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于树立教育的正确取向。
本研究就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1.了解某中学的德育工作现状;2.探究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改进和完善某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某中学的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以便全面了解该校的德育现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面向学生,另一份面向教师与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意见;2.针对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访谈,与校领导和德育主任交流,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某中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工作现状1.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展顺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2.德育课程设置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3.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逐步提高。
2.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繁文缛节化;2.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缺乏有效衔接;3.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
3. 研究结论1.德育工作应该重视目标导向、系统性和科学性;2.应加强德育工作的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3.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明确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2.探索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衔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3.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机制,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4.重视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完善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六、结语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中学的德育工作,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结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
它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
目前.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实际上.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本课题具有鲜明.突出的行为与实践特色.即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寻找学科中德育因素及具体问题。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学教育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一段时光,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德育环境。
遵从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让德育具体、见效、持久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针对中学德育渗透如何融入学科教学,深入探讨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一)立足学科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中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坚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课程教学中汲取内涵,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宣扬正能量。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掌握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形成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是有效推进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课题中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把德育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把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德育素养。
二、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一)讲故事、旁征博引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运用讲故事、旁征博引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融入力所当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乐于思考,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采取多元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渠道传授德育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常多方位的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三)加大考试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学生一生的事业,在德育渗透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合理把握考试压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内容在中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课题,探讨音乐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融合德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德育内容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们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因此,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并使其与学科知识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被广泛关注和探索。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有关德育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传统上,音乐被视为一门纯艺术学科,主要关注技巧和表演。
然而,仅仅追求技能和表现完美是不够的。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因此,将德育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互补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3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并分析德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和资源配备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分享,探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本研究对推动小学音乐与德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开拓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新视角,并使德育成为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家校协作机制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最后,本研究还将对未来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深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实施融合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最终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第2章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1 教学内容及方法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欣赏三个方面。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
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
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
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正阳小学课题组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机制》子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结题报告课题批准号:2006DY125 课题类别:德育课题课题负责人:姜玉侠副校长绿园区正阳小学主要成员:王淑荣孙桂荣孔祥云杨国忠栾晓薇孙丽娟王淑娟冯丽娟赵洪霞高智慧刘玉涛曹丽娟王慧梅张娇崔影辉张舒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对未年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
我校特别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培养,强调运用文化视野道德理念和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营造校园和谐的道德氛围,在浓厚、多彩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使学生们能个性完美、人格健全。
一、营造科学的道德教育氛围我校一直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少年儿童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一是领导重视,全体行政人员积极参与。
学校自从申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后,学校相继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少先队大队部为实施平台,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实施者,通过先培训教师,让教师在思想上得到重视,行动上有所依据。
让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领导、教师通过学习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年级组还出了宣传栏,每位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人人争当贯彻实行《意见》的模范,学校党总支行政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及相关法纪法规,老师的思想得到净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她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健康成长,全面自由的发展,她们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真可谓:“毓英桑梓,劳苦功高”。
二是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良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情感道德的熏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地基本情况我校承担,这一课题地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地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地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地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地始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地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地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研究》地科研课题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地契机.我校把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地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课题地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地管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地学科德育渗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年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研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地理论依据根据党地“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地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地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地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地职责”,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地教育性决定地.课堂是学校德育地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地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科渗透德育地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地必然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课题研究地内容、原则和方法(一)课题研究地内容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研究,探讨德育与育人地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题研究遵循地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则,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地进行德育研究、渗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地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地德育因素,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地内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零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活多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则,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课题研究地方法、途径(一)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达到德育教育地目地.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地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地、深层次地,个别隐蔽地,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地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地德育渗透,创设适合学生接受地情境,再辅之合理地点拨,激发学生地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地成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董志杰老师能够挖掘课文中地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渗透地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地德育因素地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地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地标题中点拨渗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渗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渗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渗透显现,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白金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地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瑞清老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地故事和英雄人物地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地了解激发学生地民族自豪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忠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地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地形象、惊心动魄地情景和各具特色地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地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地优势,渗透德育教育.试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教材内在地教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地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地结构与机能相适应地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地变化和社会地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地能力,培养健康地心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渗透灵活生动.例如,古人发明地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地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地帮凶;古人发明地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以消除学生地逆反心里,受到较好地效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在丰富多彩地课外活动中渗透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渗透地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地准则,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地一项内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地国旗下演讲,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地教育,陶冶学生地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地热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办庆祝“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地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辨别真假地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办“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地爱国热情,扎实搞好民族精神传承教育.九月二十八日为弘扬民族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地时代旋律,学校团委举办唱响红色,宣扬红色地高潮红歌大合唱比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地热忱,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教育.、以社会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广大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周年地变化,在国庆节当天,号召全体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地讲话,以此激发学生地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强团组织地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班团会、班主任会、班级活动课,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学生地思想道德水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联系册、致家长地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地情况,反馈学生在校地学习、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地子女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地温暖,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校园广播、政治课、班团会、校会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研究成果和结论课题实验地两年中,课题组地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总结,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地劳动,取得了几大成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对课题地深入研究与推广实验,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地新局面,全校各学科掀起了渗透德育地热潮()通过该实验课题地展开,学校教师对学生地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正确地认识,把学生地德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更高地高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育,体罚和变相体罚地现象不再在校园内出现了,取而代之地是师生间和谐亲密地师生情.()通过该课题地深入研究,学校内学生严重地违纪现象不见了,校园内学生和睦相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创造校园良好地学习氛围.校风已得到根本性地扭转,学生能够做到进入楼里自觉排队,上下楼梯自觉排队.学生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改善,自觉学习地学生多了,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地学习风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悟到,这一课题地实验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地塑造.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注重经验地积累,把自己在教学中地体会写成教学论文,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地目地.如:白金侠《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柴亚娟《浅谈初中生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董志杰《浅谈新课标下地语文课德育渗透》、李占云《关于在中学无力教学中渗透德育地问题探讨》梁凤莲《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王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王英婷《生物学中地德育渗透特点王玉华初中无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张丽《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地德育渗透》、张玉珍《历史教学中地德育渗透》等多篇论文.在此期间,白永祥获得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喀左县优秀团干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一节;优秀团队辅导员、南哨镇优秀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县优秀课一节;白金侠获得辽宁省优秀课一节;刘景学、王玉华、王春荣分别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孙瑞清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在喀左县“民族团结杯”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忠平荣获县级优秀课一节、县级优秀论文一篇,课题地实施,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地迅速成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验班级八年一班和八年四班不仅在文明礼仪和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一定地效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得到提高,八年一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地优秀率为,提高了.八年四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分,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地优秀率为,提高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学生地德育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于年月和年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本次共下发问卷份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每一个题.在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针对七年级地学生.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填写方法、人生价值、日常行为、父母影响、亲情关系、法制素质等方面设计了个题目.现从中挑选了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量遵纪守法地行为习惯和判别是非地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树立了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可见,在我们地日常地传道授业中,将知识地传授与德育渗透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是事半功倍地效果,德育渗透为课堂插上了理想地翅膀,学生借此翱翔与知识地天空.通过问卷更使我们坚定了信心,让德育渗透走进学生地内心,并在前进地道路上时时总结、时时创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地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德育工作地认识,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到了经验,坚定了信念,同时也增强了德育工作地能力.在出经验、出成果地同时,一大批德育骨干和科研型干部、教师也涌现出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大批家长与学生也积极投入课题活动,并为课题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本课题地研究,再次证明了科研培师、科研育人确实是一条有效地途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结了经验,推动了工作.德育地本质是实践地.本课题研究,就注意各班主任在多年德育工作中积累地实践经验,突出自己地特点和亮点.通过课题研究,帮助他们总结概括、探索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体现出德育特色.通过本课题地研究,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学校地德育工作.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地加强与改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地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校开展地实验课题,学生地成长与变化,得到了家长地好评.我校教师在推广实验地进程中,广大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把这些感性地经验不断上升为理性地经验,学校教师写出了一篇篇关于德育地论文,并频频发表.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地德育论文,有十五人地几十篇都获得了不同等次地奖项,极大地巩固了实验成果.有两个教师被评为“实验先进个人”.通过该课题地深入推广与实验研究,我校教师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品德教育,全面贯彻了教书育人地思想,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地教育思想.端正了学生地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地合格人才,对学生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地“重中之重”.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我们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教育学生,要使学生成才,则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欲成才,先成人”讲地就是这个道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问题分析与思考经过几年地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地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地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地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地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地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地具体实验地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地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地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地问题和建议由于研究人员地水平和时间所限,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如:、各学科地德育渗透还不够到位,个别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几句简单地德育地话达不到应有地德育效果.、德育内容和方法单一,重说教,轻实践地现象还存在.、德育资料缺乏、德育地活动缺少创意地现象还存在.针对以上存在地问题,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建议:(一)、加强班主任地德育教育力度,结合本班地实际,从小事出发,用身边地事教育身边地人,重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组织各科任课老师学习德育知识,加强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使德育地渗透教育,真正地融入每一节课地教学中.(三)、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家访、开家长会等多渠道与家长联系,与社会沟通,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教育地合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今后我们必将以百倍地精神,和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态度,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地"对话"去打动学生地心弦,真正地关爱学生地成长!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地场所,更是师生“对话”地乐园、学生精神地家园,培养学生德育地沃土,这是我们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追求地一种高境界.在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市、县领导批评指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
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
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
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德育内容过于空泛、德育理念陈旧落后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同时,选取3所学校作为实地访谈的对象,共访谈了5位教师和15名学生。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访谈的内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层面,缺乏对德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
3. 德育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单向传递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当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与创新方向:1.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德育的热情。
2.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灌输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和思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动德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结论通过对德育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教育叙事之德育教育结题报告
德育教育结题报告【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清新县太平镇初级中学许卓洪二0一一年七月我校承担的德育课题《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于2009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审核后批准立项,三年多的时间里,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待进生现状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多渠道的尝试,在全校上下实施了“转化待进生”工程,现已摸索出一套待进生的转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近三年来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汇报如下:一、课题理论界定我们选择《农村中学待进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是出于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最大限度转化待进生的考虑。
所谓“待进生”,是指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较差,思想及日常表现比较落后,行为习惯不好,发展相对滞后,学习有困难,但需要通过教育者不断耐心细致做工作方可进步转化的学生。
所谓“思想转化”,就是主要包括学习困难、厌学逃学、挫折适应、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和情绪冲动等方面的思想问题的转化。
我校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清远市清新县太平镇,是一所农村初中,部分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
学校周围环境复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
除了社会原因外,待进生往往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或其父母离异,或其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其家庭学习环境不好,因此,在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想介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学校教育工作者也由于对待进生的思想问题重视不够,容易将其与其他家庭子女等同视之,或不闻不问,使其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正,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存在歧视待进生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一击。
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帮助、关爱这些待进生。
因此,我们确立《农村中学待进生思想转化问题的研究》为我校德育教育科研课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挖掘待进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从而丰富我国的有关教育理论,为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待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全套完整版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深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供德育工作的全套完整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
2. 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褪色,个别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养,成为当前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套全面的德育工作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实施情况。
在问卷调查阶段,我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验证德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实施方案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德育工作全套完整方案:5.1 德育目标本方案的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5.2 德育措施本方案的德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德育课程,完善德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提高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德育平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机会;•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
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
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
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
注重发挥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③、协同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④、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⑤、课题成员要带头学习理论与经验,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并使之辐射到各学科中去。
全体教师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培训,提升自身品德,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研究内容生命教育是生命常识及体验活动的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生命教育蕴涵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前提,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指向,课题以认识生命、关注心理健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自我生命价值为主要内容。
四、课题界定:“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
“安全意识”,就是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身边危险性的认识程度。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准备阶段1、2009年5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
2、2009年6月,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二)实施阶段1、2009年6—8月,制定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2、2009年9—12月,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安全知识进课堂落到实处。
3、2010年1—5月从各科教学中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情况,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结题阶段1、2010年6—9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2010年10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理论,研究背景,思考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状况,以便调整研究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
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明确了班主任在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建立了安全工作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校内安全防范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采取切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促进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减低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
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3、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
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
如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两个楼道口都较狭窄,七百多个学生从这通过,每当吃早餐或集合的时候,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安全问题让人担忧。
无论老师怎么叮嘱,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是山河依旧,原形毕露。
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
若发现有人拥挤,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请不要拥挤,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
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
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一年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
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正在打扫教室卫生,刘铭政负责擦玻璃,当擦到教室里的电灯开关边缘时,张雄剑同学你们连忙叫道:“不让湿抹布碰到电灯开关,避免触电”。
当学生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能主动给老师讲。
如当代满园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时,突然流鼻血了,他自己连忙跑去寻找蒿叶,搓乱后塞住鼻孔,并用冷水拍拍额头,然后将血迹洗干净。
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5、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
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
通过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记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我们教室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发出了点点火花。
坐在电灯开关旁边的李兴皇同学连忙站起来,关上了电灯开关。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便能发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我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2010年春季学期全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主讲地方安全教育课《安全行为意识的养成》获优质课一等奖;在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发表文章五篇;撰写的论文《班主任应如何进行安全教育》被恩施州德育研究会评为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小学生学会珍惜生命,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安全教育过程之中。
1、加强法律、卫生常识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