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力学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力学实验部分

力学实验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实验一长度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移测显微镜等几种常用测量长度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3.学习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方法。
【实验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移测显微镜、被测物【实验原理】一、米尺米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估测到十分之一毫米,但是最后一位是估计的。
如用米尺测量一张书桌的长度和宽度的数值分别为55.25cm和48.43cm,其中55.2和48.4是准确的,而最后一位数字5和3是估计值,也就是含有误差的测量值,根据有效数字的书写方法可知,用米尺做长度测量时,当用厘米做单位时,数值应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为止。
二、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简称卡尺,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常用测量长度的量具,其准确度可达0.1~0.01mm,它的外形和结构如图1-1所示。
游标卡尺主要由主尺和可以沿主尺滑动的游标尺(副尺)组成。
钳口A、B用来'、可用来测量管的内径或槽宽;尾尺C可用来测量物体的外部尺寸,刀口BA'测量槽或小孔的深度。
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刻有游标E,利用游标可以把主尺上的估读数值准确地测量出来,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以10分度游标为例,图1-2为测量精确到110分格的游标(称作10分游标)的原理图。
游标尺上只有10个分格,是将主尺上的9个分格10等分而成,由此有标尺上的一个分格的间隔等于主尺一个分格的110。
图1-3是使用10分游标测量的示意图。
测量时将物体ab 的a 端和主尺的零线对齐,另一端b 在主尺的第7和第8格分格之间,即物体的长度稍大于7个主尺格。
设物体的长度比7个主尺格长l ∆,使用10分游标可将l ∆测准到主尺一分格的110。
如图1-3示,将有标的零线和物体的b 端相接,查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是由标尺上的第6条线,则99(66)6(1)0.61010l ∆=-⨯=-=主尺格主尺格主尺格 即物体的长度等于7.6主尺格。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基本概念,公式应用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其速度恒 定,加速度为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速度乘以 时间,即 $s = v times t$。
总结词
实际应用,解题技巧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汽车行驶、飞机 飞行等。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需要灵活运用速度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万有引力
总结词
实例分析
万有引力是指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由于 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
分析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行星运动 规律等。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它 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04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的定义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公式 E_k = frac{1}{2}mv^2 表示,其中 m 是质量,v 是速度。
总结词
与其他知识的关联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呼应,即不受外力作用的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匀速直线运 动也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匀加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基本概念,公式应用
详细描述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均匀变化的运动,其 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即 $x = bar{v} times t$ 。
势能
物体由于相对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 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
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当物体在重力场中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计算公式 为 E_{k1} = E_{p1} + mgh,其中 E_{k1} 是下落后的动能, E_{p1} 是初始重力势能,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 下落高度。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解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解————————————————————————————————作者:————————————————————————————————日期:1、(本题20分)如图6所示,宇宙飞船在距火星表面H高度处作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半径为R 。
当飞船运行到P点时,在极短时间内向外侧点喷气,使飞船获得一径向速度,其大小为原来速度的α倍。
因α很小,所以飞船新轨道不会与火星表面交会。
飞船喷气质量可以不计。
(1)试求飞船新轨道的近火星点A的高度h近和远火星点B的高度h远;(2)设飞船原来的运动速度为v0 ,试计算新轨道的运行周期T 。
2,(20分)有一个摆长为l的摆(摆球可视为质点,摆线的质量不计),在过悬挂点的竖直线上距悬挂点O 的距离为x处(x<l)的C点有一固定的钉子,如图所示,当摆摆动时,摆线会受到钉子的阻挡.当l一定而x取不同值时,阻挡后摆球的运动情况将不同.现将摆拉到位于竖直线的左方(摆球的高度不超过O点),然后放手,令其自由摆动,如果摆线被钉子阻挡后,摆球恰巧能够击中钉子,试求x的最小值.3,(20分)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细刚性轻杆的两端分别连结小球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和m b. 杆可绕距a球为L/4处的水平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初始时杆处于竖直位置.小球b几乎接触桌面.在杆的右边水平桌面上,紧挨着细杆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立方体匀质物块,图中ABCD为过立方体中心且与细杆共面的截面.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a球上,使之绕O轴逆时针转动,求当a转过 角时小球b速度的大小.设在此过程中立方体物块没有发生转动,且小球b与立方体物块始终接触没有分离.不计一切摩擦.4、把上端A封闭、下端B开口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放掉部分空气后放手,玻璃管可以竖直地浮在水中(如下图).设玻璃管的质量m=40克,横截面积S=2厘米2,水面以上部分的长度b=1厘米,大气压强P0=105帕斯卡.玻璃管壁厚度不计,管内空气质量不计.(1)求玻璃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h.(2)用手拿住玻璃管并缓慢地把它压入水中,当管的A端在水面下超过某一深度时,放手后玻璃管不浮起.求这个深度.(3)上一小问中,放手后玻璃管的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计算时可认为管内空气的温度不变)5、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的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θ=30°(如右图).一条长度为l的绳(质量不计),一端的位置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O处,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物体可看作质点,绳长小于圆锥体的母线).物体以速率v绕圆锥体的轴线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和绳在上图中都没画出).aOb AB CDF6、(13分) 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 提升井中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所示.绳的P 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 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 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 经过B 驶向C.设A 到B 的距离也为H,车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求在车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绳Q 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7.在两端封闭、内径均匀的直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将两种理想气体a 和b 隔开.将管竖立着,达到平衡时,若温度为T,气柱a 和b 的长度分别为l a 和l b ;若温度为T ',长度分别为l 抋和l 抌.然后将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衡时,两段气柱长度分别为l 攁和l 攂.已知T 、T 挕8.如图所示,质量为Kg M9=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中AB 部分为半径R=0.5m的光滑41圆弧,BC 部分水平且不光滑,长为L=2m ,一小物块质量m=6Kg ,由A 点静止释放,刚好滑到C 点静止(取g=102s m ),求:①物块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②物块从A 滑到C 过程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体木块,木块上搁有一长为L 的轻质光滑棒,棒的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O 点,棒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均质金属小球.开始时,棒与木块均静止,棒与水平面夹角为α角.当棒绕O 点向垂直于木块接触边方向转动到棒与水平面间夹角变为β的瞬时,求木块速度的大小.10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金属光滑圆环可绕其竖直直径转动.在环上套有一珠子.今逐渐增大圆环的转动角速度ω,试求在不同转动速度下珠子能静止在环上的位置.以珠子所停处的半径与竖直直径的夹角θ表示.11如图所示,一木块从斜面AC 的顶端A 点自静止起滑下,经过水平面CD 后,又滑上另一个斜面DF ,到达顶端F 点时速度减为零。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习题力学部分

力、物体的平衡补充:杠杆平衡(即力矩平衡),对任意转动点都平衡。
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重心①重心的定义:++++=g m g m gx m gx m x 212211,当坐标原点移到重心上,则两边的重力矩平衡。
②重心与质心不一定重合。
如很长的、竖直放置的杆,重心和质心不重合。
如将质量均匀的细杆AC (AB =BC =1m )的BC 部分对折,求重心。
以重心为转轴,两边的重力力矩平衡(不是重力相等):(0.5-x )2G =(x +0.25)2G ,得x =0.125m (离B 点). 或以A 点为转轴:0.5⨯2G +(1+0.5)2G =Gx ', 得x '=0.875m ,离B 点x =1-x '=0.125m.2.巴普斯定理:①质量分布均匀的平面薄板:垂直平面运动扫过的体积等于面积乘平面薄板重心通过的路程。
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半圆盘的质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绕直径旋转一周,2321234R x R πππ⋅=,得π34R x =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在同一平面内的曲线:垂直曲线所在平面运动扫过的面积等于曲线长度乘曲线的重心通过路程。
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半圆形金属丝的质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绕直径旋转一周,R x R πππ⋅=242,得πR x 2= 1. (1)半径R =30cm 的均匀圆板上挖出一个半径r =15cm 的内切圆板,如图a 所示,求剩下部分的重心。
(2)如图b 所示是一个均匀三角形割去一个小三角形AB 'C ',而B 'C '//BC ,且∆AB 'C '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41,已知BC 边中线长度为L ,求剩下部分BCC 'B '的重心。
[答案:(1) 离圆心的距离6R ;(2)离底边中点的距离92L ] 解(1)分割法:在留下部分的右边对称处再挖去同样的一个圆,则它关于圆心对称,它的重心在圆心上,要求的重心就是这两块板的合重心,设板的面密度为η,重心离圆心的距离为x .有力矩平衡: ),2()2(])2(2[222x R R x R R -=-ηπηπ得6R x ==5cm. 填补法:在没挖去的圆上填上一块受”重力”方向向上的圆,相当于挖去部分的重力被抵消,其重心与挖去后的重心相同,同理可得6R x =. 能量守恒法:原圆板的重力势能等于留下部分的重力势能和挖去部分的重力势能之和,可得6R x =. (2) ∆AB 'C '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4,质量为原三角形质量的41,中线长度应为原三角形中线长度的21。
高中物理竞赛 静力学

静力学1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球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放置一光滑均匀铁链,其A 端固定在球面的顶点,B 端恰与桌面不接触,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试求铁链A 端受的拉力T.2:图3—9中,半径为R 的圆盘固定不可转动,细绳不可伸长 但质量可忽略,绳下悬挂的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m.设圆盘与 绳间光滑接触,试求盘对绳的法向支持力线密度.3、质量为m ,自然长度为2πa ,弹性系数为k 的弹性圈,水平置于半径为R 的固定刚性球上,不计摩擦。
而且a = R/2 。
(1)设平衡时圈长为2πb ,且b = 2a ,试求k 值;(2)若k =R2mg2 ,求弹性圈的平衡位置及长度。
4、均质铁链如图2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悬挂处的铁链的切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而铁链总重为G , 试求铁链最底处的张力。
5、如图3所示,两不计大小的定滑轮被等高地固定在天花板上,跨过滑轮的轻绳悬挂三部分重物。
A 、B 部分的重量是固定的,分别是A G = 3牛顿和B G = 5牛顿,C G 则可以调节大小。
设绳足够长,试求能维持系统静止平衡的C G 取值范围。
6、如图5所示,长为L 、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
θ图 37、如图所示,一个重量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由长度为L (L <2R ),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A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
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B 点。
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思考:若将弹簧换成劲度系数k ′较大的弹簧,其它条件不变,则弹簧弹力怎么变?环的支持力怎么变?8、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中所示的A 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 位置。
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 和球面支持力N 怎样变化?9、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 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A 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B 点与斜面接触,已知A 到B 的圆心角也为30°。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锦(力学)

力学(一)1.有一摆长为L 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
现使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 至左边最高点N 运动过程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被摄入)。
P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 C )A .L/4B .L/2C .3L/4D .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相同的小球,a 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 、c 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D )A .它们同时到达同一水平面B .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C .它们的末动能相同D .它们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分析与解:b 、c 飞行时间相同(都是gh 2);a 与b 比较,两者平均速度大小相同(末动能相同);但显然a 的位移大,所以用的时间长,因此A 、B 都不对.由于机械能守恒,c的机械能最大(有初动能),到地面时末动能也大,因此C 也不对.a 、b 的初动量都是零,末动量大小又相同,所以动量变化大小相同;b 、c 所受冲量相同,所以动量变化大小也相同,故D 正确.思路点拨: 这道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考察了平均速度.功.冲量等很多知识.另外,在比较中以b 为中介:a .b 的初.末动能相同,平均速度大小相同,但重力作用时间不同;b .c 飞行时间相同(都等于自由落体时间),但初动能不同.本题如果去掉b 球可能更难做一些.3.以力F 拉一物体,使其以加速度a 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 的水平分量为F 1,如图所示,若以和F 1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F '代替F 拉物体,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 ',那么:( B C )A .当水平面光滑时,a ' < aB .当水平面光滑时,a ' = aC .当水平面粗糙时,a ' < aD .当水平面粗糙时,a ' = a分析与解:当水平面光滑时,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合外力均为F`,故其加速度不变.而当水平面粗糙时,支持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随主动力的变化而变化,当用F`替换F 时,摩擦力将增大,故加速度减小.因此BC 答案正确.思路点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为:1.选择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合成或分解(正交分解),列式计算.在受力分析时,应注意被动力随主动力变化的特点.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绝缘的弹簧振子,小球带负电,在振动过程中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后: ( A )A .振子的振幅将增大B .振子的振幅将减小C .振子的振幅将不变D分析与解:弹簧振子在加电场前,平衡位置在弹簧原长处,设振幅A .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位置仍为振动振幅处,而且振子的运动是简谐振动,只是振动的平衡位置改在弹簧原长的右边,且弹簧神长量x 满足kx = qE ,即振子振动的振幅A 1=A+x ,,所以振子的振幅增大,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弹簧振子在做简谐振动时,平衡位置是合力为零时,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位置有可能随之而变,振子的运动相对于平衡位置对称.5.如图所示,把系在轻绳上的A 、B 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 绳OA 对A 球做正功 ○2 绳AB 对B 球不做功○3 绳AB 对A 球做负功 ○4 绳AB 对B 球做正功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分析与解:大概画出A 、B 球的运动轨迹,就可以找出绳与球的运动方向的夹角,进而可以判断做功情况.由于OA 绳一直张紧且O 点不动,所以A 球做圆周运动,OA 绳对A 球不做功,而B 球是否与A 球一起做圆周运动呢?让我们用模拟等效法分析:设想A 、B 球分别用两条轻绳悬挂而各自摆动,若摆角较小,则摆动周期为T=g L /2π,可见摆长越长,摆得越慢,因此A 球比B 球先到达平衡位置(如图).可见绳AB 的张力对A 的运动有阻碍作用,而B 球的运动有推动作用,所以正确的答案为○3 ○4.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判断做功正负的选择题,通过模拟等效判断出小球的运动情况,再根据F 与v 的夹角判断做不做功和功的正负.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与钢板间的动摩因数为μ。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之力学专题(共206张PPT)

2
Rg
v2
qRB 2m
qRB 2m
2
Rg
可见两个根都是大于零的。由此把(3)式两边平方
v12 v2 v22
把(2)式能量守恒代入得初始速度满足的条件
vv1122
v02 4Rg
4Rg v02
v22 v22
4Rg
(4)
但其中
v12
0
0
利用求根分解因式
v0
v0
1
v0
v0
2
0
解此不等式,得
v0
1
v0
v0
2
其中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
v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qRB 2m
qRB 2m
2
Rg
0
v0
2
qRB 2m
qRB 2m
2
Rg
题目给出初始速度v0>0的限制,因此初始速度满足的
m2 m1 m2
进而求出
sin
1
sin2
m2 (m2 2m1 ) m1 m2
rm
MR M m
MO
rM
mR Mm
(1)
整个系统在水平面内不受力(环壁与质点之间的作 用力是一对内力),因此动量守恒,求出质心的速度
(M
m)vC
mv0
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

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物理竞赛中,掌握并灵活运用物理公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并简要解释其应用。
1. 力学部分1.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中最基本的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1.2 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适用: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热学部分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在物理系统中是守恒的。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它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的功。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描述了热能的自发传递方式,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其中最著名的表达方式是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η = 1 - T2 / T1其中η表示卡诺循环的效率,T2表示低温物体的温度,T1表示高温物体的温度。
这个公式表明,卡诺循环的效率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
3. 电磁学部分3.1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描述了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电场强度的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k表示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比例常数,Q表示电荷的大小,r表示距离电荷的距离。
3.2 电势差电势差描述了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所做的功,电势差的公式为:ΔV = W / q其中ΔV表示电势差,W表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电荷所做的功,q表示电荷的大小。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一、导入
1. 展示一道力学题目,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
2.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的力学知识,如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等。
二、力的基本概念
1. 动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2. 讲解力的定义、单位和方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三、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不同情况下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叠加原理。
四、牛顿三定律
1. 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牛顿三定律的含义,如何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
2. 举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向量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力的合成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力的合成结果。
六、综合练习
1. 给出一组力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进行力学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正确解答出问题。
七、总结
1. 让学生复习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平时多做练习,加深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物理竞赛的知识与分类

高中物理竞赛的知识与分类高中物理竞赛的知识与分类是非常广泛的,涵盖了许多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下面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以帮助参赛选手更好地备战。
1. 力学:力学是物理竞赛中的重要一环,包括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斜面、滑轮等相关概念及应用。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的学科,包括热力学、热传导、热辐射等。
参赛选手需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导率、热容等相关概念,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竞赛中的重要领域,包括静电学、电流电路、电磁感应等。
参赛选手需要熟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流分布等基本概念,还需要了解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与变化的学科,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镜面成像、薄透镜成像等概念及应用。
5. 现代物理:现代物理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新的物理理论与实验。
可以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波粒二象性、原子核和粒子物理学等相关内容。
除了这些主要的物理类别之外,物理竞赛还涉及到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计算机模拟与编程等技能。
此外,解题技巧、分析思维和快速运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加高中物理竞赛需要广泛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多做一些练习题、模拟考试和实验操作,能够提高解题和实验技巧。
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选手们将能够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物理竞赛是一项需要广泛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挑战。
除了之前提到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知识和分类也是值得关注的。
6. 波动与声学:波动与声学是研究波的传播和振动的学科。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波的特性、波速、波程、共振、多普勒效应等相关概念。
此外,音叉、共鸣管、声纳等设备的原理和应用也需要掌握。
7. 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反应的学科。
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试题

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摩擦力为f,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为:A. fB. 0C. 2fD. -f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D.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0B. 9.8 m/s²C. 10 m/s²D. 无法确定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5.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若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那么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 g*sinθB. g*cosθC. g*(tanθ - μ)D. g*(tanθ + μ)6. 一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挂上质量为m的物体后,弹簧伸长x,那么弹簧所受的力为:A. kxB. kmC. mgD. mg + kx7.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₀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如果运动时间为t,那么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 v₀B. 0C. v₀/2D. (v₀ + 0) / 28.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t,那么物体下落的距离为:A. 1/2 * g * t²B. g * tC. 2 * g * t²D. 2 * g * t9.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F,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若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那么拉力F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为:A. F = maB. F = m + aC. F = m - aD. F = m / a10.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那么物体所受的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为:A. F = G * sinθB. F = G * cosθC. F = G * (μ * cosθ + sinθ)D. F = G * (μ * sinθ + cosθ)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以4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求物体所受的拉力。
高中物理竞赛 力学

A
B
刚体力学
1. 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匀质圆盘,圆心O 沿水平x轴以速度 v0 匀速运动,同时圆盘绕其圆心O以匀角速 ω0 转动,运动过程中与一静止在x轴上质量也是M的质点相碰, 并粘在圆盘的边缘上。求: (1)碰后系统质心速度; (2)碰后系统绕质心转动角速度; (3)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质点运动学
2. 有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为R=3米的圆周做运动,切向加 速度at=3米/秒²。求:(1)经过多少时间它的总加速度a恰好与 半径成45°角?(2)在上述时间内,质点所经过的路程和角位 移各是多少?
(2013-1)
质点动力学
1.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A、B、C是三个半径均为 R 的圆柱体 初始堆放状态,柱间、柱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圆柱质 量:MA=2m,MB=m,MC=m,当撤去约束后初始速度均为零。 求圆柱A触及桌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推论(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1). 质点系的内力不能影响质心 的运动; 2). 若质点系所受合外力始终为 零, 则其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或 保持静止; 3). 若质点系所受合外力沿某一 方向始终为零, 则其质心在该方 向的坐标保持匀速变化或不变.
四. 补充内容
质心 转动惯量 惯性力 角动量
补充一. 质心
1. 定义: 质心是质量中心的简称, 为处理问题方便, 把物体(质点 系)的总质量假想成集中于某一 点, 这个假想点就叫做物体(质 点系)的质心.
·
z ·
·
·
·
·
C× r·c
m·i
ri
0
y
区别于重心: 1).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 有重 力才有重心, 而质心在无重力场 的系统中也同样存在; 2). 则质点系的质心与重心不一 定重叠.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汇总在高考物理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考查的内容也相对较为深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竞赛知识点进行汇总。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相信可以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部分:力学1. Newton运动定律:涉及质点的运动、加速度等概念,以及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
2. 动量与动量守恒:包括质点的动量、动量守恒原理以及碰撞问题的求解等。
3. 旋转定律:涉及刚体的转轴、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刚体转动定律的应用。
4. 万有引力定律与万有引力:介绍质点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行星运动等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热学1. 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内能、热容、焓等概念,以及热力学定律在物理竞赛中的应用。
2. 热传导:介绍导热与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包括导热率、热传导方程等内容。
3. 热量与功:深入解析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等内容,以及计算功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4. 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和巴内特循环等常见热力学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部分:电学1. 电场与电势:介绍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势差、电场强度等相关概念。
2. 静电场:涉及电场的高斯定律、库仑定律以及静电平衡等内容。
3. 电流与电阻:深入解析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电路中的重要概念。
4. 磁场与电磁感应:介绍磁场的产生与性质,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折射与反射:涉及光的传播规律、平面镜与球面镜的成像,以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2. 光的干涉与衍射:深入解析双缝干涉、单缝衍射以及杨氏实验等光学现象。
3. 光的色散与偏振: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和偏振光的概念,以及光的解析性质等内容。
第五部分:现代物理1. 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涉及光量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等现代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2. 相对论:深入解析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等内容,以及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应用。
3. 原子物理学:介绍原子结构、波尔模型以及贝尔定律等原子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

dy dx
v0 x x2 h2
v0 cos
(2) a
dv dt
dv dx
dx dt
v0
dv dx
v02h2 (x2 h2 )3/2
v02 h
sin3
h v0
y
x
例1.8 如图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柱体沿水平方向以 速度v0作匀速运动。求杆与半圆柱体的接触点P的
角位置为 时竖直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N
无滑动:决定于物体的运动和所受的其他力:
fs ma F其他
有滑动:与相对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例 2.1 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斜面,其倾角=300,一质
量为 m=0.5kg 的物体置于斜面上,它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
数为=0.8。起初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一与斜面上边
缘平行的力 F 作用在物体上,F 从零逐渐增大。问:F 为 多大时,物体开始运动,开始运动的方向怎样?
k1
k2
F
111
k k1 k2
k1
F k2
k k1 k2
2.关于摩擦力
2.1 摩擦力的大小 无滑动:决定于物体的运动和所受的其他力:
fs F其他 =ma fs ma F其他
有滑动:fk N
➢ 两接触物体相对滑动的条件:fs=N
2.2 摩擦力的方向
f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
2.自然界中的力
2.1 万有引力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m
F
M
r
F
G
mM r2
er
G 6.67261011 N m2 kg-2
2.2 重力: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力。
➢ 重力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若忽略地球的 惯性离心力,则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如果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将:A. 保持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2. 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水平推力,物体的加速度将:A. 保持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大小为:A. 0B. 9.8 m/s²C. 10 m/s²D. 11 m/s²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 mg sinθB. mg cosθC. μmg cosθD. μmg sinθ5. 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这是由于: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振幅C. 振动的频率D. 振动的阻尼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单位是________。
7.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F的力,其质量为m,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8.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下落到地面,其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_。
9.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其摩擦力与________成正比。
10. 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为T=2π√(__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恒定拉力,求物体在5秒内的位移。
12.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10米高处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13.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以初速度v₀=3m/s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四、简答题(共5分)14.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探索力学世界的奥秘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还是高中物理竞赛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竞赛心得等。
一、基本概念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牛顿三定律:这是力学的基础,分别描述了物体的惯性、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功与能:这两个概念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关键。
3、动量与角动量:这两个概念分别描述了物体的线性与角动量。
4、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在力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
二、解题技巧解决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问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巧妙运用牛顿三定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通过巧妙地结合牛顿三定律,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2、分析运动过程: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关键的物理量,从而找到解题线索。
3、作图: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问题形象化,有助于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方法。
4、善于运用假设与验证: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假设某一解法正确,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竞赛心得参加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比赛,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竞赛心得:1、熟记基本概念和公式:在比赛中,节省时间去回忆基本概念和公式,将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灵活运用知识点: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比平时更复杂,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与队友互相帮助: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保持良好的心态:比赛有时会遇到挫折,但要保持冷静,不断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总之,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科。
通过掌握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参加竞赛,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竞赛题(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题(力学部分)1.在图1中,反映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图线是:(图V X 表示沿X 轴的分速度)轴的分速度)2.某人在站台上候车,看见远处一辆机车沿平直的铁路以速度V 行驶过来,这时该车发出短促的一声鸣号,出短促的一声鸣号,经过时间经过时间t 传到站台,传到站台,若空气中声速为若空气中声速为V ,则机车能抵达站台还需要的时间至少是:要的时间至少是:A,v 2t/v 0; B,(v 2+v 1t)/v 0; C,,(v 2-v 1t)/v 0; D, v 1t/v 0;3,9如图所示,在静止的杯中盛水,弹簧下端固定在杯底,上端系一密度小于水的木球,当杯自由下落后,弹簧稳定时的长度将:当杯自由下落后,弹簧稳定时的长度将:A , 变长;变长; C. C. C. 恢复到原长;恢复到原长;恢复到原长;B , 不变;不变; D. D. D.无法确定;无法确定;无法确定;4,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 、2M 2M、、3M 3M,具有相同的动能,,具有相同的动能,在水平面上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假设它们所受的制动力相同,则它们的制动距离之比是: A , 1:2:3; B.1 B.1::4:9; C.1 C.1::1:1; D.3 D.3::2:1;5,如图所示,棒AB 的B 端支在地上,另一端A 受水平力F 作用,棒平衡,作用,棒平衡, 则地面对棒B 端作用力的方向为:端作用力的方向为:A , 总是偏向棒的左边,如F 1;B , 总是偏向棒的右边,如F 3;C , 总是沿棒的方向如F 2;D , 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上如F 4;6,在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顶端,先让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经过1秒钟再让另一物体也在顶端从静止开始滑动,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将:也在顶端从静止开始滑动,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将:A , 保持恒定;保持恒定; B, B, B, 逐渐拉开;逐渐拉开;逐渐拉开;C, C, 逐渐缩短;逐渐缩短;逐渐缩短; D, D, D, 无确定的关系;无确定的关系;无确定的关系;7,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左过斜面倾角为左过斜面倾角为600,右边斜面倾角为300。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经典力学(共30张PPT)

例1-4 如某质点作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 x 2t. t 2 求①质点在
0 2秒内走的路程。②质点何时到达位置坐标的最大值?
解:(1)由v dx 2 2t
dt
得 S
2
vdt
2
2 2t dt
1
(2 2t)dt
2
(2 2t)dt
0
两边求导
ds r d
dt dt
即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为:v r 两边再求导 dv r d
得切向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关系为a r
dt
而法向加速度an
v2 r
dt r 2
质点作匀变速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位移与角加速度的关系式 为:
比较知:两者数学形式完全相同,说明用角量描述, 可把平 面圆周运动转化为一维运动形式,从而把问题简化.
C. 瞬时速度
v
lim
t 0
r t
dr dt
dx dt
i
dy dt
j
dz dt
k
vxi vy
j vzk
大小:v v dr dr ds
矢量
dt dt dt
方向沿着该时刻质点所在处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指向前方。
D. 瞬时速率
v lim s ds t0 t dt
sin tj)
dt
速度、加速度也可以用其在x、y方向上的分量来表示
二、自然坐标系下的描述
自然坐标系:以动点为坐标原点,以动点所在轨道处的切线和 法线为坐标轴(切向指向前进方向,法向指向曲率中心),、n 为切、法向的单位矢量。
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作匀速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