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反馈实验指导(初稿)

神经生物反馈实验指导(初稿)
神经生物反馈实验指导(初稿)

目录

1 实验目的 1

2 设备简介 1

3 训练原理 2

3.1 脑电反馈训练原理 2

3.2 3

4 SMR波反馈训练 5

4.1 训练目的 5 4.2 训练方法 5

4.2.1 被试介绍

4.2.2 训练程序5

4.3 训练总结7

5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8

5.1 训练目的

5.2 训练方法8

5.2.1 被试介绍8

5.2.2 训练程序9

5.3 训练总结

6 皮电反馈训练11

6.1 训练目的11

6.2 训练方法11

6.2.1 被试介绍1

6.2.2 训练程序11

6.3训练总结13

7 总结13

参考文献14

附录Ⅰ脑电反馈信息采集表15 附录Ⅱ外周反馈信息采集表

神经生物反馈实验指导(初稿)

1 实验目的

(1)掌握SMR波、心率变异性、皮电等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中枢指标(θ波、α波、SMR波、β波)和外周指标(SDNN、RMSSD、%LF、%HF、LF/HF、Mean、StdDev)等生理指标的意义

(3)熟悉SMR波、心率变异性、皮电等生物反馈的训练过程

(4)收集有效个案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5)结合个案训练效果总结、提炼出适当有效的生物反馈训练程序

2 设备简介

采用荷兰Mind-Media公司生产的Spirit-16高级认知神经16通道生物反馈仪作为训练设备。此设备精度为24Bits(即可转换1677万生理信号),最大可连接16个通道,其中1~8通道作为单级脑电连接通道,9-16通道作为外周生理信号连接通道,包括呼吸、心率、皮电、皮温、肌电等。

图1 Spirit-16高级认知神经16通道生物反馈仪

两台17寸液晶显示屏作为反馈程序的呈现工具,其中一台是主屏,可呈现各种具体生理指标信号的线性或条形图,作为主试监控屏;另一台是副屏,呈现具体的生物反馈画面,供被试训练之用。

图2 高级认知神经16通道生物反馈仪的主屏、副屏

此生物反馈训练系统通过随机自带的BioTrace+4.0版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此软件包功能强大,与Spirit-16生物反馈仪配合,可以进行多种生理信号的记录、采集、反馈程序的呈现及数据的分析和导出等多种工作。另外,其自定义功能强大,高阶用户可自由地对原始反馈程序做适当的修改,设计全新的反馈训练程序。反馈程序的基本单元是“屏幕”。本实验使用的屏幕均存储在“生物反馈教学”文件夹下,训练者可根据训练内容调用合适的屏幕进行训练。

3 训练原理

反馈在心理学上指主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了解,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对自身身体活动的调节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无数复杂的反馈回路的相互作用。也有不少生理过程变化缓慢或生物电反应微弱,不能被人直接觉察到。生物反馈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和医疗技术。

生物反馈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采用电子仪器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被试,帮助被试逐步了解原来不为其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和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

3.1 脑电反馈训练原理

(1)SMR波反馈训练(sensorimotor wave feedback training)

研究发现,当猫学习对运动进行抑制时,在感觉运动区的皮层上,可以记录到12-15赫兹的正弦节律,因为这种活动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感觉运动区,所以取名为感觉运动节律[2]。

SMR波反馈训练指将SMR波的脑电信号通过视听方式反馈给被试,要求被试尽可能提高其强度的反馈训练方法。感觉运动节律的出现,不管是在睡眠还是在清醒状态,都是与缺乏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此,研究者们采用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增加被试的感觉运动节律, 临床上可以治疗癫痫。

3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SMR训练可增强学习障碍者的注意能力[7]。对于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患者,SMR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显著地提高他们的持续性注意的水平。近来有关SMR反馈训练对健康人影响的研究表明,SMR的增强与“TOVA”(Test Of Variables Of Attention,注意变量测验)中表现出的知觉敏感度的提高密切相关,此外,SMR的增强与P3b事件相关电位(此电位与注意有关)的增强亦密切相关。

(2)θ波反馈训练(theta wave feedback training)

θ波指频率范围在4-8赫兹的脑电信号,通常在人比较疲劳的时候容易出现。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这种波极为显著。

θ波反馈训练指将θ波的脑电信号通过视听方式反馈给被试, 以达到增加或减少θ活动的反馈训练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当在一段时间里θ波出现的平均数比以前减少或保持不变时,如果此时被试使θ波增加, 就使声音(比如400赫兹)响得比以前更强些,以资鼓励;反之,使声音响一秒种以示强化。通过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可以使被试产生较多的θ波, 也可以通过相反的训练抑制θ波的产生,通常和SMR波反馈训练结合使用。

(3)α波反馈训练(alpha wave feedback training)

α波指频率范围在8-13赫兹的脑电信号。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α波反馈训练指将α波的脑电信号通过视听方式反馈给被试,以达到增加或减少α活动的反馈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有:要求被试猜测自己头脑中是否出现了α波;利用被试产生的脑电α波控制速示器呈现闪光或图片进行反馈;利用被试脑中所产生的α波控制声音进行反馈。α波反馈训练可使人处于α体验,是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常用的方法。

(4)β波反馈训练(beta wave feedback training)

β波指频率范围在15-36赫兹的脑电信号。当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容易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β波反馈训练指将β波的脑电信号通过视听方式反馈给被试,以达到增加或减少β活动的反馈训练方法。通过β波反馈训练,使β波抑制θ波,可以使被试形成牢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从而增强注意力。在临床上可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治疗,使其延长注意集中的时间,减少多动倾向。

3.2 外周反馈训练原理

(1)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heart rate variability feedback training)心率变异性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差异的变化。由于心跳快慢是由两个相邻的R-R间期时间长短决定的,因此,研究者们由R-R间期的变化计算出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分为时域和频域两个部分[3]。其中常用的时域指标有正常心跳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和相邻心跳间期差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常用的频域指标有高频段功率标化值(%HF)、低频段功率标化值(%LF)和低频高频比(LF/HF)。心率变异性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一旦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协调作用失衡,使心血管功能紊乱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心率变异性可以评估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的调控作用并反映心脏活动正常与否。具体来讲,高频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受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受交感神经的影响[4-6]。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指把逐次心跳波动以数值的形式呈现给被试,具体表现为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被试根据反馈信号,可用放松、想象等手段对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进行随意控制。研究发现,当低频成分增加、高频成分减少,两者成负相关关系时,两者的变动与交感-副交感平衡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心率变异性反馈单独调节低频功率或高频功率,找到一个合适的LF/HF值, 从而定量地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为临床保健、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皮电反馈训练(galvanic skin response feedback training)

皮电指皮肤上两个选定点之间的电流通过量或电阻值[1]。一般认为,皮肤电活动是由汗腺活动产生的,所以又称汗腺电位。测量皮肤电活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费利的借助于外加电源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是两个电极之间皮肤电阻的变化,常用EDR(F)表示;另一种是塔尔察诺夫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测量的是皮肤的电位变化,常用EDR(T)表示。常用皮电指标有皮电平均值(Mean)和皮电标准差(StdDEV)。

皮电反馈训练指将被试的皮电活动呈现给本人的一种反馈训练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反映的是被试皮肤电阻水平和电阻反应,另一种反映的是被试电位水平和电位反应。皮电反馈常用来降低人的唤醒水平,促进放松,或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

(3)呼吸反馈训练(respiratory feedback training)

呼吸指在分子态氧的参与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氨等无机物,以ATP的形式向生物体供给能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呼吸反馈训练是把被试的呼吸情况以呼吸曲线或吸气量的方式提供给本人,让其根据反馈信号对自己呼吸过程进行调节的一种反馈训练方法。呼吸反馈可以训练被试学习腹式或其它方式的呼吸,并能有效减少哮喘发作。

(4)心率反馈训练(heart rate feedback training)

心率指心脏搏动的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健康成人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的心率为每分钟60到100次,多数为70到80次。剧烈活动时,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次以上,而

睡眠时可降至40到50次。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影响心脏活动,前者使心率加速,后者使心率减慢[2]。

心率反馈训练指把被试心率变化的情况提供给本人, 以便被试据此改变自己的心率快慢。心率反馈训练的做法有多种[8]。第一种做法是,让被试猜测其心率快慢,若猜测正确则予以肯定;第二种做法是,要求被试每当心率加快或减慢时按压电键;第三种做法是,要求被试根据心率模拟量的大小控制自己的心率。心率反馈训练可以用来改变患者心脏活动的快慢,使病人应付应激情况,保持心率正常。

4 SMR波反馈训练

4.1 训练目的

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了解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大致流程,理解不同种类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应用。重点学会如何进行感觉-运动节律(SMR)的训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评价脑电反馈训练的效果。

预期猴子摘果训练、虫子赛跑训练阶段的SMR波水平大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SMR波水平也会升高。SMR波主要反映人注意时的脑电活动。

4.2 训练方法

4.2.1 被试介绍

被试共15名,平均年龄23岁,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选取四名被试做个案分析,分别是顾国军(男)、刘俊(女)、汪冠楠(女)、王玉娥(女)。所有被试均身心健康,无不良病史。

4.2.2 训练程序

(1)正式训练前

本实验脑电通道的具体设置如图3。具体安放位置:1号通道——F3;2号通道——F4;3号通道——C3;4号通道——C4;5号通道——Pz;6号通道——Cz;7号通道——P3;8号通道——P4。

图3 单极脑电电极安装示意图

地极放在前额正中位置,即FPz 点。参考电极采用的是平均参考电极,将头皮上各探查电极都分别连上一个一定阻值如1M Ω的电阻,并将这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平均电位参考点,即平均参考电极。各电极分别与这个平均参考电极组成的导联,就叫平均参考导联组合。生物反馈仪的平均参考电极已有内部设置,通过相关操作面板的操作即可自动形成平均参考电极和平均参考导联组合[9]。

主试先将电极帽带在被试头上(图4A ),接着把8道电极分别连接电极帽(图4B ),然后向电极处注入导电膏(图4C )。

前期准备完毕,主试指导被试以比较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保持放松状态。同时告知被试:XX 你好,欢迎接受SMR 波反馈训练。本训练分三步,第一步测定基线,第二步猴子摘果训练,第三步虫子赛跑训练。

(2)正式训练

第一步 测定基线,时间5分钟。指导语:测定基线时,请你以比较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保持平常的呼吸状态。主试取电极CZ 点SMR 波、θ波、β波各基线值作为阈值。

第二步 猴子摘果训练(图5),分两次,每次均5分钟。指导语:猴子摘果训练时,请你注意屏幕上条形图和猴子的变化,条形图反映了此时你脑电信号SMR 波和θ波的波动情况,当SMR 波水平达到阈值以上时,猴子将快速地摘到果子。请根据反馈信号,尽量让猴子在最短的时间摘到最多的果子。

图5 猴子摘果训练示意图

第三步虫子赛跑训练(图6),分两次,每次均5分钟。指导语:虫子赛跑训练时,请你注意屏幕上条形图和虫子的变化,条形图反映了此时你脑电信号SMR波、θ波和β波的波动情况,当SMR波水平达到阈值以上时,绿虫子将快速地前进。同理,当θ波水平达到阈值以上时,红虫子将快速地前进,当β波水平达到阈值以上时,黄虫子将快速地前进。请根据

反馈信号,尽量让绿虫子跑在最前面。

图6 虫子赛跑训练示意图

(3)正式训练后

主试给被试卸下实验装置,并表示感谢。然后被试和主试填写“中枢反馈信息采集表”

(见附录Ⅰ)。

4.3 训练总结

本实验以SMR作为主要的训练对象,通过让被试完成猴子摘果和虫子赛跑两个任务,将被试SMR能量水平的变化以特定的视听信号加以反馈,逐步训练被试学会自主调控自身SMR脑波能量水平。

通过对被试的个案分析,发现有三种主要的效果类型。一是对单次训练而言,效果比较显著,表现为SMR在训练中水平比阈值增高,但综合多次训练来看,SMR呈逐渐降低趋势,表明效果在长时间稳定性上不理想。(见SMR波反馈训练4例个案分析-个案1:顾国军)第二种效果类型是从多次训练来看,基线水平表现为不断升高的趋势,说明训练效果比较显著,但只看单次训练的话,则发现SMR在训练中水平比阈值降低,效果不理想。(见SMR波反馈训练4例个案分析-个案4:王玉娥)

第三种效果类型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从多次训练来看,训练效果虽没有第二种显著,但仍算比较好;从单次训练来看,效果虽没有第一种显著,但仍算比较好。该类型可以看作是中间类型。(见SMR波反馈训练4例个案分析-个案3:汪冠楠)

由于对SMR波的生物反馈训练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遇到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主试对生物反馈原理理解不深,指导语过于粗糙,被试的精神状态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监测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摸索中不断改进,以进一步完善SMR波反馈训练实验指导。

5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

5.1 训练目的

预期条形图、呼吸器训练阶段的SDNN大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SDNN也会升高。SDNN主要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总的张力大小,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总的调控情况。

预期条形图、呼吸器训练阶段的RMSSD大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RMSSD也会升高。RMSSD相当于频域中的高频成分,是迷走神经活动强弱的指标。

预期条形图、呼吸器训练阶段的%LF大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被试逐渐熟练腹式呼吸法,%LF应呈现升高趋势。%LF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情况。

预期条形图、呼吸器训练阶段的%HF小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被试逐渐熟练腹式呼吸法,%HF应呈现降低趋势。%HF反映迷走神经活动的情况。

预期条形图、呼吸器训练阶段的LF/HF大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LF/HF也会升高。LF/HF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均衡性。

5.2 训练方法

5.2.1 被试介绍

被试共17名,平均年龄22岁,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选取八名被试做个案分析,分别是崔德薇(女)、蔡圆圆(女)、顾丹(女)、吕天旻(男)、钮麟婷(女)、孙长安(男)、王琰(女)、赵立利(女)。所有被试均身心健康,无不良病史。

5.2.2 训练程序

(1)正式训练前

主试将呼吸传感器安放在被试腹部(图7)、脉搏血容积传感器安放在被试利手大拇指上(图8)。

图7 呼吸传感器安放示意图

图8 脉搏血容积传感器安放示意图

安放完毕,主试指导被试以比较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保持放松状态。同时告知被试:XX你好,欢迎接受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本训练分三步,第一步测定基线,第二步条形图训练,第三步呼吸器训练。

(2)正式训练

第一步测定基线,时间5分钟。指导语:测定基线时,请你以比较舒服的姿势坐在椅

子上,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保持平常的呼吸状态。

第二步条形图训练(图9),时间5分钟。指导语:条形图训练时,请你使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注意屏幕上条形图的变化,它反映了此时你的心率变异性的波动情况。请根据该反馈信息,有意识控制自己,使心率变异性升高。

图9 条形图训练屏

第三步呼吸器训练(图10),时间5分钟。指导语:呼吸器训练时,请你注视呼吸器,当绿条部分上升时保持吸气状态;当绿条部分下降时保持呼气状态。注意屏幕上心率变异性的波动情况。请根据该反馈信息,有意识控制自己,使心率变异性升高。

图10 呼吸器训练屏

(3)正式训练后

主试给被试卸下实验装置,并表示感谢。然后被试和主试填写“外周反馈信息采集表”

(见附录Ⅱ)。

5.3 训练总结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让被试根据接收到的视听信号,对自身内部自主运动进行调控,以期达到提高心率变异性的目的。

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系统关系密切。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两种,二者拮抗调节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变化[10]。交感神经系统供能,使呼吸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系统储量,使呼吸减慢、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血压降低。

根据被试的个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初步得到HRV指标与自主神经的定性关系[11]。TP与心率变异性成正比,整体反映自主神经活动性;LF与血压有关,反映血压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经心脏迷走神经与β-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作用于窦房结引起的心率变化,受交感、迷走神经双重调制,主要反映交感神经调制;HF与呼吸有关,反映呼吸活动通过迷走神经的调制作用引起的心率变化,受迷走神经调制;LF/HF是反映心脏迷走-交感神经均衡性的定量指标。至于HRV与自主神经的定量关系,可以进行推论:交感神经张力增大预示TP减小、LF增大、HF减小、LF/HF增大;交感神经张力减小预示TP增大、LF减小、HF增大、LF/HF减小;迷走神经张力增大预示TP增大、LF减小、HF增大、LF/HF 减小;迷走神经张力减小预示TP减小、LF增大、HF减小、LF/HF增大。当然,这一定量关系只是初步假设,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总体来看,被试通过进行腹式呼吸,大部分能够有效的提高心率变异性,当然有个别被试由于腹式呼吸不充分,训练效果不明显,这说明个体差异是衡量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效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简单说明一下在呼吸器训练中,为什么将呼吸频率定为6次/分?这是因为呼吸频率在10-60次/分时,由于交感紧张,HRV明显减小,此时HRV主要受呼吸波影响。呼吸频率降低6-8次/分时,由于迷走紧张,HRV明显增大,此时HRV主要受血压波影响。当呼吸频率一定时,血压变动虽然可引起RR间期随舒张压线性变化,但HRV的HF却无明显改变。另外血压波频率为0.1HZ,当呼吸频率为6次/分时,呼吸波与血压波达到共振。因此,在呼吸器训练中,将呼吸频率定为6次/分,使结果能真正反映出被试固有的自主神经活动情况。

6 皮电反馈训练

6.1 训练目的

预期荷花训练阶段的Mean小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Mean也会降低。Mean反映皮电的总体水平。

预期荷花训练阶段的StdDev小于阈值,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StdDev也会降低。StdDev 反映皮电的波动水平。

6.2 训练方法

6.2.1 被试介绍

被试共17名,平均年龄22岁,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选取六名被试做个案分析,崔德薇(女)、蔡圆圆(女)、顾丹(女)、吕天旻(男)、钮麟婷(女)、王琰(女)。所有被试均身心健康,无不良病史。

6.2.2 训练程序

(1)正式训练前

主试将两个皮电电极分别安放在被试利手食指和无名指上(图11)。

图11 皮电电极安放示意图

安放完毕,主试指导被试以比较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保持放松状态。同时告知被试:XX你好,欢迎接受皮电反馈训练。本训练分两步,第一步测定基线,第二步荷花训练。(2)正式训练

第一步测定基线,时间3分钟。指导语:测定基线时,请你以比较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保持平常的呼吸状态。主试以皮电平均值为基线值,在此值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十作为阈值。

第二步荷花训练(图12),时间5分钟。指导语:荷花训练时,请你尽量保持放松状态,使皮电水平降到阈值以下,此时荷花会呈现慢慢开放状态。

图12 荷花训练屏

(3)正式训练后

主试给被试卸下实验装置,并表示感谢。然后被试和主试填写“外周反馈信息采集表”(见附录Ⅱ)。

6.3 训练总结

皮电反馈训练通过让被试接收由皮电信号变化转换来的视听反馈信号,自行调节自身内在的生理活动,以降低皮电为训练目的。

在训练中发现,被试的情绪对皮电影响很大,特别是紧张、恐惧或焦虑情况下。当一个人紧张时,汗腺分泌会增加,皮肤表面汗液随之增多,引起皮肤导电性增加,从而使皮电升高,因此,皮电的高低可以反映情绪的变化情况。这提示皮电反馈可以结合情绪研究进行训练,从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被试在荷花训练中个人表现差异比较大,有些被试可以轻松的使皮电降下来,从而使荷花盛开,而有些被试则不太成功,事后反映训练中情绪紧张度增大,不能有效的控制皮电活动。这说明皮电是一个敏感性比较高、个体差异比较大的生理指标。

当然,皮电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皮电反馈训练的困难,但这不能作为掩盖训练程序存在缺陷的借口。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主试在皮电训练中缺乏主动性,只是单纯的记录时间、开始结束时做标记等等,对被试在训练中的表现波动缺乏及时反馈。对主试在皮电反馈训练中的作用,是我们以后需要深思的问题。

7 总结

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历史短暂,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因此,对生物反馈的研究,既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鉴于目前生物反馈训练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实验规范,我们探索性地针对SMR波、心率变异性、皮电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反馈训练,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对被试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训练效果提出了一定的评价标准,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当有效的生物反馈训练程序。

将生物反馈训练课程化,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这将为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形成系统、规范的神经生物反馈的实验系列,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本科生进行生物反馈方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郑延平.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页

[2]章淑慧.心理生理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64页

[3]阎克乐等.心率变异性在心身疾病和情绪障碍研究中的应用.心理科学进

展,2006,14(2):261-265

[4]李莉等.迷走神经兴奋对HRV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

志,1997,13(3):249-252

[5]钟意娟等.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2004,13(3):294-295

[6]周江.分段滤波在心率变应性功率谱分析中的应用.重庆大学学报.2001,24(4):95-110

[7]李进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8,45

[8]刘知源,周小东.生物反馈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

[9]张文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术语(2).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4,13(2):125-127

[10]Berntson G G,Cacioppo J T,Quigley K S et al.Autonomic determinism:The modes of autonomic control,the doctrine of autonomic space,and the laws of autonomic Constraint.Psychological Review,1991,98:459~487

[11]Landen M,Wennerblom B,Tygesen H 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remenstrualdysphoricdisorder.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4,29(6):73 3~40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记录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和I CQ均约为2mA;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 s o sf -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1~C3容量为10μF,C e容量为47μF。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见图2,理由详见“五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神经生物学专业.

神经生物学专业 一、研究方向 (一)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四)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二、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高级神经生物学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2.0学分 核酸的生物化学 2.0学分 组织化学 4.0学分从中选修 高级医学细胞生物学 2.0学分 7学分 分子免疫学 3.0学分 神经精神药理学 1.5学分 (2)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 3学分 结合本专业经典理论著作或前沿研究成果论文报告,写出 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三篇,每篇1学分,由导师评定。 (二)非学位课程 13学分 1.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 9学分 神经生物学实验 2.0学分 中枢神经解剖学 4.5学分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塑性 1.5学分 组织学实验技术 1.5学分 细胞培养技术 1.0学分 细胞分析与定量 1.5学分 高级生化实验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 3.0学分 分子免疫学实验 1.0学分 生物医学中的电镜方法 2.0学分 2.方法课 1学分 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2.0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 2.0学分 医学科研设计 2.0学分 3.进展课 1学分 神经科学进展 1.5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 0.5学分 细胞生物学进展 2.0学分 免疫学进展 1.0学分4.自选课 2学分

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 2.0学分 组织培养技术 1.0学分 实验核医学 2.0学分 基础免疫学 3.0学分 内分泌药理学 2.0学分 三、学术活动10学分 具体要求见总则。 四、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考试办法》执行,其中专业综合考试中的相关学科应从本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里确定。 五、主要相关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病学。

生物化学检验

第二章 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 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 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和组织修补材料。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 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的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 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 C-反应蛋白(CRP): 其临床意义:CRP是一个被认识的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8.⑴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以下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⑵凯氏定氮法: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定值和校正其他方法。 ⑶双缩脲法:是临床常用常规方法。 ⑷直接紫外吸收法:用于较纯的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第三章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70~110mg/dl) 2.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B(β)细胞所产生的多肽激素。 3.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由A(α)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 其功能作用: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②促进脂肪动员;③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 4.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尿糖。 5.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DM的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和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 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 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 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专业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一:大鼠脑立体定位及帕金森病(PD)模型制作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用途和正确使用;PD 模型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脑立体定位仪、水平仪、电吹风;麻醉药(0.4%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0.4 g,生理盐水100 ml);碘酒、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5或10ul微量注射器;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6-羟基多巴胺(6-OHDA)溶液(按3ug/ul 配制,加Vc,即6-OHDA溶液1ml:将6-OHDA3mg,VitC0.2m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在1.5ml离心管中定容至1ml,分装后-20℃保存)。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识脑立体定位仪主要部件,即主框、电极移动架及动物头部固定装置(即固定上颌的结构和耳杆与耳杆固定柱)及用途。 2.脑立体定位仪的调试:摆稳定位仪,用水平仪测水平。检验电极移动架上各个轴向滑尺是否保持互相垂直,微量注射器针尖是否光滑垂直。检查定 位仪各衔接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头部固定装置两侧是否对称。检查 耳杆使两耳杆尖端相对,以此判定耳杆固定的准确程度。然后,使两耳杆尖 端相对间隔1~2 mm ,前后移动固定有注射器的注射装置纵轴,使注射器的 针体向后移时,恰好通过两耳杆尖端之间的1~2 mm 间隙; 向前移时,恰 好与切牙固定架的正中刻线在一条直线上。 3.大鼠称重并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动物麻醉不可过深或过浅,注意呼吸情况。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4.鼠颅的固定:将麻醉大鼠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鼠颅依靠两耳杆及切牙钩三点固定。在向外耳道内插入耳杆时,鼠眼球向外凸出。一旦进入鼓膜环 沟内,穿破鼓膜,则会发出轻微的“嘭”声,同时出现眨眼反射,眼球不再凸出,

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1分) 1. 被大量钙、镁离子污染的玻璃器皿可用下列哪种洗涤剂洗涤() A、合成洗涤剂 B、铬酸洗液 C、尿素洗液 D、EDTANa2 2.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下列哪种物质含量降低() A、总蛋白 B、胆固醇 C、胆红素 D、钾 3. 参考值范围一般以多少可信限为界() A、90% B、95% C、98% D、99% 4. 离子强度(I)与电泳速度(V)及分辨力的关系是() A、I大,V快,分辨力差 B、I小,V快,分辨力好 C、I大,V慢,分辨力好 D、I小,V慢,分辨力差 5. 血清钾的正常参考值是() A、~L B、~L C、~L D、135~145mmol/L 6. 血液CO2的主要形式是() A、Hb- NHCOOH B、Pr- NHCOOH C、HCO3- D、物理溶解 7. 血清尿素测定下列哪一种方法属于直接法() A、二乙酰一肟法 B、波氏法 C、电量法 D、电极法 8. 胆色素中无色的物质是() A、胆红素 B、胆绿素 C、胆素原 D、胆素 9. 正常人血液的pH为() A. 7.3± B. ±0.5 C. ± D. ± 10. 血浆阴离子间隙(AG)是指() A. 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 B. 血浆Na+减去Cl—与HCO3— C. 血浆阴离子减去阳阴离子 D. 血浆Cl—与HCO3—减去Na+ 11. 新购置的玻璃仪器需用下列哪种溶液浸泡2~6h() A、浓盐酸 B、浓硫酸 C、LHCl D、铬酸洗液 1211. 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量一般为() A、50g B、75g C、100g D、150g 13. 下列哪型高脂蛋白血症易发生冠心病() A、Ⅰ型 B、Ⅱa型 C、Ⅲ型 D、Ⅳ型 14. 甲状腺激素中活性最强的是() A、MIT B、DIT C、T3 D、T4 15. 下列哪种蛋白质的测定对原发性肝癌有诊断价值() A、Hp B、pA C、AFP D、TRF 16. 采用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LT活性,所用的工具酶是() A、AST B、MDH C、LDH D、GLDH 17.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成的必需微量元素是() A. 锌 B. 硒 C. 锰 D. 铬 18. 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试剂中加入胆酸钠的作用是() A、激活CEH B、激活ChOD C、激活POD D、促进胆固醇从脂蛋白中释放 19. 1分子Hb可结合() A、2O2 B、O2 C、4O2 D、4O 20. 载脂蛋白A1主要存在于()

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但同时也会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 负反馈的几种状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指标的影响。 1.下图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r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家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r=Av/1+AvFv ,Av为开环放大倍数。

图1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 (2)反馈系数Fv=RF1/Rf+RF1 (3)输入电阻R1f=(1+AvFv)Rf Rf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4)输出电阻Rof=Ro/(1+AvoFv) Ro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v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2.本实验还需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参数,即去掉图1的反馈作用,得到基本放大器电路如下图2 图2基本放大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模拟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伏安表,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条件:Ucc=12V,Ui=0V用直流电压表测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

Us(V) UE(V) Uc(V) Ic(mA) 第一 级 2.81 2.14 7.33 2.00 第二 级 2.72 2.05 7.35 2.00 表3—1 2.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实验将图2改接,即把Rf断开后风别并在RF1和RL 上。 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输出电阻Ri和Ro。(1)条件;f=1KH,Us=5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计入3—2表 基本放大器Us(mV) Ui(m V) UL(V ) Uo(V) Av Rf(K Ω) Ro(K Ω) 5.0 0.5 0.25 0.48 500 1.11 2.208 负反馈放大器Us(mV) Ui(m V) UL(V ) Uo(V) Avf Rif(K Ω) Rof(K Ω) 5.0 2.3 0.14 0.20 87 8.52 1.028 表3—2 (2)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o计入3—2表

生化实验报告资料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吴瑞 学号: 3120016004 专业年级: 2012级临床医学(妇幼保健) 组别:第四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田明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N102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 学习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掌握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 三.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组 信号发生器一台/组 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组 万用表一台/组 四.实验容: 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要求如下: 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 输入信号频率围:1KHZ-------10KHZ. 电压输出幅度≥1.5V 输出电阻≤3KΩ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一般有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集 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

为满足上述放大倍数的要求,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最少需要二级放大,其连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可以消除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之间的影响,本设计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各级放大器,其组态有多种多样,有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本设计可以采用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对于负反馈形式,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设计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形式。 2.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下面是电源输入电路,通过并联两个电容的滤波电路形式,以效消除干扰,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否则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整体原理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整个电路由三级放大和一路负反馈回路构成,第一级电路是NPN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通过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给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简介 Methods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nuclei in brain 1.实验目的 理解神经核团的概念,理解重要的神经核团;掌握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使用方法;了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实验器材、试剂及实验材料 手术刀、毛剪、注射器, 1%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依文氏蓝(Evans Blue), 大鼠。 3.实验步骤 3.1脑的大致结构和重要神经核团 脑膜至外由内分别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其下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结构。重要的核团(神经内分泌相关的丘脑下部核团)有:PVN(室周核)、PeN (室旁核)、SON(视上核)、ME(正中隆起)、Hippocampus(海马)等。下表给出几个重要核团的大致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核团在不同截面上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具体位置应查阅图谱。 神经核团距离前囟(mm)中心线两侧(mm)距脑背侧(mm) PVN(室周核)-1.0~-4.2 0.0~0.8 5.0~5.5 PeN(室旁核)0.0~-3.2 0.0~0.5 6.5~9.5 SON(视上核)0.0~-1.8 1.0~2.3 8.5~8.8 ME(正中隆起)-2.4~-3.4 0.0~0.5 9.5~10.0 Hippocampus(海马)-1.8~-6.2 0.5~6.3 3.2~8.0 3.2实验内容 a)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b)在颅骨前囟后3-5mm处打孔; c)用微量注射器吸入3μl依文氏蓝,注入大鼠背侧三脑室。 d)大鼠断头,除去颅骨,观察脑的结构。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The Rat Brain in Stereofaxic coordinates,Academic press,1986 4.江湾Ⅰ型脑定位仪的使用 6.1脑立体定位仪的原理 a)脑立体定位仪分为两大类:直线式和赤道式。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 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约为2mA,U GDQ < - 4V。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U GSQ,U A,U S、U GDQ)。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 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 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 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电压放大倍数:(直接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幅值) o1 U s U o U 1 u A 输入电阻: 测试电路:

2016神经生物学实验讲义

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鼠脑灌注固定和取材 一、原理 固定是用人为的方法尽可能使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保持生活状态,防止组织细胞的溶解和腐败,并保持其原来的细微结构及原位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能使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等各种成分沉淀而凝固,尽量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使得原本在生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变得清晰可见;使得组织细胞各部经媒染作用 容易染色;经过固定,使组织硬化,以利于以后切片时切薄片。 体循环: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的各级分支→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完成体循环的整个循环。 二、实验步骤 1、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150~250g,或昆明小鼠,20g左右,雌雄不拘; 2、动物麻醉后,用左手持镊子夹起腹部皮肤,右手持剪刀自胸骨剑突下腹部剪一小口,由此沿腹中线和胸骨剑突中线向上将皮肤剪至下颌,分离皮下组织,将皮肤翻向两侧,再沿腹中线和胸骨中线向上剪开胸骨,沿膈肌向两侧剪开,并用止血钳将胸骨和胸部的皮肤钳紧,将止血钳翻向外侧以充分暴露心脏,小心用镊子将心包膜打开; 3、将灌注针(大鼠12#,小鼠7#)插入左心室并送至升主动脉内,用止血钳把灌注针固定在心脏上,打开灌注泵开关,同时剪开右心耳,使血液排出。先快速灌注0.9%NaCl(大鼠80-120ml,小鼠30ml),至肝脏逐渐变白色或右心耳流 出清亮液体为止,再灌注4℃预冷的固定液(大鼠200ml,小鼠50ml,根据动物体重定量),其中前1/3量快速灌注,后2/3量慢灌注,共在30分钟内灌注完; 4、固定液进入血管后,大鼠四肢和尾巴开始抽动,表明灌注液进入大鼠大脑,待抽动完全停止,全身组织器官变硬后即可停止灌注; 5、断头后,剥离颅骨、剪断脑神经、离断脑于脊髓,取出整脑。 6、后固定(post-fixed):剥出鼠脑后,切取含目的区域的脑段,放入相同固定液4~12h,4℃。

15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的研究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总体上,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方法有六大类: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 生物学方法及脑成像技术。 7.1形态学方法 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形态学方法有束路追踪、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其 他还有受体定位、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形态定位等方法。 7.1.1束路追踪法 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重大目标,它对研究神经元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学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的逆行和顺性溃变(顺行溃变指胞体或轴突损伤后的轴突终末的溃变,逆行溃变指去除靶区之后神经元胞体的溃变)研究。20世纪40年代主要手段是镀银染色法,根据变性纤维的形态变化来判断变性纤维。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Nanta法,能遏制正常纤维的染色而仅镀染出变性纤维。但该法不易显示细纤维,1971年Kristenson等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幼鼠的腓肠肌及舌肌结果在脊髓和延脑的相应部分运动神经元胞体内发现HRP的积累。不久LaVail正式使用HRP作为轴突逆行追踪,以后遂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HRP可被神经末梢、胞体和树突吸收,轴突损伤部分也可摄入。在胞体内,HRP的活性可持续4~5天,在溶酶体内对联苯胺呈阳性反应而显现出来。被标记的神经元可以清晰的显示胞体、树突及轴突。 除了HRP标记法,还有荧光物质标记法、毒素标记法、注射染料等方法。 7.1.2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术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进展迅速,应用广泛,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随着纯化抗原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广泛开展以及标记技术不断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不仅用于许多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而且也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等临床实际。 组织的多肽和蛋白质种类繁多,具有抗原性。分离纯化人或动物组织某种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体内,后者即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从被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出该抗体,再以荧光素、酶、铁蛋白或胶体金标记,用这种标记抗体处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记抗体即与细胞的相应蛋白质(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常用的荧光素是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荧光抗体抗原复合物。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从辣根菜中提取的),它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H2O2,HRP使DAB氧化形成棕黄色产物,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铁蛋白和胶体金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也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标记抗体被检抗原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法,即如上述用标记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直接结合。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敏感度不及间接法。间接法是将分离的抗体(第一抗体简称一抗)再作为抗原免疫另一种动物,制备该抗体(抗原)的抗体(第二抗体简称二抗),再以标记物标记二抗。先后以一抗和标记二抗处理样品,最终形成抗原一抗-标记二抗复合物。间接法中的一个抗原分子可通过一抗与多个标记二抗相结合,因此它的敏感度较高,而且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标记二抗商品供应,使用方便。间接法中较常用的是一种称之为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complex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o1U s U o U 1u A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为达到此目的,实验者应注意:①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法进行;②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③宜粗者勿细(例如粗天平称量物品即足够准确时,不用分析天平,用量筒取液足够准确时,不用吸量管);④试剂、仪器防止污染及破损,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⑤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应直接记在实验报告本中,而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记下。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实验后应清洗整理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定量测定、解释)、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除应包括“实验总要求”的第3项要求外,还应包括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随做随记的第一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1.每一个班学习委员负责①实验报告的收集与分发;②安排清扫值日名单; ③反映同学学习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④其它临时性的工作。 2.一般实验都为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有的实验要4人一组,由相邻两学生组成固定小组。小组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同意下,可作适当的调整。

生物化学检验

第二章 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与巨噬 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中出现得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 结合蛋白(RBP)与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与组织修补材料。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得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 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得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得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 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得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就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得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得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C-反应蛋白(CRP): 其临床意义:CRP就是一个被认识得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就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得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与外科手术后并发得感染; ④新生儿败血症与脑膜炎得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得排斥反应。 8、⑴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以下蛋白质特有得结构或性质:①重复得肽链结构;②酪氨酸与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 ③与色素结合得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⑵凯氏定氮法:就是公认得参考方法,用于标准蛋白质得定值与校正其她方法。 ⑶双缩脲法:就是临床常用常规方法。 ⑷直接紫外吸收法:用于较纯得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第三章 1.血糖:就是指血液中得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70~110mg/dl) 2.降低血糖得激素:胰岛素由胰腺得胰岛B(β)细胞所产生得多肽激素。 3.升高血糖得激素:胰高血糖素由A(α)细胞分泌得一种多肽。 其功能作用: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②促进脂肪动员;③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 4.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尿糖。 5.糖尿病(DM):就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与)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得代谢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高血糖症。 6.糖尿病得诊断标准:①DM得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与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血糖

神经生物学研究概论

神经生物学研究概论 生A0921 江名 23 摘要:神经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神经生物学。病理方面内容的一个分支。神经生物学,21世纪的明星学科。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研强国加快了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投入。美国于1990年推出了“脑的十年计划”,接着欧洲于1991年开始实施“EC脑十年计划”,然后日本于1996年也正式推出了名为"脑科学时代计划"的跨世纪大型研究计划,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入相当的研究经费。这些研究工作虽然至今为止并没有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没有解开智力形成之迷,没有解开毒品上瘾之迷,没有解开老年痴呆治疗之迷,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本世纪神经生物学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展望 1.神经生物学的概念 神经科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1]。 2.神经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神经生物学包罗了基础神经科学的诸多学科,并非若干传统学科简单和机械地组合,在传统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神经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便是脑,脑是高等生物最复杂的器官,同时神经元几乎是最难培养的细胞。神经生物学的材料与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一样,是动物,从低等的果蝇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样离不开核酸的分析与蛋白质的分析,分子生物学的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但是由于脑的特殊性,所以神经生物学研究还需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电生理法便是其中的一种,电生理是用电刺激的方法来研究神经回路、神经元在特殊生理条件下的反应。膜片钳是用于测量离子通道活动的精密检测方法[1]。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的遗传与发育研究,自1993年ZieglgansbergerW和Tolle TR提出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神经疼痛(pain)的疾病机理以来,细胞信号传导网络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系统生物学已经成为神经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