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与设备》教学大纲
室内环境与设备教案

室内环境与设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室内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室内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4. 培养学生对室内环境与设备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室内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 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室内设备的种类和功能4. 室内环境与设备的审美和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室内环境的概念、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室内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室内环境设计的实践应用、室内环境与设备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室内环境与设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室内环境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与设备选型的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室内环境设计与设备选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室内环境与设备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优秀室内环境设计案例图片或视频。
4. 室内环境设计与设备选型的实践项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室内环境设计案例,引起学生对室内环境与设备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室内环境的概念、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室内环境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室内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与设备选型的实践操作。
5. 讨论与评价:学生分组讨论室内环境设计与设备选型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的作品,包括设计理念、创意表现和实施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室内环境设计展览或实际项目,增强对室内环境与设备的感性认识。
《环保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环保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s Foundation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课。
课程主要是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常用处理工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设备,以设备的类型、功能及选型为主。
此外还包括环保设备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典型的环保设备的结构,具备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选用环保设备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工程制图等课程基础上学习的一门课。
本课程可以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同时学习,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学习工艺方法的同时,学习配套设备的选用,具备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能力。
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环保设备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掌握废水处理环保设备的原理、设计、运行、管理等知识。
3.对先进的环保工艺设备有大致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能够设计一些典型的环保过程设备。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及考核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环保设备的构造、类型及应用。
七、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成绩:出勤成绩: 5%。
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
课堂表现成绩:5%。
考核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平时作业成绩:10%。
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80%。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运用的能力。
题型为1填空题、2选择题、3简答题、4计算等。
《环境保护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设备英文名称:Equipment 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课程编号:x4031701学时数:32学分数:2.0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简介环境保护设备为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
环境保护设备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讲授常见环境保护设备的分类、基本理论、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知识。
环境保护设备中讲授的知识适用于解决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噪声处理等领域中的各类问题,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流体力学等相关学科,是这些知识的综合用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控制领域中环保设备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环保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物理法污水处理设备1.教学内容:预处理设备、沉淀池、气浮池。
2.基本要求:掌握预处理设备、沉淀池、气浮池,了解预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沉淀和气浮设备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
3.重点是:学习预处理设备、沉淀池、气浮池的基本原理。
4.难点是:掌握沉淀和气浮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化学法污水处理设备1.教学内容:混凝设备、臭氧氧化设备、混凝剂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投配方法。
2.基本要求:掌握混凝设备、臭氧氧化设备,了解混凝剂投加设备,掌握混凝剂的投配方法,了解混合设备、澄清池和电解槽的原理,掌握混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计算,了解臭氧氧化原理,掌握臭氧氧化设备设计基本计算。
3.重点是:掌握混凝设备和臭氧氧化设备的基本原理。
4.难点是:理解混凝设备和臭氧氧化设备的基本原理。
(三)生化法污水处理设备1.教学内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设备、厌氧法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备。
5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室内环境与设备汇编

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 《室内环境与设备》自学考试大纲I.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室内环境与设备》是一门研究、认知室内环境控制的基本概念、范围、体系、以及室内环境控制设计的实现手段的课程。
它具体介绍有关控制室内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以及空气洁净环境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计算公式、评价指标、标准规范,以及主要的技术措施、控制设备、材料构造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是认知、理解室内环境控制设计的捷径,也是通向室内设计创作实践的重要桥梁。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室内设计》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二、课程设置目的本课程设置目的是让考生了解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了解人们行为与物质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掌握通过选用一定的设备及其合理布置,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 使用要求与节约能源的物理环境的常用设计方法。
为今后室内设计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Ⅱ.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 室内声环境一、自学要求了解室内声学基本原理,了解室内声环境标准与评价指标,了解材料及结构的吸声与隔声,了解室内声环境的设计了解室内音响设备。
二、助学建议本篇(一~五章)重点是了解室内声学原理,评价指标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其中第四章最重要。
建议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使考生通过对不同环境下音质设计的具体分析,来达到了解掌握的目的。
第一章 室内声学原理一、考核知识点1.室内声学基本计量2.听觉特性3.室内几何声学4.室内声增长和声衰变5.驻波与房间共振二、考核要求1.室内声学基本计量(识记)2.听觉特性(识记)3.室内几何声学(识记)4.室内声增长和声衰变(识记)5.驻波与房间共振(识记)第二章 室内声环境评价一、考核知识点1.音质主观评价2.音质评价物理指标3.音质物理指标与主观评价的关系4.室内声环境标准与规范二、考核要求1.音质主观评价(识记)2.音质评价物理指标(识记)3.音质物理指标与主观评价的关系(应用)4.室内声环境标准与规范(识记)第三章 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吸声与隔声一、考核知识点1.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2.构件隔声二、考核要求1.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识记)2.构件隔声(领会,应用)第四章 室内声环境设计一、考核知识点1.室内噪声控制2.室内音质设计二、考核要求1.室内噪声控制(识记)2.室内音质设计(领会,应用)第五章 室内音响设备一、考核知识点1.扩声系统2.扩声系统设计与建筑的关系3.室内音质主动控制二、考核要求1.扩声系统(识记)2.扩声系统设计与建筑的关系(识记)3.室内音质主动控制(领会,应用)第二篇 室内光环境一、自学要求了解光的计量单位,采光标准,照明标准,室内装饰材料的光学特性,了解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的设计内容及过程,了解特殊环境的光环境处理等。
《室内环境检测》教学大纲

《室内环境检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室内环境检测》《Indoor environment testing》学分:2 总学时:30实验学时:10开设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3年制)一、课程性质、目标和培养任务室内环境检测课程是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在学生学完环境监测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室内空气采样技术;室内空气中氨、甲醛、苯系物、TVOC的检测技术;室内空气中放射性的检测与防治技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室内环境中五种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了解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污染物检测方法和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甲醛检测仪、TVOC检测仪、氡检测仪等仪器设备使用。
二、预修课程环境监测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学习情境一室内空气采样技术掌握采样点位的设置和室内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学习情境二无机污染物的测定项目一氨的测定掌握分光光度法进行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项目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测定掌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学习情境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项目一甲醛的测定掌握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甲醛的方法和原理;掌握甲醛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项目二苯的测定掌握气相色谱法检测苯的方法和原理项目三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定掌握气相色谱法检测TVOC的方法和原理;掌握TVOC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学习情境四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掌握撞击式称重法进行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的方法和原理学习情境五放射性物质氡的测定掌握不同方法检测氡的方法和原理建议学时分配表四、实验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李新主编《室内环境与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王炳强主编《室内环境检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姚运先主编《室内环境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六、课外学习要求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提出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件

《室内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件《室内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室内环境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扩展性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新学科,它与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建筑物理学、建筑材料学密切相关,同时,也涉及到家具陈设、装潢材料的质地与性能、工艺美术、绿化、造园等艺术领域。
因此,室内环境设计不仅是考虑建筑空间的六个面的问题,而且要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营造。
二、学时分配章课程内容学时备注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2第二章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方法 4第三章室内环境的照明设计方法 4第四章室内环境的界面与材质设计方法 4第五章室内环境的绿化设计方法 2第六章室内空间设计方法 5第七章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程序与图解方法 3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1.教学目的了解室内设计的概论,明确室内环境设计的概念、范围等。
2.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室内设计的概念与基本美学特征。
(2)在设计中灵活搭配运用室内设计的风格。
3.教学方法与内容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1)学生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
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辅导为辅,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并重。
(2)案例驱动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
(3)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师生间通过课堂互动、电子邮件、博客、QQ等实现互动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内环境设计概念第二节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美学特征第三节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第四节室内环境设计原则与风格第五节室内环境设计分类第六节室内环境设计师的必备修养4.思考与练习(1)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美学特征有哪些?(2)室内环境设计主要有哪几种分类?第二章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方法1.教学目的熟悉室内设计的色彩设计的基本内容、分类、方法等,以及室内色彩设计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
人居环境与设备 大纲

课程编号:《人居环境与设备》课程大纲32学时2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和居住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营造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和质量,已经成为人工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主要研究一切与人体舒适和建筑环境性能有关的科学、技术和服务设施设备,主要包括介绍建筑外及人居室内的热湿、空气流动、空气品质、声、光等环境;深入分析人体舒适度、供热、通风、采光等因素对建立科学人居环境的影响;从物理、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人对室内外环境的舒适与健康要求及居室内环境保护常识,简介典型工艺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介绍创造健康人居环境的系统与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外环境及人居室内的热湿、空气流动、空气品质、声、光环境等环境基本知识,熟悉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室内环境保护、关注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室外环境保护意识。
二、适用专业全校通识公选课程,适用于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建筑环境学第一节建筑环境学绪论第二节建筑外环境1.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地球绕日的运动;太阳在空间的位置2.太阳辐射: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日照的作用与效果;3.室外气候:大气压力;风与大气边界层;室外温度;有效天空温度;地温;湿度;降水4.城市微气候:风场;城市热岛;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5.我国气候分区特点第三节建筑热湿环境1.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3.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室内产热、产湿量;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4.冷负荷与热负荷:负荷的定义;负荷与得热的关系5.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第四节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1.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舒适;2.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应描述:热舒适方程;预测平均评价;有效温度;3.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4.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热应力指数;风冷指数;5.热环境与劳动效率第五节室内空气品质1.室内空气品质简介(1)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改善的重要性(2)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3)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2.影响室内空气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3.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4.室内空气品质标准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污染物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空气净化;第六节建筑声环境1.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2)声音的计量2.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1)人的主观听觉特性;(2)噪声的评价指标3.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1)声波遇到边界面和障碍物时的传播规律(2)声音在室外空间的传播;(3)声音在室内空间的传播4.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1)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2)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3)隔声和构件的隔声特性5.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1)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2)吸声减噪与隔声第七节建筑光环境1.光的性质与度量(1)基本光度单位及相互关系(2)光的反射和透射:材料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材料的光学性能2.视觉与光环境(1)眼睛与视觉特征(2)颜色对视觉环境的影响(3)视觉功效与舒适光环境要素:视觉功效;舒适光环境要素与评价标准3.天然采光(1)天然光源的特点(2)天然采光设计原理(3)不同用途建筑的采光口形式的要求与采光口选择4.人工照明(1)人工光源:光源的种类、发光机制和绿色光源;灯具的光学特性;灯具的CIE 分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1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01308课程名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课程英文名称:Review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Services Engineering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计划学时数:24学分数:1.5课程性质:必修技术基础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后续课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等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执笔人:冉春雨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新设置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概括介绍本专业所涉及的建筑环境指标要求,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设备种类和公共建筑设施系统。
在各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讲授,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专业学习有所了解。
2、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基本掌握建筑环境的温度、湿度、辐射、空气流动、空气品质、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物理刺激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为保证人体舒适、工艺生产要求所设置的设备和系统的类型。
后续专业课应在此基础上分不同方向详细拓展和深化。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评价建筑环境指标的方法,保证不同建筑环境指标所应设置的设备和系统;使学生基本掌握暖通空调、燃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消防和建筑冷热源中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功能与分类;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影响建筑环境要求指标的原因及设置不同系统、设备来满足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知识的构成及所涵盖的内容。
欲达到要求的建筑环境指标所必需设置的(在建筑物内)建筑设备及相关系统。
绪 论0.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在本专业中的位置和主要内容0.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发展概况0.3国内本专业发展概况第一篇 建筑环境第1章建筑环境1.1 建筑热湿环境1.2 室内空气品质1.3 建筑声环境1.4 建筑光环境第2章供热. 2.1 供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2 热水供暖2.3 蒸汽供暖2.4 供暖系统热负荷2.5 热网系统2.6 热网系统的换热站、设备、材料及附件第3章通风3.1 自然通风3.2 机械通风3.3 地下建筑的通风第4章空气调节4.1 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分类4.2 空气调节系统4.3 空调系统的设计指标4.4 空气处理设备4.5 空调水系统4.6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4.7 空调系统的布置4.8 消声与隔振第5章冷热源5.1 冷源及冷源设备5.2 热源及其装置5.3 冷热源一体化设备第二篇 城市燃气工程 第6章 城市燃气的种类和性质6.1 城市燃气的种类6.2 常用燃气的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6.3 燃气中的有害成分第7章 燃气燃烧原理7.1 燃气燃烧的一般知识7.2 燃气的燃烧方法与火焰7.3 燃气燃烧热的利用第8章 城市燃气输配工程8.1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8.2 建筑燃气供应第三篇 建筑给排水 第9章 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9.1 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9.2 给水方式9.3 给水所需水压、水量和增压贮水设备9.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第10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10.1 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0.2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0.3 污废水提升和局部处理10.4 屋面雨水排放第11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11.1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1.2 热水供水方式11.3 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第四篇 建筑电气第12章 建筑电气一般知识12.1 建筑电气的含义及分类12.2 建筑电气的设计12.3 建筑供配电第13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13.1 负荷容量、类别13.2 配变电所13.3 低压配电系统13.4 室内低压线路敷设、导线截面选择及线路保护第]4章 电气照明14.1 电光源的分类和性能指标14.2 常用电光源(灯)14.3 照明器与照明装置14.4 照度计算14.5 照明设计初步第15章接地与防雷15.1 接地15.2 防雷第五篇消防工程第16章室内消防给水16.1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16.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6.3 其他固定灭火系统第17章防排烟17.1 火灾烟气的产生及其危害17.2 防火防烟分区及安全疏散17.3 烟控系统概述17.4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17.5 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17.6 防排烟系统的控制及其设备部件第18章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18.1 火灾探测器18.2 火灾报警控制器1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8.4 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18.5 消防设备的供电电源18.6 火灾应急照明18.7 消防控制室18.8 消防专用电话2、时间分配和进度内容 绪论 第一篇 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 学时 1 8 4 4 3 4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通过学习本课程,为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专业认识基础。
《建筑环境学》教学大纲(建环)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是该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有关建筑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Built Environment is a mai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the major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It is the core course which distinguishes this major from other close majors (for example the Heating Energy and Dynamic Engineering). The course contents consist of seven parts: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reaction of human body to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indoor air environment,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ligh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etc.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comprehend and master what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does human need in life and process of production; how do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affect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forming or controlling the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could be familiar in basic concept about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master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grasp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t coul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future.《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2 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1.3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4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教学大纲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教学大纲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环境创设和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制作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为此,制定一份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教学大纲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学大纲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培养幼儿对环境的敏感性,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
2.原则-体验性原则: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构建性原则:充分利用幼儿园材料资源,培养幼儿对环境的自主建构能力。
-功能性原则:玩教具的设计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环境创设-室内环境创设: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节日主题,设计温馨、舒适、有趣的室内环境,营造适合学习和游戏的氛围。
教师可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和装饰,感受自己的参与和贡献。
-室外环境创设: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戏水区、游戏区、观察区等,鼓励幼儿亲近自然,参与户外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环境观察、植物养护、废品分类等。
2.玩教具制作-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玩具:教师可以搜集树枝、石头、花瓣等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例如,利用树枝和绳子制作风筝、利用花瓣和工艺纸制作花朵等。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教师可以收集废纸箱、纸杯、瓶盖等废旧材料,利用幼儿园工具如剪刀、胶水等,鼓励幼儿进行创作。
例如,制作简易乐器、拼图等。
-利用手工制作工具制作玩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制作各种形状和功能的玩具。
例如,制作动物、交通工具等。
三、教学评价与改进1.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环境中的自主参与和创造力展示来评价其表现。
-作品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制作的玩具的创意、完成度和符合功能等。
2.常规改进-制定个别差异化教学计划,根据幼儿个别需求和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定期举办幼儿作品展示、家长参观等活动,促进家园合作,了解家长对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教学的建议和需求。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编号02C0573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 Designfor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Equipment课程性质必修学时/学分(56学时) / 3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大纲执笔人陈家庆大纲审核人陈家庆先修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一、课程基本目的:1.使学生了解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领域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提高学生对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2.使学生建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宏观概念,掌握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噪声防治等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对国内外先进的环保工艺及其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常用工艺设备及其发展方向。
二、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有以下的收获:1.了解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掌握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噪声防治等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知识。
3.对国内外先进的环保工艺设备有大致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能够设计一些典型的环保过程设备。
三、内容提要:绪论了解环保产业及环保设备的概念、分类,了解我国环保产业及环保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认识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与设备了解水处理物理分离过程的概念,理解各种物理分离过程的机理,重点掌握预处理设备(格栅、沉砂等)、重力沉降规律及其设备、浮力浮上法分离原理与设备、过滤分离机理及其设备设计、离心分离设备、离心分离及其设备的设计计算或选型方法。
第二章化学法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了解化学法水处理过程的概念,理解各种化学法水处理过程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混凝设备、酸碱中和及其相关设备、氧化还原和消毒装置以及电解法技术与相关设备的类型或设计计算方法。
《室内环境与设备》教学大纲

《室内环境与设备》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建筑环境的温度、湿度、辐射、空气品质、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物理刺激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了解评价建筑环境指标的方法,保证不同建筑环境指标所应设置的设备和系统;基本掌握暖通空调、燃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消防和智能建筑中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具有分析影响建筑环境指标的原因及设置不同系统、设备来满足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建筑外环境 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能描述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
教学重点: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学难点: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外环境概述一、地球饶日运行的规律二、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及其辐射效应三、日照的作用于效果第二节室外气候要素第三节城市微气候一、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风场,温度和降水二、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三、建筑形态与气流第二章室内空气环境与设备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的参考标准,空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通风的概念,不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空气洁净系统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室内空气品质的参考标准,空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通风的概念教学难点:不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空气洁净系统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内空气环境概述一、室内空气品质标准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三、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第二节室内空气通风原理与设备一、自然通风二、机械通风三、除尘设备第二节洁净室与洁净空调系统一、洁净室空气洁净系统二、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三、净化空调系统第三章室内热工环境与设备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供暖能耗的概念,能进行供暖耗煤量指标计算;掌握围护结构的隔热要求,并能描述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环境与设备》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建筑环境的温度、湿度、辐射、空气品质、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物理刺激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了解评价建筑环境指标的方法,保证不同建筑环境指标所应设置的设备和系统;基本掌握暖通空调、燃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消防和智能建筑中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具有分析影响建筑环境指标的原因及设置不同系统、设备来满足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建筑外环境 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描述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
教学重点: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难点: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室外环境概述
一、地球饶日运行的规律
二、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及其辐射效应
三、日照的作用于效果
第二节室外气候要素
第三节城市微气候
一、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风场,温度和降水
二、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
三、建筑形态与气流
第二章室内空气环境与设备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的参考标准,空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通风的概念,不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空气洁净系统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室内空气品质的参考标准,空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通风的概念
教学难点:不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空气洁净系统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室内空气环境概述
一、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三、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第二节室内空气通风原理与设备
一、自然通风
二、机械通风
三、除尘设备
第二节洁净室与洁净空调系统
一、洁净室空气洁净系统
二、洁净室的气流组织
三、净化空调系统
第三章室内热工环境与设备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供暖能耗的概念,能进行供暖耗煤量指标计算;掌握围护结构的隔热要求,并能描述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教学重点: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供暖能耗的概念,能进行供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围护结构的隔热要求,并能描述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热工环境概述
一、建筑热工环境基本物理量
二、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
三、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第二节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供暖耗煤量指标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二、供暖耗煤量指标
第三节室内热工环境基本计量
一、热阻计算
二、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计算
第四节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
第四章室内光环境与设备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会计算均匀扩散材料表面的亮度,会进行采光系数的计算;掌握采光的基本形式,掌握电气接地原理并能描述人体全电流、电阻值,掌握常用低电气设备及导线种类,掌握系统接地方式,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
教学重点:计算均匀扩散材料表面的亮度,会进行采光系数的计算;掌握采光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电气接地原理并能描述人体全电流、电阻值,掌握常用低电气设备及导线种类,掌握系统接地方式,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室内光环境概述
一、光的定义及本质,基本光度单位
二、视觉与光环境
第二节室内装饰材料的光学特征
一、室内装饰材料的反光系数
二、定向反射和透射
三、扩散反射和透射
第三节天然光环境设计
一、采光标准,采光的基本形式和计算
二、天然光环境处理
第四节人工光环境设计
一、照明光源,照明灯具,照明质量,照明设计
二、低压电器设备及导线
三、电气接地与安全
第五章室内声环境与设备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描述噪声评价指标,并会用公式计算隔声量;能根据材料的声能计算材料的吸声系数及吸声量;掌握构件的透射系数并会计算。
教学重点:噪声评价指标,并会用公式计算隔声量;能根据材料的声能计算材料的吸声系数及吸声量
教学难点:掌握构件的透射系数并会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声环境概述
一、声音的物理特性指标
二、声波的绕射、反射、散射和折射
三、声波的透射、吸收、干涉和驻波
四、声源的指向性
第二节人的听觉特性与噪声评价
第三节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一、吸声系数和吸声量
二、吸声材料
三、构件隔声
第四节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一、噪声允许指标
二、室内吸声减噪
三、隔声、减振和隔振
第六章室内厨、卫环境和卫生设备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能计算贮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计算气压水罐的总容积;能计算排水管段内的设计流量。
教学重点:计算贮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计算气压水罐的总容积
教学难点:能计算排水管段内的设计流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给水系统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组成
二、室内给水方式的选择
三、建筑给水设备,热水供应系统
第二节建筑排水系统
一、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二、排水量的确定
第三节卫生间建筑设计
一、卫生间设置标准
二、普通住宅卫生间内卫生器具布置
三、公共建筑、宾馆、旅馆卫生间内卫生洁具布置
四、卫生器具分类及介绍
第四节室内燃气供应系统
一、燃气的分类及特性
二、城市燃气供应方式
三、室内燃气管道与设备
第七章室内防火与消防设备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对某建筑室内进行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能按规定合理配置室内消防设备;能根据防、排烟系统设置范围的规定设置消防防烟及排烟系
教学重点:能对某建筑室内进行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能按规定合理配置室内消防设备
教学难点:能根据防、排烟系统设置范围的规定设置消防防烟及排烟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室内装饰防火设计
一、装饰材料的耐火性能
二、室内装饰防火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设计
四、室内消防设备配置
第二节室内防火系统设计
一、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
第三节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组成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线原理与方式
三、火灾探测器的分类、选择与布置
四、火灾报警器及其联动功能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
六、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
第八章室内智能建筑系统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能描述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
教学重点:描述智能建筑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体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难点: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组成、主要功能、结构体系、
第二节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环境、主要设备
二、通信网络
第三节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
一、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功能
二、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综合布线系统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特点、传输介质、产品及部件选择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36课时,实训4课时
实训一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1学时)
目的要求:懂得测定氨的原理和试验步骤
掌握要点:控制溶液浓度
实验内容: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氨
实训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1学时)
目的要求:懂得测定空气中甲醛
掌握要点:掌握3种原理去测定空气中的甲醛
实验内容:1.AHMT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2.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3.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实训三室内空气中苯及苯系物的测定(1学时)
目的要求:懂得测定空气中的苯及苯系物
掌握要点:掌握三种原理去测定空气中的甲醛
实验内容:1.二硫化碳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苯
2.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苯
3.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
实训四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1学时)
目的要求:有机化合物的确定
掌握要点:懂得利用色谱
实验内容: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TVOC
六、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70% 。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和实验操作四部分组成,期末是试卷的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