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断句题答题技巧
文言阅读断句题应试对策断句,是近几年全国卷的必考题,今年也应会考到。
断句,即古之“句读”,古文需要停顿的地方称为句或读(dòu)。
句子语意完整要停顿,叫“句”;句中语意未完却需要停顿,叫“读”。
古文献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近代人加上去的。
所以读懂古文,断句是个前提。
『高考题型』历年高考的断句题大致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种是客观选择题,全国卷一直采用此种形式。
如22年全国新高考I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另一种是主观题,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多采用此种考查方式。
如21年浙江卷:17.用“/”给文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方法指津』断句方法: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结合标志,比照选择。
(1)先大后小。
考虑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先断句意完整的“句”;再断“句”内的小层次停顿,也就是“读”的停顿。
(2)先易后难。
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先把确定要断的地方(也即容易的地方)先断开;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断开其它需断的地方。
(3)结合标志。
要根据语境,参照断句的“标志”,恰当断句。
(4)比照选择。
若不能确定断点,就将几种断法对照比较,以作出最佳选择。
『技巧点拨』(1)句意完整、句子结构完备必须断开。
如:今赵不救魏/(22年全国新高考I卷)主谓宾齐备,句意完整(如果赵国不援救魏国),肯定要断开(/)。
(2)表时间的词或短语作状语,提前到句首,一般应断开。
2024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和连贯性产生误判。 3 忽视语法结构导致的断句误区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如 果考生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不熟悉,就可能将一 个完整的句子错误地断开。
经典错题案例讲解
古代战争策略
军事器械发展
士兵训练与纪律
古代战争中,策略的运用至 关重要。通过巧妙的战略布 局和兵力调配,可以改变战 局,取得最终的胜利。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军事器械的发展是古代战争 的重要一环。从简单的石器 到复杂的火药武器,军事器 械的进步为战争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
士兵的训练和纪律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经 过严格训练、严守纪律的士 兵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 的战斗力。
08 提升断句能力策略
掌握文言文基础
文言文的起源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答题技巧】
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分析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与解题技巧
分析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与解题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文言文阅读中,断句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本文将分析文言文阅读中的断句与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
一、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断句是将一篇文章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划分的过程。
在文言文阅读中,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断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的结构,理清主谓宾关系,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
二、断句的基本原则在文言文阅读中,断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根据句子的主干结构进行断句,将主谓宾等成分划分清楚。
其次,要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子的语气进行断句,突出句子的重点和表达的意思。
最后,要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断句,将并列句、因果关系等划分清楚。
三、断句与解题技巧在文言文阅读中,合理的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断句与解题技巧。
1. 利用断句找出主题句主题句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句子,它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断句找出主题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般来说,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通过断句可以将其与其他句子进行区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 利用断句理清逻辑关系文言文中常常存在并列句、因果关系等复杂的逻辑关系。
通过合理的断句,可以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清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例如,当遇到多个并列句时,可以通过断句将其分成几个独立的句子,逐个解读,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3. 利用断句分析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通过断句,可以将修辞手法所在的句子划分出来,更好地理解其所起到的作用。
例如,当遇到夹注语、排比句等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断句将其与其他句子分开,单独分析其修辞效果。
四、断句与解题的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断句与解题的技巧,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阅读词性❶答题方法虚词句式【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⑵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虚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日、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I)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 .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 .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语文文言文断句实用解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断句实用解题技巧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1.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如为下面一段文言断句: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当自得其便了。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如《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里的“师”与“师”就是前后相承的,这之间就可断句。
5.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比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6.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7.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8.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就有很多反复句。
9.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题型15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15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文言文断句题,,新高考全国一直卷沿用传统全国卷所采用的四选一形式考查这一题型。
该题型难度一般,一是近几年文言文断句采用的材料相对浅显,二是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性较强。
解题时,一般先凭语感将有把握的地方断开,再运用规律方法分析揣摩不把握之处。
在2023年高考中,这道试题成为一道主观试题,可以在每一个字的后面加上字母,让考生自主选择在那一个字母后面断开,在备考2023年高考中有很多资料里已经有这样的试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预测2024年高考,关于文言文句子断句的试题还是会出主观试题,即考生自己划分停顿的地方。
常见题型:1.判断文中语句断句是否正确就选文中的几个句子,提供四种断句方式,判断哪种断句方式正确。
2.直接给语段断句从选文中挑选几个未断句的句子,或直接另选一段未断句的材料,要求考生用“/”为之断句,有时还限制具体标注几处。
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设置6~8处停顿,难度不大。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有一处不同于其他三项,且只有二到三处不同。
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技巧。
第一步:通读选项,找不同。
(找四个选项中不同地方,基本可分为两组,只断不同处)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语感断句法)第三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四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设置6~8处停顿,难度不大。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有一处不同于其他三项,且只有二到三处不同。
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技巧。
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断句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通文意(四步骤)①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②断出几个大的层次。
(句首、句末虚词)③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④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2、标志①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
②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
③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⑥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3、语法①名词: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办法,结果如何②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关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③代词: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1. 要先通读全文呀!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大致了解一下地形吧。
你想想,不读通顺怎么知道该在哪里断句呢?就像《狼》那篇文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得读明白了才能正确断句呀!
2. 看虚词很重要哦!那些虚词就像是断句的小标志呢。
比如“之乎者也”之类的,它们往往能提示断句的位置呀。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乎”不就是一个断句的线索嘛!
3.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对仗工整得很,就像士兵排队一样整齐,这时候断句就容易多啦。
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不是很明显能看出该怎么断呀!难道你不想试试这种有规律的断句吗?
4. 抓住对话词呀!对话可是文言文里很明显的线索呢。
像“曰”“云”这样的词,后面一般就是人物说的话啦,果断断句吧!比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这里的“曰”不就是个好提示嘛!
5. 理解文意最关键呢!你得知道文章说的啥意思,不然怎么断句呀。
就好像走迷宫,得知道出口在哪呀。
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明白意思了断句就不难啦!
6. 注意人名地名呀!这些也是断句的帮手哟!一旦看到个特别的人名或地名,就可以考虑在这里断一断啦。
比如“孙权劝学”,“孙权”就是个关键呀!
7. 多练习别偷懒呀!就像练功一样,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技巧呀。
你不多做几道题,怎么能熟练运用呢?好好加油吧!我觉得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
考点25文言文(二):正确断句-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统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25 文言文(二)——正确断句◉常考题型:1、用斜线画出句子停顿;2、给划线句断句;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答题方法: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答题的格式: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需要注意的地方:考察学生文言语感和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人读书的心理感受。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要在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
方法对象与动作之间要停顿,并列内容之间要停顿,“夫”“盖”等句首语气词后要停顿。
◉考点训练:(一)熟读精思(节选)[南宋] 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1、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新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4.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阅读题答题技巧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 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五》)注:扞蔽——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
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
2找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3看对话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 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4据修辞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5其他方法(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句首副词:“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副词:“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为语气词。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5)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找固定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 “为……所……”,“是以”,“是故”(7)找名词(或代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一般会考到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这四大考点,那么每个考点都有哪些答题技巧呢?赶紧看下吧!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考点三:句子翻译1. 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2. 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