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美。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如社会环境、文化特点等。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如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宋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3.2 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翻译诗歌,理解诗意的内涵。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教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翻译、分析、写作等。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指定的教材,提供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

5.2 多媒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5.3 网络资源: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诗歌的研究文章、诗人简介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与第1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有《稼轩长短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作背景作者曾两次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

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

诵读知诗意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音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 / 别枝 / 惊鹊,清风 / 半夜 / 鸣蝉。

稻花香里 / 说丰年,听取 / 蛙声 / 一片。

七八个星 / 天外,两三点雨 / 山前。

旧时/ 茅店 / 社林边,路转 / 溪头 / 忽见。

阅读全词,思考: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想象赏画面诵读诗歌,以“我从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画面。

”的句式,说说从词中读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品读析技法细读全词,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句品析精妙之处。

(提示:可从用词凝练、写景角度、艺术手法等方面赏析)辛弃疾历来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应该是那种“醉里挑灯看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却找不到他的豪气和他剑下的杀气。

难道是多年的闲适带湖让词人学会了做个“闲人”,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以至于找不到他的豪气?难道是岁月的流逝,使词人老矣,只能饭否,所以他的剑下没有了杀气?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通用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通用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通用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下面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词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意境。

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

2、教学难点领悟词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理解词中个别词句的含义,如“别枝惊鹊”“听取蛙声一片”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解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深层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词中所呈现的画面,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著名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佳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它的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词句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句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疑难词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和作者辛弃疾。

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词风和词中的意象。

解读词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增强对词的感知和理解。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其他词作的异同。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词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特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2.2 词的意象和词风分析:词中的意象及其表达效果。

辛弃疾的词风特点,如豪放、激昂、含蓄等。

2.3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解读: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黄沙道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和对词的感知作用。

3.3 分析词的意象和词风: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分析辛弃疾的词风特点,如豪放、激昂等。

3.4 小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词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或寓意进行分享和解释。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价其准确性和感受力。

4.2 学生分析词的意象和词风的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对词中意象的识别和词风的分析能力。

4.3 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内容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辛弃疾其他词作的学习:推荐学生学习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如《青玉案·元夕》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走近词人辛弃疾,激发学生阅读辛弃疾其它词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感悟词的意境美。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四、教学过程(一)析题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齐读课题。

从题目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那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词人,走进这夜晚的黄沙岭。

设计意图:课堂之初,从课题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为下面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做好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1.点名叫一名学生朗读本诗2.生生互评(从声音、字音、节奏三个角度),师适时点拨,强调“见”、“鹊”、“蝉”,强调“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的断句。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鉴于此,我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并及时纠错、改错,以提高课堂效率。

3.这首词中有两句对对子,有谁发现了?师生对读,我读上句,大家来读出与之相对应的部分。

我们把整首词都有节奏地读一读。

4.交流诗意老师觉得这首词特别美,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美好的意象,请同学们画出这首词中所有的意象,逐句汇报。

(1)别枝。

(2)惊鹊。

“惊鹊”是什么?(受惊的乌鹊)喜鹊被什么惊飞了?(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丰年”是什么?是谁在说丰年?(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是倒装句。

“七八”“两三”虚指,如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5)溪桥:溪上的小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辛弃疾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能够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辛弃疾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的分析。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联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歌内容和相关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2 学生准备预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了解诗歌的大意。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4.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4.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4.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能力。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篇1一、文本解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

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

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

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

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

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5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5篇篇一:西江月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辛弃疾的《西江月》。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正是辛弃疾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从而把一腔忠愤转向词的世界,也就是这样,造就了南宋词坛上的一代大家。

《西江月》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西江月》写的是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写的是一次夜行的经历。

辛弃疾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一副鲜明生动逼真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词人忘怀于大自然的快乐。

抒发了词人的闲适的心情。

说学情:本节课面临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告别迷恋动画片的时代,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本节课能够让他们联想到动画片中的画面,所以讲课的时候把他们接触过的动画画面引入到课堂上来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在学习中感受宋词的魅力。

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读词,品词,悟词。

从而了解词人的基本信息和词的有关常识。

理解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特殊句式,了解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达到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词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夏夜美景。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积累经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意,体会词中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情感。

(2)掌握词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3、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夏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夏夜的感受和经历。

2、提问:在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夏夜的呢?引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三)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四)理解词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

2、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五)赏析词句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分析其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

2、提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让学生体会“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星”和“雨”的妙处。

(六)感受意境1、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词中的画面,感受夏夜的宁静和美好。

2、学生睁开眼睛,交流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七)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中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月夜”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描绘月夜的佳句,激发学生对月夜的兴趣。

2.诗词讲解(1)介绍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2)解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为“西江月”,题目为“夜行黄沙道中”。

(3)逐句讲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句描绘了夜晚明月下的宁静,惊鹊和鸣蝉的动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表现了丰收的喜悦,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生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句描绘了天空的星雨,展现了夜晚的神秘。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句回忆起过去的景象,表现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3.诗词鉴赏(1)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如“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说丰年”,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

拟人:如“清风半夜鸣蝉”,通过拟人手法,使自然景象具有了生命力。

排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通过排比,使句子更加流畅。

(2)品味意境: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仿佛置身于夜晚的黄沙道中,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神秘和生机。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讲解和鉴赏,我们理解了诗词的内容,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分析了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了鉴赏能力。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鉴赏、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感受到了诗词的意境美。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领悟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揭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2)设计教学环节和提问问题;(3)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2)思考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辛弃疾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景物的感受;(2)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短文;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介绍其他描写夜景的诗词,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让学生比较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6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6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

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

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

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也积累了不少名句。

能背上几句吗?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3、揭示课题: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黄沙,就是指黄沙岭。

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

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二、整理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美教案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美教案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宋词,理解词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能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情境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宋词。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故又称曲子词、诗余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光辉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宋词基本分为两大类:婉约派,其特点是婉转柔美;豪放派,其特点是气象恢弘。

请小朋友们与老师根据朗读停顿符号,一起朗诵这首宋词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词有结构,通常用“阙”划分。

上阕,就是词的上半段,下阕,就是词的下半段。

理解文题:我们看这首词的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呢?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夜行:是夜晚行走的意思。

黄沙:是指黄沙岭,在今天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整个词题的意思是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了解作者:辛弃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

因为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又都是济南人,故两人并称为“济南二安”。

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他力主抗金,曾率领五十人突袭几万人的敌营,那一年辛弃疾22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2)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结构和韵律特点。

2. 学生准备:预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了解诗的大意。

3.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黄沙道中的夜景。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辛弃疾及宋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诗的韵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诗词的背景和意境的理解。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诗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的全文、背景介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思考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背景和这首诗词的背景。

3. 朗读和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词,提高记忆力。

4. 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和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词的意义和美感。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句和意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词。

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在夜行黄沙道中的孤独与坚韧。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3)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辛弃疾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象、典故、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夜行黄沙道中的孤独与坚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尝试背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词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

3、感受词中的意境,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吟诵体会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宋词,来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1、读一读题目?从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课文链接找出诗词区别)2、介绍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二、出示学习任务(一)读词,读准字音;(二)读词,读出韵味;(三)读词,想象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四)读词,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

三、小组自学,梳理疑难,相互交流四、展示,适时点拨1、读(1) 读准字音;(2) 读出韵味;指导:古诗词的朗读,音断意连,读出节奏需要放慢速度,该停顿的地方夸张一点,韵味就出来了。

(3)难点: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有感情的吟诵。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过渡: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也穿越一把,一起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和他一起来欣赏黄沙岭的夜景。

2、赏上阕:(1)诗人笔下都描绘了什么?明月别枝鹊稻花香蝉鸣蛙声(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能说出来吗?(3)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蛙鸣声,在诗人看来,这青蛙也在诉说,他们会说这什么?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想走进了画卷一般,诗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起了变化,发生了什么?(齐读下阕) 下阕:(1)诗人看到了什么?(2)过去很熟悉的茅店找不到了,他心情如何?(急)(3)最后结果如何,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吗?(齐读最后一句)(喜)过渡:这一“急”一“喜”,让夜行更有了一种情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1、谈对“词”的认识2、诗词对对碰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

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1、学生自己制定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2、出示读书方法(一)读准音1、自由读,字正腔圆2、指名读3、强调“见”4、齐读(二)读韵味1、自由读,找韵脚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现在我们听听名家朗读,体会一下诗的韵味。

大家边听边画节奏。

2、视频朗读3、指名读4、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5、师生配合读过渡: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指名读7、师吟诵过渡:不知不觉我们又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穿越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大胆说说。

(三)想画面1、自由读,边读边想。

(提示:汇报时用上读着读着……)2、学生汇报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见想象可以产生美。

词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走人画面,走人诗人心里。

(四)读情感品上阙1、学生读上阙,品“惊鹊”2、想想鹊儿被什么而惊过渡:这么轻微的声音竟然能惊动树枝上的鸟儿,黄沙岭的夜晚真静啊!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老师举两个例子,同学们读读3、写法分析4、想一想,说一说过渡:是啊,诗人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啊,多么希望农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啊。

读下阙1、六月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正在大家津津乐道,展望未来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读)这时诗人的心情怎样(着急)他会怎样做(避雨)结果呢?(读)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质疑:“点”意趣所在3、齐读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2、小组自由学习3、汇报(音,韵,画,情)相机指导朗读4、情感总结5、对比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总结:同学们感受真深。

同一个人写出的`词风格迥然不同,他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他一生征战沙场多年但一直热爱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1、选择其中一首编成小故事。

2、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

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

打开书本。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

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有不懂的词意思吗?(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的意思)4、质疑一:(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同桌自由选择表演)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小组讨论。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

(板书:景美。

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

(配乐)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

(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3、把词改写成美文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