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58讲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

合集下载

或有事项-预计负债

或有事项-预计负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IAS37)中将"准备"定义为"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负债".虽然IASC采用的是"准备"这个名称而不是"预计负债",但事实上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或有事项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可以确认为预计负债;二、或有事项处理的国际比较关于对或有事项的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均有明确的规定,现将这些规定加以比较如下1:(一)对或有事项按可能性分类的区别1.我国会计准则把或有事项分为四类(1)基本确定。

其发生概率在大于95%但小于100%。

(2)很可能。

其发生概率在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3)可能。

其发生概率在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4)极小可能。

其发生概率在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2.国际会计准则把或有事项分为五类(1)实际上可确定的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在90%——99%之间。

(2)很可能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在50%——90%之间。

(3)可能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为50%。

(4)未必可能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为15%——50%之间。

(5)可能性极小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在15%以下。

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把或有事项分为三类(1)很有可能事项。

指发生可能性极大的事项。

(2)合理可能事项。

指不是很可能,但又有发生的合理性的事项,其可能性介于很有可能和不太可能事项之间。

(3)不太可能事项。

指发生可能性十分微弱的事项。

(二)对或有事项按内容分类的区别1.我国将或有事项分为三类:可确认为负债的或有事项、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并对以上三个名词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2.国际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定义与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但同时也对准备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准备指金额或时间不确定的负债,是我国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一种结果。

关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

关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

关于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如果真的无法透彻理解负债的计税基础,就不要用力纠结,负债的计税基础究竟代表的是什么。

大家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运用负债的计税基础,以下给大家推演公式: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把公式等式左右移项,我们可以得到: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笔者在理解此公示的过程中,这个公式帮过大忙。

它的妙处不在于移项移的快准狠,而在于通过移项,把“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移到了等式的单独一侧。

对于:“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我们只要锁定,确认“未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扣除的金额”,就足以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我们终于要给未来更多的关注了。

而不是,始终纠结在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计算。

现在,根据移项后的公式,我们换个姿势,来告诉大家,如何看未来。

通过判断未来是否有税务部门认可的可抵扣,来分析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关系。

未来可抵扣的金额,也就是暂时性差异的金额,本身就是我们用来计算递延的基础,足够直接。

这也是我自己最喜欢使用的方式。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形式,是因为不管是考试,还是我自己,以前总是不停的追问“这种情况计税基础是多少?””而我们对于负债的计税基础,等式的减号,给我们的思维链条人为地增加了一个环节,当然导致我们难以理解了。

所以笔者强烈推荐,如果真的理解不了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就从未来的角度去反推,我即不把计税基础当做原因,而是当作结果来反推。

是因为有了未来的可抵扣,也会有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异。

这是一种理解方式,希望我表达清楚了,也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有收获。

小结:我们不用纠结负债的计税基础究竟代表什么,我们确认计税基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认「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差额,判断是否存在“暂时性差异”。

即:若能够有直接的方法获取暂时性差异,从操作层面,没有绝对必要单独去理解计税基础。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举例】某企业2×16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

2×16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该企业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整减少20万元,由此2×17年会少交所得税=20×25%=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2×16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17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17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以后会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由于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2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2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例?判断题】(2017年考题)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即使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也不应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答案】X【解析】持有意图改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暂时性差异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转回,所以应该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匚丽认二"I I - n 1 y [1 i \ 1 召;;(M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的III陡卑得的应纳税啣?八丿额対闪货,所絆税费用* [丽性是异计入到预炉#项K他缘合收益T K•他权滋工具投叛公ft仰伉变动产工的g畀ffi#・卄同控制下吸收a井11免税*合井方个别报农««本公枳制揑股會并H免税*合并播k中按食允仰值调a子公间伞很11$饵存收益•会汁政颈变匹或的期总错产生的秤时性輕异【提示】44冋时,作相反分彖【例题】某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 2018年产生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预计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2019年可以转回,2018年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多少?【假设1】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最多只能=80 X25%=20 (万元)【假设2】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50万元,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最多只能二100 X25%=25 (万元)【假设3] 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0万元(发生亏损)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只能二0 X25%=0 (万元)【例题】2 X16年度甲公司因产品质量保证计提预计负债80万元,当年度实际发生保修费用50万元。

2 X 17年度实际发生保修费用10万元,本年未计提。

2 X18年未实际发生保修费用,保修期满将预计负债余额全部结转。

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未来期间不变,且未来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不考虑其他事项,且在X16年之前未计提过产品质量保修费用。

第87讲_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87讲_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暂时性差异一、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种类【手写板】含义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种类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含义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其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多交税)情形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含义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少交税)情形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二、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未作为资产、负债的相关项目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例20-14】A公司20×7年发生了2 0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

A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答案】该广告费支出因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1)账面价值=0(万元)(2)计税基础=2 000-10 000×15%=500(万元)相关结论:资产:账面价值0与其计税基础500万元之间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

居民企业并购重组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点汇总(老会计人的经验)编者按:随着国务院简政放权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企业并购重组的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由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

同时,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可以适用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的并购重组交易划分为“六加二”的类别,且涉及到非居民企业的重组交易备案方式也具有特殊性,使得此项备案工作十分复杂。

笔者结合自身实务经验,就企业所得税“六加二”类并购重组交易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实操要点进行汇总,供读者参考。

一、企业并购重组交易的基本类型(一)六类交易类型:改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对于改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七类并购重组交易,符合一定条件的,重组各方可以选择适用递延纳税的特殊性税务处理优惠政策。

同时,《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及《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对企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备案程序及后续管理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两类特殊交易类型:资产划转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1、资产划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无偿划转资产的交易类型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几种资产划转类型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和备案程序。

2、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16号)规定,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以在不超过五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负债的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预计负债是指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且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尽管预计负债在金额上不确定,但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

会计处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税收规定: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扣除。

例:某A公司为B公司提供担保,并根据准则要求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

会计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1000万元=0,假设A公司和B公司为关联企业,且A公司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

会计处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确认预计负债。

税收规定:企业支付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则会计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0万元。

2.预提费用的计税基础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

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也应按其受益期确定。

会计处理:按照受益期限在成本或费用中提取。

税收规定: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扣除。

例:某A公司因租赁营业用房,与B公司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赁期为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合同约定租赁期满一次付款,2008年共计提预提费用500万元。

会计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500万元=0.通过对上面的例子分析,我们发现,形成该项与预提费用暂时性差异的原因是会计上规定需要根据受益期间计提预提费用500万元,而税法规定,在计提的时候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在实际支付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因此,会计期末该项预提费用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0,由此形成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3.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

税法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收入总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汇总

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汇总

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存货。

1.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 存货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 存货的确认条件: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 存货的期末计量。

- 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 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课程资料:第88讲_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1)

课程资料:第88讲_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1)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的讲解【知识点2】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二)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通俗地说,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将来支付时不能抵税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1.预计负债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支出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

②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的负债(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

【例题】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600万元的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

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600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600万元-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600万元=0③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如债务担保、罚没支出等)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预计负债均产生暂时性差异,如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无偿债务担保,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确认了一项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例题】甲企业为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500万元,但担保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担保方并未就该项担保收取与相应责任相关的费用,如果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

【解析】账面价值=5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500万元-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0=500(万元)。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十三章所得税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十三章所得税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十三章所得税核心考点及经典例题详解【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及相关概念(★★)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核算过程如下:(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1.资产项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2.负债项目,如预计负债、合同负债等。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1.账面价值以资产为例: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累计折旧或摊销-资产的减值准备2.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三)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六)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快速记忆】以第一年为例:(1)纳税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2)纳税调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知识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09.08日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中级会计实务09.08日真题及答案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分液漏斗,锥形瓶,单孔橡胶塞,导气管,药匙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 ⑴按照右图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⑵或向锥形瓶里加入约2克(或1药匙)的二氧化锰,向分液漏斗里加入约30mL 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组装好装置。

⑶将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

⑷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当有大量气体产生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反应方程式:⑸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闻氧气的气味 。

2、氧气的性质把一根带火星的火柴棒伸入氧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评分标准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100mL烧杯2只,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15×150试管3支,20×200试管1支,镊子,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铁皮架,木条,火柴石灰水,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蜡烛实验过程:1、按照装置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一支试管里加入2-3mL澄清的石灰水,备用。

3、在另一试管里放入几小块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小心地注入10-15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4、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反应方程式;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说明。

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的集气瓶。

6、点燃铁皮架上的蜡烛,放人烧杯里。

拿起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现象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评分标准三、燃烧的条件一、目的和要求: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检实验探究的过程二、实验用品:烧杯(250mL)、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蜡烛、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蒸馏水三、实验过程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60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60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新增或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所得税税率。

【提示】(1)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以以现行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但如果以后年度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则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预计其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量。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随堂例题】甲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1 0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根据税法规定此类设备按8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甲公司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要求:计算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答案】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10=9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1 000/8=875(万元);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00-875=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25%=6.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6.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10×2=8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1 000/8×2=750(万元);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0-750=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6.25=6.25(万元)。

注会会计-第92讲-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注会会计-第92讲-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第92讲-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但税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教材例20-10】甲企业20×7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该项预计负债在甲企业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

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00万元-500万元=0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二)合同负债1.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2.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例题】大海公司2×18年12月31日因销售商品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500万元。

(1)若预收的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18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因按税法规定预收的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在以后年度减少合同负债确认收入时,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其扣除。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资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征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征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确认条件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源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收入△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5、费用△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前模拟押题练习第二十章所得税附习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前模拟押题练习第二十章所得税附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十章所得税、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资产和负债中,因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不会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是()。

A.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B.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税法不允许扣除,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2.下列各项负债中,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A.因欠税产生的应交税款滞纳金B.因购入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C.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D.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C,企业因保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即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以税前列支的金额二0;选项D,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按照税法规定在计提的当期允许扣除,所以未来期间可以扣除的金额为0,因此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 X17年末,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股权并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

截至2X17年12月31 日,甲公司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1900万元,其中,因乙公司2 X17年实现净利润,甲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00万元,因乙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不属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本年公允价值变动增加的其他综合收益,甲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80万元,其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全部为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乙公司以前年度的净利润。

甲公司计划于2 X18年出售该项股权投资,出售计划已经股东大会批准,预计 2 X18 年2月办理完毕相关资产过户手续,售价为 2600万元。

2 X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

税法规定,居民企业间的股息、红利免税。

高财第20章所得税

高财第20章所得税

高财第20章所得税第二十章所得税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一)所得(净收益):1.根据“资产\负债观”即经济学收益观:所得(净收益)是除所有者投资、派利以外的本期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即除投资、派利以外的本期所有者财富的增加。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所有者投入资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所得来源于:已实现所得:利润总额=收入-费用;未实现持有资产利得或损失。

2.根据“收入\费用观”即传统会计学收益观:所得(净收益)是会计主体经过交易的、本期已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净额,=收入-费用。

(二)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的差异1.产生原因会计与税收的目标不同、规范不同会计所得=利润总额+利得=除投资、派利以外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税所得 =纳税收入-税法允许扣除的费用 =会计利润 +按税法调整金额。

2.类型(1)暂时性差异会计与税法对于某项所得确认时期不同、但确认金额相同如:固定资产原价10万元,预计净残值0。

会计按5年折旧,税法按10年折旧。

暂时性差异→递延,∵可转回。

(2)永久性差异会计与税法对于某项所得确认金额(口径) 不同、但确认时期相同如:国债利息收入、超出计税标准的工资。

永久性差异→会计服从税法,即会计的所得税费用=税法的应交所得税。

∵不可转回。

(三)所得税会计:关于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即将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作为递延税款.二、所得税会计的程序(一)根据会计准则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根据税法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本期发生额。

(四) (根据税法)确认应税所得=利润总额±按税法调整金额→应交所得税。

(五)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部分?)因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对应账户:-----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商誉?---------留存收益?1.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xxx贷:应交税费---所得税xxx2.递延税款(1)未来应纳税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商誉、留存收益)xxx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xxx(2)未来可抵扣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xxx贷: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商誉、留存收益)xxx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某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一)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例20-1 20-2(二)无形资产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会计:账面价值=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会计累计摊销税法:计税基础=其账面价值×150%(?)(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72讲_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

第72讲_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但税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教材例20-10】甲企业20×7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该项预计负债在甲企业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

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00万元-500万元=0。

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二)预收账款1.预收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2.预收款项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例题】大海公司2×17年12月31日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100万元。

(1)若预收的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17年12月31日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因按税法规定预收的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在以后年度减少预收账款确认收入时,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其扣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三、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简化记忆】负债的计税基础实质为税法口径认可负债的账面价值。

【手写板】预计负债1000万账面价值:1000万计税基础:1000-1000=0万(一)预计负债1.预计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手写板】预计负债500万账面价值:500万计税基础:500-500=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应于实际支付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部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

【随堂例题】甲公司2×1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8000000元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下年度发生保修支出2000000元,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为6000000元。

假定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手写板】【解析】该项预计负债在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6000000元;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6000000-6000000=0(元)。

【例题•单选题】大华公司2018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贷方余额为500万元,2019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300万元。

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2019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800B.0C.600D.300【答案】B【解析】根据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2019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500-200+300)-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金额(500-200+300)=0(万元)。

2.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但某些事项(例如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则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手写板】预计负债600万(债务担保)账面价值:600万计税基础:600-0=600万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1.无差异2.永久性差异【随堂例题】2×18年10月5日,甲公司因为乙公司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乙公司未如期偿还借款,而被银行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12月31日,该案件尚未结案。

甲公司预计很可能履行的担保责任为3000000元。

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解析】2×18年12月31日,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0000元,计税基础为3000000元(3000000-0)。

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二)合同负债1.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税基础为0。

【随堂例题】甲房地产企业当年预售收入为10000万元(假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根据税法规定该预售收入应当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手写板】2018年借:银行存款10000贷:合同负债100002019年借:合同负债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账面价值:10000万计税基础:0万=10000-10000合同负债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合同负债计税基础=10000-10000=0(万元)。

2.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随堂例题】甲公司预收乙公司定金5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预收的定金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合同负债账面价值为50万元;合同负债计税基础为50万元。

(三)应付职工薪酬【手写板】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

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

若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提示】简单理解,如果税法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而企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了该标准,则超过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此时产生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也称“非暂时性差异”),则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随堂例题】某国有企业当年计提“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为600万元,当年国资委对其下发的工资指标为55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国有企业应按国资委下发工资标准发放工资,超过发放标准的税前不得扣除。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6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600-0=600(万元),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随堂例题】2019年1月1日,某公司为其2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19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自2021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

2019年12月31日公司计算确定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为100万元。

税法规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实际支付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1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100-10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19年12月31日计提全年一次性奖金100万元,计提绩效奖金30万元。

但由于资金问题该项奖金在2020年6月才能实际发放。

税法规定实际支付时可以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则2019年12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130B.100C.30D.0【答案】D【解析】2019年12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130-130=0(万元)。

(四)其他负债企业的其他负债项目,如企业应交的行政罚款和税收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例如:其他应付款等)。

税法规定,行政罚款和税收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提示】对于行政罚款和税收滞纳金支出,会计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永久性差异),但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因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简单理解为当某项资产或负债存在永久性差异时,则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

【随堂例题】甲公司因未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金,按规定需在2×17年缴纳滞纳金1000000元,至2×17年12月31日,该款项尚未支付,形成其他应付款1000000元。

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缴纳的罚款、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

【解析】因应缴滞纳金形成的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为1000000元,因税法规定该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1000000-0=1000000(元)。

对于罚款和滞纳金支出,会计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因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提示】对于行政罚款和税收滞纳金支出,会计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永久性差异),但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因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简单理解为当某项资产或负债存在永久性差异时,则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

四、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手写板】【提示】此部分请结合第19章进行复习。

五、暂时性差异(一)基本界定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提示】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0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手写板】(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总结】(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单选题】2016年12月7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万元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该设备取得时的成本与计税基础一致,2017年度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80万元,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是120万元,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6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由于该项固定资产确认的暂时性差异是()。

(2018年)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元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40万元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万元【答案】C【解析】年末,该生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20万元(600-180),计税基础为480万元(600-12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随堂例题】甲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当年销售费用中列支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为2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