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分类与水平PPT课件
9
三、脊髓损伤水平
❖ 脊髓损伤的定义在神经学和康复学上是不同
的:医生们对脊髓损伤常有不同的定义。对
于同一神经学检查结果,神经科医生、物理
治疗师和外科医生判断的损伤水平可能并不
一样。许多外科医生把骨头的损伤水平作为 损伤水平。由于脊髓较短,例如颈6脊髓位于 颈5椎体水平,脊椎水平通常较神经水平低, 但在脊髓恢复一个水平时二者可以一致。
编辑版ppt
8
❖ 总结来看,脊髓节段对应相应的身体运动和 感觉区域。感觉区域称为皮节,皮节除了四
肢外都是比较直接的。在手臂上,颈段皮节 颈5至胸1在手臂桡侧有近(颈5)至远(颈68),再在手臂内侧由远至近(胸1)排列。 在腿部,腰1至腰5皮节有近至远覆盖小腿前 部,而骶节由远到近覆盖小腿背侧。
编辑版ppt
6
❖ 综上所述,脊椎和脊髓节段的水平并非全部一样。
脊髓上端,前二个颈段脊髓大致与前二个颈段脊椎 水平相当。但颈3至颈8段脊髓位于颈3至颈7脊椎之
间。同样,在胸段脊髓中,前二个胸段脊髓大致与 前二段胸段脊椎水平相当。但胸3至胸12脊髓段位 于胸3至胸8之间。腰段脊髓位于胸9至胸11椎骨之 间,而骶段位于胸12至腰1椎骨之间。脊髓尖或称 脊髓圆锥位于腰2脊椎水平。腰2以下只有脊神经根, 称为马尾。
编辑版ppt
15
❖ 二侧的差异:某病人可能一侧有部分功能保
留,但另一侧没有、或者在不同水平。例如, 如果一个人一侧损伤是颈4水平,而另一侧是 胸1水平,这个病人是否是完全损伤?在什么 水平?
编辑版ppt
16
❖ 功能恢复:某病人在损伤平面以下最初可能 没有功能,但损伤部位以下后来恢复了运动 或感觉功能。这位病人是“完整性”脊髓损 伤?变成了“完全性”损伤?这不是一个简 单的问题,因为如果某人进行一项临床试验, 规定需“完全性”脊髓损伤,那么就必须确 定是何时检查为“完全性”的。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docx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最新脊髓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相关知识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本领。
3、丰富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脊髓损伤
C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以下
D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或以上
E 正常
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注:1982年由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一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
2 脊髓外伤治疗
脊髓损伤后病理机制
椎管的骨性结构束缚肿胀的脊髓及髓内血肿而产 生神经受压和水肿的进一步的加重
3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脊髓损伤段的氧张力及氧弥散率,改善其缺氧状况,使脊髓免于退变坏死。治疗方 法[3]:伤后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每次高压氧治疗用2个大气压,2小时/次, 1天进行2~ 3次,两次间隔 6小时,共进行1~ 3天。
4 阿片受体拮抗剂
ASCI患者早期释放出较多的内生阿片类,即内啡呔。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直接阻止内啡呔的病理生理作 用,同时可增加脊髓血流量,减轻脊髓水肿。常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有纳络酮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两者的用量及用法均
最 好 的 椎 管 减 压 ,防 止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 ② 内固定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节段损伤。 ③ 术后早期活动,早期康复 ,减 少 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 (NASCIS) 建议: 急诊手术治疗的时间窗为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 8 h以内。 也有研究认为手术时间窗为 24 h 或 72 h 以内。 本组病例研究提示 24 h 内手术更有利于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
为20mg·kg- 1·h- 1,静脉滴注,连续4小时, 1次/d。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治疗效果较纳络酮好。
5 利尿脱水剂
此类药物可增加排水量,以排出损伤组织中过多的细胞外液,减轻脊髓水肿。但这种作用仅发生在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星状细胞上,无改变血脑屏障的作用,故作用可能是暂时的。同时此类药物亦有抗 脂质过氧化反应。常用的脱水剂有: (1) 20%甘露醇:静脉给药每次1~ 3g/kg,每隔4~ 6小时1次,连续 数日。切忌加大剂量,目前常用量为125ml/次,否则副作用大大增加。(2)30%尿素:静脉给药1.0~ 1.5mg/kg,每隔2~ 3小时1次,连续数日后改用口服利尿药。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 • • • •
C5 C6 C7 C8 T1
•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 肌) •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 肌) • 伸肘肌(肱三头肌) •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 • • • •
L2 L3 L4 L5 S1
• • • • •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
AIS E 正常感觉或运动肌力
损伤程度与预后
• 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约1%可以在损伤平面 之下恢复功能肌力,而皮肤感觉保留的不 完全性损伤患者,皮肤感觉保留区的肌力 有50%的可能性恢复功能肌力。
尿动力学评定
• 尿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 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 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变化。
注意事项
• 肛门检查主要记录有无完整肛门括约肌以及深部 肛门部的感觉,结果写有或无。 • 只要有深部肛门感觉即可判断为不完全性SCI。 • 完全损伤为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缺失,不完全 性提示最低骶段存在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 • 部分保留带常仅用于完全性损伤,用以记录神经 损伤水平以远还存在部分皮区感觉或肌功能的部 位。并应记录左右侧。
AIS
• 完全性损伤AIS A 最低骶段(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 不完全损伤AIS B 最低骶段(S4-5)存在感觉但无运动 AIS C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 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低于3级 AIS D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超过或等于3级
脊髓损伤的评估
脊髓损伤平面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
②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
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
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
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
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
②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
①运动改变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
②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
③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
①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
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
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
脊髓损伤(共26张PPT)
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
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好发于脊髓损伤瘫痪
区域的骨突部,如骶尾部、大粗隆部、坐
骨结节部、跟骨部、肩胛骨部、棘突部、
头后部。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 定时变换体位 • 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 • 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 • 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 皮肤护理 •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防治压疮的教育
∧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 机械预防法:可用足底静脉泵、穿梯度压力弹力袜,行双 下肢气压助动治疗,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 流加 速,避免血液滞留。禁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 腿部严重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静脉炎或肺栓塞; 腿部局部情况异常、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 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经常变换体位,进行力所能及的主、被 动锻炼.以预防尿路结石形成。
∧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定时翻身叩背,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前提下 进行体位引流。
• 湿化气道、稀释气道分泌物:可行雾化吸 入,并应用稀释痰液药物。
• 呼吸功能训练,手法辅助排痰。 • 监测肺部体征、行血气分析及痰培养。 • 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诱发或加重肺水肿。
疗。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疼痛发生的诱因包括感 卧位变换体位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 h;
必要时给予输液和加用抗凝血药物,局部进行物理治疗,使用弹力袜和弹力腰带促进血液回流,控制炎症,使用有效抗生素。
染、压疮、痉挛、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吸烟、 早期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二磷酸盐类,物理疗法如被动站立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等。
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日抹洗2次; 大小便污染时及时清洗,动作轻柔.勿擦 伤皮肤;对尿失禁的女患者用吸水性良好 的“尿不湿”,男患者则用阴茎套连接引 流管及尿袋.以保持会阴部免受尿液的浸 渍。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于是,渴望一种懂得,可以一眼洞穿你所有清寂的薄凉。
是恰好的温度,闪耀着阳光的味道,柔软又美好。
那么这一路上的爱恨欢愁也就有了归宿,以后的日子,既便是山长水远,也都会坦然面对,给尘世以最初的温柔。
脊髓损伤基本概念
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 质外周部分的供血。
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2三处的 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 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
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 缺血时,常在相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 即T4、L1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
下肢关键肌
脊髓损伤平面
L2 L3 L4 L5 S1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脊髓损伤平面
腱反射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
C5 : 肱二头肌反射 C6 : 旋后肌反射 C7 : 三头肌反射 L3 : 股四头肌反射 S1 : 腓肠肌反射 S2~4: 球-肛门反射
神经根逃逸
脊髓损伤分类
nerve root escape 脊髓损伤至某神经节段并涉及到上一节
段的神经根
该神经根的功能丧失
表现为外周神经损伤的特征
同时有可能逐步得到恢复
部分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神经平面 下降,可以是神经根逃逸的结果。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综合症-中央束综合症
central cord syndrome 常见于脊髓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生损害,再向外
盘的前部; 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后1/2及椎间
盘的后部; 后柱:椎弓、黄韧带、椎间小关节和
棘间韧带
脊柱的三柱理论
当脊柱受到屈曲压缩外力,主要是前柱承受压 力,中后柱承受张力。前柱压缩超过1/2时, 中柱受损,后柱分离,椎体不稳。牵张伸展外 力时,后柱承受压力,出现椎板及棘突骨折, 而椎体前部间隙增宽,则表示有前纵韧带损伤, 椎体不稳。爆裂骨折多为垂直性外力,如骨折 仅累及中柱,则较稳定;同时累及后柱,系不 稳定骨折。骨折脱位是三柱同时受损的一种类 型,无论何种外力所致,均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