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结构分解图.ppt
2-1斗拱结构详解
![2-1斗拱结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3c52c900029bd64783e2c4c.png)
什么是斗拱?
+
=
斗
拱
斗拱
斗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
一块像挽起的弓
Hale Waihona Puke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 斗拱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斗拱(左) 翼角(右)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斗拱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翼角
唐(上) 宋(中) 元(下)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 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 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 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 宋式大为缩小。
什么是斗拱的“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一层 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 越高。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角科)3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角科)3](https://img.taocdn.com/s3/m/564e2b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6.png)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角科)3
接上回,拿进第三层的最后一个拱件——斜头昂。
给两个视角,我们看看它的结构形状。
斜头昂前面的昂嘴明昂与清昂形状相似,明清样式的变化不大。
斜头昂的后面形状为菊花头。
为了看着方便,我还得把斜头昂翻过来看看底面。
看上图,斜头昂的底面开槽位X型。
我们再来看下图,与之相配的三层檐面、山面的拱件搭交后,正好在斜面俯视也呈X形。
再给一张把斜头昂在俯视状况下的翻转图,也许会更清楚显示X 槽的互配合。
斜头昂安装到位后压住、扣住这层山面、檐面的四个拱件。
现在我们把斗栓和销子安上。
斗栓和销子装好后,先拿进一左一右两个槽升子。
这两个槽升子装在山面、檐面的昂带正心万拱和拱挡板接触的一端,见下图。
山面、檐面的昂带正心万拱、撘交闹昂带单材瓜拱昂头一端装十八斗。
山面、檐面的昂带正心万拱、撘交闹昂带单材瓜拱十八斗就位后,拿进搭交闹昂带单才瓜拱两端要安装的三才升。
装好搭交闹昂带单才瓜拱两端装三才升后,拿进这层最后一个斗件——斜头昂十八斗。
斜头昂十八斗就位,角科的这层就装好了。
我们再把其它相邻的平身科、柱头科斗拱第三层的件装上,就为第四层的安装做好了准备,由于这层的图已经不少了,第四层的安装我就留下回再说吧。
再上两张图,多几个视角欣赏一下这层斗拱的装配好的形状,让朋友们印象深点,毕竟没有多少人能亲历这个过程。
好,到此为止,下回再说。
斗拱结构详解PPT课件
![斗拱结构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08e31b84868762cbaed500.png)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 斗拱
9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
10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 筑的精神和气质。
.
11
.
12
.
13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
38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
39
明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40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中国古代建筑斗拱》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斗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9e62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6.png)
斗拱的艺术价值
1 2
美学价值
斗拱的造型和雕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华丽 的曲线、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色彩搭配使建筑物 显得更加庄重、华丽。
文化价值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古代文化 的精髓,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可以了解古 代社会的建筑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的信息。
斗拱所体现出的结构特点和美学追求对现代建筑设计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建筑可以借鉴斗拱的结构 设计,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创新,实现传统与现 代的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此外,斗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对现代建 筑设计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借鉴斗拱所代表的文化精 神和价值观念,现代建筑可以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和 社会责任,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06
结论
总结斗拱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 溯到汉代,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住宅等建筑类型,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斗拱在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承重作用,同时还是建筑艺术美学的体现。它的形态、尺 寸、比例、色彩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和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 的艺术魅力所在。
材料创新
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斗拱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为现 代建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结构优化
通过对斗拱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建筑的需求。
功能拓展
在保持斗拱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如节能 、环保等方面,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在明清时期,斗拱不仅具备结构和功能性,还融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形态多样, 制作精细。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a6767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4.png)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中国古建筑斗拱详解课件
![中国古建筑斗拱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b9cb34964bcf84b8d57b25.png)
外檐斗栱 柱头斗栱(柱头铺作/柱头科)、
柱间斗栱(补间铺作/平身科)
转角斗栱(角铺作/角科)
内檐斗拱:是指处在建筑物内檐廊及室内有关部位的斗拱, 包括以下几种:
品字科斗拱:常 用在大殿里面金 柱部位及某些楼 阁上的平座斗拱。
隔架斗拱:常用在承重梁与随梁上下定档之 间的一种斗拱,一般为单拱结构或二重拱结 构
隔扇槛框:安装在大门以内的金柱或檐 柱之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饰 性屏障。它除了上中下槛、长短抱框 外,还有间框、横披、连楹木、单楹、 连二楹等。
槛窗槛框:由隔扇演变而来,它是将隔 扇的下半部分改用砖墙来替代。
夹门槛框与支摘窗:
以两边的支摘窗夹一单扇门的一种结构。支 摘窗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窗扇,上扇可以向外支起, 下扇不能支起但可以摘下,故称为“支摘窗”。 支窗为双层,外层为棂条心屉,在其上糊纸或安装 玻璃,内层做纱屉,夏天将外层支起凭纱窗通风。
基本构造:斗栱是由若干个带有弧形的栱件, 相互垂直垒叠组拼而成的构件。它由斗、栱、 翘、昂、升五种基本构件所组成。
斗:承托第一层栱件及其以上各层的最底层基 座,外形方正,斗面开凿有十字槽口。
升:是一种比斗小的斗,因旧时量米容器中, 大的叫斗,小的叫升,十升为一斗,故清借 用此名,称之为“升”;宋称为“斗”。它是 坐在栱、翘、昂之两端,作为承接上一层栱 件的基座
斗拱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 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 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 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 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 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 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 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 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 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 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PPT课件
![斗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34f1af6c85ec3a87c2c5ad.png)
华拱: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16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17
令拱: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
18
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19
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清也叫正心枋)20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21
59
60
明清斗拱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 ; 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 风格富丽堂皇。
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
45
46
四、斗拱演变历史
第二阶段:唐朝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
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
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
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
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
枋)交搭在一起。斗拱已不
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
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
56
四、斗拱演变历史
第三阶段:明清时期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
、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
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
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
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
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
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
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
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57
58
山西榆次城隍庙建筑斗拱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27
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28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c3af7e6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5.png)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
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
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
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