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 室内声环境设计
可研-第四章--绿色建筑专篇
第四章绿色建筑专篇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新开工房屋建筑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相关精神,本报告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60378-2006)、《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等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旨在分析本次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方案措施,为下阶段的方案设计、施工、室内外装修等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建筑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创造高效、低耗、低污染、健康舒适、绿色平衡的建筑环境,推动深圳市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编制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1.编制标准和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设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公布,2006年6月1日实施)(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s rating system》(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7)《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8)《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9)《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JG18-2008)(10)《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草案)》2.设计原则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单项技术的过度采用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互相影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比较、确定最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
《室内环境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doc
《室内环境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大纲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室内环境与设备》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开设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学习本课程是在建筑装饰行业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需要。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建筑环境的温度、湿度、辐射、空气品质、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物理刺激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了解评价建筑环境指标的方法,保证不同建筑环境指标所应设置的设备和系统;基本掌握暖通空调、燃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消防和智能建筑中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分类;具有分析影响建筑环境指标的原因及设置不同系统、设备来满足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要求本课程教学计划8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60课时,实践课时:20课时。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上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有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上应让学生在学习后能解决建筑装饰运用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建筑外环境(4课时)教学要求:掌握地球饶日运行的规律、室外气候要素以及城市微气候现象,为实现建筑选址、选型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外环境概述,包括地球饶日运行的规律,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及其辐射效应,日照的作用于效果。
第二节室外气候要素,包括大气压力,风,室外气温,湿度,降水。
第三节城市微气候,包括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风场,温度和降水,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建筑形态与气流。
第二章室内空气环境与设备(6课时)教学要求: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的参考标准,空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筑通风的概念,不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空气洁净系统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室内空气环境概述,包括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第二节室内空气通风原理与设备,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除尘设备。
第三节洁净室与洁净空调系统,包括洁净室,空气洁净系统,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净化空调系统。
第三章室内热工环境与设备(14课时)教学要求:掌握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供暖能耗的概念,能进行供暖耗煤量指标计算;掌握围护结构的隔热要求,并能描述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商朝出土建筑装饰 构建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 战国时期:出现空心砖、方砖 秦朝:阿旁宫、陵墓、万里长城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形象生动的论 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揭示了室内空间 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从老 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对待。
陕西半坡村原 始社会 大方屋住房的 复原想像图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陕西半坡村原始社会 圆形住房的复原想像 图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
2、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
商朝后期,奴隶主开始建造大规模的
宫室和陵墓。宫室建在高大的夯土台
上。从此成为中国建筑上的主要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1)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含义
在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 使用性质——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处环境——既指着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也指该设计项 目所处的时代或时间阶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室内设计的设计构思和涉及学科 设计构思——物质技术手段,建筑美学原理 涉及学科——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美学、建筑设计史、 施工工艺、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家具设计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1)
2020/11/23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建筑环境学Built Environment课程代码:02410010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传热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材:朱颖心.建筑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机械设备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化的产物。
本课程是研究建筑的基本规律、建筑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求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课程目标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建筑的演变历史(2)营造法式(适合自己需要),图式理论(追求艺术),建筑空间理论(功能),建筑环境学(舒适性)(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如何协调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5)空调系统的使用使得在室内空气品质方面比较差,易造成病态建筑综合症SBS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3)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二)教学要求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4章隔声
1. 平均隔声量
设各个隔声体的隔声量为TLi,相应面积 为Si。由此可得出各个隔声体的透射系 数为:
窗门
i 100.1TLi
墙
组合隔声体的平均透射系数:
i
i Si
Si
组合隔声体的平均隔声量:
T L 1l0 g 1 1l0 giS iS i 1l0 g1 0 .0 1 S T iiL S i
Ei
E I
Ei
Ii
Er
0< <1,越小隔声效果越好。
Ea Eτ
二、隔声量TL
1. 隔声量定义
隔声材料两侧入射声音与透射 声音(入射处与透射处两 处)的 声级差,单位为dB。
声源
Li
Lτ
TL LiL10 lgIIi 10 lg1
注:隔声量是描述隔声材料隔声效果的量。
2.(频程)平均隔声量
隔声量TL是频率的函数,工程上将125~4000Hz 6个倍
解:钢的密度ρ=7800kg/m3, 钢板厚度d=0.001m 声音频率f=2000Hz
TL20lgmf 47.520lgdf 47.5
20lg(78000.0012000)47.5 36dB
厚度增加一倍,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 加6dB,所以其隔声量为42dB。
例:如果采用钢板对2000Hz隔声,隔声量达到50dB, 计算所用钢板的厚度?
② 要提高隔声罩的隔声效果,一方面是要提高隔声其 平均隔声量,另一方面是提高吸声系数;
③ 由于 <1,所以 10lg<0,因此,隔声罩的隔声
效果(插入损失IL)小于其平均隔声量 T L 。
例题1: 一个由5个面构成的隔声罩扣在水泥地面之上,其罩内 尺寸为长1.5m,宽1m,高1m。对于2000Hz倍频程声 音,罩内所衬吸声材料吸声系数为αW=0.8,罩壁的隔 声量TLW=30dB;地面的吸声系数为αG=0.02。计算罩 对于2000Hz倍频程声音隔声效果(即插入损失IL)。
科技馆建设标准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科技馆)建设,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政府投资的科技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审查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综合性科技馆项目,专业性科技馆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第五条科技馆的建筑应满足科普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等功能的需要。
第六条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
第七条科技馆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一、适用安全,经济合理,节约资源,有利发展。
二、应按区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馆。
三、既有建筑在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其改建、扩建为科技馆。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第八条科技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科技馆建筑安装工程费、展教装备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应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
第十条科技馆项目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项目构成第十一条科技馆建设项目由建筑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和展教装备构成。
第十二条科技馆房屋建筑工程的房屋主要由展览教育用房、公众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组成。
展览教育用房主要包括:常设展厅、短期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
公众服务用房主要包括:门厅、大厅、休息厅、票房、问讯处、商品部、餐饮部、卫生间、医务室等。
业务研究用房包括:设计研究室、展品制作维修车间、图书资料室、技术档案室、声像制作室、展(藏)品和材料库等。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办公使用功能的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表3各级工作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
类别
适用对象
使用面积(平方米/人)
中央机关
部级正职
54
部级副职
42
正司(局)级
24
副司(局)级
18
处级
12
处级以下
9
省级机关
省级正职
5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省级副职
42
正厅(局)级
30
副厅(局)级
24
正处级
18
副处级
12
处级以下
9
市级机关
市级正职
42
市级副职
30
正局(处)级
24
副局(处)级
第十八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在城市中的布局宜相对集中。联合建设时,其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等应统一规划与建设。
第十九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应遵循功能组织合理、建筑组合紧凑、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合理组织和利
用地上、地下空间。
第二十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用地包括:建筑主体及其附属建筑用地、道路及停车用地、绿化用地等。
选用建筑所在地区中等价位的装修材料或构配件。
楼地面可选用中档复合木地板、PVC地材、石材、地砖等;墙、柱面可选用中档饰面板、涂料或壁纸;天棚可做中档饰面板吊顶;门采用中档复合木门或玻璃门。
学生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学生宿舍建筑设计规X第一章概论宿舍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X。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1 基地1 )宿舍不应建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2 )宿舍用地宜选择有日照条件,且采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段。
3)宿舍选址应防止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并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2 总平面1)宿舍宜接近工作和学习地点,并宜靠近公用食堂、商业网点、公共浴室等方便生活的服务配套设施,其距离不宜超过250m。
2)宿舍附近应有活动场地、集中绿地、自行车存放处,宿舍区内宜设机动车停车位。
3)宿舍建筑的房屋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有关防火及日照的要求,且应符合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4)机动车不得在宿舍区内过境穿行。
5)宿舍区内公共交通空间、步行道系统及宿舍出入口,应按照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X》JGJ 50的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6)宿舍区内应设有明显的标识系统。
第三章建筑设计一、一般规定1 宿舍内居室宜集中布置,通廊式宿舍水平交通流线不宜过长。
2 每栋宿舍应设置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和晾晒空间。
宿舍内应设置盥洗室和厕所。
公共用房的设置应防止对居室产生干扰。
3 宿舍半数以上居室应有良好朝向,并应具有住宅居室相同的日照标准。
4 宿舍内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图以及明显的安全疏散标志。
5 每栋宿舍应在首层至少设置1间无障碍居室,或在宿舍区内集中设置无障碍居室。
居室中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X》JGJ 50的要求。
二、居室1 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四类,各类居室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1的规定。
表1 居室的类型与人均使用面积2 居室的床位布置尺寸不应小于下列规定:1 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0.60m。
2 两床床头之间的距离0.10m。
3 两排床或床与墙之间的走道宽度1.20m。
3 居室应有储藏空间,每人净储藏空间不宜小于0.50m3;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可适当放大。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设计方案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设计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1.2.1 政策推动 (3)1.2.2 技术创新 (3)1.2.3 市场需求 (3)1.2.4 国际合作 (4)1.2.5 城市更新 (4)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与策略 (4)2.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2.2 节能减排设计策略 (4)第三章建筑选址与规划 (5)3.1 选址原则与要求 (5)3.1.1 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政策 (5)3.1.2 保障生态环境 (5)3.1.3 节约土地资源 (5)3.1.4 交通便利 (5)3.1.5 资源利用 (5)3.2 规划设计要点 (6)3.2.1 建筑布局 (6)3.2.2 建筑形态 (6)3.2.3 绿色景观设计 (6)3.2.4 基础设施设计 (6)3.2.5 建筑智能化设计 (6)第四章建筑结构设计 (6)4.1 结构优化设计 (7)4.2 节能结构体系 (7)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8)5.1 外墙保温设计 (8)5.2 门窗系统设计 (8)5.3 屋面保温设计 (8)第六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9)6.1 室内空气质量优化 (9)6.1.1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9)6.1.2 通风换气设计 (9)6.1.3 空气净化设备的应用 (9)6.2 采光与照明设计 (9)6.2.1 采光设计 (9)6.2.2 照明设计 (10)6.3 声环境设计 (10)6.3.1 声音控制 (10)6.3.2 声音调节 (10)第七章建筑设备系统设计 (10)7.1 供暖与空调系统设计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设计内容 (11)7.2 供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11)7.2.1 设计原则 (11)7.2.2 设计内容 (11)7.3 电气系统设计 (12)7.3.1 设计原则 (12)7.3.2 设计内容 (12)第八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13)8.1 绿化布局设计 (13)8.1.1 设计原则 (13)8.1.2 设计内容 (13)8.2 景观水体设计 (13)8.2.1 设计原则 (13)8.2.2 设计内容 (14)8.3 绿色建材应用 (14)8.3.1 设计原则 (14)8.3.2 设计内容 (14)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 (14)9.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4)9.1.1 建筑废弃物分类 (14)9.1.2 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15)9.2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 (15)9.2.1 资源回收 (15)9.2.2 资源再利用 (15)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与监测 (16)10.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6)10.1.1 评价指标 (16)10.1.2 评价方法 (16)10.1.3 评价等级 (16)10.2 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 (16)10.2.1 建筑能耗监测 (16)10.2.2 建筑能耗优化 (16)10.3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与管理 (17)10.3.1 运行维护 (17)10.3.2 管理制度 (17)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
建筑声环境第四章3打印版
(2)建筑设计与处理 消声室的尺寸要大于测定范围,消声室的容积应为所测声源的 最大体积的200倍以上。 室内表面的吸声处理一般是在围护结构内紧密布置和振动的传入。
3、半消声室 除了六个面都有吸声处理的消声室之外,在工业部门还常设置 一种将地面作为平整、光滑表面,其他五个面作吸声处理的半消声 室。这种消声室适于测试大型设备。它的精度不如全消声室,但它 可以承受全消声室的格栅无法承受的重型设备。半消声室的反平方 定律的允许偏差为:
歌剧院、话剧院在体型上都应考虑近次反射声在观众席 上的均匀分布。歌剧院还应有适当的扩散处理;话剧院要特 别注意避免出现回声。 乐池的声学持性也必须注意:一是要保持乐池内各声部声 音的平衡l:是不使观众厅内听到的乐池中的伴奏声压倒舞台 上的演员声。这要求乐池的开口与进深保持适当的比例,乐 池上部的天花有适当的形状与倾角。 近年来,歌剧、话剧演出使用电声的情况越来越多,同 时,还有效果声的需要,因此,剧院应当有较为完善的电声 系统。电声系统最理想的使用状态应当是,既加强了观众席 上的声级,又能控制其音量,不使其破坏自然的方向感,使 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剧院的允许噪声级可采用N为20或25。
三、 电影院
电影院按放声方式分为扬声器布置在银幕后面、 片宽为35mm的普通电影、遮幅法和变形法宽银幕立体 声影院,和片宽为70mm,扬声器不只在银幕之后,在 观众厅墙面、天花上也布置环绕声扬声器的宽银幕数 字式立体声影院两类。 电影院的放映室与观众厅之间应有良好的隔声。放 映孔应有双层玻璃,并加以密封。放映室内部应作吸 声处理,以减低机械噪声。 电影院观众厅的容许噪声级可比剧场高些,例如N 取25—30。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希望N不低于25。
古典音乐厅的音质一直都受到很高的评价,有的至今仍被奉为 音乐厅音质的典范。以后的音乐厅体型开始多样化,其共同的特点 是平面变宽,两侧墙面形成张角,天花相对较低。这种大厅的音质 大多不如古典大厅。近30年来,为增加观众席的今次反射声,增加 扩散,在体型处理上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 音乐厅。如斯图加特音乐厅。
科技馆建设标准.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科技馆)建设,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政府投资的科技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审查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综合性科技馆项目,专业性科技馆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第五条科技馆的建筑应满足科普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等功能的需要。
第六条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
第七条科技馆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一、适用安全,经济合理,节约资源,有利发展。
二、应按区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馆。
三、既有建筑在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其改建、扩建为科技馆。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第八条科技馆建设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科技馆建筑安装工程费、展教装备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应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
第十条科技馆项目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项目构成第十一条科技馆建设项目由建筑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和展教装备构成。
第十二条科技馆房屋建筑工程的房屋主要由展览教育用房、公众服务用房、业务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组成。
展览教育用房主要包括:常设展厅、短期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
公众服务用房主要包括:门厅、大厅、休息厅、票房、问讯处、商品部、餐饮部、卫生间、医务室等。
业务研究用房包括:设计研究室、展品制作维修车间、图书资料室、技术档案室、声像制作室、展(藏)品和材料库等。
内部资料:2024 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
宝马蓝色字体加粗(标题)状元红色字体加粗(一般考点)上岸绿色字体加粗(词眼、口诀、拓展及考情内部资料:2024 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第1章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知识点一、建筑物的三种分类1.按建筑物的用途通常可以将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住宅、宿舍、民政)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工业建筑:车间、仓储农业建筑:畜牧,农耕2.按层数或高度划分住宅公共建筑低层或多层建筑≤27m ≤24m 或24-100m 的单层高层建筑27-100m24-100m 非单层100m 以上民用建超高层建筑筑高层建《防火规范》中的高层建筑筑一类二类住宅(大于27米)大于54米27-54米公共建筑(大于24米)1.大于50米2.24-50米的:①省级广播电视和电力调度建筑②医疗、重要建筑③单层千平百万卷书的建筑24-50米普通公建3.按规模划分民用建筑(1)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等。
【口诀】买弱病宅,结合后续的Ⅰ类建筑记忆。
(2)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大型火车站和航空港、大型展览馆等。
知识点二、建筑高度的计算1.建筑物的“身体”高度(1)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建筑物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应按至其屋面檐口顶点的高度计算。
(2)坡屋顶建筑应分别计算檐口及屋脊高度,檐口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屋脊高度应按室外设计地坪至屋脊的高度计算。
(3)同一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2.建筑物“头顶”附属物是否算入高度?(1)实行高度控制区内的建筑(有多高算多高)①机场、广播电视、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等设施的技术作业控制区内及机场航线控制范围内的建筑②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区内的建筑,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设计地坪至建(构)筑物最高点计算。
室内设计原理PPT课件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
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 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 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具、 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S室内设计原理
1
目录
第一章 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 第二章 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第三章 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第四章 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第五章 室内空间设计 第六章 室内采光与照明 第七章 室内色彩 第八章 室内家具与陈设 第九章 室内绿化 第十章 人体工程学 第十一章 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
5
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 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 料和设施设备等,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 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 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 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 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 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9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 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人的基本需求)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联系性)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物质和精神追求) 四、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生态和环保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十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进行管理。
室内设计
12
第三节、室内设计的目的与特征
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适宜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空 间 ,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 发,需要确立一些基本观点:
13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以提高物质生活水 准、增进室内环境的精神品质,这是应该放在设计的首位。 物质水准——实用性是加强室内效果的唯一途径。 精神品质——包括艺术性、个性、精神性、个性法则,心理平衡、情 感抒解、心智发展。 艺术性——是指形式原理、形式要素,即造型、色彩、光线、材质等, 必须在美学原理的规范之下,以达到取悦感官、鼓舞精神的作用。 个别性—— 是指性格形态、学识教养深度,各有不同形式,反映不同 格调,满足和表现个体与群体。 个性因素——是指个性、偏好、生活方式、起居习惯及劳动工作性质 等的群体结构意识。
1、风格流派概念
风格——即精神面貌与格调。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 流派——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由某些艺术家社会思想、艺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相近或 相似而形成的集合体。
2、什么是室内装饰风格
把一个时代的室内装饰特点以及规律性的精华提炼出来, 应用在室内的各面造型及家具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之为室内 装饰风格。
室内设计概论
使用说明
本课件分为八章。课时计划为18课时
第一章为基础部分,安排2课时 第二章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安排2课时 第三章为室内空间设计部分,安排2课时 第四章为室内色彩设计部分,安排2课时 第五章为室内空间的采光与照明部分,安排1课时 第六章材料工艺部分,安排2课时 第七章室内空间组织与室内界面设计部分,安排3课时 第八章住宅室内设计部分,安排4课时
建筑物理室内声环境
二、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
V:房间容积,m3; S:室内总表面积,m2; α:平均吸收系数; 4m:空气吸收系数。 因此T60与室内各表面,人、家具有关。 一般以自然声为主的厅堂
:宽度不宜超过30米 :长度不宜超过40米 :高度一般控制在13-15米之间
第三节
体型设计:直达声、前次反射声的控制和 利用,声吸收和扩散、防止声学缺陷。 1、充分利用直达声。
d、弧形:优点是可容纳更多的视线与音质好的 座位。一般慎用,特别是弧度的处理上一定要
适当,否则会出现声聚焦现象。
(3)增加侧向反射声 a、利用倾斜侧墙。
b、利用顶棚扩散反射。
c、利用楼座护栏,或包厢护栏增加侧向反射声。
d、山地葡萄园式座位布局来增加侧向反射声。
3、声扩散设计 (1)声波在界面上的行为:
最佳混响时间:通常指中频(500Hz或1000Hz) 的混响时间。
丰满度要求高的大厅 ----- 混响时间长。
清晰度要求高的大厅 ----- 混响时间短。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建筑最佳混响时间范围。
(b)各类建筑不同容积时的最佳混响时间。
(c)频率特性。
2、混响时间计算。
观众厅混响时间计算表(V=5400m3,ΣS=2480m2)
序 项目 号
材料及做 面
法
积
m
2
125 αA
吸声系数及吸声量(m2)
250
500 1000 2000
αAαAαAαA
4000 αA
1 观众、坐席 观众+过道 55 0.54 29 0.66 36 0.75 41 0.85 46 0.83 45 0.75 41
第六章室内陈设原则与方法
但应注意不得妨碍交通。
室 内 陈 设 设 计
(2)装饰性陈设
装饰性陈设品
装饰性陈设品是指本身没有实用性,纯粹作为观赏的陈设品。 包括装饰品、纪念品、收藏品、观赏动物、盆景花卉等。
室 内 陈 设 设 计
(1)装饰品
通常我们把绘画、书法、摄影等称为纯艺术作品,而将陶瓷、
雕塑、景泰蓝、唐三彩、漆器或民间扎染、蜡染、布贴、剪纸 等称为工艺品,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丰富视觉效果,
装饰美化室内环境,营造室内环境的文化氛围。装饰品的选择
应与室内风格相协调,如传统的中国画、书法,其特有的画法、 画风及意境表达适合陈设在雅致、清静的空间环境中;西方的 油画往往表达深沉凝重的内涵,适合陈设在新古典风格的空间 中;而西方现代绘画却常常表现出轻松自如的风格,可与现代 风格的室内装饰相配。
象图形类、符号化与抽象图形类;从艺术形态分类有:平面式、立体式。
室 内 陈 设 设 计 信息陈设一般应设置在人流比较集中处、暂短休息处,如出入口、走道交叉处、 楼梯上下起点、休息室等等。同时还应尽量选择背景相对简单的场所。在比较 高大的室内空间适宜采用悬挂式布置方法;而较低或较小的空间宜于采用张贴 的方法。设置的高度也应十分注意,悬挂陈设的高度,应在人站立时(站在适 当的距离)平视线稍上的范围内;张贴式陈设的高度,在休息处应考虑人坐姿 的平视线。此外,在某些出入口如果空间较宽裕,宜于放置立体式信息陈设,
陈设效果。电器用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音响设备、计算
机及厨房电器、卫生淋浴器等。
电器用品在与其他家具陈设结合时一定要考虑其尺度关系,造型、风格更 要协调一致。如电子计算机与机桌的配套使用,机桌高度应在普通书桌的基础 上去掉计算机的高度才符合人体坐正时台面的操作高度,一般约为65~68cm。 视听设备应考虑到人的视觉、听觉,视距要合适,不宜放在高处,因为人的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生答题记录——第四章室内声环境设计返回[阶段测试] 列表返回[答题记录] 列表
本套单元测试共2 题,共 2 分。
答题得分:2 分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 体型设计首先应使直达声不受遮挡,能到达每一位观众。
要考虑到声源的___________。
得分:1分
答: B
A 吸收性
B 指向性
C 传播性
D 反射性
【题型:单选】【分数:1分】
[2] 单层均质墙体因质量定律可知,墙体厚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____________。
得分:1分
答: A
A 6分贝
B 5分贝
C 4分贝
D 3分贝
考生答题记录——第五章室内音响设备返回[阶段测试] 列表返回[答题记录] 列表
本套单元测试共 1 题,共 2 分。
答题得分:2 分
【题型:多选】【分数:2分】
[1] 一般建筑中音响设备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
得分:2分
答:ABCD
A 广播通信系统
B 扩声系统
C 重放系统
D 音质主动控制系统
E 音质被动控制系统
考生答题记录——第六章室内光环境基本计量返回[阶段测试] 列表返回[答题记录] 列表
本套单元测试共14 题,共17 分。
答题得分:17 分
【题型:多选】【分数:2分】
[1] 光的本质包含的含义是光是:_________。
得分:2分
A 可见的辐射波
B 不可见的辐射波
C 视觉器官的视觉特点
D 视觉器官的视觉特点和可见的辐射波相互作用作用所引起的感觉效果
E 视觉器官的视觉特点和不可见的辐射波相互作用作用所引起的感觉效果
【题型:多选】【分数:2分】
[2] 影响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得分:2分
答:ABCDE
A 亮度
B 物件的尺寸
C 亮度对比
D 识别时间与面积
E 眩光
【题型:多选】【分数:2分】
[3] 在光环境设计中需用一些物理量来进行计算以保证光环境质量的要求。
这些物理量以光通量为基础,形成一个光度量的体系,其中最基本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得分:2分
答:ABCE
A 光通量
B 发光强度
C 亮度
D 清晰度
E 照度
【题型:单选】【分数:1分】
[4] 人眼的颜色感觉主要是由________引起的。
因此,它只存在于明视觉中,而且在视野的中心比周围要强。
得分:1分
答: B
A 杆状细胞
B 锥状细胞
C 球状细胞
D 线状细胞
【题型:单选】【分数:1分】
[5] 根据眩光对视觉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失能眩光”和“_____________”。
得分:1分
答: D
A 低能眩光
B 高能眩光
C 舒适眩光
D 不舒适眩光
【题型:单选】【分数:1分】
[6] 从明到暗的适应称为___________,当视网膜的感光度重又达到最大时,需要经历
得分:1分
答:C
A 明适应
B 亮适应
C 暗适应
D 全适应
【题型:单选】【分数:1分】
[7] 当外界光环境的亮度发生改变时,人眼需要调节入射光量,改变视网膜的感光度。
该视网膜感光度的变化过程称_____________。
得分:1分
答:C
A 照度
B 亮度
C 适应
D 眩光
【题型:单选】【分数:1分】
[8] 当明视觉向暗视觉转变时,人眼的敏感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__________越发鲜明,红光逐渐暗淡,称为普尔钦效应。
得分:1分
答: B
A 黄光
B 蓝光
C 白光
D 绿光
【题型:单选】【分数:1分】
[9] 单位时间内,光源所发出的可见光能量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简单说就是发光量。
单位lm(流明)。
得分:1分
答: A
A 光通量
B 光照量
C 光照度
D 发光强度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0] 从明到暗的适应称为暗适应,当视网膜的感光度重又达到最大时,需要经历10~35min;由暗到明的适应称为明适应,时间较暗适应短,仅需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
得分:1分
答: D
A 4min
B 2min
C 3min
D 1min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1] 光源在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为____________。
单位是cd(坎德拉)
得分:1分
答: B
A 光通量度
B 发光强度
C 光源强度
D 发光亮度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2] 从纯粹的物理意义上讲,光是______________,是所有形式的辐射能量。
得分:1分
答:C
A 纳米波
B 电流波
C 电磁波
D 粒子波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3] 人眼的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外侧,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杆状细胞。
得分:1分
答: B
A 圆形细胞
B 锥状细胞
C 网状细胞
D 条形细胞
【题型:单选】【分数:1分】
[14] 当外界光环境的亮度发生改变时,人眼需要调节______________光量,改变视网膜的感光度。
该视网膜感光度的变化过程称适应。
得分:1分
答: B
A 反射
B 入射
C 折射
D 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