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局令第15号)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局令第15号)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于2000年2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

二○○○年四月五日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

其使用目的是:(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

其中: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食药监2019年第23号通告j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食药监2019年第23号通告j

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功能,为了在临床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

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已知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

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

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1 —一、适用范围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在注册资料中明确产品的使用期限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医疗器械软件除外),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失效日期是使用期限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后的时间段。

(二)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上市前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预期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评价方法总结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评价方法总结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评价方法总结评价方式确定产品使用期限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医疗器械根据评价或经验预先设定使用期限,通过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证明预先设定值的合理性;一种为不预先设定期限值,通过一种或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评价路径评价路径1为直接对产品进行验证。

可以对该产品进行使用状态列举,完整分析出临床使用的情况,直接进行产品的实时老化试验或者加速老化试验等。

试验时需参考临床使用频率和强度、使用环境的要求。

评价路径2为通过将产品(系统)分解为不同子系统/部件的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应详细分析分解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分解方式(如将产品分为关键部件及非关键部件和/或特征部件及非特征部件和/或可更换部件及不可更换部件和/或运动部件及非运动部件和/或电子部件及机械部件等)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影响因素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确定可考虑以下方面:如高完善性元器件等关键部件、使用频率和强度、运输储存及使用环境、清洗/消毒/灭菌、部件维护维修情况及商业因素等。

注册申请人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确定产品的预期使用期限。

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动态评价产品的使用期限。

另外,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维修、维护和保养可能是必须的。

评价方法对产品的使用期限进行评价时,首先应制定评价方案,在方案中制定产品的采样计划,包括收集产品/部件的目的、选取产品/部件的数量及理由、选择标准和要采样的批次;结合如第六部分所述的影响因素,明确使用期限评价时所采用的具体评估分析方法,其次应按照评价方案进行测试或通过其他过程得出结果,最终形成分析报告。

产品使用期限的具体评估分析方法包括:(一)对产品/关键部件使用加速老化试验进行前瞻性研究,和/或用实时老化相关性进行验证;。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

其使用目的是:(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

其中: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功能,为了在临床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

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已知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

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

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一、适用范围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在注册资料中明确产品的使用期限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医疗器械软件除外),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失效日期是使用期限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后的时间段。

(二)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上市前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预期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三、适用原则有源医疗器械的某一安全相关特性或所声称的性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退化,则该器械需提供“使用期限”。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工作中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规范。

第三条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保障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第四条有关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应当公开透明,确保审查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五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提高技术审查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技术要求第六条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应当科学合理,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和评估。

(二)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三)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应当根据其设计、制造、使用等特点综合考虑,综合评估相关风险。

(四)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应当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和相关指南。

第七条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有源医疗器械的技术评估,包括设计、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二)有源医疗器械的实验验证,包括从理论模型到实际测试的验证过程。

(三)有源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评价。

(四)有源医疗器械的监测和检测。

第八条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应当积极推进与其他相关技术审查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第九条有关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结果应当及时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技术审查体系,确保技术审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责任与义务第十一条有源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销售企业应当承担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有源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验证和评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3号——关于发布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3号——关于发布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3号——关于发布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9.05.08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3号
•【施行日期】2019.05.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19年第23号
关于发布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

为加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查质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药监局
2019年5月8日。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编制:审核:批准:完成时间:一、目的本报告依据《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法规、参考GB/T 34986-2017《产品加速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完成,旨在验证产品的使用期限。

二、评价方式预先设定产品的使用期限为5年,通过试验和分析验证上述内容。

三、评价路径产品主要使用环境为医疗机构,主要适用于(适用范围),预设使用期限为5年。

产品主要由(产品结构)组成,主机是影响整个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整机加速寿命试验验证产品寿命。

采用直接对产品主机进行验证的路径进行评价,对产品主机进行加速老化试验,通过评价最终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满足预期。

四、影响因素分析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范围5℃~40℃、相对湿度范围≤80%、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kPa。

设备运输储存条件:运输过程需防止冲击、剧烈振动和潮湿,环境温度范围-20℃~+55℃,相对湿度范围10%~95%,大气压力范围:70kPa~106kP,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使用频率/时长:≤50次/天,使用环境:医疗机构,实际使用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等的范围在设备预设运行环境范围内,且更优于设备预设运行环境。

(常规运行环境)五、评价方法概述产品主要由(产品结构)组成,主机是影响整个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整机加速寿命试验验证产品寿命,详细验证报告见如下《产品寿命验证报告》。

六、结论综上分析,在考虑了临床使用时日均使用频率及环境温湿度的因素、采用加速老化试验的评价方法的情况下,经风险分析,本产品在温度范围5℃~40℃、相对湿度范围≤80%、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kPa的条件下的使用期限可达5年。

在随机文件用户手册及产品铭牌标签中标注体现。

产品寿命验证报告1目的验证开发的产品是否达到设计寿命。

2适用范围本测试方案适用于产品寿命试验。

以主检型号做寿命试验,覆盖型号与主检型号仅在功能配置及外观颜色有所差异,生产工艺、工作原理等其内容相同,可通过主检型号的寿命试验覆盖验证覆盖型号的产品寿命。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功能,为了在临床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

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已知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

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

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一、适用范围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在注册资料中明确产品的使用期限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医疗器械软件除外),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失效日期是使用期限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后的时间段。

(二)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上市前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预期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年限计算方法贮存模式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年限计算方法贮存模式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年限计算方法贮存模式标题:医疗器械使用年限与贮存模式的探讨医疗器械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年限计算方法及其贮存模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设备。

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年限计算方法1.设备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和复杂程度,将其分为三类: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不同类别的设备使用年限有所差异。

2.参考标准:我国医疗器械使用年限的计算主要参考以下标准:(1)GB/T 18664-2002《医疗器械使用寿命估算指南》(2)YY/T 0148-2006《有源医疗器械使用年限和维修周期的确定方法》3.计算方法:(1)使用寿命:根据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环境和维护情况等因素,估算设备的使用寿命。

(2)使用年限:在设备使用寿命内,根据设备性能、故障率和维修成本等因素,确定设备的使用年限。

(3)折旧:根据设备的经济使用年限和残值,计算设备的年折旧额。

二、有源医疗器械贮存模式1.储存环境:(1)温度:有源医疗器械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10-30℃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设备性能。

(2)湿度:贮存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可能导致设备受潮、发霉或电子元件损坏。

(3)光照:避免将设备暴露在强光环境下,以防设备性能受损。

2.防尘与防菌:(1)设备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灰尘和细菌对设备造成污染。

(2)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仓储管理:(1)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和定期检查。

(2)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使用。

(3)加强对储存环境的监控,确保设备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总结: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年限和贮存模式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目录目录 (1)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2)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编制说明 (6)关于制定《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说明 (7)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8)其他产品的类别划分目录 (40)说明《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收集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分类的各项规定,包括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包括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编制说明,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同时捷通咨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分类的补充文件(2001-2008)进行了汇总及归纳,作为其他产品的类别划分排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之后。

《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仅供公司参考之用,不对外销售,所有客户均可免费索取。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局令第15号)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

其使用目的是:(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

其中: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编制:审核:批准:完成时间:一、目的本报告依据《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法规、参考GB/T 34986-2017《产品加速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完成,旨在验证产品的使用期限。

二、评价方式预先设定产品的使用期限为5年,通过试验和分析验证上述内容。

三、评价路径产品主要使用环境为医疗机构,主要适用于(适用范围),预设使用期限为5年。

产品主要由(产品结构)组成,主机是影响整个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整机加速寿命试验验证产品寿命。

采用直接对产品主机进行验证的路径进行评价,对产品主机进行加速老化试验,通过评价最终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满足预期。

四、影响因素分析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范围5℃~40℃、相对湿度范围≤80%、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kPa。

设备运输储存条件:运输过程需防止冲击、剧烈振动和潮湿,环境温度范围-20℃~+55℃,相对湿度范围10%~95%,大气压力范围:70kPa~106kP,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使用频率/时长:≤50次/天,使用环境:医疗机构,实际使用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等的范围在设备预设运行环境范围内,且更优于设备预设运行环境。

(常规运行环境)五、评价方法概述产品主要由(产品结构)组成,主机是影响整个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整机加速寿命试验验证产品寿命,详细验证报告见如下《产品寿命验证报告》。

六、结论综上分析,在考虑了临床使用时日均使用频率及环境温湿度的因素、采用加速老化试验的评价方法的情况下,经风险分析,本产品在温度范围5℃~40℃、相对湿度范围≤80%、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kPa的条件下的使用期限可达5年。

在随机文件用户手册及产品铭牌标签中标注体现。

产品寿命验证报告1目的验证开发的产品是否达到设计寿命。

2适用范围本测试方案适用于产品寿命试验。

以主检型号做寿命试验,覆盖型号与主检型号仅在功能配置及外观颜色有所差异,生产工艺、工作原理等其内容相同,可通过主检型号的寿命试验覆盖验证覆盖型号的产品寿命。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功能,为了在临床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

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已知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

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

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1 —一、适用范围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在注册资料中明确产品的使用期限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医疗器械软件除外),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失效日期是使用期限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后的时间段。

(二)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上市前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预期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有源植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年限参考评价方法

有源植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年限参考评价方法

有源植入器械安全使用年限参考评价方法1安全使用年限影响分析1.1分析依据对于有源植入器械的安全使用年限分析,应根据其产品的功能型式和结构特征,结合具体使用环境,对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性能失效形式予以分析,同时,对其工作时可能产生或出现的各种危害进行识别。

注: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可参考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GBT 7826-2012《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GB/T 22696. 2-2008《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第2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相关条款进行。

1. 2危险源分析针对有源植入器械,对其危险源的分析应考虑:-电路失效;-电池失效;-壳体失效;-机械危险;-电磁辐射;-电气安全;-其他。

注:安全失效模式及危险源分析可参照GB/T 7826-2012、YY/T 0316-2016的形式予以列表。

•金属材料及零部件失效分析:常见失效模式-断裂: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疲劳断裂、蠕变断裂-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磨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变形磨损-其他:功能性失效、物理性能降级等等•高分子材料失效分析:常见产品失效模式-变形、断裂、开裂、磨损、脱落、分层、起泡;-喷霜、喷油、喷粉、析出、异物;-腐蚀粉化、老化、变色等。

•涂/镀层失效分析:常见失效模式-分层、开裂、腐蚀、起泡、涂/镀层脱落、变色失效等。

•PCB/PCBA失效分析:常见失效模式-漏电、开路(线路、孔)、焊接不良、爆板分层等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常见失效模式-开路、短路、烧毁、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1. 3危害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有源植入器械在使用时,对其危害影响因素的分析,应集中在:使用环境(室外/室内温湿度、气压条件等;体内温度、压力、血液流动状况、心脏起搏状况);负载形式(控制方式等);用电环境(电池电压、电流等);其他意外因素。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验证方法及使用研究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验证方法及使用研究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验证方法及使用研究摘要:使用期限研究是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非临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重点关注的内容。

文章结合医疗器械监管法规标准从企业角度分析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要求,提出企业评价使用期限的方法和要点,为产品获得市场准入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Research on the Valid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rvice Life of Active Medical DevicesCong Lili (Zhuhai Hok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Zhuhai, Guangdong, 519000)Abstract:Research of the service lif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on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device products, and is also a key focus of technical evaluation for medical device registr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research of the service life requirements of active medical de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combining with medical device regulatory regulations, and proposes methods and key points for enterprises to evaluate research of the service life, in order to fully prepare products for market access.Key words:active medical equipment service life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1】和《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2】的要求,医疗器械上市前申请医疗器械注册,应当提交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需的其他资料。

注册申报资料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期限评估报告(有效期验证)

注册申报资料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期限评估报告(有效期验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评估报告产品名称:XXXXXXX型号规格:XXXXXXX完成人员签名:完成时间:2020年XX月XX日文件编号:XXXXXXX目录1目的 (3)2被测设备信息 (3)3产品构成 (3)4应用场景分析 (3)5各部件组件使用寿命分析 (4)6关键易损部件老化寿命测试 (5)6.1试验样品数计算 (5)6.2试验相关参数的确定 (5)6.3试验方法 (7)6.4试验记录及结果计算 (7)6.5评估结果 (8)7评估结论 (8)8参考文献 (8)9附录 (8)1目的概述XXXXXXX的构成及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估影响主机有效期的各个因素,通过预估及开展相关测试验证最终确定出主机的有效期。

依据: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被测设备信息表2-1被测物料序号样机名称物件编号数量1XXXXXXX XXXXXXX1台3产品构成XXXXXXX由主机、XXXX、XXXX、XXXX、XXXX和电源适配器等组成。

每个组件模块由不同材质物料组成,具体细分如表3-1所示表3-1产品组件材质构成4应用场景分析XXXXXXX工作环境要求:温度XX℃~XX℃,相对湿度XX%~XX%,大气压力范围:60kPa~106kPa。

而仪器实际上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及类似场合等带空调的环境内,温度约为25℃左右,故有效期评估以使用环境25℃来进行评估测算。

使用频率估计:在XXX门诊或诊所,XXX每次使用时间最长10min,由于做XX治疗的时间较长,每天最多约能做5个人。

XXX每天使用时间最多为50min。

XXX充电测试:考虑到电池容量在储存使用过程中会下降,取电池容量为降到约80%的电池装入XXX,充满电后,插入测试器模拟实际使用,使产品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测试开始到6小时21min时,XXX电池符号闪烁指示电量不足,在此取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6小时,即充电一次至可至少可以使用7天(6小时/50min)。

5各部件组件使用寿命分析表5-1部件寿命分析6关键易损部件老化寿命测试6.1试验样品数计算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参考硬件设计专家意见,我们假定试验结果为正态分布,设定正常的测试结果变异系数CV 的上限值为0.5,即取值区间为(0,0.50)由正态分布的变异系数上限限值公式:t 0/[0.5ln()3]max (/2)R N CV t R =+=+取 (1)其中:N 为总体单位数,R 为极差,t 为某分布下的样本数或时间值计算可得:已知CV max =0.5的条件下,可得N=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我们估算出试验样本数为5套(参考文献2)。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格式)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格式)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析评价(报告格式)
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完成单位及人员签名:
完成时间:
一、目的
应说明本报告遵照的法规、标准依据,涉及的范围(包括产品及型号)和验证的内容。
二、评价方式
验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预先设定的路径
四、影响因素分析
是/否(采取措施详见风险分析报告)
六、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通过何种评价方式得出产品的使用期限。在何种随机文件中体现。
产品(系统)/子系统/部件名称
影响因素
型号
属性
分解关系类型(如适用)
使用期限/故障率
评价方法
评价完成单位
使用期限内是否导致不可接受风险
下级子系统/部件名称
自主研发/外购件/...
关键部件/非关键部件;特征部件/非特征部件;可更换部件/不可更换部件;运动部件/非运动部件; 电子部件/机械部件/...
加速/实时老化试验; 经验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模拟测试方法或其他理论 及仿真计算;具体评价过程详见附件

医疗器械中级工程师专业考试教材

医疗器械中级工程师专业考试教材

本文档包含内容:考纲、第一部分专业课答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法规基础知识1掌握以下定义:1.1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1.2 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指产品说明、标签或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

)1.3 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1.暂时: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 小时以内;2.短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上30 日以内;3.长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超过30 日;4.连续使用时间:器械按预期目的,没有间断地实际发生作用的时间。

1.4 医疗器械的使用部位: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1.5 植入器械: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这些器械部分留在体内至少30 天以上,这些器械被认为是植入器械。

1.6 有源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其它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1.7 重复使用外科器械:指器械用于外科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的手术过程,不连接任何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新使用的器械。

2.掌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制度: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3.熟悉医疗器械产品申报注册应提交的资料: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为了在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

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

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以及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

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

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一、适用范围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在注册资料中提供产品的使用期限及相关的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除独立软件),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定义:保持产品预期用途,且可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期限。

失效日期是有效期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使用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使用后的时间段。

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前确定的保持产品预期用途,且可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预期期限。

三、适用原则有源医疗器械的某一安全相关特性或所声称的性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退化,则该器械需提供“使用期限”。

在分析产品可能退化的特性时,生产企业必须考虑风险分析的结果及风险缓解措施。

通过采取措施,保证在使用期限内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能不会降低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生产企业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动态评价产品的使用期限,安全性降低到风险不可接受的程度时,相关责任方(生产企业和或使用机构)应评估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器械旨在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且性能易于退化(例如起搏器),则产品必须给出使用期限,且应保证在使用期限内失效率接近零。

四、评价方式生产企业确定产品使用期限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企业根据评价或经验预先设定期限值,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证明预先设定值的合理性;另外一种为企业不预先设定期限值,通过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产品的期限值。

五、评价路径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有源医疗器械设备,可通过直接对整机进行验证的评价路径进行评价。

可以对该设备进行使用状态列举,完整分析出临床使用的情况,直接进行整机的实时老化试验或者加速老化试验等。

实验时需参考临床使用强度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对于不适宜进行整机测试的复杂有源医疗器械设备或系统,可通过将设备分解为不同部件的评价路径对其进行评价。

首先应详细分析系统与部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分解方式(如将系统分为关键部件及非关键部件、特征部件及非特征部件、可更换部件及不可更换部件、运动部件及非运动部件、电子部件及机械部件等)确定整机的使用期限。

(详见图1)图1 产品使用期限评价路径六、影响因素使用期限不仅与设备相关,也与设备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者、患者/储存运输等多重因素相关,同时也与产品上市前的预期使用寿命的分析及上市后产品的监测、使用等其他变量相关(详见图2)。

为了确定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必须综合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

由于存在影响设备使用期限的因素有许多,生产企业可能无法控制所有因素,但如果考虑得当,可以使这些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最小化。

另一方面,没有一套详尽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所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根据生产器械的特点,分析影响该器械的因素。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确定可考虑以下方面:如高完善性元器件等关键部件、使用频率和强度、运输储存及使用环境、清洗/消毒/灭菌、部件维护维修情况、经验数据及商业因素等。

生产企业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确定产品的预期使用期限。

另外,生产企业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动态评价产品的使用期限,当产品上市后在使用期限内未发生不可避免的风险,则维持上市前确定的使用期限;当产品上市后在使用期限内未发生不可避免的风险,经重新评估也可以延长上市前确定的使用期限;当产品上市后在使用期限内容安全性降低到风险不可接受的程度时,相关责任方(生产企业和或使用机构)应评估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维修、维护和保养可能是必须的。

图2 产品使用期限影响因素以下列出可能对设备使用期限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6.1 关键部件有源医疗器械一般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产品预期用途息息相关的部件可做为关键部件。

关键部件的使用期限一般影响整机的使用期限。

在评估关键部件时,可能会考虑以下方面内容:关键部件的安全有效性能(例如电解质强度、电阻或电池电量等理化特性)是否会随时间退化?关键部件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实施预期功能的能力发生退化?不同生产制造过程或生产制造过程的改变是否对关键部件长期使用性能产生影响?6.2 使用频率和强度在同样的使用环境等条件下,临床使用频繁或使用强度较高的设备使用期限显然要短于使用次数较少且强度较低的设备。

设备或部件的临床参考使用频率既可以包括使用次数,连续工作时长,也可以包括一系列的临床应用场景,或者是各种因素的组合。

生产企业应按照临床使用情况评估产品的使用频率。

设备或部件使用期限的使用强度可包含产品临床正常使用情况或极限使用情况,例如正常/最大功率运行,正常/最大电压,正常/最大电流等情况,也可通过极限压力测试及单一故障测试对产品的使用强度进行验证。

对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如果该医疗器械配有植入式电源,则随机文件应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估计当医疗器械被调整到生产企业规定的标称设定值和调整到实际临床应用最高消耗电流组合参数时电源的使用期限。

6.3 运输、储存及使用环境某些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容易老化的设备,即使处于储存阶段放置不用也会减少其使用期限。

另外,某些受运输过程影响大的产品,使用期限也可能会受影响。

因此,评估设备和设备部件的使用期限时应考虑随机文件中所述的的极限运输及储存和使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压力、可见光照、其他辐射、振动、冲击等环境及机械条件对其带来的腐蚀、老化、机械磨损或生物材料降解等影响。

应保证产品的使用期限可满足运输、储存及使用的要求。

若通过风险分析后运输及使用环境条件并不会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则上述条件可不作为使用期限判定的重点内容。

6.4清洗消毒清洗和消毒是产品的使用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该过程中的升温或干燥程序在多次应用后产生累积效应可能会对产品性能产生退化影响,生产企业应评估其对产品使用期限的影响。

6.5包装灭菌不同的灭菌方式(环氧乙烷灭菌、射线灭菌)和包装方式对产品的使用期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除了评估其对产品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各自的有效期特性。

6.6经验数据可通过国外上市产品或同类产品的使用经验数据分析推断出申报产品的使用期限。

使用已有的经验数据进行使用期限估计时应注意考虑数据的如下特性:真实性,市场销售数据应该真实可靠。

充足性,达到声明的使用期限的市场数据应该足够多,以便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无偏性,市场数据需要足够中立,不能有偏向或者选择性的提供数据。

数据获得的追踪链是可靠的。

应该提供分布信息,给出置信区间。

6.7 商业因素商业因素包括销售策略、售后服务等,有些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会根据上述因素而确定。

七、评价方法对设备的使用期限进行评价时,首先应明确使用期限确定过程或其中各个阶段的完成单位;其次应制定设备的采样计划,包括收集设备/部件的目的、选取设备/部件的数量和选择标准以及要采样的批次;再次,制定组件、包装、灭菌和储存的评估计划,以确定是否上述内容的任何一个都有自己的单独的期限考虑,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的使用期限;另外,需制定设备使用期限的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对产品/关键部件使用加速老化试验(详见附录1)进行前瞻性研究,和/或用实时老化相关性进行验证;2、使用本产品或同类产品的经验进行回顾性研究,其须涉及样本的测试、投诉历史或公开文献的研究等;3、对产品/关键部件基于MTBF(详见附录1)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模拟测试方法或其他理论及仿真计算方法。

以上方法均可以单独或组合采用。

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科学的方法。

7.1 不同部件的测试验证关键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分析可以依据可靠性分析来评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Z 299C-2006——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中的方法,如有其他同类型的标准也可以参考。

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分析可以采用寿命加速实验或者直接进行临床场景累计实验。

例如:预期机械臂在10年内伸缩10万次,那么可以通过10万次机械实验之后观察机械臂的状态得出结论。

进行加速实验的部件,需制定加速实验的理论模型,给出加速因子的计算方法。

7.2 类比的原则同类产品或者同类部件应是硬件结构基本一致,材料基本一致,电气性能指标(电压,功率,电流)接近,主要的工艺流程类似,工作环境和临床参考使用强度接近的产品和部件。

7.2.1 如果通过整机的同类产品的类比分析来评价产品的使用期限需给出详细的对比信息。

基本信息应包括: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

技术信息应包括:关键技术指标和工艺特点。

这些技术指标应基于负荷实际,例如:电压,功率,电流,适用的占空比,部分性能指标,主要的工艺名称,MTBF等。

基准条件信息包括:使用气候环境(温度,湿度,气压),机械环境(振动耐受特性,碰撞耐受特性),临床参考使用强度等。

7.2.2 如果通过部件的类比分析来评价部件的使用期限时除了需要提供7.2.1的信息外,还应给出部件的如下信息:基本信息应包括: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

技术信息应包括:关键技术指标和工艺特点。

这些技术指标应基于负荷实际,例如:电压,功率,电流,适用的占空比,部件性能指标,接口规范。

基准条件信息包括:使用气候环境(温度,湿度,气压),机械环境(振动耐受特性,碰撞耐受特性),临床参考使用强度等。

八、使用期限的说明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生产企业应该在研究资料、产品风险分析资料、说明书及标签等注册文件中明确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

若产品发生与使用期限相关的变更时,应重新考虑各因素对使用期限的影响。

当医疗器械标签由于大小受限而无法标明使用期限全部内容的,可在标签中明确“该内容详见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