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要原理复习讲座》体例(以经济生活为例)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复习主要原理及其应用

《政治生活》复习主要原理及其应用

《政治生活》复习主要原理及其应用江西会昌二中饶禄文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

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

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

(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

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

《高中政治主要原理复习讲座》体例(以《经济生活》为例

《高中政治主要原理复习讲座》体例(以《经济生活》为例

《高中政治主要原理复习讲座》体例(以经济生活为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原理内容及考查方式、典型例题(提供问答题解题规律)二、注意问题提示(以判断形式归纳在选择题中的易错易混知识)三、高考热点版块综合(预测易考热点及其考查角度)一、原理内容及考查方式、典型例题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经济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是从人们最熟悉的消费活动开始,回答“为什么要生产(满足消费)”,分为三课:第一课介绍商品货币知识(原理1),第二课介绍有关价格的知识(原理2);第三课介绍有关消费的知识(原理3)。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回答“怎样生产”,分为三课:第四课承上启下阐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4)后介绍我国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原理5),第五课介绍生产的主体企业(原理6)和劳动者(原理7)的知识,第六课介绍如何筹集生产所需资金(从资金提供者来说是投资)(原理8)。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回答“为谁生产”,分为两课:第七课从微观角度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即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原理9)以及如何处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原理10),第八课从宏观角度介绍国家分配的两种形式—财政和税收的知识(原理11)。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答“我国的上述经济活动是在怎样的舞台上和背景下进行的”,分为三课:第九课从经济体制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进行的(原理12、13),第十课从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背景下进行的(原理14);第十一课从我国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原理15)。

一、生活与消费1.商品与货币 P4-6、7-8、10【原理内容】概念:商品是用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⑴商品: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最新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教学提纲

最新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教学提纲

知识点 2:市场经济: ( 1)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①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 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② 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 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
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财、物在 全社会的配置。
把握这个含义应注意:
① 一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
② 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 2)市场规则的形式及主要内容: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①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 出具体的规定。
②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 3)市场交易原则: 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 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① 必要性(意义)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 治本之策。 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讲义

《经济生活》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有效复习的总体思路:宏观把握,微观落实,中观呈面,有效串联知识。

一、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或核心知识,然后以主题或核心知识为线索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二、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也就是要把课本读“厚”,但也不是意味着要面面俱到。

微观落实是要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调整考点、新增考点、热门考点。

重点关注:⑴关于《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第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第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第三、关于价值量的计算第四、关于替代、互补商品的价格、需求变化的考察第五、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第六、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第七、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第八、关于增值税的计算公式:第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⑵关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例题:材料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如贫富悬殊的距离不断扩大。

2009年12月11日,财政部最新统计,10%的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

材料二:经济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材料三:党和政府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2010年,一要国家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特别是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有哪些?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6.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7.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8.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的现象出现。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结算中常用的两种信用工具:信用卡与支票2.信用卡:(1)信用卡是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2020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前抢分必备经济生活讲义(必修1)(2021-2022学年)

2020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前抢分必备经济生活讲义(必修1)(2021-2022学年)

经济生活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①含义: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②原因: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举措: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等).(2)通货紧缩①含义: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②原因:货币的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③举措: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等)2。

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四组关系,两组意义(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就社会而言,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不变.(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相同时间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财富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更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对消费者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讲,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减少;反之,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时,该商品的消费需求量增加。

(需求法则)③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2019届高考政治知识经济生活知识综合复习教案.doc

2019届高考政治知识经济生活知识综合复习教案.doc

2019届高考政治知识经济生活知识综合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知识结构一、生活与消费知识点补充神奇的货币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出现要比商品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及启发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优点、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纸币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买卖分离)。

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对生产者的启发: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

因此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货币与财富(对待货币的态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纸币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偷盗等损失。

纸币产生的前提是货币的面额值与实际值可以分离。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危害。

纸币发行量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信用工具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信用卡一信用为前提,有优点。

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货币升值带来出口困难,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加剧国内矛盾。

汇率即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的意义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总复习文档.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总复习文档.doc

国 经济全球 际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 风险能力,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②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 企业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分配原则 —— 兼顾效率与公平
2.国家收入的分配 (三 )交换
(四 )消费
串讲二 经济生活四大背景
※ 思维脑图 ※
※ 分类存储 ※ 角度
国家建设
基本经济制度 制 度 背 景
分配制度
体 制 社会主义市场 背 经济 景
经济全球化深 国
入发展;入世 际
标志着我国对 背
同发展
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 存
按劳分配是由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是直接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 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价格的
市场调节
涨落,供求的变化和竞争,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不是
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
宏观调控
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2.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高中政治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教学讲义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教学讲义3 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促进生产的发展2、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收入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当前的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当前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

消费增幅也下降。

参考:统计局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体成员的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余下的可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包括居民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工资、奖金、津贴、离退休再就业收入、其他劳动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利息、红利、租金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及退休金、失业救济金、捐赠收入、出售财物收入等)以及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得的净收入等。

“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年均实际增长9.7%。

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各分项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和扩大消费的主要措施)2)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社会保障体系)3)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021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专题复习讲座-教学资料(标准版)

2021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专题复习讲座-教学资料(标准版)

2021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专题复习讲座|教学资料XX年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专题讲座湖南师大附中黄治清a.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主要原理复习讲座》体例(以经济生活为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原理内容及考查方式、典型例题(提供问答题解题规律)二、注意问题提示(以判断形式归纳在选择题中的易错易混知识)三、高考热点版块综合(预测易考热点及其考查角度)一、原理内容及考查方式、典型例题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经济生活》主要介绍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的逻辑展开,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是从人们最熟悉的消费活动开始,回答“为什么要生产(满足消费)”,分为三课:第一课介绍商品货币知识(原理1),第二课介绍相关价格的知识(原理2);第三课介绍相关消费的知识(原理3)。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回答“怎样生产”,分为三课:第四课承上启下阐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4)后介绍我国实行生产活动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原理5),第五课介绍生产的主体企业(原理6)和劳动者(原理7)的知识,第六课介绍如何筹集生产所需资金(从资金提供者来说是投资)(原理8)。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回答“为谁生产”,分为两课:第七课从微观角度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即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原理9)以及如何处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原理10),第八课从宏观角度介绍国家分配的两种形式—财政和税收的知识(原理11)。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答“我国的上述经济活动是在怎样的舞台上和背景下实行的”,分为三课:第九课从经济体制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实行的(原理12、13),第十课从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背景下实行的(原理14);第十一课从我国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角度介绍我国的经济活动是在经济世界化的国际背景下实行的(原理15)。

一、生活与消费1.商品与货币 P4-6、7-8、10【原理内容】概念:商品是用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⑴商品: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消费者目的是为了获得,但必须让渡商品的。

基本属性: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

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但必须让渡商品的。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所以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通货膨胀与①原因:纸币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相反导致。

通货紧缩:②危害:引起物价或,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⑵货币:人民币:①升值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受阻,增加;对投资的影响:利于吸引外资,利于对外投资。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稳定;意义:→(我国)对安定、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对的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述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生产者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等。

热点如展开打假冒伪劣活动、打击传销活动、展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活动、实行产品召回制度等涉及商品基本属性,稳定物价涉及通货膨胀知识如增加粮食生产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促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币升值涉及其影响,币值稳定的意义。

微观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典型例题】材料: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着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展开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使用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分析说明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必要性。

二、原理内容及例题1.商品与货币P4 - 6、10【原理内容】(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消费者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通货膨胀:①原因: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通货膨胀,相反导致通货紧缩。

②危害:会引起物价上涨或持续下跌,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币:①升值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出口受阻,进口增加;对投资的影响:不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对外投资。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我国)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提示:微观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先总后分。

答:⑴(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⑵(从使用价值来看)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假冒伪劣产品不具备合格的使用价值,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必须严厉查处。

⑶(从价值来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但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企业只有保证商品具有合格、优质的使用价值,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利润。

【例题另举】材料: 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物价形势相对稳定,但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对需求扩张也比较敏感,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下一阶段央行将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使用货币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行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答:①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相反会出现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②(必要性)当前我国物价形势相对稳定,但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对需求扩张也比较敏感。

所以,必须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③(重要性、意义)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有利于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促动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注意问题提示(以判断形式归纳在选择题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注意问题提示⒈关于商品的知识:⑴捐赠调拨的救灾物资是商品。

(×提醒: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前提条件是“劳动产品”,关键条件是“用于交换”。

捐赠调拨都不是用于交换)。

⑵卖出的商品就不再是商品。

(×提醒:关键看还是否用于交换,处于流通领域。

卖出的商品如果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不是商品,如果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则属于商品,如批发卖出后实行零售的东西。

⑶商品都是是有形的。

(×提醒:也能够是无形的,如、信息、技术、服务、保险、劳动力、知识、著作权、物权、经营权、演出、广告、域名等)。

⑷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提醒: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⑸“假冒伪劣商品”和“搭配赠送”的东西都不是商品。

(前√后×提醒:交换必须是等价的合法的交换,“假冒伪劣商品”是不等价非法的交换,因而不是商品。

它不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搭配赠送”的东西是以购买原商品为前提的,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商品,商家也应该为其质量负责)。

⑸金银和货币都是商品。

(×提醒:金银不一定是商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⑹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必有但不是特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提醒: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商品必有且特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⑺价值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脑力和体力。

(×提醒:从内容上是,但要通过交换体现,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

⑻生产过程中人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价值。

(×提醒:价值是人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只能转移而不能创造价值)。

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提醒: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⑽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提醒: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实现利润但必须让渡使用价值,重视质量仅仅手段而不是目的;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但必须让渡价值)。

⑾人们选择商品注重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提醒:注重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⑿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

(×提醒: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

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提醒: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①根本因素:价值;②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③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习俗等;④其他因素: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流通环节的多少,纸币的发行量等)。

⒁影响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提醒:还有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水准、购买者的偏好、商品自身的价格、互补替代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人口和天气等)。

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提醒: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三、高考热点版块综合(预测易考热点及其考查角度)2014年高考热点版块综合【典型例题1】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一直在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从承诺“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到推动162项审批权限的取消与下放,最近,更是大力推动敏感的金融领域利率市场化,市场的创造性和活力将由此激发。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