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阎良区交通发展规划
围挡、交通疏导专项方案(同名18661)
阎良区综合管廊EPC项目围挡及交通疏导施工方案审批:审核:编制:闫2017 年1 月11中国十七冶集团振兴路管廊项目经理部目录1、封页 (1)2、目录 (2)3、工程概况 (3)4、编制依据 (3)5、围挡、保通原则 (3)6、围挡方法及措施 (4)6-1 围挡标准.4..6-2 围挡方法.4..6-3 围挡效果、平面图.7..7、安全保证体系7-1 保通领导小组1...0..7-2 保通人员职责1...0..8、交通导流方案118-1 诱导分流1..1..8-2 现场疏导分流.................................................................................... 1..1..9-1 保障交通安全措施...................................................... 1..2 .......9-2 机动车交通管理措施.................................................... 1..3 ...... 9-3 交通导行施工要求.............................................................. 1..4..9-4 保通顺序...................................................................... 1..4...9-5 雨季、冬季保通措施.................................................... 1..5 ......9-6 保通材料配置 ......................................................... 1...5 ........10、围挡及交通疏导平面图 (17)3、概况阎良区振兴路综合管廊EPC 建设项目,北起阎良区航天城大道,南至阎良区人民东路,施工起止桩号为K0+000 米至K1+200 米,全长1200米。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8•【字号】市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28日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陕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及《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时期西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是今后五年西安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项目实施和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覆盖西安市行政区和西咸新区。
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机遇,紧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空港、陆港面向国际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客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铁路、公路交通骨架更加完善,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西安火车站、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综合枢纽功能逐步完善,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货物多式联运效率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为西安市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综合交通网逐步形成西安铁路网总里程601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224公里。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45~148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金娜,薛东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金娜(),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以西安市近2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动态模型表明:农用地总体在减少;耕地和草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园地面积增幅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较为显著;未利用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从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GDP 的增长不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郊区化、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用地调整是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驱动因素。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1-0145-04S t udy on Change and Its H um an D r i vi ng F orce of L and U se i n X i an C ityJI N Na ,X UE Dong-qian(College of Touris m and Environ m enta l Sc i ences ,Shaanx iNor m al Uni ve rsity ,X i an 710062,Ch i na)Abstra 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changeable trend of l and use i n Xi an c it y accordi ng to the data of land use within nearly 25years .Dy na m i c mode l sho wed tha t the agr icultural l and was reduced i n gene ra;l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were decrea si ng year by year ;at t he sa m e ti m e ,garden plot changed l arger ;alo ngw it h the accelera ti on of urban i za ti o n process ,t here was si gnifi cant i ncrease i n m i n i ng land ,resi dent l and and traffi c l and ;unused l and was r i si ng .By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 litative me t ho ds ,this paper ana l yzed the e ffects of hu m an dr i vi ng force on t he change of land use i n Xi an .The results s ho wed t hat the f unda mental dri vi ng force of l and-use change was not t he i ncrease of po pulati on and GDP ,but was t he suburbanizati on caused by t he econo m ic deve l op m ent ,as we ll as t he l and ad j ust ment caused by the evol uti on of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K ey wor ds :Land use ;Change ;H u man dr i vi ng force ;X i an土地利用已经和正在改变地球表面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
漫水公路施工方案
1、清表及路基处理 由于施工区域经过采砂后,地势较低,淤泥附着于表层,首先要
进行表面淤泥层的处理。使用挖掘机结合自卸汽车,在事先划好的施 工区域内进行淤泥及杂草的清理。
清表完成后,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开始路基的回填,本条路路
2
基填料采用天然砂砾。砂砾料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砾,砂砾最大粒 径不能超过层后的 2/3,全线平均铺填厚度 2m,分层铺填,每一层虚 铺厚度不超过 40cm,经 21t 压路机来回碾压 4-5 遍后,达到压实标 准后,继续进行下一层的铺填。每层垫完后,使用水准仪测出砂砾石 路面高程,并结合图纸标高要求放线,进行下一层的铺填。铺填最后 一层砂砾料,采用推土机结合人工整平的方式,严格控制标高,保证 铺填厚度、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1
二、编制依据
1、现场实际情况及调查资料。 2、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3、《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
三、编制原则
1、根据设计要求,本着“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 排、均衡施工、组织连续、确保工期、节约用地、合理投入、安全文 明、注重环保水保、全面创优”的原则编制。 2、遵循设计和验收标准标,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优良,建 成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工程。 3、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组织施工。 4、强化现场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强化安全管理,杜绝伤亡事故。
路段全线采用路基宽度为 5.5m,即 1.0m(路肩)+3.5m(行车道) +1.0m(路肩),全段路面均采用向右侧倾斜 1%单路拱。全线为一根 长直线,无超高和加宽。该路全线路面排水采用散排的形式,对于河 道内的积水采用设置圆管涵的方式排除积水。路面排水主要依靠路拱 坡度进行散排,即降雨通过路面的横坡度向下游排水。该路全线没有 桥梁,共设置涵洞 2 道,全部为 2-0.8m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道路填 方边坡设置六边桶防护的均采用植草绿化,全线道路两侧均设置石 材、铁链缆索景观栏杆。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西安地铁8号线土建工程中标公示
西安地铁8号线土建工程中标公示
摘要:
一、西安地铁8号线概况
二、中标单位及工程规模
三、地铁8号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项目进展及预期运行时间
正文:
西安地铁8号线是西安市的一条重要地铁线路,其土建工程中标公示已经公布。
这条线路全长49.896公里,设车站37座(其中换乘站18座),设车辆段及停车场各一座,控制中心1处,备用控制中心1处,新建主变电所1座,与其他线路共用主变电所3座。
中标单位将负责地铁8号线的土建工程实施。
地铁8号线工程规模庞大,线路起始于灞桥区的韦曲南站,途经未央区、临潼区,最终延伸至阎良区的郭杜站。
这条线路的全长约35公里,是我国关中平原城市群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中最为重要的骨干线路和换乘线路。
地铁8号线的建设对西安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连接多个重要区域,极大地促进城市内部的沟通交流,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同时,地铁8号线的建成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据相关报道,地铁8号线的项目进展已近80%,预计明年底达到初期运行条件。
这意味着不久后,西安市民就能享受到这条全新地铁线路带来的便利。
此外,根据规划,地铁8号线还将与其他线路实现换乘,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总之,西安地铁8号线土建工程的中标公示标志着该线路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地铁8号线的建成通车将为西安市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城市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出行。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阎良(区县基本情况简介)
阎良区情况介绍一、基本概况阎良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据西安38公里,是连接关中城市群、聚集和输送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资源要素的重要纽带。
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建制镇,总人口28万,城区常住人口12万,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
区内有中航工业西飞公司、一飞院、试飞院、飞机强度研究所等航空企事业单位,聚集了陕西三分之一以上的航空资源,承担着国家大运飞机研发整装和大型客机60%的生产制造任务。
2005年3月,首个国家级航空基地在我区启动建设。
阎良已成为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集飞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育培训、旅游体验和交流会展六位一体的航空产业基地。
相继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和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49亿元,同比增长1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9亿元,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52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8亿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26元,分别增长17.3%和15.6%。
二、四大优势(一)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良好。
西韩、咸铜、西延等铁路线交汇,京昆高速连通南北,关中环线等公路通达八方,西阎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关中城际铁路、阎良至机场直达高速即将实施,热电冷联产、天然气复线、李家河供水、人人乐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荆山景区、阎良公园、航空馆等设施相继建成,投资50亿元的航空大世界项目正在建设。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8%,绿地率达到5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区、省级文明城区。
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交、户户通自来水,城镇化率65.8%。
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国家级早春厚皮甜瓜生产基地、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以及一批万亩、千亩、百亩瓜菜示范园,“馥康”牌甜瓜被评为全国十佳优质农产品品牌。
西安阎良区交通运输局
西安市阎良区交通运输局2017年度部门决算说明一、部门主要职责西安市阎良区交通运输局是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养护、建设和管理;承担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指导全区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
1.贯彻执行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全区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
2.承担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维护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
负责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和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维护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和城市客运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
3.承担全区公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区交通运输设施的监督管理。
4.负责全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成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5.按规定组织协调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负责辖区内国省干道有关协调工作,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6.指导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有关信息,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7.负责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8.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从决算单位构成看,本部门的决算包括部门本级决算和所属事业单位决算。
其中:西安市阎良区交通运输局内设科室3个,分别是:综合科、交通运输管理科、公路建设管理科。
纳入本部门2017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决算单位共有4个,包括:三、部门人员情况说明截止2017年底,本部门人员编制71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制63人;实有人员62人,其中行政10人、事业52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五”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十五”期间我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并结 合本地实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困难与机遇并存, 只讲困难不讲发展永远干不成事业,交通事业有它 的特殊性,只有看到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带动经济发 展的前提条件,所有困难才能克服;但同时也存在 一些问题不容乐观: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观、眼光 不够长远,起步较低;大阎良、大交通的观念不够 明确,导致只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视野不够开阔。 展望“十一五”交通事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并存,抓住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开工建设及西部大 开发将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推进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阎良的交通事业。同时也要看到交通发展 的不利因素——资金、立项及对区县和农村道路投 资较少,养护资金短缺等一系列制约发展的因素。
4、提高客运档次、拓宽客运线路 我区现有客运车辆110辆,营运客线11条,车辆档次偏低,从2006年起, 将按线路逐步更新中、高档客运车辆,同时将开辟阎良至北京、上海、广州、 兰州、郑州、青岛等跨省客运线路,以及延安、榆林、汉中、宝鸡等跨地市 客运线路。以发挥城市辐射作用,推动我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区域经 济。 5、完善汽车站点配套设施 “十一五”期间拟投资800万元,完成站内微机售票、安检设施、站内电 视监控设施、安装车辆(包括客运班车和出租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等,以 更加完善的功能和安全的性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6、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国务院7号令精神,以汽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完 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行 业的整合和监督力度,引导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力 开展驾驶员培训市场清理整治工作,严把教练员从业资格关,建立完善驾培 质量监督制约机制。
四、“十一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支撑项目
(一)农村公路的升等改造
1、县级公路改造
我区现有县级公路四条,市代管公路3条,合计67.4公里,技 术状态一般,路面平整度较差,病害和损毁路段也较多。用三年 时间完成县级以上公路的改造和整修,使其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 准,更好的服务于县际之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节约资源、提高质量,避免盲目及重复建 设,减少资源浪费。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修改全区的交通发展规划。 形成以“三横六纵”和107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在节约土地、 资金的前提下,消灭断头路和危险路段,与周边区县衔接好,确保我 区公路四面通达,打造现代化交通路网。 5、完善运输市场管理体制。 按照《运输市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运 输市场管理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以车队为经营单位的统一管 理、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确保运输市场安 全运转。 6、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行政。 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相关法律、法规武装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程序, 做好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保障运输市场的平稳发展。
阎良区交通局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代表着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及后续经济发展能力,是工业、物流、人文、城市实力的综
合体现。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区公路交通已形成以“三
横六纵”和107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形成以区运输公 司、大地公司、佳翔公司、西飞运输公司为主的物流及客流 载体,交通事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融资能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使我区农村公路整修的部分项目列入国家、 省、市的“十一五”盘子,争取国债资金及省、市上级部门的补助资 金和区政府的配套资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资,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加大融资力度,确保建设资金的来源。 2、加强质量管理,始终把质量作为公路建设的第一要务。
3、通村油路建设
建设通村油路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 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到“十一五”末使所有自然村都通上水泥、 沥青路,连接行政村的村级道路完好率达到85%以上。
(二)重点公路建设项目
1、迎宾大道南延主干道工程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新阎路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要求,
一、“十五”期间交通发展状况
西(安)——禹(门口)高速公路在我区境内全长 7.86公里,2005年11月全线建成通车。关中环线(107省 道)在我区境内全长19.7公里,于2004年7月开工建设, 路基宽28米,平均控制红线40米,按城市三块板一级公路 标准设计。新建农村道路6条,8.8公里(其中水泥路3.1 公里,沥青混凝土路5.7公里),总投资2162万元。超龄 县乡道路改造8条33.5公里,总投资1810万元,全部为沥 青混凝土路面。危桥加固3座,总投资168万元。农村出村 路共201条(其中水泥、沥青路142条,砂石路59条),总 投资2140万元。 “十五”期间,新开通了3条新的客运班线,成立 了两个出租车管理公司,规范了客、货运输市场秩序,使 我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
3、阎油路(阎良至关山段)改造工程
阎油路阎良至关山段,全长13.5公里。经过积极争取,该路段已 纳入交通部的“千亿元”国债工程项目之列,对其进行升等改造,预 计投资约800万元。该路与西延铁路的平交道口也将改成立体交叉口, 使车辆和行人能安全的通行,预计投资1000万元。
(三)运输市场建设
1、筹建二级客运汽车站场及乡镇站场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客运汽车站已满足不了客流的需求。 未来五年内拟在城区周边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多功能、设施齐全的阎良区 二级客运汽车站,总投资约15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完善以城乡 为中心,连接乡镇、贯通行政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班 线化和公司化运营,在全区筹建7个五级乡镇客运汽车站(武屯1个、关山1个、 叉李1个、清河1个、东孙1个、水北1个、李浩1个)及37个招呼站,拟投资 535万元,使所有行政村都通上客车。进一步改善农民出行条件,推进城乡一 体化的进程。 2、组建渭北货运市场 近年来货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车主找货源,货主找车辆的现象比较普 遍。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货运市场,加大货运市场的监管力度,拟建设一个 功能齐全,占地约40亩,投资约1100万元的渭北货运市场。 3、有计划的增加出租车辆、组建城市公交公司 我区现有出租车173辆,随着我区城区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现有 的出租车已满足不了城乡居民正常的出行需求。根据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 并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有计划的增加出租车,到“十一五”末我区出租车 将达到300辆;同时拟在“十一五”期间组建阎良区城市公交公司。随着天然 气事业的发展,将逐步对现有出租车和客运班车进行改造,推行客运车辆双 燃料化。
通过调研,我们计划将现有的迎宾大道南延至栎阳大桥,按一级路设计拓宽 改造。该路红线控制30米,长3.5公里,总投资3500万元。
2、郭靳路升等改造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 加之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郭靳路在现在油路的基础上拟升等为一级 公路标准,全面进行改造,以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2、乡级公路改造
我区现有乡道16条,里程143.69公里。大都建设与九十年代 中期,当初由于资金等问题的制约,建设技术标准较低,加之经 过多年的超标准使用,大部分道路已急需改造。我们将用5年时 间,投资8000万元,完成全区乡道超龄油路的改造工程。进一 步提高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十一五”的奋斗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
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制定了“十一五”阎良区交 通发展规划,在今后五年中逐步完成全区所有超龄县、乡 道路的整修改造工作。在公路运输方面,我们将组建渭北 货运市场和阎良区二级客运汽车站场及7个五级乡镇客运 站,并结合当地实际,开通农村各行政村之间的客运班线, 以便更好的服务“三农”,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把农民 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整的路子修 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
严格招投标制度,严格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监理及试验工作,精 心筛选合格的施工队伍,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同时建立并完善各种资料、档案,确保修一条路成一条路。 3、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制 定一条适合农村公路养护的办法迫在眉睫。按照典型带动、 政策调 动、政府推动、干部联动、舆论发动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体制,充实 力量,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提高公路养管水平,做到有路必养, 有路必管,推行经营化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完善各类道路标志标牌, 严厉打击破坏路产、路权的行为。同时根据全区路网布局,建设康桥、 关山、武屯、北屯、城区五个农村公路养护道班。使农村公路保持良 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公路服务年限,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