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修辞学复习资料1
自考现代修辞学综合复习资料
自考现代修辞学综合复习资料自考现代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并选择试题1、从我国修辞学最早产生来看,我国最早的修辞是源于的。
2、修辞是依据,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3、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也可以叫。
4、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
5、叠音又称,指相同字的重叠。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6、借代常见的方式有: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专称代泛称、特征代本体。
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与“言文”的结合是其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8、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9、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作者是。
10、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押韵,隔句押韵。
排韵,即押一韵,或“一韵到底”。
12、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作者是13、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14、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90、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描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绘。
9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
A. 修饰文辞B.提高语言表达效果C. 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D.说话92、《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
A.二十种 B.三十种 C.四十种 D.三十八种9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94、《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 B.借喻 C.暗喻 D. 暗喻95、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A.比喻“三年” B.借指“三年”C.借指“三个季节”D.比喻“三个季节” 96、“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中的“龟蛇”指“龟山、蛇山”,属于。
A.具体代抽象B.部分代整体 C.专称代泛称D.特征代本体97、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复习指导.doc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复习指导兵团电大开放教育学院课程责任教师尚仁俊木课程的复习,要以教材(李庆荣编著《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纲。
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掌握汉语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汉语修辞的鉴赏能力。
教材有五章,共33节。
现将期末复习的各章各节复习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概说一、概念:修辞、修辞学、语境。
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1、汉语修辞学的萌芽、发展、形成及其新的历史阶段。
重点了解各个时期的起始年代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修辞著作。
2、修辞与语言三要索的对应关系。
3、修辞与逻辑的区别与联系。
4、修辞与语境。
重点把握修辞的鉴赏的问题,即利用语境的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狭义语境——话语的具体环境等,分析各种文体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效果。
5、理解修辞主体的修养、生活积累、知识素养在修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修辞鉴赏能力的运用。
1、能够分析文学作品(诗歌、小说)和新闻筹文体的修辞表达效果。
2、能够结合各种文体分析修辞是种创造活动。
包括:釆用新鲜活泼的说法表达有关概念、思想;语词巧妙灵活的运用;旬式选用与内容、创意紧密结合;采用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
第二章词语的锤炼一、概念成语;成语的活用。
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2、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儿种方法:〈1〉精心挑选——根据题旨情景,选出最具冇表现力的词语;包括数词、动词、形容词和数最词的选用。
〈2〉修辞点染——文艺作品的多彩之笔:人物描墓的细致传神,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实词、虚词修饰点染的修辞效果;定语成分的修辞效果。
<3)巧妙配合——相同词语,含有相同语索词语,意义相同相近词语和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以提高表达效果。
3、成语的修辞作用:〈1〉意蕴深厚——文化含量高;〈2〉文字精炼——言简意赅;(3)生动具体一一具有描写性;〈4〉风趣诙谐——夸张幽默;〈5〉新鲜别致一—运用时取字面义而舍比喻义。
修辞学知识要点汇总
一、第一章1:现代修辞的意义?(1)帮助我们说话更动人,写文章更优美。
(2)帮助我们欣赏别人的语辞,文辞。
(3)对一篇作品,不但知道它的文辞美,而且知道为什么美。
(4)帮助我们鉴赏作品,分析文章的措辞,造句技巧,认识语辞、文辞美在何处2:修辞的含义?(1)词性上有名词和动词之分。
(2)语用上指向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科、修辞方式等方面。
(3)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内容形式的统一(4)语体风格上,适用于不同语言风格的文体(5)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内涵。
3:刘勰的《文字雕龙》陈骙《文则》现代修辞建立的标志: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发表为标志。
4:修辞定义:修辞就是修文、修语词、也包括修词、修句和修段,是篇、章、句的系统。
5:什么是修辞学?(1)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修辞学与语法学,训诂学,文字学一样,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是指修辞学书籍和著作等,是指系统的理论和学术观点。
6: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音韵的配合,词语的配合,句式的选择,语篇、语体和语段贯穿了语境理论的始终。
二、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1、论述语境赋予修辞确切的含义?p19-p24(1)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例: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从前面的语言来看,这里的“豪杰”是原义的反语。
(2)语境可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5)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
(6)语境可以丰福词语的意义。
(7)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同义手段:是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但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
也称同一手段。
3: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帮助修辞的表达,同时也制约着修辞。
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
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4:语境和修辞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现代汉语[第六章修辞]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精)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掌握修辞的三种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一是指修辞活动,就是对语言的一种加工;一是修辞学或者修辞著作。
了解修辞研究的历史。
二、修辞和语境能够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能够理解分析修辞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一、意义的锤炼了解意义的锤炼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力求准确、妥帖;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力求色彩鲜明。
能够把修辞与咬文嚼字区别开来。
二、声音的锤炼了解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自然与双声叠韵词语的配合等五个方面。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句式是指具有某种修辞效果的句子格式。
相同的句义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
任何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修辞效果,在语言交际中,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式。
常用的同义句式有以下几组:一、长句和短句掌握长句与短句的基本特点、修辞效果及其变换方法。
长句是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的句式;短句是修饰成分少、结构比较简单、形式比较短小的句式。
(1它们的修辞效果不同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腻,气势畅达,语气连贯,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因此长句多用在书面语中,尤其是政论语体和科技语体。
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简洁、明快、活泼、有力。
因此短句多用于口语或文艺语体。
(2长句和短句之间可以作同义转换长句改短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把长句中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成复句里的分句,或者让它们独立成句,从而使句子变短;二是把长句中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短句要改为长句,可以采用与长句改短句相反的方法。
二、整句和散句了解整句与散句的含义、修辞效果,掌握构成整句的条件。
整句是形式整齐的句子,散句是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
(1构成整句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近;二是语音节律相等或相近,韵律和谐;三是语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相对。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复习资料版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致谋篇布局的斟酌与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详细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①有助于进步说话程度与写作实力、阅读与观赏实力。
②有助于进步语言修养与语言美的程度。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精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常见的修辞手法,许多许多。
你知道哪些?高考常考:二、课标版考纲要求驾驭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方比方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像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三局部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与比方词(表比方关系的标记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方的条件:①甲与乙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需有相像点。
1、比方的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方词“像、似、仿佛、如同、犹如、像……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方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3)借喻不出现本体与喻词,干脆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安排一样。
造句:3、比方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邃为粗浅;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较比较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与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与人一样的感情与动作。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ppt
(一)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Fra bibliotek基本原 则可以概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 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 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 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何故”、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 、“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7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 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 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 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 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一) (二)
1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 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 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 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 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 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 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 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 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 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 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
4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
自考现代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现代修辞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对比C. 排比D. 列举答案:D2. “他像一只受伤的狼,默默地舔着自己的伤口。
”这句话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反语答案:B3.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这句话的修辞特点是:A. 反问B. 对偶C. 排比D. 讽刺答案:B4. 在修辞学中,“排比”是指:A. 将相似的句子结构或词语并列使用B. 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C. 用肯定的语气表达疑问的意思D. 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答案:A5.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这句话中的“不仅……而且……”是:A. 递进关系B. 转折关系C. 因果关系D. 并列关系答案:A6.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这句话中的“盛开”和“清风”构成了:A. 明喻B. 暗喻C. 借喻D. 拟人答案:B7.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反问答案:B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的修辞特点是:A. 对比B. 反问C. 夸张D. 警句答案:D9. “他的演讲没有一句废话,句句珠玑。
”这句话中的“珠玑”是指:A. 珍珠和美玉B. 比喻精炼有力的语言C. 比喻演讲中的废话D. 比喻演讲者的智慧答案:B10. “我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这句话中的“站着死”和“跪着生”构成了:A. 对比B. 反问C. 夸张D. 讽刺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修辞学中“夸张”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
答案:夸张是一种故意放大事物的特性或程度,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激发听众或读者的想象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2. 描述“借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与事物有关联的其他事物来代替原事物的修辞手法。
汉 语 修 辞 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第一章: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无视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合不合情理,合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现代汉语修辞学考试复习参考题
现代汉语修辞学考试复习参考题第一章修辞概说1.什么叫修辞、修辞活动以及修辞学?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指的是什么?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是在交际活动中那些同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现象,具有客观性;修辞学研究对象:凡是出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动机,而有效地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调整的一切现象。
2.修辞学与语法学、语用学有什么联系?语法学与修辞学的联系:研究对象上: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修辞学研究如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任务上:任何话语都是按照语法的规则生成的,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语法学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修辞学反映语言诸要素的综合运用。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区别:语用学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的问题;研究话语理解,即接受结果;研究制约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注重规则阐释;修辞学一般只研究话语表达,主要从说(写)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表达效果;研究影响语言使用的条件,注重选择。
3.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理论、语体风格?修辞学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且在完成任务时如何贯彻这三方面的内容?(1)修辞手法:包括如何选词,如何炼句,如何使用特殊的修辞方式(2)修辞理论:重在探讨修辞学的对象、范围、性质、任务、原则和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语体风格:一方面需要探讨各类语体的形成、特点、分类、功用,解决语体运用方面的不得体现象,并且研究语体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探讨风格同话语的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做到风格多样化,如何创造新的独特的风格。
(4)修辞学的任务,是在大量收集修辞现象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修辞理论、语体风格三方面去探索规律。
4.举例说明修辞的原则是什么?答:①明确目标、看清对象②适用环境,注意场合③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④准确无误,清楚明白⑤生动形象,妥帖鲜明。
5.在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及采用特殊的修辞手段等方面,如何增强表达的形象生动性,请举例说明。
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
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第一篇: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一、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5、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B、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1.词的语法功能是指()A.词的语法意义B.词的表达作用C.词的构造方式D.词的组合能力2.“铁将军把门”“把门打开”中“把”的词性依次是()A.介词介词B.动词介词C.介词动词D.动词动词3.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A.名词介词B.动词形容词C.数词动词D.形容词名词4.词性相同的一组是()A.一齐整齐B.从来近来C.丰富丰硕D.彩色彩球5.现代汉语词语语法分类的主要标准是()A.语法意义B.表达作用C.构造方式D.语法功能6.“猫和老鼠同行”“别和稀泥”中“和”的词性依次是()A.连词动词B.动词连词C.动词动词D.连词动词7.一般能受“很”修饰的是()A.名词B.动词C.数词D.形容词-8.词性相同的一组是()A.现在正在B.绿色绿化C.的着D突然果然9.“有人找你”是()A.兼语短语B.并列短语C.连动短语D.动宾短语10.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短语是()A.觉悟提高——值得观赏B.严肃认真——性格怪癖C.亲自体验——贯彻实施D.看热闹的——卖茶叶的11.“他整整花了五年。
”句中的“五年”是()A.宾语B.定语C.状语D.补语12.“倒杯茶喝”是()A.兼语短语B.补充短语C.连动短语D.动宾短语13.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短语是()A.简单极了——简单明了B.摸了一次——买了一本C.顺着河堤——对于敌人D.自动识别——予以合作14.“我在温州生活了几十年。
”句中的“几十年”是()A.宾语B.定语C.状语D.补语15.“蔡明非常迅速地抢走了那封信。
”句中的状语是()A.非常B.迅速C.非常迅速D.走16.“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算起来”是()A.主语 B.谓语 C.状语 D.独立语17.“山脚下一片绿油油的麦田。
”“麦田”的定语是()A.山脚下B.一片C.绿油油D.一片绿油油18.“不瞒你说,我本来打算去北京看奥运的。
”句中的“不瞒你说”是()A.主语 B.谓语 C.状语 D.独立语19.“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柿子。
修辞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修辞学一、两大分野:书中P35-37,P39-40(自己画线)二、辞格:书中P58-59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就是辞格。
(辞格是有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辞格得以传载的表层结构体,可以将它称作辞面或辞体;另一个部分是通过辞面所指称的对象或能实现的修辞功能或深层意义等,可以将它称为辞里。
)(又叫修辞格,是具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和相应的表达效果的格式,是具有生动性和高度形式化的积极修辞方式。
辞格的修辞效果能使表达的内容富有可体验性、具体性,利用语辞的形、音、义,使形式呈现出动人的魅力。
)三、风格:一个时代、民族、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及艺术特点,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具有开放性、总体性、全局性、系统性和多样性。
四、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五、伯克:肯尼思·伯克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修辞学家,他在修辞学的地位被认为仅次于亚里士多德,因此也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伯克”。
其修辞学代表作有:《动机修辞学》、《动机语法》、《宗教修辞学》、《作为象征行动的语言》。
其学术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修辞是人使用符号互相交流的能力;二是凡种修辞哲学思想,也即社会活动固有的等级性、分歧性、认同性、抽象性、否定性及动机性,他认为语言修辞无处不在。
他能够突破传统,在修辞学上进行概念性创新,探索“新”修辞学,有一套深刻的修辞哲学,对现代英语修辞学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伯克强调的是其应用的社会性。
他的修辞学理论的一个特点:1,重视语言的力量:语言即符号行为,修辞使人们活动由分到合;2,将演讲视为修辞活动的重要形式,不断丰富发展,西方修辞学由此建立了交际学的学术倾向,极大地扩充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打破了演讲模式的局限;3,修辞活动具有极强的方法论色彩,修辞活动重在研究如何把读者吸引过来的技巧,这个思路的深入探讨,出现了“叙述角度”、“审美距离”等跨越修辞学与文艺学的研究视野;4,修辞活动与伦理有关联;5,修辞能力可以锻炼。
现代文阅读常用的修辞知识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常用的修辞知识点归纳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附: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定义:1、修辞:名词: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应用语言及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动词:为了适应特定的语境,而应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活动。
2、修辞学:是研究修辞应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3、语流义变:指词语在连续的语流中,因受到前后词语的影响或者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发生语义变化。
4、情景义变:指词语因受到一定情景而产生意义上的变化。
5、准语言:指伴随着语言进行交际的眼神、身态动作、以及语速、声音等。
它包括:辅语言、副语言、体态语。
6、比喻: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叫譬喻。
7、比拟:基于想象,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或化此物为彼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或者说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8、移就: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用来修辞和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
9、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叫通感,又叫移觉。
10、夸张:为了表情达意,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造成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的修辞方式叫夸张。
1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12、借代:借此代彼,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修辞方式叫借代。
13、跳脱:在描写中,由于某种特殊的情景,中间断了语路,没有尽情地描写下去,而用省略号、破折号或其他符号来表示的修辞方式叫跳脱。
14、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指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15、婉曲:有时碰到一些事,人们不便直说,不忍直说而闪烁其词,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暗示出来,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的修辞方式叫婉曲,也叫委婉或婉言。
16、反语: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修辞方式叫反语。
17、拈连:在叙述有关事物时,把实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拈连。
18、反饰:为了表达需要,用两个对立的词或短语描写同一事物,使事物在矛盾中达到和谐统一的修辞方式叫反饰。
19、移姓:为了语言生动有趣,揭示人和事物的特点或者必然性,用揭示人的个性特点或必然性的词移之为姓的修辞方式叫移姓。
20、量词移用:为了修辞上的需要,把用于甲事物的量词移用于乙事物,或把用于乙事物的量词而用于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量词移用。
21、相反相成:为了揭示事物本身内在的矛盾,用似乎有些矛盾的表达方式,来揭示事物本质,或者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修辞方式叫相反相成。
22、转品:为了表达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个词性使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
23、拆词:为了表达需要,借助特定的语境把词或语拆开来的修辞方式叫拆词。
24、易色:由于表达需要,把适用于甲范围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范围的修辞方式叫易色。
25、仿词:为了表达需要,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原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新词的修辞方式叫仿词。
26、同异:有意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字面既同又异的词语用在一个语言片断之中,利用它们的相互对照比较或映衬来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引起别人注意的修辞方式叫同异。
27、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主要思想,用相似、相类或相反的东西作背景,从旁陪衬、烘托得修辞方式叫衬托。
28、对照: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方式叫对照。
29、自言相违:为了表达需要,使文章突兀转折,造成波澜,对所要说明的内容重点强调,而使肯定说法和否定说法并用,或使全称肯定和部分否定并用的修辞方式。
30、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类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叫对偶。
31、迭现: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作者把回忆往事、憧憬未来、眼前出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连串形象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的修辞方式叫迭现。
32、示现: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上没有听到,没有见到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修辞方式叫示现。
33、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描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绘。
34、回避: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意思,但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直说,而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起到不言自明的作用的修辞方式叫回避。
35、呼告:由于情感强烈,说话人和作者直接呼唤不在面前的人和物,并直接对它说起话来的修辞方式叫呼告。
36、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排比。
37、层递: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语义内容递升或递降排列的修辞方式叫层递。
38、反复: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叫反复。
39、顶针: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一环扣一环的修辞方式叫顶针。
也叫顶真、联珠、蝉联。
40、回环:采用变换语序的方法,把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断紧紧连在一起,形式上表现了“来复美”,内容上表现了两种事物或情景之间的对立同异辩证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回环。
41、错综:为了语言的呆板单调,使之活泼有变化,把本来可以用重复和整齐匀成的语句来表达,而故意写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修辞方式叫错综。
42、设问: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或温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式叫设问。
43、反问: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式。
44、成语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适应语义、修辞、语音或语法上的需要,对对成语的某些部分加于调整、改动,把成语拆开来使用或引申其意,或抛弃成语的惯常的引喻意义,而临时用词面意义,这种成语的变通用法叫成语的活用。
45、飞白:由于特殊表达的需要,明知是读错、写错的词语,故意效仿来用的修辞方式叫飞白。
46、别意释词:为了使语言生动有趣,对词语不作本义解释,而是望文生义,引申和发挥,作别的意义解释的修辞方式。
47、数代:为了使语言含蓄、灵活而富于机变,用数词代意思的修辞方式叫数代。
48、同形:为了使描写对象写得准确、具体、形象,用字形、字母、符号或几何图形来描绘的修辞方式。
49、同词转跌:为了使语言跌宕,增强文章的情趣,进一步揭示人和事物的本质,用同一个词转跌话语的修辞方式叫同词转跌。
50、杂混:在用词造句时,故意不遵循某种特定的统一风格,将风格色彩不相协调的相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特定的修辞目的的修辞方式叫杂混。
51、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它有两种分法,一种可分为内部语境(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和外部语境(存在语言片断之外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另一种可分为狭义语境(书面语的上下文和口语前后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广义语境(表达时的具体盛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问答题:1、语境与修辞的关系:(1)、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定的含义:A、语境可不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B、语境可以补出省略的内容;C、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D、语境可以排除歧义;E、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F、语境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G、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3)、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
2、修辞学的性质:(1)、修辞学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2)、修辞学不属于科学部门而属于艺术部门;(3)、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3、准语言的特点:A、广泛的社会性;B、具有民族性;C、具有直观性;D、具有时代性;E、具有多义性;4、修辞选择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考虑到时代性和社会性;其次,要考虑到语言使用的习惯;另外,要考虑到对象、场合;最后,我们要考虑到语体。
5、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也叫言语风格,它是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是语言表达上特有的格调和气派。
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风格手段)包括:语言风格要素(指语言结构内语言、词汇、语法和一般修辞手段中一切具有风格功能的语言要素)和非语言风格要素(指能起风格作用而又不属于语言结构体系的材料)。
风格的属性特点包括:风格的可感性、整体性、独特性。
风格的基本类型:语体风格:口头语(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和书面语(包括文艺语体、散文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
书面语体具有严密性、系统性、规范性。
时代风格:指某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语言风格。
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是时代风格在语言中的反应。
另外,语言的时代风格与统治思想及社会思潮也有联系。
民族风格:指某一民族语言特异的表达特点系列所形成的语言风格。
民族风格与民族的语言特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相联系。
个人风格:指由于个人思想作风、生活经历、语言修养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在语言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
个人风格是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使用语言成熟的标志。
表现风格: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方式和表现方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语言风貌和格调。
表现风格包括:藻丽和平实;含蓄和明快;庄重和幽默;繁丰和简洁;豪放和委婉。
风格的稳定性: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作家的风格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风格的变异性:风格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
5、回避的分类:用词语回避所说的内容;省略回避词语的;话以开头,但由于某种原因而用谐音使话收回转到另一方面,把自己开始要说的内容避开。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从形式上看,排比是相似结构的排叠,层递不受语言结构的约束;从内容上看,排比在语句的排列和布置上,基本是平列的、流水式的,层递在语言的排列和布置上是以内容为依据,按轻重、深浅、大小、远近、多少的顺序层层递进或递降,是阶梯式的。
7、排比和反复的区别:排比和反复有时是兼格。
a、当排比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或语句时,只能叫排比。
b、如果不具备结构相似,多项并举的条件时,只能是反复;c、反复只要两个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就可以构成,排比则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结构相同、相似、和相关并列地排列在一起才能组成。
反复中间可以插入别的词语或句子,排比则不可以。
8、成语活用:成语活用可以分为:抽换;扩展;变位;节缩、删削、省去成语中的个别词语;转用、拆离等。
成语活用的作用:a、能使新鲜的语言准确的描写出人和事物的特征,使语言形象贴切、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