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学--点法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09(推拿学)

09.001推拿massage推法和拿法的统称。
09.002手法manipulation操作者用手足刺激患病部位和运动肢体,达到治疗、保健作用的规范化技巧动作。
09.003推法pushing manipulation用指、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线推进的手法。
09.004拿法grasping manipulation以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提拿揉捏的手法。
09.005●法rolling manipulation用手背部在体表一定部位作连续往返●动的手法。
09.006击打法striking manipulation用拳、指或掌背,或用器械击打患处而治疗疾病的手法。
09.007点穴法finger pointingmanipulation 以手指着力于某一穴位逐渐用力下压的一种以指代针的手法。
09.008弹拨法poking channelsmanipulation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相对,提捏肌肉或肌腱,再迅速放开,使其回缩,及以指端置于肌肉、肌腱等组织一侧,作与其走行垂直方向滑动的手法。
09.009按压法pressure manipulation用手掌、肘尖或足部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
09.010摩法rubbing manipulation用手指或手掌附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作环行而有节奏抚摩的手法。
09.011揉捻法massaging and twistingmanipulation 用大鱼际、掌跟或指面于一定部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轻柔和缓环旋运动的手法。
09.012摇法rotating and shakingmanipulation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环转运动的手法。
09.013扳法pulling manipulation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被动活动关节的手法。
09.014伸屈法stretching and flexingmanipulation 通过拔伸牵拉或屈曲折返活动,帮助受限关节被动运动的手法。
点穴常用手法:点击法

点穴常用手法:点击法操作时要求医者的气力,通过上臂、前臂、手腕、直达指端,将指端与患者皮肤呈60—90度角,迅速地叩点在选定的穴位或刺激线上,紧接着,又利用手腕及前臂的弹力,将指端极迅速地作弹性回收,2-3次/秒,快时4-6次/秒。
叩点时由于用力轻重快慢的不同,可有单点和二虚二实、三虚二实、五虚二实的节律点。
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用力轻,速度稍快;实点时用力重,速度稍慢。
施用点法时,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十足的臂力,做到意到气到力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只有弹力(柔)而无指力(刚),其力不能透达深层;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造成局部损伤,增加病人痛苦。
点击法在临床上由于用力的大小、刺激的强弱不同,可分为轻点、中点和重点三种。
轻点: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肘、肩关节予以协调配合,主要用腕部力量,其力轻而富有弹性,是一种较弱的刺激手法,偏于补的作用,多用于小儿,妇女及年老体弱患者和虚性疾患。
中点:以肘关节为活动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半固定,肩关节予以协调配合,主要用前臂的力量,其力介于强弱之间,是一种中等刺激手法,虚实症皆可用,施术时感应大,反射强,作用于肌肉深层。
重点:以肩关节为活动中心,腕关节固定,肘关节予以协调配合,主要用上臂的力量,其力大,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偏于泻的作用,多用于青壮年及体格健壮患者和临床表现为实症者。
如感头晕头痛时即可自行叩击头部,具有醒脑、提神、明目和消除疲乏作用。
【技巧】好的点击法能作用到肌肉全层,连续的点击能产生振动感,操作过后皮肤微红、感觉发热是气血运行的表现。
如果没有振动、酸麻的感觉,可能是力量过轻,可适当加重;如果操作过后有明显的沉重或乏力感,可能是力量过重,可适当减轻,或进行拍打,适当活动肢体也可缓解不适。
点击如小鸟啄食,迅速而有力【应用】点击法用途广泛,作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可应用于全身大部分穴位。
一般根据受术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一指点多用于头面五官穴位,三指点、五指点多用于四肢、背腰部等肌肉丰厚处,常沿着经络线敲击。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通过按摩手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多样,掌握基础的按摩手法很重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按摩手法。
——按摩的13种手法——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按压时逐渐用力。
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操作方法: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操作方法: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操作方法: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全面详细)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_大杂烩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推拿学

推拿学(副高)
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活动受限的方向是
推拿学(副高)
肩峰下滑囊炎慢性期患者的压痛点多在
推拿学(副高)
下例哪两个措施是预防小儿遗尿的适宜方法
推拿学(副高)
下列特定穴中有宽胸理气功效的有
推拿学(副高)
下列特定穴中具有止呕吐功效的有
推拿学(副高)
治疗脾虚泻的推拿方法有
推拿学(副高)
热吐的临床表现有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治疗宜
推拿学(正高)
摇法论述正确的有
推拿学(正高)
小儿推拿传统止泻四法中穴位包括以下
推拿学(正高)
关于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正确说法是
推拿学(正高)
对于第1腰椎或第4腰椎有棘突偏歪及轻度压痛的实证痛经,治疗方
推拿学(正高)
人体在弯腰的过程中,各组织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推拿学(正高)
ABE
BD
ABC
ABCDE
BCDE
ACD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 偏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颅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风寒、风热头痛 肾虚头痛 血虚头痛 瘀血头痛 肝阳头痛 腹部 前额 肾俞、命门一线 涌泉穴 后项部 风 火 痰 虚 瘀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痰热内扰 肝郁化火 气滞血瘀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慢性腰肌劳损 髂胫束紧张 退生性脊柱炎 新鲜损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宜重 手法先点按血海,阴陵泉等穴 损伤部位上、下方施摩法、擦法 随着肿胀消退,手法可逐渐减轻 治疗时伤肢伸直并外旋 是属于摆动类手法 摇动的幅度应在生理允许范围内 忌用暴力 具有滑利关节作用 常应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部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点法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点法
点法
点法是常用的按摩手法之一,可分为三种:
1拇指指端点法
按摩手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垂直点压施术部位,常规操作1~3分钟
2屈拇指点法
按摩手法:半握拳,拇指微屈,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施术部位,力度由轻至重,常规操作1~3分钟
3屈食指点法
按摩手法:将食指屈曲,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点压施术部位,力度由轻至重,常规操作1~3分钟
【手法要领讲解】
点按胸部时要迎随呼吸,在被按摩者呼气时点按,点按腰部肾俞穴时,方向由内略向上斜;点按委中穴时,被按摩者双膝跪于床上,按摩者用拇指端点法,用力向上时,放射感向上传,用力向下时,反射感传到足跟。
【动作要领】
点法刺激大、着力点小、用力集中,按压应深沉,用力要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向肢体内部渗透,再逐渐减力,做到张弛有度。
【作用及适用病症】
点法具有调整阴阳、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
点
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是肌肉较厚的背臀部及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神经衰弱、颈肩腰腿痛、关节痛、中风偏瘫等。
【注意】
点按时间不宜太长,结束后要揉按局部,以缓解不适。
推拿手法分类

推拿手法分类——支点分类——4144330陆炎1:肘部支点(一指禅推法、㨰法、摩法、揉法)①一指禅推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骨间关节的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接近90°,不可过于勾紧,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4.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他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
5.指实: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6.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拇指端或指纹面在施术部位上移动不能太快②㨰法: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来回滚动的手法。
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肘关节屈伸至120°~140°。
2:手腕要放松,腕关节屈曲幅度要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左右。
3:滚动时,小鱼际及掌背小指侧着力点要吸附于操作部位上,不可跳动、顶压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
4:应避免手背撞击体表操作部位。
③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注意事项:肩、臂、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作环形的抚摩动作。
指摩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掌摩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④揉法:用指、掌和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的手法称为揉法。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微屈或自然伸直,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作左右侧偏运动。
2:肩部支点(推法、擦法、按法)①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分类:拇指推、多指推、掌推、肘推。
作用较强,适用于全身。
注意事项: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推拿治疗学简介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起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推拿治疗学是对推拿的学科研究,包括推拿的原理、技法、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推拿手法的运用,可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祛风散寒、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
二、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推拿治疗学的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疗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推拿治疗学的理论依据。
2.经络学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人体有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推拿治疗学中,经络学是重要的知识点,要掌握经络的走向、分布、特点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找准穴位和施术方向。
3.脏腑学中医将人体脏腑系统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脏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推拿治疗学中,需要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之间的联系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更好地对症施治。
三、推拿基本技法1. 揉法揉法是推拿治疗学的基本技法之一,是通过双手的掌压和指压,以揉捏、转动、推拿、拨叩等手法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部位,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调理经络,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2. 推拿推拿是通过双手的按摩和揉捏,以掌握、推动、挤压、捏摩等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促进局部脏器、经络、筋骨、肌肤的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病症、健体保健的目的,也是推拿治疗学的重要技法之一。
3. 摩法摩法是通过双手的温热摩擦、点按、揉捏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局部的气血运行,循经散瘀,调和脏腑,温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4. 捏法捏法是通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肌力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揉捏、挤压、点按等手法进行推拿,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达到调理经络、舒筋活络、通经散痛的目的,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5. 捺法捺法是推拿治疗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法,是通过指端力道的顿按、冲击、挤压、点按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化瘀通经,舒筋活络,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脏腑点穴法

脏腑点穴法脏腑点穴法——成人三十式套路点穴法医痴 5月6日1、点通任脉法: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医师坐在病人右侧,用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至於如何旋转推按请详见后章说明)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感到气通阙:在胸骨歧骨下二寸,胃上口,隔膜稍下处,属任脉主治:胸肋胀满,不思饮食。
或饮食不下;以及胃痛、气逆等症,推按此穴,可通顺食道之气,为治诸病时开胃纳气之穴。
阑门:脐上一寸五分,为大肠和小肠的交会处,水谷运化经过的暂停之所,此穴针灸文献上没有,是《脏腑图点穴法》的专用穴,在套路点穴中也是头等重要的。
属任脉。
主治:通上下之气,为治疗诸症时,必须首先施治的重要穴位。
第二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以建里穴气通为止。
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同第一式。
建里:脐上三寸,系脾脏部位,属任脉主治:调和脾胃经的气分,凡治诸症,必须施治此穴,也可以斟酌病情与上腕中脘并用,以调和脾胃气分。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可过久,以指下觉气通即止。
病人体虚弱或虚症,气海穴用补或调,如果体壮,病实症则用泄或调。
虚实关键在此。
凡点肚脐以下和与肚脐平衡的穴位,左手均按左梁门右石关部位。
肚脐以上各穴,均按巨阙部位。
点巨阙部位时,左手必须同时按住上三穴。
以防气逆上冲。
左梁门:脐上四寸,旁开三寸,属阳明经。
右石关:脐上三寸,旁开一寸五分,属冲脉主治:两穴必须并用,治胃病,治疗胃气错乱时,如不通。
可转拨按左幽门穴。
气海:脐下一寸五分。
属任脉。
主治:肚痛、腰疼、疝痛、脏虚、便秘、小儿遗尿、以及妇科疾病。
此穴为生气之海。
治一切疾病必须施治此穴。
推按时,感觉气机已开即止,不可推按过久,过久伤气。
第四式:两手放两带脉。
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面带脉,往里拢拨,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

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 《幼科推拿秘书》《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脾胃区:左背胸椎 7~12热敷法有湿热敷法和干热敷法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
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不乏力。
有力,即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可以是蛮力和暴力,而是一种含有技巧的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的节律,速率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而非忽慢忽快,忽轻忽重。
柔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者四项要求,从而具备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能深达内脏及组织深层。
运动关节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 (成人)扌衮法: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
动作要领: 1 、肩臂腕关节放松。
2 、肘微曲约 120~150 。
3 、小鱼际紧贴皮肤,以肘为支点,前臂外旋,手背呈滚动状 4、接触面为小鱼际至第三掌骨侧面约 1/2。
5、手背不宜拖动,不宜跳动揉法:1、带动皮下组织随手的揉动而滑动, 2、以肘为支点,腕部放松。
主要用于肌肉较厚处摩法: 1 、不带动皮下组织。
2、掌面于腕部在同一平面频率 100~120 摩法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推法(单方向直线推动)擦法:大鱼际擦法主用于四肢病症;小鱼际擦法主用于脊柱两旁病症;掌擦法主用于胸背部病症。
搓法:(上肢结束手法,多与抖法共用) 抹法:抹桥弓: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线。
作用;平肝潜阳,降压降气。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PPT课件

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 用艾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
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
22
太溪穴
• 定位---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
升压
-
13
三阴交穴
• 定位-----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 临床应用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 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 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
-
14
阴陵泉穴
•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
病证。 •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 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 消渴。 • 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
23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十宣
-
24
大陵穴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
-
1
手指同身寸的定位法
• 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 拇指同身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 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全

柔和
• 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 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 暴或用蛮力。
9
深透
• 手法不仅作用于体表,还 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 组织。
10
3.手法的选择
两轻夹一重
• 准备-轻:揉法、滚法、摩法 • 中间-重:点法、按法、推法、扳法、拔
伸法 • 整理-轻:揉法、抖法、搓法
11
推拿手法要诀歌
临症如迎敌,知已要知彼。 法从心里出,手法有次序。 聚气又疑神,刚柔两相依。 两轻夹一重,快慢轻重因人异。
62
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患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膝外侧, 一手从膝后托拿住患膝,拇指压住痛处,一手 拿住踝关节上方,屈伸和摇动膝关节。
63
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 一手握住足跟,一手 握住足趾,屈伸、内 外翻和环转摇动膝关 节。
64
65
15. 拔伸法
• 又称牵引法。 • 用力应稳而持续,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
67
指间关节拔伸法
• 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 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 滑利关节,缓解手指疼痛麻木。治疗指间关节 扭挫伤,肌腱复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68
膝关节拔伸法
• 受术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 交锁者在交锁位)。助手用前臂托抱住受术者 大腿下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两人向 相反方向用力拔伸膝关节。
10s 30s~1min
22
•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 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 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 复合手法。
• 指按法用于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 腹部。
• 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用于 腰背、四肢肌肉酸胀痛。
中医推拿基础手法

中医推拿基础手法今天介绍的两个手法均属于叩击类手法,其操作关键均在腕部,只要保证腕关节的灵活,手法操作并不困难,两种手法均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啄法多作用于头部,拍法适用于背部,四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个手法。
啄法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称为啄法。
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
手法要领: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适用部位:头部。
主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头部啄法由前向后、由头顶部向两侧全方位地轻啄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手法要领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腰背部风湿酸痛,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亦可作为保健按摩的结束手法。
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操作要领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
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常用部位及操作抖上肢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
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
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点法

➢动作要领
பைடு நூலகம்
用力由轻到重,平衡而持续,力量逐渐增加。
动作要领
前臂及腕用力点压。
点压方向要垂直于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
本法操作结束 时,继以揉法 ,不宜突然松 手。
拇指端点法时, 拇指罗纹面必须 紧贴于食指外侧 缘,以免由于用 劲过度而扭伤拇 指指间关节。
➢临床应用
本法接触面积小,压力 强,是一种刺激很强的 手法,用力集中,其操 作也较按法省力,适用 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使用时常根据病人的具 体措施,以及操作的具 体部位或穴位而定。如 点头维、点风池可开窍 醒脑,祛除头风等。若 在骨缝处的穴位或足背 部,治疗手足酸痛麻木 等症,则以用点法为适 宜。
点法
➢概念
用拇指指端屈 指第二节关节 (拇、食、中 指)突起部按 压一定部位, 并深压揉动, 称为点法。
➢操作方法
屈指点法:术者 屈拇指、食指或 中指以突起部 (食、中指第一 指间关节突起部) 点按体表的治疗 部位,逐渐垂直 用力按压。
拇指端点法:手握 空拳,拇指伸直并 紧靠于食指中节, 用拇指指端点按治 疗部位,逐渐垂直 用力下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以 滑动。
作用及适应症:
具有解痉止痛,开通闭塞,疏筋活络, 补泻经气,调整脏腑的功能。
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穴 位。治疗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齿 痛、急慢性扭挫伤痛、半身不遂等各种病 症。
用指端(峰)或屈指指间关节 背侧面为着力部位,在施术的一定 部位或穴位上,用力进行点压的一 种手法。
指端点法
点法指ຫໍສະໝຸດ 关节点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 为着力部位,前臂主动 用力进行点压,“得气” 后稍停片刻,即所谓 “按而留之”,然后松 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 起到 “以指代针”的 作用,可配合揉法操作, 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经 络穴位。
以拇指、食指或中 指指间关节背侧面为 着力部位,前臂主动 用力进行点压,“得 气”后稍停片刻, 然 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 按压,起到 “以指代 针”的作用,可配合 揉法操作,适用于肌 肉丰厚处的经络穴位 。
(一)点法有着力面积点小,刺激强 的特点,用力平稳均匀,以“得气”或受 术者能耐受为度,常需配合揉法操作以缓 解疼痛。