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难以发育出苔原,A、B错误。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拔不高,发育不
出苔原,D错误。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能发育出苔原,C正确。
考向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8 简单的学术情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
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大多数植被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8.知识点1、2、3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C )
①根系纤细密集 ②植株抗风能力弱 ③植株耐盐碱 ④植株高大 ⑤植株耐贫瘠
A.①③④
B.②③④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植被类型为温
带草原,③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④地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下列关于四地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植被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②地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c.③地区植被春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意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故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①③②或者
④③②。
2.知识点2、3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解析】不同的温度
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D正确。
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大,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为亚寒带针叶林,
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C错误;丁位于极地附近,主要为苔原和冰原,冰雪覆盖面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植被课件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植被课件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 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 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 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 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
的影响是( )
A.增加土壤有机质
B.增加北京降水量
C.减少沙尘暴频次
D.减缓城区热岛效应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海拔 1 100 米至 2 500 米的森林带,水分条件 好,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多;海拔较低地区花期最长;高海拔地区入春时间最 晚,所以花卉开花时间也最晚;从河谷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热量和土壤条件越 来越差,短命植物花期越来越短,说明短命植物在恶劣条件下会缩短生活周期。 第 4 题,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促使春季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水源为季节性积雪 融水;春季气温较低,高山永久性冰川几乎不会融化;春季该地的降水较少;
答案: (1)A (2)C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 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1~2题。
1、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2、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 ②气温低 ③湿度大 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当堂检测
1.暗紫贝母( )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
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
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 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 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 包树。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热带植被
红树林 主要分布在
热带滨海地区,是生长 在被周期性海水浸淹的 淤泥海滩上的耐盐常绿 乔灌木植物群落。北纬 32°到南纬44°之间均 有分布,在赤道附近发 育最为充分。红树林是 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又 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当堂检测
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当堂检测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
针叶林/泰加林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温带植被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已经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天然植被就能够恢复。据此完
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大陆地域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
速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分

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 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 • 首先加紧岩石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首先又含 地貌 有保持水土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第4页
续表
水文对 •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数量、种类(如水域中

生物 渔业资源种类)
文 植被对 •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 水文 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改变幅度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很好
第9页
解析 第(1)题,该山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域,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相对较少。水 分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主要原因,阳坡水分蒸发旺盛,阴坡水分蒸发较弱,故阴坡水 分条件好于阳坡,植被覆盖度好于阳坡。故甲坡为阳坡,据表中甲坡代表植物高度, 能够判断为灌木。第(2)题,据上题分析,乙为阴坡,阴坡植被优于阳坡主要原因 是水分条件好。 答案 (1)D (2)D
第6页
解析 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情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一部分,图 中面积较大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 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 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土壤,利于植被 生长。 答案 (1)A (2)C

202高考复习地理环境与植被

202高考复习地理环境与植被

地理技巧|微专题-地理环境与植被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

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

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1.6.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植被与环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1.6.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植被与环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考向预测
考向2 通过“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短命植物是一类特殊的草本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
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这类植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学者这样描述短命植物的生长情况:“古尔班
通古特沙漠冬季有较多积雪。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
或针叶。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冷杉
马尾松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鲜,繁花似锦……”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
量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
A 4.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A.根系短浅
B.多肉有刺
C.叶面阔大
D.植株粗壮
5.制约7月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C.温度
灾害影响
外 大风,将树木扭曲 力 地势,原先平坦变倾斜 作 岩层石缝的挤压 用
冬季积雪多
(三)森林的功能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水文特征

水循环
岩 石 圈
植 被 的 功 能
生 物 圈
保持水土 影响风化、侵蚀 影响土壤肥力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植被和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植被和

第七章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和土壤一、植被1.说出影响植被形态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提示:热量、水分、光照、土壤、环境污染等。

2.连线。

3.植被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将下列植被与其正确指示连线。

二、土壤(一)土壤的物质组成阅读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A______,B________。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属于固相的有__________。

(3)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常常随着外界______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

(4)理想土壤的性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空气矿物质(2)矿物质和有机质(3)气候(4)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判断正误。

(1)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2)所有裸露的岩石都被风化为成土母质。

(×)(3)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开始具有一定肥力。

(×)(4)在高等生物作用下,大量有机质被合成腐殖质,土壤具有了肥力。

(√)(5)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6)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只能导致土壤不断退化、肥力不断下降。

(×)(7)人类可以改造土壤,由生土形成熟土。

(√)2.将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正确连线。

命题视角(一) 植被及其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演绎法学习1.森林的分类及特征森林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特征2.草原的分类及特征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群落结构简单,会有一些矮小的灌木3.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作用地形山区植被比平原地区丰富;中低纬度地区山地海拔越高,垂直植被带越丰富;山地的阳坡和迎风坡植被一般比阴坡和背风坡稠密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外力作用小,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气候不同气候条件形成的植被类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植被特征不同植被可降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加湿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水文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河湖水的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洋流通过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植被覆盖率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径流的稳定性以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土壤土壤肥力、水分含量、酸碱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减少土壤侵蚀命题点全训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植被》考点真题复习

高考地理《植被》考点真题复习

高考地理《植被》考点真题复习(2023·陕西)下图为某要素在森林中不同高度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箭头代表的要素是()A.大气B.光照C.热量D.水分2.图中不同高度的植被具有明显的()A.稳定性B.重复性C.唯一性D.分层性(2023·新疆)下面为中国两个小朋友的通话内容。

明明说:“我的家乡树叶春季发芽,叶片宽阔,但是到冬天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

”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郁郁葱葱,欢迎你来玩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4.导致明明和贝贝家乡植被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的差异B.土壤的影响C.河流的影响D.距海远近不同(2023·四川)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下图左为中国局部区域图,下图右为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1)图中甲地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林。

(2)图中甲→乙→丙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变化为基础。

(3)图所示地貌景观可能分布在乙、丙两地中的地,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作用。

(2022·四川)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东西向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由甲到丙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D.土壤7.乙区域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化B.湖水酸化C.水土流失D.森林破坏8.缓解乙区域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增加水井数量B.解决生活能源C.扩大森林面积D.提高城市化率(2022·贵州)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进而形成不同的植被景观。

读我国内蒙古某地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温带森林D.温带荒漠10.图示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较干旱,降水量稀少B.地势起伏大,水分流失快C.发育时间短,水分积累少D.植被根系长,吸水能力强(2022·贵州)我国西藏墨脱县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154米的巴昔卡到7787 米的南迦巴瓦峰,垂直高差达700多米,暖湿的水汽使热带气候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从山麓的热带雨林到山顶的皑皑冰雪,自然带有规律地依次更替。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植被和土壤关系成为高考的重难点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植被和土壤关系成为高考的重难点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植被和土壤关系成为高考的重难点1、植被(1)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①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

②人工裁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形成过程: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4)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①植物生长快慢与气温高低有关;热量决定植被类型②昼夜温差影响植物生长的速度及品质③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不同光质对植物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等影响不同④降水是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主要水分来源⑤风是植物花粉、种子和果实传播的动力;风还能促使环境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均匀分布,并加速它们的循环,形成有利于植物正常生活的环境;风会使植物变形(2)地形①海拔影响植被垂直地带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布②坡向影响植被生长和类型(3)土壤①酸碱度影响植被类型②肥力影响植被生长(4)环境污染影响植物生长(5)植被形态对环境的适应①根系: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③分布: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而土壤贫瘠④花色: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⑤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气候:调节温差;增加蒸腾,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大气成分;防风固沙(2)地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保持水土,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3)土壤:减少土壤侵蚀;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形成(4)水文:涵养水源;减少含沙量;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削减风浪,保护堤岸(5)生物:繁衍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6)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4、森林的作用(1)林冠层和林下植被层①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②白天阻挡太阳辐射,晚上阻挡热量逃逸,减少昼夜温差③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加大降水的可能性④防风,削减风力(2)枯枝落叶层①吸收和渗透降水,涵养水源②枯枝落叶层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和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促进下渗③减缓地表径流,防洪减灾④阻碍了土壤表面蒸发水分,土壤蒸发量减少(3)根系土壤层①植物根系可以固土护坡②加大土壤孔隙度,加速下渗5、森林的分布及类型(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植被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人教版(2019)必修一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植被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人教版(2019)必修一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课题植被与自然地理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时是在“世界主要的植被类型”后安排的内容,应该掌握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自然环境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繁殖以及分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植被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理念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有半个学期多的地理学习对一些常见的自然地理的特征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地理思维还在形成的初期,此节课之前有世界主要的植被类型特征的认知,但是对于如何分析某个要素与自然地理的联系的思维还没有建立,这节课是很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核心素养的课堂。

教学目标1、通过塞罕坝林场的案例,分析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理解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能力、做事情的执行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教学重难点植被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1、播放歌曲《最美青春》片尾曲,观看塞罕坝景观变化的视频。

2、总结赛罕坝的景观经历的变化3、提出疑问:塞罕坝经历了什么景观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教学环节(二)师生活动情景探究一、塞罕坝场景一:猎苑探究一:塞罕坝在辽金时期的植被属于哪种天然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并说出判断依据。

学生思考并作答出示材料:塞罕坝,(42°N,117°E),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010m-1940m,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

年均降水量438mm,年均气温-1.4℃,冬季风强劲。

小组讨论:结合导学案材料,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并以小组派代表的方式汇报。

高一地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一地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一地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一地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森林通常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而荒漠则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

这是因为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受到水分、温度、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2.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有重要的改造作用。

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等方式,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植被的分布和类型也反作用于自然环境,改造着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

3. 植被的特征可以反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例如,森林中的树木茂盛,可以说明当地的气候湿润、降水充足;草原上的草本植物矮小、叶子细长,可以说明当地的气候干旱、降水少。

因此,通过观察植被的特征,可以推断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4. 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环境为植被的生长和分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改造着自然环境。

因此,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综上所述,高一地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此,保护植被、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后练习含解析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后练习含解析1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读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红叶最佳观赏期在中国各地出现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B)A.水分B.温度C.地形D.土壤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根据图中信息,越往北,最佳观赏期越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因素(纬度因素)。

故选B。

2.下列对我国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纬度越高,观赏时间越晚B.海拔越高,观赏时间越晚C.降水越少,观赏时间越晚D.同一纬度地区,沿海比内陆地区晚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根据题意,同一纬度,沿海略比内陆晚(海水比热容大,降温慢,秋天来得晚)。

故选D。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回答3~4题。

3.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为(A)A.红松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解析: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较低,山麓地带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应是针阔混交林,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应依次是林地、草甸、苔原,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

4.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D)A.气温B.降水量C.光照D.土壤解析: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判断,东坡地势较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弱,有利于火山灰的堆积,土壤肥力较高。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解析: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初中地理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初中地理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

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

提示: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

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要素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表现为哪两方面?提示: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2.根据稳定功能的特点,判断正误。

(1)稳定功能是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稳定功能和生产功能一样,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3)稳定功能就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稳定。

(×)(4)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特点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带来重大影响:干扰不断增强→自然环境要素发生连锁变化→环境快速变化→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命题视角(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演绎法学习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命题点全训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8讲 植被和土壤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8讲 植被和土壤

关键能力二 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0·浙江1月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 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B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3.[2021·浙江6月卷,28(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 产品通过海运出口。
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4分)
答案: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 化作用增强。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渐增加,主要 原因是纬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强,雨季更长,水分条件更优越,植 物生产活动更活跃,气候湿润、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 烈,岩石矿物被强烈分解,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增加了土壤厚度。
温带草原
温带地区的大陆 内部
夏季温暖,冬 季寒冷,气候 _干_燥___
夏绿冬_枯___,植被高度 比热带草原_低___
荒漠
热带或温带的气 候干旱地区
干旱,降水稀 少
以旱生的_灌__木___为主,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命植 物
二、土壤 1.观察土壤 (1)组成:矿物质、__有__机_质___、水分和空气。 (2)分类(按土壤质地)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关键能力一 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题精研 [典例1]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 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 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 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1)~(2)题。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水文(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4.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植被的形成与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对点训练: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水文(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4.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植被的形成与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对点训练: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A. 1-2月B. 3-5C. 6-8月D. 9-10月2.瓦罕河谷地区A. 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B. 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C. 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型谷地D. 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3.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A. 高寒荒漠带B. 高山针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D. 落叶阔叶林带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5.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光照D、土壤6.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

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图12);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2分)(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4分)考点二.非地带性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8示意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

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

其中有1000多种多肉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

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图9示意多肉植物景观。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10分)(2)说明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6分)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8.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A.气温高B.坡度较小C.气温低D.靠近河流9.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A.常绿林B.高山草甸C.针叶林D.干旱灌木考点二、植被的影响.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雪岭云杉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气候,我国新疆天山北坡、昆仑山西部、准噶尔西部山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海拔1400 米到 3800 米的山区与河谷。

材料二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对云杉林进行持续长达20 年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杉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年轮在变宽,生长速度在加快。

材料三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其中甲地雪岭云杉成活率高,分布面积最大,很多树木在 500 年以上,当地人把云杉林奉为“神圣树林”。

(1)从生态功能和当地生产活动的角度分析当地人把云杉林奉为“神圣树林”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3)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进行挑选。

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

11.(2017新课标Ⅱ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图8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跟踪训练:下图为塞罕坝不同植被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 海拔越低草本植物丰富度越高B. 灌木丰富度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C. 灌木丰富度均大于森林D. 植被丰富度最低值均出现在山顶反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光照B. 热量C. 降水D. 土壤3.1700至1800米三种植被丰富度均减少的原因是()A. 降水不足B. 湿度不足C. 光照不足D. 热量不足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 2001~ 2010 年间 NPP 的变化。

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 NPP 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4.研究区年 NPP 最大的为()A. 洞庭湖平原B. 东南丘陵C. 山东丘陵D. 华北平原5.2001~2010 年间,研究地区年NPP 呈显著波动的主要原因为()A. 植被类型的变化B. 土壤肥力的变化C. 雾霾天数的变化D. 水热状况的变化6.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 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 呈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为()A. 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 城市化进程加快C. 退耕还湖D. 围湖造田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

图2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7-9题。

7. 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A. 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C. 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8. 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A. 红松阔叶林B. 阔叶杂木林C. 白桦林D. 灌木林9. 下列因素中,与图2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A. 土壤微生物B. 地下生物量C. 表层凋落物D. 土壤含水量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

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

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m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针对性训练:1.C2.D3.A【解析】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山地垂直自然带。

1.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 6~8 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故选C。

2.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清晨温度低,形成细流,下午温度高,流量增大,河水可能变得汹涌,D正确。

故选D。

3.图中M周围的等高线是4500m,海拔高,37°N高山上4500m的自然带可能是高寒荒漠带。

故选A。

4.A由題意可知,北坡植被趋于稳定,植被带自下而上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故A对,C、D项错;长白山位于温带,基带不会出现常绿阔叶林,故B错。

5D,由題意可知,长白山北坡的火山灰最少,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所以会被垂直分布较为稳定,东坡火山灰最多,随着流水对火山灰的侵蚀,土壤条件不断变化,只有在地势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土壤条件稳定,才发育小面积森林,故D对。

6.(1)较低海拔处陡坡。

依据: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处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比灌木具有竞争优势,更适宜该生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