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示范教学课件
【题目解说】 “三顾茅庐”是 三次拜访茅庐 的意思,“顾”的意思 是 拜访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是为请他出山帮助处
境困难的自己, 兴复汉室 , 建功立业 。
二、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一)思考批注 1.刘备为见到诸葛亮,经历了哪些考验? 2.哪些方面体现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
1.考验:
2.诚意: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批注: 1.积累生字词。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 出山,拜他为军师。
【字音字形】
拜谒( yè )
愧赧( nǎn )
鄙( bǐ )贱
叱( chì )
侥(jiǎo)幸
岂可相强( qiǎnɡ )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 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 己实现统一大业。他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 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 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归期不定,刘备只 得失望地回去(一顾茅庐)。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再次去拜访诸葛 亮,不料诸葛亮跟崔州平出外闲游,不知去向。张飞本不愿 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 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 家危险局面的意思,再次失望而归。(二顾茅庐)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思考批注 1.刘备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人? 2.文中多次写到关羽和张飞有什么作用?
1.人物形象: 【刘备】(第3段,语言描写)
谦辞:“末胄”“愚夫”“贱名”(对自己) 敬辞:“如雷贯耳”“晋谒”(对诸葛亮) 表现了刘备 谦虚恭敬的态度,求取贤能的决心。 。
新人教版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创造宣言》优质课件
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从父学 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61年起随父 往德、法、英、荷等国旅行演出。1769年三 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其所作歌剧。1773 年返回故乡,任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因 不满大主教阻挠其社交活动,愤而辞职。此 后在贫困处境中继续写出大量作品,包括: 反贵族倾向的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 礼》,反映贵族荒淫生活的意大利式歌剧 《唐璜》等。其作品以清丽流畅、结构工致 为特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 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 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动手标记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联系语境,扫清阅读 障碍。
2.结合文后“阅读提示”,简要说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结构层次)。
课文朗读
1.准确注音
一、 中(zhò ng)伤
字
词 豢( huàn )养 疏 懦( nuò )夫 通 繁殖( zhí )
遁( dù n )词 鲁钝( dù n ) 灌溉( gài ) 懒( lǎn )惰( duò )
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之 自传》。
排
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比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
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
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 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 造之森林。 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全套
202144沁园春沁园春雪赞北国雪景总写雪景具体实景想象虚景评古代人物论风流人物评历代英雄寓情于议寓情于景热爱祖国河山抒发伟大抱负202144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最新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套配套版
2.须: 等到。
2021/4/4
3.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 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 盖着大地。 例句:雪已经停了,大街上一片洁白,北京城尽在 红装素裹之中。
4.妖娆:娇艳美好。
2021/4/4
5.折腰: 鞠躬,倾倒。 6.文采: 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白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 素裹,风景异常美丽。 ••
B.我们要立下愚• 公• 移• 山• 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 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C.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 里• 雪• 飘• 的 迷人景象。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作方法。 (难点) 3. 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情感意
蕴。
2021/4/4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造 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 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 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一个伟大革 命家的情怀。
2021/4/4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新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套配套版
2.须: 等到。
2021/4/4
3.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 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 盖着大地。 例句:雪已经停了,大街上一片洁白,北京城尽在 红装素裹之中。
4.妖娆:娇艳美好。
2021/4/4
5.折腰: 鞠躬,倾倒。 6.文采: 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白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 素裹,风景异常美丽。 ••
B.我们要立下愚• 公• 移• 山• 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 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C.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 里• 雪• 飘• 的 迷人景象。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作方法。 (难点) 3. 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情感意
蕴。
2021/4/4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造 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 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 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一个伟大革 命家的情怀。
2021/4/4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课件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
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反映了她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 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
王夫人:“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 尊贵。
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众人各自 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 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正 面 主角 刻 刘姥姥 画
机敏、善良、淳朴 世故圆滑、善于逢迎
大智若愚
侧 贾府众人 面
烘 托
笑态百出 各具特色 性格鲜明
感谢聆听
调停tiáotíng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促狭cù xiá 筵席yán xí
蓼liǎo溆xù 篾miè片 漱shù盂yú 撮cuō弄 琥hǔ珀pò 戗qiàng金 麈zhǔ尾 镶xiāng金 (侍)立
词
调停tiáotíng : 安排处理。
语
麈zhǔ尾: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用具。
解 撮cuō弄: 戏弄。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可见刘姥姥朴素实在的老农 妇形象。
(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 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 心,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 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3)“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 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 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反映了她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 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
王夫人:“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 尊贵。
小说通过刘姥姥这面特殊的镜子,分别照出了贾府上下众人各自 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也对贾府的腐败 做出了深重的谴责。
正 面 主角 刻 刘姥姥 画
机敏、善良、淳朴 世故圆滑、善于逢迎
大智若愚
侧 贾府众人 面
烘 托
笑态百出 各具特色 性格鲜明
感谢聆听
调停tiáotíng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促狭cù xiá 筵席yán xí
蓼liǎo溆xù 篾miè片 漱shù盂yú 撮cuō弄 琥hǔ珀pò 戗qiàng金 麈zhǔ尾 镶xiāng金 (侍)立
词
调停tiáotíng : 安排处理。
语
麈zhǔ尾: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用具。
解 撮cuō弄: 戏弄。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可见刘姥姥朴素实在的老农 妇形象。
(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 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 心,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 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3)“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 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 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课件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 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第三段重点字词
若夫淫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第五段重点字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 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5、“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 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己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物喜】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一段重点字词
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 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越:到了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重点字词
第二段
胜状: 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 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 么…… 南极潇湘: 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得无异乎: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 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第三段重点字词
若夫淫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第五段重点字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 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5、“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 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己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物喜】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一段重点字词
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 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越:到了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重点字词
第二段
胜状: 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 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 么…… 南极潇湘: 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第3课 乡 愁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乡愁是一杯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香醇
•
(A.chún B.zhūn)____A____。当游子徘徊• (A.huí B.huái)____B____在异乡的十字路口时,母亲的 dīng níng___叮__咛___会穿过万水千山,回荡在游子
第2课 我爱这土地
1.给加点字注音,用“____”标出语段中的三个错别字,
并改正在横线上。
想起故乡,一股情愫(
•
sù )便在胸中—凶涌。青青
的小山、绿绿的河水、宣—闹的桥头、静谧• ( mì)的古 树、乡亲的笑容如在眼前,父母的呼唤萦( yíng)绕耳
•
旁……啊,故乡,我要为你歌唱到喉咙撕—哑,歌唱到
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改写:乡愁是李白床前的那一抹月光。 _______示__例__:__春__风__又__绿__江__南___岸__,__明__月__何__时__照__我__还__。__改__写: ___乡__愁__是__王__安__石__独__望__明__月__思__故__里__的__惆__怅__。_____________
5.【2019•杭州】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 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 “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 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示范课教学课件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 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主要写贾母等人在大观园游玩、吃饭以及行令宴饮的 情形。村妪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首尾的特殊人物,她性格复杂、 神采独具。她的三进荣国府,见证着荣国府贵族由末世繁荣走向败落的历程, 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总体架构的一部分。课文节选部分从刘姥姥在潇湘馆 谈论“老太太正房”和“潇湘馆”开始,然后经过紫菱洲,最后到秋爽斋晓 翠堂用膳。本文的地点转换为: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凤姐为什么要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刘姥姥、凤姐各是怎样的形象。 3、文章写了众人不同的“笑”,请概括这些“笑”的特点。 4、作者借刘姥姥之眼写贾府,有什么意图?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 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 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 出了许多笑话。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康熙南巡六次, 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 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 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高统治 层中的成员。
作者简介
曹雪芹出生南京,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 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 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在穷困艰难的环境 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伟大作品——《红楼梦》。但全书尚未 完稿,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太过 伤感,于这年除夕病逝,“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死后遗留下 《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 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 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 大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整体感知
朗诵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 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 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P PT课件
【穆旦】(1918—1977),原 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 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 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 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 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 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 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 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 病突发去世。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太阳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光明(未来) 的向往“火把”的歌手? 因为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 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 胜利的美好愿望,所以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15.艾青早期的诗歌有何特色?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 化、品语化风格,诗中多用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 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集中 、 明快 ”的诗歌美学主张。 4.“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 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此诗节选 自《艾青诗选》的《 鱼化石 》。
5.他的诗作,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因为他的成就和影响, 他还先后荣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和聂鲁达、希克梅 克一起被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现代诗 人 艾青 。 6.“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这段话选自艾青的《北方》 。 7.“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年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段文字出自艾 青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1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 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 的感情? 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 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愿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由“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赞 叹,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如何写诗歌教学课件
•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 以依内容分行。
6
二、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24
【佳作欣赏】
(一)根说 我是丑陋的根 长埋于黄土之下 隐藏于黑暗之中 我汲取着甘甜的水 却无法在这困顿中萌生娇嫩的芽 但我依然努力的 努力的向上 因为我的枝干 拥有对阳光的渴望。
本诗用拟人的写法,借隐藏于黑暗之中的“根”的形象来
抒发作者的情感。根外形丑陋,隐藏于黑暗的地下,虽无法
长出嫩芽,却 为枝干的茁壮成长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爷爷”目光十分柔和,给孙子以触摸天鹅 绒般的感觉。这里视觉与触觉相通,有声有色 地抒发了闯了祸的孙子对关爱自己的爷爷的目 光的感受。
13
3、拟人,就是把物想像成人,让物像人一样思考、 生活。
如美国保罗·安格尔《文化大革命》: 我的手拾起了一块石头片。 人听见一个声音在喊: “不要惹我, 我是到这里来躲一躲。”
11
1、那白色的风帆是大海的翅膀/凌空而起 2、像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 3、风帆吻着暗色的水/有如黑蝶与白蝶
以上三句分别把风帆比作翅膀、嘴唇 和蝴蝶;比喻新奇,独具意境,语言极富 表现力,令人回味。
12
2、通感,视、听、嗅、味、触等五种感觉互 相沟通。
如梁小斌《爷爷的手杖》: 当我闯了祸回头看望, 爷爷天鹅绒般的目光, 深深地埋藏着沉郁的思想。
写作
写诗歌
1
一、什么是诗?
简单的说,就是分行排列,抒发情感,或表达道理的一种艺术形式。
6
二、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24
【佳作欣赏】
(一)根说 我是丑陋的根 长埋于黄土之下 隐藏于黑暗之中 我汲取着甘甜的水 却无法在这困顿中萌生娇嫩的芽 但我依然努力的 努力的向上 因为我的枝干 拥有对阳光的渴望。
本诗用拟人的写法,借隐藏于黑暗之中的“根”的形象来
抒发作者的情感。根外形丑陋,隐藏于黑暗的地下,虽无法
长出嫩芽,却 为枝干的茁壮成长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爷爷”目光十分柔和,给孙子以触摸天鹅 绒般的感觉。这里视觉与触觉相通,有声有色 地抒发了闯了祸的孙子对关爱自己的爷爷的目 光的感受。
13
3、拟人,就是把物想像成人,让物像人一样思考、 生活。
如美国保罗·安格尔《文化大革命》: 我的手拾起了一块石头片。 人听见一个声音在喊: “不要惹我, 我是到这里来躲一躲。”
11
1、那白色的风帆是大海的翅膀/凌空而起 2、像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 3、风帆吻着暗色的水/有如黑蝶与白蝶
以上三句分别把风帆比作翅膀、嘴唇 和蝴蝶;比喻新奇,独具意境,语言极富 表现力,令人回味。
12
2、通感,视、听、嗅、味、触等五种感觉互 相沟通。
如梁小斌《爷爷的手杖》: 当我闯了祸回头看望, 爷爷天鹅绒般的目光, 深深地埋藏着沉郁的思想。
写作
写诗歌
1
一、什么是诗?
简单的说,就是分行排列,抒发情感,或表达道理的一种艺术形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我爱这土地》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 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 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 往和希冀。
问题探究
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 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 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 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 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 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指导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1: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2: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三步:背诵全诗。
诵读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包含作者的三种情结。
1、点出土地情结; 2、倾吐土地情结; 3、升华土地情结。
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问题探究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 “黎明”的象征意义。
分析写法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 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齐诵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38张PPT)
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形 象,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中用“以 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这样写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既奇特又鲜明。
课文全篇探究
再如文中“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 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 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非常有感染力和 说服力。如“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 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 运用排比,使得语言更有力度、更有气势。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义
词 同 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多。
辨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 到处都是, 形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析
异
到处都是。形容多 容很多。既用 而易得。只用于物, 于人, 也用于
到处都是。形容多 而易见。多用于物,
不用于人。
物。
少用于人。
① 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俯拾即是。
脉 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络
第二部分(⑦—⑱ ):分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如何
修建“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⑲—⑳):指出每个人都应把精神的三间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 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阐述了什么是人们精神的三间小屋,即:我们的
17.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彰,显著。意思要记清,中考高频成语。
18.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 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字形易错,右边是“卩”。
课文全篇探究
再如文中“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 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 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非常有感染力和 说服力。如“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 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 运用排比,使得语言更有力度、更有气势。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义
词 同 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多。
辨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 到处都是, 形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析
异
到处都是。形容多 容很多。既用 而易得。只用于物, 于人, 也用于
到处都是。形容多 而易见。多用于物,
不用于人。
物。
少用于人。
① 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俯拾即是。
脉 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络
第二部分(⑦—⑱ ):分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如何
修建“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⑲—⑳):指出每个人都应把精神的三间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 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阐述了什么是人们精神的三间小屋,即:我们的
17.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彰,显著。意思要记清,中考高频成语。
18.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 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字形易错,右边是“卩”。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杨二嫂的?杨二 嫂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 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打了一个寒噤:闰土居然叫我“老爷” 使“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 全被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厚障壁:比 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思想隔阂。
动作语言神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 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 日,便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 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 好看的羽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他对“我”的态度 如何?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杨二嫂的?杨二 嫂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 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打了一个寒噤:闰土居然叫我“老爷” 使“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 全被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厚障壁:比 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思想隔阂。
动作语言神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 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 日,便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 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 好看的羽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他对“我”的态度 如何?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精品课件
2. 分析闰土等人的前后变化,学习运用对比、
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小说 的主题。(难点) 3. 认识旧社会农民普通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 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 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 干炼、能言善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 形象。插入少年闰土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 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 对比。
6. 课文第12段写“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图画,这幅 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第12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 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 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 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 对比。
11.“他只是摇头,脸是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 作用? 【答案】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石像一般”运用明 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闰土内心的不平却又无 力反抗,在看不到希望中变得迟钝、麻木的形象。生 活的重担将闰土压得沉默寡言了,这与“心里有无穷 无尽的希奇的事”的少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14 故 乡
小 说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 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 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 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故乡》。
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小说 的主题。(难点) 3. 认识旧社会农民普通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 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 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 干炼、能言善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 形象。插入少年闰土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 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 对比。
6. 课文第12段写“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图画,这幅 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第12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 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 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 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 对比。
11.“他只是摇头,脸是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 作用? 【答案】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石像一般”运用明 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闰土内心的不平却又无 力反抗,在看不到希望中变得迟钝、麻木的形象。生 活的重担将闰土压得沉默寡言了,这与“心里有无穷 无尽的希奇的事”的少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14 故 乡
小 说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 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 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 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故乡》。
三顾茅庐 教学课件(共59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3
物形象。(重点)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古典白话小说的 文体常识,对选文背景有所了解。
作者介绍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 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小说家、戏 曲家,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 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 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张飞视角
我听说大哥说还要去拜访那诸葛亮,当时我就来气 了,你说说他一个穷种地的,整天不在家,我兄弟三个 大冷天地跑来跑去,他怎么就这么大个架子!什么贤人 不贤人,我看就是一个草包!
他小子今天要是不从俺大哥,我给他来个五花大绑, 不来也得来!叫俺们跑了这么多次,草鞋都跑坏了好几 双!我这刚要出动,又被大哥给挡下了,还讲什么周文 王,姜子牙,我管他周文王姜子牙,有种让他试试俺的 拳头,我打得他满地找牙!不过还是得听大哥的,谁叫 俺是弟弟呢!
疏通文意
后代
在 广为延揽
贤能的人
占据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
形势险要的地方 向西 和好 安抚
对外
对内 整治 政治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翻译: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在天下闻名,广 为延揽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 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向西和各族和好,向南安抚各族,对外 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 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 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 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明清时期,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 小说等。如:
物形象。(重点)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古典白话小说的 文体常识,对选文背景有所了解。
作者介绍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 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小说家、戏 曲家,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 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 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张飞视角
我听说大哥说还要去拜访那诸葛亮,当时我就来气 了,你说说他一个穷种地的,整天不在家,我兄弟三个 大冷天地跑来跑去,他怎么就这么大个架子!什么贤人 不贤人,我看就是一个草包!
他小子今天要是不从俺大哥,我给他来个五花大绑, 不来也得来!叫俺们跑了这么多次,草鞋都跑坏了好几 双!我这刚要出动,又被大哥给挡下了,还讲什么周文 王,姜子牙,我管他周文王姜子牙,有种让他试试俺的 拳头,我打得他满地找牙!不过还是得听大哥的,谁叫 俺是弟弟呢!
疏通文意
后代
在 广为延揽
贤能的人
占据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
形势险要的地方 向西 和好 安抚
对外
对内 整治 政治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翻译: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在天下闻名,广 为延揽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 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向西和各族和好,向南安抚各族,对外 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 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 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 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明清时期,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 小说等。如: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课件:第1单元 5 我 看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忧忧戚戚 :忧伤。 (2) 枉枉然然 :白白地。 (3) 飘飘逸逸 :漂浮,飘散。 (4) 流流盼盼 :转动目光看。 (5) 摇摇曳曳 :摇荡,晃动。
4.佳句积累。 (1)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无意意沉沉醉醉了了凝凝望望它它的的大大地地。(生动新颖的拟人句) (2)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永在在寂寂静静的的谐谐奏奏里里勃勃发 发。(蕴含哲理 的句子) (3)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曾向向你你舒舒出出咏咏赞赞的的叹叹息息 ,如今却只 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随着着季季节节的的起起伏伏而而飘飘逸逸 。(蕴含哲理的句子)
第一单元
5我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戚.( qqīī ) 飘逸.( yì发( bóó ) níng( 凝凝 )望
沉 zuì( 醉醉 ) 摇 yè( 曳曳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晕红晕.晕倒.
yyùùnn yyūūnn
5.文学常识积累。 《我看》的作者是 穆穆旦旦 ,原名 查查良良铮铮 ,祖籍浙江海宁,诗人、 翻翻译译 家,是“ 九九叶叶诗诗派派 ”的代表性诗人。有诗集《 探探险险队队 》《穆 旦诗集》《旗》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 情诗选》等。
6.文本感知。 这首诗的题目是“我看”,诗人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诗人诗在人诗在中诗看中到看了到大了自大然自的然美的。美。想到想了到人了生人的生意的义意,义即,时即间时和间生和命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 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 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 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下阙议论评说古代帝王的作用: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 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 河山的历史作用。
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 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 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再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 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热 爱
词的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 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 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 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 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 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 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 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 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祖
(以动写静) 国
大
好
(虚写)
河
山
(写景、抒情)
品读下阙
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 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雄才大略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作者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说说 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 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 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 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品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视觉因素 远望山势绵延起伏—动感
化
静 为
精神因素
作者振奋精神, 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动
时代因素
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须”字,作者借助 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 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上 阕:
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 体写、想象写的方法。
[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RJ
第一单元
(课件全套)
1 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 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新课导入
名人故事会
文天祥 班超 诸葛亮 范仲淹 邓稼先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 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 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 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 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 极大的轰动。
பைடு நூலகம்
字词积累
mǎng
惟余莽莽
tāo
顿失滔滔
xùn sāo
稍逊风骚
hán shǔ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1.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望
2.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3.有何作用? 有登高远眺之意,带有作者的想象成分。显
示了作者的形象,身影高大、意兴豪迈。
对雪景的描写,由“望”字领起。其宾语从 “长城内外”到“试比高”。诗人的想象自西向 东,从南至北,展现了如此广阔的地域,显示了 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可以想出诗 人那种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可以领略到祖国山 河的壮美。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唐宗/宋祖,
数/风流人物,
稍逊/风骚。
还看/今朝。
再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细读感悟
品读上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 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 “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先天下之忧而忧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投笔从戎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等。
基调,读出感情。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一代/天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射大雕。
zhāo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 映的壮丽景色。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在内。
整体感知
朗诵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