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陈四楼矿240万吨新井通风安全设计

合集下载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摘要】陈四楼北风井永久锁口11m,井壁预留风道口、安全出口、压风管预留洞及注浆管预留洞,施工时揭露粉砂层,是目前国内已施工永久锁口最深、地层最复杂、设计最复杂的矿井。

在施工中,采用钢架结构外敷钢板封闭的整体风道口支架,针对防片帮、防坠、防下沉等安全及快速施工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创造了永城矿区施工新记录。

【关键词】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施工0.工程概述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1997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67.4年,为满足矿井北翼生产通风需要,新增加北风井。

北风井工业广场位于永城市陈集镇汉臣村,井筒净直径φ5.0m,全深462m,表土段深度376.3m,冻结深度410m。

锁口施工利用ivg型临时井架,设计布置一套单钩提升。

工厂场内自然地坪标高为+34.8m,封口盘面设计标高+35.6m(±0.0相当于绝对标高+37.0m)。

永久锁口设计深度11m。

永久锁口底口标高+26.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壁厚1.2m(其中外壁厚度600mm,内壁厚度600mm)。

井壁结构为双层钢筋混凝土。

1.地层特征根据检查孔地质报告及地质柱状图,陈四楼北风井永久锁口穿过的地层自上而下为:黄土6.35m、粉砂13.63m,呈土黄色局部略带肉色含钙质松散状湿度较大。

2.掘砌施工方案北风井永久锁口施工采用人工挖土、配合cx-55型挖掘机挖掘,将土装入5m3吊桶内,用主提jkz-2.8/15.5绞车提升,经翻矸溜槽落地、铲车排土至指定排矸地点。

自上而下掘进、临时支护,从下向上浇灌砼一次施工完成。

永久锁口-11m ~-1.5m部分按图纸设计施工,同时预留风道口、安全出口墙部及风筒及风水管路临时出口(1200×1200mm)。

-1.5m ~±0部分待井筒落底后再按设计施工,同时预留安全出口拱部及注浆管、压风管硐口。

陈四楼煤矿课程设计

陈四楼煤矿课程设计

陈四楼煤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陈四楼煤矿的基本情况、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陈四楼煤矿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矿区规模、资源储量等。

2.了解矿井建设的全过程,包括井筒建设、巷道布置、通风系统等。

3.学习煤矿开采的基本方法,如钻孔爆破法、切割法等,并了解其适用条件。

4.掌握煤矿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瓦斯防治、火灾预防、事故应急预案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陈四楼煤矿的矿井建设、开采和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使用测量工具、绘制矿井图纸等。

3.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煤矿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煤矿安全的重视。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安全和技术革新。

具体安排如下:1.矿井建设:介绍陈四楼煤矿的地理位置、矿区规模、资源储量等基本情况,以及矿井建设的全过程,包括井筒建设、巷道布置、通风系统等。

2.煤矿开采:讲解煤矿开采的基本方法,如钻孔爆破法、切割法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

同时,介绍陈四楼煤矿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模式。

3.煤矿安全:阐述煤矿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瓦斯防治、火灾预防、事故应急预案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4.技术革新:介绍煤矿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如智能化采矿、绿色矿山建设等,以及陈四楼煤矿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煤矿开采、矿井建设、煤矿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煤矿行业的发展、技术革新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1. 引言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重要保障,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并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2. 毕业设计背景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能源供应基地,对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矿井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持续性。

因此,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成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课题。

3. 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

具体的设计目标如下:•提高矿井内部空气质量,确保矿工的健康与安全;•控制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优化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并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4. 设计方案4.1 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矿井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机、风管、进风口、排风口、防治装置等组成部分。

本设计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整个通风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4.2.1 风机选择和布置合理选择风机类型和布置位置,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矿井内部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4.2.2 风管设计根据矿井的结构和布置情况,确定风管的数量、直径和布局方式,降低风阻,提高通风效果。

4.2.3 进排风口设计合理布置进排风口,实现矿井内空气的均匀分布和有序流通。

4.2.4 防治装置设计设计并安装瓦斯浓度监测装置、防爆设备等,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设计采用PLC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监测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调整风机的转速和风量,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5. 设计实施方案5.1 设计流程本毕业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研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相关技术和现状;2.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3.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选取;4.进行通风系统的仿真模拟和性能测试;5.设计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6.进行系统的实际搭建和调试;7.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永城矿区陈四楼井矿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教材

永城矿区陈四楼井矿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教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王普专业班级:煤采专10-1指导教师:齐学元2012 年12 月26 日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4)1.1矿区概述 (4)1.1.1.交通位置 (4)1.1.2.自然地理概况 (4)1.1.3.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5)1.2.井田地质 (6)1.2.1.地形 (6)1.2.2.井田勘探程度 (6)1.2.3.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 (7)1.2.4.地温 (9)1.3.煤层 (9)1.3.1.煤层埋藏条件 (9)1.3.2.煤层围岩性质 (9)1.3.3.煤质 (10)1.3.4.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 (10)1.3.5.煤层的埋藏条件 (10)1.3.6.带区煤层特征 (11)1.3.7.地质构造 (11)1.3.8.顶底板特性 (11)1.3.9.水文地质 (11)1.3.10.地表情况 (12)2.带区巷道布置 (12)2.1.带区位置 (12)2.2.带区的生产能力 (12)2.2.1.带区工业储量 (13)2.2.2.计算采区或带区的服务年限 (14)2.2.3.验算采区采出率 (14)2.3.采区或带区内的再划分 (14)2.3.1.采煤工作面长度 (14)2.3.2.带区内的工作面数目 (15)2.3.3.工作面生产能力 (15)2.3.4.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目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15)2.4.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6)2.4.1.带区所需的开拓巷道 (16)2.4.2.带区巷道布置系统 (16)2.4.3.带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16)2.4.4.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20)2.4.5.采区上、下部车场只作选型。

(20)2.4.6.带区下部平车场线路设计 (20)3.采煤工艺设计 (21)3.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21)3.1.1.带区内的采煤工艺设计 (21)3.1.2.选用设备。

(21)3.1.3.采煤与装煤 (21)3.1.4.运煤 (23)3.1.5.处理采空区 (28)3.2.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8)3.2.1.煤层地质条件 (28)3.2.2.工作面生产能力 (28)3.2.3.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 (28)3.2.4.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 (28)3.2.5.经济合理的工作面长度 (29)3.3.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9)3.3.1.各种图标 (29)3.3.2.关工种及出勤人数表 (33)3.3.3.采煤工作面布置图(1:50) (33)3.3.4.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和(1:2000)剖面图(1:2000) (33)3.4.课程设计总结 (33)3.6.参考文献: (34)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永城矿区陈四楼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为陈集、城厢、顺和县所辖。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4)ABSTRACT (5)前言 (6)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7)1.1 井田概况 (7)1.1.1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7)地形地貌 (7)气象 (7)1.1.2主要自然灾害 (8)1.2安全条件 (9)地质特征 (9)煤层及煤质 (11)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11)水文地质 (12)第二章矿井开拓与开采 (14)2.1 埋深及开采条件 (14)井田开拓 (14)2.2开采储量及服务年限 (16)第三章瓦斯灾害防治 (22)3.1 煤层瓦斯涌出量计算 (22)3.1.1 工作面可抽放量计算和抽放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25)3.2 煤层瓦斯抽放方法设计 (28)3.2.1 抽放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28)3.2.2 抽放钻孔参数确定 (28)绘制抽放钻孔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 (29)3.3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 (30)3.3.1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设施的配置和布置 (30)3.3.2 抽放管路的计算和选择 (31)3.3.3瓦斯泵选型 (32)3.3.4瓦斯泵流量和压力计算 (34)3.3.5瓦斯泵选型确定 (35)3.4防突措施 (35)3.4.1 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分析 (35)3.4.2 综合防突措施 (36)3.4.3 其他防突措施 (36)3.4.4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预测仪器 (38)3.4.5 安全防护措施 (41)第四章矿井通风系统 (44)4.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44)4.1.1 采区的通风方式和工作面通风系统 (44)4.2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 (45)4.2.1 矿井风量计算和分配 (45)4.3 掘进通风 (52)4.3.1 掘进通风方法 (52)4.3.2 局部通风设备选型 (52)4.3.3 局部通风机设置要求 (53)4.3.4 防止产生循环风的安全措施 (53)4.4 硐室通风 (53)4.4.1 井下独立通风硐室的通风系统及安全措施 (53)4.4.2 采用扩散通风的酮室及通风要求 (54)4.5 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54)4.5.1 通风构筑物设置 (54)4.5.2 通风构筑物设置技术要求 (54)4.6 矿井主通风机及矿井反风 (55)4.6.1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55)4.6.2 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 (59)4.7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抗灾能力分析 (60)4.7.1 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对矿井安全的保证程度和措施 (60)4.7.2 其它安全保证措施 (60)第五章粉尘灾害防治 (62)5.1 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 (62)第六章矿井火害防治 (68)6.1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 (68)第七章矿井水害防治 (73)7.1 矿井水文地质 (74)地质构造 (75)7.2 矿井防治水措施 (77)第九章矿井安全监测与监控 (89)9.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 (90)参考文献 (92)[1] 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上、中、下册)[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93)致谢 (93)本设计得以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以及同学的指导和帮助。

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

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
中 固分 类 号 : D7 5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8 文 章 编 号 :0 3—0 0 2 1 0 10 5 6( 0 0j 8一O 1 1 2—0 2
陈 四楼煤矿通 风 系 统 为混 合式 通 风 , 井通 风 矿 系统 复杂 , 在角联 风路 , 存 系统相 对不稳 定 。随着矿 井开采 范 围的延伸扩 大 , 井通 风 网络 复杂 , 在不 矿 存 确定性 , 给矿井 通风 系统管理 增加 了难度 , 对矿井 安 全 生产管 理十分 不利 。其 中中央风 井通 风机通风 效
2 1 年第 8 00 期
中州煤 炭
总第 16 7 期
陈 四楼 煤矿 通 风 系 统 优 化
荣 向东 , 王 珏
( . 国矿 业 大 学 , 苏 徐 州 2 0 8; . 南 煤 业化 工 集 团 永 煤 公 司 陈四 楼 煤 矿 , 1中 江 210 2 河 河南 永 城 46 0 7 6 0)
作者 简 介 :荣 向 东 ( 9 2 ), , 南 永 城 人 , 级 工 程 师 ,9 5年 17 ~ 男 河 高 19
毕业 于 淮 南 矿 业 学 院 , 中国 矿业 大学 安 全 工 程 学 院 在职 研 究 生 , 现从
事 安 全 生 产技 术 管 理 工 作 。

l 2・ 1
2 矿 井通 风 系统 改 造 的 必 要 性
根 据 矿 井 采 掘 生 产 情 况 和 南 七 采 区结 束 后 通 风
题, 对矿 井通 风系统进 行 了分析 , 定 了优化方 案并 确 进行 实施 。
系统 情况 ( 1 , 图 ) 矿井 通风 系统存 在下述 问题 :
1 原 矿 井 通 风 系 统 概 况
1/ , 1 s 负压 27 1P ; 风井安 装 2台 F C Z8N2 2 3 a 北 B D 一-o 8 型 矿 用 防 爆 对 旋 轴 流式 通 风 机 , 备 Y F 6 M18 配 B 50 .

基于MVSS仿真的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MVSS仿真的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3 台, 在算法上解决了无初值迭代求解 , 实现了固定 半割集下的通风网络按需分风 , 对于通路 的求解采 用基于节点驱动的算法 , 加速 了程序的执行 , 使得陈
四楼矿 通风 仿真 系统得 以顺 利实 现 。
表 2 网络解算条件
井通风系统的角联风路 , 使采区供风不稳定 , 尤其是
南 皮大 巷南七 分 风 点 向南 北 的 分 风量 大 小 不 一 , 导 致 通风 系统 的不稳 定及 通风 系统 管理 困难 。南 翼风 量均通 过南 大巷 供 应 , 巷道长、 断 面 相对 较 小 , 巷 道 阻力较 大 , 是造 成 中 央风 井 和南 风井 阻力 大 的 主要
功耗 , 为煤矿安全 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同时也提 高了煤炭生产安全性, 加快煤矿现代化、 智能化
进程。
关键 词
M V S S可视 化
仿 真模拟
矿 井通风 系统优 化
陈四楼煤矿 目 前通风方式主要为混合式 , 其 中,
主井 、 副 井进 风 , 中央 风井 、 南 风井 及北 风井 排风 , 通
格式文件转换生成仿真系统图的方式创建 了该矿仿
真文档 。依据现有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对其进行 了系统 地检 查 , 并新 建 “ 风路 ” 图层 , 根 据 实 际巷 道 布置 情 况 在该 图层 上 重新 绘 制通 风 系 统 , 打开 M V S S / 3 D . N e t 软件 , 利用绘制 的 d x f 文件重新生成 仿真系统 图, 其局部放大图如图 1 所示。 利用 M V S S / 3 D . N E T软件 对 图进行 连通性 检
安全 的 四楼煤矿 MV S S通风仿 真 系统建立
根据 陈四楼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普查 、 调研及通 风系统阻力测试 , 共采集 4 5 0 0多组数据 , 并 获得了 各 个井 巷 的 风 阻 值 、 实 际 风 量 及 风 速 4 。 , 采用 d x f

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材料备课讲稿

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材料备课讲稿

附件1: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材料深化安全五自建设推进安全自主管理构建矿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陈四楼煤矿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1997年11月6日建成投产,是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投产的第一对生产矿井。

井田面积73km2,可采储量2亿多吨。

设计生产能力240万t/a,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450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开拓水平-440m,目前开采的为二2煤,平均厚度为2.45m。

矿井正常涌水量585m3/h,最大涌水量1145m3/h。

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经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2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0.07m3/min,为瓦斯矿井。

陈四楼煤矿在安全生产上能够取得一定成绩,其原因在于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 及《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8号)等一系列上级文件精神,始终以“敬畏法律法规、敬畏职工生命”的态度,秉承“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紧紧围绕集团公司“012345”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陈矿特色的安全管理做法,并连续10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死亡,创出了永煤第一、煤化领先的安全发展业绩。

这些做法可概括为,以“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为核心的安全“五自”管理体系,即“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

一、矿井自主,实现生产安全零事故(一)理念引领知行合一,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生命至高无上。

任何一个职工兄弟的伤亡,对他的家庭都是灭顶之灾。

副省长陈雪枫在永煤公司任董事长时提出的“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诠释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绘就了企业安全愿景,彻底摒弃了“干煤矿不可能不死人”的传统观念,领导干部牢记“安全工作60分与其他工作 40分”的业绩评判标准,以“再好的经济效益也比不过人的宝贵生命,再大的功劳也抵不过死人之过”为安全价值标准,坚持“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最高信条,持续深化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层层解码安全“零”理念,以安全伙伴、安全股票、隐患买卖、设备准运、六项清单等为载体,构建起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线的安全管理防控网,“严管干部、厚爱职工”,“扑下身子抓现场、放下架子做榜样”,使全矿上下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磁场。

矿井通风毕业论文及设计

矿井通风毕业论文及设计

矿井通风毕业论文及设计摘要本设计矿井为xxx240万吨/年新矿井设计,共有2层可采煤层17#、21#。

煤层工业牌号为1/3焦煤,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20700Mt,服务年限为61a。

设计采用以双立井为主的联合开拓方式,划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

达产时采区为一采区和二采区,各布置一个工作面,联合布置,17#、21#层单独开采。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顶板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区通风系统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上行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矿井容易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39 m3/s,困难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46m3/s。

进而选出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 NO-22,电动机型号为YB355M2-8,且对矿井所需通风构筑物进行布置。

关键词: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通风阻力AbstractThe design of mine for Hegang Junde Coal Mining Group 2,400,000 tons / year of new mine design, a total of 2 coal seam layer 17 #, 21 #. Industrial grade coal is 1 / 3 coking coal, the design of min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700Mt, length of service for the 61a double shaft design combined to open up the wa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six mining area. Mining area at the middle of a mining area and the second mining area, the layout of a face, a joint arrangement, 17 #, 21 # layers separate mining. Mining methods to falling down a long wall coal mining law, mining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technology approach for the entire roof falling Act.Mine ventilation for partition type, the method of taking thetype of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s for the mining area and transport up the mountain track up the mountain into the wind, to wind up the mountain back to the wind, coal face using "U"-type upstream ventilation, the use of heading face pressure-in ventilation, mine design to be easy to time the wind was 139 m3 / s, designed to be a difficult time for the air flow 146m3 / s. Elected to the main mine fan model BD NO-22, the motor model YB35M2-8,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ine ventilation required to set up their equipment.Key words :ventilation desig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ventilation resistance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 井田概况 (1)1.1.1 井田位置及范围 (1)1.1.2 交通位置 (1)1.1.3 地形地势 (1)1.1.4 气候雨量风向风速 (1)1.1.5 河流 (2)1.2 地质特征 (3)1.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3)1.2.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3)1.2.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3)1.2.4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4)1.2.5 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 (5)1.2.6 煤质、牌号及用途 (5)第2章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6)2.1 井田境界 (6)2.1.1 井田周边状况 (6)2.1.2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6)2.1.3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6)2.2 井田储量 (6)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 (6)2.2.2 保安煤柱 (7)2.2.3 储量计算方法 (7)2.2.4 储量计算的评价 (8)2.3 矿井工业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8) 2.3.1 矿井工作制度 (8)2.3.2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8)2.3.3 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 (9)第3章井田开拓 (10)3.1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10)3.1.1 井硐形式和数目 (10)3.1.2 井硐位置及坐标 (10)3.1.3 水平数目及高度 (11)3.1.4 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 (11)3.1.5 采区划分 (13)3.2 井硐布置和施工 (14)3.2.1 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筒支护 (14) 3.2.2 井硐布置及装备 (14)3.2.3 井筒延深的初步意见 (17)3.3 开采顺序 (17)3.3.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 (17)3.3.2 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 (17)3.4 矿井提升系统 (17)第4章采区通风 (19)4.1 采区设计概述 (19)4.1.1 设计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采区煤柱 (19) 4.1.2 采区的地质和煤层情况 (19)4.1.3 采区的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 (19) 4.1.4 采区巷道布置 (20)4.2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23)4.2.1 采煤方法选择 (23)4.2.2 回采工艺 (23)4.3 采区通风 (26)4.3.1 采区概况 (26)4.3.2 采区通风设计原则及要求 (26)4.3.3 采区上山通风系统选择 (27)4.3.4 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27)4.4 掘进通风 (30)4.4.1 局部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31)4.4.2 局部通风方法 (31)4.4.3 风筒及局部通风机选择 (32)第5章矿井通风系统 (33)5.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33)5.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 (33)5.1.2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34)5.1.3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37)5.2 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38)5.2.1 风量计算的标准和原则 (38)5.2.2 矿井风量计算 (40)5.2.3 矿井总风量计算 (45)5.2.4 矿井风量分配 (45)5.2.4 风量分配后的风速校核 (46)5.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49)5.3.1 图纸和编制数据 (49)5.3.2 风网图的绘制 (52)5.3.3 摩擦阻力的计算 (52)5.3.4 局部阻力的计算 (59)5.3.5 自然风压 (59)5.3.6 矿井通风总阻力 (62)5.3.7 矿井等积孔 (62)5.4 扇风机的选择 (64)5.4.1 选择原则及步骤 (64)5.4.2 扇风机的选择 (65)5.4.3 主扇工况点 (66)5.4.5 选择电动机 (69)5.5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70)5.5.1 计算主扇运转耗电量 (70)5.5.2 吨煤通风电费计算 (71)5.6 通风构筑物 (71)5.6.1 通风构筑物 (71)5.6.2 主要通风机附属设备 (72)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

陈四楼煤矿北风井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掘砌施工【摘要】陈四楼北风井永久锁口11m,井壁预留风道口、安全出口、压风管预留洞及注浆管预留洞,施工时揭露粉砂层,是目前国内已施工永久锁口最深、地层最复杂、设计最复杂的矿井。

在施工中,采用钢架结构外敷钢板封闭的整体风道口支架,针对防片帮、防坠、防下沉等安全及快速施工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创造了永城矿区施工新记录。

【关键词】永久锁口;安全;快速;施工0.工程概述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1997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67.4年,为满足矿井北翼生产通风需要,新增加北风井。

北风井工业广场位于永城市陈集镇汉臣村,井筒净直径Φ5.0m,全深462m,表土段深度376.3m,冻结深度410m。

锁口施工利用IVG型临时井架,设计布置一套单钩提升。

工厂场内自然地坪标高为+34.8m,封口盘面设计标高+35.6m(±0.0相当于绝对标高+37.0m)。

永久锁口设计深度11m。

永久锁口底口标高+26.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壁厚1.2m(其中外壁厚度600mm,内壁厚度600mm)。

井壁结构为双层钢筋混凝土。

1.地层特征根据检查孔地质报告及地质柱状图,陈四楼北风井永久锁口穿过的地层自上而下为:黄土6.35m、粉砂13.63m,呈土黄色局部略带肉色含钙质松散状湿度较大。

2.掘砌施工方案北风井永久锁口施工采用人工挖土、配合CX-55型挖掘机挖掘,将土装入5m3吊桶内,用主提JKZ-2.8/15.5绞车提升,经翻矸溜槽落地、铲车排土至指定排矸地点。

自上而下掘进、临时支护,从下向上浇灌砼一次施工完成。

永久锁口-11m ~-1.5m部分按图纸设计施工,同时预留风道口、安全出口墙部及风筒及风水管路临时出口(1200×1200mm)。

-1.5m ~±0部分待井筒落底后再按设计施工,同时预留安全出口拱部及注浆管、压风管硐口。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能源工程系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12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任务1.毕业设计目的《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毕业设计,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生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即通过岗位综合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后,进行综合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全面体现的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满足“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要求。

2.毕业设计的任务根据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个矿井(或采区)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矿井灾害防治专题设计(如矿井瓦斯防治、矿井自然火灾防治等专题)。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 根据岗位综合实践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条件进行设计(即真题实作)。

2.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分章、节书写,并用四号仿宋体字书写。

除附图和附表外,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也可打印)。

3.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正文、附图和附表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页码。

说明书文字应简练,一般不少于8000字。

4.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引用的公式和参考资料,应在文字的右上方注明参考文献的序号。

并在说明书的最后编列出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目的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名、作者名、参考页码等。

5.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的附图和附表必须符合制图标准,必须有名称和说明。

6.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应附有前言。

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目的、任务和意义;毕业设计的背景;毕业设计的感受;以及毕业设计的组织完善建议。

7.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应编有目录,写明章节、标题和页码。

8.设计图纸的数量应根据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确定。

必须使用制图统一规定标准的图纸,图面布置应整齐、均匀、整洁、美观。

图纸的比例、字体、字母及图型符号等可参考有关通风安全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题目名称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2.矿井灾害防治专题设计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第二部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由设计(论文)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

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陈四楼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20 8 m处 ,地 面标 高 + 5 3 m,设计 井 口标 高 +3m,井 筒深 7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关键 词 :煤矿 ;通 风 系统 ;优 化
中图分类 号 :T 7 4 D 2
l 概 述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7 —0 5 ( 0 0 0 -0 10 6 1 9 9 2 1 )20 0 -3
到的最高 负压 只有 3 0 P ,不 能满 足需风 要求 。因此 ,需 90 a
通风 路 线 总 阻 力 为 37 . P ,阻 力 大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通 491a
案 。选 用 方 案 三 后 的 系 统分 析结 论 为 : 1 )北 风 井 投 运 后 ,北 风井 担 负 矿 井 北 翼 采 区通 风 , 中
央风井 、南风井共 同担负矿 井南翼采 区通风 ,矿井成 为混

2 通风 现状 的技 术测 定与 分析
为确定矿井通 风系 统最优 方案 ,首 先进行 了矿井 通 风 系统各用风地点及 主要 进 回风巷 的风量 、阻力等参 数 的技 术测定 。风 网技术测定采用气压计法 中的两点 同时测定法 , 即在 同一条分支巷 道 的两端用 两 台气压计 同时读 数 ,从 而 减少气压 波动 、风 门开启 、矿 车运 行等 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 , 提高所测定数据 的准确性 。 ‘ 1 )根据实 际测量结果 ,可得 出陈 四楼煤矿 三段阻力分 布情况 ,见表 1 。从表 1 以看 出 ,两条主测路线的用风段 可 阻力所 占百分 比均 较 大 ,回风 段 的百 米阻 力值 也 均较 大 ,
收 稿 日期 :20 0 2 0 9— 4— 3
155 m / ,较大 ,导致该 段 阻力 较 大达 25 5 a 3 0 . 5 s 0 . P 。13—

陈四楼矿区课程设计

陈四楼矿区课程设计

陈四楼矿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陈四楼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开采历史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描述陈四楼矿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

2.列举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3.解释矿区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1.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矿区的地理位置和结构。

2.通过对实地的考察,识别不同的地质层和矿藏。

3.分析矿区开采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包括: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家乡地质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陈四楼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开采历史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陈四楼矿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介绍。

2.矿区主要的矿产资源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矿区开采活动的历史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4.矿区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5.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对陈四楼矿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介绍矿区的地质、矿产、历史及环保知识。

2.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矿区,直观了解矿区现状。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矿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4.案例分析法:分析矿区开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综合运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地质学、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教材。

2.参考书籍:精选地质学、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作矿区地质、开采活动的PPT和视频资料。

4.实验设备:配备地质勘探工具,供学生实地操作使用。

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角度的学习平台。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在陈四楼矿区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20**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陈四楼矿240万吨新井通风安全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陈四楼矿240万吨新井通风安全设计摘要本设计分为一般部分和科技英语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永城矿区陈四楼煤矿240万吨/年新井通风安全设计;科技英语翻译部分为计算机映射采矿中的断层。

陈四楼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55年,采用立井单水平,回风大巷布置在岩层中作为本矿井的开拓方案。

水平设在-520米。

带区布置采用带区单一煤层分带巷道布置,初期在一带区布置一个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一次开采。

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轨道斜巷进风,皮带斜巷回风。

根据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风量和通风阻力计算选择主要通风机,并对通风系统进行了评价。

设计对矿井的瓦斯、自然发火等自然灾害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对自然发火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黄泥灌浆设计,可有效防治自然发火。

科技英语翻译部分探讨了计算机映射采矿中的断层,并举例说明!关键词:立井;长壁;抽出;突水;断层ABSTRACTThis design is made up of the ordinary part and the scientific English translation part.The ordinary part is the ventilation safety design of 2.4 Mt/a. The scientific English translate part is about the mining’s chasm in the post of the computer.Chensi colliery designing production capability is 2.4Mt/a, and the service time limit is 55 years. Its mining method is of the vertical shaft with single levels up and down hill. The level is on -520m. The set-up of the belt area applies single seam zone roadway layout. In the early period, we set up an integrated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a tilt-wall mining. The mining applies Out of a ventilation shaft, the track Inclined Drift into the wind, Inclined Drift back to the wind belt. The mine’s ventilation mac hine is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mine’s air quantity in easy and difficulty ventilation period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ine’s ventil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mine’s ventilation system is evaluated.We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asters of methane, natural fire and so on, and we especially dwell on the prevention of natural fire and the design of yellow mud grouting, and it has a good result.The scientific English translate part proclaims that the mining’s chasm in the post of t he computer and gives some examples.Key words: vertical mining; longwall; draw out; sudden inflow of water; chasm目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矿区概述.................................................................. 11.2井田地质特征 .............................................................. 11.2.1 勘探程度.............................................................. 11.2.2 地层.................................................................. 21.2.3 地质构造.............................................................. 31.2.4 水文地质.............................................................. 31.3煤层特征.................................................................. 41.3.1 煤层.................................................................. 41.3.2 煤的特征.............................................................. 41.3.3 开采技术条件.......................................................... 52 井田开拓 ................................................................... 62.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62.2井筒形式确定 .............................................................. 62.3工业广场及井筒位置 ........................................................ 72.4开采水平的确定 ............................................................ 72.5大巷和井底车场的布置...................................................... 72.6矿井开拓方案.............................................................. 82.7 矿井的基本巷道.......................................................... 83 采煤方法与采区巷道布置.................................................... 103.1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103.1.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 103.1.2生产系统 ............................................................ 113.1.3带区内巷道掘进 ...................................................... 113.2带区主要硐室 ............................................................ 123.3采煤方法 ................................................................ 123.1采煤工艺方式 ............................................................ 134 矿井通风 ................................................................. 144.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144.1.1矿井地质概况 ........................................................ 144.1.2开拓方式 ............................................................ 144.1.3开采方法 ............................................................ 144.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 154.1.5工作制、人数 ........................................................ 154.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 154.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 154.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164.2.3.确定矿井通风方法.................................................... 174.2.4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 184.2.5、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194.3矿井风量计算 ............................................................ 204.3.1矿井风量的计算原则 .................................................. 204.3.2 总风量的计算........................................................ 204.3.3 矿井风量分配........................................................ 244.4掘进通风................................................................ 254.4.1 掘进通风方法的选择.................................................. 254.4.2 掘进通风量.......................................................... 264.4.3 掘进工作面设备选择.................................................. 264.5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 ...................................................... 284.5.1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 284.5.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324.5.3 矿井通风总风阻...................................................... 374.5.4 矿井通风等积孔...................................................... 384.5.5 矿井通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384.6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 394.6.1 矿井自然风压的计算.................................................. 394.6.2 通风机的选择........................................................ 404.6.3 电动机的选择........................................................ 424.6.4对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 ............................................ 444.6.5对反风、风峒的要求 .................................................. 444.7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 454.7.1矿井反风的目的和意义 ................................................ 454.7.2 矿井反风设施的布置.................................................. 454.7.3 对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464.8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 4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475.1矿井火灾................................................................ 475.1.1 矿井自然发火概况.................................................... 485.1.2 矿井自然发火分析.................................................... 485.1.3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预报及监测措施.................................... 505.1.4 防灭火措施.......................................................... 515.2矿井瓦斯................................................................ 555.2.1 矿井瓦斯地质条件.................................................... 575.2.2 矿井及采区瓦斯涌出概况.............................................. 575.2.3 矿井瓦斯防治措施.................................................... 585.3井下防治水措施 .......................................................... 615.4避灾路线................................................................ 61参考文献: ................................................................. 63致谢 ..................................................................... 8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永城矿区陈四楼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行政区属于永城市城厢、陈集、顺和三个乡,井田中心南距永城市区8k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