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案例
地震教案公开课(精选五篇)
地震教案公开课(精选五篇)第一篇:地震教案公开课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上课前给大家播放的是一首安逸自在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不过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尽快从这种悠闲的氛围中走出来,因为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一个严重的话题。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美国的一部大片《2012》,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灾害是什么?(板书:地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对人类有哪些灾害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把镜头定格在那一个个不愿意回顾的瞬间(PPT图片)教师:对面难易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地表现出渺小和脆弱。
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和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面临地震,如何防范,如何自救?如何将伤害降到最低?这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1. 地震的成因和组成要素教师:地震这么可怕,我们赶快去了解一下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板书:地震成因)我们先来看两个小实验:相片,往两头施加一定的里,相片会发生褶皱。
但是,相片韧性太好了。
老师在你们的课桌底下放了一根筷子。
(实验),往筷子内缓慢匀速地施加一定的力直至筷子断裂,感受一下那种感觉。
假设相片筷子就是地壳岩层,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岩层褶皱----断裂地震)教师: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范围广。
大家知道哪个地方损失最惨重?这是为什么呢?(震源震中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地震的组成要素。
(播放并介绍)2. 地震分布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吗?你们也许觉得地震离我们很遥远,你知道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是哪些地区吗?请看世界地震分布图。
(板书:地震分布)(两幅图看完后: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
例如唐山大地震。
而且根据预测。
)教师:同学们,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顺其自然,坐以待毙,我们要积极面对。
3.地震预报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带来的危害又那么巨大。
所以掌握一些地震的预报知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懂得避震的一些应急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避震的技能,学以致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材料及准备: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活动一:观察地震现象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大家想不想看?(唐山大地震)。
(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2、1976年7月28号,在河北唐山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
3、通过观看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4、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5、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猜想验证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大胆鼓励学生猜测)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活动三: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2、总结实验方案:①、把毛巾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向中金挤压。
②、用手压住木棒,用另一只手用力压木棍3、总结:地球的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引起的。
三、汇报交流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表格汇报、小组互评活动四: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阅读资料卡:地震谚语介绍我国的伟大发明世界上的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张衡)避震小常识,播放逃生视频。
四、拓展活动: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2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危害等。
2. 培养学生应对地震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的基本知识。
2. 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1. 地震时如何正确判断安全出口。
2. 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技巧。
教学准备:1. 地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地震逃生和自救手册。
3. 地震模拟训练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地震图片、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危害等。
-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 地震的成因:地壳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等。
- 地震的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2. 教师展示地震逃生和自救手册,讲解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技巧。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逃生和自救,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
2. 学生分享模拟训练的感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1. 教师讲解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技巧。
- 地震时如何正确判断安全出口。
- 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2. 教师展示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自救互救技巧。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地震时,如果被困在废墟中,我们应该怎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自救互救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地震逃生与自救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
一、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学会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与自救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地震教育课程:在活动前,先给学生上一堂关于地震基本知识的教育课程。
讲解地震的定义、原因、预防以及逃生与自救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震。
2. 模拟地震墙: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制作一个模拟地震墙。
可以用彩纸、黏土等材料制作地震爆炸后的场景,并在上面添加一些困难的障碍物,如桌椅倒塌、门被堵住等,以模拟真实地震现场。
3. 逃生道具:准备一些逃生道具,如安全帽、手电筒、急救包等。
这些道具可以在活动中作为奖励给学生。
4. 分组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
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团队领导,负责协调组内事务。
三、活动流程1. 场景再现:将学生带到教室,介绍模拟地震墙和逃生道具。
让学生进入感受地震后的紧急情况,提醒他们保持冷静并寻找安全出口。
2. 知识复习:回顾地震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原因、预防方法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答题或小游戏,巩固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
3. 教学演示:由教师示范地震时的正确逃生与自救方法,如保护头部、寻找掩护物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做笔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小组实践: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的指示,依次进行地震逃生与自救演练。
模拟地震墙上的障碍物将增加难度。
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合理利用逃生道具,尽快安全脱险。
6. 经验总结: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逃生与自救的关键点,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一、活动主题:地震与对应二、活动年级:小学五年级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的特点。
2. 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逃生和急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活动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地震现场,设置倒塌的房屋、断裂的电线杆等。
2. 道具准备:准备一些地震逃生器材,如安全帽、手电筒、防毒面具等。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地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地震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何逃生和急救。
引导学生学习地震逃生的相关知识,如躲到坚固的桌子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演示:教师进行地震逃生和急救的演示,让学生清楚了解地震逃生的步骤和急救的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震逃生和急救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地震逃生和急救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震逃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6. 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检验学生对地震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活动内容与教学资源1. 活动内容:(1) 学习地震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地震预警信号及其识别。
(3) 学习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与逃生技巧。
(4) 学习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知识。
(5) 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活动。
2. 教学资源:(1) 地震知识讲解视频。
(2) 地震逃生道具(如安全帽、手电筒等)。
(3) 地震应急预案。
(4) 地震逃生演练场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第一章:地震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和地震的级别划分。
2. 培养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定义及发生原因2. 地震级别的划分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理。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地震的定义及发生原因。
2. 学生能理解地震级别的划分。
第二章:地震前的预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提高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地震前的征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前的常见预兆2. 如何判断和应对地震前的征兆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前的预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
2.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寻找地震前的征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地震前的常见预兆。
2. 学生能正确判断和应对地震前的征兆。
第三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冷静应对地震,确保自身安全。
二、教学内容1.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2. 地震时的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和逃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地震。
2. 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震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知识,提高学生的地震灾后应对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度过地震灾害。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2. 地震后的互帮互助精神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地震灾后的应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地震后的互帮互助行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地震电子教案
3.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
以及带来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说出科学技术在火山预报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_ G,XhYXS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谈话:
二、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课展示
1.从庞贝古城的故事引入本课的教学。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来自维苏威厚厚的火山灰掩埋了位于地中海和维苏威火山之间的罗马古城庞贝。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已经把大约一半以上的被埋藏的古城挖掘了出来。我们因此可以看到当年的庞贝古城的城墙、商店、房屋、石板街、古罗马广场、寺庙、公共浴室等设施,当时城里居住着大约两万居民。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一起查阅有关庞贝古城的资料,看看科学家在考古中还发现庞贝古城居民的哪些日常生活,把收集到的资料课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把事先收集有关庞贝古城的故事制成多媒体或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火山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懂得火山喷发有时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几乎来不及躲避,几乎在瞬间一座美丽城市就会从地球上突然消失。WwOT}4_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5日
执教教师:刘正学
单元章节
第五单元
课题
20火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能按照指导完成模拟实验。4_v,h<_z
2.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JCQ7
2.能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告诉给其他同
教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地震发生时一、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强烈地震撕裂了四川省的汶川大地,数以万计的房屋化为瓦砾,也使数万人在地震中罹难。
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神州大地爱潮澎汹涌。
社会各界、国际友人,不需语言动员,自发捐款捐物、献血,义赈义演……二、问题的提出电视中灾情直播,报纸上的灾区信息,孩子们被震撼了,“老师,你知道地震吗?四川地震了”“老师,我和妈妈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我和妈妈都会哭”“老师,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孩子吗?”“我们可以怎样帮助那些同学呢?”“老师,我想把我喜欢的笔盒送给灾区的同学”是的,我知道,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自然与纯洁。
在这场灾难中,他们的善良和中华民族的内心灵动被完全的激发。
同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会问“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发生了怎么办?”学生已经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但不够全面。
尤其潍坊地处在地震带上,在学生周围存在着潜伏的地震危机。
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有关地震的知识搜索的实践调查活动,并将课题确定为“地震发生时”,侧重于“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些什么?”这一问题。
三、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的概念,科学的认识地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学习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2.巩固学生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加强学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
3.通过学生收集,交流资料,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培养遇事沉着的能力。
4.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参与的意识。
5.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大爱,促进情绪感知,良好性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体验民族精神。
四、活动过程(一)课前资料收集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到学生已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很多地震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教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地球上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地震防范意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综合实践地震教案,帮助小学生们了解地震,并学会如何应对地震。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如何正确地进行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图片、地震演习报警器、灭火器。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手电筒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短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地震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如何发生的?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PPT展示地震的形成原因,如板块运动、地壳变形等。
然后解释地震的过程,包括震源、震中、震级等概念。
教师还应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理解。
3.地震演习(30分钟)教师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地震演习。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名“地震发生者”,他们需要思考应对地震时应该做什么。
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分工合作,模拟地震情况下的应急避险措施,比如躲到桌子下、躺在地板上等。
演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反思,让学生了解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地震应急知识强化(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图片展示常见的地震应急避险措施,包括躲避措施、消防知识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回顾学生所学的地震知识和应急避险措施。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提醒他们要做好地震应急演习的准备。
四、教学延伸1.地震科普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恐怖和破坏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绘画、地震科普讲座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在灾难中成长——地震知识知多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灾难中成长——地震知识知多少》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地震,及地震的危害。
2.学生通过对地震应对方法的探究与交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些安全防护措施,培养学生临危不慌的心理品质。
二、活动难点:地震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比较抽象,教学时需结合电脑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在地震灾难中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灾难课的学习,已使学生具备了一些避险意识和本领。
加上汶川地震带来的巨大震撼,更使学生对关于地震课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床单、绳子、绷带等五、活动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导入,相机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周围生活的热点新闻事件,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1.地震知识探究(1)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地震的形成、类型、震源深度、地震的前兆等(2)学生谈收获2.应对方法探究看录像、学生讨论:还知道哪些应对方法【设计意图】此处教学设计,主要是借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到的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交流和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地震方面的重要知识。
(三)实践演习假设地震真的来了,请你在最短的时间里,五秒、十秒快速作出反应,争取到时间,你就能争取到生命。
听好老师的报警信号1、学生演练2、采访做得好的同学,说说这样做的理由3、去年的汶川地震发生的事件是5、12日,14:28,老师查了日历,那天是周一,我们在哪儿?(教室上课)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在教室避震的演习,同学们做的还不错。
4、那假设在操场呢?假设是周六、周日呢,这个时间你又在哪儿?5、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你又该如何应对地震?下面,就小组同学合作,探究更多应对方法,合作制定出应对方案,完成表格。
6、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保护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地震》,属于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带来的影响,通过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对地震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地震的定义、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地震的影响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地震的预测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
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因为地震预测涉及到复杂的地质学和物理学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讲解详细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重点强调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互动4. 实践5. 总结五、教学评价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例如,准备地震的成因和预测的图片、图表,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视频。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例如,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球、滑道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例如,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震的相关知识;设置实验操作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模拟实验。
《地震》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地震》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地震》教学设计《地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应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其中现象。
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对地震研究的兴趣,应准备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中的自主探究,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掌握几种不同环境下的避震方法。
教材分析《地震》内容选自苏教版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
第四课“火山与地震”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它是在前面学习《地球的表面》和《地球的内部》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表剧烈的变化”。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了解地震危害”、“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征兆”“避震演习”、网上学“地动仪”五项活动。
在这个内容板块中,我们要让学生以课件演示地震、学生动手实验、亲身演习避震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创设地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地震的了解,掌握一些避震、自救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能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关于地震,学生知道得不少,他们已经非常现实的直观感受。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好这个优势,利用好学生对地震的知识来进行教学。
同时,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关于地震的了解为次要点,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自救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五年级综合实践《地震防护》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地震防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模拟逃生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整合、情景体验、问题讨论,模拟演练等各种活动的训练,加强学生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
2.难点:初步掌握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与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准备:视频资料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
1.展示人们幸福生活的和谐画面,感知生活的幸福与安宁。
2.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设计意图】与前面的和谐生活画面产生对比,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图片,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
3.这次地震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吧!(魔术笔勾画学生死亡及失踪人数)这些如花的生命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
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二、引导学生质疑,生成活动主题1.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心中有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
(如: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有哪些前兆?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救?)三、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1.生成活动主题后,引导学生运用手中搜集的资料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说课稿(共5篇)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说课稿(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说课稿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一、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二、教与学的目标科学探究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汶川大地震)。
(播放地震现象视频)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①观察地震现象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②研究地震成因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
出示实验要求:(课件展示)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五年级地震安全教案
五年级地震安全教案第一篇:五年级地震安全教案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救教学目标:1.认识地震及其危害。
2.当发生地震时,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求救。
教学重点:地震灾害,预防和求救。
教学难点:地震灾害,预防和求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那么怎么预防和求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地震怎么办?板书课题二、新授教师提问1、较强的地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什么灾难(巨大的灾难)2、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导语:面对地震,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3、地震来时应该做到哪几点?(1)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或躲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随手用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被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
(2)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险情。
(3)住在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往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4)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躲在课桌下,不要乱跑擅自离开学校。
(5)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的地方。
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件,不要急于外出。
(6)“卧倒、遮住眼睛,坚持住”!找到最近的安全处。
留在室内直到地震停止,并且确信出口安全之后才能逃离建筑。
如果住高层建筑的话,地震肯定会引发火警和消防装置;如果地震时正好在床上,不要动,赶紧用枕头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在户外,找一处远离建筑物、大树和电线的开阔地,卧倒在地。
4、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1)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
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保持镇静,保存体力。
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2)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
小学科学《地震》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2.会模拟地震的形成。
3.通用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
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知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各种各样的。
在地球仪上,我们通常说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绿色代表(平原)。
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汶川地震组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我们看到不仅造成了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得损失,还给环境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引运动引起的变化《火山》。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地震》。
板书课题:《地震》(二)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地震海地地震(图片)东日本9级大地震(图片)视频:《人对不同地震烈度的感受》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到影响露出水面。
思考:以上几个事例中,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各地地震前后的对比。
这是同一个区域不同时期拍摄的三组照片。
第一组:震前震后的汶川对比。
第二组:震前震后的尼泊尔街道对比。
第三组:云南鲁甸地震形成堰塞湖。
我们通过对地震前后的照片比较会发现,地震除了破坏无数建筑物外,也使地形发生了变化。
地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地表强烈变化19.地震教课目的:科学研究目标:能用模拟实验感觉地震给人类及生计环境带来的危害。
能描绘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觉。
能经过采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纳的举措。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该采纳哪些举措防止遇到损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把自己的感觉与其余同学沟通能经过沟通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良。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产业生敬重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观点。
能说出地震会惹起哪些灾祸。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对认识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感情兴趣。
愿意认识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就。
教课准备:录像、课件分组实验资料:一块书籍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
课前准备的相关避震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讲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各种各种的自然现象,有的琳琅满目,让人神清气爽;令人神清气爽;有的却让人没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祸。
请仔细观看以下片断,想一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播放地震情形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灾害能够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地震 ) 地震好像风、云、雨、雪和雷电同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祸之一。
今日,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对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企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形,地震到暂时鸡犬不宁的场面,房子坍毁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响彻云霄的响声,令人心悸。
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遇到地震的恐惧,认识到地震到暂时强盛损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觉。
】二、认识地震的危害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惹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平均使劲使它曲折,直至折断,领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沟通自己的感觉。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籍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子坍毁。
方法: A: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顶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资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所(包含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B:快速挪动托盘下的两摞书,察看模型的变化。
地震体验日教案
地震体验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应急避险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能够迅速判断、反应和逃生的能力。
3.提高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地震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逃生技巧。
2.难点:如何迅速判断、反应和逃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基本知识。
2.讲解:讲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波传播方式、地震预警信号等基本知识。
3.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应急避险姿势和逃生方法,学生模仿练习。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互相交流学习。
5.课堂练习:进行模拟地震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应急避险和逃生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地震基本知识和应急避险方法,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应急避险姿势和逃生方法,学生模仿练习。
3.讨论法: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互相交流学习。
4.练习法:进行模拟地震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应急避险和逃生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模拟地震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应急避险和逃生的过程。
2.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3.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教具:展示地震图片或视频的多媒体设备。
3.教学视频: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线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次地震体验日教案的实施,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急避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学地震体验系统教案
小学地震体验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地震体验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掌握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教学准备:1. 地震体验系统设备。
2. 地震知识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工具。
3. 安全应急手册和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
2. 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地震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地震的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体验地震体验系统。
2. 学生体验地震时的震感和应对措施。
3. 教师观察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的反应和行动。
总结:1. 学生分享体验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并强调其重要性。
3. 教师提供相关的安全应急手册和教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安全习惯。
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本地区的地震情况和应对措施。
2.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地震应急箱,收集必要的应急物品。
3. 学生可以参观地震科普馆或邀请地震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的认识。
评估:1. 观察学生在体验中的反应和行动。
2. 学生完成相关的小组讨论和汇报。
3. 学生撰写关于地震的心得体会或制作相关的海报、宣传册等。
教案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科目,如地理、科学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地震的认知。
同时,可以邀请地震专家或相关机构进行讲座,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和指导。
此外,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加强学生的应急能力和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孙吉春
2013年12月
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即墨市实践教育基地孙吉春
地震体验课是让参训五年级学生体验感受地震,对地震来临时的震动有所认知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各种分类,地震的危害,地震来临时的各种避震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件设计情境,通过体验感受地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下面我将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情景叙述反思如下: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后,进行第一阶段教学。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地震,是吧?”“是的,都知道”同学们积极的回答。
“我们国家最近发没发生过地震啊?”“发生过”同学们答道,“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四川”,“雅安”,“芦山”,“有谁能够说一下具体情况?”“2013年4月20日8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下面我们看一段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的地震的一段真实视频”,师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后,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进入第二阶段教学。
师开始提问。
“下面我对同学们进行一下地震方面的简单测试,同学们请在6秒种之内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开始。
”
师:现在地震已经摇晃的很厉害了,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钻到桌子下面。
师:正确!接下来稍微不太晃了,你应该做什么?
生:我应该把炉火熄灭。
(学生答的很不一致,有的学生回答,我应该断电)师:正确!为了不让自己被锁在屋内,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去把门打开。
(各别学生回答的不一样)
师:正确!炉灶上的火又着了,怎么办?
生:家里备有灭火器,一旦出现火情,就可以扑灭。
(回答的很不一致)
师:正确!现在完全不明朗外面的情况,怎么办?
生:这时收音机广播的魅力就出现了,如果断电可以通过听收音机了解情况。
(这个学生基本回答的不正确)
师:晚上想出去一下,没有灯如何办?
生:每个家里都经常备一把手电筒。
师:正确!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这些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以备不时之需。
给同学一分钟时间思考灾难的后果。
好,下面大家用两分钟时间盘点一下中外有关地震灾难的电影。
生:《日本沉没》《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2012》中的精彩片段,并且进行分组实践体验。
下节课进行第三阶段教学。
下面两节课进行实践体验。
(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否定。
当学生回答与“期望答案”不符时,不要武断了事,更要耐心疏导,不要让答案牵着鼻子走,应把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以演绎精彩。
)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这堂课顺水推出别样的精彩。
就是这样一堂地震课,在给了孩子们与视频画面直接面对面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
它让我那么真实地感受到了地震灾难给予孩子们带来的心灵的升华和净化,体验到了地震的感受以及避震的方法,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认识到了对于自己周围人和事物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的态度。
反思师生互动,学生作答这个小环节,我自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尊重学生,别样精彩的基石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
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
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
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满活力。
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的避震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激活课件,别样精彩的阵地(第一阶段教学)
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可以说,视频和图片是同学们思想感悟的阵地。
只有将视频和图片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视频和图片与生活深层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
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感悟学生,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走进地震。
老师捕捉到了视频和图片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课件,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课件的价值。
三.巧妙引领,别样精彩的“助产士”(第二阶段教学)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
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
以上案例中,我先让孩子看视频和图片“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引导孩子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怎样与同学团结协作的,怎么与家人及周围的人团结协作的,最后用“对于这些在地震中震要帮助的孩子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呢?”这几步巧妙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学生与课件互动的平台。
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感悟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走向课堂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