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军训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于树立教育的正确取向。

本研究就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1.了解某中学的德育工作现状;2.探究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改进和完善某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某中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以便全面了解该校的德育现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面向学生,另一份面向教师与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意见;2.针对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访谈,与校领导和德育主任交流,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某中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工作现状1.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展顺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2.德育课程设置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3.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逐步提高。

2.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繁文缛节化;2.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缺乏有效衔接;3.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

3. 研究结论1.德育工作应该重视目标导向、系统性和科学性;2.应加强德育工作的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3.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明确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2.探索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3.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4.重视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完善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六、结语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中学的德育工作,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学教育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一段时光,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德育环境。

遵从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让德育具体、见效、持久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针对中学德育渗透如何融入学科教学,深入探讨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一)立足学科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中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坚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课程教学中汲取内涵,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宣扬正能量。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掌握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形成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是有效推进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课题中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把德育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把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德育素养。

二、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一)讲故事、旁征博引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运用讲故事、旁征博引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融入力所当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乐于思考,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采取多元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渠道传授德育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常多方位的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三)加大考试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学生一生的事业,在德育渗透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合理把握考试压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内容在中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实现德育渗透。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的渗透也将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国家联合多所中学进行了一项以“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为课题的调研,本次调研旨在研究当前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问题以及改革措施,为实现德育同学科教学融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20所中学,调查对象有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式,收集了有关德育渗透的实证数据。

首先,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大多数学校都实施了“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但是学校和教师对此模式的理解和实施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大多数学校还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德育内容单一,授课内容混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其次,根据研究,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但对德育课程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认知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家长对德育课程的关注也不够,老师缺少时间、精力和知识保障,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

最后,针对上述现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完善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提高德育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多媒体等新技术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改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德育实践;加强家长教育,增强家庭德育的针对性。

经过这次调研,发现当前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改革策略的促进下,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本次调研为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未来可以通过更加创新的策略探索、提出更加有效的改革经验,最终实现德育同学科教学融合,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德育渗透状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而改革的路径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并为德育渗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希望能够为中学德育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研究德育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在学校,应以德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家庭应以身教为先,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

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倡导公德、责任、友善等共同的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诸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德育水平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方法,并报告其实施效果。

二、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案例。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各类道德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

通过家校联合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进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社会环境营造:1. 公德倡导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不仅要求教学质量过硬,更要求学生树立个人的理想,增强社会担当意识,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德育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质,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而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效地指导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把知识运用自然环境中去,并让其成为活动和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增强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从体系结构上来说,可分为内容性、形式性以及评价性3个部分。

内容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知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融入到课程内容当中,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和思想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形式性是指在课堂活动中,把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省思、讨论、分析等活动形式,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

评价性是指在德育评价中,以客观、全面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在学科学习和行为素养发展渗透方面,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评价指导,以培养学生理想追求、诚实守信、勇于开拓、心存感恩、敬业奉献的精神特质。

此外,在实施德育渗透时,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即要作为学生社会行为价值观的导师,把实际的道德行为规范引导给学生,在教学中多做个人交流,表现出良好的教师品行,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肯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把它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并在各方面为学校建立和完善有关德育渗透的机制,以使学生能从学习中受到德育教育的有效影响,从而促进全面的学习发展。

学校开展军训工作的总结报告精选5篇

学校开展军训工作的总结报告精选5篇

学校开展军训工作的总结报告精选五篇篇一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的军训,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官兵的大力帮助下,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军训成果显著,特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明确分工、落实计划、齐抓共管。

今年的军训工作是对我校新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第一次综合的考验和评价,对我校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校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并成立了军训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和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德育处的同志和新生班主任及来我校训练的官兵组成,大家共同商量,集思广益,明确分工,达成共识,制定了严谨的军训计划,为搞好今年的军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校的军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今年我校军训的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有十个中队,七百多名学生参加,给予了我校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特派一名股长带领十名教官来我校指导训练,每个中队由一名教官负责军训,带队干部统筹指挥,在训练期间,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

有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他们是怀着憧憬、神秘、好奇的心理来参加军训的,结果与其想法截然不同,军事训练的艰苦程度、艰辛程度是他们远远想象不到的,军训这几天有时烈日当空,有时阴风细雨,我们的学生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努力克服薄弱的意志,达到训练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效果突出,成果显著。

20xx届新生通过这次军训,亲身体验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首先表现在精神面貌的改变,身体素质的增强;其次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团结友善的崇高精神;第三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学习我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光荣传统,深刻、深入地把军魂、军威融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使之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五天的军训,已经顺利的结束,我们一定将军训带来的成果在工作实际中长久的保持下来,为我校的腾飞而贡献力量。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2006年9月――2009年7月,我校进行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的实践活动。

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

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

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微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

对中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如何更好地对各年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是我校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针对此种德育教育的状况,我校提出,要利用各种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实验。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课题的研究中参加研究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针对所教学科和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深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供德育工作的全套完整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

2. 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褪色,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养,成为当前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套全面的德育工作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在问卷调查阶段,我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验证德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方案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德育工作全套完整方案:5.1 德育目标本方案的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5.2 德育措施本方案的德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德育课程,完善德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德育平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机会;•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德育课题军训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军训结题报告

《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结题报告本课题组内容提要: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新要求,在京津冀一体化,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的大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应用,我校德育处申报了校级课题"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半年的实验、工作,汇总了前十几年军训材料,顺利地完成了课题实验工作,取得了实验的预期成果。

主题词:军训德育工作教学模式课题实验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引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2005年11月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决定促使担负历史使命的职业教育者抛弃一切顾虑,为国家职教事业努力拼搏,职业教育进入红红火火热气腾腾的夏天。

教育部等六部门2014年6月23日公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1480万人。

规划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

规划要求分两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至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德育校长军训工作总结5篇

德育校长军训工作总结5篇

德育校长军训工作总结5篇德育校长军训工作总结精选5篇德育校长军训工作总结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教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校x级新生为期5天的军训就要圆满结束了。

看了同学们的汇报表演,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发现通过本次军训:吃苦耐劳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气质,开拓进取的神采已在我校学子身上体现!总体上,我认为这次军训非常成功!同学们步伐整齐、口号洪亮,一个个英姿飒爽,让我从中看到了你们军训过程中无比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看到了你们的蓬勃朝气和美好未来。

教官们严格的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为全校师生作出了表率。

在此我谨代表柳埠一中全体师生向教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肩负历史重任的中学生参加由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是新时期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学校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社会家长、学生较受欢迎的有益活动。

这5天的军训实践表明:军训,能使学生深切感受现代军人的生活、从而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军训,能使学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苦磨练,从而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英雄主义品格;军训,能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良好教育,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和努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意识;军训,能使学生受到个人行为修养教育和训练,对学生立志修身,努力成才,报效祖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学校开展军事训练活动,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学们,军训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是你们走进我校的第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增强了你们的体质,磨练了你们的意志,锻炼了你们的品质,培养了你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让你们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使你们有了广阔的视觉,有了新的人生境界。

这次军训,将会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闪光的一页,照亮你们的人生航程。

同学们,在军训后你们将走进教室,漫游于书山学海,用丰富的知识充盈你们的头脑。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训练场上的严格规范、一丝不苟、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和勤学苦练的训练要诀,同样也是你们获取知识的法宝、取得成绩的武器。

军训总结报告范文10篇

军训总结报告范文10篇

军训总结报告范文10篇军训的目的是:增加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 深刻领悟“立德、立学、立行、立新”的真正含义。

今日的我给大家共享了军训总结报告范文, 假如想看更多的请点击军训总结查看。

军训总结报告范文19月2日至9月5日我校对全校学生进展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

此次军训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在各部门的通力帮助, 相互协作下, 取得了圆满胜利。

军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别形式, 在造就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行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造就同学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品质, 造就艰辛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志气;有利于同学们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养的增加。

一周以来, 老师们尽职尽责, 在训练过程中, 学校的领导以及各班班主任都赐予了军训活动大力的支持。

在军训期间, 同学们以解放军战士为典范, 严格训练, 不畏气候地改变, 对每一种军姿都谨慎领悟, 反复训练, 做到队伍行列整齐, 步调相同, 响亮的喊号声、回荡在操场上。

大多数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完全遵照小教官的要求, 一切行好听指挥。

尽管有的同学身体素养不太好, 但是, 他们仍旧咬紧牙关, 坚持训练。

通过一周的军训, 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改变, 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学们在军训中的表现, 初步呈现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 这是对学生们今后成长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坚信, 通过这次军训, 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短暂的军训生活给大家留下了美妙而难忘的回忆, 想必, 每一位同学都忘不了惊慌严格的列队训练, 忘不了那整齐响亮的口号声。

此次军训, 定会在全校师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军训总结报告范文28月25日—28日, 是学校新__届初中学生为期四天的军训。

这次军训, 150余名学生在教官和学校带队的领导、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在同学们的刻苦训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为这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结题报告本课题组内容提要: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新要求,在京津冀一体化,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的大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应用,我校德育处申报了校级课题“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半年的实验、工作,汇总了前十几年军训材料,顺利地完成了课题实验工作,取得了实验的预期成果。

主题词:军训德育工作教学模式课题实验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引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2005年11月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决定促使担负历史使命的职业教育者抛弃一切顾虑,为国家职教事业努力拼搏,职业教育进入红红火火热气腾腾的夏天。

教育部等六部门2014年6月23日公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1480万人。

规划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

规划要求分两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至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统称,下同)共同推进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

规划要求,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

实现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具有平等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

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

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迅速跨入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时期。

我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这股热潮,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

德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以其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利用多年的时间研究了军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经过实施,效果良好,乘着校级课题申报的东风,我们又一次把这个课题提到日程上来,经过几个月,几个人的辛勤整理,已经将成果呈现,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和价值这些年来,教育部门对国防教育算是够重视,在大中学生中进行为期一周或半个月的军训。

这本是好事,军训可以煅炼人的意志,培养无所畏惧的军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军训的出发点是好的,行动也是有意的,但到学生中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经过非正式调查,结果让人莫衷一是。

镜头一:现在中学生的军训基本就是晒太阳,齐步走,喊口号。

实在没什么意思,大家老说什么锻炼意志、团结同学、但是人们都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没啥作用啊!镜头二:现在很多人在脑子里搜索军训的记忆恐怕只剩下“一二一,立正”了!镜头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名义上是接受过国防教育的,经过艰苦军训的,但训了些什么,会干什么?镜头四:我们的国防意识是相当的差,大部分年轻人是没有摸过枪的,更别说对先进武器的使用了。

一旦国家有战事,别说直接上战场,就是怎么跑都不会,防空防弹知识一概没谱。

镜头五:这是好事啊!军训可以煅炼人的意志,培养无所畏惧的军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军训是对男孩子的刚性教育,去掉当今男孩身上的那股恶心的嗲气与那股装出来的小资情调是大有裨益的。

军训对于我们中学生的重要性是不用置疑的,这算是对国民的一项国防教育。

镜头六:别以为操场喊声振天,立正,稍息,一二一,雄赳赳气昂昂的,一件事情反复做重复做,谁也受不了,走完了步子再练向左转向右转,一练就是一星期,天天重复,直练到手脚发麻,腰酸背痛,这就叫军训,这些东西还用得着军训?一个体育老师不就绰绰有余!镜头八:军训嘛就得学到点军事知识,比如持枪射击,比如兵器知识,比如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恐,这些东西才是军训的必修内容,才是学生最需要知道的东西,我敢担保,这是学生最喜爱的,也会对学生一生有所收益的。

面对学生这种种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想呢?多数人可能会斥责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

不可否认有这层因素,但很大的原因是否还在于我们的军训内容呢?偏离军训的本质与学生的追求,重复单一,枯燥乏味。

如果谁有兴趣去旁观一下学生的军训,就会很快领略到某些人的呆板与愚蠢。

本课题组所要做的就是让军训更有用,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教育本身。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作为中职学校一线教师,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如何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础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军训作为每一个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校的第一堂课凸显它的重要性。

军训是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之初认识自己,认识新的集体,新的团队的第一次接触,根据西方学者总结得出了形象沟通的“55387”定律:我们在认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对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本班的学生,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班级的规章制度等在进行认识。

所以军训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我们学校作为国家级示范校,在各种学生管理制度上也是非常完善的,而有一些学生却可能把初中或者在其它院校的一些习气带到我们学校里来,可能会视制度于不顾,所以在开学之初必须要正校风,正学风。

尽量让学生更快一融入到我校的集体生活中来,不捣乱,不懒散,作风优良,积极踏实。

故此,我们于2015年以《新生军训在职业学校德育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究》进行校级课题研究,并在7月进行了总结并上报校级评审组进行结题评估。

那么什么是军训呢?军训,在我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军训”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

以后各朝代都有过对学生实施军训的记载。

根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

秦至唐宋“军训”逐渐被弃,清末民初“军训”时兴时滞。

军训的重启是在1929年,其时,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军事教育重新受到重视。

当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其中规定,“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并其他高等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期内,各校学生应受连续三星期之严格训练”。

1931年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高中以上学校加紧军事教育的通令》。

希望通过军事训练,“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

当时,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进行连续三周的军训,教官则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

训练项目包括传授军事学识的技能和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前者包括学科和术科。

学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

术科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夜间演习等等。

当时的军训成绩考核极其严格,不及格的学生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若至毕业时仍不及格,则不准毕业;凡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及格者,不得投考大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统一的军训中断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重新开始。

我国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真正走向正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

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并从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行军训试点,后又增加了北京邮电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

在两批14所高等院校中,进行了21个军事专业课题的训练。

从1955年至1957年间,教育部、国防部依据《兵役法》的规定,又先后批准在全国127所中等学校进行军训试点。

高等院校重点进行预备役技术军官训练;高级中学进行基础军事训练。

实践证明,上述军事训练,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全国53个大、中城市的38所高等院校和70所高级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军训试点。

1965年,根据党中央有关大专院校学生到部队当一段时间兵的指示精神,全国又有部分大专院校学生到部队下连当兵。

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大好局面,开展学生军训时机日趋成熟。

1981年中共中央下发第11号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恢复了学生军训。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发了新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军训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