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2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2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二层有两个拱件,清式斗拱的叫法是正心瓜拱(形如切成一瓣瓣的西瓜)和翘(类似瓜拱,但是下面开槽口)。
两种、四个斗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正心瓜拱横向安放在大斗的正中,是第一个和大斗的结合件。
翘接着安放在大斗的纵向中心,与正心瓜拱十字相交,扣住大斗的包耳和正心瓜拱。
在中国传统大木建筑中,有一个规矩,所有木结构件,它的搭接规律是山面压檐面。
什么是山面和檐面?简单的理解,面对一个房子,横对着我们的是房檐,纵着对着我们的是山墙。
对单一斗拱来说,横着的是檐面,纵着的是山面。
在正心瓜拱两边,用斗栓固定连接着两个槽升子。
翘的两头则用斗栓固定连接着十八斗。
这一层的四种八件斗拱件,我们逐一说一说。
先说拱件。
宋《营造法式》说,造拱之制有五:一曰华拱。
二曰泥道拱。
三曰瓜子拱。
四曰令拱。
五曰慢拱。
第一个装在大斗上的拱件正心瓜拱衍生源于宋式泥道拱。
它的长度比例与宋式相当,宋式泥道拱长六十二分,清长六点二斗口,宽一又四分之一斗口。
翘是第二层第二件。
源自宋式斗拱件中的华拱。
宋《营造法式》中又有'抄拱’'卷头’'跳头’的称谓。
'足材拱也。
若补间铺作,则用单材。
其长七十二分。
’清式翘长七斗口,宽一斗口。
基本沿袭了宋式斗拱的比例。
相比于柱头科斗拱的翘,平身科的翘要单薄些,一般说法是,平身科对出跳的支撑与柱头比较相对次要,清式柱头科同样位置的翘为两斗口宽,柱头科是檐面的出跳的主要支撑。
在这层还有两种斗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槽升子源自宋式的齐心斗。
齐心斗,宋《营造法式》称:'其长广皆十六分’。
清式槽升子顺槽方向长为一点四斗口,宽为一点六五斗口。
(这里有些蹩脚,顺槽方向虽短却称为长,包容方面虽长却称为宽,应是以功能为要的称法)槽升子有同大斗一样的耳、平、腰,在一侧正中开有拱眼壁槽,另一侧开槽与正心瓜拱相配,底有斗拴孔。
十八斗源自宋式交互斗。
交互斗,宋《营造法式》称:'亦谓之“长开斗”。
斗拱种类与样式
斗拱种类与样式斗拱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性构件,它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斗拱的种类和样式非常多样化,下面将详细介绍斗拱的种类与样式。
一、斗拱的基本概念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弧形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装饰,也可以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斗拱可以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复杂型三种类型。
二、直线型斗拱直线型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直线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具有简洁明了、大方得体的特点。
1.单孔直线型斗拱单孔直线型斗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类型。
它由两个平行直线构件组成,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
2.双孔直线型斗拱双孔直线型斗拱由三个平行直线构件组成,中间一个略高于两侧。
它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
3.多孔直线型斗拱多孔直线型斗拱由四个或更多平行直线构件组成。
它通常用于大门、大厅等位置上,具有更加宏伟的效果。
三、曲线型斗拱曲线型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弧形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装饰,具有优美的曲线和流畅的造型。
1.单孔曲线型斗拱单孔曲线型斗拱由两个弧形构件组成,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
它具有流畅的弧度和优美的造型,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
2.双孔曲线型斗拱双孔曲线型斗拱由三个或更多弧形构件组成,中间一个略高于两侧。
它通常用于大门、大厅等位置上,具有更加宏伟的效果。
3.复杂曲线型斗拱复杂曲线型斗拱由四个或更多弧形构件组成,具有非常复杂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
它通常用于教堂、宫殿等高档建筑物的装饰。
四、复杂型斗拱复杂型斗拱是指由多个不同形状的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高档建筑物的装饰,具有非常复杂和精美的造型。
1.穹窿式斗拱穹窿式斗拱由多个弧形构件组成,呈现出一个圆顶状的结构。
它通常用于教堂、宫殿等高档建筑物的装饰。
2.花环式斗拱花环式斗拱由多个弧形构件组成,呈现出一个环状的结构。
斗拱结构详解PPT课件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 斗拱
9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
10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 筑的精神和气质。
.
11
.
12
.
13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
38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
39
明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40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斗拱的组成构件及斗拱的类型
斗拱的组成构件及斗拱的类型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它由多个构件组成。
本文将介绍斗拱的组成构件以及斗拱的类型。
斗拱的组成构件主要包括:拱脚、拱肩、拱心和拱顶。
拱脚是斗拱的支撑部分,通常是两根竖直的石柱或墩石。
拱肩是连接拱脚和拱心的部分,它位于拱脚的上方,起到承载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拱心是斗拱的主体部分,是拱形结构的曲线形成的空间,也是承受外部荷载的主要部分。
拱顶是斗拱的上部,位于拱心的顶部,用于加固和稳定斗拱的整体结构。
根据斗拱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可以将斗拱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斗拱类型有:圆形斗拱、半圆形斗拱、扁拱、高拱、平拱和方拱等。
圆形斗拱是最常见的一种斗拱类型,它的轮廓形状呈圆形。
圆形斗拱具有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中。
半圆形斗拱是圆形斗拱的一种变体,它的轮廓形状呈半圆形,也是一种常见的斗拱类型。
半圆形斗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大型的门洞和穹顶结构。
扁拱是一种形状较扁平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扁拱适用于宽度较大的建筑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高拱是一种形状较高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高拱常用于古代建筑中的塔楼、亭阁等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的垂直视觉效果。
平拱是一种形状较扁平且开口较宽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
平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大型的门洞和桥梁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方拱是一种形状呈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直角。
方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柱廊、庭院等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通过对斗拱的组成构件和类型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
斗拱的精美形态和巧妙设计,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最全斗栱构件详解
最全斗栱构件详解斗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度,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或仿木构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斗栱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多用在较高级的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中。
斗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及斜放的昂等构件组成的。
本期小编带大家好好了解斗栱各类构件。
斗口清代带斗栱的建筑,部位与构件尺寸是以“斗口”为基本模数的,其实也是以“斗栱”作为建筑尺度衡量标准。
斗口就是斗栱的坐斗(最下层的斗)上用来按瓜栱和头层翘(“翘”,也就是宋代时的华栱)的十字形的卯口。
斗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栱栱是矩形断面的短枋木,外形略似弓,有瓜栱、万栱、厢栱等之别。
升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实际是一种小斗。
昂昂位于斗栱前后中线,且向前后纵向伸出贯通斗栱的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则向上伸至屋内。
翘“翘”是清式名称,也是斗栱的构件之一,“翘”的形象与栱相同,但方向与栱不同。
清式斗栱中的栱是横向的、向左右延伸的矩形短木,而翘是纵向的、向前后伸出并翘起的短木,因前后翘起而得名“翘”。
其实,“翘”在宋代时也是一种栱,名为“华栱”、也叫“抄栱”。
坐斗在一朵或一攒斗栱的最下层,直接承托正心瓜栱和头翘或头昂的斗,叫做“坐斗”,也叫“大斗”。
栌斗坐斗在宋代时称为“栌斗”。
十八斗在翘或昂的两端的上部,用来承托着上一层翘、昂或栱的斗,叫做“十八斗”。
十八斗的形状与坐斗相同,但比坐斗小。
因为它的长度的一点八斗口,相当于宋代“材”制度的十八分,所以叫做“十八斗”。
交互斗交互斗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也就是清代斗栱中十八斗。
平盘斗平盘斗是斗的一种,多用在角科斗栱中,一般没有斗耳,用来承托两个方向的栱或宝瓶。
斗耳斗耳是斗上面突出的部分,它的形象类似倒置的短腿小桌子的桌腿,下面平的一层类似桌面的为斗底。
斗耳的高度是斗高的五分之二。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斗拱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斗拱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
本文将从斗拱结构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斗拱结构是指由多个斗拱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是指由拱圈和拱柱两部分组成的承重构件,拱圈承担压力力的传递,而拱柱则起到支撑和排列的作用。
通过将拱圈与拱柱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具有较好承重性能的结构体系。
斗拱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承重性能好:斗拱结构的拱圈承负压力力,分散到拱柱上,并通过拱柱传递到地基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
由于斗拱的特殊形状,使得力的传递路径更加合理,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空间美观:斗拱结构能够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斗拱的形状多样化,可以根据建筑的需要进行设计,创建出各种曲线和几何形状的空间,增强了建筑的审美价值。
3.施工便利:斗拱结构由拱圈和拱柱组成,构件较少,且构件形状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
施工过程中只需组合拱圈和拱柱,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速度较快,成本较低。
4.抗震性能好: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由于拱圈和拱柱的相互作用,使得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在地震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位移,减小震动对结构的破坏。
斗拱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特别是一些大跨度的建筑。
例如大型展馆、体育馆、剧院等。
这些建筑通常需要较大的开放空间,斗拱结构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使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斗拱结构也常见于一些历史建筑中。
因为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抗震性能,能够在没有现代屋架和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支撑建筑的重量,所以在一些历史时期,人们常常采用斗拱结构构建大型建筑,如古代的宫殿、寺庙等。
综上所述,斗拱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好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它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点,能够在建筑中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空间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斗拱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上也在不断提高,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古建筑:拆解了斗拱构件,带你看斗拱结构
斗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构件,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及斜放的昂等构件组成的。
本期推送就为大家逐一拆解各个斗拱构件。
斗口清代带斗栱的建筑,部位与构件尺寸是以“斗口”为基本模数,其实也是以“斗栱”作为建筑尺度衡量标准。
斗口就是斗栱的坐斗(最下层的斗)上用来按瓜栱和头层翘(“翘”,也就是宋代时的华栱)的十字形的卯口。
千万不要错过|有人一一拆解了斗拱构件,带你看斗拱结构斗斗是斗栱中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为状如量米的斗而得名。
栱矩形断面的短枋木,外形略似弓,有瓜栱、万栱、厢栱等种类。
升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栱之间的承托上层枋或栱的斗形木块,叫做升,实际是一种小斗。
昂昂位于斗栱前后中线,且向前后纵向伸出贯通斗栱的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则向上伸至屋内。
翘“翘”是清式名称,“翘”的形象与栱相同,但方向与栱不同。
清式斗栱中的栱是横向的、向左右延伸的矩形短木,而翘是纵向的、向前后伸出并翘起的短木,因前后翘起而得名“翘”。
其实,“翘”在宋代时也是一种栱,名为“华栱”、也叫“抄栱”。
坐斗在一朵或一攒斗栱的最下层,直接承托正心瓜栱和头翘或头昂的斗,叫做“坐斗”,也叫“大斗”。
栌斗坐斗在宋代称“栌斗”。
十八斗在翘或昂两端的上方,承托上一层翘、昂或栱的斗,叫做“十八斗”。
十八斗的形状与坐斗相同,但比坐斗小。
因为它的长度的一点八斗口,相当于宋代“材”制度的十八分,故而叫“十八斗”。
交互斗交互斗是宋代斗栱构件名称,也就是清代斗栱中十八斗。
平盘斗平盘斗是斗的一种,多用在角科斗栱中,一般没有斗耳,用来承托两个方向的栱或宝瓶。
斗耳斗耳是斗上面突出的部分,它的形象类似倒置的短腿小桌子的桌腿,下面平的一层类似桌面的为斗底。
斗耳的高度是斗高的五分之二。
宋代时也称斗耳为“耳”。
由昂在角科45°斜线上,与耍头齐平的昂,叫做“由昂”。
本图是清式单翘单昂五踩角科斗栱中的由昂。
斗拱结构详解
50
C斗 拱
作用
斗拱可以使屋檐向外 伸展,把最外层的屋檐 挑出一定距离,让建筑 更加飘逸灵动,出檐更 加深远、壮观。同时更 好的保护柱子和墙体等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B
51
B
52
C斗 拱
作用
斗拱结构 构造精巧,造 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 饰性构件。
B
53
B
54
C斗 拱
作用
多层斗拱就 就像一个减震器, 可增强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经过 造型加工和描金 油饰美化后的斗 拱,极富有装饰 性。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B= 斗拱
9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B
10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 筑的精神和气质。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 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 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B
23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且独特的结构形式,它是由横梁与纵梁相交交叉组成的,形如一个反曲的弓形。
斗拱结构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介绍其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建筑的影响。
一、斗拱结构的特点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造型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弓形的外观和悬挑的效果。
斗拱通常由上下两层横梁相交构成,上层横梁向外突出,形成凸起部分,而下层横梁则向内凹陷。
这种形式使得斗拱不仅具有承重功能,还为建筑增添了艺术美感。
斗拱结构的形式多样,有独立的斗拱,也有相连的连续斗拱。
独立斗拱一般用于建筑的门楼或屋檐,起到装饰和承重的作用。
连续斗拱则常见于殿堂、宫殿等大型建筑中,通过多个相连的斗拱形成连续的弧形结构,使建筑更加稳固和壮观。
二、斗拱结构的历史背景斗拱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起初主要用于墓葬建筑。
在秦汉时期,斗拱逐渐应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中。
而到了隋唐时期,斗拱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建筑以木构为主,斗拱结构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承重的需求,并且能够塑造建筑独特的外观。
宋代以后,斗拱结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中,斗拱结构成为主流,并逐渐发展出多种形式和样式。
在乾隆年间,斗拱结构达到了巅峰,尤以颐和园的建筑为代表。
至今,古代斗拱结构仍然可以在中国的古建筑和一些仿古建筑中看到。
三、斗拱结构对建筑的影响斗拱结构在古代建筑中承载了重要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其承重的作用可以使建筑更加稳固,抵抗地震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
同时,斗拱也成为建筑装饰的焦点,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斗拱结构还在文化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斗拱象征着力量和团结,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斗拱在中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与稳定的追求。
同时,斗拱结构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审美观念,并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一、斗拱简介
斗拱即斗形拱门,是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
它一般由拱心和拱环组成,内外同时围绕着半圆形,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
常常见的形式之一
斗拱具有独特的结构,显得十分精巧,在当时的建筑中十分流行,它
的构造与工艺也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
它的技术既和当时的石刻技术有关,又和当时的瓦饰技术有关,而且具有
很强的象征性,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富足。
二、斗拱的构造
斗拱是一种非常精细的结构,它的构造分为内拱心、外拱环、内外拱时、外拱顶四部分,它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拱环、拱时、拱心、拱顶,其主要由拱心和拱环组成,上图为斗拱构造图:
1、拱心
拱心是斗拱最重要的结构,它由两个半圆构成,外拱环和内拱心依次
紧贴着拱心,它具有半圆形的结构,它是斗拱的主要支持构件,也是斗拱
的贯穿点,在其上利用投影原理,可以把其他三大结构紧密地组合在一起。
2、拱环
拱环是斗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可以是整个斗拱构造的关键,它的
外部有一个较深的凹槽。
斗拱结构详解范文
斗拱结构详解范文斗拱结构是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构造特点。
本文将详细解析斗拱结构,包括其定义、构造原理、历史发展、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定义斗拱结构是由两个或更多个相交的曲线形拱组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结构可以以石材、木材、钢材等材料制作而成,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桥梁、宫殿等领域,并在现代建筑中有时也得到应用。
二、构造原理1.简单斗拱结构简单斗拱结构由两个相交而相对平面的曲线形拱构成。
简单斗拱结构的力学特点是轴力只由压力组成,力线可近似看作两个拱的相交点。
2.复杂斗拱结构复杂斗拱结构由多个曲线形拱交织而成,其力学特点更为复杂。
复杂斗拱结构可以分析为多个简单斗拱的组合,通过相对较低的剪力桥梁连接起来,以增强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三、历史发展斗拱结构起源于古代罗马时期,最早用于建筑和桥梁中。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斗拱结构得以广泛应用于中世纪的大教堂和宫殿建筑中,并成为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斗拱结构由南方的木质建筑带入北方,成为明清时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四、应用领域1.建筑领域斗拱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大型教堂、宫殿、庙宇等古建筑中。
斗拱结构不仅具有高度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能为建筑赋予独特的艺术美感。
同时,斗拱结构也常用于现代建筑中的装饰元素,用以增强建筑的整体美观性。
2.桥梁领域斗拱结构在桥梁工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斗拱结构具有高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构造,使得桥梁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现代应用现代建筑中,斗拱结构也有时被引入,并与各种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相结合。
例如,利用钢材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制作斗拱结构,可以创造出更加轻盈和透明的建筑形态,增添现代感。
五、总结斗拱结构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和构造特点的建筑结构形式。
其起源于古代罗马,经历了中世纪的繁盛和中国的发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领域。
斗拱结构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构造,既能够承载较大的荷载,又能够赋予建筑独特的美感。
斗拱结构介绍
斗拱结构介绍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
它最初作为建筑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受力与传力层,使向外伸出的屋顶重量渐次集中在柱的上面,支撑荷载梁架,从而可以增加出檐深度。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由许多小块木料拼合组成,分布于梁枋上,各种基本构件几乎都是利用榫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
拱一般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称为平拱;而与建筑物表面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如45度或60度)的弓形构件则称为翘。
此外,斗拱中还有昂的构件,它在唐、宋时期起杠杆作用,而在明清时期则更多地作为装饰性构件和等级的标志。
斗拱主要位于三种不同的位置:在柱头上,称柱头科;在屋间额枋之上,称平身科;在屋角柱头之上称角科。
它的存在使屋顶得以出檐深远,产生了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斗拱的巧妙构造和设计使得建筑物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气质,代表着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文化。
总的来说,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重、传力、装饰等多重功能,其独特的设计和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
如需更多关于斗拱结构的信息,建议查阅建筑类书籍或咨询古建筑专家。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六铺作构件汇总我们先从受力着手,结合前两天的铺垫,试着拆分一下斗拱。
受力构件:斗拱是以木材为主,木材是典型的各向异性的材料,顺纹理方向材料完整的情况下抗拉强度很高。
结合受力分析,斗拱类似梁的受力模型,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从拱的最终加工形态可以看出,凡事上部完整的都是受力构件。
因此我们可以筛选出的受力构件就是:华拱,昂,耍头。
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用来出挑的构件。
而在开间方向则根据不同的需要各有不同,在记心造这类需要承托横拱的部分是存在上部完整的横拱的。
辅助构件:我们之前提到,除了承托出檐的荷载之外,斗拱还起着缩短水平杆件跨度的作用,横拱就是起到这个作用。
而横拱的名称由两个条件决定,一个是尺寸大小,一个是所处的位置。
首先说尺寸的大小,横拱有两道固定的尺寸,小一点的叫瓜子拱,大一点的叫慢拱。
其实也很好理解,瓜子当然是很小的,慢拱就有种慢慢长长的意味在里面。
其次就是横拱的位置,其中正当间的一道横拱,也即当横拱与开间方向的轴线一致时我们称之为:正心横拱,结合在一起,当慢拱在正中间的时候可以叫正心慢拱,实际上瓜子拱也可以叫正心瓜拱(清代的叫法)但是宋代有特殊的称谓:我们称正心的瓜子拱为泥道拱。
结合在一起实际只需要记忆泥道拱这一个特殊名词就可以了。
——————————————————斗:斗在斗拱中的出现量特别大,其用处也非常简单,就是缓冲用的垫块,如果我们放到一个比较中观的尺度来看,整个斗拱相对于屋檐的荷载而言也就是一个缓冲用的垫块。
斗的叫法也很好记,掌握规律即可。
除了最下方的栌斗之外,斗根据其是否用于出挑分为: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
交互斗是指出挑构件下的斗可以一字开口也可十字。
除此之外,横拱分别在中间和两头可以放置斗,在正中间与拱心相齐一字开口的就是齐心斗了,而在拱的两头,散落在两侧的就是散斗。
齐心斗和交互斗:这两种斗都有一字开口,感觉不好记忆,我们可以控制变量只把齐心斗位置记住——和横拱中心相齐,而横拱两侧的叫散斗,其余的倒退就是交互斗了。
中式古建筑的完美支撑—斗拱
中式古建筑的完美支撑—斗拱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
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征吉祥如意。
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将抽象的斗拱作为会徽。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匠人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千年榫卯(几十套动态示意图)
中式古建筑的华丽拐角—雀替
中国剪纸手指间的刀光剪影。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斗 拱
。
作用
榫卯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
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不承重。“墙倒 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
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
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 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 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木材逐渐短缺,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 柱上,致使斗拱结构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C
斗 拱
作用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C
斗 拱
作用
斗拱结构 构造精巧,造 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 饰性构件。
C
斗 拱
性。
作用
多层斗拱就
就像一个减震器, 可增强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经过
造型加工和描金 油饰美化后的斗 拱,极富有装饰
C
斗 拱
中介。
作用
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
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间过渡部份。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 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 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故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C
斗 拱
概述
斗
拱
结
构
斗 拱 结 构
概述
发展
作用
什么是斗拱?
+
=
斗
拱
斗拱
斗 拱
C
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 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和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
C
斗 拱
识。
起源与发展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
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 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 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
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 斗拱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C
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 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 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翼角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
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 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 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 数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角楼
山东曲阜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
斗拱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宋斗拱
清斗拱
宋代清代斗拱比较
C
斗 拱
用。
作用
斗拱在建筑物的柱
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 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 接的先纳至额枋(fāng)
上再转到柱上。起着承
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
斗拱可以使屋檐向外 伸展,把最外层的屋檐 挑出一定距离,让建筑 更加飘逸灵动,出檐更 加深远、壮观。同时更 好的保护柱子和墙体等
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
架”,吸收地震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震荡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用斗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斗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 度下抗震能力要强得多。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 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 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
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 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 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什么是斗拱的“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一层 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 越高。
右图中 跳数:一跳 外跳:一跳 里跳:一跳
该图中
外跳:二跳 里跳:二跳
该图中 外跳:四跳 里跳:三跳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Leabharlann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斗拱(左)
翼角(右)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斗拱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翼角
唐(上)
宋(中)
元(下)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 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 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 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 宋式大为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