、7题)8、练习课(练习十六8、9、10、11题)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学内容:P60内容及第61~63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同意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法与学法:教法:师生交流与示范。
学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面积大小相等的基础图形,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教学教材第61页例1.根据教材第61页例1所提的问题进行提问:黑板面和过期的表面,哪一个面比较大?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黑板面。
为什么呢?因为教室的黑板上面的国旗感觉比黑板小很多。
你还举起其他的例子吗?学生回答:课桌的面积比数本大,因为课桌上可以并排放好多书。
强调:在学习“面积”这个概念之前,同学们都是通过感性的经验来判断谁大谁小的。
面积大的物体所占的平面九比较大。
教师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一本书和地面谁的面积大?(地面)一面国旗和一张床谁的面积大?(床)2.教学教材61~62页例2.比较完了具体的物体后,如果是这样的两个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大小的封闭图形,我们该怎么判断它们的面积的大小呢?强调:从具象的物体上升到抽象的面积。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我们可以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多出来的那一个就是面积大的哪一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同学们上台示范,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是比较不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测量呢?引导学生借助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请同学们完成第62页选用图形作单位的方法,分别选用三角形,圆等多个面积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对某个图形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每次只能选择一个相同类型的基本图形来对被测量的图形进行测量。
让同学们选自己认为规则的图形测量,注意测量画图时一定要注意大小相等,注意比较。
那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测量图形最合适?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合适。
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线,不会在拼摆时产生空隙,这样测量页就比较准确。
3.教学教材第63页例3.了解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概念,以及用重叠法来比较面积,还有用一些基本图形作单位来测量面积,现在我们进一步探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它们的简写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它们的大小吗,或者实际上物体形象化地说一下?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概相当于大拇指的指甲的面积。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运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笔画)边长1米德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用身体或脚步走动的范围来示意1平方米)二丶巩固练习1.教材第61页“做一做”生说一说,然后说一说原因,跟班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2.教材6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教材第63页“做一做”(1)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抒己见,进一步巩固面积单位的概念。
(2)指导学生在长方形中画出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看这样的正方形总共能画多少个,注意刻度尺的运用。
(3)实践:大家一起在1平方米大小的地方实践一下,数一数能站下多少人。
三丶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相互说一说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丶作业练习册相关题(ABCD生)。
教材p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小明身高128小华腰围6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五丶板书设计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课后反思:第二课时长方形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学内容:P66~67页例4,例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思,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指导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演示。
学法:自主探索和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模型,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就是物体或者封闭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我们还知道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我们还知道了如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运用重叠法,图形测量法。
下面我们将对面积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二丶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66页例4.(1)全班读题,找出题目要求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求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3)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呢?(4)学生思考,教师拿出一个厂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平面模型,然后拿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平面模型,现场示范。
结果是能够放下15个这样的正方形,刚好等于5×3.(5)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6)任意选择几个面积不同的模型拼一拼,得出规律。
(7)再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正方形。
边操作,边填写第66页例4第(2)题的表,引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用刻度尺量一量第(3)题的长和宽,然后算出结果。
(9)推导: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10)教师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教学教材第67页例5.运用教材第66页总结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进行求解,得出答案。
板书:26×18=468(平方厘米)下面用你的书测量一下你的课桌的大小,看看你的课桌大约有几个书本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反馈。
教师强调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单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强调运算的正确性。
学生应学会估算,运用图形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