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汉英语序对比为例
21 0 0年 5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 RN HA0 I G I E S T OU AL OF S X N UN V R I Y
Vo . 0 No. 】 J3 I Ma 2 1 v. 0 0
浅 析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的文 化 导 人
言教学 语 言 、 就语 言教 学语 言” 一状 况提 出 的尖 锐 而 中肯 的批评 。 这
的确 , 言 教学 的 目的 , 终是 要 教会 学 习者 如何 使用 语 言 , 语 最 也就 是 使 学 习者 获 得 运用 所 学语 言 的 交
际能力 。怎样 才 能达 到这一 目的呢? 现在 大家 比较认 可 的一个 观点 是 : 言 和社 会文化 的联 系 ; 出在语 语 提 言教学 中不 能 只局 限于语言工 具 的“ 件 ” 结 构 ” 部 和“ 的教 学 , 且还 必须 导入 或融 人 与 该语 言 相关 的文 化 而
蒋 绍 君 : 析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的 文化 导人 — — 以 汉 英 语 序 对 比为 例 浅
7 9
吕叔湘 先 生 曾这 样指 出 :语 言是 什 么?说 是 ‘ 具 ’ “ 工 。什 么 ‘ 具 ’ 工 ?说 是 ‘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工具 ’ 人 。
可是 打开任何 一 本讲语 言 的书来 看 , 只看 见 ‘ 具 ’ ‘ 都 工 ,人们 ’ 有 了。语 音啊 , 没 语法 啊 , 词汇啊 , 条分 缕析 , 讲 得挺 多 , 可都讲 的是 这种工具 的部件 和结 构 , 有讲 人 们怎 么 使唤 这 种 工具 。这 正是 对 长期 以来 “ 没 ” 为语
主要 体现 在语 言现 象与 文化 的关联 性 和代 表性上 , 求语 言与 文化处 在 同一层 面上 , 要 以达 到语 言学 习和 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摘要】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必须结合文化教学进行。
语言教学的同时导入文化因素,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冲击带来的障碍,使他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最终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这是因为语言教学的进行不能脱离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教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因素,这些或体现时代背景、社会特色,或表现民俗风情、民族心理的文化因素,成为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语言与文化文化的定义,至今大概有100多种,尚无定论。
人类学者戴乐尓(e.b.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能为习惯”。
在这一界定中,文化被视为一个多层次、多面向的复合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一类的思想信念;艺术、法律(文本)一类的表意符号;习俗、道德一类的规范。
笔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是文化现象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对应的“精神文化”,指语言、艺术、文学等意识形态的积累。
文化还可以分为表层文化观念和深层文化观念这是从文化的自身属性出发作出的分类,表层文化又有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之分。
不论是从概念还是属性来看,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语言只是其中一个符号子系统。
文化和语言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语言隶属于文化的范畴。
2.语言记录文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工具,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交流的基本工具,它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人类依靠语言进行正常交往,使得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探析
相沟通 、 互相传授 的。这 就是文化 的一 种导 入现象 ( 括被 包
导人 ) 。不论是 叫做大文化或小文化 ; 物质文化或精 神文化 ; 视觉文化或 听觉 文化 ; 识文 化 或交 际文 化 都可 以相 互 导 知
入 。’3 ’[ ]
化 , 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的关 系等问题成 为讨论 应
、
“ 文化导 入说 ” 的理 论背 景及 内涵
不是专利品 , 因而不 是封 闭的 , 是开放 型 的。不 同 民族 或社
会集 团中的文化虽有 差异 , 彼此之 间是 可以互 相影 响 、 但 互
1 “ 化导入 说” .文 的理论背景。2 O世纪八九 十年 代至 2 l
世纪初 ,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 文化问题受到 了学界 同人的 “ 广泛关 注和热烈讨 论” , … 应如何 界定对 外汉语 教学 中的文
放 出来, 激活其 自由精神与独立品格。 关键词 : l t ; 对 ̄ z 语 文化 导入 ; 学策略 ; - 教 文化介入 ; 文化生成 中图分类号 : 6 2 1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4 2 1 )9— 16— 3 10 2 1 ( 0 1 O 06 0
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
一
、
新 词 语 教 学 中加 强 文化 因素导 入 的 重要 性
文 化 之 间 呈 现 不 同 的 文 化 形 态 。新 词 义 反 映 了 社 会 赋 予 词 语 深 层 次 的概 念 和 意 义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性 。这 种 民族 间
“ 社 会 生 活 发 生 渐 变 或 激 变 时 , 作 为 社 会 现 象 的语 当
程 度 地 涉 及 到 新 词语 , 尤 其 在 “ 当代 中 国 话 题 课 ”和 “ 报 字 面 意 义 上 不 知 所 云 。在 跨 语 言 交 流 中 ,人 们 如 果 疏 忽 文 刊 阅 读 课 ” 中 ,话 题 阅 读 与 表 达 所 涉 及 到 的 内容 都 是 与 当 化 义 ,就 可 能 引起 交 际冲 突 。 今 中 国社 会 的发 展 密 切 相 关 的 ,且 辐 射 范 围很 广 。 另外 , 的 一 种 实 际 需要 , 这 与 很 多学 习 者 将 来 的 职 业 选 择 相 关 。 从 目前 国 内 出 版 的 对 外 汉 语 教材 来 看 ,文 化 与 教材 的 数 教 材 对 新 词 语 的 文 化 义 仅 局 限 于 简 单 的 对 释 ,对 新 词 语 从 当 前 留学 生 学 习汉 语 的 目的 来 看 ,汉 语 学 习 已成 为 他 们 结 合 还 存 在 许 多 不 足 之 处 ,反 映在 新 词 语 的释 义 上 ,大 多 新 词 语 的学 习 既 帮助 留 学 生 了解 词 义 本 身 ,还 可 以使 他 们 的 文 化 内涵 挖 掘 得 很 少 , 或 者 根 本 没 有 涉 及 。 再 加 上 教 材 对 当 代 中 国文 化 有 一 个 更 为 全 面 的 了 解 , 是 了解 当代 中 国 在 收 录 新 词 语 上 存 在 明显 的 滞 后 性 , 教 师 在 实 际授 课 中 由 的 重要 窗 口, 是他 们 融 入 中 国社 会 的重 要 途径 。 于 受 现 有 教 材 的 限 制 ,上 课 时不 可 能 教 书 本 以外 的 内 容 , 与 《 语 水 平 等 级 标 准 和 等 级 大 纲 》 的 基 本 词 汇 相 而 课 外 也 不可 能 布 置 超 出教 学计 划 要 求 的 练 习 , 因 此 , 讲 汉 比 ,新 词 语 最 能 敏 锐 地 反 映 时代 特 征 和 社 会 心 理 变 迁 , 反 授 新 词语 和 新 词 义 时 , 在 时 间 和 安 排 上 没 有 保 证 。 学 生 使
来华留学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分析
来华留学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分析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进行学习。
在来华留学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将探讨来华留学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分析。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1. 促进语言学习与交流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学习需要结合文化来进行。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加深对语言背后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与交流。
2. 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来华留学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文化导入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增进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3. 塑造国际化教育环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校塑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二、文化导入的方式与内容1. 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
2. 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国历史遗迹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活动等,让留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3. 语言交流与实践通过语言交流与实践活动,如与中国学生互动交流、参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让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认识。
三、文化导入的难点与挑战1. 文化认知差异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消除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与偏见,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
2. 语言水平不足部分留学生的中文水平有限,无法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国文化,教师需要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语言词汇 中的反 映。例如 : 同、 胡 四合 院、 旗袍 、 红娘 、 闹洞房 、 抛绣球等等 。
受 到地理位置 、 历史文化 、 风俗 习惯及联 想方式 等方面 的影 响 , 同语言 不 的词义具有不 同的民族特点 。不 同语言 中, 的语义差别 主要有如下几种 词
情况 :
的语言 , 随后 的社会 分化 和统一也影响 到语 言的分化和统一 。因此 , 语言 的发展变化 , 大多受到文化 变迁 的影 响和制约。
总之 , 语言是 文化发展 的基 础 , 文化 因语 言而得 以表达 和传播 , 文化 必须 借助语言才能得到发展 。同时 , 文化的发展必然 带动语言的发展 , 而 语言的发展也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第一 , 词语空缺。汉语 中存在着反映 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词语 , 例如 : “ 风水 ” “ 卦” “ ” “ 、五行 ” 、八 、阴 、 阳” “ 等。英语里没有这些词 语对 应的英文
关键 词 : 外 汉语 ; 化 背 景 知 识 对 文
论对外汉语教 学中文化背景知识 的导入
福建 暌舒怡
“ 汉语 热” 的持续升温 , 给对外汉语教 学事业带来 了新 的机遇和挑 战。 2价值观念 .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 , 而且是一种文化教学 。文化的巨大差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 的信念 、 态度 、 看法和行动 。第一 , 然观 。中国对 自
发展。在交往 中讲究“ 谦虚 ”卑 己尊人 。 , 3民俗文化 .
、
语富与文化的关系
1 . 何谓“ 文化” “ 文化 ” 无处不在 , 辐射范 围很广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文
化现象 , 对如何理解“ 文化 ” 这一概念 , 往往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一般认
国内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关于文化导入研究述评
国 内近 三 十 年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关 于 文 化 导 入 研 究 述 评
乔 伎
( 门 大学 海外 教 育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 0 ) 厦 福 6 0 5 摘 要 :上 个 世 纪 9 年 代 初 , 外 汉 语 教 学界 就 在 文 化 o 对 教 学 辅助 语 言教 学的 方 面 达 成 共识 :语 言 教 学 与 文化 教 学 密 不可 分 、 在语 言教 学 中 , 文化 的 导入 已成 为 一 个不 可 或缺 的有 机 组 成部 分 。 在 此认 识 的 基 础 上 , 导入 什 么 文化 内容 , 文化 导 入 的 方 法和 原 则 .是 学界 众 多学 者 关 于文 化 导 入 问题 探 讨 的 重点 和 热点 本 文 以 文化 导入 的 内容 , 化 导入 的方 法 和原 则 文 两个 方 面作 一 回顾 和 评 析 .以 期 为 以后 学者 的 继 续研 究提 供
帮助 。
的 文 化 传统 、 俗 习 惯 、 风 民族 心 理 及 文 化价 值 观 等 内 容 。雷 淑 娟 (99 同 仁 玉 的 想 法 类 似 , 提 倡 把 汉 民 族 独 特 的 思 维 方 19 ) 也 式 、 学 思 想 等 民族 文 化精 神 贯 彻在 对 外 汉语 教 学 巾 。 哲 林宝 卿 ( 0 2 提 出 了 在 学 习 一 20 ) 词 特 应 导 人 中 华文 化 对 立统 一 的辩 证 思 维 方式 来 体 会 其 巾 的 文化
内涵 . 特 别 强调 汉 民 族独 特 的 思维 方 式 导人 的重 要性 :常大 他 群 ( 0 8 从 尊 敬 和 自谦 的 角 度 谈 汉 语 的 文化 基 础 , 其 看 作 20 ) 将 是 汉 语 文 化基 础 中 的 精 华要 素 ,希 望 在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巾能 充 分 重 视 中 国文 化 赋 予汉 语 的 丰富 内容 。 ( ) 独从 背景 知 识导 入 方 面 的观 点 。 淑 慧 (0 4 将 社 3单 崔 20 ) 会 背 景 和文 化 背 景 知 识 的 传 授 贯 穿 于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的 始终 。 邓 嵘 ( 0 4) 为 , 化 导 人 的 重 点 是 导 入 有 关 词 汇 的 文 化 20 认 文 素 和有 关 课文 内容 的 文 化背 景 知 识 ,而新 型文 化 导 入模 式 具 有 的特 点 是新 模 式 应 以文 化 意识 的 培 养 为 中心 。 ( ) 有学者 , 4还 如李 北 辰 ( 0 7 从 开设 文化 课 的 文 化导 入 20 ) 谈 到 生 活 文化 、 度 文化 、 制 国粹 文 化 、 俗 文化 、 念 文 化 。 习 观 ( ) 合 各 方 面 因 素 进 行 划 分 的 观点 , 善 邦 ( 文 语 兼 5综 李 《 顾. 育教 并 重— — 浅 谈 汉 语 课 教学 中 的文 化 引 导》 《 侨大 学 ,华 学 报 》 20 年 第3 ) 华 语 教 育 的 角度 , 到 汉 语 课 文化 教 ,0 1 期 从 提 学 的 基本 内容 , 词 句 中 的 文 化 、 境 中 的文 化 、 想 内容 中 字 情 思 的文 化 和 专 门介 绍 的 文化 点 这 四 个 方 面 , 体说 , 涉 及语 用 具 它 文化 、 活文化 、 度文化 、 粹文化 、 生 制 国 习俗 文 化 观念 文 化 、 历 史 、 自然 、 国 国情 等 。 中 综 观 以上 的文 化 导 入 内容 .可 以把 它 们 放 在 对 外汉 语 文 化 教 学 的 内容 中去 思 考 .文 化导 人 的 内 容就 是 我 们进 行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所要 研 究 的 文 化教 学 的 内 容 。因此 文 化 教学 内容 集 中在 语 言 系统 中的 文 化 内涵 : 化背 景 知 识 , 指 教 材 巾涉 及 文 或 的文 化 背 景知 识 . 指 基 本 国情 知识 : 门性 文 化 知识 三个 方 或 专 面 . 见文 化 导人 的 内 容 与文 化 教学 的内 容是 相 互 照应 的 : 可 其 中第 一 个 小类 ,以 语 言 系统 中的 单 位项 目 巾的 文 化 内涵 导 人 的观 点 . 是在 语 言 系统 内 部所 涵 有 的 文 化 : 二 小类 单 独 从 就 第 背 景 知识 导入 方 面 的 观点 . 就是 文 化 背 景 知识 。 指 教 材 中涉 或 及 的 文 化背 景 知识 . 指 基 本 国情 知 识 : 三 小 类 从 开设 文 化 或 第 课 进 行 文化 导 入 的观 点 . 是 专 门性 文 化 知识 。当然 文 化导 入 就 内容 的第 二 小 类 . 以汉 民 族精 神 层 面 为 导 人 的观 点 , 以看 作 可 是 专 门性 文化 知 识 中 的深 层 民族 精神 文化 知 识 ,包括 中围 哲 学 思 想 、 维方 式 、 思 民族 心理 模 式 等 。 通过 上 述 两 者 的 比较 可 以 看 出 。对 外 汉 语 教学 界 的前 辈 在 探 讨研 究 文 化 导 入 内容 方 面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果 ,导 入文 化 的 覆 盖 面和 层 次性 较 为 科 学 合理 .符 合 学 生 跨 文 化交 际 的 需 要 及进 一 步 深 造 的 文化 知 识 需要 .此 外 还 有 学 者也 注 意 到 非 语 言 文 化 导 入 的 重 要性 和 内 容 ( 如李 恕 f 《 文 化 教 学 于 对 _(寓 外 汉语 教 学 之 中》 《 南 师 范大 学 学 报 ( 外 汉语 教 学 与 研 究 ,云 对 版 ),9 8 第4 ) 当然 , 应 注 意 到 , 》 19 年 期 。 还 文化 导 人 内 容在 每 一 个 小类 巾的 划 分 尚存 在 争 议 .例 如李 善 邦 在 专 门介 绍 的 文 化 点 介绍 中所 列 出 的六 个 文 化类 别 . 其 中 的语 用 文 化 、 活 文 而 生 化 在李 北 辰 的论 文 中 , 将 二者 合 并 为 了生 活 文化 。 种 微 观 就 这 文 化 导 入 内 容 的 范 用 和 内 涵 需 要 学 界 的 专 家 们 继 续 探 讨 研 究, 以期 达 成 一 致 , 只有 这样 。 及 微 观 的文 化 导 入 内 容 才 能 涉 在编 写 教 材 、 定 大纲 和 教学 实 践 中 落实 彻 底 。 制 2文化 导 入 的原 则 方法 . 关 于文 化 导 入 的原 则研 究 . 者 们 结 合 教学 实践 经 验 从 学 不 同 角度 、 次 研 究 。 贾 少 宁 、 层 张瑞 华 ( 9 5 认 为 文化 导 人 的 19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研究
( )对应词汇空缺现象 一
对 应词 汇 空缺现 象 ,即某 种 事物 或现 象是 一个 民族 所 特 有 的 ,反映 某种 事物 或现象 的概念 词汇 不能 在别 的 民族 的语 言 中找到对 应 的形式 。例 如 ,俄 罗斯 民 间特有 的工 艺 X X  ̄ Ma ap ⅢK OO O ,M T e a等 如 同中华 民族 的根雕 、剪 纸 、脸谱
差异在词汇上也就有 了相对 明显 的显现 。 ‘
二、词汇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
( )文化导入 的两种 方式 - 般 意义 上 ,对 于对外 汉语 的 教学对 象来 说 ,学 习和 使用语 言是把语言作为一种 交流的工具 ,并非语言本 身。特 殊情况下 ,当语言作为学 习的 目的时 ,语言就变成 了一种文 化 。所 以文化 导入 有 “ 文化 内导入 ”和 “ 文化 外导 入 ”两 种 ,前者是 在教授语言时让 学习者 感知 目的语文化 , “ 在文 化 的内导入 中,语言处于上位 ,文 化因素处于下位 ;语 言学 习 为主 ,文化 接触 为辅 ;语 言学 习是 显性 的 ,文化 的接触 是 隐性 的: ‘ 导入 ’应 是排 障为 主 ,输入 为辅 ,决 不能喧 宾夺 主 ,本末 倒置 。学 习者 此时 是接触 文化 而 不是 学 习文 化 。”…与文化 内导入不 同,文化外导入 中文化 是学习 的 目 的,语言只起 到一种 工具承载 的作用 ,这种 方式的学 习则更 倾 向于有意识地 学习一种 文化。 对外汉语教 学是一种 以语言学 习为主的教学, 目的是通 过对 汉语的学 习使母语 非汉语学 习者尽快地 学会 使用汉语进 行不 同层次的交 际与 交流 ,所 以文化导入 的方式 以 “ 文化 内 导入 ”为主 。当学 习者的语言学习进入 高级 阶段 ,对语言富 含 的文化 因素的需求量增加 时,可 以加强文化 导入 的比重, 向 “ 外导入 ”的方 向倾斜 。 ( )文化导入 的具体途径 二 对 于 文化 导入 的具 体途 径 ,学界 流行 一句 话 “ 教无 定 法 ”,有经验 的教师会根据教 学需要和教学对象在教 学中灵 活运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在此仅作简要论述 以作借鉴 。 1 对 比法 。 自觉对 比法 认为初 学 者在 学习 目的语 ( . 新 第二信号系 统)时是凭借母语 ( 旧有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形 式进行思考 ,母 语是学好外语 的前提 ,母语翻译则有必要 介 入到外语教 学之 中,在母语基础上 学习 目入问题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的导入
“中庸 ”是儒 家 思想 的又 一个 重要 组 成 部分 ,历 代
多 , 一 部 《 语 》 , 讲 到 “ ” 的 就 有 1 9 。 虽 然 在 不 儒家 都把它看作是道 统正传 。孔子把它作 为 “ 论 仁 0处 至德 ”倍 加 同 的场 合 , 孔 子 对 “ ” 的 解 释 不 尽 相 同 , 但 作 为 君 子 推 崇 ,说 “中庸 之 为德 也 ,其 至矣 乎 !” ( 《 仁 论语 ・雍 的理 想人 格 ,孔子 对 “ ”的定义 首先 是 “ 人 ” “ 仁 爱 泛 也 》 ) 。 虽 然 “ 中庸 ”一 词 在 《 语 》 中只 出 现 了一 次 , 论 爱 众 ,而 亲 人 ” ( 《 语 ・学 而 》 ) 。它 包 括 对 亲 人 、 论 但 受 到 了孔 子 的 极 力 推 崇 。 在 孔 子 看 来 , “中 庸 ” 之 道 对 他 人 、 对 社 会 甚 至 是 对 宇 宙 万 物 的 博 大 的 爱 。 同 时 提 是 立 身 行 事 的 最 好 方 法 。他 主 张 在 处 理 事 务 时 , 既 不 能 出 了 实现 “ ” 的途 径 , 即 “ 己复 礼 为 仁 ” ( 《 仁 克 论 做 得 过 头 , 又 不 能做 得 不 到 位 , 分 寸 要 掌 握 得 恰 到 好 处 , 语 ・ 渊》 ), “ 颜 己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 ( 《 语 ・卫 灵 此 谓 “ 犹 不 及 ” ( 《 语 ・ 进 》 ) 。一 个 人 的 修 养 应 论 过 论 先 公》 ), “ 己欲 立 而 立 人 , 己欲 达 而 达 人 ” ( 《 语 ・雍 该 是 “ 胜 文 则 野 ,文 胜 质 则 史 , 文 质 彬 彬 , 然 后 君 子 ” 论 质 也 》 ) , “ 恕 ” ( 《 语 ・里 仁 》 )等 一 系 列 道 德 准 (《 忠 论 论语 ・ 雍也 》) 。一个人 的真诚实在 与礼仪文采 都应 则 。儒 家 思 想 中 的 “ ” , 是 一 种 由 己及 人 、 由家 庭 到 社 把 握 适 当 的度 , 不 卑 不 亢 ,才 是 真 正 的 君 子 。 孔 子 在 教 学 仁 会 、 以他 人 为 重 、 以社 会 为 重 的 人 生 观 , 是 一 种 有 利 于 别 生的时候注意 因材施教 ,对 于性格过 于激进 的加 以遏制 ,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摘要: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目前很多学者都对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如教学层次、教学导入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从宏观上做了梳理,以期能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梳理清楚,为以后的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明晰的方向。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习汉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当外国留学生一接触到汉语,事实上就是接触到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如何将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如教学层次、教学导入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从宏观上做了梳理,以期能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梳理清楚,为以后的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明晰的方向。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张占一(1984)首次把语言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强调了“交际文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完成交际的重要影响。
赵贤州(1989)认同张占一的看法,并进一步提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如果仅传授语言规则,学习者就无法理解涉及社会文化的词汇和篇章,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这一时期的吕叔湘、鲁健骥、吕必松等语言学家,都指出了对外的语言教学受文化影响的事实。
进入90年代,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1994)”的召开,学界对文化因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观点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对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内容范围和在语言教学所占的比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至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自觉。
接下来,学界把文化教材编写和文化教学大纲的研制以及中华文化如何进入课堂等问题的研究作为主要任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直到本世纪末,对文化教材、文化大纲编写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以构建文化因素体系为中心,文化教学主体还是文化因素教学,是依附于语言教学的。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贾少宁张瑞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
也是文化教学。
所以文化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论述了文化导入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针对外汉语教学特点提出了几种课堂内外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导入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文学、艺术到伦理、哲学。
从政治、法律到经济、道德。
从宗教习俗到衣食住行,以及性别、职业、阶层等可谓无所不包。
文化来源于社会。
是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
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二者密不可分。
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习文化。
只有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语言才有真的意义。
要掌握一种语言。
不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必须了解使用它的那个社会及文化。
外语教学的目的最终应该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
根据话胚、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
教师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文学、修辞、语义等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时,应努力发掘语言形式内在的文化涵义,介绍其文化背景。
结合文化知识讲授语言的交际法则.促使学生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
化合”成进行有效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在汉语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1.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文化内容应该是建立在与课程内容有机相联的基础上,必须最大程度地同教学内容相粘合。
努力做到简洁易行。
行之有效。
切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
2.实用性原则指文化导入要注意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
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索,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组 成 部 分 ,对 外 汉 语 教 师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应 灵 活 选 用 随机渗 透 法 、 题讲 座 法 、 文 化 实践 和 专题 研 究法 等教 专 跨 学 策 略 . 持 因 材 施 教 和 循 序 渐 进 的 教 学 原 则 , 多 地 导 坚 更 入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相 关 内 容 , 以提 高 留 学 生 的 汉 语 水 平 , 加 深 其 对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了 解 。 关 键 词 :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对
的 是 那 种 两 个 文 化 背 景 不 同 的 人 进 行 交 际 时 .直 接 影 响 准 确 传 递 f 引 起 偏 差 和 误 解 1 语 言 和 非 语 言 的 文 化 因 即 的 素 。 ” 对外 汉 语 教学 中 , 们 发 现在 涉 及 交 际文 化 的相 我 关 内 容 时 , 以采 用 随 机 渗 透 等 方 法 , 加 相 关 背 景 文 化 可 增
在汉 语 背后 丰 富 的 中国传 统 文化 内涵并 将 其 传授 给 留学
生 . 已成 为 对 外 汉 语 教 师 必 须 面 临 的 一 个 教 学 难 题 , 是 也
近 些 年 来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界 同 仁 热 议 的 问 题 之 一 ,下 文 是
我 的一些 初 步 思考 。
高学 生们 的汉 语交 际 能力 ,这些 都 已是 对 外 汉 语教 学 界 的 广 泛 共 识 。 中 文 中 蕴 含 着 大 量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相 关 的
文化 因素 , 何 在 对 外 汉 语 语 言 教 学 中更 好 地 揭 示 隐 藏 如
响 准 确 传 递 信 息 的 语 言 和 非 语 言 因 素 ;所 谓 交 际 文 化 指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每 种 语 言的语 音 都有 各 自的特 点 ,这 些特 点包括 该 习汉 字读音不可或缺 的工具 。从某种 意义上说 ,汉 语拼音 中国特 语 言特有 的音 素、特有 的音位 系统 以及音节 的构成和组合 方案本身 就是一种文化 ,其 中很多细节 非常具有 “ 规 律等等 。而 这些语音特 点往 往会形成每种语 言独特 的表 色 ”,是拼音方案独有 的。如果忽略 就会 给学生 的汉 语学 达形式 、文 学样式 ,经过 时间的积淀 ,成 为该语言特有 的 习造成很 多困扰 。有很 多初 学汉 语的外 国留学生甚至觉得 文化 。汉语 中有很多与语音特 点相关 的文化现 象 ,比如 : 双声叠 韵联 绵词 、语 言吉凶联想及修辞 中的双关 、顶真 , 地 导入 部分 内容 ,一 来可 以更清楚地 阐明汉语 的特 点,让
尤 再 入 , 而 大 量 枯 燥 的 语 音 练 习难 以 引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无 法 达 此 在 教 学 中 ( 其 针 对 初 学 者 )宜 采 用 加 u 加 括 号 , 如 b u 或 ,如b o “ 全 ”音 节 的方 法 。 u以 补 到理想的教学效 果。而从 目前学 界的研究来看 ,以研究词 ( )o 干脆 加 上 u 汇 、汉 字 、 语 用 中 的 文 化 现 象 居 多 ,语 音 与 文 化 的 联 系 往 2 韵母 iU u i un 面加声母 的时候 ,写成i 、 . O 、 e 、 e前 u 往 被 忽 视 , 并 没 有 引起 足 够 的 重 视 。 目前 语 音 教 学 的 内 容 u 、u ,比如 l u i n i 的韵母实际上是 iu o ̄ =个音 的拼合 ,而不 中哪 些 含 有 文 化 因素 ? 哪 些 语 音 特 点 与 文 化 相 关 联 ? 这 些 是 i u 直 接 拼 合 。笔 者 曾经 教 过 的 日本 学 生 , 面 对 i n 和 的 o 和 , 文 化 因 素 又 该 如 何 导 入 ?这 都 是 值 得 深 入 探 讨 的 问题 。 本 时 ,他 们 会 直 接 拼 读 i u 发 音 相 当奇 怪 。 在 教 学 初 期 也 文 将对 此 问题 做 一个 初 步 的 尝试 。.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认知与导入
一
、
文化 教 学与 语言教 学
些交导人, 目的就是 其
语言教学不等同于文化教学。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 在进行对外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 针对有可能会出现的干 就是跨文化的外语教学, 它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 且具 扰学生对语言教学内容理解与掌握的文化障碍 , 而采用的 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外语教学。在进行 各种提高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各种手段。即通过文化 语言教学时我们既可以通过外语讲授, 同时也可以运用本 知识的合理解释与渗透,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 汉语与中国文化是陌生的, 而
很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并运用这些“ 交际文化” 留 , 他们 对本民 族语言 知识却是熟悉的。 这样一来, 在实际的 学生们的学习交往定会受到影响, 其正常的沟通与交流也 学习和交际活动中, 他们会 自觉不 自觉地对两种文化进行
会困难重重。 3 语言表义下的文化 . 比较。这就要求教师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 首先要 了解留 学生母语的部分文化特征, 然后以留学生母语文化为基础
言教 学 中文化教 学的重要性 , 探讨 了语 言教 学中文化导入 的内容 , 论述 了文化导入 的方 法和 原则 , 并就对 外汉语教 师
应 具 备 的授 课 技 巧 进 行 了深 入 的 探 讨 。
关键词 : 外汉语教 学 ; 对 交际文化 ; 文化 导入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16 2 1 )5—18— 2 10 4 5 (0 2 0 4 0
汉语在表达时, 常常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 结合特定 的 历史背景和实际 情况, 很多句子在字面意思的背后还隐藏
cKas 在《 .r c 教学的 mh 环境与文化》 中提到, 如果语言 着丰富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如许多留学生常常说的一个 被看做一种社会实践 , 那么文化就成为语言教学 的核心, 错误句子是:我派老师去买东西。在留学生看来, “ ” 这种表 文化意识必须被视为强化语言效能的途径, 同时被视为语 达没有任何问题 , 但在汉语中却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汉语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
汇 、 达 方式 和 语 言 习惯 等 方 面 , 举 了六 种 最有 可 能 直 表 列 接 影 响 语 言 的 学 习 和 使 用 的 文 化 因 素 。既 包 括 特 定 的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 定 的物 质 生 活 条 件 、 定 的 精 神 生 活 、 特 特 特
定 的 风 俗 习 惯 影 响 的语 汇 .也 包 括 特 定 的 语 言 习 惯 和 表
层 次 ・ } 生
定 位 范 围
关 于语 言 和 文化 关 系 的探 讨 延 续 至今 。现代 语 言 学 家 和 文 化 语 言 学 家 对 这 一 对 关 系 的 认 识 也 不 一 致 。 在 第 二 语 言 教 学 中 ,引 入 文 化 的 认 识 虽 然 打 破 了 语 言 教 学 纯 粹 注 重 语 言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局 面 ,但 同 时 也 导 致 人 们 对 文
化 在第 二 语 言教 学 中 的作 用 和地 位 认识 不清 。
1 外汉 语教 学 中文 化 因素 的 定位 . 对 关 于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的 文 化 教 学 , 有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外 汉 语 教 学 ” 是 一 种 语 言 教 学 , 时 又 是 一 种 文 化 对 既 同 教 学 。语 言 教 学 中 的 文 化 教 学 和 游 离 于 语 言 教 学 之 外 的
.
墨
李 倩
404 ) 0 0 7
浅 析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文 化 因 素 的 教 学
( 庆师 范 大 学 文 学 与新 闻学 院 , 庆 重 重 摘 要 : 化 因 素 的 教 学 已 成 为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不 文
面 是 由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的 性 质 决 定 的 ,另 一 方 面 也 跟 学 习 者 的接 受 程度 有 关 。 们 在 教 学 中 的体 会 是 , 出 中国文 我 突 化 的课 文 , 生 虽 然 对 内容 感 兴趣 , 却 难 用课 文 的生 词 学 但 说 话 , 极性 反 倒 受 挫 。 积 2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文 化 因 素 的 范 围 . 对外 汉 语 教 学 的最 终 目的在 于 培养 学 习者 的汉 语 交 际 能 力 . 其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此 文 化 因 素 的 内 容 必 尤 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趋势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
汉语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除了语法、发音、词汇等基础知识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汉语。
因此,将文化导入汉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课堂教学,以及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概念及意义。
(2)影响文化导入的因素,如学生水平、教材、教师等。
(3)文化导入的方式和策略,如多媒体、实地考察、文化交流等。
(4)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包括对学习动机、口语交际能力、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影响。
2.研究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掌握国内外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以探讨文化导入的方式和策略,研究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揭示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2)总结目前文化导入汉语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和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导入汉语教学。
(3)研究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为今后的汉语教学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由文化导入谈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
一
积 极 倡 导 现 代 教 学 理 念 ,才 能 重 新 激 发 其 活 力 , 展 现 其 魅 力 ,从 根 本上 提 高 学 生 的语 言 运 用 能力 。
、
文 化导 入 背景 分 析
要 使 对 外 汉 语 专 业 的 汉 语 教 学 适 应 中 国 当 前 经 济 社 会
语 言教学研 究
由文化导人谈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
口翟 燕
摘 要 :对外汉语 专业的汉语 教学绝不能仅仅停 留在语言 的工具性层 面,而应深刻地把握教 育规律 ,把语 言
教 学置入 中华文化的 背景 下开展 ,积极 改革教 学的 内容和方法 ,构建文化导入机制 ,全面树立汉语 文化 教学理
( )汉 语 正 面 临 危 机 ,必 须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注 入 三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及 教育 教 学 规 律 ,就 要 将 其 置 于 中 国 文 化 的 新 的活 力 大 背景 中进行 分 析 和研 究 。
( )要 想 学好 汉 语 ,必 须 同时 学习 中华 文 化 一 “ 言是 文 化整 体 中 的一 部 分 ,但 是它 并 不 是一 个 工 具 语
( )汉 语 教 学 与文 化 教 学严 重 脱 节 ,必 须 结 合进 行 二 学 习汉 语 的 根 本 目 的 不 只 是 掌 握 一 种 技 术. 而 是 在 ,
所 谓 文 化 导 入 , 即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广 泛 涉 及 文 学 、 历 掌 握 汉 语 的 基 础 上 , 深 刻 地 理 解 和 领 会 中 华 文 化 。文 化 知 史 、 哲 学 、 地 理 、 民俗 等 一 切 与 文 化 有 关 的 因 素 , 以增 加 识 和 文 化 适 应 能 力 是 语 言 交 际 能 力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但 长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格物致知——浅谈文化因素的渗透和导入
语, 如前面提 到的“ 下海 ” 、 “ 汉奸头” 等。这类词 打上 了鲜 明的 历史 文化烙印 , 可 以通过历史文化语境的还原来 释词 。 非完全 对应词语是指语言对应而文化 内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 应的词 语 ,这些词语就需要在异质文化 因素的对 比中进行释词。例 如, 中国俗语形容愚笨 的人为 “ 笨猪” , 但是在韩 国 , 笨人被 称 为“ 笨鸡 ” , 俄罗斯则在形容一个人 喝多了酒时才说他“ 像一头 猪” 。 在词汇教学 中,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 , 在这些异 质文化因素的对 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 另外 , 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如果不 了解 中国传 统 的价值 观念 , 就不可能理解 中国人 的语 言表达方式及行为 模式 。 如留学生在读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 时, 认 为i1 J 1 1 姑 的 打扮 无可厚非; 又如《 阿 Q正传 》 中的小尼姑骂 了句 “ 断子绝 孙 的阿 Q ” , 便使得他精神恍惚 , 想入非非 。 许多留学生也深感 迷 惑, 就是 因为他们不 明白中国儒 家文化中传宗接代是关乎 家族孝道 的重大责任 。 2 . 2 让 留学 生了解汉文化的精髓 值得 我们 注意的是, 中国文化 与其 他国家的文化在存有 形态 上是有重大区别 的。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它 的政治体制 、 思维方式 、 风俗 习惯 、 审美情趣 、 价值标准等, 早 就已经形成 了一套固定 的模式,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如中国的 天人合一 , 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社会和个 人 的道德 理想的实现, 无论儒家 还是道家 , 都把 追求个人 的 自我完善视作生命价值之所 在。 从这层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可 以说是一种德行文化。 中国文化 中有 着浓厚 的务实精神与恒久意识, “ 重实 际, 黜玄想” , 不注重形 而上的抽象思维, 比如中国的哲学 从来 没 有黑格尔 、 康德式的理性思辨 。 这不仅仅是可以单独论述的文 化, 因为中 国文化 的特有 的整体性 、 有机性, 从 根本上决定 了 中国的传统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的不可分离。 因此, 我们对外 汉语教师,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 中国文化,汉字 的间架结构 、 声 调 的阴阳上去 、 语调 的抑扬顿 挫 、 语句 的意会 功能的缘 由, 以 完成 自己传播中华文化知识的使命 。 文化是一个宏 大的概念 , 与此对应并且相互交融的 , 还有 “ 民俗” 等概念 。无论是什么 , 作 为对外汉语教师 , 我们都需要 对此有深刻的 了解 , 并且针对不 同程度的汉语学习者 。 如何进 行传播 , 同样值得逐步探究。 参考文献 : 【 1 】 吕必松 :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讲义 ) 》 . 北京 : 国家 汉办 编印 【 2 】 吕叔 湘: 《 未晚斋语文 漫谈》 , 中国语 文, 1 9 9 1 . 4 作者简介 : 马雪睛 。 ( 1 9 8 9 一 ) , 女。 甘肃省兰 州市 . 兰州大学 文学 院汉语 国际教育硕 士 . 2 0 1 2年 9月- -2 0 1 3年 1月 赴韩 国东亚大学进行汉语教学工作。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
【 关键词 】 对外汉语;文化 因素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应 该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言 教 学 为 主 ,同 时
如中国基本国情、节 日习俗 、饮食文化等 ,同时
紧 密结 合 相 关 的文 化 教 学 。这 是 因 为语 言 教 学 的 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在 高级阶段 , 大多数学 进行 不 能 脱 离文 化 教 学 。对 外 汉 语 教学 中所 教 的 校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水平开设专门的文化 语 言本 身 就包 含 着 文 化 因素 ,这 些 或体 现 时代 背 知 识 课 , 开 设 这些 文 化课 不是 为 了开文 化 课 而开 , 景 、社 会 特 色 ,或 表 现 民俗 风 情 、 民族 心 理 的 文 而 是 首 先 考虑 至 对 学 生 的语 言 交 际有 没 有 帮助 。 化 因素 ,成 为学 生 正确 理 解 、 运用 语 言 的 重要 内 容之 一 语言与文化 文 化 的 定 义 ,至 今 大 概 有 1 0 0多 种 ,尚 无
一
值得注意的是 ,文化课程的要依据语言教学 阶段
进 行 安排 。 2 .适 度 原 则
、
和 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教师平时 在 课 堂 教 学 之 后 可 以 让 学 生 们 利 用 自己 的 生 活 经 验 对 历 史 事 件 进 行 评 价 ,写 成 感 受 或 者 是 小 型 议 论 文 的形 式 ,在 写作 过 程 中 可 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们 的语 言 组织 能 力 以及评论 能力 ,同时学 生们 在对 历史事件进行评论还需要充分 调 动过去的历史知识 ,能够通 过一 种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们 的整体历 史 学 习 素 质 的 提 升 。而 每 种 教 学 方 式 相 应 的个 性 化 点 评 及 评 价 , 组 成了在基本评价基础上的多元 评 价,让 学生们在不同的侧面感 受 到 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优势特 征 ,从而鼓励 学生们积极拓展历 史 学 习思 路 。 历史是一 门需要学生们发挥 独 特 思 维 的 课 程 ,是 需 要 具 有 较 强 的知识联 系思想以及辩证观点 的课程 ,而传统 的教学课 程则 将 重 点 放 在 了 知 识 的 记 忆 上 ,导 致 了历 史 学 习 的 片 面性 以及 教 学 评 价的单一性 。在新课程改 革的要 求 下 ,教 师 应 该 活 跃 教 学 思 维 , 用教学方式多元化推动 多元化评 价体系的构建 ,让学生们在历史 学 习中发现兴趣 ,掌握历史学 习 的 规 律 ,从 而 发 挥 历 史 在 学 生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1), 7-14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1002Study of 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Cheng Cheng, Yanlin L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Received: Jan. 5th, 2019; accepted: Jan. 17th, 2019; published: Jan. 25th, 2019AbstractAs a subject of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inevitably contains the teaching of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factors, cultural teaching di-lemmas and cultural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wide multi-cultures, it’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CF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o i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d it is also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nowadays’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KeywordsCultur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Culture Teaching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程程,李延林*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收稿日期:2019年1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25日摘要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文化教学。
本文分别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文化教学困境,以及文化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从文化的视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今汉语语言国际推广的发展方向。
*通讯作者。
程程,李延林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作为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处理好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的关系、如何选择文化教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等问题,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备受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的热点。
因此,在当前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理应将中国文化精粹融入对外汉语现行教学体系中,积极开发文化资源,主动改进汉语教学,构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使得外国学生通过汉语言的学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比较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从而实现文化的共同多元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充实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并对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可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现实支持。
2. 对外汉语教学2.1.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学科的成长离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力量的推动,一个是学术氛围的营造。
对外汉语教学从最初的产生、发展,到“文革”时期的一度衰落和今天的再度繁荣,它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息息相关。
在中国大陆展开的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开始的。
1950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
因此,它也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产生和开始。
1966年,随着“文革”开始,大学停课,各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因此而中止。
在留学生纷纷回国之后,北京语言学院也于1971年撤销。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生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招收留学生单位的急剧增加;专职教师队伍迅速壮大;“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意识逐渐形成建立等。
1987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
同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对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1991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开始审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正式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并首次设立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培养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博士点。
这表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
2.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应用活动,其研究领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应用各种相关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加以研究的过程。
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依赖两个条件,一个是研究者自身的条件,另一个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条件,即该领域研究的人才基础和学术基础[2]。
这两个条件对这个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形成程程,李延林和学科发展方向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人才主要出自它的师资队伍。
以中文专业出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基础。
同时,也由于这个人才基础使得这个学科的研究在最初的阶段更倾向于关注汉语的本体研究。
这同样也导致了它的学术基础在形成时带有同样的特点。
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特点是:注重语法结构的研究,注重从形式上分析语言现象,忽略语义的研究。
反映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上就是主要关注教学内容,尤其关注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的教学,从而忽略语义的教学,更不必说文化的教学。
教育学基础的形成则分别受到中西方语言教学传统的渗透和影响。
人才基础和学术基础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基础:重视汉语本体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并将这些研究与语言教学方法的采纳结合起来。
这一研究基础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汉语言本体为中心的特点,尽管,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新的语言学习理论以及其他语言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从国外涌入,特别是90年代以后各种外语人才、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计算机等其他专业人才也大量进入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这种局面开始有所改观,但原有的研究基础依旧显示出它的发展“惯性”。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观点,然而,对于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不应该采取简单化、偏执化乃至虚无化的态度,也不应把语言和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而应从普遍联系的角度辩证地加以分析。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的关系,一门语言发展的历史也是与文化交织融合的历史[3]。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文化的教学,积极探讨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新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种具体的民族文化中必然蕴含着形态万千的抽象语言系统[1],在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又得到不同的发展,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
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而随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也随之产生[4]。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可以探视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会风貌,人群心理,道德观念,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
而人的社会性决定任何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且先进的社会里,正是在不同人群,不同种族的相互交流,文化渗透中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而语言就是这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所以说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对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对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孤立地区学习一门外语,而是应该通过不断地了解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从而真正透彻地去学习一门语言。
3.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离开母语文化环境进入目的语文化环境,自然会遇到文化的接触或碰撞,他会发现对目的语的语言意义及文化意义的有些方面很熟悉,而有些方面则比较陌生或截然不同,这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对比分析的过程。
如果教师引导适当,可以使学生很快适应目的语文化环境,积极地分析目的语文化并实践它;反之,会引起“文化休克”,至少是障碍,这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历来的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忽视了语言中的文化问题;实际上语言和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5]。
只有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外语。
文化教学直接影响语言应用。
所以也就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目的——交际,这也是外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对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首先,从词汇系统来说。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物或概念,以及各程程,李延林种各样的文化信息,都会在词汇系统中得到反映。
语言的词汇对社会的一切变化都十分敏感,它不仅受特定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特定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制约,而且那些受各种因素制约的词汇,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多层次的,它不仅是现实的反映,也包含着人们的心理,对于民族特有的词语或文化现象应加以解释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它们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反映。
其次,从表达系统来说。
许多文化因素,跟汉民族特定的风俗习惯、特定的社会心态以及认知方式有密切关系。
比如说,在交际中尊敬对方和自我谦虚,是中国人交际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反映在交际习惯上,就是大量使用敬词;重和谐、讲究伦次、注重等级、尊卑等是汉民族社会心态中十分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汉语的表达中就是注重词序;此外,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也会受到民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