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阶段性测试卷(含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2024年10月一、积累与运用(4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4分)A.略无阙处(quē)沿溯阻绝(sù)飞漱其间(sù)B.水皆骠碧(piǎo)能与其奇(yǔ)藻荇交横(xìng)C.泠泠作响(líng)互相轩邈(xuān)嘤嘤成韵(yīng)D.夕日欲颓(tuí)隐天敝日(bì)素湍绿潭(tuān)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望(轻微)C.疏条交映(掩映)任意东西(向东向西)D.互相轩邈(高)良多趣味(甚,很)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4分)A.每至晴初霜旦B.相与步于中庭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4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7.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1)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自查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7页,23小题,满分135分。

考试时间13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填涂考号信息。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改动后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25分)1.默写古诗文。

(10分)(1)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2)《黄鹤楼》中情景交融,道尽诗人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3)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5)□□□□,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2.默写古诗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蓬”是易错字,常被写成“篷”。

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2分)知识卡片“蓬草”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飘泊无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角度独特的表现父子间的深情。

文中父亲老境tuí táng,但在与作者的相处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_______出托尔斯豢“天才灵魂”的shēn suì、伟大。

《白杨礼餐)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却_______,撼动人心。

倔强挺立的白杨树象征了北方军民bù zhé bù náo 的精神。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āi)颁发屏.息敛声(bǐng)锐不可挡B.遏.制(è)畸形殚.精竭虑(dān)深恶痛疾C.翘.首(qiáo)僻谣藏污纳垢.(hòu)春寒料峭D.炽.热(zhì)琐屑摩肩接踵.(zhòng)正禁危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时代广场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D.这个科研所没要国家一分钱,是几个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起来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D.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切忌不可拥堵。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参天大树苏州园林高尚情操宝贵意见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②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③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④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⑤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A.①②④⑤③B.①⑤④②③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③②④7、古诗文默写填空。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阶段性反馈试卷初二语文2023.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在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时期,亚运会圣火在中国点燃。

请你跟随小文,走近亚运会!任务一:感受亚运会盛况(24分)无数人翘(▲ )首以待的亚运会不仅是激情昂扬的体育盛会,更是交流交融的文化盛会。

赛场上,运动健将动作闲熟,争创佳绩,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各大场馆里,磅礴大气的水墨画、高贵淡雅的青瓷、精美绝伦的刺绣等匠心巧思随处可见,让人眼花瞭乱。

与,在杭州亚运会上迸发出独特的力量,镌(▲ )刻在亚运会的史册上。

1.以上是小文对亚运会的介绍,请你帮他完善。

(9分)(1)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翘首以待(▲ )②镌刻(▲ )(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①(▲ )字改为(▲ )字②(▲ )字改为(▲ )字(3)在横向上填上正确的序号。

(2分)▲与▲①深沉包容的东方文明②拼搏争先的体育精神(4)和“视觉盛宴”的“盛”语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盛情难却B.年轻气盛C.体育盛会2.一则新华社新闻吸引了小文的目光,请你帮他理解。

(7分)①新华社杭州10月5日电杭州第19届亚运会5日决出36枚金牌,中国女篮与日本队激战到最后一刻,74:72险胜夺冠。

何杰为中国夺得首枚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金牌。

②在中国男篮不敌菲律宾队无缘男篮决赛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5日晚中日女篮的“巅峰对决”上。

两支队伍尽遣主力出战。

7月的亚洲杯上中国队2分险胜,时隔12年再度夺冠。

来到亚运赛场,中国队几乎全场领先,但日本队打得极为顽强,在终场前17秒将比分扳平。

中国队最后一攻,王思雨突破命中“准绝杀”;随着日本队最后一攻无果,中国队74:72险胜。

③田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选手何杰继今年打破尘封15年的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后,再度创造历史。

他以2小时13分02秒夺得中国队亚运参赛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卷总分1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命题:校对:一(20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1-4题。

(12分)地球的东方有条龙,她的梦想在飞腾。

那梦好比jiǎojié明亮的月亮,照亮了中国的芸芸众生;那梦好比灿烂辉煌的太阳,映起了中国人的无比激情( A )中国梦hóngyáng着中华民族正气,中国梦chéngzài着灿烂的华夏文明。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密切相联。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ng ▲ chéngzài ▲1分)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4.初二(1)班准备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7分)(1)为了开展这次读书活动,班级需向学校总务处借3只无线话筒,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4分)▲(2)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1分)▲(3)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2分)▲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①▲,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②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辛弃疾《南乡子》)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成为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不朽名句的诗句是:▲,▲。

⑥《己亥杂诗》一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两句诗是:▲,▲。

二(5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5分)落叶唐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6. 首句写“惊落叶”,也是写“作者之惊”,那么作者“惊”的原因有哪些?(3分)▲7.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6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齐人也,坐盗。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都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3.10积累运用(29分)在学习了新闻单元后,八年级组织开展了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语的发言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A.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B.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我不禁由zhōng地产生敬佩之情,种种令人骄傲的事迹永远juān刻在我的心头。

岁月悠悠,C.沧海桑田,当年英勇的红军为了让后人有幸福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如今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D.殚精竭虑。

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1)由zhōng()(2)juān刻()(3)凌空()(4)着舰()2.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当B.振聋发聩C.沧海桑田D.殚精竭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

B.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C.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D.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通常呈“倒金字塔结构”。

2024年浙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4

2024年浙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4

2024年浙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艺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B. 雅安地震时,李克强说:“按照5·12汶川大地震时的政策,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食、10元钱。

”C. 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 对联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严肃的,也有谐趣的,既有喜庆的,也有悲怨的。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眼花嘹乱央求阴惨烦燥B. 情郁于中荒谬憧憬惨淡C. 月明风清杀戳絮说揣摩D. 张皇失措蹒跚鞠躬狼籍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瞻仰旌旗____hāng实 ____mò地B. 循序渐进 ____lìn 惜逶迤一张一____xīC. 上溯帝造 ____zhù立举世嘱目D. 血____pō 蹒跚挑 ____xìn 怦然心动4、《记承天寺夜游》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B. 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 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D. 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绛写的《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的善良的人。

B. 《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D. 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便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分层阶段测试卷】1-2单元月考卷A卷-过关(解析版)

【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分层阶段测试卷】1-2单元月考卷A卷-过关(解析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是达卡拉多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ǐng xī liǎn shēng( )的一刹那。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பைடு நூலகம்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账单 帐篷 热胀冷缩 泄气 一泻千里
B.度江 渡假 踱来踱去 抵挡 锐不可当
C.催眠 姓崔 摧枯拉朽 篇幅 一副手套
D.溃退 馈赠 振聋发聩 匮乏 功亏一篑
【答案】B
【解析】B.度江——渡江,渡假——度假;故选B。
3.词语书写以及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郦道元、陶渊明、苏轼,这些歌咏自然之景的优秀篇章,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B. 《藤野先生》以爱国之情为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以及我对他的感激怀念之情为暗线,最
后用夜间疲倦,瞥见先生黑瘦的面貌,便增加勇气,继续写文章将两条线索统一起来,体现了散文“形
A.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B.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C.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D.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答案】B
【解析】A.“月”与“风”所陈述的部分错位,且应先说“风”后说“月”;C.应该是先说“风”,再说“月”。注意与后文的“无风无月”照应;D.“月”与“风”所陈述的部分错位;故选B。

八年级上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可修改文字】

八年级上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期中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文题知识等。

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是《___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一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内心的感受。

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

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

但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

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

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现代文阅读材料一篇课内《藤野先生》,一篇课外《最美的化学变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记叙文考查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句子赏析和文章的写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八年级语文检测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2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括号内。

(2分)人会长大,花会枯wěi( ) /垂挂下一季浓密期盼的感觉很长/一旦欢悦zhàn()放的时刻真短/啊,在变幻的天空次第消失的云朵/曾经一切都在眼前,伸手可及/故乡和童年奔chí()在绿荫的梦中/时光以高速前行/夺走我亲情和不jiě( )事的年少。

——选自席慕容《时间》2.根据原文填空。

(共8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风烟望五津。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恨别鸟惊心。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铁马冰河入梦来。

3名著阅读:(2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的作品。

②保尔在(人名)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二)运用(共4分)4.下列语段有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4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不论是清晨甚至夜晚,在我家门口长长的一条胡同里走着的时候,总能听到一阵阵悦耳的琴声。

那乐曲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悲伤,时而奔放……一个个音符似乎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突然,又似一股清泉从高耸的山崖上落入水潭,那水花飞珠滚玉般的动听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好听。

我走着,仿佛是一只小小鸟随着音乐欢乐地歌唱。

从那时起,似乎被小提琴的那种魅力给迷倒了,整天吵着要去学,可妈妈总是笑着说:“你还小”!(三)综合性学习(4分)5、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暑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

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试卷调研试卷一、书写:清楚,规范,整洁(3分)二、语文知识积累(19分)1. 根据拼音和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⑴ 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⑵ sùmù:(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⑶ chángtúbáshè:路程遥远地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2.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⑴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⑵▲,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⑶乡愁自古是中国文人挥之不去的情怀,孟浩然面对长江,吟出“乡泪客中尽,▲”;崔颢登楼远眺,长叹“▲?▲”。

⑷当人们逢秋而悲时,刘禹锡却说:“▲”,当他困居斗室时,又引孔子的话聊以自慰:“▲”。

3.名著阅读。

(5分)⑴保尔的人生经历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分)①加入骑兵队②营救朱赫来③参加筑路工作④进行文学创作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1分)⑵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抨击正人君子的两篇文章是《狗·猫·鼠》和《无常》。

B.《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死摧垮了祥子的生活信心,他堕落成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城南旧事》中,英子第一个朋友是“疯”女人秀贞,她的女儿妞儿是英子的小伙伴。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丽达,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保尔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⑶……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闷闷地哭起来,一点虚伪狡诈也没有的哭了一大阵,把眼皮都哭肿。

哭完,她抹泪对祥子说:“好,你豪情!都得随着你了!我这一宝押错了地方,嫁鸡随鸡,什么也甭说了,给你一百元,你买车去吧!”(选自《骆驼祥子》)选段中虎妞为什么哭?简要写出原因。

(1分)⑷影片《骆驼祥子》结尾处,当祥子低着头,弯着背在地上找烟头时,他被一个年轻壮实的车夫撞倒了,然后电影画面是这个年轻车夫的特写镜头。

你认为这样的改编是否符合小说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简答题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卷,根据评分参考得分确定答案的给分类型,意思答对的酌情给分。

2.写作题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卷,确定类型卷及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根据评分参考与评分细则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10分)①清流见底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江入大荒流④大漠孤烟直⑤长河落日圆⑥鸢飞戾天者⑦窥谷忘反⑧日暮乡关何处是⑨烟波江上使人愁⑩老骥伏枥(每处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处不给分。

)2.(10分)(1)(2分)①.qiáo ②.聆(2)(2分)甲B 乙B【解析】突显:突出地显露。

彰显:鲜明地显示。

“国潮”能鲜明地显示出中国文化底蕴,因此甲处用“彰显”恰当。

故选B。

喜不自禁:形容高兴得不得了,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引以为豪:以此感到自豪。

根据“国潮”走向世界的语境,应用“引以为豪”。

故选B。

(3)(3分)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会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或者“觉悟”),(能补出宾语得1分,补出的宾语恰当得3分)(4)(3分)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四个句子都有关联词,因此要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根据“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条件提示,下一句用带关联词“就不会”的①句“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衔接紧密;然后是表示另一结果的④句“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价值”;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拥有深厚的思想、自我超越的精神”表示转折意,是对上几句的总结;③“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它的未来”语意上递进,总结全段。

因此排序为:①④②③。

故选D。

3.(5分)示例1:我会想到"信仰"。

因为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在人类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取得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认为是源于对信仰的坚持,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2分)。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模拟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模拟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2024-2025八年级上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模拟练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太湖的水滋ruì( )了苏州,让苏州少了一分浮噪与喧嚣,多了一分静mì( )与润泽。

在朦胧的月夜,约三五好友,坐在绕护城河的画舫上,穿行在各式各样的小桥之间,两岸的灯光和霓虹倒y ìng( )在屈曲的水面上,如同一幅无暇的画卷。

听着艺人咿呀弹唱,远处隐约传来丝丝缕缕的管弦之声,一切如在梦中一般,这份闲情逸zhì( )岂不快哉?(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滋rùn( ) ②静mì( ) ③倒yìng( ) ④闲情逸zhì(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2分)①改为②改为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②,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⑤山随平野尽,。

(李白《》)⑥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⑦,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3.名著阅读。

(4分)(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1分)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1分)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42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蜷曲(quán)呜咽.(yè)蓦.(mî)地惊惶.(huáng )B、焦灼.(zhuï)蔫.(niān )巴皑皑(ái ái)逶迤(wēi yí)C、蹊跷(qi qiāo )殷红(yān)山坳.(aî)潜艇.(qián )D、踱.(duï)步祈祷..(qí)惩.罚(chěng )请帖.(tiě)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回翻山使队伍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B、毛泽东:“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感悟出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过来。

”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B.. 2010年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B. 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要塞(sdi)国荡(shang) 悄然(qiao) 杳无消息(ydo ) B. 仲裁(zhdng ) •飞漱(sti) . 颔首(hdn) . 眼翳(yi) . C. 黝黑(y3i) .娴熟(xidn) . 滞留(zhi) . 轩 jg(mido) . D. 遁形(dun) 粲然(cdn) 绯红(箱) 炽热(chi)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随着NBA 赛季的结束,诺维茨基宣布退役,他21年的运动员生涯就此戛然而• • •止了 OB. 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从国外回来,我们欢聚一堂,为他接风洗尘。

C. 华晨宇在获得《快乐男声》总冠军后,立刻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家喻户晓的• • • ♦明星。

D. 这起安全事故,是施工单位未对隐患彻底整改而擅自施工造成的,百姓们对 此义愤填膺。

•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 的合作机会。

B. 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 多的了解。

C. 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 首款干线客机,D.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 务之急。

5、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D.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但它的另个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的②人们会在惟一的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物质财富③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不容置疑的④于是,小规模家庭反而变成高做排放体⑤每个孩子人均能源消耗量大大提高A. @®®®®B.②④③⑤①C.③①②⑤④D. @®®®®7、古诗文默写。

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阶段性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卷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小题。

材料一:今日的巴南保留了老巴县的风土人情:长江与五布河、一品构造了巴南的水之灵动;方斗山、圣灯山、云篆山等名山奠定了巴南群山之wěi àn();鱼洞老街、丰盛旱码头、水木洞诉说着巴南人文之深厚;①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三大温泉集于巴南,让巴南拥有“中国西部温泉之乡”的美誉。

游客们A络绎不绝,流连在湖光山色中,他们zhēn zhuó()着光与影,拍出美美的照片。

材料二:巫山小三峡是流水在山谷创造的奇迹。

清碧的颜色,嶙峋..()的怪石,让人心旷神怡。

此刻,划一叶小舟翩然而上,一份愉悦的情愫就B潜滋暗长了。

神女峰神秘莫测,那翘.首()以盼的美姿,在云缭雾绕之间,想见一面并不容易,耐心等待是遇见它的唯一办法。

嘉陵江与长江相遇,碰撞出清浊分明的景象。

看,像不像鸳鸯火锅?②你是否闻到了火锅的红艳麻辣和牛油的飘香?那浓浓的麻香真让人欲罢不能啊!材料三:③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重庆这片土地上投弹轰炸长达六年之久。

即使饱受摧残,重庆人民依然C不折不挠。

今天的解放碑,④在周围大多以高楼为主的建筑群中,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矗立,D鹤立鸡群,人们心怀感激地为这座丰碑留出一片空地,让世人可以安静地瞻仰。

1.根据拼音填写词语或给加点字注上拼音。

(4分)(1)wei àn()(2)zhēn zhuó()(3)嶙峋..()(4)翘.首()2.文中加双横线的ABCD四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络绎不绝B.潜滋暗长C.不折不挠D.鹤立鸡群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①B.②C.③D.④4.请仿照下列句子中画线句,再续写两句。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八年级语文阶段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 (43分)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共28分)①悬泉瀑布, , , 良多趣味。

(《三峡》)②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三峡》)③,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④,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⑤自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⑥“朝辞白帝彩云间,干里江陵一日还”使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

⑦《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表现水之清的句子:,。

, 。

⑧在诗歌《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写景句是:,。

引用典故,写诗人想追怀伯夷叔齐那样隐逸高士的诗句是: , 。

⑨在诗歌《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⑩在诗歌《使至塞上》诗人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内心的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绯.红(fēi) 凄.然(qī) 诘.责(jié) 解剖.(pāo)B. 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妯.〔lǐ)C.不辍.(chuò) 匿.笑(nì) 周济.(jì) 慰.勉(wèi)D.订.正(dìng) 驿.站(yì) 畸.形(qí) 瞥.见(piē)1.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掌故寓居庐荟正人君子B.劳禄豪绅为富不仁节衣缩食C.宛如樱花改悔毫不介意D.亲戚周济水花四溅任劳任愿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班级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一)选择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拂晓(fú)提防( dī)瞥见(piě) 文绉绉( zhōu )B. 诘问( jié)奔丧( bèn )愧怍( zuò)人头济济( jǐ)C. 伎俩(jì)克扣( kè)珐琅( fà)转弯抹角( mò)D. 疮疤(chuāng)脂粉( zhǐ)吊唁( yàn )大庭广众( t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霹雳骷髅唏嘘高屋建翎B. 焦灼阻遏箱箧气势磅礴C. 地窖噩耗尴尬微不足到D. 烦燥鞠躬荒谬长途跋涉3.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___________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②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___________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③___________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④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__________;颇踌躇了一会。

A. 理想残酷仁厚妥当 B.理想残忍仁慈妥当C. 幻想残忍仁慈妥帖 D.幻想残酷仁厚妥帖4. 下列作品、作家及所生活的时代(或国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英国C.《蜡烛》—西蒙诺夫—苏联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5.下列词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竟然)B. ①遂迷,不复得路(终于)②遂与外人间隔(结果)C. 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D.①不足为外人道也(被)②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6. 下列选项中加红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D.他的演说让人触目伤怀,引发许多思考。

(二)背诵默写(10分)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芳草鲜美,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8.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生活清静悠闲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10.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11.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野望》)1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1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三)文学名著(5分)15.《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成功地塑造了吴用、_________________、武松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相应讲述了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_________________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

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每空1分)16.问答题(3分)请任选《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结合书中情节,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3分)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据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4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消息,登陆福建的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给该省沿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全省共60多万人受灾。

据福建省防汛办截至23日18时初步统计,全省共有15个县(市、区)、12个乡镇、64.7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0.05万间;紧急转移31.32万人;农作物受灾26.19千公顷。

福建省防汛办新闻发言人丘汀萌说,由于部署周密、防御得当、转移坚决,福建省没有发生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目前各地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灾后恢复重建措施。

17、新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一)(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_____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_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我和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头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8. 请在原文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词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文章一开篇就交代了“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请你结合选文说说,作者都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刻画父亲背影的?从作者的细致描述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选文两次写到了“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有人说文中最后一句话:“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写出了儿子对父亲一片深情,请你结合本句中的词语试着品析一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朱自清先生冯至⑴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障碍,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以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面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⑵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⑶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正,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说:“他读了不少书。

”⑷一个没有偏见的人、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面,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⑸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___________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___________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____________的文艺工作者。

22.文段结尾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4分)A.公正公正脚踏实地 B. 公正脚踏实地公平C.脚踏实地公平公正 D. 公平公平脚踏实地23. 本文写了作者记忆中与朱自清先生有关的三件往事,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第⑷段中,作者认为: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请你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读一下“乡愿”的意思。

(2分)乡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通读全文,说说你从作者的笔下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朱自清先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8分)(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