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一生怎样

合集下载

茅盾

茅盾
茅盾(1896.7.4一1981.3.27)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 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1913年考入 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 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 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 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 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 表作。 1948年32月,参加中国人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 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 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目前也还是太早。我在被窝内翻了个身,把左耳朵贴在枕头上,心里疑惑这殷殷然的 声音只是我的耳朵的自鸣。然而忽地,又是—— 答,答,答! 这第三次的叩声,在冷空气中扩散开来,格外的响,颇带些凄厉的气氛。我无论如何 再耐不住了,我跳起身来,拉开了门往外望。 什么也没有。镰刀形的月亮在门前池中送出冷冷的微光,池畔的一排樱树,裸露在凝 冻了的空气中,轻轻地颤着。 什么也没有,只一条黑狗爬在门口,侧着头,像是在那里偷听什么,现在是很害羞似 的垂了头,慢慢地挨到檐前的地板下,把嘴巴藏在毛茸茸的颈间,缩做了一堆。 我暂时可怜这灰色的畜生,虽然一个忿忿的怒斥掠过我的脑膜: 是你这工于吠声吠影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叩门
答,答,答! 我从梦中跳醒来。 ——有谁在叩我的门?我迷惘地这么想。我侧耳静听,声音没有了。头上的 电灯洒一些淡黄的光在我的惺忪的脸上。纸窗和帐子依然是那么沉静。 我翻了个身,朦胧地又将人梦,突然那声音又将我唤醒。在答,答的小响外, 这次我又听得了呼——呼——的巨声。是北风的怒吼罢?抑是“人”的觉醒?我不 能决定。但是我的血沸腾。我似乎已经飞出了房间,跨在北风的颈上,砉(hu ā)然驱驰于长空! 然而巨声却又模糊了,低微了,消失了;蜕化下来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虚空。 ——只因为是虚空,所以才有那样的巨声呢!我哑然失笑,明白我是受了哄。 我睁大了眼,紧裹在沉思中。许多面孔,错落地在我眼前跳舞;许多人声, 嘈杂地在我耳边争讼。蓦地一切都寂灭了,依然是那答,答,答的小声从窗边传 来,像有人在叩门。 “是谁呢?有什么事?” 我不耐烦地呼喊了。但是没有回音。 我捻灭了电灯。窗外是青色的天空闪耀着几点寒星。这样的夜半,该不会有 什么人来叩门,我想;而且果真是有什么人呀,那也一定是妄人:这样唤醒了人, 却没有回音。 但是打断了我的感想,现在门外是殷殷然有些像雷鸣。自然不是蚊雷。蚊子 的确还有,可是躲在暗角里,早失却了成雷的气势。我也明知道不是真雷,那在

茅盾简介

茅盾简介

语文备课大师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自童年、少年时代起大量接触古典文学作品,并开始接受进步社会思潮影响。

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1920年接编并革新《小说月报》,次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6年到广州参加大革命,后到武汉任《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折回上海,始用茅盾笔名从事文学创作。

不久避居日本,1930年回上海参加“左联”。

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香港、长沙、武汉、广州、桂林、新疆、重庆等地,坚持开展抗日文化工作。

其间曾到延安讲学,赴苏联访问。

1949年后出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

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小说成就为最。

著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腐蚀》等及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也写了大量散文。

其散文创作始见于“五四”时期发表的杂感、随感录。

“五卅”运动时写作《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等文,以及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与人民群众心态引起人们注意。

1928~1929年避居日本期间写的《卖豆腐的哨子》《雾》《虹》等散文小品,多是即物抒怀,烘染气氛,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个时代的苦闷”。

20世纪30年代写作的散文如《故乡杂记》《大旱》与《雷雨前》《黄昏》等,或以速写与随感的结合,切实记载、着力描绘中国城乡动荡不安的面影;或用象征手法与散文诗形式,表现革命风暴即临的时代氛围。

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作品,视野更加开阔,既有喻赞抗日军民崭新风貌与弘扬民族正气的名作,如《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也有大量剖析大后方城乡社会生活、讥刺时政积弊的随笔杂记。

其行文“每不忘社会”,主张“小题大做”,根据迅速反映现实斗争与社会动向的需要,创作了一种记述性的速写与议论性的随感相结合的“特殊的文体”,其运用自如,灵活多样,具有相当深广的社会生活和精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尤以剖析社会经济生活、勾画世态众生相见长,在现代散文史上独辟蹊径,自成一格。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1896年-1981年),字冰心,原名茅盾,江苏高邮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其出色的文学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贡献而被世人所敬仰。

一、茅盾的生平与成就茅盾生于中国清末的一个寒微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优秀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他曾经就读于北京的私立弘文学校和北洋大学,接受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熏陶。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茅盾的创作生涯可谓辉煌。

他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塑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文论和翻译等。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生活里的朋友》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外语,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窗口。

二、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茅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始终坚持文学与社会相结合,关注人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提出了“典型”的概念,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塑造鲜明的典型形象。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民愿望的工具,应当为人民服务,关注人民生活和命运。

他的理论观点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茅盾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他不仅关注文学创作,也关注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

他的散文和评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茅盾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原名茅盾纪思道,生于1896年,逝世于1981年。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

茅盾以其优秀的写作风格、深刻的人物描写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背景、主要作品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等方面加以阐述。

茅盾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面临着饱受外国列强侵略的时代背景,这对他影响深远。

他亲历了辛亥革命的起义和旧中国的动荡时期,这些事件对他的政治和社会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茅盾是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发。

他毕生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现实,虚心汲取世界文学的精华,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狂人日记》等。

在《子夜》中,茅盾描绘了一个农村地主家庭的衰落和工人阶级崛起的故事。

小说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冲突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春蚕》则以女性工人的命运为切入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而《狂人日记》则以主人公狂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旧思想的批判。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茅盾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茅盾的作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探索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他提倡“白描”写作风格,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以及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

他的写作风格朴素而真实,语言简练而有力。

这种风格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

除了作品本身,茅盾还在文学理论和文化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文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文学应该成为进步和正义的力量。

他关注民族文化的复兴,呼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他还曾经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重要职位,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

茅盾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笔名趣谈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沈余、微明、东方未明、石萌等,都是他用过的笔名,他还有许多笔名,有几十个。

不过,茅盾和蒲牢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茅盾”由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

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

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

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

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

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作品简介《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

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茅盾文学批评

茅盾文学批评

一、关于茅盾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1896年7月4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生于浙江桐乡一个秀才之家。

幼年受父母启蒙,1905年入小学,1909年至湖州入浙江省第三中学,1911年秋转入嘉兴中学堂。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积极投身革命。

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

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中国新文学运动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文坛上的复古派、唯美派、颓废派;主持编辑《小说月报》后选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文学作品。

他于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茅盾曾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推动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他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和商务印书馆职工的罢工斗争,曾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宣传部秘书,北伐战争时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茅盾隐居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出《幻灭》、《动摇》、《追求》三部连续的中篇小说。

1928年7月东渡日本,著有长篇小说《虹》、短篇小说《创造》等以及文学论著《中国神话研究ABC》、《西洋文学通论》等。

1930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著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同时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任执行书记,与鲁迅合编《前哨》、《文学》、《译文》等刊物,推动革命文学运动。

1936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先在汉口主编《文艺阵地》,继去香港《立报》主编副刊《言林》,并著长篇小说《你往那里跑》。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时,他被选为理事。

茅盾

茅盾

(二)、《虹》
• 《虹》是茅盾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以梅行 素的成长经历反映‚五四‛到‚五卅‛时期的 社会大变动以及梅女士由反抗封建婚姻、追求 个性自由到投身革命与集体之中的个人成长的 心路历程。

‚这是我第一次写人物性格有发展, 而且 是合于生活规律的有阶段的逐渐的发展而不是 跳跃式的发展‛。
‚虹‛具有象征意义,‚虹‛是桥,虽幻 美,却有诱人的魅力,但本身是空幻的,是过 渡性的。
(1)《子夜》的主题思想

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 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 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 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描述了动荡时代中国民 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 难处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发展民族工业 是根本不可能的。
江南水乡乌镇
茅盾
茅盾的父亲母亲
青年时代的茅盾
茅盾晚年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Βιβλιοθήκη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 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 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 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 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 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 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 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 母亲‛。
茅 盾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发 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 名。 • 茅盾是在中国内外享 有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 为中国文艺和文化活动奠 定了基础。 • 在他60多年的文学生 涯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 文学作品,描述了中国民 主革命的艰苦历程,丰富 了中国的文学宝库,提高 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 平,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 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作家茅盾的简介

作家茅盾的简介

作家茅盾的简介茅盾,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叔夷,溥仪,1909年6月29日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54年6月5日在北京去世,其死因为肝癌。

茅盾毕业于原西安大学,曾任苏联莫斯科大学教授、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等职,其文学著作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茅盾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他的文学著作多达60余种,其中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主要表现形式为现实主义。

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其最著名的小说《茅山后稷》最为典型,该小说让茅盾与其他文学家相较,得到了舆论的一致赞许,并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家界的一座高峰”。

该小说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学家在思想、艺术和技巧上的里程碑,它的作品把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和生理等层次,浓缩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完整性使茅盾的小说有了很强的文学性、审美性和意象性,具有极强的语言力量。

茅盾的文学思想也极具有启发性,他坚持作为“一位中国人”这样的思想,把中国作为时代的精神策划并经常谈起改变中国的思想。

茅盾曾多次提出文学应该“属于大众”,他认为文学应该服务于大众,做到既有思想又有艺术,它应该以其极高的艺术品质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把大众所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大众受益。

此外,茅盾还提出“文艺革命”的理念,从文学本身的角度处理文学思想,提出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但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再现,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传播和改造。

这种思想启发了无数中国作家,使他们在创作中努力做到文学的思想意义与艺术品质的完美结合。

茅盾,伟大的中国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艺术品质出色,文学思想深刻,他对文学价值的理解、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对文学解放与发展的探索,都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茅盾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让他的名字流芳千古,他和他的作品将永远被中国人民所铭记。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郎损、蒲牢、沈余、微明,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茅盾的人物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

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

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

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

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

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

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

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

茅盾

茅盾

茅盾的“矛盾”
人生“矛盾”之一就是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文
学是茅盾政治受挫之后寄托感情的手段。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晓明说,文学是其 “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
茅盾的“矛盾”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它迫使
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共产主义的理论我 深信不疑……然而,在1927年的夏季,我发现自己并没 有弄清楚!在大革命中我看到了敌人的种种表演——从 伪装极左面貌到对革命人民的血腥屠杀;也看到自己阵 营内的形形色色——右的从动摇、妥协到逃跑,左的从 幼稚、狂热到盲动。——自传《我走过的道路》
《子夜》
文本分析 人物关系:
人物众多,但很条理,以吴荪甫为中心人物,
引出其他人物,赵伯韬(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 买办资本家)、吴老太爷、林佩瑶、曾沧海 (吴的舅父,通过此人,穿起农村这条线索)、 屠维岳(走狗,通过此人展示三十年代资本家 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子夜》
故事情节 在小说的开端吴老太爷来上海,去世,办丧事,这些情节
《子夜》
B、作者善于将人物放置于尖锐矛盾的冲突中
展现性格,放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凸显人物, 同时又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达到了社会历史 的分析与人的心理分析的统一。 C、语言生动、形象、细腻,人物语言充分个 性化,切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子夜》
贡献(成就) 第一、它是茅盾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生平
纵观茅盾一生三个阶段: 一是主编并全部改革《小说月报》,培养了不
少新文学作家。 二是从事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扶植了大批文 学新人。 三是当作家。
创作
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虹》,《子夜》,《腐蚀》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野蔷薇》,《林家铺子》, 《诗与散文》等。

中国勤劳的名人的事例

中国勤劳的名人的事例

中国勤劳的名人的事例中国勤劳的名人事例:茅盾茅盾,中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是新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勤劳、坚持和奉献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茅盾生于189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贫困生活,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茅盾在农村的艰苦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创作天赋。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茅盾在上海读书时,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

他通过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子夜》、《子夜之歌》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唤起了人们的思考和觉醒。

他的小说作品《家》、《春蚕》等则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他对农民的深情厚意。

茅盾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事业的追求。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工作,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他还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重要职务,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茅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展现了中国勤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茅盾的一生是中国勤劳精神的典范。

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付出了巨大努力,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人民的利益奋斗。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茅盾的事迹告诉我们,勤劳是成功的基石。

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就。

茅盾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向茅盾学习,以他为榜样,脚踏实地,勤勉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茅盾的一生是怎样

茅盾的一生是怎样

茅盾的一生是怎样茅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著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小说、散文等。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茅盾的一生是怎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茅盾的一生是怎样茅盾早年虽然十分不幸,但是他的母亲给予他非常好的教育。

起初,茅盾并没有想要成为小说作家,而是对画画情有独钟,但是因为现实种种压迫,茅盾最终走上了一条小说创作的道路。

茅盾在文坛中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他的很多代表作品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茅盾他出生于浙江桐乡市,早年就失去了父亲,可以说他的童年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茅盾的母亲十分开明,她鼓励茅盾前去读书,而茅盾也非常用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由于家境贫寒,茅盾的求学梦想不得不中断。

但是茅盾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辛苦地工作,用自己的工资成功地就读了高中。

之后,茅盾又开始从事创作,在很多知名的报刊上发表了很多作品。

当茅盾的小说《子夜》正式发布的时候,立即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也受到了一致的好评,而茅盾也正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成名后的茅盾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以更加勤勉的态度面对文学作品的创作。

晚年,茅盾一直忧心着中国小说界的发展,于是曾向中国作协中很多人都倾吐心声,最终在其死后成立了茅盾文学奖。

茅盾也于1981年离世,享年85岁。

茅盾的故事有哪些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

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

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第10章:茅盾

第10章:茅盾
1.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塑造典型形象 2.结构宏大而缜密:波澜起伏、有条不紊;多线 条并行发展,多重矛盾交错展示 3.精细明快、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a.细腻简洁的心理描写 b. 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 c. 善于使用潜台词
时代典型的创造:以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 “社会剖析小说”




四、《子夜》的人物形象来自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 雄、骑士和王子,民族资本 家的典型。
吴荪甫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全书一切人 物、事件的联结点和矛盾斗争的契合点。
【参考书目】
1、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 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孙中田,《<子夜>的艺术世界》,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五条线并进结构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 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在世界经济危机、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 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 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 爷仓惶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 梦彻底破灭;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城市多余人日常生活和 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 结构上的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 特征。网状结构,事件此起彼伏,场面纵横交错,人物 众多,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第十章 茅盾
茅盾(1896—1981)
革命作家 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乌镇人。

茅盾

茅盾
徐绮 君
梁夫 刚
《虹》
意义
“虹”这一意象,既象 征着梅女士对理想的一 种感觉。既美丽,又空 虚,那么诱人,却又那 么飘渺;同时也暗示着 作者对美和理想的深刻 的幻灭感。
《虹》
生《 平 虹 简 》 介
陈 月 娥
茅盾
——笔名何来
茅盾当时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于 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以表心境。 叶圣陶看完乊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 说月报》上发表。但是叶圣陶先生觉得眼 下的环境不适宜使用如此尖锐的名字,如 果被国民党的人盘问的话,就会很麻烦。 不如就在“矛”字上面加草字头,《百家 姓》里有,姓“茅”的也不少,不会引起 注意。对此,沈雁冰先生很满意。至此以 后就用这个笔名。
茅盾
——生平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 乡县乌镇人。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 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 接手《小说月报》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
茅盾
——写作历程
1928年6月 完成了三部曲《蚀》 即《幻灭》、《动摇》、《追求》 1929年 写下长篇小说《虹》 1932年 《林家铺子》发表 1933年1月 长篇小说《子夜》问世 1933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
《虹》
《虹》这一部小说中看到 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 的轮廓,是五四到五卅这 段历史时期新旧势力和新 旧思想的矛盾与斗争的历 史。其中,作者还直接的 写五四运动。特别是五卅 反帝爱国运动的事情,反 映了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时 代要求和顽强斗争意志。

写作意图
《虹》
梅医 生 韦玉 柳遇 春
人巨大贡献,矛盾被 誉为“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奖励优秀 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金”成为 中国文坛最高荣誉。

边城中茅盾的发言稿

边城中茅盾的发言稿

边城中茅盾的发言稿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位我们边城中最为杰出的作家——茅盾先生。

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主题,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茅盾先生的生平。

茅盾先生于1896年生于湖南湘阴的一个小镇,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的清华预备学校。

在清华预备学校期间,茅盾先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在校内以文学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自己在文学领域的坚实基础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茅盾先生也曾经被逼迫离开学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梦想,而是继续投身于文学的创作。

他以富有才华的书写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成为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的新锐作家。

1928年,他以其代表作《子夜》获得鲁迅文学奖,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之后,茅盾先生以《干校六记》、《边城》等作品,深入探索和呈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茅盾先生的作品以批判现实为主题,他用尖锐的笔触和鲜明的形象,勾勒出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困境和挣扎。

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多层次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们能够深入了解到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所表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不仅反映出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更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茅盾先生的作品中经常涉及一些社会化人的问题,譬如妇女解放、封建社会的沉重压迫、乡村社会的贫穷和黑暗等等。

他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揭示,不仅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也启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他的作品《茶馆》以及《家》等作品,展现出对人性的悲剧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尖锐批判,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茅盾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不仅表现在他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深入探索上,也体现在他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开拓上。

他大胆尝试了许多新的写作方式和手法,用壮丽的史诗、悲壮的抒情、真切的民间风格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他的作品。

名人档案—茅盾

名人档案—茅盾

名人档案—茅盾人物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人物生平人物经历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

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

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奉献,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茅盾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他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的重要地位。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茅以升,字体美,号盾,江苏吴县(今吴江市)人。

茅盾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后转入文科部主修英语专业。

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基础。

毕业后,茅盾先后从事了教育工作、编辑工作以及文学创作工作。

他以扎实的写作技巧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当时文坛的璀璨之星。

茅盾的文学作品广泛涵盖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的代表作《子夜》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

这部小说以鲜明的文学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此外,茅盾还创作了许多以民族题材为主的作品,如《新人》、《秧歌》等,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场景和鲜活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茅盾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体的命运,更关注了社会阶层的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创作成就上,更在于他对文学事业的积极推动和倡导。

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作家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文学界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茅盾还致力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提出的一系列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茅盾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不懈奉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并对中国作家协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的精神和创作成就将继续激励后来的文学家,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断发展。

茅盾

茅盾

4、在小说结构方面,茅盾小说追求宏大而 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 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严密完整,适应 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而鲁迅短篇小说单纯 而严正布局:作品规模不大,人物不多, 故事情节不太曲折,矛盾冲突不太复杂。 大抵有一个中心人物,配上少量陪衬人物, 借助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发展而组成全篇。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 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 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形成建筑在理 性分析之上的社会剖析小说。 • 构思长篇巨制,彻底改变五四中长篇小说 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 • 适应了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由短篇小 说文体向中长篇延伸,提高小说反映生活 和人的心灵的深广度。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
(一)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
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 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 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 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 诗性。
史诗性特征
如果把他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 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 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极其变化, 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之间的冲突, 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 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 会的编年史。(P173-175)
(二)、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 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茅盾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
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 复杂性,将任务的行为、情感、心理、 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 的油画效果。 《子夜》中的吴荪甫最能体现此类艺术 追求
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在他的笔下,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和时 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这些人物在他的 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形 成了形象系列,从而各自构成了某一类型 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

茅盾先生的简介

茅盾先生的简介

茅盾先生的简介茅盾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学巨匠,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茅盾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916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任《小说月报》编辑、主编,《民国日报》主笔,1928年东渡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与巴金等人在上海合编《呐喊》、《烽火》,后任香港《文艺阵地》主编,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讲学,后在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194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小说月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

茅盾先生的小故事志在鸿鹄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

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

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

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字迹潦草1913年夏天,茅盾中学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他自己觉得考得不错,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

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的名字,茅盾非常失望。

作家茅盾简介

作家茅盾简介

作家茅盾简介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

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981年辞世。

茅盾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

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的一生怎样
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还是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茅盾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茅盾出生于1896年,因为当时正是清末民初,因而很多的思想都竞相交融碰撞,茅盾便在这样一个变动的社会背景之下长大。

茅盾早年虽然十分不幸,但是他的母亲给予他非常好的教育。

起初,茅盾并没有想要成为小说作家,而是对画画情有独钟,但是因为现实种种压迫,茅盾最终走上了一条小说创作的道路。

茅盾在文坛中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他的很多代表作品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市,早年就失去了父亲,可以说他的童年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茅盾的母亲十分开明,她鼓励茅盾前去读书,而茅盾也非常用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由于家境贫寒,茅盾的求学梦想不得不中断。

但是茅盾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辛苦地工作,用自己的工资成功地就读了高中。

之后,茅盾又开始从事创作,在很多知名的报刊上发表了很多作品。

当茅盾的小说《子夜》正式发布的时候,立即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也受到了一致的好评,而茅盾也正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成名后的茅盾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以更加勤勉的态度面对文学作品的创作。

晚年,茅盾一直忧心着中国小说界的发展,于是曾向中
国作协中很多人都倾吐心声,最终在其死后成立了茅盾文学奖。

茅盾也于1981年离世,享年85岁。

茅盾是怎么死的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被困在牯岭的茅盾尝试与党组织联系,但是没有成功,因此也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27年的9月,茅盾以笔名在上海发表了小说《幻灭》。

在此之后矛盾开始了大量的创作,在1930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年,茅盾遇见了周恩来,恢复了与党的联系,但是此时已经与党矢量多年的茅盾,党员身份已经不是十分明确了。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茅盾来到了新疆,被推选为新疆文协的委员长。

之后又来到了延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

1946年,茅盾访问矢量,次年四月归国。

新中国即成立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的职位。

1981年,茅盾在北京因病去世,根据茅盾生前请求,中共中央恢复了他的党籍。

茅盾的代表作茅盾是中国近代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有很多知名的代表作品,其中尤以《子夜》、《林家铺子》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为最。

茅盾的小说《子夜》更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被人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小说”,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而《林家铺子》则被人们称之为“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昏天暗地的时代”,有此可见这部小说对于人们的影响力之深远。

《霜叶红似二月花》则以杜牧著名古诗《山行》作为主要的创作点,其用意之深邃可想而知。

茅盾最为人知的小说代表作便是《子夜》,其中主要描写上个世纪30年代中,人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但是最终却也以破产而告终的血泪故事。

整部小说以上海为背景,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了小说中风云变幻的世界,同时也暗示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步履维艰的现实。

而在小说《林家铺子》中,茅盾则别具匠心,通过对农村经济的描写从而映射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面貌,其手法之高超可见一斑。

茅盾代表作《霜叶红似二月花》则主要描写爱情和经济危机的种种茅盾,小说的布局非常精妙。

茅盾代表作有很多,其中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有着非常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茅盾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强烈的茅盾主义,他非常注重小说的篇章布局,这也是其代表作品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茅盾的一生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