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文化心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文化心态

改革开放不仅给农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也使他们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江山在改,秉性在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不断地调整,从封闭稳定型向开放变动型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是初步的、缓慢的,但它早已逾越了存在几千年的心理屏障。从问卷调整中发现,村民的文化心态和观念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反映在不同层次上。主要有:

1、在生活观念上,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追求,但也有惟直感、惟实惠的偏向。

过去农民生活方式单调乏味,人称“二支歌三部曲”(二支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部曲:干活——挣分——睡觉)。

眼下农民尽管还是常年以种田为主,大部分时间却不都蹲在“承包田”了。“吃不愁穿不愁,三间房子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已不再是他们的生活目标。随着吃饱、喝好、睡暖的要求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目标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方向上发展。有20%以上的农民在乡镇村企业工作或常年在外打工,这些人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城镇的生活方式,起居谈论带有许多城市特点,这就不能不对乡下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问“你及家人在业余时间主要读哪方面书籍”时,有60%的人回答:“阅读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文艺书刊”,这里文艺书刊占多数;

问“有条件的情况下,你是否愿意外出旅游”时,有70%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

就是那些不能亦工亦农的人,有90%的人也自己想琢磨点事干干,那些年岁大的人也为一辈子只进过县城而感到遗憾。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农民企盼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也有少部分人仍然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小富即安”或惟持感、惟实惠的偏向。

问及今后的安排和打算时,有20%以上的人持维持现状的态度,缺乏现代农民的长远目光。还有人认为当农民就得实在,只有看得见、摸得着、到了手、跑不了的才是真的,其余都是不可信的。这种心理和观念上的偏颇,不能不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2.在消费观念上,开始向享乐型和娱乐型转化,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攀比现象。

在经济生产快速发展的一些村落,传统的消费习俗和观念已经开始被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所替代。

一是从生存型消费观向享受型消费观转化。过去,“日图三餐,夜图一宿,白菜豆腐当知足”,就是农民的基本消费观。而今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识也悄然改变。

问及“在吃的方面你是怎么看的”时,回答“食品要多样化,不能只求吃饱,还要讲营养”的占52%。

在回答“你对穿着打扮是怎样看的?”时,有83%的人认为应该“讲究款式,朴素大方”。

在问及“你对现代家庭经济生活有何感受”时,回答“应追求更高的水平”的占36%。

这表明,农民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以后,已不满足于粗茶淡饭填饱肚皮的生活了,在消费上有了新的要求。正如一位老农说的那样:“现在的人吃喝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要宽敞,用品上高档。”

二是从物质型消费观向娱乐型消费观转化。

农民中不管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几乎家家有了电视机,有的还有录放机、照相机甚至电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在200元以上。

当问及“如果你有积蓄将主要用于什么”时,回答首先用于“文化娱乐”的占40%。这说明农民的消费意识正由物质消费为主向精神消费转化。

三是从耐用型消费观向时尚型消费观转化。过去农民穷日子过惯了,买点家庭设施首先想的是耐用,能用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好。可这几年,农民无论自制或购置物品时,开始注意样子、款式的新颖。在一些新婚家庭中都有些样式像城市那样美观、但对现在农村并不那么适用的家具。

四是从乡村型消费观向城镇型消费观转化。长时期以来,许多农民始终过着封闭的农村生活。随着城市与乡村经济交流的活跃,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闲暇活动范围已不局限于自己的村落,开始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逛逛城市,上馆子要几个大菜,进歌厅点几首歌已司空见惯。

农民消费习俗和观念的新变化是可喜的,但随之伴生的一些有悖于中国劳动人民优良传统和不切实际的现象又是令人担忧的。

一是节俭观念被淡忘。一些农民尤其青年人手里有了几个钱便忘乎所以,急着盖新房,忙着置高档用品,到了开春又捉襟见肘。

二是攀比心理激增。头几年城市里的消费热浪也拍打到乡下,张家买电视、洗衣机,李家也不甘落后置冰箱、VCD,弄得中等户也很眼热,不得不负债硬充好汉。

三是操办之风盛行。过去只有结婚才摆桌,现在连办丧事、过生日、孩子上学也得喝几天。特别是大办丧事,不仅浪费大量的财物,而且助长封建迷信。难怪有人说,现在活着对老人的孝子贤孙不多,死后假敬孝道的却大有人在。

3.在婚姻家庭观念上,开始向自由型和民主型发展,但封建残余的影响不可低估。

问卷调查表明,改革已经深入到农民的人际关系之中,而作为这种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业已在村村落落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一是择偶标准改变。表现最突出的是门当户对的观念早已过时,个人品质和行为的好坏,逐渐成为青年农民男女择偶的主要标准。问及这个问题,回答“主要标准是对方品行好坏”的占54%,回答“本人才能”的占43%,只有不足3%的人回答是家庭地位,但回答“注重长相”的也为数不少。

二是“多子多福”的观念解体。在问及“你认为生几个孩子最好”时,大多数人认为生2个孩子好,但要有一个男孩。虽然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不发达,农民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时还难以从思想上接受“只生一个好”的要求,但是,“多子多福”的陈旧意识已经愈来愈少倒是事实。当然,在目前农村的生产条件下,“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仍有一定的市场。

三是封建家长制被家庭民主制取代。在问及“你家购置大型生产生活用品由谁决定”时,回答夫妇协商的占36%,全家协商的占32%。在问及“孩子如何教育谁来做主”时,回答夫

妇协商的占54%。在问及“日常开销由谁拍板”时,回答夫妇协商的占41%,全家协商的占35%。也有些家庭把权力交给了有经济头脑的妻子、儿子或女儿。以长为“尊”的观念彻底动摇了。

但是,封建因素还残存着并不时发生影响。在婚姻关系上,以名目繁多的“聘金”、“聘礼”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变相买卖婚姻几乎公开地存在着。在有些地方,相亲时女方除了向男方索要见面礼和结婚用的“嫁妆钱”以外,还有孝敬母亲的“肚疼钱”、感谢父亲的“养身钱”、报答奶奶的“喂饭钱”、弟弟妹妹的“关心钱”、操办喜事的“请人钱”等等,结果“嫁个姑娘满堂红,娶个媳妇全家穷”。在家庭关系上,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大丈夫主义的现象并不少见,家庭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在经营观念上,开始从“以农为本”型向亦农亦工亦商型转化,但变革进程较为缓慢。

农民自古以土为根,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宁守家中田,饿死不出门”。冬闲情愿在“安乐窝”里喝酒、打牌,也不肯出外经商搞副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时期在农民思想观念上造成了惰性心理。现在,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不再依恋土地,走出家门办商业、搞工业。问卷调查中有20%左右的劳动力转到了二三产业,在农闲季节到外地找活干或搞短途贩运。就连一些脱不开身的家庭主妇也忙里偷闲抓起了副业,像饲养家畜家禽、种植庭院作物。仅一个不足百户的屯子就有四、五家小卖店。

农民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传统心态正在改变,萌发出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企盼。问卷调查表明,有23%的人能阅读一些有关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书籍,为数过半的劳动力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班,他们在主观上都愿意掌握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新套路。在“如果有一项新技术会提高你的收入,但有风险,你如何决策”的问题中,回答愿意采用的占42%。他们说“就是失败了,也能找到原因,对以后蛮有好处”,有38%的人认为得慎重考虑,仅有10%的人摇头。

农民的经营观念在改变,但是这种变化与北方比南方显得较为缓慢。特别是年岁较大的人,一听“风险”总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认为小打小闹还可以,最孬是个保本;大干大擂可得掂量掂量,损了人又折兵可不行。敢于冒“风险”的跃跃欲试者青年农民居多,他们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想做一番事业,不枉人世走一遭;有的想以此跳出“农门”快活快活;也有人因“离乡离土”荒废了责任田,经营破产两手空空。看来,对于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一要鼓励,二要指导,使其克服盲目性,不断健康发展。

5.在时间观念上,节奏感、效率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大部分人的“猫冬”现象并未杜绝。

由于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明显带有竞争的意识,不仅使农民进取心大大增强,而且生产和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随之变化。在问卷调查中,有95%的人赞同“要想多挣钱就得抢时间”的说法,有97%的人同意“办事要抓紧”。有一些农民率先行动,果然一年四季都有事可做,无农忙农闲之分。以往“猫冬”时间变成了搞副业、搞商业抓钱的黄金季节。有20%以上的农户一冬也能捞个一、二千元。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种意识在农民中并不普遍。对于多数人来说,春、夏、秋比较紧张,一旦入冬粮菜到家,就有松口气的感觉。这说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在注入生产方式的同时将与工业生产相联系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同时传给农民,这是融洽工农关系、融洽城乡关系必须解决的问题。

6.在金钱观念上,新的义利观开始形成,但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训条牢牢地束缚着农民对于金钱的认识,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